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金星载人飞行任务发展于阿波罗应用计划 

  据国外媒体报道,再过几天,我们将看到两组相距百年的“金星凌日”天文奇观,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将通过太阳盘面,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此,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能看到酷似一个小光点的金星。但是在196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考虑执行一次真实的金星之旅,向这颗太阳系内轨道第二颗行星派遣三名宇航员,近距离环绕并飞掠金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金星载人飞行任务发展于阿波罗应用计划(Apollo Applications Program),该计划旨在借助阿波罗登月任务中研发出的额外空间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太空探索。比如,美国宇航局希望通过阿波罗应用计划研发出地球轨道实验室、建立在月球表面的基地以及恒星际载人飞行技术。从某种意义上看,1967年提出的金星载人飞行是美国空间探索的未来展望。

  而行星际探索的目标之一是金星,在1962年水手2号无人探测器飞抵金星进行探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发现这颗星球上缺少强磁场,其地表具有炙热的温度环境,而大气高度也较低。同时,研究人员认识到在宇宙行星际载人空间飞行任务中,增加防护措施后人类还是可以在这样的宇宙辐射环境中生存,因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意识到这项发现很值得继续研究。除了对行星际空间环境有了初步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对金星厚厚的云层下隐藏的秘密显示出极大的兴趣。

  为了能使宇航员安全抵达环金星轨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飞行工程师们将使用进行改进的阿波罗宇宙飞船。与登月任务类似,前往金星的宇宙飞船也分为三段式舱体结构,即指令舱、服务舱(CSM)以及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ESM)构成,该模块是专门为适合宇航员在漫长的金星旅程中生活而设计的。与阿波罗登月飞船不同的是,金星任务中的宇宙飞船没有登陆舱,而阿波罗飞船具有完善的着陆设备。这是因为金星载人飞行任务不需要着陆,仅仅是进行环金星轨道飞行。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飞往金星的宇航员将由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金星任务中的宇宙飞船服务舱(CSM)的功能与阿波罗登月任务期间类似,主要通过飞船计算机系统为任务进行初级指导和导航,控制主发动机,以及空间遥测和维持通讯。对于空间飞行程序工程师而言,前往金星的宇宙飞船指令与飞往月球存在共同点,只需要进行简单修改即可,因此在飞行程序上并不存在问题。本项任务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宇航员在为期400多天的金星任务中安全返航,这就需要在登月宇宙飞船的基础上更换新的舱段模块。

  在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有一个被称为登月舱的舱段,设计搭载两位宇航员在月面上着陆。但是在金星载人飞行任务中并不需要登陆,因此该舱段被替换为体积更大的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ESM)。与阿波罗登月宇宙飞船在登月前在月球轨道上“舱段集合”类似,当飞往金星的宇宙飞船抵达地球轨道时,宇航员将服务舱分离并调转方向,再与飞船对接。这样宇航员就可以在两个舱式之间进行转移。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ESM)是专门为金星任务的空间飞行所设计,其主要为任务期间宇航员进行实验的场所,可以为宇航员提供长期的生命支持,以及为整个任务的舱内环境维持进行控制。

  在服务舱与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完成重新对接后,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上面级SIV-B推进器将点火并飞往金星。对于已经消耗完的助推段将被抛弃掉。由于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舱将为宇航员提供所需的一切,因此火箭工程师将重新设置上面级推进器,将该模块舱变成宇航员主要的居住和休闲舱段。宇宙飞船的电源由外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

  按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发射窗口介于1973年10月31日至11月30日之间。在这段时期内进行金星载人飞行任务,有助于为宇航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环境,太阳活动相对低迷,可降低宇航员暴露在太阳辐射中的等级。科学家们经过计算,飞往金星的宇宙飞船将耗时123天,宇航员预计于1974年3月的某个时候抵达金星轨道附近,距离金星表面高度为3843英里,约为6184公里。在短暂的掠过金星后,宇航员随即开始返航,将在273天后抵达地球,整个任务将于1974年12月期间结束。

  然而,为什么经过周密计划的金星载人宇航飞行任务并没有执行呢?这是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将金星载人飞行定位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辅助任务”,旨在验证阿波罗登月宇宙飞船的耐久性,表明该飞船足以胜任登月任务,也体现了阿波罗系列宇宙飞船能执行多项任务,具有改进成行星际载人飞船的能力。

  这份报告由1963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分部制定,该公司当时协助美国宇航局进行研究、开发以及系统集成工作。虽然该计划最终没有被执行,但也许会激励未来的工程师们完成金星载人宇航飞行。可以预见,下一次的“金星凌日”奇怪将发生在2117年,届时我们或将看到金星附近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宇宙飞船。(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82岁阿姆斯特朗敞开心扉 驳登月阴谋论一说(图)

