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NASA环日立体摄影卫星(Stereo spacecraft)在2010年1月18日前后拍摄到太阳周边的巨型球状飞行物,据观察者称,从其不同位置来看这些物体是运动的,根据其尺寸推断极有可能大如地球,是的,直径超过地球的超级飞船面对这一疑问,NASA立体摄影工程科学家 Joe Gurman 博士则称这些只不过是压缩失真显而易见,大多数物理学家们并不赞同这一观点:

  1. 不要信任NASA会揭露地外文明—NASA立体摄影工程科学家 Joe Gurman博士关于摄影设备故障的解释不合乎情理,且NASA已不明原由地从网上撤走了这批照片。
  2. 发展的人类科学能解释这些巨型UFO—Nassim Haramein的奇点理论为他们作了科学的,合理的解释:他们利用太阳的星门跨维来到这里。
  3. 这些UFO通过星门来到太阳系并为NASA探测器所记录,可谓是他们的自我揭露,他们的文明具有地球大小的飞船。
  4. 这些通过太阳星门穿越的地球尺寸的飞船具备在必要时为人类提供紧急援助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会打破“不干预”法则。

  发展

    到1月31日,环绕在太阳周边的不明飞行物体数量逐渐增多,网友的怀疑和猜测也日益增多(如西班牙文的长篇分析)

  2月27日,美国NASA公布了最新的照片,这些超级UFO竟然增加到几千艘,现在太阳轨道上密密麻麻的停满了这些UFO,似乎在为什么事情“忙碌” 着,有一个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最近也证实确实由起初的几艘到几十艘,到今天的几千艘,事情确实很严重。他透露了2012年确实是太阳不寻常的一年,包括太阳黑子的不正常活动、地球气象的大异常、木星大黑洞突然出现等等。这些UFO到底是不是因为太阳确实有问题而过来的,是否如玛雅人所预言在两年后搬走太阳,抑或从太阳寻找星门跨维来到地球?

  NASA正在紧张的观察和研究

  面对这一状况,NASA的反映很是消极,他们甚至删除修改了1月31日的对日A-B观测影像记录,然而热心的网友备份了位于地球左侧的后驱号(B星)于2010/01/31 09:56:19 观测到的影像 和 位于地球右侧的前导号(A星)于2010/01/31 09:55:30 观测到的影像 ,大图链接如下A、B




   分析

  针对上述两幅较高清图像,国外网友也有过简单分析,。台湾同胞也有自己的分析,现摘录如下:对于后驱号的观测影像,人们标注出了六处明显的超级飞船痕迹,以编号4为例,可以清晰看到绝非太阳系行星(如果是早会有记录)的球体飞行物。


图注:这是类星体PKS 1127-145的X光图像,它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 版权:美国宇航局
图注:这是类星体PKS 1127-145的X光图像,它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 版权:美国宇航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物理学家研究显示,一个名为微细结构常数的物理学常数在不同的宇宙方向上存在细微的差 异,它或许将颠覆一种我们深信不疑的观点,那就是物理定律“放之宇宙皆准”。有关研究论文刊登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宇宙学中有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其中一个便是:为什么一些最基本的宇宙常数似乎偏好生命现象,从而创设了那些恰好适合生命成长的环境出来?微 细结构常数(常用α表示)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这是一种电磁耦合力常数,其数值大约等于1/137.0359。如果α的值增大或减小4%,宇宙中的恒星将 不能够产生碳和氧,这样的结果便是宇宙中将不可能出现今天我们看到的生命景象。但是一项最新研究却显示了其中更加复杂的机理。科学家们发现,α的值在不同 的宇宙方向上,在数十亿年前,存在轻微差异。具体来说,其值在北半球天空稍小,而在南半球天空稍大。对此的一种可能解释是:微细结构常数可能在空间中存在 连续的变化,而其变化都对生命的存在意义重大。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韦伯(John Webb)和他的合作者调阅了两架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以便研究微细结构常数(α)与空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的望远镜包括位于北半球夏威夷莫纳克亚山 顶的凯克望远镜(口径10米),以及位于南半球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口径8米)。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对超过100个类星体 目标进行了观测。类星体是一种距离极为遥远但是亮度极大的天体,其强大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的黑洞。

