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示意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基于DNA的逻辑电路可以判断癌症迹象,并导致癌细胞"羞愧自尽"。这个细胞水平的诊断系统可以用于药物筛选或者肿瘤治疗。
原理上来讲,这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其他的逻辑电路没有什么区别:输入—分析—输出。只是这个电路是基于基因的,它可以检测五种癌症特异性分子及其浓度,当五项条件全部满足时,这个电路会返回阳性结果,并触发细胞死亡。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引发子宫颈癌的HeLa细胞。他们研究了这个细胞的小RMA,并且确定了它的特异部分。麻省理工学院称,每种类型的癌症都有自己独特的miRNA。
而这段逻辑基因,通过使用逻辑运算来判断这段特异性miRNA,一旦成功结合,那么将释放一种合成蛋白质的基因,导致细胞的凋亡,进而达到杀死细胞的目的。
下一步将是进行动物实验,不过活体实验的情况将更加复杂。研究人员称,这种方法应用于癌症治疗还任重道远,但是确实是癌症诊断的重要突破。(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布鲁氏杆菌病症(资料图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0年12月19号的一次实验,改变了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的人生轨迹。这是一次羊活体动物实验,先解剖,再肢解,最后观察羊内脏。整堂解剖课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它的结果却是:28人感染严重布鲁氏杆菌传染病。
症状:打球打十分钟腿抖
28人:14个男生、13个女生,还有1位老师。这样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现在的他们身体怎么样了?昨天,中国之声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被感染的学生。为了保护当事人,我们使用了化名。
今年24岁的小何(化名)是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专业大四的学生。身高1米82,原本是学校篮球队成员的他,描述了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现在就是身体各个关节都疼,现在跟以前比明显就是体力差了很多,我就是端一盆水,端一会就觉得胳膊非常酸。现在要是打球打十分钟左右腿都抖那个样。
记者:你们现在还上学吗?
小何:现在已经开学了
记者:家长怎么看这件事?
小何:非常上火,我的同学们就和学校协商这个事儿,但是协商完了,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羊未被检疫无消毒具体要求
事情发生在去年12月19号,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0801班的学生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小何记得那天的解剖课从上午一直上到下午:上午是解剖,就是把羊整个剖开看,所有的东西都打开看了,那只羊就是被我们解剖之后全都肢解了。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观察,就是观察羊的内脏。
小何说用来试验、被染病的羊那天被几个班级的学生重复使用,他们解剖时羊的子宫里还有上一个班级同学留下来的纱布:我们有一个动物医学学院的一个班级,他们之前用这只羊做剖腹产手术,他们做完之后我们后来又用了这只羊,当我们用这只羊的时候这只羊的子宫里面还有纱布呢,老师当时还开玩笑说他们怎么不留个剪子在里面!我们用了一次,当时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个动物科学学院的一个学生来取的胃液,他们也用了一次。
记者:到底什么原因被感染?
小何:据学校说是羊没有被检疫。
记者:你们之前做过这样的实验吗?
小何:以前做过一些小的,就是一些鱼了鸡了之类的,在大二的时候。
记者:准备工作是否规范呢?
