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拍的日环食图片可谓“颠倒众生”
让众多天文爱好者期待的日环食,在昨天清晨准时“上演”了。遗憾的是,南京这次并不是环食带上,只能看到日偏食。因为发生的时间很早,很多人都因为贪睡而错过了。不过,昨天在网络上,一张日本网友拍的日环食图片可谓“颠倒众生”,大大地惊艳了一把。
早上5:33:被紫金山主峰遮挡 太阳“迟到”了
从前天晚上开始,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的100多位会员就来到了紫金山天文台。“日环食本身是没有科研价值的,但是观赏性很强。”张旸说。
根据之前的预报,南京日出是5:17左右。但是一直到5:33左右,在天堡城调试设备的张旸第一个发现了“迟到”的太阳。“太阳被紫金山的主峰挡住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刚刚升起的太阳。”太阳一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已经被“吃”掉了一小块,日偏食就这样“迅速”地开始了。
“我们天文台此次共设有3个观测站点,”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张旸主任告诉记者,分别是南京、厦门和浙江的洞头县。“日环食本身是没有科研价值的,但是观赏性很强。”
早上6:20:太阳变“包公” 天色暗得像傍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也变得越来越“小”。到了6:20:50的时候,最让人激动的“食甚”时刻终于到来了。“快看啊,太阳长得像月亮。”记者身边的一个小天文爱好者嚷了起来。只见一轮细细的“月牙型”的太阳挂在天上。
和日全食一样,日偏食的食甚时刻,天色也会变暗,但不是全黑。记者感觉,当时的天色就和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要接近地平线时一样。难怪现场一位天文爱好者打趣道:“感觉太阳才"上班",就要"下班"了。”还有爱好者笑称:“太阳变成"包公"了。”
日全食食甚的时候,天色不光要变得很黑,连气温都要下降好几度。但是日偏食的时候,气温并没有明显变化。张旸告诉记者,这次日偏食的食分达到了0.83。也就是说,太阳面积的83%将会被月亮遮住,我们所能看见的太阳,只有原本的17%那么大。
早上7:33:日偏食准时结束 发现中等强度太阳黑子
到了早上7:33,日偏食的过程准时结束。结束后,微博上关于观测的内容也很多。不少天文专家在观测的时候,还发现了太阳黑子。“我们这次没有针对性地观测黑子,但是厦门观测点观测到的确有黑子存在。”张旸说,从观测情况看,这次太阳黑子属于中等强度,数目也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太阳被月亮遮住了不少,所以真正太阳上的黑子数目应该比观测到的还要多。”
释疑
1、南京为什么只能看到日偏食?
张旸告诉记者,本次日环食的环食带约300公里宽,数千公里长。本影区域从我国的华南沿海开始,向北运动,穿过日本,跨越北太平洋,最后到达北美中部地区。
21日清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北部地区将最先看到环食,随后是广东、江西、福建以及浙江省南部,之后环食带入海。南京位置偏北,本次并不在环食带上,只能看到日偏食。
2、日偏食、日环食对我们生活有影响吗?
日食发生时,高层大气将出现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即电磁波),给地面的无线电波传播带来一些影响,但总体影响甚微。
3、日环食之后,还有什么精彩天象?
