国际水资源问题专家22日说,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及所带来的气温升高可能导致阿尔卑斯山地区缺水。
阿尔卑斯山地区拥有大量冰川、山泉,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降水充沛,因此拥有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但近日在奥地利东部城市格拉茨举行的国际水资源会议上,专家们发出警告说,气候变化有可能会使阿尔卑斯山地区由富水变为缺水。
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州水源经济部部长约翰·韦德纳说,在2003年,一向湿润的阿尔卑斯山东部地区,包括施泰尔马克州突然发生干旱,这是大自然的警示,要求人们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必须有所作为”。
专家的担心也得到了统计数据的支持。观察数据显示,伴随着当地气温升高,在阿尔卑斯山位于奥地利境内的部分,过去100年降水量持续下降,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25%,导致当地山泉数量明显减少。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与阿尔卑斯山水情的关系,欧盟正在执行一项名为“阿尔卑斯山缺水”的科学调查项目,对阿尔卑斯山的水源储量、环境温度、水温以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观察,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 |
![]() |
![]() |
英国一名小男孩出生时脑门正中央带有一大块红色胎记。为了去除这块可能使他一生受辱的标记,医生后来在他脑门皮肤下插入一对扩张器,它们逐渐膨胀后看上去像两个犄角,好似我国上世纪90年代经典儿童剧《小龙人》中的小主角。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9月21日报道,这名小男孩叫乔治·阿什曼,今年5岁,他前额中央的红色胎记是先天性的血管瘤。他的妈妈卡伦很担心这块胎记会令儿子一生受他人欺负和嘲笑。“当他一出生,我就想到了10年后的场景,乔治可能会是那种被欺负、且没有朋友和女友的男孩。”所以两年前,卡伦带他来到伦敦大奥蒙德街医院进行医治。
医生去年在小乔治前额植入扩张器,目的是稍后将红色胎记切除,将两侧撑出来的皮肤组织凑到一起。“当我第一次看到被植入的扩张器时,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它们比我想象的还大,看上去就像一对犄角,我那可爱的拥有天使般面孔的小宝贝,如今看上去像魔鬼,”33岁的卡伦回忆说。
“小龙人”的生活持续了4个月,之后扩张器就被移除了,今年4月,小乔治很顺利地接受了皮肤移植手术,原来的胎记处只留下一道很小的伤痕。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当时年仅4岁的小乔治受到了不少奚落和嘲笑。“路人和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们都会对乔治指指点点。有一次,一名10多岁的少年从正面朝我们走来,正巧能看个仔细,随即发出厌恶的喊叫声,我听后泪流满面,我非常疼爱乔治,但是却没办法阻止别人的冷嘲热讽,我感觉所有人都排斥我们。”
“但令我非常骄傲的是,小乔治经受住了这一切,他表现得很勇敢,”卡伦表示。如今乔治已经开始上小学,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氧化铁化合物制成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吸光率是以往硅酮制太阳能电池的100多倍。
据冈山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池田直介绍,除可见光外,这种太阳能电池还能够吸收以往太阳能电池无法利用的红外线发电。因为能够产生热量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因此各种发热设施都可能成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来源,而且在雨天和夜间也能发电。
制造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氧化铁化合物呈粉末状,可以薄薄地涂抹在作为媒介的金属上,因此新型电池形状更加多样,而不仅是平板状。
池田直说,争取2013年让这种新型电池达到实用水平,并把制作电池的成本降至每千瓦1000日元(约13美元)。(蓝建中)
做工精细的人工手
足可以假乱真
据外媒21日报道,在美国举办的假肢协会会议上,英国苏格兰一家义肢公司展出了目前世界上最逼真的仿生手,这种仿生手不仅外表看上去和人手极其相似,细节也非常出众,连手上的毫毛、斑点甚至指甲的修饰都没有漏掉。仿生手功能也很齐全,能做出拖拽、支撑等动作,甚至还可以打字。
这款产品名为“活皮肤”,由高质量的硅树脂制成,外表是手工绘制,力求与真手外形接近。产品包括手指的一部分、整根手指、手和手臂。根据每个人体态的不同,厂商会检查每个人的身体特征,专为其定制合适的假肢。
义肢公司的发言人丹尼-萨利文表示,他们已在100位残疾人身上安装了假肢,反应均良好。“客户们都比较满意,尤其是‘皮肤’的颜色方面。我们的目标就是越真越好。”萨利文还称自己的产品制作时间更短,“自动成像系统会帮助我们缩短肢体的制作过程,而且效果会更接近客户需求,还不容易出错。”萨利文说。
目前,这种逼真的仿生手还在试验阶段,该义肢公司希望,世界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残缺的遗憾。
鲸鱼北冰洋发现新航道
科学网(kexue.com)讯 全球变暖造成北极冰层融化,对动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今日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鲸已利用自己高超的方向感,甚至在卫星之前,成功发现一条便于通行的航线。
