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2011年拍摄的一幅档案照片,展示了著名冰人“奥茨”,1991年发现于意大利斯库纳尔谷冰川。从“奥茨”伤口处,科学家发现了血液样本  2011年拍摄的一幅档案照片,展示了著名冰人“奥茨”,1991年发现于意大利斯库纳尔谷冰川。从“奥茨”伤口处,科学家发现了血液样本
尽管在冰川内掩埋了5300年之久,“奥茨”仍保存完好,令科学家感到吃惊。现在,这个冰人保存在意大利博尔扎诺的考古学博物馆  尽管在冰川内掩埋了5300年之久,“奥茨”仍保存完好,令科学家感到吃惊。现在,这个冰人保存在意大利博尔扎诺的考古学博物馆
左为科学家利用一系列技术还原的“奥茨”样貌。科学家表示“奥茨”可能来自于现今的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  左为科学家利用一系列技术还原的“奥茨”样貌。科学家表示“奥茨”可能来自于现今的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
22年前,德国游客发现了冰人“奥茨”。自此之后,“奥茨”接受了一系列实验,甚至引发诅咒阴谋论22年前,德国游客发现了冰人“奥茨”。自此之后,“奥茨”接受了一系列实验,甚至引发诅咒阴谋论
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呈甜甜圈形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呈甜甜圈形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20多年前,德国登山游客西蒙夫妇在意大利的一条冰川发现著名的男性冰人“奥茨”,距今5000年。现在,科学家又在“奥茨”伤口处发现了血液样本,据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血液样本。冰人“奥茨”是22年前发现的。经过一系列检测,科学家确定了冰人最后一餐摄入哪些食物以及在海拔9000英尺(约合2743米)的山区跋涉时如何遭人谋杀,命丧黄泉。

  血液样本是一组意大利和德国科学家发现的。此前,科学家曾对“奥茨”的伤口进行分析,但并未发现任何血迹。研究小组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法医学家展开谋杀调查。直到现在,确定犯罪现场的血迹存在时间几乎仍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此项研究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进行,由意大利波尔察诺欧洲学院木乃伊与冰人研究所负责人艾伯特-辛克教授领导。科学家小组利用高科技含量的原子力显微镜对“奥茨”伤口处薄薄的组织片段进行分析。“奥茨”的右手上存在锯齿状伤口,箭伤是他的致死原因。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一个非常细小的探头对组织片段表面进行扫描,在表面上方扫描时,传感器负责测量每一个微小的破损。辛克说:“我们获取了甜甜圈形的红细胞图像,与在健康人体内发现的红细胞一模一样。”

  对箭伤进行检测时,科学家发现了血纤维蛋白,这种蛋白与血液凝结有关。辛克指出:“由于血纤维蛋白存在于新形成的伤口内而后降解,因此,‘奥茨’是在中箭后几天死亡的。这一观点一度引发争议,现在已经无人反驳。”研究发现刊登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交界》杂志上。两个月前,辛克发表了一篇有关冰人“奥茨”基因组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奥茨”与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居民具有相似之处。距这两座岛屿几百英里就是“奥茨”的发现地——靠近意大利-奥地利边境的斯密劳恩冰川。

  1991年,德国登山游客西蒙夫妇在斯密劳恩冰川发现了冰人“奥茨”。在此之前,古生物学家从未见过这样的古人尸体。“奥茨”的尸体几乎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中包括衣物和携带的武器在内。“奥茨”身高159厘米,年龄46岁,患有关节炎并被鞭虫污染。自发现之后,大约有30部电视科学纪录片围绕这个冰人展开,人们对他并不陌生。对于“奥茨”到底是死在发现地还是死后被埋葬在这里,科学家一直存在争议。