  NASA要求保护阿波罗登月遗迹 称其为无价之宝

  大西洋深海重大发现 阿波罗"土星五号"火箭残骸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演员赵薇变身为导演后,首部执导的电影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个剧组的确也很“青春”,前不久,在南京某高校拍摄时,折树枝,踏草坪,转移至另一所大学后,为造雪景,大量使用含有硫酸镁的人工假雪,致使9 棵水杉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损,而水杉树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树种,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如今这些水杉树虽已挂上了吊瓶抢救,但能否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近几年,剧组因拍片而破坏环境乃至损毁文物的事件屡屡发生,譬如,电影《无极》在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拍外景时,将那里搞了个垃圾遍地面目全非,而《大旗英雄传》剧组,则在浙江仙都风景区直接上演了损毁文物的活剧,神农架、九寨沟以及一些有名的文化遗址,几乎全都难逃被破坏的厄运。问题是,每每有此类事件发生,公众都要自觉地站出来指责或声讨,但时至今日,某些剧组依然我行我素,这恐怕就不是一时的糊涂和过错了。

说实话,在中国,导演和演员的地位是很高的,特别是有些名气的导演和演员。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尤其是掌控着风景名胜的地方政府官员,或为吸引游客,或为其他目的,对剧组的非分要求言听计从,是非莫辨,不惜以牺牲环境和古代文化遗存为代价,使得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屡遭破坏。让人诧异的是,每次事发之后,当事人不是想法进行补救,而是百般抵赖,甚至恶语相向,以所谓的声名和影响,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某些影视作品,倡导并宣扬的是人类情怀和悲悯意识,但他们在拍片取景时的做法,活脱脱就是对自己莫大的讽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媒体或公众的批评,有些演员竟抱怨舆论环境不好。前几天,在一次关于演员代言的会议上,有几位大明星就称,“演员是弱势群体,谁都可以骂”。演员果真是弱势群体,那家门口儿被弄得一片狼藉或受了明星代言广告蒙骗的百姓该是啥势群体?有位明星甚至还说,“如果一个街道办的主任,一个派出所的所长,做出什么在法律、道德层面令我们感到不满、愤懑的事情,你们有几个说的呀?也就是冲我们使劲”。这种话也能讲出来,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都快把人给愁死了。街道办主任或派出所所长出了问题,自然有法律办他们。你问大家伙为何只冲你们使劲?告诉你吧,因为你们是公众人物。既然是公众人物,你的行为当然就有示范性,就要产生由点及面的社会影响。社会学家认为,“问题偶像”给社会带来的负效应,要远远大于“榜样偶像”的正效应,所谓的积德需万日,毁德只一旦是也。社会学家还认为,“问题偶像”必然会培植或带动众多的“问题民众”,如若形成潮流,很是可怕的,你说不对你使劲,成吗?

 

发表在栏目: 文化

  5月12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首次公布了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研究性数据,两者与北京的PM2.5研究性数据都来自车公庄站,至此,北京已经公开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

  新增指标昨天都达标

  12日,市环保监测中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网站中,在新增的PM2.5浓度之外,还悄悄地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氧化碳试运行监测”和“臭氧试运行监测”。

  一氧化碳数据显示,11日21时至12日20时,一氧化碳24小时均值为2.2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最高为3.3毫克/立方米,按照新国标,一氧化碳日均值在4.0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达标。昨日均属达标状态。

  臭氧和PM2.5关系密切

  臭氧实时浓度截止到晚上8点的8小时均值为121微克/立方米。因为臭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在8小时内就可以呈现,因此,臭氧均值的标准是以8小时为单位的,而非如PM2.5的24小时。根据国家新标准,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昨日的臭氧浓度未超过这一标准。

  和颗粒物不同,臭氧还有一项限值,为每小时的浓度限值,按照我国标准,臭氧日1小时浓度限值为200微克/立方米,昨日臭氧小时浓度也没有超标。

  新增两项污染物中,臭氧和PM2.5的关系密切,臭氧高的地方,易出现灰霾天,PM2.5浓度也高。

  监测数据仅来自车公庄

  根据北京2010年环境公报,全年空气中臭氧存在局地超标现象,各监测点臭氧小时浓度值分别超标50小时-318小时,共分布在70天中。2010年我市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值为1.5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

  至此,北京公布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其中,传统的“老三项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依循老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的既有规范监测,全市27个子站的数据汇总,代表全市平均水平。

  新增的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来自监测中心综合观测实验室,仅代表车公庄一带,环境监测中心称之为“试运行监测”。

  名词解释

  一氧化碳(CO)

  【身份】是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来源】主要来源是内燃机排气,其次是锅炉中化石燃料的燃烧。

  【影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有毒,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可对动物和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可逆的短期神经损伤与严重的神经危害。

  臭氧(O3)

  【身份】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活性气体,常温、常压下无色,有特臭的气味,具有强氧化作用。