张旸介绍说,6月4日的“月偏食”。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月亮都是在食甚后才升起,所以这次月偏食的观测条件并不理想。6月6日,还有“金星凌日”。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9月29日消息,一个直径达到6.2万英里(约合1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10倍的太阳黑子正产生巨大的太阳耀斑,为英国夜空送上壮观的极光秀。一位星空守望者表示这是他迄今为止观赏到的最美极光。
极光由太阳的辐射粒子轰击地球大气层时产生,通常只在遥远的北国出现,例如挪威。这一次,远至牛津郡和诺森伯兰郡等英国地区均观赏到绚烂的极光,当时的夜空在极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美丽的绿色和紫色等色彩。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拍到了绿色和红色极光。
最近的太阳耀斑由名为“活跃区1302”的太阳黑子所致,能够影响输电线路和iPhone等便携设备的电子通讯,但专家们表示最强烈的爆发已经过去。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位于科罗拉多州玻尔得的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的科学家乔-康切斯说:“能量巨大的太阳风似乎已经吹过地球。”
然而,太阳活动向来无法预测,地球仍处在“射击点”上。Science Oxford首席执行官、天文学家伊恩-格里芬博士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活跃区1302是昨日出现的所有极光的来源,也可能是未来几晚出现的一些极光的来源。据空间天气预报员估计,未来24小时出现更强烈耀斑的可能性为40%。随着这个太阳黑子穿过阳盘中央,任何爆发都会对准地球。无月的天空再加上太阳的一个活跃区,未来几晚对英国的星空守望者来说将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观空体验。”
“极光追逐者”里德-伊格拉姆-维尔称,英国上空此次出现的极光是他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极光。26日,维尔在诺森伯兰郡连接东北岸和林迪斯法恩的堤道附近拍到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极光照。他说:“这一次的极光秀最令人吃惊的便是颜色,呈现出奇异的深紫色,而北极光往往呈苍绿色。紫色同样由来自太阳的粒子轰击大气层所致,但很明显,这些粒子比较特别。”
维尔说:“大约晚上9点,我们从纽卡斯尔出发,驱车向北行驶一小时,寻找理想的观察地点。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大约10点30分,我们抵达林迪斯法恩。虽然路途很远,但显然是值得的。我去过挪威4次,也去过冰岛1次,为的就是欣赏极光。这一次的极光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极光。”
由于太阳正进入活跃期,未来几年的极光将相当普遍。曼彻斯特大学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蒂姆-奥布莱恩博士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太阳活动起起落落,每11年达到一个高峰。现在的太阳正进入下一个高峰,这对北极光观赏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下一个高峰将在2014年出现,我们还有很多观赏到美丽极光的机会,但我们无法进行预测。”美国宇航局表示,太阳黑子在强磁场抵达太阳表面而后冷却时出现。大型太阳黑子能够借助望远镜和高性能照相机观察到。(孝文)
依据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视频图像,我们的太阳显然是一颗“快乐的恒星”。视频显示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从远处看非常像一张快乐的笑脸。
依据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视频图像,我们的太阳显然是一颗“快乐的恒星”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较暗、温度较低的区域,是由强烈磁场活动性阻碍热对流所导致的。如图所示,这些太阳黑子处于正常状态,但它们并不经常排列形成犹如笑脸的结构。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探测器(SDO)从地球轨道角度拍摄太阳的11张照片经合成之后可呈现清晰的笑脸,每张照片都是同一时间内拍摄的,但通过可析出窄带波长光线的不同过滤器,图像中的温度范围从最低至最高。
不同的太阳温度与太阳大气层不同层次相符,温度从太阳表面逐渐向太阳顶端日冕递减。太阳磁场活跃性与11年太阳活动周期的盛衰变化相一致。(叶孤城/编译)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上周,美国科学家向公众公布了一张最新获取的太阳黑子照片。该照片由新泽西工学院所属新太阳望远镜拍摄。天文学家表示这可能是目前在可见光波段人们取得的质量最好的太阳黑子照片。一同共布的还有一张太阳表面高能喷流的照片。
太阳表面喷流
新泽西工学院所属新太阳望远镜口径1.6米,坐落于加州圣伯纳迪诺山中的大熊湖边。这架望远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镜片采用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它能自行调节,用以抵消由于大气扭曲产生的成像误差,使图像质量接近在太空运行的轨道天文台的成像效果。
上面这张图像显示的是从明亮边缘产生的高能喷流。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发生强烈磁场活动的区域。这种磁场活动使黑子发生区域的温度要低于周围,这也是为什么黑子看上去是“黑色”的。
这张照片拍摄于7月1日,目标同样是太阳大气层中的磁场活动。
大熊湖的太阳黑子