小何:还好吧但是也没有那么严格的,就是怎么说的,但是反正就是感觉上不是太严谨的,你像戴手套啊什么的就是没有带,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消毒的什么都没有。
原学院院长被免 校方电话无人接听
今年6月,东北农业大学做出了对这一事件的《调查报告》,免去动物医学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等人的职务。校方同时表示,愿意承担治疗的全部费用,并“根据患病学生三个疗程结束后的治疗结果,充分听取患病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诉求,尽快拿出赔偿等善后问题的解决方案。”
校方的说法自然没错,但是小何们的身体何时能够痊愈,落下的课程什么时候能够补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该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今都摆在了28个师生的面前。
小何几天前被医院拒绝继续住院,问起未来他显得既迷茫又担忧。
小何:好像说这个菌是终身携带的,不能达到那种完全治愈,我们也非常迷茫,因为我们已经开学了,但是我们现在的身体条件坐着一个小时不到,就可能腰疼啊,全身各关节疼得非常的严重。然后还不能治疗。学校老师也通知我们必须得来上课了,说学校有规定说不上课可能会开除我们怎么怎么的。
记者拨通了因此事被免职的原动物学院院长郑式民的电话,对方以不再管理学院为由拒绝了采访,学校办公室的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每年有几万人感染 严重者或丧失生育能力
记者随后采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专业从事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的吴清民教授。
吴清民:这个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烧内一个月治疗就是急性期。如果在急性期治疗,90%的人是可以把体内的细菌杀死,不会再反复的。 但如果男性睾丸出现肿大特别厉害,有些人需要睾丸切除;如果肿大后萎缩可能会出现丧失生育能力。
这次染病事件,做实验的学生一半染病,一半没事,吴教授解释布鲁氏菌传染的主要途径。
吴清民:我们如果徒手去做,看着这个手臂上没有任何的伤口,但是他有很细的伤口的时候,这个细菌是可以侵入的,这是一种途径。第二种途径,在打开的时候,有可能会形成气溶胶,这个气溶胶是可以通过口腔、通过眼结膜感染。另外,如果我们做完实验没有及时去把手消毒,清洗干净,比方在吃个东西也能感染。最主要的是眼结膜、鼻腔粘膜和口腔来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感染。
吴教授介绍,我国每年有几万人感染布鲁氏杆菌,防控工作越来越严峻。但他同时也想通过广播给同学们鼓励,信心是战胜布鲁氏杆菌的关键。
模拟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发出最新报告,计划发明飞抵火星的载人航空器,有望在未来阻止行星碰撞的灾难发生,同时也会刺激人们对火星的探索欲望。这份报告引起了全球各地的很大反响。
报告称,对近地物体(NEO)数量的综合调查是成功研制出载人行星航空器的重要前提,这也会对以后的计划实施给予很大的帮助。因此,全球各地都开始重视起NEO的研究。今年二月份时,聚集在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专家还发表了一份名为“目标NEO:开启全球NEO工厂”的最新报告,另外在一份最新的评论中也包含有美国和其他各国家举行的大量后续会议中的广泛同业互查和精确的调查结果。乔治华盛顿大学还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怎样的NEO信息,才能满足人类探测规划中的巨大野心?当此问题提出后,激起了全球众多讨论和建议,最终讨论者得出一致的结论,即人类需要在太空安置探测望远镜,以便扩大目标行星的目录,为人类探索提供更多行星对象。
外星物质研究所的小体行星研究首席科学家兼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的探索科学理事保罗—艾贝尔(Paul Abell)表示,NEO探索支援的利益相关者数量开始越来越多了,这份报告出来的很及时,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小体行星的探索对于多重利益集团来说都很具有吸引力。在宇宙科学家,外形生物学家,行星防伪规划师以及NEO专家的眼里,宇宙中的这些“岩石世界”就是资源节点。例如,最近美国宇航局就带回了一个行星样本,这也是美国首次利用航空器载回行星的样本。日本太空当局也将让“隼鸟 ”2号行星探测器继续“勇往直前”,俄罗斯也将准备利用“火卫一步兵”号航天器来对火星的卫星进行探测,而加拿大也在努力研制具有特色的双用微卫星“NEOSSAT”。
据了解,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探测器,在对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行星带中的第二大星体“维斯塔”进行了长期观察后,近日也发回了新的且惊人的数据。艾贝尔对此表示,成功总是伴着惊喜而来,每次的新发现都令他们很吃惊,这或许就是科学探索充满魅力的地方。
