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野蛮:在刚果加兰巴国家公园,直升机载偷猎者从空中枪杀了22头大象,它们的尸体堆满一地。这个场景充分说明了这些非法猎人的野蛮。  野蛮:在刚果加兰巴国家公园,直升机载偷猎者从空中枪杀了22头大象,它们的尸体堆满一地。这个场景充分说明了这些非法猎人的野蛮。
屠杀: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警察本月初在南非调查非法狩猎犀牛的场景,一名匹兰斯堡国家公园反偷猎护林军士兵站在他们身边护卫。在这个国家,这种动物的角需求很大,致使一天有两头犀牛遭非法猎杀。犀牛角比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  屠杀: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警察本月初在南非调查非法狩猎犀牛的场景,一名匹兰斯堡国家公园反偷猎护林军士兵站在他们身边护卫。在这个国家,这种动物的角需求很大,致使一天有两头犀牛遭非法猎杀。犀牛角比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
上升趋势:在非洲新富裕阶级日益增长购买力的驱使下,大象和犀牛的非法捕猎呈现上升趋势。上升趋势:在非洲新富裕阶级日益增长购买力的驱使下,大象和犀牛的非法捕猎呈现上升趋势。
最大挑战:监控全球动物贸易的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表示:“从缴获的大象牙数量来说,2011年是20多年里最多的一年。我们一直在跟踪这个趋势。”  最大挑战:监控全球动物贸易的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表示:“从缴获的大象牙数量来说,2011年是20多年里最多的一年。我们一直在跟踪这个趋势。”
成为攻击目标:在南非西北省匹兰斯堡国家公园,一头沐浴在黄昏日光中的大象在矮树间穿行。2011年,数百头大象被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这些厚皮动物列入“易受攻击”动物名单。  成为攻击目标:在南非西北省匹兰斯堡国家公园,一头沐浴在黄昏日光中的大象在矮树间穿行。2011年,数百头大象被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这些厚皮动物列入“易受攻击”动物名单。
濒临灭绝:匹兰斯堡国家公园的一头白犀牛和幼崽在黄昏日光中漫步。今年以来,南非已有180多头犀牛被杀。  濒临灭绝:匹兰斯堡国家公园的一头白犀牛和幼崽在黄昏日光中漫步。今年以来,南非已有180多头犀牛被杀。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刚果动物保护组织和警方发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恐怖场面。22头大象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这些被屠杀的大象尸体表明极其野蛮的偷猎者为获得自然界的恐怖战利品是如何进行无情杀戮的。

  知情人士透露,现场的证据显示,这群猎手十分专业,他们在直升机上向这些厚皮动物猛烈射击。在这场直升机载攻击中,22头大象被杀,尸横遍野。旋翼叶片下的场景令人不寒而栗:子弹像下雨般地从天上落下,恐慌的妈妈护着她们的孩子,发出叫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一阵疯狂地混乱后,灌木丛中留下斑斑血迹。

  射击结束时,22头大象倒地而亡,这是民主刚果东北部最惨绝人寰的杀戮,仍留在亲身经历该事件的人们记忆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刚果野生动物总署”(ICCN)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奇巴苏-姆安巴在加兰巴国家公园调查了这起大象屠杀事件。他说:“很久没发生过这种事了。”

  屠杀后,这些猎手取走了大象的长牙和生殖器,然后很可能经南苏丹或乌干达走私这些物品。这些国家是连接非洲和亚洲“象牙之路”的一部分。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说,在亚洲新富裕阶级日益增长的购买力的驱使下,该地区开始非法抢夺非洲资源,直接导致了大象和犀牛非法狩猎的激增。

  2011年全球缴获的大象牙数量创下纪录。随着刚果和喀麦隆等国家频繁出现大象屠杀事件,这个趋势看起来会在2012年持续下去。今年1月,有200头大象在这些国家被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这些厚皮动物列入“易受攻击”动物名单。