  【来源】对流层臭氧大部分是自然界(植物排放)和人类活动而产生的。

  【影响】当其存在于平流层时,有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当其在地球表面附近时,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成分,对植被和人类有伤害作用,对气管反应和肺功能产生影响。

  背景

  新增三项污染物指标

  今年3月,环保部出台了新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三项污染物指标:一氧化碳、臭氧8小时浓度和细颗粒物(PM2.5)。

  臭氧小时浓度各地此前也有监测,但未列入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因此未公开。

  根据环保部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今年要开始实施新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除了建成完善的监测网络之外,污染物的实时浓度数据也要对公众公布。

  北京市已启动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本报北京5月9日电(记者王怡波)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平均每天大约死亡304人,相当于全国每天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这是记者日前在全国装修污染治理擂台赛上了解到的。

  这一数据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检测中心调查统计得出。长期以来,普通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并没有明确概念,这也使得这种污染一直作为“隐形杀手”潜伏在各种建筑中。不久前,备受关注的“原生钛事件门”将室内污染治理行业乱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建筑装饰信息协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吴恩振告诉记者,目前存在的空气治理行业问题主要源于这一行业尚未规范,各项监管不完善。

  全国装修污染治理擂台赛是为了使空气治理行业更好、更规范地发展,由中国国际清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发起的。擂台赛首轮擂主天香美伦科技集团董事长董震表示,企业将以擂台赛为契机,向公众更多地普及空气污染常识,并努力通过科技创新为公众营造最健康的室内空气环境。

  相关阅读:

  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菌发电 创未来清洁能源新出路

  美地质调查局发布惊人消息 地球水资源消耗殆尽

  海豚之后又现1200海鸟死亡 神秘海滩祸根在哪?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最近公布了世界上7座环境最极端的机场,其中包括南极洲冰跑道、不丹帕罗机场、挪威斯瓦尔巴机场以及苏格兰巴拉机场。在这些机场起降不仅需要出色的驾驶技术,同时也需要过人的胆量和勇气。

  1 南极洲海冰跑道

南极洲海冰跑道南极洲海冰跑道(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Corbis )

  南极洲罗斯岛的美国麦克默多科考站,身穿毛皮风雪大衣的乘客走下C-17运输机。这里的海冰机场是7座最让人恐惧的机场之一,即使在条件最好的情况下,这种简易机场也处于不稳定状态,给起降带来不小难度。为麦克默多站运送物资补给的飞机往往选择在春季起飞,此时的天气环境比较适于飞机起降。12月,海冰开始走向脆弱,这个机场不复存在,飞机利用罗斯冰架上的另一条冰跑道起降。在气温寒冷的月份,这条跑道仍可以使用。

  2 荷属安地列斯群岛萨巴岛机场

荷属安地列斯群岛萨巴岛机场荷属安地列斯群岛萨巴岛机场(Photograph by Jochem Wijnands, Picture Contact BV/Alamy )

  萨巴岛是加勒比海的一座荷属小岛,岛上的胡安彻-亚拉斯奎恩机场令人望而生畏。航空专家班奈特-威尔逊表示,这座机场的起落跑道很短,波音737等大型飞机无法在这里降落。在这里起降的飞机通常是体积更小的涡轮螺桨飞机。威尔逊是飞机业主与飞行员协会媒体公关部门负责人,她说:“跑道的哪一端都是悬崖,下面就是大海,根本没有犯错的空间。在这座机场,每一侧的山脉都会形成上升与向下气流。这是一座面积极小的机场,如果没有出色的驾驶技术,千万不要冒险在这里的跑道上降落。”

  3 不丹帕罗机场

不丹帕罗机场不丹帕罗机场(Photograph by Singye Wangchuk, Reuters )

  喜玛拉雅山的存在让飞抵不丹帕罗国际机场成为一次令人惊心动魄的挑战,获得在这里降落资格的飞行员少之又少。但通过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即使要求最苛刻的降落也能安全完成。威尔逊说:“我觉得没有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愿意承认自己不敢在这些极端的机场降落。借助于非常先进的3D模拟技术重建驾机飞抵这些机场的环境,顺利完成降落并非难事。训练能够提高你的自信。”

  4 莱索托的马特卡纳简易机场

莱索托的马特卡纳简易机场莱索托的马特卡纳简易机场(Photograph courtesy Tom Claytor )