总之,该报告标志着一个事实,即未来深奥的太空任务不会再有“流产”机会,载人航天器在迅速回归地球时,人们的心理上也不会感到不适,这也是在地月轨道空间中进行航天任务的重要特点,特别是在低地轨道执行的航天任务。(尚力)
阿波罗计划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新电影“阿波罗18”号中,就像“女巫布莱尔计划”太空旅行的情景,1973年美国宇航局秘密太空使命,宇航员在月球上发现了并不友好的居住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混乱随之而来,但是,美国宇航局却掩盖了这个事实。而在美国宇航局的历史上,并没有阿波罗18号的任务,美国宇航局最后一次月球任务是阿波罗17号,而这其中是否就存在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宇航局在阿波罗计划中进行了另一个秘密的太空飞行,却没有人注意到,其是绝密级的使命。但是,相关的研究学者认为,这个情况发生的概率应该是非常非常小的。首先,阿波罗计划中,涉及到太多的参与研究的人员,空间历史研究专家克雷格尼尔森(Craig Nelson)认为,如果要对整个参与阿波罗计划,大约40万人保守秘密而不透露出一点儿的消息,这是几乎不可能,而仅仅是送宇航员进入发射舱中的工作人员就需要300人。而这只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小部分,还有巨大数量的承包商,所以要让这么多的人群保守秘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而从传说中的阿波罗18号计划的发射时间看,在1973年员工数量下降到了20万人,这比阿波罗计划在1965年高峰期少了将近一半,但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研究团队。更何况,用于发射阿波罗飞船的超级火箭:土星五号的发射过程是一个超强的噪声源,见过土星五号的发射过程都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影像。因而,美国宇航局在当时研究中还没有办法掩盖发射。同时,谜一样的阿波罗18号被认为是美国空军部队的发射任务,可以搭载在火箭上,以卫星的名义向外界公开。而克雷格尼尔森认为这个可行度很低,执行这类的载人飞行并且还要登陆月球,是非常困难的。
与此类似的,美国宇航局在当今的世界上秘密进行一次发射,就会有更多的关注和信息的共享途经,比如,天文爱好者进行各种轨道测量等等,所以美国宇航局几乎没有几乎掩盖一个航天发射。而神秘的“阿波罗18号”被外界猜测为涉及到与美国国防部有关,这表明“阿波罗18号”秘密登月任务具有军方的背景。而电影制片人认为国防部的太空计划远远高于宇航局的太空计划。据克雷格尼尔森介绍:五角大楼的太空预算要远远高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而具体的发射任务时间并没有进行透露,而阿波罗18号秘密登月,美国国防部有着自己的发射平台,并不使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航天发射中心,另一个则位于加利福利亚州。
尼尔森认为:美国国防部的太空预算目前在26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预算在180亿美元。根据负责国防部高级官员舒尔特(Gregory Schulte)介绍,美国国防部的预算的较大一部分花在了卫星支持的地面导航、各种发射测试等项目上,此外还包括军用卫星网络的应用,跟踪太空垃圾,避免与卫星相撞的信息等等。在过去的两年中,五角大楼发射了两架X-37B轨道飞行器,可以认为其实微型的航天飞机在降低轨道上运行。而它的发射并不是秘密,但是它的使命以及其他的类别是我们无法得知的。尼尔森认为:同样,我们没有方法了解到五角大楼是否已经启动的载人任务,到月球或者火星上建立基地的计划。(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黄金也许就在你脚下
据国外媒体报道,探索有价值的钻石和天然气储量不仅仅是一个运气的问题,而我们应该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他们,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现代化的尖端技术搜索扫描这些资源时发现,钻石等矿物可能潜伏在我们的脚下。该大学的雷蒙德和富康赛克勒科学研究学院地球物理学和行星科学系教授列夫(Lev Eppelbaum)和动物生命科学院的尤里卡茨(Youri Katz)教授深入调查了以色列地中海周围的矿物分布情况。他们的研究结果旨在于最有可能的地方寻找天然气和石油,并且该研究认为在使用新的探索方法后,可以发现更多的黄金和钻石矿物。
他们15年的技术发展研究,使用的寻找方法可以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更准确地找出可能的矿物点。在研究过程中,要创建以色列靠海方向的详细地图以及周边地区情况,列夫和尤里卡茨博士使用了各种地球物理研究的工具,包括磁场探测、重力场和温度的分布分析,并结合卫星成像、电磁探测将各种所需要的结果进行整合。