  由于与埃及木乃伊类似的所谓“奥茨诅咒”,“奥茨”的名气大幅提升。迄今为止,已经有7名与他有关的人神秘死亡。发现之后,“奥茨”的归属权便引发法庭大战,意大利和奥地利都声称“奥茨”应归他们所有,最后以意大利的胜利宣告结束。在此之后,发现者的酬劳问题也引发争议。意大利当局最初奖励发现者3000英镑(约合4853美元),2011年法庭作出判决,奖金提高到12万英镑(约合19万美元)。

  71岁的发现者埃丽卡-西蒙指出,冰人“奥茨”带来了数百万欧元的旅游收入,作为“奥茨”的发现者,她有权分享部分旅游收入。埃丽卡的丈夫赫尔穆特是7名死于所谓的“奥茨诅咒”的不幸者之一,2004年在一场登山事故中送命。(孝文)

  相关阅读:

  "冰人"奥茨或非"死无葬身地" 可能拥有体面葬礼

  "冰人奥茨"案尘埃落定 发现者获17.5万欧元奖金

  深探解冻冰人奥茨 惨死于手段狠辣的谋杀(组图)

  四条腿的鸡刚刚出现,六条腿的猪又来了。宁乡县金洲镇坪石村11组的何建国家的母猪4月初生了一窝猪仔,奇怪的是其中一头小猪长着六条腿。 

湖南现六条腿两肛门小猪 专家称因胚胎变异

 湖南现六条腿两肛门小猪

  昨日下午两点,来到何建国家,小猪被捉出来放到了院子里。这头猪跟正常的猪差不多,只是两条后腿中间还长了两条腿,长约15厘米,粗约4厘米。多出来的两条腿比正常的腿稍微细一点。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只猪还有两个肛门。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学教授邓学建说,这应该是胚胎发育中出现了变异现象,但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异,邓教授说,原因有很多,但如果要知道具体原因可能需要对这只猪进行解剖。

 新型核磁共振扫描仪 瞥见狗狗所思所想

 牧羊犬“麦肯齐”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内 

新型核磁共振扫描仪 瞥见狗狗所思所想

  两只狗的大脑区域在期待受到奖励时会变得活跃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埃默里大学神经学家格雷格·伯恩斯(Greg Berns)说:“我们希望这能为了解狗的认知和种间交流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伯恩斯描述了初步研究结果:狗的大脑区域在期待受到奖励时会变得特别活跃,概念验证显示,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内研究狗是切实可行的。

  伯恩斯一直以来都在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做决定,他说:“相比这类研究中常用的猴子,狗可能是认知研究中更好的动物模型。”对于一只猴子,站了很多人的实验室是一个陌生和不自然的环境,这可能会影响它的思维,而对于狗,与人类互动是狗的第二天性。

  当然,站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内部对于狗来说不是一种正常的体验。伯恩斯团队用了8个月时间来训练他的狗(一只名为“卡利”的2岁的狗和另一只名为“麦肯齐”的3岁的牧羊犬)戴着降噪耳罩站在机器内部静止不动。研究的问题是狗能否理解人类的命令语言,或对身体动作和手势做出回应。

  伯恩斯说:“我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是:狗是怎样看待人类的?就像著名动物耳语者恺撒·米兰(Cesar Millan)所说的,我们人类在它们眼里只是一群动物吗?狗有同情心吗?狗知道自己主人是喜还是悲吗?狗大脑的哪些部分显示人类,哪些部分显示其他的狗?这可能通过声音、气味或其它方式辨别。狗爱好者都认为他们的狗懂得他们的感受。说实话,我对此还不清楚。我很想弄清楚狗究竟能听懂多少话。”

  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新一期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杂志上。

 美药剂师发现中药若与常规药物混服或致命

美国药剂师凯瑟琳·乌尔布里奇。根据她的研究发现,将草药和补充疗法与常规药物混合在一起,可能将患者的生命置于危险境地。

美药剂师发现中药若与常规药物混服或致命

具有治疗功效的生姜,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天然补充剂。

  美国药剂师凯瑟琳·乌尔布里奇经研究发现,如果将草药和补充疗法与常规药物混合在一起,可能将患者的生命置于危险境地。研究显示天然补充剂与广泛使用的药物混合服用将产生有害的副作用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英国约有1000万人常把草药、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混服

