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蛇形机器人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乔塞特(Howie Choset)设计研发了一种蛇形爬行机器人,头部直径比一角钱硬币要小,十分灵活,能用于协助精细手术的操作。他认为这类机器人能让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更快、更容易进行,并能降低医疗成本。
报道称,这类小型手术机器人对病患身体伤害较少,能帮助病人较快康复。比如,跟打开整个胸腔的心脏手术比起来,现在只要一个小切口,机器人就能爬到需要手术的部位了。
康奈尔大学医学中心的蒂瓦里教授称,已经用机器人进行了数千例前列腺手术,他说,精密微小的手术机器人不只能切除癌变的肿瘤,也能准确完好地保护神经系统。蒂瓦里表示,最令他兴奋的是,手术机器人有可能完成人无法做到的事。他说,机器人的体积不断缩小,但有各种传感器的辅助,它们仍可不断扩充功能。未来有可能用机器人测试人体的化学物质或血液,甚至神经的信号传输。
据悉,如今科学家和医生已经开始使用一些爬行机器人,为病人施行心脏、前列腺癌和其他器官的手术。爬行机器人携带微型摄像头、剪刀和镊子,还装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医生通过电线控制它们的移动。专家认为,不久以后,机器人自主在人体内漫游的日子也将到来。
相关阅读
《心术》是今年播出的电视剧里话题性比较强但争议也相当大的一部。尤其是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心术》想不受瞩目都难。但不能忽略的是,《心术》的质量和观众的期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差距足以使得《心术》的收视率表现平平并难以取得当年《蜗居》般热议、共鸣不断的社会效果。
医疗剧在国产电视剧中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剧种,尤其是和那些有个名字就可以大洒狗血的家庭伦理剧相比,医疗剧基本上还处于寻找洒狗血的最佳途径的阶段。年初,央视曾经播过一部医疗剧,主旋律式的呐喊让很多医生都直呼受不了。与那部剧相比,《心术》倒是引起了一些医生的共鸣,但对观众来说,这部聚焦医患矛盾的电视剧实在是不怎么可爱。剧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的其他角色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没达到及格线。虽然在《心术》的医生队伍中也有霍思邈这种风流好色之徒,但说大道理宣传真善美的时候,霍思邈比谁都情真意切。致力于真实反映医患矛盾的《心术》,一不留神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心术》的叙事有点借鉴美剧,用一个个病例推动剧情发展。在《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里,基本上每集就是一个或几个病例,作为主角的医生们在治病救人过程中也在经历着自身的成长。用现在的流行词来说,就是从病人身上获得“正能量”。然而在《心术》中,病例不少,也足够奇特,但主角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呢?
前几集中的钢丝男,在一通折腾之后选择了跳楼——大部分观众在那一刻期待看到的应该是一个温馨温暖温情的团聚场面,最后却只看到一个无理取闹了两集的人在被医生们无私帮助的感化下,留下的忏悔及感谢信。不太夸张地说,《心术》里每一个病例的存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衬托医生们的高大全。对于一部本来就打算帮医生说话的电视剧来说,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医生们在第一集已经足够闪闪发光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年轻人中有很高人气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曾在央视海外剧场播出过第一季。如果与现在《心术》的收视率相比,《实习医生格蕾》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同样很难想象,没有了本身就是一个话题的编剧六六,没有那么多星光熠熠的一线电视剧演员,质量一般而且注水严重的《心术》是否还能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不算低的收视率。如果我们忽略医患矛盾,只把《心术》当做一部都市情感剧来看,吴秀波、海清的搭档绝对可以随便在当今的快餐电视剧中“鹤立鸡群”。
