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羊被卖出1200万
天价羊被卖出1200万
近日,新疆英吉沙县的一只具有阿富汗血统的羊被开出了1200万元的天价,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只羊。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只羊,能卖出1200万元的天价。
在英吉沙县芒辛乡3村看到,这只学名叫做纯种瓦格吉尔羊,身材魁梧健壮犹如一头小牛犊,体长约1.7米,高1.4米,全身雪白,四肢健壮有力,硕大的鹰钩鼻子高高隆起、宽大的的耳朵,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
羊的主人帕尔哈提说:“这只羊是去年是3月份买的,现在11个月了。这个品种纯得很,耳朵40公分以上,宽度20公分,白是白、黑是黑,这种羊可以说是一等的彩色的纯白,这个羊的净毛率是60以上,每个羊长胖可以长到130到140公斤在4岁到6岁时候。”
这只羊是帕尔哈提去年3月份从阿富汗买进来的纯种瓦格吉尔羊,目前纯种数量很少,在国内目前只有他家有这样的纯种瓦格吉尔羊。前两天,一位库尔勒的客商专门赶来,想出价1200万元购买,但帕尔哈提考虑到羊即将进入配种期,就谢绝了。
帕尔哈提说:“这只羊我也想卖,但是我想的这个品种全中国就我家有,再别的地方不好有的。他们现在一只羊500到1000块钱,杂交这个羊了以后,最少也要10万以上,我们农民都喜欢喂羊,就是每家配一下,杂交一下,免费的帮助他们,对英吉沙农民来说有好处。
在新疆南疆地区,历史上有着养殖刀郎羊的传统,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群众不在局限于养殖传统的普通羊,血统纯正、出身名门的刀郎羊也被炒作了起来。现在,在南疆很多刀郎羊养殖区,朋友见面不是问“你吃了没有?”,也不是问“你有几间房、几辆车、多少存款?”而是问“你家里有几只纯种的刀郎羊?”
之所以有人开价1200万购买刀郎羊,一方面是因为刀郎羊非常稀少,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也只有1000多只刀郎羊,再加上当地火的一塌糊涂的刀郎羊交易市场,一只纯种的、出身名门、用来配种的刀郎羊售价超过百万元在当地并不稀罕,而20万、30万的刀郎羊,更是常见。去年的6月7号,新疆阿克苏地区6只刀郎羊的成交额达到了200多万元,平均每只33万多元。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地球轨道里有超过50万个“太空垃圾”,美国宇航局已经提出一项“清理”近地太空的激进方法。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个科研组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利用气体“脉冲”射击太空碎片的新技术。
该技术会增加轨道垃圾的摩擦力,令其下降坠落到地球大气层里。太空垃圾的运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75万英里(2.82万公里),很小一块这样的东西就能摧毁整颗卫星或飞船。这种情况还有引发“连串撞击”的危险,此时每一次撞击都会产生新碎片,引发更多产生碎片的撞击。碎片带已经致使很多轨道无法使用。
脉冲本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种新方法也不会在轨道里留下固体材料。很多以前提议的解决太空垃圾的“方案”存在缺陷,因为它们会产生更多碎片。其他计划包括瑞士设计的用来“清理”近地太空垃圾的“清洁工卫星(janitor satellite)”。这颗卫星会“捕捉”轨道里的碎片,并把它们扔进地球大气层,让它们在重返过程中燃烧掉。
这种被提议的新系统名叫太空碎片清除(SpaDE)系统,它将通过把大气气体脉冲发射到目标碎片必经路线上,清除轨道里的垃圾。这项研究将会产生描述技术结果的学术论文和报告,为包括模型、现场试验和最终部署太空碎片清除系统在内的未来研究打好基础。(孝文)
联盟TMA-22 载人飞船
新华网莫斯科4月27日电,搭载3名俄美宇航员的俄“联盟TMA-22”载人飞船于莫斯科时间27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19时45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着陆。
“俄罗斯24”电视台直播了宇航员的返回实况。飞船降落在离既定地点不远的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地区。3名宇航员被抬出飞船返回舱后,被固定在降落现场的躺椅上接受体检。他们的精神状态良好,但身体由于长期处于失重状态而暂时无法动弹。同时,降落时严重的体力消耗使他们大汗淋漓。为保证宇航员安全归来,俄罗斯派出了由两架安-12运输机、一架安-26运输机、14架米-8直升机和7辆搜寻车组成的保障队。