高分辨率多波段的太阳黑子图像有助于科学家更好理解太阳风暴以及空间天气环境,这些事件对于地球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可能导致通讯或导航系统中断,并使轨道飞船或飞机中的乘员暴露于有害的辐射环境之下。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的项目科学家威廉·迪恩·佩斯尼尔(William Dean Pesnell)说:“在可见光波段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面许多细节。”
燃烧的太阳
7月1日,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上拍摄了这张照片。在单波段下,太阳呈现不同的景象。不同波段的光也就是波长不同的光。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就是其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的传播距离,一般可以用两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来度量。比如红光的波长介于620~750纳米之间。
因为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吸收和发射的光线波长均不相同,因此,从各种单一波段进行太阳观测将有助于观察太阳大气不同深度发生的各种现象。
“这一304纳米波段的图像代表的是氦层,其位置远高于太阳黑子发生的层面。”美国宇航局的佩斯尼尔说“这就像是你看到地球上空漂浮着的云层,而不是地球的陆地表面。”
自适应光学系统
根据佩斯尼尔的说法,地球大气抖动导致的观测图像失真是灾难性的。 “这感觉就像你透过波动的水看东西一样。”
这张图片上的是新太阳望远镜,它采用了一种计算机操控的自适应系统,这种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大气抖动造成的图像误差并对镜片做相应微调以抵消这种误差,这样的结果便是取得可以与空间望远镜相媲美的精细图像。
到2011年夏季,该望远镜将换用更大、更先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这将使其成像质量进一步提升。(晨风)
照片中可以看到在日面边缘的一片明亮区域,这是一大大型黑子群,编号AR 9169
这张壮观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表面一处黑子群。但信不信由你,这还只是太阳上相对平静的一天。
照片中,可以看到在日面边缘的一片明亮区域,这是属于上一次太阳周期中的一个黑子群,编号AR 9169。颜色稍显暗淡的区域温度相对较低,但即使在这些区域,温度仍然高达数千摄氏度。相比之下,黑子群区域发光的明亮气体,则拥有上百万摄氏度的惊人高温。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极端高温成因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可能和快速变化中的太阳局部磁场有关。
黑子群AR 9169于2000年9月份期间在日面缓慢移动,并最终在数周内逐渐消失。
尽管时隔多年,但这张由美国宇航局太阳过渡区和日冕探测器(TRACE)拍摄的照片确是首次公布于众。
最近,太空活动的风险又再度开始上升,因为太阳开始进入新的一轮活动高峰期。上一次的高峰期发生在2001年,根据11~12年的太阳活动周期,现在已经到时候了。
今年2月份,太阳便已经开始“警告”地球上的人们了。日面上发生了5年来最剧烈的一次太阳爆发,大量等离子体以每秒580英里(933公里)的高速冲向地球。那一次的爆发引发了美丽的极光,但也导致无线电通讯的干扰甚至中断。
太阳风暴并不稀奇。早在1859年,英国天文学家理查德·卡林顿(Richard Carrington)便记录到了第一次太阳耀斑事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也同样发生过数次规模较大的地球磁暴。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资料,在1972年曾发生过一次巨型太阳耀斑事件,它导致了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长途通讯中断。1989年,一次类似的爆发事件引发地球磁暴,导致加拿大魁北克省输电网络出现故障,大片地区供电中断。(晨风)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马强等人对太阳黑子进行了 多次观测。他告诉记者,本月15日,编号为AR1158的太阳大黑子群出现在太阳正中央,随后几天先后又出现了编号AR1161和AR1162的两大黑子 群,受太阳自转影响,这两大黑子群目前正在向太阳东部边缘移动。目前编号AR1158的黑子群已移动到太阳另一侧,几天后,其他两大黑子群也将移动到太阳 的另一面。“如果这些黑子群还存在的话,十几天后还能再转回来,届时,有兴趣的公众仍可睹其风采。”
“近两三天,有兴趣的公众可抓紧时间欣赏黑子群。但错过也不要沮丧,因为太阳表面上还零星分布着其他小的黑子可供观赏。”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说,在日出、日落的瞬间,或是大雾天气里,只要阳光不刺眼,可以裸眼看上几秒钟。
如果想在除早晨或傍晚外的其他时间观察黑子活动,需要使用专门制作的带有滤光片的天文望远镜,或者用一个电焊工的滤光片,或是涂抹上黑墨的玻璃,或太阳卡观看太阳,切忌用眼睛直接观看,更不能用普通的望远镜观看,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失明。
赵之珩介绍,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大气活动中一种现象,一般同时会出现太阳耀斑和谱斑等。太阳黑子活动区在本月15日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引起了我 国上空的电离层突然骚扰,对短波通信构成影响。这是第24太阳活动周开始以来的第一次X级耀斑,也是本太阳活动周迄今最大级别的耀斑爆发。
科学观察显示,近半年太阳黑子出现的几率和次数越来越多,预示着太阳活动正从低谷进入新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将进入活动相对频繁的丰年。天文专家表示,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黑子渐多,表明新一轮太阳活动期即将到来,太阳“活动高峰年”或将出现在2012年。(记者 周润健)
相关阅读:
太阳黑子活动区15日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引起了我国上空的电离层突然骚扰,对短波通信构成影响。.