  乌尔布里奇的研究发现,大蒜、生姜、贯叶连翘(圣约翰草)、绿茶等流行的补充剂能够对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的药效产生不利影响。她指出这种“混搭”对年轻人、老年人以及存在多种健康问题,需要服用大量药物的人危害最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健康也会因此陷入危险之中。

  乌尔布里奇曾撰写几部有关草药的著作。她指出医生需要让患者了解任何潜在风险,避免因服用天然补充剂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在发表于《替代和补充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乌尔布里奇表示:“天然并不等于安全。如果某种物质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治疗功效,这种物质也会引发不利于健康的反应或者交互作用。”

  小白菊、生姜、银杏与阿司匹林等同服会有危险副作用

  根据她的研究发现,小白菊、生姜、银杏等流行的天然补充剂均含有能够降血压或者稀释血液的营养物质,但在与阿斯匹林和华法林发生相互作用时便会带来严重健康风险。目前有数百万患者服用阿斯匹林和华法林,预防心脏病发作。此外,功能饮料或者营养棒与药物混合服用也会导致危险的副作用。

  葡萄柚汁能抑制肠道中分解药物的酶的功效

  乌尔布里奇警告称,可起到降血压功效的大蒜补充剂能够对抗凝血药和用于预防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的药效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葡萄柚汁和药物也能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抑制通常在肠道内将药物分解的酶的作用。一葡萄柚汁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可超过24小时,患者在服用他汀类、抗高血压、精神病治疗药物以及万艾可(伟哥)期间不应喝葡萄柚汁。

  缬草会加强麻醉药剂的药效,贯叶连翘会让移植器官者出现排斥反应

  乌尔布里奇指出,安眠药的天然替代品缬草能够加强麻醉剂的药效,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贯叶连翘能够与免疫抑制剂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现移植排斥反应。外科医生表示,如果患者不在手术前一两周或者术后服用血液稀释剂等处方药期间摄入草药制品,绝大多数与手术有关的副作用都可避免。(来源:每日邮报 译:Shooter 转载请注明网易探索频道)

 
梦魇:这名男子在手术期间恢复知觉,他能感觉到医生所做的一切,但是自己却无法动弹梦魇:这名男子在手术期间恢复知觉,他能感觉到医生所做的一切,但是自己却无法动弹
苦恼:22岁的马西亚斯-斯托姆忍耐长达35分钟的剧烈疼痛,最后因为疼痛难忍而昏死过去苦恼:22岁的马西亚斯-斯托姆忍耐长达35分钟的剧烈疼痛,最后因为疼痛难忍而昏死过去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手术期间知觉突然恢复,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最糟糕的梦魇。但是对家住瑞典南方城市沃克斯的马西亚斯-斯托姆来说,这种情况在他身上变成了现实,他在做肺部手术时突然清醒过来,但是由于药物的暂时性麻醉,他无法把这一切告诉医生。他能感觉到医生的手术刀在他身上切的每一刀,并能听到医疗组谈论的手术进展情况,这样持续了35分钟,他最终因疼痛难忍昏死过去。

  他在一份正式投诉中抱怨说:“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经历,是我最可怕的梦魇。我能听到医生和护士的交谈内容,并感觉疼痛越来越剧烈。我的大脑一遍又一遍告诉我:‘说出你的名字,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知道你清醒了,动一下你的脚趾。’但是我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或者动弹一下。术后我醒过来非常生气,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究竟对我做了什么?该死!我的背很痛,怎么没有麻醉呢?’”

