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子整日跟随“妈妈”
平日亲密无间
据外媒报道,8只破壳而出的小鸭第一眼看见的是50岁的西班牙男子庞塞•里斯克,于是它们便认他为“妈妈”了。
报道称,只要里斯克一从它们眼前消失,8只小鸭便发出不安的叫声,互相紧紧紧靠。一旦“妈妈”出现,它们就又恢复常态,紧随其后。里斯克说,当初他为小鸭们孵化仅是为了帮助,却不料这些小动物竟对他产生依赖,认其为“母”。里斯克称,小鸭们的父母每年都会来到他家花园产蛋并孵化小宝宝,但没有一次像如今这样把蛋丢下不管。看到这种情况,他和妻儿为小鸭们买了一个二手孵蛋器,并专门圈出了一个围栏确保安全。
后来,8只小鸭接二连三破壳而出,认里斯克为“妈妈”。白天,他让它们到围栏内自由活动,也会带它们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去散步。晚上,他把它们放到室内。“这些小家伙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多乐趣,这真是太棒了,”里斯克说。
如今,8只小鸭的生母也在附近陪伴。里斯克了解到小鸭妈妈是因为受伤了,才没能成功孵化自己的孩子。于是,也为小鸭生母在附近建造了一个小屋,供其安家。
相关阅读
位于 加利福尼亚的圣西蒙海滩 已经容纳了15000头海象。
整个海滩已无落脚之处。
拥挤的海滩导致海象脾气暴躁,经常发生冲突。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每年的5、6月份都是海象脱皮的季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便出现了这样一片壮观的景象,15000头海象拥挤在一个小小的海滩上。
圣西蒙海滩位于加利福尼亚,这里已经拥挤的无落脚之地。小海滩容纳了15000头大海象,这些海象每年会在海洋中游荡10个月,脱皮季节时就会回到这片海滩。一些冲浪团体近期都远离了这片海滩,因为海滩上堆满了海象脱掉的毛皮,他们只好等到海象脱掉毛皮返回深海之后再光顾此处。
这一惊人的现象标志着附近海洋生物保护工作的胜利,上个世纪由于猎人的捕杀,附近海域的海象数量急剧下降,直至1990年,海象数量降到了24头。(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日本放送协会研制的超高清高速摄像机。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一般我们常说的高清是HDTV(高清电视)标准,有720P(1280×720)、1080P(1980x1080)两种。普通摄像机的记录分辨率能达到720P,高清摄像机能达到1080P。数字电影摄像机比较高级,能达到4k分辨率(4096×2160),比1080P高出一倍多。
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开发了一款让人震惊的3300万像素摄像机,它的超高清记录分辨率(7580x4320)是数字电影摄像机的两倍,这个超高清视频格式或将取代HDTV。除此之外它还有着60-120帧的高帧速率。如果用120fps来拍摄,那么一秒钟所记录的信息降高达40亿像素。
用传统的视频帧速率拍摄快速运动物体时会有明显模糊感,尤其是在大屏幕观看时。120fps的意义就在于此,高帧速率将保证图片的清晰度。当然如果你有这么一个高级摄像机,你需要有很大很大的存储卡才行。(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5月26日消息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组卫星照片,展示了美国阿拉斯加州哥伦比亚冰川几十年来的撤退。
哥伦比亚冰川起源于一个海拔3,050米的冰原,沿着楚加奇山脉(Chugach Chugach Mountains)侧翼向下流动,然后进入通往阿拉斯加东南部威廉王子湾的一个狭窄入口。哥伦比亚冰川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冰川之一。
哥伦比亚冰川是一个入海冰川,直接通往大海。1794年,英国探险家首次对哥伦比亚冰川进行了勘察,当时它的“鼻子”(或者说终点)一直向南延伸到哥伦比亚湾附近的希瑟岛。1980年之前,哥伦比亚冰川一直保持稳定状态,1980年开始迅速撤退,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两幅伪色照片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5号(Landsat 5)上的专题成像仪(TM)分别于1986年和2011年拍摄的,显示了当时的哥伦比亚冰川及其周围的景观。在照片中,冰雪呈现为明亮的青色,植被为绿色,云为白色或浅橙色,开放的海域为深蓝色。裸露的基岩为棕色的,而冰川表面的岩石碎片为灰色。