这次返回地球的是俄罗斯宇航员安东·什卡普列罗夫、阿纳托利·伊瓦尼申和美国宇航员丹尼尔·伯班克。他们于2011年12月23日抵达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工作至今年3月16日,但由于搭载新宇航员的“联盟TMA-04M”载人飞船推迟发射,他们直到4月27日才返回地球。在国际空间站的近4个月里,他们进行了近40项科学实验,迎接了一艘载人飞船和3艘货运飞船。什卡普列罗夫还在今年2月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
5月15日,俄罗斯宇航员根纳季·帕达尔卡、谢尔盖·列温和美国宇航员约瑟夫·阿卡巴将搭乘“联盟TMA-04M”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接替这次返回的宇航员。目前,空间站上还有3名宇航员在值守。
相关阅读
科学网(kexue.com)讯 哭出血泪,听到这个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恐怖片,但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这一"特异功能"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泪血症”(Haemolacria)这种病是真实存在的,它让患者真的能够哭出血泪。患者的泪有些只是淡淡的红色,但有些则是全红,几乎全由血组成。
目前这种病的起因和治疗都还很不明了,但是据悉泪血症是和集中血液疾病或者肿瘤有关。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少"血泪症"患者。
据国外网站介绍,有一位来自美国田纳西州一名叫Calvino的15岁男孩,据说每天都要哭出血3次,而且每次哭之前都毫无预兆。对此,他的说法是,“有的时候,我感觉好像有眼泪要涌出来的感觉;有的时候,只是感觉眼睛很湿;有的时候当有东西流出来,我的眼睛就像灼烧一般疼痛。”第一次在班上哭出血的时候,他的同学都说他被诅咒了,被魔鬼附身了,当时他很伤心,但是现在他说已经习惯了。
Calvino
Calvino第一次有这种症状时,他妈妈吓坏了,马上叫了救护车,“当时我儿子流着血问我:‘妈妈,我是不是快死了?’,这是我一辈子经历的最可怕的事情。”她说听到这句话她心都碎了。之后 Calvino在家人的带领下接受了很多医疗检测,但是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给他们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之后他们母子还曾经上过电视节目,并希望得到可靠的医学救助,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称能够帮到他们。
Twinkle
Twinkle也是一位被泪血症所折磨的青少年,只是她的病看起来好像还更可怕。这名来自印度北方邦的13岁女孩不仅会从眼睛里哭出血液,而且她的鼻子,发际线,脖子和足底都会出血。这样一形容就感觉好像她在出汗,只是不是汗水而全是血。奇怪的是,这些症状并没有给她带去任何生理上的疼痛。Twinkle42岁的妈妈像疯了一样地想治好她女儿的病。
在12岁之前,Twinkle 都是一个正常的小女孩,但是突然之间她就开始流血,并且每天发病5到20次不等。“我的校裙全部都被染红了,学校里没人愿意跟我一起玩。我觉得这个病很可怕,而且真的很麻烦,并且我的朋友们觉得这很恶心,他们都开始嫌弃我了。”得病后不久,她之前就读的学校就把她扔出了校门外,而其他学校也很直截了当地将她拒之门外。自此她被迫在家自学,并且不能出门和别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根据她妈妈的说法,由于长期失血过多,Twinkle身体很虚弱,看起来也很苍白。
意料之中的是,医生们再次对这种病感到困惑,并且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医治。实际上,这些医生中甚至有一名曾经“鼓起勇气”像法庭起诉Twinkle的母亲,称她捏造了这个离奇的故事。当地的村民都认为这个女孩被诅咒了,他们在大街上痛骂Twinkle,向她吐口水,说脏话。然而,一位来自英国的专家对Twinkle失血给出了一个解释。他说Twinkle可能患有某种血凝固障碍,如果有这方面的专家,那么Twinkle的康复应该是有指望的。但是Twinkle的家里十分贫穷,她的家人们一直都在期待奇迹出现,能有好心人帮他们治好 Twinkle 的病。
Rashida
另一位来自印度东北部巴特纳市的Rashida也是一名患有泪血症的年轻妇女。每天有好几次,她的眼中都会流出血。令人惊喜的是,当地居民并未因此嫌弃她或者将她赶走,相反的是,当地人都把她当作圣人,佛祖转世,并认为她的症状是“神迹”,当地人会定期去拜她。
