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尔顿能源公司希望成为世界首家太空能源公司,在太空为宇宙飞船提供燃料
一位新生代太空企业家说到:“开采月球和近地小行星的丰富资源能够改变人类的历史进程,为世界经济增加数万亿美元资金并且刺激我们人类散布到太阳系中。”许多私人公司,比如亿万富翁创建的小行星开采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它的目标就是实现太空采矿的梦想。但是这并不简单,因为开采地球外的矿藏需要将太空技术和矿藏开采技术相结合。
6月4日至7日举行了一场太空资源圆桌会议来讨论地球外资源开采的未来、希望以及所要面对的挑战。这次会议是由行星和地球矿业科学研讨会、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和月球与行星研究所联合召集的。
这一领域的测试
到2020年沙克尔顿能源公司希望自己成为世界首家太空能源公司,在低地球轨道和月球表面向航天员提供火箭推进剂、生命补给、消耗品和服务。该公司的计划需要借助宇航员和先进的火箭系统来实现在太空中为客户提供持续不断和可靠的火箭能源供应。沙克尔顿能源公司想要建造地球外的能源仓库,这样就能实现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重新填装燃料箱。公司希望通过开采永久阴影下的月球火山中的水冰来为这些仓库备货。(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火箭燃料的主要成分。)
沙克尔顿能公司首席营运官Jim Keravala说到:“这次会议全面审查了目前太空资源分析和开采的工艺水平。这次会议是一次契机,可以让我们交换观点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时候对这一领域的全部技术进行测试了。”
小行星采矿
Planetary Resources公司董事和总工程师克里斯-勒维克说,4月计划的启动远超公司创建者的最远大梦想,自从官方公布以来公开和投资权益已经势在必行。公司的背后有几位亿万富翁支持,包括谷歌(微博)公司重要人物拉里-佩奇和埃里克-施密特。电影制作人和冒险家詹姆斯-卡梅隆也是公司的众多知名顾问之一。
勒维克说到:“目前的技术能够接近近地小行星资源,而且Planetary Resources公司的任务就是实现这一计划。”勒维克告诉圆桌会议出席者:“那里就是个射击场,而且有许多让我们受益的东西。我们是小行星采矿公司,但是公司业务远不止这些。”Planetary Resources公司希望它的采矿活动能够帮助刺激广阔的太空经济,许多不同的公司都参与到了太空旅行、空间太阳能和地外资源开采中。
临界点?
所有的这些可能比许多人认为的要更早发生。密苏里科技大学岩石力学和爆炸物研究中心的副院长Leslie Gertsch说到:“我们或许正在临界点的边缘上摇摆。在经历了数十年受挫的梦想之后,它是否真的是一种加速或者只是向上攀爬过程中的一个突起,接下来的5到10年会给我们答案。”
Gertsch说到:“像沙克尔顿能源公司和Planetary Resources公司都或将成长为真正的能源生产者或者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她指出这样的公司似乎比之前更加仔细的作出了规划,用许多图示取代了可行的商业计划和系统的探矿想法。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一颗小行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现在很难说清,这取决于小行星的构成成分,不仅仅是它的表面成分。
有利的投资环境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表面系统办公室的资深技术专家罗伯-米勒说到,圆桌会议制作了许多可带回家的资料。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一个透明的法律环境,这样从小行星或者其它星体开采的资源归属就不会出现问题。
米勒谈及这一方面时说到:“早期阿拉斯加州的采矿就是一个好的榜样,当时的法律体制并不清晰,因为阿拉斯加只是从俄罗斯购买的而且那时还不是一个州。加利福尼亚也拥有同样的问题。”另一个信息是需要发送精密的矿藏探测器来保证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米勒告诉SPACE网站说到:“从逻辑上讲下一步是携带探矿任务登陆月球来确定水的存在,查找水源并且描述它的物理状态。”
热重启
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的太空环境和试验分部负责人Kurt Sacksteder在圆桌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将太空资源添加到未来的太空探索中,我们需要热重启吗?Sacksteder说到:“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严重的私人投资的出现是否以及如何改变政府在太空中的角色。勇于进取和资金充足的私人投资或许能够将政府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高风险的技术发展上,并且认真设计太空基础设施。这样一种典范转移需要大量工作来体现它的价值。”