六六几乎每部作品都能巧妙地触碰到当时社会的“痒处”,但医患关系这个题材本身就注定它的不讨好,轻松的爱情小品和锅盆碗筷的碰触是六六的长项,在目前的环境下,敏感的医疗题材放在任何一个编剧身上都会成为短板。正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班充电的六六,或许未来为我们带来一部商战剧会更值得期待。
王雯淼
土耳其安塔利亚市阿克代尼兹大学医院去年为一名女性实施的子宫移植手术如今宣告成功。这名女性定于今年9月接受胚胎移植手术,有望一圆母亲梦。这是世界首个子宫移植成功案例。
首例成功
德里亚·塞特现年22岁,出生于土耳其南部城市阿纳穆尔,天生没有子宫,因此从没来过月经。但她的卵巢等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去年8月,塞特在阿克代尼兹大学医院接受子宫移植手术。子宫来自一名死于车祸的女性。手术历时7小时,由土耳其著名外科医生厄梅尔·厄兹坎带领一支医疗团队实施。
为观察手术效果,塞特在医院住了半年。手术后三周,她首次出现月经。扫描显示,她体内的新子宫相当健康且运转良好。
英国《每日邮报》25日援引厄兹坎医生的话报道:“这是首例成功的子宫移植,不过最危险的阶段还在前面,病人能否怀孕生子还未可知。”
期盼孩子
移植手术前,医生分别从塞特及其丈夫体内提取卵子和精子,用人工方式获得8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后冷冻保存。今年9月,医生将把最多2个人工受孕胚胎植入塞特的新子宫。
塞特说:“有人问我想要男孩还是女孩,对我而言,这无关紧要,我只希望有个健康的宝宝。”
“如果我有一支魔法棒,想现在就把自己变成孕妇。我只想把宝宝抱在怀里,只想当母亲。”
英国生殖专家温斯顿爵士说,子宫移植风险包括排异、怀孕期间可能出现致命并发症等,抗排异药物则会提高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可以说,塞特整个怀孕过程都要冒生命危险,且必须以剖宫产方式生产。但她和丈夫穆斯塔法对尚未来临的小生命已是迫不及待。穆斯塔法说:“如果是男孩,我们会给他取医生的名字。”
塞特说:“如果能成为其他女性的希望,我会非常高兴。”
研究证补钙会增大患心脏病的风险。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钙是骨骼生长的必需元素,补钙能够健康骨骼为世人所知;同样也对其他器官有着重要作用,就比如心脏。吃钙片曾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而现在则被发现补钙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医生建议在补充营养品的时候要加倍注意,只能遵照医嘱,按需服药。
新发现基于一项在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的大范围调查研究,共有23980 名志愿者参与了调查。部分研究对象同时还参与了癌症以及营养品的测试研究,但是试验结果仍能被研究人员所利用。
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社会与预防医学学院的研究队伍发现,经常补钙的人比不补钙的人遭遇心脏病突发的风险高出86个百分点。而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元素的人发生急性心脏病的风险是不吃钙片的人的2.7倍。研究结果发表在《心脏》期刊上。
来自英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学会的Claire Bowring医生对卫报说:如果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需的钙质,那么吃钙片补钙是完全不需要的。补钙过多也并不会对骨骼生长有额外的益处。补钙只是为了弥补不能从食物中获取足够钙质。想要补钙的医患应该与医生进行商榷,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心术》与电视剧误区
在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下,明快写实的电视剧《心术》终于把我们从宫斗剧的手术台上救了下来。很多人评价它清新好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医患关系,还对很多社会问题做了批判。然而笔者的医生朋友却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护士们戴着耳钉发卡,“特殊巡护”可以去任何地方,医生护士在手术室里调情,全体大夫动辄脱岗开大会——这些剧情设置都多少有些脱离实际。另一方面,网上的广大患者也纷纷吐槽:电视剧里的医患矛盾基本都是患者的错,要么不遵医嘱,要么无理取闹,就算偶尔是医生的责任,那也是善意的疏忽,这样无限拔高,怎么缓解矛盾?