根据参与该计划的研究人员介绍:他们研究中的一些最有价值成果包括了一系列在未来可以派上用场的精确的地图信息,可以帮助地球物理学家团队寻找天然气和石油的地层。位于以色列海岸线北部城市的海法,被认为是具有相当的天然气储量,大约在5000亿立方米含量。而根据列夫教授认为:在几十公里的远处,还有可能存在另一些潜伏的天然气,所以最后总的结果会增加。根据列夫教授的预测,深水区的石油储备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00-300%,而以色列在未来可成为一个天然气国家,可以生产石油的天然气并卖给世界各地。
列夫教授使用的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研究以色列和地中海东部的版块构造活动,这个方法是受到兹维本亚伯拉罕(Zvi Ben-Avraham)地球物理和行星科学博士的启发,该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对该地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有个更深的了解。从该项研究可以看出,过去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的时候,太专注于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方法上的探讨,研究的面太狭窄,而列夫教授强调的是跨学科的方法,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小组已是该研究思路的一个直接例子。(Everett/编译)
人造肉不久就问世
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当你可以在实验室里利用动物的分子生长出汉堡和香肠,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微薄之力时,谁还需要屠宰动物?最初人类为了获得肉食,需要四处寻找和捕杀动物。后来我们慢慢学会了如何饲养它们。现在我们即将迎来另一项重大突破。不出几个月实验室里就能培育出可以食用的人造肉,它们不仅包括普通的肉,而且还有汉堡。外来动物的肉有一天将会变成我们厨房里的常见食品。
最近研究人员齐聚瑞典哥德堡市,策划不用屠宰牲畜就能获得肉食的方法。过去10年间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无痛肉食方法,但是稍后出现的几次虚假曙光,并未改变一个不争的事实。哥德堡市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朱莉-古尔德表示:“至今还没有人生产出试管肉。”她负责组织了这次会议。据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说,第一批实验室培育出来的香肠可能会在6个月内变成现实,他是这项技术的主要先驱和忠实拥护者。波斯特已经利用猪细胞进行了试验,最近找到在实验室环境下培育肌肉组织的方法。而且他已经培育出类似肌肉的肉条,每个长2.5厘米,宽0.7厘米。
波斯特确信他培育的组织条通过每天练习,结构会跟真正的肌肉一模一样。他先把这些组织固定在维可牢上,然后拉伸细胞,令其离开维可牢表面。即使如此,这些人造肉条看起来仍没有生机,令人看后没有食欲。他说:“它看起来很白,这是因为它里面没有血液,而且肌血球素和含铁蛋白的含量也很少。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增加肌血球素,让它变得色泽更好看的方法。”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家的资助下,波斯特准备扩大这项研究工作的范围,利用牛细胞进行试验。他说:“我希望我们能在1年内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汉堡。”
猪肌肉干细胞增殖能力有限
瑞典林克平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斯特伦-韦林说:“我认为以后我们可以吃到所有以前非常稀少的肉类。”他是本周举行的这次会议的另一名组织者。他表示,我们的肉食选择主要受到动物是否易于驯养的制约,而不是这种肉是不是最好吃。有了人造肉,这些规则将不再适用。因为你只要拥有一些肌肉干细胞,就能开始生产过程,这些东西相对比较容易从非常稀少或者异国动物身上获得。由于这么做不用杀死动物,由熊猫汉堡引起的伦理问题就会不攻自破。
促使波斯特的研究过程放慢脚步的一方面原因,是猪肌肉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增殖能力有限。它们只能分裂20到30次,这迫使波斯特不得不经常重新回到原点,从猪的组织里提取新鲜细胞进行研究。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伯纳德-罗伦是哥德堡会议的另一位参与者,他可能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帮助。他正在从猪肌肉里提取不同种类的干细胞,以便在几个月内确定这些细胞的增殖能力。2008年,他分离出肌源性祖细胞(MDPCs),这种细胞或许能胜任该任务。他说:“如果我们从1000个细胞开始,3个月后我们就会拥有几十亿个细胞。”