  在南非,犀牛角需求很大,致使一天有两头犀牛遭非法猎杀,这种动物的角比等重量的黄金还贵。如今一周被杀害的犀牛数量比10年前一年的屠杀数量还多。监控全球动物贸易的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表示:“从缴获的大象牙数量来说,2011年是20多年里最多的一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一直在跟踪这个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象牙贸易被禁止。当时,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阻止猎人非法屠杀大象。在日本的密切合作下,这类非法贸易剧减。日本曾是对象牙需求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数年内中国新兴消费者需求的增大,象牙贸易呈上升趋势,但后来明显减少。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大象贸易信息系统负责人、津巴布韦的汤姆-米利肯表示,从2004年以来这种趋势再次回升,最近3年内尤为明显。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执法部门负责人本-詹瑟-范-伦斯伯格指出:“最大的挑战出现在最近数年,因为从事大象贸易的人从普通偷猎者转向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该国际公约管理全球动植物贸易。这在今年3月的大规模屠杀中得到证实。调查员根据子弹伤口的轨迹认定这些偷猎者是从空中向下进行射击的。直升机非常昂贵,所以能用上这种交通工具就意味着他们是个高水准的犯罪组织。

  南非国家公园环境犯罪调查部门负责人肯-玛吉斯表示,他们最近逮捕了一个进行犀牛角非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并在他汽车中的行李箱内发现510万兰特(约合65.24万美元)现金。南非是犀牛非法狩猎的中心,因为93%的白犀牛(约1.88万头)和40%非洲更为罕见的黑犀牛都生活在这个国家。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4月中旬,191头犀牛在南非被杀。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今年将有600多头犀牛死在偷猎者手中。2011年,448头犀牛被杀。但在10年前,只有少数犀牛遭到捕杀。(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喀麦隆的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面目全非的大象尸体惨不忍睹。在这座国家公园,大量大象惨遭偷猎分子毒手  喀麦隆的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面目全非的大象尸体惨不忍睹。在这座国家公园,大量大象惨遭偷猎分子毒手
偷猎者用链锯锯掉象牙,而后将尸体弃之一旁偷猎者用链锯锯掉象牙,而后将尸体弃之一旁
虽然禁止象牙贸易,但暴利面前,很多偷猎者将毒杀伸向无辜的大象虽然禁止象牙贸易,但暴利面前,很多偷猎者将毒杀伸向无辜的大象
照片由摄影师让-弗朗索瓦-拉格罗特拍摄,被偷猎者锯掉的象牙堆在一起照片由摄影师让-弗朗索瓦-拉格罗特拍摄,被偷猎者锯掉的象牙堆在一起
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的大象坟场,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的大象坟场,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肯尼亚的大象因为猖獗的偷猎行为数量不断减少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肯尼亚的大象因为猖獗的偷猎行为数量不断减少

  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喀麦隆的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人们发现了大量大象尸体,一个备受欢迎的观赏野生动物的旅游胜地就这样因为凶残的偷猎行为沦为大象坟场。据悉,偷猎分子在这座公园一次就屠杀了35头大象。大象一度是一个非常昌盛的种群,但由于猖獗的象牙贸易,数量不断减少。专家指出如果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加以遏制,非洲的大部分大象将因为人类的贪婪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一次屠杀35头

  在正式禁止全球象牙贸易以保护非洲大象种群20年后,人们在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大象坟场。在这座国家公园,凶残的偷猎者一次就屠杀了35头大象。3月,摄影师让-弗朗索瓦?拉格罗特在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用镜头记录下触目惊心的屠杀现场景象。在发生大屠杀惨剧之后,有人看到一头惊恐的小象蜷缩在母亲的尸体旁,久久不肯离去。屠杀过后的整整一周内,拉格罗特在这家国家公园就只看到这一头活着的大象。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据当地行动主义者透露,从进入2012年到现在,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可能有多达400头大象命丧偷猎者之手,几乎相当于这座公园大象数量的总和。喀麦隆的大象数量一度位居非洲第一,一个世纪时间里,这里的大象数量已不到5000头。由于猖獗的象牙贸易和有组织的偷猎行为,很多非洲国家的大象都面临灭绝风险,喀麦隆便是其中之一。