  最初医生并不相信这个故事,认为那只是他的一场梦,但是当斯托姆详细介绍了都是有谁参与手术,以及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以后,麻醉师承认,有迹象表明这次手术并不像通常那样。但这之后并没有医护人员做出合理解释,未能平复他受创的心,因此他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他说:“如果有人已经给了我满意解释,向我道歉了,也许我就不会这样做。但事实上我什么也没听到。”这次医疗事故发生在3月,然而直到他给国家健康和福利委员会写信投诉,此事才大白于天下。

  但是医院管理人员拒绝对此作出评论,他们表示,他们还未被告知有人投诉该院,在没了解更多细节前,他们不会发表意见。斯托姆在投诉中说,他在术中恢复知觉超过半小时,他的记录显示,他的手术历时大约50分钟。他表示,15分钟后他就恢复了知觉,随后经受了巨大折磨,直到最后痛昏过去。自从这次事故后,他经常做噩梦,并会被吓醒,担心这种事故再次发生。他说:“这是我能想象得到的最糟糕的事情。现在我仍很难入睡。”(秋凌)

 尽管自然条件下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并不具备在哺乳动物中进行传播的能力,但如果在实验室里对其进行基因改造,所获变异病毒或可具备在人类中进行传播的能力。

  尽管自然条件下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并不具备在哺乳动物中进行传播的能力,但如果在实验室里对其进行基因改造,所获变异病毒或可具备在人类中进行传播的能力。

  科学家称,实验室事故或可导致流感病毒外泄,从而造成病毒大流行。实验室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预防措施。

  在经过数月争议之后,英国《自然》杂志于5月2日在线发表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的变异禽流感病毒研究论文。河冈义裕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尽管自然条件下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并不具备在哺乳动物中进行传播的能力,但如果在实验室里对其进行基因改造,所获变异病毒或可具备在人类中进行传播的能力。

  H5N1型禽流感病毒虽具高致病性,但很难在人际之间进行传播。部分科学家由此认为,其对公共健康造成的威胁并不大。然而,由河冈义裕领导的科学团队以及由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er)科学家罗恩·富希耶(Ron Fouchier)所领导的科学团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若是借助基因工程将H5N1型禽流感病毒同2009年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型病毒进行混合,二者在交换一些遗传物质,并且引发基因变异之后,所获得的混合病毒能够感染雪貂。要知道,雪貂是非常接近人类的动物实验模型,因此科学家判定,这种混合病毒也有可能在人类之间进行传播。

  出于公共安全方面的考虑,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内的许多机构此前曾多次开会商讨这些研究论文能否公开发表。不过,最终英国《自然》杂志于5月2日在线发表了河冈义裕的变异禽流感病毒研究论文,而美国及荷兰政府日前也同意富希耶发表其研究论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文森特·拉卡涅洛(Vincent Racaniello)表示:“很多科学家为了读这两篇论文已经盼望了很长时间,不过好在最终相关机构和政府还是同意它们可以进行发表。”

  据悉,H5N1型病毒通常被称为禽流感,人类如果感染,致命性极高,但好在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病毒似乎无法在人际之间进行有效传播。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H5N1型流感病毒目前是人类的一大健康隐患,一旦发生大规模人际间传播将造成60%的感染者死亡,这一比例或许有所夸大,但即使是稍小的感染死亡比例,也非人类能够承受。1918年发生的流感病毒大流行,感染病毒后的死亡几率为2.5%,但即使如此,患病死亡的人类总数达到5000万人。

  尽管如今流感疫苗及治疗水平均有很大提高,但考虑到流感病毒的高传染性,仍非常难以控制,2009年及2010年爆发的猪流感病毒就是很好的例子。

  为了查明其变异个体是否具备在人群中进行传播的能力,河冈义裕带领着自己的研究团队,对H5N1型病毒的血凝素基因进行了改造。同时,因为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同其他特质的基因进行交换,并且获得新的基因表现特征,河冈义裕又将改造后的H5N1型病毒同2009年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型病毒进行混合,从而得到了一种新的混合病毒。