  通过对类星体的光谱测量,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其电磁辐射在高红移情况下的频率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其距离数值,比如距离地球大约100 亿光年。这些古老的光线在穿越茫茫太空时,会经过一些古老的宇宙尘埃云,其中一些波长的光线就被吸收,通过对光谱吸收线的分析,科学家可以分析出这些尘埃 云的化学成分。

  对这些尘埃云化学组成的分析将使研究人员得以进一步推算当时微细结构常数α的值,因为α本身便是对两个带电微粒之间电磁力作用大小的描述。作为 一种电磁力的耦合常数,α的值也和自然界的另三大基本力常数相似:强核力、弱核力以及引力。微细结构常数的物理学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决定了原子 核对其外侧电子的束缚力大小。

  通过对南天、北天两架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对比,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南天获取数据推算出的α值要比目前所知的值大大约10万分 之一,而北天获取的数据推算出的α值则要比目前的值小大约10万分之一。这些“偶极”模型数据的统计学误差计算显示其“事发偶然”的可能性仅有大约 1/15000

  这一结果让韦伯和他的同事们非常震惊,因为这和1999年发布的精密测量数据结果是冲突的。当时的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位于北半球的凯克望远镜,那 时候他们就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所观测的类星体距离越远(意味着年代越久远),α的值就越小。因此当科学家们利用智利的大型望远镜在南 半球进行观测时,他们也认为会出现一样的结果。但是数据却显示α的值出现了相反的增长趋势,这让他们措手不及,困惑不已。当他们终于排除了一切外来干扰和 误差的可能性之后,他们意识到他们看到的是α值在南天和北天的数值差异现象。

  因此,如果说科学家们仅仅使用了一个半球的望远镜进行观测,那么他们会注意到α的值具有时间上的变化,而当他们使用另一个半球的望远镜进行对比 观测时,他们会发现α的值还具有空间上的变化。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一点,它颠覆了一种我们深信不疑的观点,那就是物理定律“放之宇宙皆准”。这一 发现同时也与“爱因斯坦等效原理”不符,其结果暗示我们所处的宇宙可能要比我们原先设想的大得多,甚至可能是无限的。目前,科学家们将组织更精细的实验来 验证这一发现,并且看看微细结构常数上去的的进展是否能带领科学家们达到对于我们的宇宙的更深层次理解。

电影《盗梦空间》
电影《盗梦空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2010年度备受关注的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已火爆登场。在影片中,身为工业间谍的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还是位盗梦专家,在受害者毫无防备之时(即做梦的时候)窃取秘密。柯布具有一项相当罕见的本领,即“盗梦”。他可以在受害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向其大脑中植入一段意识,看着这段意识慢慢发展并扎根于现实之中。柯布说:“最具适应力的寄生物就是意识。”

  《盗梦空间》是一部情节复杂的科幻惊悚片,剧情介于007系列影片和《黑客帝国》之间。《盗梦空间》中的许多剧情曾被《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过,下面就是该杂志总结的有关《盗梦空间》背后的科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所需了解的有关梦境和潜意识的知识。

  1.读取梦境未来或能实现

  在《盗梦空间》中,盗梦专家使用一种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机器,将一段意识上传至某人的梦境之中。然后,几位盗梦专家自己也会进入梦乡,通过那台机器进入目标的梦境。这种虚构的盗梦机被称为“便携式自动Somnacin静脉注射器”(简称PASIV)。

  实际上,可以有效读取别人大脑的装置已经存在。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MRI)扫描仪,可以捕捉大脑活动照片,然后通过软件再现志愿者正在看到的图像。研究人员表示,有朝一日,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或许能对某个人的梦境进行记录,同时又不存在像电影中描写的分享梦境带来的麻烦或危险。

  利用somnacin这样的药物,进入别人的梦境是不可能的,但有些药物确实可以显著调节我们的睡眠,如莫达非尼(modafinal),这种药物可以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还有一些新型安眠药则会让人进入“超级睡眠”。

  2.我们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梦境?

