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使用毒品会导致上瘾、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但是它还有另一个不好的影响:毒品非常耗费资源。生产毒品和控制非法交易不仅耗费资金,而且耗能、水和森林。从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到非洲及中东部分地区喜欢咀嚼的阿拉伯茶,人类几乎追求除绿色以外的任何东西。
1.大麻种植耗能高达兆瓦
当提到浪费能源时,大麻可谓首屈一指。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家埃文-米尔斯表示,据2011年对室内盆栽种植方法进行的一项研究说,美国种植者使用的灯泡、排风扇、减湿器和其他用来模拟室外种植环境的设备耗费了价值大约50亿美元的电。这相当于7家大型电厂的输出量,或者相当于该国1%的耗电量。他独自进行了这项研究。抽一支大麻烟卷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英镑(3.25美元)。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西蒙菲沙大学(SFU)的犯罪学家马丁-布查德说:“一些商业种植者甚至根本看不到他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他利用公司记录确定英属哥伦比亚省的室内大麻种植业的耗电量,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类似,这里是一个重要盆栽和大麻生产中心。据布查德计算,他所在城市的“室内种植”业平均每天消耗210千瓦时电。这是普通加拿大家庭耗电量的3到8倍。大麻种植耗电并非没引起打击非法种植业的执法者注意。美国缉毒局发言人克里斯-嘉金表示,追踪可疑种植者的用电情况,是该局查找非法种植的“一种手段”。不过他说,很多种植者会通过多种方法逃避官方追查。为了不被发现,众多种植者采用偷电的方法。他说:“他们偷偷把他们的线路与主线连接在一起,这一过程非常危险。”
2.摇头丸:毒垃圾和难以负担的森林
与室内大麻种植一样,脱氧麻黄碱的生产也需要大量能量。为了把这种非处方感冒药分解成纯粹的麻黄素或者伪麻黄碱,甲安菲的“煮制”工作需要把这种药物浸泡在石脑油里。石脑油是体育用品店出售的一种用于手提油炉燃料的石化产品。这个过程需要添加有毒成分,例如排水沟清洁剂和碱液。据美国环境保护局说,生产在街道上出售的1磅(0.45公斤)脱氧麻黄碱,会产生5或6磅(2.27或2.72公斤)有毒废料。而且大部分废料会被倒进排水沟,或者排入地下,它们会在土壤中残留长达数年。
生产脱氧麻黄碱已经在很多乡下地区引发公共卫生危机。它产生的危险不只局限在生产作坊里,加工过程产生的烟雾会引发呼吸道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而且会给周围区域造成巨大危害。例如,南达科塔已经警告清理沟渠和马路两侧垃圾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留意脱氧麻黄碱产业倾倒的有毒垃圾。与脱氧麻黄碱一样,俱乐部常用毒品——摇头丸也很耗费自然资源。在柬埔寨,为了获得黄樟油精,Dysoxylum loureiri树被大量砍倒。黄樟油精是加工摇头丸的一种关键成分。蒸馏过程中还需要燃烧大量木材。据澳大利亚联邦警局说,2008年,一个犯罪团伙消耗了超过900吨Dysoxylum loureiri木材。该局与柬埔寨政府合作,联合打击黄樟油精生产。这种从Dysoxylum loureiri树里提取的物质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在一起后,能生产2.6亿粒摇头丸,价值超过76亿美元。
3.可卡因:对环境破坏极大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决策者和环保人士一直在警告人们,北美洲和欧洲的可卡因生产者正在加速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雨林被毁的进程。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估计,2010年仅哥伦比亚就有6.2万公顷土地用于古柯生产。为了种植古柯,一片森林被砍伐一空后,它周围地区会变成一个经济中心,从而导致更多雨林被毁。
但是可卡因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大量耗能,并未随种植者清空雨林,用来种植古柯而结束。种植过程中,他们还会使用大量杀虫剂、杀真菌剂和肥料。石油产品也是把古柯变成可卡因的一种关键成分。为了从植物里提取毒品,种植者会把古柯叶捣碎,在汽油或煤油等石油产品里浸泡这种粘性物质。据美国国务院说,生产在市面上销售的1公斤可卡因,需要多达85夸脱(80升)煤油。
4. 阿拉伯茶:耗水很多
水和发展专家表示,也门是世界上第一个耗尽该国含水层水源的国家,导致该国民众没有可靠水源可用。这种由叶子制成的毒品——阿拉伯茶(一种温和的刺激物,该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导致也门缺水的一大原因。据世界银行说,种植阿拉伯茶耗尽了该国30%的地下水。由于对种植者来说,阿拉伯茶比葡萄盈利更多,因此世界银行认为这种毒品的种植面积还会继续增加。
阿拉伯茶种植者在大量耗费该国水资源的同时,他们还需要燃烧很多化石燃料。种植这种毒品的乡下地区,人们利用柴油机带动灌溉系统,用来浇灌阿拉伯茶园。也门国际发展顾问凯利-福斯特说:“柴油机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你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它们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然而不幸的是,那是含水层正被抽干的声音。”