  凶残的偷猎者用链锯锯断大象的象牙,导致大象面部全非,大象的尸体则被他们弃之一旁。据悉,一颗尺寸较大的象牙可以卖到1万英镑(约合1.5万美元),暴利面前,很多偷猎者纷纷将黑手伸向无辜的大象。偷猎者往往是当地的贫苦百姓,但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发生的惨剧是个例外。这一次,偷猎者团伙作案,骑马跋涉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从中非的苏丹和乍得来到布巴-尼德吉达,而后用机关枪射杀大象。

  象牙需求是罪魁

  拉格罗特效力于一家打击野生动物犯罪的非政府组织。3月初,他冒险进入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用镜头记录下可怕的大象坟场景象。当时,这座国家公园已经被士兵封锁。目前,喀麦隆政府已派出士兵在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巡逻,但令动物保护者担忧的是,这个时候才采取行动可能已经太晚了,无法拯救这座公园的大象命运。

  拉格罗特说:“整个非洲的偷猎大象行为都异常猖獗,让人感到非常可怕。偷猎者骑着马,手里拿着武器,你很难与他们对抗。他们用大象肉贿赂当地村民,让他们不要向政府告密。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大象惨遭毒手。当地政府禁止记者靠近大象尸体,防止他们拍照,因为这会影响喀麦隆的形象。此外,这也导致记者无法了解被屠杀的大象的具体数量。”

  拉格罗特认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有助于保护喀麦隆的大象,最近的偷猎行为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为远东地区的象牙需求,尤其是中国。由于财富的增加和对象牙珠宝首饰及艺术品的喜爱,数百吨象牙被运抵远东国家。拉格罗特表示军方精英部队已经被派往布巴-尼德吉达国家公园,保护这个自然保护区,打击偷猎者。可惜的是,在疯狂逃窜时,没有一名偷猎者被军方抓获,反而有一名军方司机在枪战中受伤。

  拉格罗特说:“目击者称枪战持续了6分钟,共听到63声枪响。在发生枪战的地方共发现35头大象尸体,几公里外又发现10头大象尸体。象牙被偷猎者装进玉米袋内。他们没有抓获一名偷猎者,有人看到偷猎者骑马逃往北面的瓦萨国家公园,向当地村民询问大象走廊的地点。”

  一年查获24公吨象牙

  英国广播公司《广角镜》栏目组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前的全球象牙贸易是自1989年颁布禁令以来最为猖獗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刚果均出现屠杀大象以获取象牙的惨剧并且愈演愈烈。

  2011年在非洲和亚洲港口查获的象牙达到24公吨,比2010年增加一倍。这一年,共有大约2500头大象命丧偷猎者之手。在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3年来大象数量锐减四分之一——《广角镜》摄制组发现了一头怀孕母象的尸体。在香港,记者们发现象牙被工匠制成工艺品,很多出售的象牙工艺品没有相关官方文件,说明来自非法渠道。

  很多批评人士谴责禁止全球象牙贸易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最近做出的一项决定,即非洲国家可以出售查获的象牙,这可能刺激了象牙的需求。世界自然基金会刚果盆地保护计划负责人阿拉德-布洛姆博士表示:“几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拯救非洲大象的命运。喀麦隆发生的大象屠杀惨剧是我记忆中最可怕的偷猎行径。由于亚洲的象牙需求不断增长,偷猎活动日益猖獗。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加以遏制,非洲的大部分大象将因为人类的贪婪永远从地球上消失。”(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粉红色: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一家动物园内,一位动物园管理员用水管往两头罕见的粉红大象身上浇水。从图片中不难看出,它们乐在其中。  粉红色: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一家动物园内,一位动物园管理员用水管往两头罕见的粉红大象身上浇水。从图片中不难看出,它们乐在其中。
这两只庞然大物虽然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但相比灰象来说并非一个特殊物种,也不是白变种。它们正式的名字应是白象。  这两只庞然大物虽然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但相比灰象来说并非一个特殊物种,也不是白变种。它们正式的名字应是白象。
沐浴时间:在佛教盛行的国家,按照传统,国王和领导人珍视大象。有人认为,它们的稀有外貌可以预示好运,包括权力和政治变革等。  沐浴时间:在佛教盛行的国家,按照传统,国王和领导人珍视大象。有人认为,它们的稀有外貌可以预示好运,包括权力和政治变革等。
它们的皮肤通常情况下是红褐色,但被水浸湿后就变成淡粉红色。它们的皮肤通常情况下是红褐色,但被水浸湿后就变成淡粉红色。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家缅甸动物园28日展出了两只粉色大象,结果引起轰动。