“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戏”
太空资源圆桌会议出席者说,这个会议已经举行了十多年,但是今年的聚会有所不同。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太空资源中心的主管Angel Abbud-Madrid说到:“这是第一次让我们看到私营公司更可能来到这里。过去全都是美国宇航局的人在讨论计划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实施。但是现在它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戏。这就是现在我们如何让私人公司参与到我们已经谈论了很长时间的计划当中。同样,让政府来鉴定私人公司是否能够胜任也是很关键的,我认为他们会越来越严肃对待并且双方互助。”(过客)
相关阅读
今年12月12日,一颗长得像花生,长约4.6公里,宽约4.6公里,编号为4179号的小行星将与地球亲密接触,距离地球仅约为0.046 天文单位,也就是700万公里。4179号小行星已经被美国宇航局收入“潜在危险小行星名单”,如果不幸真的撞上地球,其威力相当于1万亿吨炸药爆炸。
有没有办法近距离对这颗危险小行星进行观察?记者昨天了解到,2010年10月1日发射的“嫦娥二号”于今年4月15日受控飞向距离地球大约1000万千米深邃的太阳系空间,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择机开展对4179号小行星的飞越与交会实验,为未来的小天体探测积累经验。
实习生 吴怡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观测月球
获得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全月球数字影像图
“在人们心目中,月亮非常圣洁、美丽,是思念、团结和美满的象征。实际上,月亮的面貌是极其丑陋的。”6月14日,在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上,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初步成果与太阳系探测的初步设想”。欧阳自远说,真正的月球和人们想象中的相去甚远,月球上没有一滴水,都是辽阔的平原,被火山岩所覆盖。
为了全面了解月亮,2007年我国发射了“嫦娥一号”,经过13天飞行,“嫦娥一号”抵达月球。“‘嫦娥一号’的任务第一就是要做一个最好的月球三维地形图,不管之前谁做了什么图,反正我们这个图要比所有的图都好;第二要测多种元素在月球上的分布,分析月球14种元素、矿物与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第三要探测月壤厚度;第四要探测4万~40万公里间的地月空间环境。”欧阳自远说,“嫦娥一号”到达月球后,首先是把照相机打开,“嫦娥一号”携带的照相机有三个视角,那是中国人第一次接收到的月球照片。“嫦娥一号”在太空飞行了1年零4个月,得到了全世界最好的一张月球影像图。最后撞击月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我们都感觉很惋惜。”欧阳自远说,“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没想到“嫦娥一号”是如此的精彩,因此,“嫦娥二号”发射以后,改变了原来的使命。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不到5天就到达了月球,得到了更多月球细致的照片。
月球伤痕累累,到处都是坑洞
“嫦娥二号”的照相机是两个视角的,绕月飞行高度非常低,因此月球上所有撞击坑都有精细的图,就连背面坑壁也能看到。“你们看,坑壁上也有很多小坑,还有很多新的撞击坑。”欧阳自远说,“嫦娥二号”拍到了全月球影像图,实现了全月球影像的“无缝”镶嵌。“嫦娥二号”全月球数字影像图在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镶嵌精度等方面优于国际同类全月球数字产品,是目前最高水平的全月球数字影像图。“全月球影像图真正做出来比足球场还要大。我估计,这项成果在四五年内都是没有办法被人超越的。”
欧阳自远说,通过“嫦娥二号”拍回来的照片,可以看出月球伤痕累累,到处都是坑洞,甚至还有新鲜的坑洞,这应该是最近小行星砸在月球上造成的。这些新的坑迹,被冠以中国科学家们的名字,诸如:“毕昇撞击坑”“蔡伦撞击坑”“张钰哲撞击坑”等。
在完成了对月球表面结构特征的数据探测,对月球资源数量的一系列统计后,2011年2月28日,“嫦娥二号”初期的各项科学目标都获得了圆满成功。
监测太阳
在拉格朗日2点成功飞行235天