也门政府一直对农户使用柴油燃料进行补贴,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对保护燃料和水资源不利。用于灌溉的燃料一般非常便宜,但是也门首都萨那大学水和环境中心副总裁奈夫-阿布罗姆表示,反对总统萨利赫促使局势恶化,暴力活动升级,这已经导致燃料价格上涨。阿布罗姆对费用上升会导致阿拉伯茶种植面积减少的猜测表示怀疑。他说:“阿拉伯茶的需求量非常大,不管抽水浇灌需要多大成本,农民都会通过提高市场销售价格挣回来。”
5.海洛因:耗费土地和燃料
与可卡因一样,全球市场对海洛因和其他鸦片剂的需求,加速了森林砍伐,阿富汗和东南亚的农民把森林砍伐一空,用来种植罂粟。与古柯种植一样,罂粟很快就会耗尽森林土壤的养分,迫使种植者砍伐和烧毁新林区。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说,罂粟种植持续2到3茬后,农民就会重新选择新种植点。除了阿富汗和东南亚以外,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也存在鸦片生产活动,这里的种植者在陡峭狭窄的山脉和溪谷种植罂粟,或者选择与世隔绝的溪流边。
海洛因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远远超过种植罂粟。提炼从罂粟里提取的乳状汁液,把它制成海洛因,需要使用石灰、氨水、丙酮和盐酸等有毒物质。这一过程经常是在密林中进行的,这些有毒物质最终会被丢弃,或者渗入排水渠。要确定生产海洛因需要消耗多少能量非常困难,但是西蒙菲沙大学的布查德表示,海洛因涉及到的真正的碳足迹,包括贩毒组织利用飞机、船只和货船从南美、墨西哥和亚洲把毒品运输到世界各地所需的燃料。可卡因、大麻和脱氧麻黄碱与此类似。(孝文)
4.“冻结”空调需求
美国科罗拉多州温莎Ice Energy公司提出了“冻结夏季空调需求”的设想,目前正与加利福尼亚州、安大略等地区的电力公司合作。Ice Energy公司研制的热量储存罐与商业建筑的标准屋顶空调系统相连。晚上,当温度较低以及对电力系统的需求也随之降低时,名为“冰熊”的电动装置便将450加仑(约合1703升)水冻结。冰熊的巨大冰块充当一个电池,储存低廉高效的夜间能量。照片中,线圈被冰包围。
白天温度升高,用电需求随之升高,此时的冰熊接手空调中电动马达驱动的压缩机的工作。冰熊并不通过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液态这种消耗电量的方式驱逐热量,而是像冰一样发挥作用。此外,由于建筑内的热量被转移到一个冰罐——制冰在温度较低的晚上进行——这一系统无需像一台暴露在中午阳光下的空调压缩机一样拼命运转,因此可以节省电量。Ice Energy表示一台5吨重的压缩机能够让冰熊的制冷时间达到6个小时。公司创始人、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布莱恩-帕森奈特说:“它是一只体形巨大的动物,也是一块巨大的电池。”
由于电力公司不希望在白天启动低效率的峰期电厂,转而使用冰熊降低空调需求,晚间才启动效率更高的电厂,这一系统能够节省30%到40%的发电用燃料。帕森奈特说:“电力公司能够获得可观的效益。”
通过使用冰熊永久性改变空调需求,电力公司可以避免或者延缓资本支出。Ice Energy表示,每兆瓦的安装成本大约在150万美元左右,冰熊的成本与传统发电和输电成本大致相当。加州雷丁、萨克拉曼多北部以及2010年秋季投入使用的美国社会安全局办公大楼的屋顶共安装了11台冰熊。每台冰熊与一台5吨重高能效特灵空调系统配合使用。
加州洛杉矶郊外的格兰岱尔通过提供经济刺激基金,取代当地建筑的80台老化的低能效HVAC空调系统,改用新型高能效空调系统和冰熊。据格兰岱尔估计,在这一项目的初期阶段,每个地点的年平均耗电量减少了38.6万千瓦时。在加拿大安大略东部,多伦多水电公司和Veridian Connections电力公司正在实施一项试验计划,安装12台冰熊,以降低高峰时的用电需求。这项计划获得安大略电力局环保基金计划的资金支持。
5.液体循环空调系统
冷水循环这一古罗马的制冷方式已经在哈佛大学安家落户,其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46号黑石大街的运营服务设施安装了液体循环冷却空调系统。这座建筑采用了一系列高能效革新技术,液体循环冷却空调系统便是其中之一,帮助其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最高评级——LEED白金评级。
哈佛大学设施维护负责人杰弗里-史密斯表示:“进入这座建筑,公众总是惊叹于它的安静。他们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这里确实没有机械发出的噪音。”液体循环冷却通过对流实现。冷水(温度通常在7.2到10摄氏度)在墙壁或者屋顶管道中循环。气流穿过管道时因冷却落向墙壁。管道周围的盘式装置负责捕获凝聚而成的水珠,将其送回水的源头。哈佛大学的这座建筑采用170个液体循环帷幔,对4万平方英尺(约合3716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进行制冷和供暖。由于无需风扇吹动气体穿过管道,这一系统噪音很低。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指出,20%需要使用传统空调系统的空间可以采用液体循环系统。
Edwards Valance研发的一个系统可以安装在墙壁上,与风机盘管相比,每台装置每年可节省183美元。Edwards Valance发言人帕特-科尔文表示,每平方英尺(约合0.09平方米)的安装费用大约在2.5美元左右,具体费用取决于建筑类型、承包商收费以及位置。她说:“他们可能认为费用比标准风机盘管或者整体式末端空调系统略高一些,但实际情况是,费用在短短3年内便可收回。”