  这对粉红色的大象母子显然非常喜欢泡在水中嬉戏。动物园管理员用水管往它们身上浇水时,它们高兴得发出嘟嘟声。它们的皮肤通常情况下是红褐色,但被水浸湿后就变成淡粉红色。

  这两只罕见的庞然大物虽然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但相比灰象来说并非一个特殊物种,也不是白色变种。它们正式的名字应是白象。佛教国家视这些动物为珍宝。据说,它们的外貌能带来好运。(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 亲昵

亲昵亲昵

  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上,一头年轻的非洲象正在用鼻子亲昵地抚摸自己的伙伴。卡沙跨界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约32.5万头大象,数量几乎相当于非洲大陆全部大象数量的一半。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纳米比亚项目负责人利萨-斯蒂尔表示,卡沙保护区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如何解决人类与日益增多的大象之间的矛盾。比如,人类定居点附近的大象经常会破坏农民的田地。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的帮助下,赞比亚卡卡翁加村正在尝试一种解决方案,将“辣椒炸弹”(一种辣椒与大象粪便的液态混合物)泼撒于农田周围,这样既可以把大象挡在农田之外,又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种植辣椒的收入。

  5. 水下花园

亲昵水下花园

  一名潜水员潜入到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上的一个水下洞穴。利萨-斯蒂尔介绍说,“在非洲其他地方也有跨界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在南非。但是,卡沙保护区的特别之处在于当地社会的积极参与。其他跨界保护区更多的是上层管理,但这一次各国承诺当地社会也会积极参与。”然而,享特利的近期研究显示,目前来看,当地直接受益于此的人并不多。享特利表示,“如果直接计算一个人的收益多少,当地社团如何瓜分利益,这样就显得太简单化了。如果转化这些利益,执行起来有多重困难。”

  6. 午餐

午餐午餐

  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是600多种鸟类的家园,其中包括本图所示的欧洲食蜂鸟,它正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捕食。除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外,卡沙保护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还包括:野生动物偷猎行为、失控的林业砍伐行为以及偏远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7. 疾驰

疾驰疾驰

  一头印度豹正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上疾驰。在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内,数千物种将获得纵横驰骋的自由,它们包括印度豹、犀牛、大象、豺狗、狮子、水牛、河马、美洲豹等。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8月2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在象牙高昂价格的驱使下,肯尼亚地区的大量非洲象惨遭屠杀。多数象群均有伤亡,其中一些甚至没有成年母象。偷猎导致非洲象的数量迅速下降。

  1.年长大象

年长大象年长大象

  6月底,肯尼亚桑布鲁国家保护区的非洲象群的“女族长”卡蒂亚与象群里的其他成员站在一起,几周后它被偷猎者射杀,偷走了象牙。拍摄这张照片时,卡蒂亚正在忍受枪伤的痛楚,这是一次偷猎未遂造成的。它经过内罗毕非营利组织拯救大象的成员治疗后,幸运地存活下来。但是7月12日它再次成为捕猎目标,并最终被枪杀。

  卡蒂亚去世时大约已有45岁。她撇下8头大象孤儿,其中3头雌性是它自己的女儿。据本周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里说,过去2.5年被偷猎的桑布鲁大象比之前的11年还多。事实上,2011年对桑布鲁的象群来说更为糟糕:今年的前5月出现有记录以来最高的偷猎率。拯救大象的科学主管、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那篇论文的联合作者乔治-维特梅尔说:“卡蒂亚其实是今年已知的第8或第9头被偷猎的大象。”

  2.医疗救治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

  从今年夏季拍摄的这张照片上看,在被偷猎者射杀的几周前,身中麻醉枪的卡蒂亚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处于昏迷状态。拯救大象和北部农场信托的工作人员利用麻醉枪麻醉卡蒂亚,以便可以靠近它,清除一次偷猎未遂留在它身体里的弹片。该科研组还借这次机会,给它安装了一个无线电项圈。