去年6月9日,“嫦娥二号”再次开始新的旅程,奔向150公里的拉格朗日2点;8月25日23时27分,经过77天的飞行,它终于精确抵达科学家们指定的位置。欧阳自远说,这是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距离地球150万公里远的拉格朗日2点的环绕轨道;也是国际上第一次从月球轨道出发探测拉格朗日点的航天活动;更是第一次实现我国对月球更远的太空进行探测……
去拉格朗日2点执行什么任务?欧阳自远说,主要是监测太阳以及太阳的一些活动。据介绍,当时之所以让“嫦娥二号”离开月球去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是因为它的仪器正常,寿命还长,剩余燃料比较充分,足够支持它完成未来的各项探测任务。
拉格朗日2点是什么?专家说,在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面上,一共有5个“拉格朗日点”。而2号点,在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外侧,背对着太阳,是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平衡点。“嫦娥二号”飞到第2拉格朗日点,那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地点,这里受太阳辐射干扰最小,还可以避免日凌现象。“嫦娥二号”在这个拉格朗日点上,可与太阳和地球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受到太空中天体引力的干扰也将减到最小,相对而言处于真正的失重状态,可以进行更多的探测和实验。当然,由于身处太空中,诸如太阳风暴等考验总是免不了的。
“嫦娥二号”在拉格朗日2点环绕轨道上飞行了235天,也出色地完成了观察太阳的任务,积累了大量对太阳的探测数据。
飞掠小行星
为深空探测积累经验
目前“嫦娥二号”在哪里?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二号”于2012年4月15日受控飞翔距离地球大约1000千米深邃的太阳系空间,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展对4179号小行星的飞越与交会实验,为未来的小天体探测积累经验。
欧阳自远说,人类最终目标是寻找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因此未来不仅要探测月球,还要探测火星、金星和木卫二。科学家们相信,火星是可以改造的,可以成为人类第二个栖息地。但要抵达火星,首先要飞掠一些小行星,目前人类已经探测到4700个具有潜在危险的近地天体。“未来还要探测好几个小行星,还要到小行星带上去探测。”
那么,这次为什么要飞掠4179号小行星?飞掠这颗小行星的意义是什么?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季江徽说,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初期遗留下来的化石,对于研究太阳系形成早期的物理化学组成、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地小行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它们的轨道和地球轨道接近,从而可能碰撞地球,是潜在的威胁天体,而且因为它们的近地轨道从动力学上说是不稳定轨道,从而代表了太阳系小天体的动力学演化的一个短暂重要阶段。
神秘的“小土豆”有何来头
4179号小行星呈长椭圆状,主体由两大块组成,因此有些人称之为“小土豆”,也有些人称之为“花生”。它的轨道远日点接近木星轨道,近日点位于地球轨道附近。由于轨道周期共振,4179号小行星每隔四年接近地球一次,今年12月12日,这颗小行星将和地球紧密接触,距离地球将仅约为0.046 天文单位,也就是700万公里。假设其真的不幸碰到了地球,那么撞击引起的爆炸威力将相当于1万亿吨炸药,后果不堪设想。
“4179号小行星的详细研究对于研究小行星的动力学演化、小行星在早期太阳系的碰撞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季江徽说,一般情况下,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小行星最终会绕其最短轴自转,这也是最稳定的自转状态。但是早期地面观测发现,4179号小行星处于缓慢的不稳定自转状态:它绕着自己形状的最长轴以5.41天的周期自转,同时其长轴以7.35天的周期进动。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颗小行星这么独特的运行轨迹?专家推测,4179号小行星的自转状态可能是从前受到扰动形成。
1992年和1996年,4179号小行星近距离飞越地球的时候,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地面雷达观测数据,从而推导出这颗小行星的详细形状,模型的形状非常复杂。它的主体由两大块组成,同时包括很多小的形状单位,比如一些类似陨石坑的形状、一些线性条纹等等。但实际上,这些资料都是间接的推导,并不直观。