6.地下空调
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出生时的居所用上了“地下空调”。6月,座落于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附近的乔治-华盛顿出生地国家纪念碑——也一度被称之为“泊普斯溪种植园”(Popes Creek Plantation)——基于丙烷的供暖和制冷系统被一个地热系统取代。除了用可再生能源——地球的恒温——取代化石燃料外,这一系统的噪音也很低,对保持这座建筑的氛围非常重要。这座公园的文化自然资源管理与维护负责人迪克-德莱斯奇表示:“这一系统取得巨大成功,效率之高令人感到可怕。”
地热能协会表示,地热泵驱动水或其他液体在地下10到300英尺(约合3到91米)的管道中循环。不管什么季节,地下的温度都保持在12.7摄氏度。在温暖的天气,这座建筑的热量被带入地下,冷却后返回。在寒冷的天气,地下温度超过室内温度,此时,这种地下之旅又起到为房屋供暖的作用,进而减少能量需求。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指出,地热泵的耗电量比传统供暖或者制冷系统低25%到50%,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此外,地热泵在潮湿地区也拥有很高的效率,能够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左右。这一系统的回报期因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地热交换组织首席执行官和总裁道格-多尔蒂刚刚在自己位于伊利诺斯州斯普林菲尔德的家安装售价1.8万美元的地热系统。他表示虽然成本是传统空调系统的两倍,但4到5年内便可收回成本,每年的电费将降低三分之二。
7.屋排风扇
普通风扇通过吹动空气为我们送上清凉,但它们并没有冷却空气。全屋排风扇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安装在阁楼或者阁楼与居住空间之间的天花板,在设计上可驱动大量不新鲜的暖气上升,最后被排出房屋,同时将外部温度较低的新鲜空气送进房屋。
全屋排风扇生产商Quiet Cool表示,使用全屋排风扇的最理想方式是当夜间室外温度低于29摄氏度时关闭空调,而后打开风扇。负责销售全屋排风扇的R.E. Williams公司表示,这种风扇的售价在430美元至1550美元之间。R.E. Williams的玛丽-德里斯科尔指出,节电率和回收期取决于房屋具体条件和气候。“我们的风扇确实可以节约成本,它的能效超过传统空调。”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表示,如果安装不当,全屋排风扇会带来噪音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功率风扇低速运转时发出的噪音低于高速运转的小功率风扇。保护局建议使用橡胶或者毡垫密片安装所有风扇以减少噪音,同时将多速风扇设置为低速。德里斯科尔说R.E. Williams的全屋排风扇噪音在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这种风扇只有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才能发挥作用。在夜间温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全屋排风扇可节省50%到90%的空调费用。(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为了打造更绿色的空调,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想法,进一步利用大自然的能量,例如太阳能制冷。空调改变了发达国家居民的夏季生活,但他们也因此背负昂贵的电费。空调由威利斯-哈维兰-开利1902年发明。早期的空调通过让空气穿过制冷线圈进行制冷。当前的传统空调基本上采取同样方式,它们疯狂消耗电量,在每一次的冷却循环中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在这种背景下,一系列打造绿色空调的想法浮出水面。
1.太阳能制冷
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苦苦思索,如何利用阳光为房间降温。随着夏季的到来,阳光的热度达到顶点,暴晒屋顶和窗户,提高室内温度,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舒适。对于首先想到这种不舒适的人来说,太阳能制冷似乎违反常识。但对于希望利用巨大的太阳能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个完美的想法。
由于夏季空调需求猛增,电力系统承受巨大压力,达到临界点。冬季的房屋供暖同样消耗大量电量,但我们还有其他很多选择,例如天然气、石油和木头。传统制冷方式依赖电,造成美国夏季的用电需求暴涨,比冬季高峰时高出20%。美国有超过80%的家庭拥有空调,制冷耗费的电量占家庭总耗电量的8%。电力公司必须启动峰期电厂,才能保证炎热夏季午后的用电需求。提供峰期电力的电厂往往使用传统的低效率化石燃料。