  要想经历清醒梦(lucid dream),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你昏昏欲睡之时,经常训练自己问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在做梦吗?”一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人尤其擅长做这种清醒梦,或许是因为他们每天都有数个小时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任务。

  《盗梦空间》中的盗梦专家经过高度训练,同样精于此道,这可能是他们可以完成复杂任务(如梦中阅读)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做清醒梦的人来说,他们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在《盗梦空间》中,一些人物还能在梦境中武装自己,防止别的盗梦专家侵入自己的梦境。

  3.梦境必须遵守物理定律吗?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盗梦空间》从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有时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在某人的一段梦境中,巴黎就像一张大纸一样折叠起来;而有时,有些光幻觉会变成“真的”。例如,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M.C.Escher)创作的没有尽头的楼梯就出现在《盗梦空间》中,它是利用像发生在3D虚拟环境中的某些操作完成的。

  但是,梦境也会遵循一些“现实生活”的法则。作家兼制片人杰夫-沃伦(Jeff Warren)就曾描述过他对梦境的调查:没有感官输入,意识行为似乎变得不可捉摸。我们可以从梦境中推出一些非正式的定律,如“自我实现期望定律”(你期望的事情将会发生)和“叙事动力定律”(在某个地方停留太久,梦境开始陷入冲突)。例如,在《盗梦空间》中,当现实世界的外在影响侵入时,梦境就“陷入冲突”。

  4.梦的功能是什么?

  弗洛伊德认为,梦表达了我们受到压抑的欲望。有时,做梦确实起到了这种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表明,做梦还会有助于信息加工和记忆存储。无论是快速眼动睡眠(即浅层睡眠),还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即深层睡眠),我们都会做梦。不同的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下,梦境更像是在讲故事,充满了感情和冲突;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下,梦境通常涉及友善的社交互动。例如,那些情绪沮丧的人,往往会经历更多的快速眼动睡眠而不是非快速眼动睡眠。

  5.梦境中的主观时间是如何流逝的?

  在《盗梦空间》中,梦境中的时间比现实世界要慢得多,而且还存在一个所谓的“缩放效应”(scaling effect),即如果你的梦境中又出现了梦,时间流逝的速度会更慢。所以,现实生活中的5分钟,到了梦境中相当于一小时,而5分钟的梦境时间,又与次级梦境中的一周时间相当。

  这种对梦境和现实时间的虚拟描写或许算是《盗梦空间》的点睛之笔,然而,我们除了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精巧构思之外,在现阶段,并没有证据去证明这一点。实际上,研究人员在对清醒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证据,至少当做梦者一觉醒来时,他们对时间的感觉会存在上面描述的变化。

  对研究人员来说,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是,当我们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出现问题时,会发生什么事情。事实上,虽然对时间的幻觉是由大脑自身产生的,但正如《盗梦空间》中的情节一样,这种幻觉同样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孝文)

美拍摄迄今最清晰太阳耀斑 直径大于地球(图)

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熊望远镜拍摄的,所呈现的太阳耀斑直径达到12875公里(8000英里),甚至超过了地球的直径(12756.2公里)。该太阳耀斑的中心温度达到3600摄氏度,其周围的温度更高,超过了5800摄氏度。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腾讯科技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图所示,这张图像看上去像花卉的中心,或者像一颗神秘的眼睛,但实际上这是近期美国地面望远镜可见光下拍摄到的迄今最详细的太阳耀斑,其直径超过地球。

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熊望远镜拍摄的,所呈现的太阳耀斑直径达到12875公里(8000英里),甚至超过了地球的直径(12756.2公里)。该太阳耀斑的中心温度达到3600摄氏度,其周围的温度更高,超过了5800摄氏度。