“嫦娥二号”搭载的CCD相机如果以1000公里的距离飞越4179号小行星,将有可能获得一定分辨率的光学图像,这将是国际上第一批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小行星近距离空间图像。
相关阅读
美国宇航局的OSIRIS-Rex探测器将降落在小行星上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在过去的十二年内偏离其轨道达100英里,该诡异现象被研究人员喻为“牵引照射”,其依据来自于亚尔科夫斯基效应(Yarkovsky effect),即来自太阳光的热量对一定体积范围的小行星产生推力作用,使其偏离轨道。根据位于诺克斯维尔的田纳西大学的研究人员乔什·埃默里(Josh Emery)介绍:“由亚尔科夫斯基效应产生的热量变化可导致小行星偏离正常轨道,飘出或者进入地球轨道,认识这种诡异的力量是判断一颗小行星是否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亚尔科夫斯基效应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许多小行星在本世纪下半叶期间可能撞上地球。比如,研究人员探测到小行星1999 RQ36的偏离轨道将在2135年穿过地球,该小行星就是受到了亚尔科夫斯基效应的影响,使其与原先的轨道偏离量达到100英里。研究人员乔什·埃默里在2007年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红外空间望远镜研究小行星在吸收太阳光之后所产生的热效应,计算出额外的推动力,并分析该效应对小行星正常运行所带来的影响。
科学家使用工作在红外波段的空间望远镜可洞察小行星受光照面所产生的热效应特征,结果发现一些在宇宙空间中四处流浪的岩石表面似乎覆盖着一层特殊物质构成的“隔热毯”。这些物质在受到阳光照射时可聚集热量,产生更强的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因此,如果覆盖酷似“隔热毯”的小天体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那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将变得更显著,受光面可将热量保留更长的时间。但是如果构成小行星的物质主要是尘埃和粉质颗粒,那么热效应的影响将被削弱,受光面将会很快冷却下来。
斯皮策红外空间望远镜对近地小行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逐渐勾勒出小行星1999 RQ36的“冒险之旅”,在不远的将来会对地球的空间安全产生影响。这颗1640英尺直径的小行星预计在2135年穿过地球轨道,届时它的轨道将距离地球大约22万英里,即35万公里左右,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
目前计算出的小行星1999 RQ36轨道参数并不是个准确值,在如此近距离穿过地月系统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影响,而且小行星未来的轨道位置无法进行精确定位,只能通过统计学方法估算。科学家在使用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对小行星轨道进行研究后发现,许多小行星将在2170年至2190年对地球产生潜在影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将在2016年发射一艘小行星探测飞船,将登陆小行星采集岩石样本返回地球。
这艘飞船的被命名为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是“新视野计划”的第三艘无人太空飞船,该计划产生的前两艘飞船分别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和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将在2019年抵达小行星,并于2023年携带小行星标本返回地球。亚尔科夫斯基效应是一名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工程师首次发现太空中的微小岩石天体在受到太阳光的长期照射后可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热效应使小行星轨道产生偏移。
该效应产生的推力很难进行测量,因为对大型空间岩石而言,这些推力是极其微小的。为了对太空岩石进行亚尔科夫斯基效应计算,科学家需要确定空间岩石的大小、热量属性、由亚尔科夫斯基效应产生的推力,以及体积和密度等信息。研究人员乔什·埃默里认为:“在宇宙空间中通过雷达或者红外线观测望远镜寻找太空岩石,如同科幻小说中的情景。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能发现它们的工具和设备,完成该任务的关键是确定目标天体的密度,我们最终将揭开小行星轨道漂移之谜。”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小行星1999 RQ36的密度几乎与水相当,而且其表面属于多孔性质,这意味着该小行星的组分主要是空间尘埃团和岩石。这项发现结果令乔什·埃默里感到非常满意,他希望我们能将小行星样本早日带回地球进行研究。(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颗直径约7米的小行星本周二在距离地球约8900英里(约合1.4万公里)处掠过。这颗太空石块以每小时3.8万英里(约合6.1万公里)的速度从地球边缘呼啸而过。当其距离地球最近时,它到地面的距离就相当于从纽约到新西兰的直线距离。