虽然空调在欧洲还没有达到非常普及的程度,但欧洲的制冷需求也处于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03年可怕的热浪之后,3.5万至5.2万人被热浪夺去生命。为此,欧洲对太阳能制冷的潜力进行了最细致的研究。最近,一些公司引入了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空调,例如照片中呈现的电池板。照片在澳大利亚悉尼拍摄,一名男子正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LG电子公司的混合型太阳能制冷系统和美国雷诺士公司的太阳能辅助供暖与制冷系统就是两个代表性例子。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传统空调相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之道。通常情况下,住宅用中央空调需要耗费2000至5000瓦电量。LG的太阳能电池板只能提供70瓦电量,也就是说,只能节省很少电量。
雷诺士表示他们的系统采用一个190瓦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供暖和制冷费用节省一半。这一系统利用效率最高的模式,可以增加太阳能电池板数量,消费者也可获取耗电情况的实时数据。研究人员表示,在研发低能耗制冷系统的道路上,他们还能取得更大进步。
2.热驱动空调
瑞士巴塞尔电力公司Industrielle Werke Basel的一个设施,闪闪发光的管道实际上是一个热驱动空调系统。这一系统帮助哥本哈根阿德尔加德(Adelgade)地区的银行、酒店和写字楼、慕尼黑的T-Mobile数据中心以及罗马的菲乌米奇诺机场制冷。
热驱动空调系统由印度普纳的塞尔马公司制造,他们将这一系统称之为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早在上世纪20年代,这项技术——吸入式制冷——就已经投入商业使用。与标准的空调一样,吸入式制冷机使用沸点较低的制冷剂。制冷剂蒸发时会消除空气中的热量。标准空调利用电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变成液态。吸入式制冷机采用热压缩重新启动这一循环,它们的运转只需要热量,同时没有任何运动部件。
吸入式制冷机价格昂贵,性能系数较低,同时受所吸入热量限制,无法输出很高的制冷量。但如果安装在产生额外热量的环境,便是一种高效的解决之道,例如塞尔马公司在巴塞尔、哥本哈根、慕尼黑和罗马安装的热驱动空调系统。此外,这一系统不使用氢氯氟化碳制冷剂,而是利用水、溴化锂或者氨。氢氯氟化碳是一种强温室气体。
3.干燥剂增强蒸发空调
美国能源部位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以下简称NREL),高级机械工程师埃里克-科祖巴尔展示一个系统组件。这一系统验证了“伤人的是湿气而不是热度”这句老话背后的基本事实。
科祖巴尔和NREL的同事正在研制新一代空调技术,被称之为“干燥剂增强蒸发空调”,简称“DEVap”。科祖巴尔表示,在气候潮湿的地区,这种空调的耗电量比常规空调低40%以上,在美国西南沙漠等沙漠地区更是达到80%到90%,当地的空气已经十分干燥。DEVap空调能够大幅降低用电需求,系统唯一用电的地方就是风扇,用于驱动空气。
DEVap空调的制冷秘密就在于一种液态干燥机——一种非常强烈的盐溶液——能够在耗电量极少的情况下祛除空气中的湿气。相比之下,电减湿器往往耗电量极大。空气干燥之后便可通过蒸发冷却制冷。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与水池类似。当水池中的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周围空气的温度便会大幅降低。
气候干燥地区的一些家庭已经用上所谓的“湿垫冷却器”,但由于滋生真菌,它们很难维护。NREL研发的空调既可以在潮湿环境又可以在干燥环境下工作。在这个间接蒸发系统内,气流保持干燥,潮湿的一侧封闭,用科祖巴尔的话说“只作为一个散热装置”,因此不会滋生真菌。
这种方式让空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由于耗电量低,采用热驱动而不是机械驱动,使用太阳能运行这一系统要比常规高耗能空调可靠得多。科祖巴尔说:“干燥剂就是为太阳能制冷准备的,同时也可以一种高效方式控制湿度。这种空调可节省电费,绝缘性高同时无需担心产生真菌和病态建筑问题。如果希望大幅提高建筑的能效,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空调技术。”在成功完成DEVap系统小型原型的测试之后,NREL科学家正在制造一个体积更大的原型,验证这项技术的商业前景。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世界上最大的核能生产国美国公布了其第一份有关是否需要在日本福岛核灾难之后提高安全标准的详细公开研讯报告。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的特别工作组表示,导致日本核危机的一系列事件不可能在美国出现,同时建议将更多精力用在如何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上。
尤为重要的是,美国核电站需要采取措施应对超出设计承受能力的风险,即核电站设计时并未考虑的因素。美国的很多老核电站可能不具备很强的抗震、抗洪以及抵御其他风险的能力。以下盘点的是美国年代最悠久的九座核电站。
1.新泽西州牡蛎湾核电站
Exelon公司的牡蛎湾核电站座落于新泽西州汤姆斯河附近,1969年9月投入运营,是美国历史最久远的核电站。检查人员指出,如果电力供应中断,紧急排气程序将导致反应堆所在建筑内氢不断积聚,这种积聚据信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牡蛎湾核电站一样,福岛核电站的沸水堆也采用Mark I安全壳系统。根据核能管理委员会特别工作组的建议,这种反应堆需要可靠的加固型排气设计。(福岛以及美国31座沸水堆中的巨大多数均采用加固型排气设计,特别工作组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可靠性。)