  维特梅尔说:“我们仅给被选中的大象佩戴无线电项圈。我们之所以给卡蒂亚安装,是因为我们想给它治疗伤口,监控它的健康状况,看一看它会去哪里,或许由此可以得知它是在哪里遭袭的。”科学家表示,现在卡蒂亚已经死亡,它象群里的8头孤儿(从4岁到大约12岁)以后的命运还不知道会如何。他说:“一个由更年轻、没有经验的母象带领的象群,一般死亡率会更高,尤其是在干旱季节。它们没有相应的生态学知识,在困难时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水和觅食,受到威胁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3.象群齐鸣

象群齐鸣象群齐鸣

  6月底,营救工作者正忙着把昏迷不醒的卡蒂亚体内的子弹取出时,它带领的8头年轻大象在距离较远的地方一直叫个不停。拯救大象的创始人道格拉斯-汉米尔顿表示,最近桑布鲁被杀大象的数量直线上升,这是受到亚洲对象牙的需求量增加的驱使。

  汉米尔顿也是这周发表的有关桑布鲁大象遭偷猎的论文的联合作者,他说:“现在象牙的价格非常高,这促使当地罪犯开始偷猎大象。阻止(偷猎)的唯一方法就是降低人们对象牙的需求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苏德沼泽区内一场野火留下的灰烬被大象的脚步踢得滚滚飞扬。野火常常是务农者烧荒所致,对野生动物造成了新的威胁:栖息地丧失。偷猎更是无时不在的危险。  苏德沼泽区内一场野火留下的灰烬被大象的脚步踢得滚滚飞扬。野火常常是务农者烧荒所致,对野生动物造成了新的威胁:栖息地丧失。偷猎更是无时不在的危险。
在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的一架调查机投落的黑影中,成千上万只白耳水羚竞逐于博尔东边的公园区。苏丹南部动物的季节性迁徙是一大奇观,足可媲美塞伦盖蒂平原万兽奔腾的气象。  在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的一架调查机投落的黑影中,成千上万只白耳水羚竞逐于博尔东边的公园区。苏丹南部动物的季节性迁徙是一大奇观,足可媲美塞伦盖蒂平原万兽奔腾的气象。
苏丹的内战在2005 年结束了。和平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发现:这个国家的南部地区仍拥有阵容浩大的被视为非洲标志的野生动物。  苏丹的内战在2005 年结束了。和平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发现:这个国家的南部地区仍拥有阵容浩大的被视为非洲标志的野生动物。

  苏丹的内战在2005 年结束了。和平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发现:这个国家的南部地区仍拥有阵容浩大的被视为非洲标志的野生动物。

  撰文:马修 · 蒂格 Matthew Teague

  摄影:乔治 · 斯坦梅茨 George Steinmetz

  翻译:王晓波

  不久前,在朱巴的一栋墙壁开裂、供电时断时续的老旧建筑里,两名退役军人——弗雷瑟· 东恩中将和菲利普· 肖尔 · 马亚克少将——正在解说当下的状况。

  “有组织的黑帮,大概50个人,骑在马上闯了进来。”东恩说,“他们打的是大象和大型有蹄类动物的主意。射杀动物后,他们把肉晾干,取下象牙,放在骆驼背上运走。”

  东恩在半自治、以朱巴为首府的苏丹南部担任着管理野生动物的副部长工作,马亚克是业内老手,任野生动物管理实地指挥官,他在苏丹最后一场内战(始于1983年)中带领的部队凭借肩扛式火箭炮击落多架米格战斗机,因而声名大噪。五年前,一份停火协定终结了内战,但马亚克现在正打着一场新的战争。“我们必须保护这些动物,”他说。

  他的声音里有种急迫感。他和苏丹南部的同胞们对自己土地上的野生动物有着深切的亲情,这可能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里有两样“货物”是外国入侵者无餍掠取的:奴隶和象牙。土著和大象命运相系,两者几乎成了同义词,被一起驱赶聚拢,一起装船运走。