  河冈义裕科研团队发现,混合病毒能够在雪貂之间进行传播,因为雪貂均被单独关在分开的笼子里,科学家认定这种病毒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通过收集H5N1型病毒的不同品种,河冈义裕发现,部分中东H5N1型病毒只需再经历一次基因变异,就能够在人类之间进行传播。对此,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病毒学家温迪·巴克利(Wendy Barclay)认为:“血凝素需要在稳定的状态下才能通过空气在人类之间进行传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河冈义裕发现,受到病毒感染的雪貂并未死亡,并且混合病毒的传播效率也要低于2009年H1N1型病毒所导致的流感大流行。这种新型混合病毒对雪貂的肺部伤害并不严重,并且其抵御特敏福(预防及治疗流行性感冒药物)和用于治疗H5N1型病毒疫苗原型的能力也很脆弱。但科学家尚不清楚,这种混合病毒是否能够在人类之间进行传播。考虑到雪貂是非常接近人类的动物实验模型,因此他们判定,其在人类间进行传播是有可能的。

  早在2011年8月份,河冈义裕就已将相关研究成果提交给了《自然》杂志,而与此同时,由科学家富希耶所带领的科学团队通过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并且向《科学》杂志递交了相应的研究论文。但因担心公开这些研究成果所导致的风险因素较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US National Science Advisory Board for Biosecurity,以下简称NSABB)在内的多个机构对是否公开发表这些论文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终,NSABB在2011年12月份表示,这两篇论文在出版前应该进行严格审核,因为公开发表的话可能会带来公共安全方面的威胁,例如恐怖分子可以利用论文里的数据制造出具备高致命性的病毒武器等等。因而,NSABB要求《自然》和《科学》在发表这两篇论文时删减核心数据,但其要求遭到了拒绝。

  今年3月份,NSABB又召集国际病毒专家和卫生部门的代表就此事专门进行研讨,并且经评估后在3月30日表示,支持相关研究论文在修改后进行发表,而美国政府也在4月份表示同意发表这两篇论文。而在近期,荷兰政府也同意富希耶将其研究论文递交给《科学》杂志,可由后者进行公开发表。

  这些行动都说明,科学家及相关部门经过探讨协商之后,发现公布这些论文的好处要多于弊端。不过也有些病毒学家和卫生专家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实验室的规范化操作和监管控制的问题。

  他们认为,同恐怖组织利用论文数据制造病毒武器相比,这一威胁更为直接,也更为现实。据统计,2003年至2009年这段期间,高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共发生超过100起事故,其中包括研究人员被易受感染的雪貂咬伤、丢失实验室器具和丢失病毒样本等等,这些事故均可导致严重后果。有科学家认为,1977年发生在俄罗斯境内的流感大流行可能就是因为病毒从实验室里泄露出来所致。2001年,曾在美国引发恐慌的炭疽热病毒就是出自于美国军方实验室。

  就此次围绕H5N1型变异病毒研究是否该公开的争论来看,很多科学家都忽略了实验室事故风险这个问题。然而,这些论文在公开之后,很有可能会有成百上千个实验室会对变异H5N1型病毒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解释如何避免发生病毒泄漏事故,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军控与防核扩散中心(Center for Arms Control and Non-Proliferation)的科学家琳恩·克罗茨(Lynn Klotz)表示:“如果有40至50个实验室在专注研究同一种病毒,病毒发生意外泄漏事故的可能性非常高。”今年1月份,克罗茨曾在《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每年每个专注研究非典型肺炎的实验室,均有1%的可能性会外泄研究病毒,而针对H5N1型病毒的研究也是同样如此。她表示:“人为制造的风险远比自然风险要严重得多,因而,实验室需要采取更强的预防措施。”(来源:《自然》,编译:残剑)

海豚正在向渔民发出信号

  科学网(kexue.com)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巴西Laguna海滨有这样一群奇怪的海豚,它们总是主动帮助渔民捕鱼,当地的渔民都依赖海豚来帮助捕鱼。研究发现当地约有20只海豚能够与人类合作捕鱼,而其他海豚群体则不然。人们尚不了解为什么只有这一群海豚会选择与人类合作。