  莱索托位于非洲南部,是一个多山的君主立宪国家。在这个国家,平坦的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马特卡纳简易机场海拔高度达到7500英尺(约合2286米)。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通常乘坐飞机才能看到的美丽景象。在马特卡纳起飞的客机可能要从一个2000英尺(约合610米)高的悬崖陷落,而后才能起飞。听着不可思议,但在这里却是正常现象。这座机场的跑道只有1300英尺(约合396米),一般的飞行员都很难从这里驾机起飞,必须从悬崖下落,而后在下落过程中起飞。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此外机器人还要应付人类无常的天性此外机器人还要应付人类无常的天性
五到十年内,机器人将在人类环境中执行日常工作五到十年内,机器人将在人类环境中执行日常工作
机器人打造出逼真的外表,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机器人打造出逼真的外表,但仅仅这样还不够
机器人革命将对人类之间的沟通方式产生怎样的改变?日本研发了一只惹人喜爱的机器小海豹,用于在老人院中提供娱乐消遣,但却招来多方非议,说它会导致老人们拒绝与外界交流。  机器人革命将对人类之间的沟通方式产生怎样的改变?日本研发了一只惹人喜爱的机器小海豹,用于在老人院中提供娱乐消遣,但却招来多方非议,说它会导致老人们拒绝与外界交流。
对于时刻向人类敞开胸怀的性爱机器人,科学家的研发进程也踌躇不前。对于时刻向人类敞开胸怀的性爱机器人,科学家的研发进程也踌躇不前。

  从娱乐科技中心往山上走大约一公里处有座建筑,HERB正静坐其中,陷入冥想。“HERB”是“家庭探索机器人管家”(Home Exploring RoboticButler)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由卡内基梅隆大学与英特尔匹兹堡实验室合作研发,是服务型机器人的样本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即可担当照料老人和残疾人的职责。HERB一副家用电器的模样,以轮为腿,身体由多台电脑组成。但与外表靓丽的优米不同的是,HERB有着与人类更加接近的精神世界,如今它正通过在“脑”中浏览各种假定场景来处理内存中的各种物体图像,从而改善性能,浏览速度可达每秒上万幅。

  “我把这种行为称作梦游,”HERB之父——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教授西达尔塔 · 斯里尼瓦萨说,“这样解释有助于人们直观地理解,机器人实际上是在设想自己正从事某种行为。”

  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比如对车架进行点焊的机械装置,在设定程序以后可完成一系列精准度高的任务,但严格限于特定的环境中。在人类空间里活动时,HERB这样的机器人需要对陌生物体进行感知与处理,还要避免与同样处于活动状态的人类相撞。HERB的感知系统由一个摄像头和一台装在机械臂上的激光导航仪构成。(“我们倾向于把HERB想象成男性的‘他’,”斯里尼瓦萨说,“可能因为大多数管家都是男性,而且他看着也挺壮实的。”)与工业上使用的液压机械臂不同,HERB的手臂是由线缆构成的压力传感系统驱动的,这些线缆类似于人类的肌腱。要想让机器人搀扶鳏寡老人上卫生间,而不至于把老人家直接抛射进去,这样的系统便必不可少。

  实验室里,斯里尼瓦萨的一名学生轻叩按钮,向HERB发出指令,命他从旁边桌子上拿起一盒果汁。HREB用激光扫描四周环境,建起三维网格对周围的人和物进行定位,然后用摄像头锁定某个可能是目标果汁盒的物体。他缓慢伸出手臂,抓住果汁盒,同时保持盒口向上。然后,他又奉命把盒子轻轻放下。对于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人们来说,HERB的表现看起来似乎不足称道。“我展示给母亲看的时候,”斯里尼瓦萨说,“她无法理解为什么HERB拿个杯子还得想半天。”

  问题不在于HERB,而在于他的前辈——人类。拿起饮料对人类来说实在是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他们的大脑经过数百万年进化,为的就是协调此类行动。对于专为这种动作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来说,此举也是小菜一碟,但HERB这样的社交机器人与常规工业机器人之间的区别在于,他知道自己面对的物体是果汁盒,而不是茶杯或奶瓶,对于不同物品他会区别对待。HERB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运算与计算机科学,概括来说就是,“摄取信息,然后根据他对世界的已有认识对这些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斯里尼瓦萨解释道。

  当HERB初次面对一样新物品时,之前学到的规则便会对他的压敏手臂发出讯号:该物体有把手吗?会不会打碎或泼溅?斯里尼瓦萨根据自己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来为HERB的抓握动作编程。比如,他在酒吧里观察到调酒师用一种反直觉的花式手法抓住酒瓶倒酒,于是他把这一动作简化成一套算法,如今HERB已掌握这种招式。

  当然,HERB正在学习应对的世界是人工控制下的实验室环境,要想让他在真实的人类空间中发挥功用,其难度要大得多。HERB有个类似自行车的电喇叭,靠近人类时他会鸣笛示意。如果房间里拥挤繁忙,他就会采取最安全的措施——站在原地,朝大家鸣喇叭。