《心术》把自己定位为“医务剧”,虽然编剧六六和主创们在医院体验了很长时间生活,但是和《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相比仍然显得“业务乏力”。剧中既没有什么外科杂症,也没有太多真实的医疗场景,连演员嘴里说出来的专业名词都非常有限,帅哥美女再加上那位酷爱演讲的主任,让《心术》看上去更像一个励志剧,或者说,一个包着医疗外壳的“职场剧”。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笔者虽然没看出来太多医生的漏洞,倒是被里面的群众演员雷了一把,不知道六六是不是跟记者群体有仇,剧中的记者和没头苍蝇差不多,提问又弱智又偏颇,在医疗纠纷还没有结论的情况下,一群人跑到办公室质问他为什么把人医死了,不知道六六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记者。如此看来,不仅医生太不符合实际,就连跑龙套的都不被认可,而电视剧的收视率却很高,这实在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诚然,影视作品有一个好看性的问题,也有一个角色提炼的过程,既然是在演绎别人的人生,至少你得演得符合真实,或者符合艺术的真实。叶德娴为了拍好《桃姐》在养老院住了很久,连指甲的长短都细心考量,但是很多影视作品表现出的“你的生活”,却着实让人忍无可忍。比如都市观众喜闻乐见的《乡村爱情》系列,整个片子看下来,基本上成了谢广坤和刘能俩人的“情感纠葛”,他们褊狭、抠门、小肚鸡肠、蛮不讲理,为一点蝇头小利就可以大打出手,在二人转的语境中,观众被逗乐了,可不知道真正的农民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能把这二位和全体农民画等号吗?再说战争剧,现在电视里的战斗场面,无论是我军战士还是谍战人员都大大方方在敌人火力范围内摆pose,恨不能都走到鼻子贴鼻子了才想起扔手榴弹,这场景要是先烈们看见了估计得气死。前不久还有一个剧叫《李春天的春天》,宋丹丹在里面演一个报社记者,她既跑热线又搞暗访,既写倾诉又拉广告,一边跟主编周旋,一边跟富豪恋爱,简直是个媒体界的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片子别人看了可能觉得挺乐,可是真正的记者看了只会觉得欲哭无泪。这还是现实题材,就更别说那些穿越剧了,皇上们真的都被自己帅醒了。
传播学者早就指出过,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已经变成了媒体加工过的世界,而对“他人”的呈现,电视剧似乎已经到了异化的地步。再回到《心术》上来,我们得承认,这的确是一部触及现实的优秀作品,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医生形象,细节漏洞无伤大雅,过度拔高则没有必要。谁不希望现实中的大夫都这么帅气、善良、负责,医术高明还不收红包?问题恰恰在于,如果我们经受了《心术》的沐浴,真带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医院,说真的,要承受怎样的落差,这个,你懂的。
冷峻现实往往经不起过度加工。就像那位主任的“诗朗诵”一样,如果只是动听,流过了眼泪,现实还是一团乱麻。
■ “同仁医院医生被砍案”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张玉学) 4月20日,砍伤同仁医院女医生徐文的王宝洺,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同时赔偿徐文各项损失53万余元。
昨天,徐文的代理人表示,已以增加赔偿额提起民事上诉,并以“量刑过轻”申请检察院抗诉。
王宝洺的辩护律师称,因身体原因,王宝洺放弃上诉。
伤者代理人称赔偿低
昨天,徐文代理人之一的高子程表示,在王宝洺刑事案件审理时,他向法院递交了民事诉状,要求王宝洺赔偿包括精神抚慰金在内的各项损失共计68万余元。一审后,他认为法院判决的53万余元赔偿额低,上诉要求增加赔偿额。
高子程称,被告人王宝洺在事发过程中,连续砍杀徐文的过程及部位,可以证明其不仅具有蓄意杀人的故意,且蓄谋已久,受审时也无愧疚。法院判决的15年刑罚,属“量刑过轻”。因此,他已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目前相关材料已递交检察院。
女医生左手伤情无法恢复
高子程介绍,徐文被砍后,其左手伤情被定为九级残疾,目前还在接受治疗。
“因为被砍伤的手永远恢复不了,所以她再也回不到工作岗位上,也永远回不到手术台为病人做手术了。”高子程称,事发后,徐文“很痛苦,并且很恐惧,难接受这种现实”。
■ 案情回顾
被告人因身体原因放弃上诉
5年前,王宝洺患喉癌,在同仁医院接受过一次手术。他认为手术导致不得不切除全喉,从此失声致残。
2011年9月15日下午3时许,王宝洺携带菜刀来到同仁医院,追砍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徐文。徐文被砍18刀,其身体损伤程度经鉴定为重伤。
事件发生一个小时后,王宝洺被警方控制,后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批捕。案件公诉时,指控罪名改为故意杀人罪。
4月20日,王宝洺因故意杀人罪(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同时判决赔偿徐文各项损失53万余元。
昨天,王宝洺辩护人之一的杜平如表示,王宝洺因身体原因放弃了上诉的权利,但其希望能尽早保外就医或者监外执行。
■ “同仁医院医生被砍案”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张玉学) 4月20日,砍伤同仁医院女医生徐文的王宝洺,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同时赔偿徐文各项损失53万余元。