  鲻鱼是当地的主要渔业资源,也是海豚和渔民的主要捕猎对象。海豚会先驱赶鱼群到渔船周围或至齐膝深的水域。之后,海豚摆动头部或尾部向渔民发出撒网的信号。

  来自Santa Catarina联邦大学的研究员指出:大约有200名当地渔民几乎完全依赖于海豚捕鱼。 渔民们不会在没有海豚帮助的前提下自己捕鱼,因为他们知道海豚比他们更出色。渔民们还为所有的海豚命名。海豚'Scooby' 和'Caroba,' 已经为当地渔民服务超过15年。海豚的社会非常复杂,它们的觅食行为通过相互交流来完善,而与渔民的亲密交流则使觅食能力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海豚和渔民相互依赖,共同生存。

  合作行为是有海豚母亲对在小海豚的成长学习中教授的,如同老渔民向年轻的新渔民传授捕鱼技巧以及如何与海豚打配合。海豚捕鱼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价值。与海豚合作捕鱼也已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的传统生活方式。(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秘鲁3000海豚死亡原因出结论 系感染麻疹病毒

  人类或由海豚进化而来 人体多处表现出水生特性

  佛山迷路白海豚年纪老迈 专家称暂不会放归大海

 
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这一幅便是其中之一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这一幅便是其中之一
达芬奇绘制的头骨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头骨图像对比达芬奇绘制的头骨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头骨图像对比
达芬奇绘制的躯干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躯干图像对比达芬奇绘制的躯干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躯干图像对比
达芬奇绘制的脊骨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脊骨图像对比达芬奇绘制的脊骨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脊骨图像对比
达芬奇绘制的胎儿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胎儿图像对比达芬奇绘制的胎儿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胎儿图像对比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日报道,本周,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史上最大的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览。一生之中,达芬奇留下大量有关人体解剖的笔记和素描图,解剖素描图的精确度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15世纪80年代,达芬奇从故乡托斯卡来到米兰,开始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绘制人体解剖素描。这种素描已经超出了普通绘画创作的范畴,并非在画布上混合各种颜色那么简单。他希望了解人体结构,寻找描绘人体的更理想方式。1507年,达芬奇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1510年至1511年冬季,达芬奇与解剖学教授马尔坎托尼奥-德拉-托雷共同就职于帕维亚大学,期间共对20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达芬奇一直计划对人体机械学进行完整论述,不幸的是,直到去世,他也未能达成这个心愿。1511年,达芬奇所能获得的用于解剖研究的尸体数量骤减。他的好友托雷最后死于瘟疫,米兰也饱受战火摧残。后来,达芬奇逃到助手弗朗西斯科-梅尔吉的乡村别墅,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

  达芬奇一直希望了解人体的构造以及运转机制,1519年去世时,其有关人体的论述并没有完成,科学论文也没有出版。基于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临床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精确度领先所处时代几百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解剖图仍能帮助我们了解人体。

  500多年前,达芬奇靠着一双手绘制了大量令人不可思议的人体解剖素描图,精确度与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不相上下。在一本年代可追溯到1498年的笔记中,达芬奇绘制了一系列头骨素描图。为了绘制这些素描图,达芬奇将面部前端切掉,暴露出下面的构造。在不破坏骨骼的情况下完成切割并非易事。为了让后人了解整个过程,他还特意绘制了所用解剖刀的图画。

  英国华威大学临床解剖学教授彼得-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人体素描图的精确度与当前任何科学画家绘制的图像不相上下。亚伯拉罕斯说:“如果你真正了解人体解剖学结构,你能够观察到头骨上的所有小洞。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拥有令人吃惊的精确度。他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观察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也是一位非常谨慎小心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他将实验发现付诸笔端,所绘制的素描拥有惊人的准确度。”