但是科学家们对此并不担心。因为这颗编号为2012 KT42的小行星如果真的一头撞向地球,那么甚至在它抵达地面之前便已经在大气层中烧蚀殆尽了,根本没有机会对地面构成任何影响。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表示,这颗小行星是有记录以来距离第6近的小天体飞掠事件。这也是最近两天来第二起“太空石块”近距离接近地球的案例。本周一,一颗直径约23米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约3.2万英里(约合5.2万公里)处掠过。
本周二的这颗近距离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所属卡特里娜巡天项目的阿列克斯·吉布斯(Alex Gibbs)发现的。当这颗小天体飞掠地球时吉布斯对其进行了追踪,并拍摄了它的轨迹图像。他表示,观测获得的小天体飞行路径以及速度几乎都完全和预测数值吻合。
然而如果和小行星2012 DA14相比,直径不到10米的2012 KT42简直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前者直径45米,重1.4万吨。这颗小行星将于明年2月份抵达距离地球仅有大约3.5万公里的位置上。美国宇航局警告称,这样规模的小行星将有可能对部分在轨运行的卫星构成一定的影响。(晨风)
相关阅读:
中新网5月30日电 综合报道,一如科学家预期,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9日与地球“擦肩而过”。
据悉,这颗直径3到10米的太空陨石28日才被科学家发现,随后在(美国西部时间)29日凌晨以距地球表面1.4万公里的距离飞越而去。
美国太空总署(NASA)负责追踪这颗行星的“喷射推进实验室”表示,这是经过地球的小行星中距离第6近的一颗。由于体积太小,即使撞击地球也不会造成重大破坏,很可能在进入大气层后就已完全解体。
此前一天,另一颗直径21米的小行星也刚飞越地球,距离地表5万多公里。
相关阅读
6月6日上午将出现21世纪最后一次金星凌日。如果错失这一观察良机,就要再等105.5年。
古今中外的世界天文史,没有任何人目睹过三次金星凌日。
这次金星凌日,广州乃至我国各地都可看到,其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可目睹到金星凌日的全过程。据悉,下一次金星凌日,将发生在2117年12月11日。
金星凌日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金星凌日可分为五个阶段:凌始外切、凌始内切,食甚(金星与日面中心最近),凌终内切、凌终外切。
今年6月6日的金星凌日全过程历时6小时39分49.5秒。从非严格的角度看,在上述时间内,凡是可目睹到太阳的地方,就可看到金星凌日。但由于八大行星,地球与金星相距最近,视差最大。金星的赤道地平视差达到30.46角秒,比金星的视半径28.89角秒要大。因此,各地在不同的经、纬度观察金星凌日,可能有几分钟的误差。
相关阅读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寻找香料,哥伦布驾帆远航找寻新大陆,美国人西移开采金矿石油,这一系列的冒险史无一不是为了资源。而今的人们则是将手伸向了更远的太空。
如果把宇宙的资源比作是一个大型超市的话,地球所占的分量只能算是面包屑的大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估计,如果将在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上蕴藏的矿产财富,平均分给地球上的60亿人口,每人可分得1000亿美元以上。
最近,美国的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技术型富翁成立了一家名为“行星资源”的公司,准备派机器人勘探小行星,一方面进行太空探索,另一方面开采行星的矿物资源。
“行星资源”公司在太空主要是寻两类宝,一类是非常贵重的铂族金属,常用于医疗器械、再生能源产品、净化器的制造;另一类则是水,把它分解为液态氧和液态氢,用作太空飞行器的燃料。
单就铂金来说,每磅售价就高达2.3万美元左右,几乎与黄金持平。只要开采一个直径约为半英里的小行星的最上面几英尺,就可以生产出大约130吨的铂金,价值约60亿美元。
而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水资源,到了太空比石油资源还要宝贵。飞行器在往返太空时,如果每次都要返回地球来加注燃料的话,成本就会成倍增加。因此,寻找有水的小行星是太空探索的第一步。