英国《生物学通讯》杂志21日刊登报告说,格陵兰岛自然资源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长期跟踪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一些弓头鲸的活动。分析显示,在2010年8月北冰洋海冰融化较多的时候,两头分别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弓头鲸从“西北航道”的两端先后进入航道,它们在中途相遇并停留十天左右,这意味着“西北航道”已经敞开。“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中的格陵兰岛出发,经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区域,到太平洋东岸阿拉斯加的航道。这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不过这一航道长期为海冰封锁。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多起动物迁徙的情况。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数据,现在发现有大概2000种的动物正在远离赤道,平均每天超过15英尺的速度想北方前进,速度差不多每年一英里。也有一些品种的动物开始向山上前进,选择避暑方式,不过速度相对较慢,平均每年4英尺。
这些物种大部分来自北半球,甚至是植物。他们移动的速度不一,忽走忽停,但最近十几年下来,平均每小时可以前进8英寸。研究此项动物迁徙的负责人,来自纽约大学的克里斯表示:“迁徙速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它们比我们想象的快很多。”
就连海洋霸主大白鲨也不例外,近日英国的动物学家指出,现在英国海域经常出现大白鲨,这里似乎变成了大白鲨生存的理想海域。
鲨鱼研究者皮尔斯表示:”证明这个理论仅仅是时间问题,我在英国的海岸做过验证,捕捉到许多鲨鱼的照片,它们大多活动在苏格兰东北部的海岸线。我也曾把这些照片给一些专家看,他们也觉得这很不同寻常,不知道这些鲨鱼是从多远的地方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这里的条件似乎和南非,澳大利亚或者加利福尼亚北部差不多。
大白鲨生活中正常的温度范围差不多在14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英国的海水夏季温度与它们理想的生活水温相近,也有鲨鱼专家调查,在过去14年中有差不多共有90例目击大白鲨事件,但是可以确信的只有不到10件。最近康沃尔的渔民们就经常报告说看到过大白鲨,大概每三周就有人报道看到了新的大白鲨。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严重的反应,此前科学网(kexue.com)有过报道,甚至有科学家认为这样继续变暖下去,恐龙将会重生,人类将遇到灭顶之灾。而变暖的原因人类将是难辞其咎。导致天气酷热,全球变暖的原因,科学家认为,工业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吸收日照热量,起到保温作用,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所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
鸽子的乳汁可以帮助幼鸟建立起免疫系统 |
![]() |
火烈鸟同鸽子一样,也会用乳汁来哺育幼鸟 |
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人都知道,以母乳哺育幼崽许是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区别之一,鸟类也不例外。但在人们心中,对幼崽的哺育一直都应该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特权”,这也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母性”的含义。但是科学家近日得出最新研究发现,即不仅雌鸽可以产生乳汁,雄鸽同样有这种能力,且濒临灭绝的火烈鸟、帝企鹅也同样以这种方式对幼崽进行哺育。最让研究人员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鸟妈鸟爸分泌的“鸟奶”不仅具有大量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帮助幼鸟在体内建立免疫系统。
据来自该研究的一份报告显示,英国医学委员会基因组学已经对这雄鸽也可产奶的奇怪现象做了详细的研究,并着重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起因和最终“用途”,该报告的作者表示,雄鸽分泌出的乳汁与雌鸽的乳汁有着类似的功能和作用。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能产生出乳汁的雄鸽有着一种特别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帮助促进体内抗氧化物和免疫蛋白的产生。因此这种乳汁也会保护幼鸟远离疾病,这正像雌鸽的母乳具有营养物质一样,对幼鸟的早期发育十分重要。研究人员分析,这是由于雄鸽产出的乳汁多来自于嗉囊内的细胞,而嗉囊内则充满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据了解,幼鸟在出生的第一个礼拜仅食用来自“父母”的乳汁,到第二个礼拜会既食乳汁,也会食用成鸟所吃的一些食物。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米根—格里斯派(Meagan Gillespie)表示,这些鸽子的乳汁中十分可能包含了抗氧化物和免疫蛋白,它们不仅会直接帮助发育中的幼鸟增强免疫系统,同时还能保护成鸽的嗉囊组织。研究最终推论,该雄鸽的产奶机制是类比其他哺乳动物的一个系统进化的有趣实例,虽然这些鸽子的乳汁同其他哺乳动物的乳汁有着相同的功能和作用,但却是由不同机制产生的。