2.纽约九哩岬1号机组
联合能源公司的九哩岬1号机组座落于纽约奥斯威戈附近的安大略湖东南岸,是美国运营时间第二长的核电站。这座核电站1969年11月投入运营,与牡蛎湾核电站相同,同时也采用相同的设计。根据日本核事故后进行的检查,这座核电站的主要缺陷集中于灭火系统、洪水检测以及建筑物排水系统。对牡蛎湾核电站进行的检查也发现类似问题。
问题虽然相似,但两座核电站面临的未来不尽相同。Exelon公司2010年宣布,根据与新泽西州监管部门达成的协议,牡蛎湾核电站将在2019年关闭,较原计划提前10年。监管部门曾要求这家公司建造昂贵的冷却塔。九哩岬核电站2006年再次获得批准,将一直运营到2029年。美国的核能发电比重只有20%,每年的耗电量高的惊人,接近7990亿千瓦时,超过法国和日本核电站的发电量总和。
3.纽约京纳核电站
京纳核电站座落于安大略湖沿岸,距离纽约罗切斯特东北部20英里(约合32公里),1969年12月投入运营。检查人员指出这座核电站存在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应急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均无法抵御地震风险。
检查人员表示:“进水构筑物内的蒸汽加热管不具有抗震能力,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安全相关设备的运转出现软肋。柴油和电机驱动的消防泵也不具有抗震能力,一旦罢工便可导致灭火系统和水龙带卷盘无法使用。进水构筑物内通往供热锅炉房的天然气管道同样不具有抗震能力,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额外的火灾风险。”但检查人员仍旧指出,这座核电站符合当前所有与抵御火灾和洪水有关的执照要求。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缉毒局最近在哥伦比亚的一片红树林沼泽里缴获一艘毒品走私潜艇。这是该局在这个南美国家缴获的第一艘全潜式贩毒潜艇。它用玻璃纤维制成,全长30米,可以装载6名船员和大约8吨毒品。该船装配先进,内部空间很大,而且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国家地理频道》的一部新纪录片追踪了该局搜查和扣押这艘潜艇的全过程。
1.沼泽里的庞然大物
这是美国缉毒局(DEA)最近在哥伦比亚的一片红树林沼泽里缴获的一艘毒品走私潜艇。它是该局在这个南美国家缴获的第一艘能够完全潜入水中的贩毒潜艇。这艘用玻璃纤维制造的潜艇长100英尺(30米),能够搭载6人在水下停留长达1个多星期,它的潜水深度大约可达30英尺(9.14米),能够装载大约8吨毒品,据估计,这些毒品总价将近2.5亿美元。《国家地理频道》的一部新纪录片追踪了美国缉毒局搜查和扣押这艘潜艇的全过程,该纪录片的编剧兼导演史蒂文·霍贾德说:“它比高速游艇的运输能力更强,比人类用胃携带的毒品更多。”
2.高科技潜艇
以前的可卡因走私潜艇技术一直非常粗劣,例如潜艇只能部分潜入水下。但是美国缉毒局最近缴获的这艘可以完全潜到水下的潜艇,充分展现了贩毒潜艇技术的突飞猛进。例如,该艇拥有用于导航的GPS追踪卫星天线、非常先进的波导设备,并有电路、空调、卧铺、配备远程相机的潜望镜和卫生间。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美国缉毒局指挥官米沙·比亚斯特罗在该潜艇内部说:“你可以看到,在这里我们不用弯腰就能四处走动。我可以站直身体,不用担心头会被碰到。这里的空间很大,它同以前的贩毒潜艇相比,具有天壤之别。”
3.可卡因潜艇的驾驶舱
以前缴获的一艘半潜式可卡因潜艇的驾驶舱有两个小窗户,驾驶员可以通过它们查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或者执法人员。这艘潜艇目前被停放在哥伦比亚图马科海岸警卫队站的干船坞里。与之相比,美国缉毒局最近缴获的潜艇能够完全潜入水下,它的经过不会在水面上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部纪录片追踪了比亚斯特罗和两名美国缉毒局实地考察员——“托尼”和“里奇”在哥伦比亚最危险的一个地方寻找和扣押潜艇的全过程。
托尼在纪录片里说:“我们在西海岸的一片红树林里发现一处存放可卡因潜艇的场地,这里有斜坡房屋,上面盖着油布。任何卫星图上都不会显示这里的画面,因为他们有意采取秘密行动。”该局认为,毒品走私分子利用这种潜艇悄悄把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可卡因运输到很远的地方,不会被人发现。纪录片的导演霍贾德说,他们可能利用“潜艇把毒品运往太平洋海岸的墨西哥,或者中美洲,并在午夜卸货。一些(可卡因潜艇)还有可能前往非洲和南美的另一边。”
4.运行的可卡因潜艇
哥伦比亚海岸警卫队的一名成员正在驾驶一艘以前缴获的半潜式贩毒潜艇。这部新纪录片还对首批可卡因潜艇的一位发明家进行了采访,这位绰号“潜艇先生(Dr. Sub)”的人目前藏身在墨西哥。霍贾德说:“我们去采访这位贩毒潜艇的发明家,并告诉他(美国缉毒局)刚刚发现这种全潜式潜艇时,他毫不吃惊地说:‘恩,六年前我就听说这种潜艇了。’因此,毫无疑问目前有更多(潜艇)正在秘密建造中。”据该局说,他们已经在建造潜艇的一些地方发现用俄语和法语写成的工程学文件。霍贾德说:“这说明有人在帮助他们建造潜艇,因为这些潜艇很先进,仅凭毒贩很难完成。”
5.正在试验的可卡因潜艇