1月24日报道,通过对银河系内21万5千颗红矮星的观察研究,科学家首度公开承认,红矮星是一种时不时爱发脾气的天体。这种恒星的个头小于太阳,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类似焰火,威力可能相当于10亿颗原子弹。天文学家们在为期一周的不间断监视观测中,一共发现了100次这样的“恒星焰火”。
红矮星爱发脾气 可能给行星带来大灾难
红矮星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天体,或许还有众多行星绕其旋转,但是它那令人难以捉摸的脾气会让任何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感到不舒服。“焰火”其实是被加热的等离子气体的爆发,红矮星的大气层中存在着强力磁场带,这些磁场带如果彼此互连,就会像橡皮圈一样突然啪地断开,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红矮星 “发脾气”时,就会以包含着紫外线光束、X射线光曝和被称为“太阳风”的离子风暴组成的“焰火”轰炸围绕其运行的行星。这样的“焰火”通常持续15分钟左右,某些红矮星还会同时释放多个“焰火”。科学家们还发现,亮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也就是变星,“发脾气”的可能性更高,是普通红矮星的千倍。这大体是因为变星自转很快,且属于高速运转的双星系统;变星的亮度会变是因为其表面的黑子(也就是恒星表面亮度较暗的斑块)随变星自转而周期出现或消失,而黑子则是磁场带贯穿恒星的产物,既然磁场带间的互连会导致恒星释放巨大能量(放“焰火”),那么自然是黑子众多的变星发脾气的概率更高。
观测研究小组负责人,巴尔的莫空间观测科学研究院的天文学家RachelOsten这样评价:“我们都知道,活跃的年轻恒星会释放“焰火”,但这次研究表明,就算是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的老恒星,放“焰火”也是其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在环绕这类红矮星的行星上存在生命的话,它们的生存环境一定非常残酷,因为离红矮星距离不够远的行星,其大气层会在‘焰火’的轰炸下受热膨胀,甚至被完全剥脱掉。”这次观测结果还显示,红矮星的“焰火”释放次数比上次观察研究少了15次左右,上次观测的是更年轻、更大一些的红矮星。
尽管红矮星比太阳小,但是其对流层更深。在对流层里,炙热的气体冒着气泡窜出表面,好像煮沸的燕麦片粥——不要忘了,磁场带就是在对流层形成的!此外,红矮星上的磁场带比太阳上的磁性更强,覆盖面积更大。在太阳上,磁场带(黑子)仅占其表面积的1%,而在红矮星上,则占了表面积的一半。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红矮星如此爱发脾气,动不动就放“焰火”。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上周,美国科学家向公众公布了一张最新获取的太阳黑子照片。该照片由新泽西工学院所属新太阳望远镜拍摄。天文学家表示这可能是目前在可见光波段人们取得的质量最好的太阳黑子照片。一同共布的还有一张太阳表面高能喷流的照片。
太阳表面喷流
新泽西工学院所属新太阳望远镜口径1.6米,坐落于加州圣伯纳迪诺山中的大熊湖边。这架望远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镜片采用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它能自行调节,用以抵消由于大气扭曲产生的成像误差,使图像质量接近在太空运行的轨道天文台的成像效果。
上面这张图像显示的是从明亮边缘产生的高能喷流。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发生强烈磁场活动的区域。这种磁场活动使黑子发生区域的温度要低于周围,这也是为什么黑子看上去是“黑色”的。
这张照片拍摄于7月1日,目标同样是太阳大气层中的磁场活动。
大熊湖的太阳黑子
高分辨率多波段的太阳黑子图像有助于科学家更好理解太阳风暴以及空间天气环境,这些事件对于地球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可能导致通讯或导航系统中断,并使轨道飞船或飞机中的乘员暴露于有害的辐射环境之下。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的项目科学家威廉·迪恩·佩斯尼尔(William Dean Pesnell)说:“在可见光波段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面许多细节。”