据悉,鸽子嗉囊发达,雌鸽生殖时期能分泌“鸽乳”哺育幼雏,属晚成禽类。配偶终生基本固定,一年产卵5—8对。雌鸽在夜间孵卵,雄鸽在白天孵卵。孵化期14到19天。所有鸽类都能以“鸽乳”喂哺幼雏。幼雏将喙伸入亲鸟喉中去获得鸽乳。而幼鸟在“父母”的双重乳汁喂养下自然就会茁壮成长了。(尚力)
恐龙曾为地球霸主
小行星撞击地球模拟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一些科学家们热衷探索的问题,但想要找到真正的答案可没那么容易,曾经信誓旦旦的认为是因为小行星撞击从而灭绝的科学家日前受到了挑战,一些天文学家认为把地球上物种灭绝归咎于一颗小行星是错误的。
此前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一颗直径大约六英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几乎毁灭,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也随之灭绝,而这颗撞向地球的小行星被科学家命名为巴普蒂斯塔纳(Baptistina)。但最近航天学家有了新分析,他们认为把结论归咎于巴普蒂斯塔纳是错误的,他们通过最近小行星撞击火星和木星后的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天文学家们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最近火星与木星的变化,它们这两年中不断遭到小行星的侵犯,至少有一万余次,通过对它们上面岩石的观察,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什么变化,对两个行星没有什么影响。而通过一些小行星撞在火星木星的速度来分析,科学家们也测算了一下,曾经巴普蒂斯塔纳被认为是6500年前撞向地球的时间或许有问题,他们测算的结果发现,这个小行星撞向地球的时间大约在8000年前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小行星的撞击与恐龙灭绝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而这与恐龙灭绝的时间有些对不上。
负责这次观测的天文学家林德利解释道:“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十几亿年才能形成,8000年前地球已经遭受到撞击,而就在这几千万年的时间里,地球应该不会再受到什么猛烈的撞击。在寒冷的天气下,恐龙也完全可能灭绝。”
之前也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提出过质疑,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为恐龙灭绝的原因展开了争论,绝大多数人都站到撞击理论这一边了。但是外星撞击与恐龙灭绝的因果关系至今还没有科学上的证明。还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撞击之前,恐龙数量就已经开始下降。
地球上的铱元素主要集中在地核。 1983年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科学家在分析该火山喷出的烟尘时发现其中铱元素含量也很高。这就表明,地球各处K-T交界同时有含量很高的铱沉积就不一定来自外层空间,火山喷发也可以把铱元素带出来,并随火山灰遍布全球。而白垩纪末期是地球火山活动最频繁的时期,这其中印度西部的德干火山喷发被认为是过去2.5亿年以来最大的火山喷发事件。
德干火山喷发从开始到结束,为距今6700万年前到6400万年前,持续时间为300万年,断断续续大约喷发100至500次,而最激烈的大规模喷发事件则发生在6540万年前到6520万年前这段时间。恐龙灭绝的原因有瞬间成了迷,我们要想揭开它,看来还需要慢慢的等待。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9月22日消息,8月,美国发生一场地震并导致一座核电站关闭。一个月后,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学家成功测试了一个地震预警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在探测到断层断裂产生的第一个能量脉冲时发出早期预警。
这个地震预警系统由加州大学研发,目前还没有推向公众或者企业。也就是说,在发生地震时,只有一组科学家能够接到警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预警系统将投入使用,为美国公众提供预警服务。8月,弗吉尼亚州路易莎县发生5.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距离震中10英里(约合16公里)的一座核电站关闭,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类似的地震探测系统已经在日本、墨西哥、台湾和土耳其出现。在3月11日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时,日本的预警系统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由于这一系统,东京居民在高层建筑开始摇晃前10到30秒收到警告。借助于早期预警系统,大约有12辆列车立即刹车,避免灾难发生。美国采用的一种预警系统允许空中交通管制员及时终止飞机的起降。
9月1日,加州发生4.2级地震,加州大学地震学家伊丽莎白-科克兰利用这个机会测试预警系统。她说:“如果不是得知发生地震,我会认为是一辆从附近经过的卡车。”早期预警系统的支持者表示,由于很难预测地震,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让居民和商业部门在地面晃动前做好准备。即使能够争取短短5秒钟也是非常宝贵的。