继“行星资源”之后,一家名为“行星排名”的网站对已知的58万颗小行星进行了价值评估。其中估价最高的是“241日耳曼尼亚”,上面的矿产资源价值高达95.8万亿美元,比2011年的全球生产总值70万亿还高。
除了行星资源外,充沛的太阳能资源也是一大笔“黄金”。英国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发一系列的太空平台,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因为没有云和灰尘的阻挡,太阳能电池板就能夜以继日地产生电能,通过激光或微波辐射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然而对太空资源单纯的拿来主义,还是不能满足人类越来越大的胃口。科学家们也在利用太空环境来培育地球上的稀有资源。例如沸石,它是一种多孔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催化的过程中。地面生长的沸石结晶只有几微米,而太空生长的结晶就可以达到毫米,这种培育方式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前景。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过,我们人类只有到太空开拓殖民地,才有继续存活下去的可能。在这轮新的太空寻“金”热中,浩瀚的宇宙对人类而言已经不再是“未知”的象征,而成为了“财富”的新代名词。
相关阅读:
科学家发现X-行星
“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的边缘地带
太阳系模拟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巴西的一位天文学家经过数学计算发现了在我们太阳系边缘存在“X-行星”的证据(“X-行星”是一颗假想的、而未被人类发现的冥王星轨道以外的行星)。
来自里约热内卢巴西国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罗德尼•戈麦斯(Rodney Gomes)说:“海王星轨道之外冰质小天体的不规则轨道运动,暗示着那里存在一颗体积是地球四倍的行星正绕着太阳运行。”
虽然“X-行星”存在的假定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是它的存在一直没有被证明。
戈麦斯测量了92个柯伊伯带天体(由小天体和矮行星组成)的轨道,发现其中6个天体的轨道看起来偏离了它们的预期轨道。
他在本周二召开的美国天文学协会(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上向天文学家们报告说:“这些柯伊伯带小天体的不规则轨道运动,是由行星大小遥远天体的引力干扰引起的。这颗天体的大小或许是地球的四倍(和海王星的大小差不多),距离太阳1400亿英里远,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500倍。
然而,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对于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来说,要想瞥见这颗假设的太阳系新成员将非常非常困难。由于距离的遥远,即便是冥王星都很难被轻易看见。
然而,有些天文学家对于他使用的方法大加赞赏。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家罗尼•巴内斯(Rory Barnes)告诉《国家地理》说:“戈麦斯已经找出了一种方法来确定像这样的一颗行星是如何影响太阳系运行的。是的,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他向我们指明了寻找证据的方向。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院的哈尔•利维森(Hal Levison)说: “像天王星那样大小的天体产生了他看到的那种效应,我感到比较吃惊。但是我了解戈麦斯,他做的计算一定是正确的”
先前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体,直径大约1400英里。在2006年召开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它被降级为了“矮行星”,因为它的质量不足够大,不能清除它轨道周围的物体,所以它不再符合行星的新定义,也就不能称行星了。(编译:双螺旋)
相关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近日首次观测到了1500光年远的一颗行星被其环绕的恒星的热气慢慢汽化。这一发现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了1500光年远的一颗岩石行星被其环绕的恒星的热气慢慢汽化