太阳耀斑周围不规则外形呈颗粒状,这是由太阳内部的炽热气体组成,每个颗粒状的炽热气体直径大约1000公里。大熊望远镜又被称为新太阳望远镜,它采用适应性光学镜头,能够适应大气层中骚乱变化以及校正失真信号。

科学家认为像太阳耀斑这样的磁性结构对于理解太空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太阳系的太空气候主要源自太阳,它能够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恶劣的太阳风暴能够破坏地球上的电网和通信系统,摧毁人造卫星,甚至影响航班飞行员的正常驾驶,对航班乘客产生辐射威胁。

天文学杂志《Ciel et l'Espace》撰文指出,这张照片是迄今可见光范围下最精美、最详细的太阳耀斑图像。美国新泽西州学会菲利普-伍德威尔(Philip R. Goodewill)教授称,这是新太阳望远镜拍摄的最完美图像,该望远镜通过装配的97个制动可变形镜面调节了许多大气失真变形。同时,这款新型望远镜装配的高位适应光学系统,能够使用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准确测量磁场和动态太空活动事件。

[导读]美国气象学家斯考特·斯蒂文斯日前指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公众隐瞒了许多由SOHO太阳轨道望远镜传回地球的资料,包括有可能是“外星生命”的信息。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阿波罗11号宇航员奥尔德林正在和美国国旗合影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今后英国国防部将销毁收到的UFO报告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英国公布的一幅UFO目击图画

公众的疑虑与日俱深,质疑它隐瞒了“地外文明”的存在

世界上有一些机构或者组织,因其承担的工作之重要,以及需要的专业知识之精深,在公众眼中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它们对公众的世界观影响力之强也超乎想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NASA是美国负责太空计划的政府机构,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拥有最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参与了美国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发射、太阳系探测等航天工程,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着太空探索深度的扩大,公众对它的疑虑也与日俱深。

公众质疑:

他们早已与“外星人”取得了联系,但一直没有公开

美国气象学家斯考特·斯蒂文斯日前指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公众隐瞒了许多由SOHO太阳轨道望远镜传回地球的资料,其中包括有可能是“外星生命”的信息。这成为不曾间断的对NASA质疑的又一个新鲜声音。

SOHO太阳轨道望远镜是一项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实施的联合研究计划。目前,其所处位置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主要对太阳的爆发情况、太阳表面喷出物质和太阳附近的彗星进行拍照。到现在为止,该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数量已高达数万张。其中一些据称出现了“不明飞行物”的身影。但NASA要么对其避而不谈,要么就解释说是数字图像在传回地球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才导致照片中出现奇特的物体。

[导读]美国气象学家斯考特·斯蒂文斯日前指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公众隐瞒了许多由SOHO太阳轨道望远镜传回地球的资料,包括有可能是“外星生命”的信息。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安全着陆月球,几个小时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为了纪念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就成为“人类月球日”。这张资料照片显示了阿姆斯特朗当时在月球表面留下脚印的瞬间。新华社发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回望

但斯考特·斯蒂文斯指出,通过分析SOHO望远镜传回地球的所有照片资料,他发现在不同年份拍摄的照片上都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不明物体。斯考特·斯蒂文斯由此断言,如果这些不明物体仅仅是偶然的干扰因素(如宇宙尘埃或残留的太阳粒子等)造成的,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就不可能总是完全一样。他表示这有可能表明在太阳的周围经常有不明飞行物光顾,并且不只一艘,而是一个完整的编队。“外星人”正在以太阳为客体开展试验,并试图影响太阳的活动情况。

其实,NASA的使命和愿景当中就蕴含了“寻找地外生命”和“星际移民”的内容。而长期以来,都有科学家和普通公众质疑NASA对公众隐瞒了有关地外文明的真相,更有人指出,NASA早已与“外星人”取得了联系,但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公开。