  亚伯拉罕斯指出,达芬奇绘制的一幅女性躯干素描精确度极高,是他对人体细心观察的结晶。素描图中,肝脏的位置距离这位女性的右侧乳房下方不远,所拥有的尺寸说明这位女性可能患有肝病。不过,这幅图像中的子宫显然是错误的,让人不免联想到母牛等动物的子宫。这种错误说明当时很难获得女性尸体,达芬奇只能利用动物解剖的发现推断人体构造。在这幅素描图的右臂上存在一个指印,应该就是达芬奇本人的。

  达芬奇绘制的脊柱素描据信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脊柱进行准确描述。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准确描绘了脊骨的曲度和倾斜度以及脊椎骨之间的结构。这幅素描足以奠定达芬奇在解剖学研究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幅二维图像,它的精确度与当前的任何脊骨图像不相上下。

  除了脊骨素描外,达芬奇的很多人体解剖图都推动了解剖学研究的疆界。除了头骨外,他对人体内的所有骨骼进行了解剖研究并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这些才能帮助他了解人体的构造和运转机制。他说:“这种机械学和工程学研究方式在过去五六十年的外科领域一度非常流行。”

  尽管人体解剖素描图拥有惊人的精确度,但由于处在中世纪,达芬奇无法摆脱一些观点。例如,他认为人类的生殖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与植物类似。达芬奇在笔记中写道:“所有种子都有一个脐带,在种子成熟后断开。类似地,植物也有子宫和隔膜,种子在荚状子宫内发育。”在描述胎儿的素描图中,达芬奇笔下的子宫像花瓣一样打开。

  去世时,达芬奇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论述还没有完成,素描图留给他的助手梅尔吉。可惜的是,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观察发现不幸遗失,例如有关血液如何流向心脏的观察发现。亚伯拉罕斯等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素描领先他所处时代300年,精确度甚至超过19世纪的《格雷解剖学》。直到最近,3D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图像才在精确度方面超过达芬奇的双手和眼睛。(秋凌)

 
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表示,他已经发现一种新基因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表示,他已经发现一种新基因
受到这种情况影响的人表示,他们会体验到与非生物学性别相符的幻觉乳房或生殖器受到这种情况影响的人表示,他们会体验到与非生物学性别相符的幻觉乳房或生殖器

  北京时间5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称,他们已经发现一种新型人类基因,该基因既不属于男性,也不属于女性。这种基因会令拥有它的人感觉到自己长有与自己的性别相反的“幻觉生殖器”。

  一群拥有以前未查明的“不相称性别改变(AGI)”基因的人表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从男性转变成女性,并会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变。据一位受人尊敬的神经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双性人在性别转换阶段,都会体验到与非生物学性别相符的幻觉乳房或者生殖器。”为了这项研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脑和认知中心负责人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教授和他的学生劳拉-凯西与32名来自一个在线双性论坛的人见面。

  他们中一位受到这种情况影响的人告诉研究人员:“如果我处于男性模式,当我看到有人在哭时,我将更多想到的话是‘变得更像男子汉吧’,而如果我处于女性模式时,我更常想到的话则是‘哦,亲爱的’。”另一名女性说,“有时候半夜醒来,我会认为我有阳具”,或者我没了乳房。她说:“我经常会因此泪流满面,我无法起床,因为一旦起床,我就会弄明白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这只是我的潜意识在捉弄我,因此我会躺在床上痛哭流涕。那种感觉很奇怪,因为正常情况下我甚至并不希望自己拥有阳具。”

  在这些被调查的人员中,有11名女性,21名男性,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性别改变是有预兆的。大部分人说他们每周都会转变一次,有14人称,他们的性别每天转变1或更多次。论文作者表示,他们的初步研究发现“在人类性特征的两个极端尽头(男性和女性)之间,是我们了解很少、研究很少的含糊不清定义性取向的一段范围,它占人类境况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却无法严格分类。”

  拉玛钱德朗博士说:“这些结果具有暗示性,但并非最终定论。我们必须排除这只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异体或者个体只是在进行‘角色扮演’的可能性。没有确凿证据(激素水平波动或者大脑图像数据的物理证据),我们不知道我们正在处理什么。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作。”该研究还发现,拥有AGI基因的人还具有表里不一和躁狂症的倾向,科学家认为这与生物学基础有关。