加州大学项目参与者理查德-艾伦表示:“你一定希望在墙壁倒塌前钻到坚固的桌子底下。我们不希望人们慌忙跑出建筑。”早期预警系统能够感知到断层断裂后产生的第一个能量脉冲,根据有限的信息评估地震强度。由于地震波的移动速度存在差异,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部署在地下的传感器网络可以探测到快速移动但破坏性较小的P地震波,P波之后是破坏性较大的S波,警报将在S波到达前发出。
预警系统能够争取到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具体取决于与震中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时间越长。项目负责人道格-加文表示,如果预警系统取得成功,列车可以及时刹车,飞机会被及时禁飞,发电厂可以做好准备,学生也会被撤离到安全地带。预警在地震源头无法发挥作用,因为震动几乎立即扩散。
在1995年6.9级神户地震之后,日本开始投入巨大努力,研发公共预警系统。具体研发工作开始于2000年。在投入5亿美元和历时7年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早期地震预警网络。除了日本外,墨西哥、台湾和土耳其同样部署预警系统,但先进程度远不及日本。
3月,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接受“实战考验”,当时的大地震袭击日本东北部地区并引发海啸。在传感器首次探测到地震发生迹象后8秒钟,日本政府通过电视、电台和手机向公众发出警告。数百万人收到警告,争取到5到40秒时间,具体取决于他们与震中之间的距离。东京距离震中大约230英里(约合370公里),在收到警告大约10到30秒后,东京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摇晃。十几辆列车及时刹车,避免灾难发生。在地震后一周举行的众议院附属委员会听证会上,美国地质勘探局负责人玛西娅-麦克努特对议员表示,日本的预警系统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秋凌)
相关阅读
9月号封面
体现在每期封面标题上的题材,都是经过不断地细化、筛选、调整和打磨出来的,而最终能够被当作候选封面的图片,又大都涵盖着重点文章让人心动的某一个瞬间。
比如这张表现天山林线的图片,浓缩的就是卷首语长卷里提到的这种气势连绵的中国大景观。画面上裸露出来的褐色,就像是被西北劲风吹皱的天山肌肤,浑厚而苍凉,但是那些分布在褶皱之中密密匝匝的针叶林,则分明昭示着葳蕤的生机。这是在天山山脉最常见的景观差异。由于横亘在新疆中部并把新疆分隔成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所以天山除了给南北疆带来明显的自然环境差异外,它自身也由于南北坡面临的降水和气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山地自然景观。相对于受到干热气候强烈侵扰、植被以灌木为主的南坡而言,从西边过来的暖湿气流,为北坡带来了丰富的降水,最终使这里的土壤和植被都得到了充分发育,形成了柔软和坚硬交织的奇异自然。
同样出自新疆的美景图片,还有这张和田河。作为昆仑山北坡最大的河流,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和田河拥有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两个重要的源头。而这张图正是和田河的主流玉龙喀什河。积雪融化形成的清澈流水,不断穿谷夺地向着与喀拉喀什河汇合的地方奔流,它们借助昆仑山脉的洁净高远,在所经之处留下了灵动的山水胜景。
而偏重人文的两张图,传递出的却是另外一种气度。比如这张图片表现的是东汉金棺(整石凿成的石棺,以雕有画像者最为尊贵)雕像内容,在柔和的光影之中,一个曲裾深衣的汉代女子倚门而立,眺望着家人归来的方向,真实生动的神情几乎可以感知。看到这样古拙而又充满质感的雕像,让人恍惚觉得历史还没有走远。
最后这张光怪陆离的图片是足以让人震撼的,因为它不是中国城市里被霓虹灯照亮的污水河道,而是巴黎的下水道。它在巴黎城的地下数十米处,跟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2300多公里的下水道系统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又有纯净空气的“地下宫殿”,百分之百地履行着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处理。同时它也是一种景观,接待着游人的艳羡。
我们的国度缺少这些雄伟的地下工程,但是却拥有像那幅林线图片展示的宏大景观,同时它也是本期卷首语重点展示的画卷,所以用它来做封面,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北京时间9月22日消息,美国公司Hammacher Schlememr显然遵循“越小越好”的原则,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商用照相机。这款照相机只有1英寸(约合2.54厘米)见方,重28克,售价99.95美元,可拍摄200万像素照片,也可拍摄视频。
这家总部设于纽约的公司指出,他们研制的微型照相机可放在指尖上,虽然个头只有一个弹珠大小,但性能卓越。公司总经理弗莱德-伯恩斯说:“这是世界上体积最小的照相机,虽然只比弹珠大一点,但也能像体积更大的照相机一样,拍摄照片和录像。这是一款非常引人注目的照相机,相信定会受到公众的欢迎。它可以挂在腕绳上,非常便于携带。”
Hammacher Schlememr公司的全球最小相机采用自动对焦设计,可拍摄JPEG格式照片,分辨率为1600×1200。此外,这款相机也可以通过USB数据线与电脑相连,就像普通数码相机一样。(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