哥伦比亚海岸警卫队的一名成员站在以前缴获的一艘半潜式可卡因潜艇上,帮助检测它的航海性能。美国缉毒局并不清楚目前到底有多少全潜式可卡因潜艇正在从事贩毒活动。另外,该局还发现一个刚刚浮现的更大威胁:遥控可卡因潜艇。霍贾德说:“想一想无人机的功能,你就知道这种贩毒潜艇的威胁到底有多大了。贩毒分子甚至可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一座公寓里遥控潜艇抵达目的地。”“潜艇先生”在这部纪录片里表示,他认为遥控贩毒潜艇已经存在。他说:“我们确实还不具备这项技术,但是我们已经找到解决办法。大约在10到12年前我们就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我确信这项技术已经存在,而且即将被采纳。”(孝文)
据国外媒体报道,爬行动物出现已经有大约3亿年了,地球史上我们曾见过相当数量的巨型动物。也就是说,只有少数起源于爬行动物黄金时代的庞然大物现在仍然存在。下面是地球上最大的五种爬行动物。
1. 咸水鳄(种类:鳄目动物)
咸水鳄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体长超过6米。这些食肉巨兽能够咬碎牛的颅骨,而且轻轻松松就能吃掉一个人。澳大利亚鳄鱼数量最多的区域被清晰标出,这样人们就能避开鳄鱼经常出没的地方,以防变成鳄鱼的美餐。咸水鳄的分布范围从东南亚到澳大利亚。正如它们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它们甚至能够生活在海洋里,并曾到达遥远的日本海。鳄鱼的历史甚至比恐龙更加久远,因此咸水鳄会让我们对它的巨型史前祖先的太平盛世有一些了解。
2. 棱皮海龟(种类:龟鳖目)
棱皮海龟的体长最长可以超过2米,鳍状肢展开体宽近3米,由于没有坚硬的骨质外壳,它们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龟类。它们的像皮革一样的脊状壳能够迅速生长出来,因此它们也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龟,同时也是最大的一种龟。在海洋里长途航行和下潜到1200米深的海洋深处时,快速的生产力和大量脂肪组织为其保暖。棱皮海龟的饮食主要是水母,它们的种群数量对水母的数量起到控制作用。然而不幸的是,它们经常误把塑料袋当成水母,很多棱皮龟因吃下塑料袋而丧生。马来西亚、泰国和加勒比部分地区食用棱皮龟卵。这对这种海龟也会产生致命影响。棱皮龟信托基金会是一个致力于保护这种易受攻击的爬行动物的组织。
3. 网纹蟒(种类:有鳞目)
你知不知道巨蟒是个游泳行家,它们能在海里自由航行,因此让它们的身影得以遍布印澳群岛的不同岛屿?然而,网纹蟒除了能在水中生活以外,它们还是攻击性很强的大蟒,它们通过缠绕令猎物窒息死亡,然后把它们整个吞下。网纹蟒可靠的最长记录是6.95米,比咸水鳄稍长一些,不过二者的体重都差不多。
有人声称绿森蚺甚至更大,这导致网纹蟒举世无双的长度遭到质疑。有关蛇的传说和影片确实让它变成一种非常可怕的食肉动物。有人发现体长6.6米的水蟒,只比网纹蟒短了一点点。尽管故事里的水蟒让我们不寒而栗,但是网纹蟒可能比它更可怕,有记录显示网纹蟒会杀死并吞吃人类。
4. 科莫多巨蜥(种类:有鳞目)
从学术上来说,蜥蜴和蛇属于同一种类,但是大部分蜥蜴都有腿,而蛇没有,因此我们提供了4条腿的有鳞目。科莫多巨蜥这种蜥蜴之王是致命猎手,体长可达3米。这些坏男孩喜欢在下午捕猎,利用尖锐的爪子、强壮的尾巴和满嘴有毒的致命细菌伏击猎物。术语“dragon”显然用在这些凶残可怕的巨型怪兽身上在适合不过。
虽然科莫多巨蜥显然不会喷火,但是它们的唾液含有有毒细菌,而且这些细菌的生长速度异常迅速。被科莫多巨蜥咬一口,这些细菌就会导致脓血症和致命感染。与神话传说中它们不会受到自己喷出的火影响一样,科莫多巨蜥不会因它们自己的有毒分泌物而感染。科学家迄今还未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因此他们还需要进行实地研究。
5. 斑点楔齿晰(种类:喙头目)
北方斑点楔齿晰可能在其他获胜的庞然大物面前算是个小个子,但是作为唯一幸存的喙头目成员,它是世界上现有最大的斑点楔齿晰。虽然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近亲是蜥蜴和蛇,但是斑点楔齿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中生代,那时它从与它截然不同的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像蜥蜴,但是斑点楔齿晰实际上拥有与两栖动物非常类似的腿和大脑。它们的每只眼睛都有三个眼睑,它们头顶上的第三“顶”眼,可能是用来探知昼夜更替的。它们的脊椎骨与鱼类的类似,它们的肋骨更像鸟类。它们的多刺的尾巴和背板与鳄鱼更像,而不是蜥蜴。这种动物是当代爬行动物界里的一个怪物,它们只生活在新西兰的海上小岛上。
虽然澳大利亚咸水鳄现在的数量很大,但是很多其他爬行动物因受到栖息地减少和捕猎的威胁,需要加大保护力度。要想了解爬行动物的保护情况和数量多少的信息,可以查看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公布的数据。(孝文)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太阳海啸、狼蛛星云以及“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太阳海啸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展现了太阳左侧喷出的巨大等离子体环。这种喷射被称之为日珥,伴随着中级太阳耀斑出现。此外,太阳还喷射出一个带电粒子云,被称之为日冕物质喷射。这种喷射导致地球出现绚烂的极光,正对地球时还会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
2.狼蛛星云的“跳动心脏”