  科研人员希望开始研究这种情况是否会随着睾丸激素等激素的增加或减少而显现出来。这种“性别状态交替改变”的证据出现在这个月的《医学假说》杂志上,题目是《交替性性别不协调:新型神经精神病学综合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脑-性动态可塑性(Alternating gender incongruity: A new neuropsychiatric syndrome providing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 plasticity of brain-sex)》。

  科学家正在努力让这种新情形被认为是变换性别或者神经精神病情况的一个新种类,但是他们承认,他们还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得出最终定论。拉玛钱德朗因研究人类智慧这个更加新奇的领域而闻名遐迩。他以前探索了复合感觉,这是人们感觉感知能力变混淆的一种奇怪情况。一些人能够品尝到字词的味道。另外一些人则能听到颜色,并感觉到声音。全球有几十万人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孝文)

 
风力:这种涡轮机既能产生电也能生产水,除潮湿空气外,不需其他任何条件。风力:这种涡轮机既能产生电也能生产水,除潮湿空气外,不需其他任何条件。
运作原理:涡轮机中的这些部件还扮演了造水机的角色,每小时从空气中提取数十公升水。运作原理:涡轮机中的这些部件还扮演了造水机的角色,每小时从空气中提取数十公升水。
苏格兰北艾尔郡的典型涡轮机:风力发电机十分普遍,但把它和造水机结合在一起还是第一次。苏格兰北艾尔郡的典型涡轮机:风力发电机十分普遍,但把它和造水机结合在一起还是第一次。
这种涡轮机还将给努力寻找水源的干燥农村地区带来巨大好处。这种涡轮机还将给努力寻找水源的干燥农村地区带来巨大好处。

  北京时间5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法国一家工程公司取得一项重大技术突破,风力发电机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在潮湿地区提供饮用水。

  法国埃欧乐水(Eole Water)公司改进了典型的风力发电涡轮机,它们可以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以便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缺水问题。在阿布扎比的一个原型机已经可以做到每小时生产62升的水。埃欧乐水公司希望今年底能出售一天生产1000升水的涡轮机。该公司市场营销负责人提博尔特-雅宁表示:“这种技术将使农村地区拥有自给自足的供水系统。随着设计和性能的开发,下一步是创造为人口密集的小城市或地区提供水源的涡轮机。”

  这种新型涡轮机的运作方式和如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涡轮机一样。另外,它产生的电还可为水的生产过程提供动力。空气被吸进新型涡轮机的突出部分,直接送到一个冷却压缩机。接下来,湿气从空气中被提取,然后浓缩,收集起来。这些水在重力作用下经不锈钢管进入一个储水槽,经过过滤和净化,就可用于饮用、洗澡或灌溉农作物了。

  雅宁对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说,一部一天生产1000升水的风力发电机足以为2000到3000人口的村庄或城镇提供淡水。非洲和南美社区以及亚洲的偏远岛屿现在还缺乏安全的饮用水,这些典型社区将从这种技术中得到最大好处。

  雅宁表示:“拿印度尼西亚来说,这个国家拥有数千个岛屿,根本无法集中管理供水系统。独特的地理构造不允许印度尼西亚做到这一点。但我们的新技术可帮他们克服这些难题,使这些岛屿以一种不伤害环境的方式实现自给自足。”

  当然,那些想购买这种产品的人应该注意它的价格:每部涡轮机售价约40万英镑。但雅宁指出,地区的经济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涡轮机价格,如果一个地方十分贫困,售价就会降低。他表示:“我们从商业角度考虑过这种产品的售价。从长期解决方案的投入成本来看,它的价格并不高。”

  埃欧乐水公司说,设计中他们优先考虑了使产水量、能源自给、低维护、后勤灵活性和不受环境影响等方面达到最佳水平。这种涡轮机的使用寿命长达20年。(秋凌)

第 61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