实验室造肉好处多多
然而问题是,即使波斯特在未来12个月内能够培育出实验室汉堡,我们大家会愿意食用吗?古尔德指出,没人清楚这些肌肉块是什么味道。规章制度严禁食用利用胎牛血清培育的实验室组织,这是因为它可能含有毒素或者其他有害污染物。摄取利用动物产生的人造肉,也有违不屠宰动物的初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约斯特-泰克拉-德马图斯以及其他人目前正在努力研制利用蓝细菌培养的肌肉组织,它能产生动物细胞所需的丰富的氨基酸、糖和脂肪。研究人员非常清楚,他们的工作可能会被认为有违自然规律,因此会很难获得资助。不过人道对待动物者组织已经为其提供了100万美元,用来研制第一批商用人造肉。韦林指出,试管肉可以取代的家畜通常都生活在非自然环境下,它们确实少不了激素或者抗生素。
人造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更小。牛津大学的汉娜-托米士托估计了生产1000公斤实验室肉,需要多少能量、水、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土地和细胞基础的药品运作。她把这些结果与生产1000公斤牛肉、羊肉、猪肉和家禽肉需要付出的环境代价作比较。她说:“人造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非常低。例如,实验室培育的肉所需的土地比人工饲养的牛肉少99%。”韦林表示,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自然和非自然之间的分界线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清晰。他说:“(在实验室里)培育肉将能腾出更多自然空间。看一看绿色政党会对此做出什么反应,一定会很有趣。”(孝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9月2日公布报告说,过去两个月中,美国有两名儿童感染了起源于猪的流感病毒。分析表明,他们感染的病毒均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交换。
美国疾控中心介绍,两名儿童分别是一名来自印第安纳州的男孩和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女孩,去年均接种了流感疫苗。但男孩今年7月末感染了流感病毒,并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腹泻、喉咙痛等症状;女孩8月份疑似感染甲型H3N2流感病毒。检测显示,两名儿童感染的病毒均起源于猪。
目前两名儿童都已康复。但疾控中心仍要求美国各地卫生人员对这些病毒保持警惕,因为能在物种间跃迁的病毒通常毒性更大。
疾控中心发言人汤姆·斯金纳表示,两名儿童感染的病毒目前似乎还不能轻易在人际间传播,但疾控中心正在进一步调查。据斯金纳介绍,自2005年以来,美国共发生了22起人感染起源于猪的流感病毒病例,不过所有感染者都已康复。
流感病毒能够从一个物种跃迁至另一个物种,并互相交换基因形成新病毒,从而使预防流感更加困难。例如,2009年曾在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即是4种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杂交”的产物,它甚至还包含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部分残余,这使其能很好地适应人体细胞,从而能在人体内高效复制。
埃伯斯沃德陨坑位于图片右侧,火星远古时期这里曾是充满水的湖泊,图片左侧是霍顿陨坑,是后期陨石碰撞火星形成的
有被雨水冲刷痕迹
据国外媒体报道,9月2日,科学家宣布,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卫星环绕火星运行时发现火星表面巨大陨坑曾是充满水的湖泊。
最新发现显示火星远古时期曾存在三角洲地形,水流冲刷形成典型的扇状沉积层。科学家称,目前这个65公里(40英里)直径的陨坑非常干旱,却是证实火星潮湿远古时期的一个有力证据。
该是由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号”卫星探测发现的,自2003年以来它就环绕火星运行。这处三角洲地形位于火星南部高原地区的埃伯斯沃德陨坑,在图片右侧埃伯斯沃德陨坑颇似一个半圆凹痕。科学家认为这处陨坑可能形成于37亿年前,是由一颗小行星碰撞火星形成的。
仅是陨坑右侧处于完整状态,其余部分被较大的霍顿陨坑覆盖,霍顿陨坑是后期太空陨星碰撞形成的,溅起的物质掩埋了部分埃伯斯沃德陨坑。在图片中,霍顿陨坑是左侧最清晰的陨坑。
埃伯斯沃德陨坑保存较为完整,然而从图片上可清晰地看到115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地区,在这处陨坑的顶部有稀薄曲线河道,这应当是水流冲积形成的。
总而言之,这处三角洲呈现了历史上曾有湖泊注满陨坑的迹象,为证实火星表面曾流动液态水提供了有利证据。