  这种策略在实验室里可以奏效,但若是在办公室里就不行了。人类能够无意识地对各种动作进行分析应对——我们知道如何在行进中避开某人,以及在侵犯他人私人空间时有所感知。卡内基梅隆大学及其他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希望社交机器人遵循同样的行为法则。如果他们不这么做,或者犯下愚蠢的错误,人类便会产生不快情绪。卡内基梅隆大学正在研发的另一遥控机器人Snackbot在计算机学院向人们出售零食,有时它会十分恼人地给错食物或者找错钱,但如果它预先告知人们自己可能会犯错,或者闯祸以后道个歉,人们会更容易原谅它。

  此外它还要应付人类无常的天性。“有人从机器人那里偷零食,”Snackbot的一名研发人员说,“被我们用监视器拍到了。”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使用毒品会导致上瘾、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但是它还有另一个不好的影响:毒品非常耗费资源。生产毒品和控制非法交易不仅耗费资金,而且耗能、水和森林。从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到非洲及中东部分地区喜欢咀嚼的阿拉伯茶,人类几乎追求除绿色以外的任何东西。

  1.大麻种植耗能高达兆瓦

大麻种植耗能高达兆瓦大麻种植耗能高达兆瓦

  当提到浪费能源时,大麻可谓首屈一指。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家埃文-米尔斯表示,据2011年对室内盆栽种植方法进行的一项研究说,美国种植者使用的灯泡、排风扇、减湿器和其他用来模拟室外种植环境的设备耗费了价值大约50亿美元的电。这相当于7家大型电厂的输出量,或者相当于该国1%的耗电量。他独自进行了这项研究。抽一支大麻烟卷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英镑(3.25美元)。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西蒙菲沙大学(SFU)的犯罪学家马丁-布查德说:“一些商业种植者甚至根本看不到他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他利用公司记录确定英属哥伦比亚省的室内大麻种植业的耗电量,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类似,这里是一个重要盆栽和大麻生产中心。据布查德计算,他所在城市的“室内种植”业平均每天消耗210千瓦时电。这是普通加拿大家庭耗电量的3到8倍。大麻种植耗电并非没引起打击非法种植业的执法者注意。美国缉毒局发言人克里斯-嘉金表示,追踪可疑种植者的用电情况,是该局查找非法种植的“一种手段”。不过他说,很多种植者会通过多种方法逃避官方追查。为了不被发现,众多种植者采用偷电的方法。他说:“他们偷偷把他们的线路与主线连接在一起,这一过程非常危险。”

  2.摇头丸:毒垃圾和难以负担的森林

摇头丸:毒垃圾和难以负担的森林摇头丸:毒垃圾和难以负担的森林

  与室内大麻种植一样,脱氧麻黄碱的生产也需要大量能量。为了把这种非处方感冒药分解成纯粹的麻黄素或者伪麻黄碱,甲安菲的“煮制”工作需要把这种药物浸泡在石脑油里。石脑油是体育用品店出售的一种用于手提油炉燃料的石化产品。这个过程需要添加有毒成分,例如排水沟清洁剂和碱液。据美国环境保护局说,生产在街道上出售的1磅(0.45公斤)脱氧麻黄碱,会产生5或6磅(2.27或2.72公斤)有毒废料。而且大部分废料会被倒进排水沟,或者排入地下,它们会在土壤中残留长达数年。

  生产脱氧麻黄碱已经在很多乡下地区引发公共卫生危机。它产生的危险不只局限在生产作坊里,加工过程产生的烟雾会引发呼吸道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而且会给周围区域造成巨大危害。例如,南达科塔已经警告清理沟渠和马路两侧垃圾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留意脱氧麻黄碱产业倾倒的有毒垃圾。与脱氧麻黄碱一样,俱乐部常用毒品——摇头丸也很耗费自然资源。在柬埔寨,为了获得黄樟油精,Dysoxylum loureiri树被大量砍倒。黄樟油精是加工摇头丸的一种关键成分。蒸馏过程中还需要燃烧大量木材。据澳大利亚联邦警局说,2008年,一个犯罪团伙消耗了超过900吨Dysoxylum loureiri木材。该局与柬埔寨政府合作,联合打击黄樟油精生产。这种从Dysoxylum loureiri树里提取的物质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在一起后,能生产2.6亿粒摇头丸,价值超过76亿美元。

  3.可卡因:对环境破坏极大

可卡因:对环境破坏极大可卡因:对环境破坏极大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决策者和环保人士一直在警告人们,北美洲和欧洲的可卡因生产者正在加速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雨林被毁的进程。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估计,2010年仅哥伦比亚就有6.2万公顷土地用于古柯生产。为了种植古柯,一片森林被砍伐一空后,它周围地区会变成一个经济中心,从而导致更多雨林被毁。

  但是可卡因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大量耗能,并未随种植者清空雨林,用来种植古柯而结束。种植过程中,他们还会使用大量杀虫剂、杀真菌剂和肥料。石油产品也是把古柯变成可卡因的一种关键成分。为了从植物里提取毒品,种植者会把古柯叶捣碎,在汽油或煤油等石油产品里浸泡这种粘性物质。据美国国务院说,生产在市面上销售的1公斤可卡因,需要多达85夸脱(80升)煤油。