她的追随者们会在她身前鞠躬,并向她的家族送贡品。Rashida自己表示说,“流血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痛,但是每次看见该是泪水的时候,看见的却是血,我还是觉得很惊讶。”医学推测说她的病因可能是脑癌或者是泪腺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为她确诊。(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部分资料来源煎蛋网,科学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的医学遗传学家阿兰·比特勒斯(Alan H. Bittles)日前发表新书称,一直以来,表亲结婚的健康风险都被严重夸大,不利于各国针对表亲结婚制定更为合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利于为表亲婚姻所产生的后代制定更为科学的医疗措施。
在这本名为《血缘背景关系》(Consanguinity in Context)的新书里,比特勒斯从法律、文化、宗教和医学角度,就表亲婚姻当中相关的常见误解进行了详细解释。比特勒斯表示,一直以来,表亲之间的结婚都是西方多数国家的禁忌。在美国的50个州里,有31个州已颁布法令,禁止嫡亲表兄妹之间结婚,只有在特殊环境下才能批准实施特例。
不过,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表亲婚姻这种做法早已得到容忍,甚至是鼓励。例如在南非和中东,20%至50%的婚姻都是在嫡亲表兄妹之间或者是更为亲近的亲戚之间举行。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的人是与远房堂亲或者是更为亲近的亲戚结婚。在一些婚姻关系里,新人的父母之间本身也存在表亲关系。
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取了自己的表姐为妻,而达尔文的祖父母也是表亲关系。
允许表亲结婚的国家或者地区认为这种结合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例如有利于增强家庭关系纽带,有力维护家庭财富等等。持反对意见的国家和地区或者科学家则认为,嫡亲表兄妹之间的婚姻会增加后代畸形的风险。但是,比特尔斯经过长达35年的研究之后发现,一直以来这种风险都被严重夸大。
比特尔斯表示,如果父母血缘关系相近,他们的子女会从父母处遗传相同的隐形有害基因,如果他们结婚,毫无疑问会增加后代患病风险。比特尔斯也承认,对于表亲结婚的相关研究表明,其后代患病几率及早死风险要比非近亲结婚高出3至4个百分点。然而,比特尔斯解释称,这一比例是建立在结婚的表亲之间都携带有隐形有害基因,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本来就微乎其微。他表示:“超过90%的表亲婚姻产生畸形后代的风险同普通人口一样。”因而,比特尔斯认为,表亲结婚的健康风险被严重夸大了。
此外,一直以来科学家更为关注的是表亲结婚会给后代带来何种不利的基因影响,却很少关注在非遗传因素方面,这种结合会给后代带来什么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害。比特尔斯表示,关于表亲婚姻的非遗传因素研究,例如这些人的社会经济状态、孕妇怀孕期间的饮食是否有别于普通孕妇等等,多数领域都是一片空白。
比特尔斯目前正专注研究早期人类近亲结合所带来的遗传性影响。他发现,在早期社会,近亲结合会产生一种名为“基因清洗”的有利效应,那就是疾病基因得到暴露并且逐渐从基因库中消除。这种效应使得在人类早期社会当中,因基因导致的疾病很难得到传播,往往自己就逐渐消亡。
如今,因人口流动性增加,并且伴随着北非、中东、中亚及东南亚地区移民的大量涌现,而在这些地区,往往表亲婚姻都十分普遍,因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表亲结婚呈逐渐上涨的趋势。但从长期来看,这种趋势最终会止步并且出现倒退,表亲婚姻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少。
比特尔斯表示,如果缺乏“基因清洗”效应,一些因基因变异所导致的疾病有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且传播性也会不同以往。他表示:“表亲结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情况,如果表亲婚姻变少,我们的后代在未来可能会遭受更多疾病困扰。”(来源:《物理学》,编译:残剑)
全球交通线路分布图进入组图
美国交通线路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科技将人类的距离拉近,飞机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互联网更是可以叫大洋彼岸的两人视频相见,地球上也不满了各种联络线。
根据权威介绍,目前地球上所有机场的面积相加,总面积竟然与印度面积相同,航班使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来自加拿大的一位科学家描绘了目前地球上的所有航线,这些航线犹如蜘蛛网一般紧紧包围住地球,人类已经将地球彻底的征服,所有地方都不满了航线。这名科学家叫做菲尔德,他利用普通家用计算机测算出目前全球所有的航线,另外菲尔德还表示:“目前地球将近三成的土地用于作为机场的停机坪,这是相当高的比例。它们合起来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印度。”