据悉,埃伯斯沃德陨坑和霍顿陨坑最初都被作为美国宇航局下一代火星漫游勘测器“好奇号”的候选着陆地点。这颗勘测器计划于11月份发射,将寻找火星历史适宜生命存活的证据。最终,经评审以上两个陨坑落榜,而选定盖勒陨坑作为“好奇号”着陆地点,这里拥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潜在的历史水资源迹象。(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给昆虫洗脑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些年来科学界对机器人研究的风挂的愈演愈烈,机器人也与正常人类越来越靠近,然而高昂的研究经费使得机器人的生产普及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境地。今日,美国开始另辟蹊径,以另一种方式研究机器人。
美国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在Michigan 大学开设了一个研究小组,他们正在试图给昆虫洗脑,并通过芯片的植入让昆虫便成一个可控制的机器人。
这个研究小组觉得这种方法比开发一个迷你机器人或许更方便,成本更低。而且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插入昆虫里的芯片的供电问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然而多数昆虫有一队煽动的翅膀正好给研究行了个方便。
研究者们首先在昆虫身上安装压电发电装置,可利用昆虫翅膀的扇动而发电。这里才生的电能恰好可变为控制这些昆虫大脑芯片的电力,从而达到给昆虫洗脑的目的。
"昆虫翅膀的煽动频率有些快的惊人,利用它来发电时一个新的设想,如果能对这些资源加以利用,收益将会非常大,"研究者说。(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美国大学生奥斯汀·惠特尼半身瘫痪,但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他借助一种新型的外骨骼自己走上了毕业典礼的舞台。美国《大众科学》网站8月30日的报道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对于健全人来说,走上毕业典礼的舞台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对于下肢瘫痪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惠特尼而言,能走上台亲手接过校长手中的毕业证书却是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而帮助他实现这一梦想的正是伯克利分校人机工程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
200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惠特尼因为酒后驾车,在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中脊柱受损,从此丧失了行走能力。生性坚强的惠特尼不愿在轮椅上度过此生,在2010年8月,他接到了伯克利分校人机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哈梅奥恩·凯兹罗尼的电话。过去几年中,凯兹罗尼教授的实验室一直在美国军方的资助下进行人造外骨骼的研究,而他联系惠特尼的目的则是希望后者参与实验室一项全新的实验项目:开发一种廉价轻便、能帮助截瘫人士恢复行走能力的外骨骼。
早在196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就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动力外骨骼“哈迪曼”。虽然这只重达1500磅(约合680公斤)的庞然大物并不实用,但是它的基本原理仍为如今的类似产品所沿用。凯兹罗尼实验室此前开发的外骨骼都价格高昂,而凯兹罗尼教授给学生们的新课题是制作出造价不高于1.5万美元(约合9.6万元人民币)的新型外骨骼,因为只有这样的价位才能为大多数截瘫患者所接受。
事实证明,学生们出色地完成了凯兹罗尼教授交给他们的任务。虽然在毕业典礼仅剩几天时间的时候,新款外骨骼仍然问题不断,但在惠特尼与实验室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全新的动力外骨骼“惠特尼”终于如期问世。
“惠特尼”沿用了凯兹罗尼实验室2000年时开发的“伯克利下肢外骨骼技术”,其设计完全基于简单廉价的理念:不仅动力马达和感应装置的数量都远远少于其他同类型产品,而且还大量使用了足球护腿板这种在体育用品商店就可以买到的成品。谈起毕业前一个月大家一起在实验室加班加点的忙碌时光,参与研制的学生麦金利表示:“这就像是一场电视游戏节目,我们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毕业典礼当天,排在最后一个上场的惠特尼稳稳地走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了证书。实验大获成功!不过兴奋的实验室同学们在短暂的休息之后便重新投入了“惠特尼”的改进工作之中,而惠特尼也正式获得了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仿生人工下肢测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