宇航局公布的一幅新图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拼接而成,展现了狼蛛星云心脏地带的恒星托儿所——剑鱼座30号星云,内有数百万颗恒星。这是一个拥挤的恒星“繁殖地”,位于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大麦哲伦星云,距地球17万光年。
宇航局公布这幅照片旨在庆祝哈勃望远镜服役22周年,它是利用“哈勃”照片拼接的最大图片之一。借助于这幅细节惊人的图片,天文学家能够锁定个体恒星,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从包裹在暗尘中的胚胎到一个庞然大物,最后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3.“发现”号踏上最后旅途
1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趴在经过改装的波音747客机上,在美国国会大厦(右下)和华盛顿纪念碑(中)上空飞过。照片在宇航局的一架T-38上拍摄。在华盛顿特区上空飞过时,“发现”号吸引了数千名公众的目光。最后,这架航天飞机在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国际机场着陆,距离它的新家——史密森尼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不远。
4.NGC 2040星团
最近公布的一幅照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展现了从松散的星团NGC 2040附近升起的巨大的带电气体云,彷佛蒸汽一样。NGC 2040星团位于大麦哲伦星云的一个超大型气体壳内。大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卫星星系。这种巨大的壳在恒星诞生区形成,来自大质量恒星和超新星爆炸的强风吹走了周围的尘埃和气体。
5.土卫六“泰坦”
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一幅新照片,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好似一个巨大的暗影,躲在明亮的多冰卫星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后面,薄薄的土星环则将画面一分为二。虽然两颗卫星截然不同,但都吸引了搜寻地外生命的天体物理学家的目光,希望能够在两颗卫星上发现生命存在迹象。“泰坦”拥有密集的大气层和液态烃池,形态与地球上的水体类似。“恩克拉多斯”南极的冰和蒸汽的喷流说明这颗卫星存在一个地下海洋,拥有丰富的形成生命所需成分。(孝文)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本周二,美国宇航局宣布,SpaceX公司研制的“龙”(Dragon)号飞船的预计发射日期将被推迟,目前计划于5月7日升空。SpaceX公司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用来对设备硬件和数据进行测试和检查,随后还将对飞船整体进行测试检查。
原定计划是于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即北京时间5月1日当天发射,“龙”号飞船按计划将首次抵达国际空间站并与之对接。现在这一发射计划已经被推迟至5月7日进行。在一份声明中,SpaceX公司表示:“在对我们目前的进展进行评估之后,很明显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硬件测试,并妥善检查所有数据。”
该公司本周二早些时候曾经表示发射推迟将到5月3日为止,但是随后美国宇航局决定将发射推迟至7日进行。在一份新闻稿中,美国宇航局表示:“我们对SpaceX公司方面腾出必要的时间来确保此次历史性的发射取得成功表示赞赏。我们将继续和SpaceX公司通力合作,确保5月7日的发射活动和随后与国际空间站的首次对接顺利进行。”
“龙”号飞船是一种可重复使用飞船系统,目前的设计是用于货物运输,但是也可以经过改造用来运送多达7人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在2010年8月份,“龙”号飞船首次发射升空,在那次飞行过程中它围绕地球运行了两周,随后在太平洋上安全降落。
美国宇航局希望以SpaceX以及轨道科学公司等为代表的美国民间私营航天企业能尽快完全填补上由于去年航天飞机的完全退役而引发的美国载人航天方面的真空期。目前SpaceX和轨道科学两家公司手中一共握有来自美国政府的价值高达35亿美元的轨道货物运送合同。
麦克·霍克恰克(Mike Horkachuck)是美国宇航局SpaceX项目执行官,他表示“龙”号飞船的发射几乎就是当年阿波罗计划的预演。他说:“你必须先执行水星计划,然后执行双子星计划,最后才实现了阿波罗计划,一切循序渐进。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并不打算现在就要去月球或是实现其他什么雄心勃勃的目标,我们只是刚刚开始尝试商业化太空航行方案。”(晨风)
北京地震台网截图
北京市朝阳区孙河附近(东经116.5度,北纬40.0度)发生M2.2级地震
科学网(kexue.com)讯 据北京市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2年4月28日6时16分,在北京市朝阳区孙河附近(东经116.5度,北纬40.0度)发生M2.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朝阳、顺义、昌平区极少数居民有轻微震感。