欧洲大陆的交通路线
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欧洲大陆的铁路密集无比,而大西洋、太平洋上空不满的航线、与航海线,各种电缆埋藏在地下,这就是地球的现状。
同样来自加拿大的菲利克斯教授表示:“这些图片显示了目前人类活动的范围,在我们文化程度提高的同时,地球似乎进入了被扩张模式,人类正影响这我们的星球,各种污染随之而来。地球成了人类的殖民地。”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在美国肯塔基州北部的辛辛那提,业余古生物学家罗恩-费纳发现一块神秘的化石,宽3.5英尺(约合1米),长6.5英尺(约合2米),被形象地称之为“哥斯拉化石”。对于化石主人的身份和形态,古生物学家陷入迷惑之中,甚至无法确定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
费纳现年43岁,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家住俄亥俄州代顿,一直对古生物学充满浓厚兴趣。他是业余爱好者组织Dry Dedgers成员,闲暇时就到处搜寻化石并进行研究。他发现的神秘化石宽3.5英尺,长6.5英尺,呈椭圆形。费纳怀疑化石的主人可能是一只外形类似海葵的动物,高度可达到9英尺(约合2.7米),生活在4.5亿年前,但他无法确定这种生物到底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下。
对于这块神秘的化石,地质学家和科学家陷入迷惑之中,甚至无法确定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地质学家大卫-梅耶表示:“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我们确信化石的主人是一种生物,但并不清楚到底是何种生物。”
费纳指出辛辛那提4.5亿年前曾被浅海覆盖,在这个生物身上发现的史前藻类化石表明,它可能是一只巨大的海葵。他说:“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发现了一块非同寻常的化石。看着它,我不禁联想到一只仙人掌。它拥有扁平的枝状结构,纹路呈水平状,而不是通常的垂直状。我收集化石已经有39个年头了,此前从未像这次一样耗费很长时间才把整个化石挖出来。我一共跑了12趟,整个夏天几乎用都在挖掘这块化石上。”
将所有碎片挖出之后,费纳又用了很长时间进行清理,而后组合在一起,还原最初的模样。他说:“最后拼出来的完整化石宽3.5英尺,长6.5英尺。化石通常只有拇指大小,这一块无疑是个大家伙。”《无鱼的海洋:奥陶纪的辛辛那提海洋生物》合著者梅耶表示这可能是在辛辛那提发现的尺寸最大的化石。
费纳说:“我个人认为这只生物呈直立姿态,枝杈朝着各个方向向外延伸,类似于一棵灌木。如果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最高处的枝杈应该有9英尺高。”在24日于俄亥俄州代顿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这块化石首次展出。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恩堡分校的地质学助理教授本-达蒂罗表示:“我们希望有人能够揭开这块化石的真正身份。”(孝文)
神秘UFO画面截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2012年4月20日,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人们聚集在飞机残骸旁边。巴基斯坦一架载有127人的民航客机当晚在伊斯兰堡附近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近日有关方面对这起事故原因展开了调查,调查人员发现这起事故的起因可能与神秘的物体出现有关,俄罗斯新闻台最先做出报道,飞机坠毁前曾出现一个神秘的三角形发光物体,最终导致飞机坠毁的可能就是这个疑似UFO的物体,这个物体也被视频成功拍下。视频在网络中得多了疯狂的转载,视频显示黑暗中一个三角形物体在移动,并发出三点亮光。
巴基斯坦客机坠毁现场
有传言表示,飞行员可能碰到奇怪的物体,而且他也向塔台报告飞机出现了奇怪的响声,但这样的说话还没有得到证实。目前官方表示,飞机坠毁原因是因为在雷雨中油箱爆炸所致。
根据介绍飞机飞行时起火,飞行员寻找塔台帮助要求在伊斯兰堡的贝娜齐尔布托国际机场迫降,起初一切正常,但在几分钟后飞机突然与塔台失去联系,随后便收到飞机坠毁的消息。
有专家分析,天气突变或许是飞机坠毁原因,大风则是罪魁祸首。内政部长马利克表示:“从现在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天气原因导致飞机失事可能性很大,我们并没有发现飞机本身的问题。闪电、大风都是原因之一。不过这架飞机也确实很老,我们会对所有这类飞机进行一次检查。”