昨天,徐文的代理人表示,已以增加赔偿额提起民事上诉,并以“量刑过轻”申请检察院抗诉。
王宝洺的辩护律师称,因身体原因,王宝洺放弃上诉。
伤者代理人称赔偿低
昨天,徐文代理人之一的高子程表示,在王宝洺刑事案件审理时,他向法院递交了民事诉状,要求王宝洺赔偿包括精神抚慰金在内的各项损失共计68万余元。一审后,他认为法院判决的53万余元赔偿额低,上诉要求增加赔偿额。
高子程称,被告人王宝洺在事发过程中,连续砍杀徐文的过程及部位,可以证明其不仅具有蓄意杀人的故意,且蓄谋已久,受审时也无愧疚。法院判决的15年刑罚,属“量刑过轻”。因此,他已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目前相关材料已递交检察院。
女医生左手伤情无法恢复
高子程介绍,徐文被砍后,其左手伤情被定为九级残疾,目前还在接受治疗。
“因为被砍伤的手永远恢复不了,所以她再也回不到工作岗位上,也永远回不到手术台为病人做手术了。”高子程称,事发后,徐文“很痛苦,并且很恐惧,难接受这种现实”。
■ 案情回顾
被告人因身体原因放弃上诉
5年前,王宝洺患喉癌,在同仁医院接受过一次手术。他认为手术导致不得不切除全喉,从此失声致残。
2011年9月15日下午3时许,王宝洺携带菜刀来到同仁医院,追砍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徐文。徐文被砍18刀,其身体损伤程度经鉴定为重伤。
事件发生一个小时后,王宝洺被警方控制,后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批捕。案件公诉时,指控罪名改为故意杀人罪。
4月20日,王宝洺因故意杀人罪(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同时判决赔偿徐文各项损失53万余元。
昨天,王宝洺辩护人之一的杜平如表示,王宝洺因身体原因放弃了上诉的权利,但其希望能尽早保外就医或者监外执行。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手术期间知觉突然恢复,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最糟糕的梦魇。但是对家住瑞典南方城市沃克斯的马西亚斯-斯托姆来说,这种情况在他身上变成了现实,他在做肺部手术时突然清醒过来,但是由于药物的暂时性麻醉,他无法把这一切告诉医生。他能感觉到医生的手术刀在他身上切的每一刀,并能听到医疗组谈论的手术进展情况,这样持续了35分钟,他最终因疼痛难忍昏死过去。
他在一份正式投诉中抱怨说:“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经历,是我最可怕的梦魇。我能听到医生和护士的交谈内容,并感觉疼痛越来越剧烈。我的大脑一遍又一遍告诉我:‘说出你的名字,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知道你清醒了,动一下你的脚趾。’但是我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或者动弹一下。术后我醒过来非常生气,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究竟对我做了什么?该死!我的背很痛,怎么没有麻醉呢?’”
最初医生并不相信这个故事,认为那只是他的一场梦,但是当斯托姆详细介绍了都是有谁参与手术,以及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以后,麻醉师承认,有迹象表明这次手术并不像通常那样。但这之后并没有医护人员做出合理解释,未能平复他受创的心,因此他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他说:“如果有人已经给了我满意解释,向我道歉了,也许我就不会这样做。但事实上我什么也没听到。”这次医疗事故发生在3月,然而直到他给国家健康和福利委员会写信投诉,此事才大白于天下。
但是医院管理人员拒绝对此作出评论,他们表示,他们还未被告知有人投诉该院,在没了解更多细节前,他们不会发表意见。斯托姆在投诉中说,他在术中恢复知觉超过半小时,他的记录显示,他的手术历时大约50分钟。他表示,15分钟后他就恢复了知觉,随后经受了巨大折磨,直到最后痛昏过去。自从这次事故后,他经常做噩梦,并会被吓醒,担心这种事故再次发生。他说:“这是我能想象得到的最糟糕的事情。现在我仍很难入睡。”(秋凌)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手术期间知觉突然恢复,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最糟糕的梦魇。但是对家住瑞典南方城市沃克斯的马西亚斯-斯托姆来说,这种情况在他身上变成了现实,他在做肺部手术时突然清醒过来,但是由于药物的暂时性麻醉,他无法把这一切告诉医生。他能感觉到医生的手术刀在他身上切的每一刀,并能听到医疗组谈论的手术进展情况,这样持续了35分钟,他最终因疼痛难忍昏死过去。
他在一份正式投诉中抱怨说:“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经历,是我最可怕的梦魇。我能听到医生和护士的交谈内容,并感觉疼痛越来越剧烈。我的大脑一遍又一遍告诉我:‘说出你的名字,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知道你清醒了,动一下你的脚趾。’但是我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或者动弹一下。术后我醒过来非常生气,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究竟对我做了什么?该死!我的背很痛,怎么没有麻醉呢?’”