  4. 阿拉伯茶:耗水很多

阿拉伯茶:耗水很多阿拉伯茶:耗水很多

  水和发展专家表示,也门是世界上第一个耗尽该国含水层水源的国家,导致该国民众没有可靠水源可用。这种由叶子制成的毒品——阿拉伯茶(一种温和的刺激物,该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导致也门缺水的一大原因。据世界银行说,种植阿拉伯茶耗尽了该国30%的地下水。由于对种植者来说,阿拉伯茶比葡萄盈利更多,因此世界银行认为这种毒品的种植面积还会继续增加。

  阿拉伯茶种植者在大量耗费该国水资源的同时,他们还需要燃烧很多化石燃料。种植这种毒品的乡下地区,人们利用柴油机带动灌溉系统,用来浇灌阿拉伯茶园。也门国际发展顾问凯利-福斯特说:“柴油机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你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它们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然而不幸的是,那是含水层正被抽干的声音。”

  也门政府一直对农户使用柴油燃料进行补贴,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对保护燃料和水资源不利。用于灌溉的燃料一般非常便宜,但是也门首都萨那大学水和环境中心副总裁奈夫-阿布罗姆表示,反对总统萨利赫促使局势恶化,暴力活动升级,这已经导致燃料价格上涨。阿布罗姆对费用上升会导致阿拉伯茶种植面积减少的猜测表示怀疑。他说:“阿拉伯茶的需求量非常大,不管抽水浇灌需要多大成本,农民都会通过提高市场销售价格挣回来。”

  5.海洛因:耗费土地和燃料

海洛因:耗费土地和燃料海洛因:耗费土地和燃料

  与可卡因一样,全球市场对海洛因和其他鸦片剂的需求,加速了森林砍伐,阿富汗和东南亚的农民把森林砍伐一空,用来种植罂粟。与古柯种植一样,罂粟很快就会耗尽森林土壤的养分,迫使种植者砍伐和烧毁新林区。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说,罂粟种植持续2到3茬后,农民就会重新选择新种植点。除了阿富汗和东南亚以外,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也存在鸦片生产活动,这里的种植者在陡峭狭窄的山脉和溪谷种植罂粟,或者选择与世隔绝的溪流边。

  海洛因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远远超过种植罂粟。提炼从罂粟里提取的乳状汁液,把它制成海洛因,需要使用石灰、氨水、丙酮和盐酸等有毒物质。这一过程经常是在密林中进行的,这些有毒物质最终会被丢弃,或者渗入排水渠。要确定生产海洛因需要消耗多少能量非常困难,但是西蒙菲沙大学的布查德表示,海洛因涉及到的真正的碳足迹,包括贩毒组织利用飞机、船只和货船从南美、墨西哥和亚洲把毒品运输到世界各地所需的燃料。可卡因、大麻和脱氧麻黄碱与此类似。(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012年4月5日,江西九江,一头江豚横尸鄱阳湖姑塘海关遗址附近湖滩上。图片来源:CFP2012年4月5日,江西九江,一头江豚横尸鄱阳湖姑塘海关遗址附近湖滩上。图片来源:CFP

  2012年4月6日,在位于鄱阳湖九江市庐山区姑塘海关遗址附近的湖边,发现一只已死亡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这是近期来,在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水域发现的第三头死亡的江豚,另外还发生两起、共4头江豚被困事件。近期长江鄱阳湖为何频频发生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近期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频发

  6日上午,记者在鄱阳湖九江市庐山区姑塘海关遗址前的湖滩上,看到一具江豚的尸体横躺在距离湖水十余米的沙滩上。这是一头成年江豚,长约1米,重约50公斤,虽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散发着阵阵恶臭,但江豚的眼睛、嘴巴、鳍等仍然清晰可辨,甚至可以辨认出这是一头雄性江豚。渔政人员告诉记者,从江豚的腐烂程度看来,这头江豚死亡时间至少在一个月以上。由于这个地方平时很少有人来,因此一直没有发现。

  这已经是近期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发现的第三起江豚死亡事件了。3月8日上午,在九江钢厂第四码头附近的长江边上,发现一头重约20公斤的死亡江豚,头部有明显伤口,经渔政人员检查,确定这头江豚是被船舶螺旋桨击中而死。去年11月24日,在鄱阳湖都昌县印山水域,也发现了一头体长约60厘米,重约40公斤的死亡江豚,这头江豚身上没有明显伤痕,渔政人员推测,江豚可能是误入湖区草洲后搁浅而死。