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SETI Institute)的乔恩·詹金斯博士(Dr Jon Jenkins)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利用美国宇航局的行星狩猎工具—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1500光年远处一颗恒星的奇特的光变曲线读数。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后发现,图像呈现了一颗行星的湮没历程。詹金斯说:“我们首先要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二重奏行星(两颗行星彼此环绕在一起,同时环绕主恒星运行)以不同的方向穿过一颗恒星,在每次日蚀时阻挡了不同数量的恒星光线,但是最后观测的数据未能支持这一假设观点。在消除所有其它的可能性后,我们最后得出结论:不同寻常的光变曲线读数最有可能是由一个较长的尾状残骸体(颇似彗星尾)跟随着一颗四分五裂的行星引起的,这颗小型系外行星并不比水星大。所有的光都呈现绿色。”
据报道,这颗行星近距离围绕一颗被称为“KIC-12557548”的橙矮星(orange dwarf star)运行,每隔15小时环绕主恒星一周。该恒星的表面温度约为4200℃。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估计高达1800℃,热到足以熔化和蒸发岩石,留下了亚微米等级的尘埃颗粒,最有可能是辉石(pyroxene )或氧化铝(aluminium oxide)。詹金斯说:“我们确定了这颗行星的大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因为它足够小,所以在被其恒星的热气慢慢汽化后留下了巨大的尘埃和碎片。”
天文学家知道,气态巨行星(通常被称为热木星)的轨道太靠近其主恒星时,就会慢慢地蒸发,但这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一颗岩石行星被蒸发。詹金斯说:“这是天体地质学的第一个例子,我们可能看到了一个行星系统瓦解的最后阶段,那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詹金斯说:“可能其它的岩石行星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比如超级地球‘Kepler 10b’和‘Corot 7b’围绕其主恒星运行一周只需约20小时,而它们的主恒星的温度远高于‘KIC-12557548’的温度。”他还补充说:“如果‘KIC-12557548’的温度更高,我们所看到的尘埃颗粒就会迅速蒸发形成烟雾了。”(嘟嘟/编译)
相关阅读
《阿凡达》导演卡梅伦现投资行星资源公司,计划未来对小行星进行采矿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太阳系一颗小行星——“241日尔曼尼亚”的矿产价值可高达95.8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全球一年GDP总额。
目前,科学家已将目光投入在小行星采矿项目,《阿凡达》电影导演卡梅伦已投资行星资源公司,计划未来开采小行星资源。Asterank评估网站基于公众可利用信息,对太阳系内的小行星进行了“身价评估”。
100英里直径的“241日尔曼尼亚”不太可能是行星资源公司的目标,毕竟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位于太阳系小行星带。卡梅伦公司主张将采矿目标锁定在近地小行星,这样更容易登陆。Asterank评估网站创建者伊恩-韦伯斯特(Ian Webster)说:“小行星采矿业是近期才兴起的太空探索计划,行星探索公司正在进行一个令人兴奋的可行性太空商业项目,但是小行星采矿数万亿美元收益的真实性有多少?如果对数百万英里之遥的太空小行星采矿将需要多大的成本呢?”
据悉,Asterank评估网站是基于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所提供的信息呈现绘图收益率,而不是基于开采可达性。一些小行星经评估分析含有大量铂金、黄金等贵重金属,以及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矿物质。尽管一些小行星具有富饶的矿物质,但是太空采矿并非易事,美国宇航局若从一颗小行星上采集1盎司(60克)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需要大约10亿美元。但是地球上每1盎司铂金大约价值1600美元。
目前,该评估网站还分析了其他小行星的“身价”,列举了太阳系内最有价值的5颗小行星,它们分别是:162385 (2000 BM19),预计价值3.44万亿美元;4034 Vishnu,预计价值2.51万亿美元;65679 (1989 UQ),预计价值1.77万亿美元;7753 (1988 XB),预计价值1.38万亿美元;3200 Phaethon,预计价值8.7亿英镑。(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