1986年,哥伦比亚冰川的终点距离希瑟岛北缘不过几公里,到2011年,它就撤退了超过20公里。在撤退的同时,哥伦比亚冰川也在急骤变薄,裸露基岩的面积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哥伦比亚冰川的总厚度和体积已经减少一半。到2011年,哥伦比亚冰川已经大体上分裂成两个冰川。(思北)
俄罗斯制造高仿真人
近日俄罗斯一项由社会组织发起的Russia 2045项目已经创造了一个“人类”,他有着我们一样的外观,能够模仿人各项动作。这项被认为是“阿凡达”项目是由Dmitry Itskov创造的。
在这里中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的方面:逼真的面部质感,灵活的手势操作,可以追踪的眼球。然后俄罗斯科学家帮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类”。虽然在视频中眼球有点吓人,但是通过电脑我们可以看到,眼球能随着眼前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希望后期能够更加逼真。
相关阅读
日公司发明新款触摸镜子
日前,日本一家名为Seraku的公司在科技展会上展出了一面镜子,能够让用户在洗手、洗脸的时候通过触摸屏幕查看新闻、天气等各类信息。这面镜子十分新颖,它似乎相当于一面交互式的智能显示器,组成这面镜子的整个系统的部件主要有:提供界面的安卓平板电脑和检测用户是否接触镜子的RF接近传感器,用户无需实际触摸镜子,镜子也可以感应得到并智能地显示信息。
相关阅读
珠穆朗玛峰成为众多登山者的圣地
科学网(kexue.com)讯 珠峰一直是登山爱好者最向往的圣地,征服珠峰成为了他们的终极目标,但这个道路却危险重重。
近日又有攀山者葬身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尼泊尔官员昨日证实,3名分别来自韩国、德国及加拿大的登山者死亡,另有一尼泊尔籍导游失踪。此前有一位中国籍导游早前失踪,最终被发现伏尸海拔8,600米的山峰上。
44岁韩国男子宋元斌(译音)与另一队员上周六下午登山,前者其后失踪,估计是落山时突然出现高山反应堕崖。据悉,登山队由10多名中学旧生组成,为庆祝母校50周年决定登上珠峰,早于3月底到达尼泊尔,计划本月底返国。其余两名遇难者分别是61岁德汉沙夫及33岁加国女子沙阿,相信同样出现高山反应肇祸。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4. 更加绿色的公共空间
一些传统意义上并不会让人想到“绿色”的公共城市空间正在大踏步地发生改变,如体育馆,滑雪场以及城市广场。在纽约,相对较新的时代广场地区已经成功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并与此同时降低了行人的交通伤亡率,另有26处地点正准备效仿。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阿灵顿牛仔体育场在今年的超级碗XLV大赛中首次启用,其采用了一个巨型的可伸缩屋顶和其它一系列节能措施。这一耗资1300万美元的项目还特意在体育馆外开挖了一条小型河流,种植当地的草,树木和藤蔓植物。这样做的目的是营造一种氛围,让体育迷们暂时不那么依赖他们的车。世界各地的其它体育馆设施中采用的节能措施还包括风力发电,节能照明以及节水管理系统等。
滑雪场同样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维护他们场地的能源消耗。比如在新英格兰东贝克夏休闲滑雪场,今年1月份这里已经建成全世界首个100%采用风能供电的滑雪场。
5. 切尔诺贝利:部分野生动物正在恢复
25年来,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的大片被荒废的地区成了一种独特的野生动物庇护所以及一个令人惊奇的自然实验,向人们展示着核辐射将会对自然界生态系统造成何种影响。当切尔诺贝利第四号核反应堆爆炸之后,当时整个社区都被迫放弃,数十万人紧急转移。现在这片天位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交界处,面积超过2850平方公里的区域至今仍罕有人烟,也很少有农业活动,于是野生动物们便占据了这片被人类遗弃的土地。