  除了上述3头死亡的江豚外,2月28日,一头重约15公斤的小江豚被困在位于永修县九合乡淳湖村的河汊里,由于这里是修河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水域里到处布满了渔民用来捕鱼的“迷魂阵”渔网。经过紧急拆除附近水域的“迷魂阵”,被困江豚才获救。3月29日,在鄱阳湖支流乐安河南桨水域,发现3头重约40公斤、生命垂危的搁浅江豚,经过专家全力救助,终于成功将3头搁浅的江豚转移到深水处。

  江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虽然近年来在该水域也曾发现过死亡的江豚,但是像近期这样如此密集地连续出现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还从来没有过。据中科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有关专家及当地渔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2月28日和3月29日分别被困的4头江豚,可能是由于前段时间雨水较多,鄱阳湖水位上涨,而江豚有顺水追鱼捕食的习性,因而进入了浅水区域。由于江豚视力很差,主要靠声呐系统识别方向,当水位迅速下降或者被密集的渔网阻挡时,方向感发生错乱,以致不能及时游走而搁浅或者被困。

  至于3头死亡江豚的死因,专家告诉记者,3月8日在九江钢厂码头附近水域发现的那头江豚头部有明显的伤口,可以确定是被船舶螺旋桨击中死亡,另外两头江豚由于没有发现外伤,暂时无法确定其死因。虽然近期连续发生3起江豚死亡和两起江豚被困事件,但因为近期长江鄱阳湖的生态状况与前期相比,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突然变化,所以这或许都是偶然事件。

  据介绍,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砂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是导致江豚死亡的几大“杀手”。酷捕滥捞导致长江鱼类大幅减少,严重掠夺了江豚的食物资源;而“迷魂阵”、滚钩、电鱼机等有害渔具的大量使用,又让许多豚类死于非命。此外,水上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对江豚声呐系统影响很大,严重时会误导它们撞船而亡或被螺旋桨打伤致死。

  而最令专家焦灼不安的,是江豚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正不断恶化,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长江鄱阳湖水质恶化严重,对豚类的生存寿命和繁育能力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江豚中毒致死的情况频频发生。同时,长江河道和通江湖泊的过度采砂也极大地破坏了江豚栖息地环境。

  保护“水中大熊猫”迫在眉睫

  保护江豚志愿者于江前不久公布了“2011长江江豚死亡记录”: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有20头江豚死于非命!“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而事实上,江豚的数量已经比大熊猫还少了。从200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20头左右的江豚死亡,这样的死亡速度实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险了!”于江说。

  去年5月,中科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在九江进行学术讲座时曾经指出,鄱阳湖是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在该处栖息的江豚数量在300至500头之间,占整个江豚数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随着长江水生物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江豚数量每年以6.4%的速度减少。按照目前的种群参数计算,在未来36年,江豚将减少80%,达到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极危等级。

  可见,保护江豚迫在眉睫,“江豚作为长江生命系统的旗舰物种和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生存状况是评价长江生物多样性程度、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长江鄱阳湖不能支撑江豚生存,恐怕在不远的将来也很难支撑人类自身的生存!”王丁表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疾风卷起雪花,形成犹如摄影师马特-赞菲托尔置身云端的奇幻画面疾风卷起雪花,形成犹如摄影师马特-赞菲托尔置身云端的奇幻画面
这名勇敢的摄影师在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拍摄风景照时,他必须迎击高达每小时100公里的强风这名勇敢的摄影师在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拍摄风景照时,他必须迎击高达每小时100公里的强风
41岁的马特描述了产生这些令人吃惊的照片的环境41岁的马特描述了产生这些令人吃惊的照片的环境
马特需要巨大耐力的拍摄过程让他获得令人惊叹的结果马特需要巨大耐力的拍摄过程让他获得令人惊叹的结果
马特承认,原来他认为这种恶劣环境会迫使他放弃拍照计划,但是最终坚持下来让他获得了他希望的精美图片  马特承认,原来他认为这种恶劣环境会迫使他放弃拍照计划,但是最终坚持下来让他获得了他希望的精美图片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勇敢的意大利摄影师马特-赞菲托尔最近登上阿尔卑斯山脉,迎着每小时100公里的强风,拍摄雪被卷起的壮观场面。巧妙构图和这种罕见天气的完美结合,形成了这种犹如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飘在云端的奇幻画面。

  41岁的马特周围的积雪被大风扬起,让他看起来像是站在阿尔卑斯山脉的云端,这种犹如幻境的美丽画面被他的朋友艾多尔多-布罗特拍摄下来。家住意大利梅拉诺的马特上周在前往这座著名山脉旅行时,拍摄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片,看到最终结果他简直惊呆了。

  他说:“我从未在风那么强的时候站在一座山的山顶上,我曾担心我们会中途放弃拍摄计划,但是最终我们决定继续下去。我们前往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多洛米蒂段。到达目的地时,强劲的风让我们很难拍摄到好照片,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强风正在雪上形成一层‘薄雾’。被风卷起的雪片与天空中的云团连成一片,让人感觉犹如正置身在云端。这是摄影术超现实主义的一面,这种场景可能以后我再也无法体验到。”(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设计师欲设计喜马拉雅水塔