燃烧的太阳
7月1日,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上拍摄了这张照片。在单波段下,太阳呈现不同的景象。不同波段的光也就是波长不同的光。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就是其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的传播距离,一般可以用两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来度量。比如红光的波长介于620~750纳米之间。
因为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吸收和发射的光线波长均不相同,因此,从各种单一波段进行太阳观测将有助于观察太阳大气不同深度发生的各种现象。
“这一304纳米波段的图像代表的是氦层,其位置远高于太阳黑子发生的层面。”美国宇航局的佩斯尼尔说“这就像是你看到地球上空漂浮着的云层,而不是地球的陆地表面。”
自适应光学系统
根据佩斯尼尔的说法,地球大气抖动导致的观测图像失真是灾难性的。 “这感觉就像你透过波动的水看东西一样。”
这张图片上的是新太阳望远镜,它采用了一种计算机操控的自适应系统,这种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大气抖动造成的图像误差并对镜片做相应微调以抵消这种误差,这样的结果便是取得可以与空间望远镜相媲美的精细图像。
到2011年夏季,该望远镜将换用更大、更先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这将使其成像质量进一步提升。(晨风)
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熊望远镜拍摄的,所呈现的太阳耀斑直径达到12875公里(8000英里),甚至超过了地球的直径(12756.2公里)。该太阳耀斑的中心温度达到3600摄氏度,其周围的温度更高,超过了5800摄氏度。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腾讯科技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图所示,这张图像看上去像花卉的中心,或者像一颗神秘的眼睛,但实际上这是近期美国地面望远镜可见光下拍摄到的迄今最详细的太阳耀斑,其直径超过地球。
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熊望远镜拍摄的,所呈现的太阳耀斑直径达到12875公里(8000英里),甚至超过了地球的直径(12756.2公里)。该太阳耀斑的中心温度达到3600摄氏度,其周围的温度更高,超过了5800摄氏度。
太阳耀斑周围不规则外形呈颗粒状,这是由太阳内部的炽热气体组成,每个颗粒状的炽热气体直径大约1000公里。大熊望远镜又被称为新太阳望远镜,它采用适应性光学镜头,能够适应大气层中骚乱变化以及校正失真信号。
科学家认为像太阳耀斑这样的磁性结构对于理解太空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太阳系的太空气候主要源自太阳,它能够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恶劣的太阳风暴能够破坏地球上的电网和通信系统,摧毁人造卫星,甚至影响航班飞行员的正常驾驶,对航班乘客产生辐射威胁。
天文学杂志《Ciel et l'Espace》撰文指出,这张照片是迄今可见光范围下最精美、最详细的太阳耀斑图像。美国新泽西州学会菲利普-伍德威尔(Philip R. Goodewill)教授称,这是新太阳望远镜拍摄的最完美图像,该望远镜通过装配的97个制动可变形镜面调节了许多大气失真变形。同时,这款新型望远镜装配的高位适应光学系统,能够使用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准确测量磁场和动态太空活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