1947年发生在美国的阿诺德空中遭遇飞碟案和罗斯威尔飞碟坠毁案以及此后由美国军方领导的专门调查UFO现象的“蓝皮书计划”、“号志计划”、“新墨西哥州怀特沙漠试验场计划”等UFO研究活动,开创了现代UFO研究的新纪元。50多年来全球各地收到的目击案例已超过500万起,其中有数十万起是无法用自然和物理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的,人们怀疑它是一种超越人类文明的外星智慧生命所为。

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和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0年开始进行微波监听宇宙文明的“奥兹玛计划” 和“赛克洛普计划”。1972年3月和1973年4月,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10号、11号宇宙飞船,携带地球人给外星人的一封自荐信,当中镌刻着地球和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地球人男人和女人的形象,以及表示宇宙间最丰富的物质氢的分子结构图,寄望外星人截获此信。

[导读]美国气象学家斯考特·斯蒂文斯日前指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公众隐瞒了许多由SOHO太阳轨道望远镜传回地球的资料,包括有可能是“外星生命”的信息。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阿波罗17号宇航员头顶地球清晰可见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停电以后,宇航员格兰特·莱斯曼一直被悬在机器手臂的末端,长达半个小时

公众质疑美国航天局已与外星人联系却未公开

资料图片: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表面。新华社/路透

到深空去探测“地外文明”的存在?

时至今日,NASA已经发展成为雇员人数约2万的大型机构,年度经费超过160亿美元。在其推进的众多高精尖项目中,“深空网络”是近期的一大热点。那么,“深空网络”到底为何物?

深空网络(Deep Space Network,DSN)是一个支持星际任务、无线电通信以及利用射电天文学观察探测太阳系和宇宙的国际天线网络,它是地球上最大也是最敏感的科学研究用途的通信系统。

目前深空网络由三处呈120度分布的深空通信设施构成,一处在美国加州的戈尔德斯通,处于巴斯托市附近的莫哈维沙漠之中;一处位于西班牙马德里附近;另一处位于澳大利亚的堪培拉附近。这种安排使得可以连续观察地球的自转的过程。

 

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巴芬岛,这里被认为保留着大量最古老的地球岩石(资料图片)



  北京时间8月13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北极岩石中可能保留着最为古老的地球遗迹。在数十亿年的岁月变迁中,构成早期地球的很多物质均因熔化和混合等过程发生改变,但北极岩石中可能保留着年代可追溯到地球形成之初的化学签名。如果得到证实,有关地球形成的已被广泛认可的理论将因这一发现面临挑战。研究发现刊登在1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在北极熔岩中发现的化学签名年代可追溯到超过44.5亿年前,而地球的年龄也不过45.4亿年。这些现今最古老早期地球遗迹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马修·杰克逊及其所在的国际小组发现。研究过程中,他们从格陵兰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巴芬岛采集熔岩样本。虽然这些熔岩是在6000万年前喷发的,但所含化学签名的年代却更为久远。

  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北极地下的小块地幔(地壳下方类似太妃糖的层)自地球形成后不久便没有发生改变。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被禁锢在熔岩中的氦气确定这个古老地幔的年龄。44.5亿年这一年龄意味着,熔岩样本的年代可追溯到地壳形成之前,地核形成之后。

  最近,搜寻最古老地球遗迹已经成为星科学家眼中的“圣杯”。研究论文合著者、卡内基研究所的理查德·卡尔森博士表示:“这是地球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为随后发生的一切打下了良好基础。”

  布里斯托尔大学的蒂姆·埃利奥特教授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他指出,虽然结论很有趣,但仍让人产生怀疑。他说:“证明这一物质的年代异常久远需要采取一种更令人信服的方式,即寻找一种反常并且已消失的核素签名。”

  已消失的核素是在太阳系形成前在恒星内形成的化学物质。虽然最后化为乌有,但它们留下的痕迹却是早期地球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如果得到证实,这一新发现将挑战我们对早期地球的认知。北极古代地幔的化学构成与在理论上预测的有所不同,说明地球的早期历史要比科学家此前认为的更为复杂。(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第 510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