这也是巴基斯坦近两年发生的第二期重大空难,2010年巴基斯坦蓝色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就因机长操作失误而坠毁,最终导致152人遇难。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英国医生成功为一名不幸的哥伦比亚男孩实施切除手术,切除他背部好似龟壳一样的巨大胎痣。这名男孩名叫迪迪尔-蒙塔沃,患有罕见的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被称之为“龟孩”。手术之后,他终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蒙塔沃的病情非常严重,很有可能变成恶性肿瘤。然而,他的母亲却拿不出钱来,让他接受手术。在他们生活的村子,蒙塔沃一家遭到村民的排斥。当地村民非常迷信,认为蒙塔沃的母亲一定是在发生月食时怀孕才让孩子患上这种怪病。在他们眼里,蒙塔沃被邪恶的力量缠身,因此不能上学或者施浸礼。蒙塔沃说:“如果没有这个痣,我就能和其他人一样了。”
得知蒙塔沃的不幸遭遇后,英国整形外科医生尼尔-布尔斯拖德决定免费为他实施手术。随着手术的成功,他终于告别可怕的过去,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为了帮助蒙塔沃,布尔斯拖德亲自飞到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指导一组外科医生切除蒙塔沃的巨型胎痣。25日晚上10点,英国第四频道的纪录片系列《Bodyshock》将播出《龟孩》,为观众讲述蒙塔沃的故事。
蒙塔沃背部的胎痣非常巨大,有可能转成恶性。切除巨痣之后,医生分几个阶段为他实施皮肤移植手术。布尔斯拖德在接受《伦敦标准晚报》采访时表示:“蒙塔沃是我见过的病情最严重的患者,胎痣所占的面积达到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三。很显然,他必须经历很多次痛苦的手术,但我们觉得值得这么做。看到他现在的样子,我感到非常欣慰。他已经康复了,我为他感到高兴。”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布尔斯拖德是这方面的专家。专家们表示这种疾病的成因不明,根据他们的推测,这种在胎儿时期出现的皮肤细胞发育异常可能由基因变异所致。布尔斯拖德一年要做40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切除手术,他表示与波哥大同行的此次合作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秋凌)
北京时间4月24日消息,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到,对美国一个小行星撞击坑下较深处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发现有微小的生物体在深达数公里的地下繁衍生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它指出,陨石坑可能是在其他行星上寻找生命的一个理想之地。
尽管地球上很大一部分生物体生活在地上或地下,但这项最新研究是首项查看小行星撞击是如何影响地下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查尔斯-科克尔教授在内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对从美国弗吉尼亚切萨皮克湾陨石坑深处获得的钻孔岩样进行了研究。科克尔及其同事对从宽达90公里的该结构下方深1.76公里处获得的岩芯进行仔细检查。他们认为,小行星撞击产生的高温和高压将会杀死爆心投影点周围的所有生命。但是科克尔及其同事发现,岩芯样本里仍参差不齐地分布着微生物,这表明撞击发生3500万年后,这里的环境仍在继续恢复。
撞击造成的断层和裂缝一直延伸到地下很深处的岩石处,这为水和营养物质渗到地下打开了方便之门。科学家称,撞击造成的破坏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庇护所,避免它们受到全球变暖和冰河时代等重要气候变故的影响。科克尔说:“陨石坑周围很深的裂缝区可以为微生物提供一个安全港,让它们长期在那里繁衍生息,兴旺发展。我们的发现表明,火星陨石坑的地下可能是一个有望寻找到生命迹象的地方。”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中心的迈克尔-伯顿博士对以前从未对陨石坑下方的微生物生命进行研究感到吃惊。
伯顿说:“它们为探索新领域(我们需要注意,但是至今都未留意的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能性。要弄明白这是不是一个小行星撞击坑仅有的情况,现在我们需要从其他陨石坑收集样本,看一看是不是在它们的下方很深处也能找到类似的微生物的迹象。”伯顿指出,火星可能曾像地球一样遭到撞击。他说:“早期的火星上也曾被液态水和厚厚的大气覆盖。这令这颗红色行星成为未来搜寻的对象。当然,要在火星地壳上挖出一个深近2公里的洞,目前还面临着技术挑战。”(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