研究显示这里的很多鱼类现在已经繁衍地相当繁盛,甚至在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冷却池中情况也是如此。狼的数量似乎也有增加,原因可能是这里的老鼠和其它啮齿类小动物的数量出现了急剧地增长。已经在野外绝迹的普氏野马甚至还被成功地重新引进到这片地区。但是一些科学家也指出,严重核辐射引发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有时候如果不注意很难留意到这些细节。比如说,研究显示这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仅相当于未受污染区的一半左右,并且即使是这些生活在此的鸟类,其种群数量也仅有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左右。这些鸟类还表现出更高比例的畸形发病率,其中包括脑部发育不全等等。
6. 更廉价的太阳能供电
很多业内人士看到太阳能产业存在价格波动激烈,政府补贴不断下降等种种不利因素,加上一些知名企业的失败,让人顿生沮丧。但是在其它一些人看来这却是好现象,因为这种创新和竞争机制最终产生的是让消费者得利的局面。
太阳能发电在全球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尽管仍旧非常小,但在未来25年内,这一比例将会出现大幅度地上升,而资本对于这一产业的大幅投资仍在继续。今年6月份,美国谷歌公司出资2.8亿美元设立一项基金,和硅谷的“太阳城市”公司合作,鼓励消费者使用太阳能,并承诺这样做将降低他们每月的电费账单数额。其他美国主要的太阳能公司也在积极寻求机会。可能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项建筑光伏照明项目的一期工程——为12万间军人房间提供照明的工程现在正在夏威夷珍珠港紧锣密鼓地展开。
7. 年轻人的积极参与
一群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学生改装了一辆风格复古的汽车,在休斯顿举办的2011壳牌生态马拉松美国学生比赛中跑出了仅靠一升汽油行驶275公里的惊人成绩。这项赛事的宗旨便是鼓励人们设计低油耗的汽车。
在全球范围内,学生和其他年轻人不断探索现有燃料的替代方案并努力在各种涉及能源问题的事物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8月份,很多年轻人参加了由网站350.org组织的为期两周的白宫前示威抗议活动,表达他们对于Keystone XL管道项目的反对意见。这一管道项目计划从加拿大输入石油送至美国德州的炼油厂进行处理。在非洲,大约200名来自非洲,亚洲和欧洲的年轻人乘坐公交车从肯尼亚内罗毕抵达南非德班,以此呼吁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采取行动,包括采用更再生能源。他们的活动持续两周,直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COP-17)召开为止。而来自全世界的学生们还在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两年一度“太阳能全能竞赛”中展示了他们制作的各色太阳能建筑模型。(晨风)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31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近日评出2011年度“最有希望的能源领域发展趋势”,总结罗列了这一年内全球各地在向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更加绿色的社会方面所做出的点滴努力。
1. 城市减少交通拥堵的努力
面对处乱窜寻找停车位的汽车,请想象一下一个没有交通拥堵的城市;在堵塞的街道和不绝于耳的汽车喇叭声中,请想象一个顺畅的城市:所有的汽车,公交车,自行车和行人仅仅有条。2011年,全世界的城市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而努力。
在全世界很多城市,包括波哥大,蒙特利尔和苏黎世都设有无车带。而在今年,自行车分享计划则在全世界受到青睐,从纽约一直到杭州。并且正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者们正计划通过限制停车位的无限制扩建来引导其城市的居民们放弃驾车而转向其他出行方式。