最初医生并不相信这个故事,认为那只是他的一场梦,但是当斯托姆详细介绍了都是有谁参与手术,以及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以后,麻醉师承认,有迹象表明这次手术并不像通常那样。但这之后并没有医护人员做出合理解释,未能平复他受创的心,因此他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他说:“如果有人已经给了我满意解释,向我道歉了,也许我就不会这样做。但事实上我什么也没听到。”这次医疗事故发生在3月,然而直到他给国家健康和福利委员会写信投诉,此事才大白于天下。
但是医院管理人员拒绝对此作出评论,他们表示,他们还未被告知有人投诉该院,在没了解更多细节前,他们不会发表意见。斯托姆在投诉中说,他在术中恢复知觉超过半小时,他的记录显示,他的手术历时大约50分钟。他表示,15分钟后他就恢复了知觉,随后经受了巨大折磨,直到最后痛昏过去。自从这次事故后,他经常做噩梦,并会被吓醒,担心这种事故再次发生。他说:“这是我能想象得到的最糟糕的事情。现在我仍很难入睡。”(秋凌)
据新华社电 据卫生部、公安部4月30日联合发出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今后,医闹、号贩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
医闹构成犯罪究刑责
通告提出,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聚众滋事的,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的,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在医疗机构内故意损毁或者盗窃、抢夺公私财物的,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以及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告提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侵害患者合法权益,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严禁家属其他场所停尸
针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告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采取设立统一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等形式接受患者投诉,并在显著位置公布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程序以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相关机构的职责、地址和联系方式。患者及家属应依法按程序解决医疗纠纷。
针对患者及家属,通告提出,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患者及家属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有关规章制度。患者在医疗机构死亡后,必须按规定将遗体立即移放太平间,并及时处理。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遗体停放在太平间以外的医疗机构其他场所。
■ 追访
多次打击号贩 至今尚未杜绝
“我们很害怕病人家属来‘闹’。”日前,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全国三甲医院的行政人员说。
在他看来,这种“闹”,一是影响了医院正常秩序,影响其他患者就医,而另一方面,也会给医院的声誉带来恶劣影响。
不久前,这家医院收治的一名危重病患者在手术后死亡,家属带人来医院“闹”。后来,在警方的帮助下,医院把患者家属请到了办公室进行沟通。但他并未透露沟通结果。
“闹”的方式多种多样。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25日,35岁的舒丽在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产下女婴,但不久女婴死亡。次日舒丽因产后大出血死亡。3月27日,舒丽的家属在医院设起灵堂,从周一起,医院所有门诊被迫停诊。
除了设灵堂,还有摆花圈、把尸体停在门诊大厅住院部、甚至纠结专业“医闹”的现象,都曾被媒体报道。而近半年,媒体也报道了包括发生在北京同仁医院等多起故意刺伤医生的事件。
“闹”的背后原因之一是“多闹多得赔偿”。有医生评价说,尤其是出现在医院治疗后死亡的情况,如果家属带人来闹,医院也往往害怕把事情闹大。
上述医生说,通知虽好,但主要要看执行力,比如对“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号贩子已经三番五次说要打击,可是一直无法完全解决。 新京报记者 吴鹏
新浪策划之当事者说:以医生为敌的是病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