  喜马拉雅水塔并不只是2012摩天大楼大赛的获胜者,它还是气候变化造成这座世界最高山脉的冰川融化引起的迫在眉睫的水管理问题的一种有远见的解决方案

  据国外媒体报道,喜马拉雅水塔并不只是2012摩天大楼大赛的获胜者,它还是气候变化造成这座世界最高山脉的冰川融化引起的迫在眉睫的水管理问题的一种有远见的解决方案。如果进行大量复制,这种创新性水塔有一天将能确保为后代子孙提供稳定的淡水供应。

  清洁水源大灾难

  一想到“喜马拉雅”,脑海里立刻会浮现连绵的山脉和冰川。而由冰川以融水的形式提供的赋予生命的水源并未立刻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喜马拉雅地区有大约5.5万座冰川,拥有的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的40%,它们是世界7大重要河流的主要水源,并有数亿人依靠它们生存。几百万年来,当地的水文循环通常都是一个自延续机制。

  然而,最近喜马拉雅冰川(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冰川)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退。据一些研究预测,今后的半个世纪从这座山脉流下的水流将会显著减小,而冰川也将在2162年彻底消失不见。虽然逆转、阻止或者放慢全球变暖的进程可能还是我们当前的能力无法达到的,但事实上适应未来这里的现实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而不是一种选择,因为不做我们就将等死。适应环境是人类最擅长的一点,我们从非洲雨林被绿草如茵的开阔大草原所替代开始,就一直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可持续的顶级利用

  据一些研究预测,今后的半个世纪从这座山脉流下的水流将会显著减小,而冰川也将在2162年彻底消失不见。

  考虑到喜马拉雅冰川的消退以及它们的水管理能力的丧失,显然需要一些替代策略。中国设计师、工程师郑志(Zhi Zheng)、赵洪川(Hongchuan Zhao)和宋东柏(Dongbai Song)已经提议把人类科学独创性与可持续未来的实用和可预见性版本相结合。喜马拉雅水塔给2012摩天大楼大赛的评审团留下了深刻印象,由郑志、赵洪川和宋东柏组成的科研组获得了第一名。这项已有6年历史的竞赛的意图是“发现年轻天才,他们的想法将会改变我们对建筑及其与自然和建筑环境的关系的理解”。虽然喜马拉雅水塔自身并不是一座摩天大楼,但是它非常高:每座塔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之间的预期温差,对它作为储水和疏散水的装置的功能至关重要。就像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本身,这些塔将在顶部储存冰,在底部储存水。

  喜马拉雅水塔的选址

  该提议设想把一系列水塔健在当前被正在不断消退的冰川占领的喜马拉雅地区。该设计结合中央通风孔,冷空气进入后,与整体冷却设备一起冷冻水,并把它储存在位于雪线以上的4个柱形结构内。在夏季季风期,这些水塔会通过坚固的支撑性基部吸收水分。就像天然植物一样,被吸收的水用来巩固该塔的供水功能,与此同时,过剩的水会被“扣押”下来,避免下游低洼地发生洪水。从水塔的基部穿过的一个创新性的网状水疏散管道,将会在这里合并空间,形成铁路,方便人和货物从该地通过。如果能建设足够数量的这种水塔,它们通过人造方式在取代高山冰川的天然水管理功能方面将会起很大作用。一旦建设完成,喜马拉雅水塔就能利用降雨、降雪、阳光和风等自然环境推动它们的操作,尽量减少它们的生态足印。

  冰雪大厦

  作为一项设计研究,喜马拉雅水塔适当掩饰了一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工程学挑战,比如建设、操作和资金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需要考虑一座水塔的实际建设过程、它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还要考虑当前大部分喜马拉雅地区人口稀少,相对无污染,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奇迹等问题。现在要在从阿富汗到中国西部地区的这片非常辽阔的高海拔地区建设几十,甚至是几百座喜马拉雅水塔,你想过这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人和建筑材料可以用卡车或者空运到建筑工地,但是谁会为此买单,什么时候买单?可以确定,建设这种水塔的费用将像塔本身一样高。

  最终,与不行动相比,钱和脏乱可能算不得什么。没有冰川储存和逐渐把水分散到周围的洼地,在那里工作和耕作的超过几十亿人的生命将会受到每年反复出现的洪水和干旱的威胁。未来几个世纪的生活成本和维持生计的费用,将会远远超过在未来几十年建设喜马拉雅水塔网的费用。(孝文)

  相关阅读

  年轻摄影师独创喜马拉雅 耐心等待拍壮观银河系 

  卫星图像比较发现 喜马拉雅山超七成冰川在萎缩

  喜马拉雅洞穴现千年人类遗骸 或属未知死亡仪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