2. 开发更先进的石油泄漏控制技术
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经营下的墨西哥湾油田发生泄漏事故,490万桶,即7.8亿立方米的原油流入大海。而后续的清理工作仅仅成功清除了大约3%的泄漏量。一年后,总部设在伊利诺伊州的老牌石油泄漏清洁公司“艾拉斯技术小组”(Team Elastec)使用巨型凹槽圆盘设备,成功清理超出工业标准3倍的石油,赢得了温迪·施密特石油清洁X挑战赛颁发的100万美元奖金。
在全部参加大奖赛角逐的350家公司中,有两家宣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水下堵漏设备,可以在休斯顿进行组装,那里距离墨西哥湾海岸仅有50英里远,一旦再次发生类似险情便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这种设备由“海洋钻井堵漏公司”和“海里克斯钻井堵漏集团”两架企业共同开发,将有望在未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此次墨西哥湾漏油那样的紧急事件。很多环保人士相信,这套能在最多15天内完全控制住漏油势头的设备将具有深远意义。
3. 提升建筑能效
2011年间,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人们继续对改善建筑节能性能进行投资。以美国政府为例,它在这一年间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联邦政府办公楼和其他商业用办公楼的建筑能效升级项目。很多商业企业也正显示出对控制建筑能效方面的意识。如KPMG公司今年便获颁了“能源之星”奖,因为它在新建的新泽西数据中心大楼设计中采用了采暖和供电一体化的节能设计。而著名的帝国大厦在今年进行的翻新工程中也大量采用了节能技术,从而可以每年节省大约440万美元的开支。
在中国,几乎有30% 的能源用于建筑产业,现在,很多北方城市,如配图中的冰城哈尔滨,已经在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效,以便达成整个国家层面上制定的集约化能源利用目标。不只是中国和美国,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政府和民间都在开展提升建筑能效的行动,因此可以预料提供相关服务和产品的行业将因此受益。派克研究咨询(Pike Research)公司预计在未来6年内,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业每年将增长50%以上。
5. 蓄势待发
在“阿塔卡马太阳能挑战赛”的第二阶段,这辆喷气式飞机外形的汽车出现于卡拉马赛道上。这辆太阳能汽车由智利大学“风神2号”车队制造。各个参赛车队都带来了自己的最新研制成果,而且他们的参赛车辆比以前的太阳能汽车速度更快,他们在不断创造历史。事实上,在“阿塔卡马太阳能挑战赛”中,许多参赛车辆都看起来像太空时代的飞行器。
6. 加油(太阳能)
有了太阳能汽车,你就不用担心汽车因为燃油耗尽而抛锚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路上。图中这辆汽车正在“加油(太阳能)”。智利大学“风神2号”车队成员正准备参加“阿塔卡马太阳能挑战赛”第二阶段的比赛。这辆太阳能汽车的名字“风神2号”来源于风蚀过程,它的首个版本研制于2007年,参加过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世界太阳能汽车挑战赛。尽管在那次比赛中,“风神2号”的成绩仅为22名,但是这次在“阿塔卡马太阳能挑战赛”中却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7. 梭鱼
来自智利索尔-因维克托斯车队的车手正驾驶一辆三轮太阳能汽车行驶于第一阶段赛道上。这辆汽车之所以被命名为“梭鱼”,主要是因为它在外观上与梭鱼有相似之处。
8. 不用燃油的四轮汽车
在最后一天的比赛中,来自阿根廷的车手正驾驶一辆混合动力车行驶于卡拉马赛道上。在“阿塔卡马太阳能挑战赛”中,混合动力组的研制经费被限制在7000美元以下。太阳能汽车大赛已经出现了数十年。自1983年起,澳大利亚每两年都会举办一届“3000公里世界太阳能汽车挑战赛”。在10月份,来自日本东海大学的车队赢得冠军,他们在33小时内穿越澳大利亚大陆,平均时速为91.54公里。 (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