地震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属北京地区正常的小震活动,望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而这也是北京进入4月份以来第三次地震,北京时间2012年4月26日03时49分,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附近(东经116.1°,北纬40.0°)发生M1.7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北京西部极少数居民有轻微震感。
4月12日22时47分,北京市延庆县、北京市怀柔区、北京市昌平区交界发生1.4级地震。根据地震局介绍,这几次地震属北京地区正常的地震活动,没有必要产生惊慌。同时地震局还介绍,北京地区一般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局部有感地震,平均4年左右发生1次3-4级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损失。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刚果动物保护组织和警方发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恐怖场面。22头大象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这些被屠杀的大象尸体表明极其野蛮的偷猎者为获得自然界的恐怖战利品是如何进行无情杀戮的。
知情人士透露,现场的证据显示,这群猎手十分专业,他们在直升机上向这些厚皮动物猛烈射击。在这场直升机载攻击中,22头大象被杀,尸横遍野。旋翼叶片下的场景令人不寒而栗:子弹像下雨般地从天上落下,恐慌的妈妈护着她们的孩子,发出叫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一阵疯狂地混乱后,灌木丛中留下斑斑血迹。
射击结束时,22头大象倒地而亡,这是民主刚果东北部最惨绝人寰的杀戮,仍留在亲身经历该事件的人们记忆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刚果野生动物总署”(ICCN)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奇巴苏-姆安巴在加兰巴国家公园调查了这起大象屠杀事件。他说:“很久没发生过这种事了。”
屠杀后,这些猎手取走了大象的长牙和生殖器,然后很可能经南苏丹或乌干达走私这些物品。这些国家是连接非洲和亚洲“象牙之路”的一部分。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说,在亚洲新富裕阶级日益增长的购买力的驱使下,该地区开始非法抢夺非洲资源,直接导致了大象和犀牛非法狩猎的激增。
2011年全球缴获的大象牙数量创下纪录。随着刚果和喀麦隆等国家频繁出现大象屠杀事件,这个趋势看起来会在2012年持续下去。今年1月,有200头大象在这些国家被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这些厚皮动物列入“易受攻击”动物名单。
在南非,犀牛角需求很大,致使一天有两头犀牛遭非法猎杀,这种动物的角比等重量的黄金还贵。如今一周被杀害的犀牛数量比10年前一年的屠杀数量还多。监控全球动物贸易的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表示:“从缴获的大象牙数量来说,2011年是20多年里最多的一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一直在跟踪这个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象牙贸易被禁止。当时,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阻止猎人非法屠杀大象。在日本的密切合作下,这类非法贸易剧减。日本曾是对象牙需求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数年内中国新兴消费者需求的增大,象牙贸易呈上升趋势,但后来明显减少。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大象贸易信息系统负责人、津巴布韦的汤姆-米利肯表示,从2004年以来这种趋势再次回升,最近3年内尤为明显。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执法部门负责人本-詹瑟-范-伦斯伯格指出:“最大的挑战出现在最近数年,因为从事大象贸易的人从普通偷猎者转向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该国际公约管理全球动植物贸易。这在今年3月的大规模屠杀中得到证实。调查员根据子弹伤口的轨迹认定这些偷猎者是从空中向下进行射击的。直升机非常昂贵,所以能用上这种交通工具就意味着他们是个高水准的犯罪组织。
南非国家公园环境犯罪调查部门负责人肯-玛吉斯表示,他们最近逮捕了一个进行犀牛角非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并在他汽车中的行李箱内发现510万兰特(约合65.24万美元)现金。南非是犀牛非法狩猎的中心,因为93%的白犀牛(约1.88万头)和40%非洲更为罕见的黑犀牛都生活在这个国家。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4月中旬,191头犀牛在南非被杀。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今年将有600多头犀牛死在偷猎者手中。2011年,448头犀牛被杀。但在10年前,只有少数犀牛遭到捕杀。(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