  内战时,这种牵系更强。当炮弹和地雷炸响时,没逃入临近国家的人就躲进丛林。大象和其他迁徙性的野兽也躲进来了,有些被猎户杀死,但也有许多在人类难至的险僻处安然躲过了枪炮。在苏丹南部人心里,它们变成了与自己共患难的战争流民。比较喜欢固守一地的动物——水牛、狷羚、长颈鹿——几乎被赶尽杀绝。士兵猎杀动物食用,但他们也有原则:不杀雄兽,并尽量避免使任何动物灭种。

  战火经久不熄。等到停战的时候,没人知道还有多少动物存留故土,多少将会返回。

  两年后,三个男人——负责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苏丹南部项目的美国生物学家保罗· 埃尔肯,同在WCS工作的迈克· 费伊,还有来自苏丹南部、在马萨诸塞大学读博士的马利克 · 马里安——乘一架小飞机从上空交叉巡视,进行该地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动物统计。“太惊人了,”埃尔肯告诉我,“75万只水羚,近30万只红额瞪羚,超过15万只提昂牛羚,6000头大象。这可以说是非洲最难得的野生栖息地!”

  自那时起,WCS的空中调查范围已扩展,对苏丹南部大片地区的野生动物、家畜和人类活动进行监控。埃尔肯最近开着他的小飞机去了朱巴以北,白尼罗河沿线,又向东驶入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地域。我们一连几个小时飞过无人侵扰的大地,这里的河流在雨季会自发暴涨,而干燥时节的野火亦肆虐无忌。“这是非洲现存完好草原中最大的一片,”他说。

  他驾驶飞机向一群白耳水羚俯冲过去,它们正成千上万只聚结起来向北行进。有些物种已近乎绝迹——斑马被无度猎杀,可能只剩7头了——但在飞机投下的暗影中,一头母狮在伏击羚羊;片片圆形泥板是大象的足迹,一直延伸向地平线。

  我们来到埃塞俄比亚边境附近的尼亚特,在一条泥土跑道上着了陆。这一带的村落首领们曾齐集听取WCS的野生动物保护计划。埃尔肯带来一个消息:苏丹南部的政府已下令禁猎。一名长者举手发问:“吃的怎么办?”

  埃尔肯回答说,家里的男子清早拿根长矛离开窝棚去打猎——此地的人们已这样做了几千年——跟职业猎户或北方来的偷猎者端着自动步枪狂喷子弹,这里面的分别很大。巡逻员也许可以忽略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迁徙的主要通道)之外人们为糊口而打猎的行为,但商业性的猎杀必须停止。

  WCS和美国政府目前正与苏丹南部政府合作设立一个特区,占地近20万平方公里。它将容纳两个国家公园,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多处特许开采油田,以及多块社区土地。埃尔肯解释说,如果管理完善、安保周全,这片充满野生动物的巨大区域将引来游客,创造就业和财政收入。他恳请各位首领把这消息散播出去。

  首领们点头了。苏丹南部人打了一场漫长而血腥的战争来赢得独立,如今动物——与他们患难之交的幸存者——也该拥有自己的和平。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评选出2010年度十大新闻图片,危地马拉天坑、格陵兰岛奇异物种、“长手鱼”、冰岛火山闪电以及鳄鱼与大象殊死搏斗等新闻图片入选。

  1.鳄鱼伏击大象图片

鳄鱼攻击大象鳄鱼伏击大象

  今年夏天,在赞比亚南卢旺瓜国家公园上演的一场不同寻常的“伏击战”中,一条尼罗河鳄鱼紧紧咬住大象的鼻子不放。

    详细报道非洲鳄鱼伏击饮水大象:咬住象鼻生死较量(图)

  2.危地马拉天坑图片

危地马拉天坑危地马拉天坑

  今年6月,危地马拉一个相当于30层楼高的天坑吞噬了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

   详细报道:危地马拉巨型塌陷地洞或由人为因素所致

  3.长手鱼图片

长手鱼长手鱼

  9种使用手状鳍在澳大利亚附近水域行走而非游动的神秘鱼类在今年5月被确认为新物种。

    详细报道:科学家发现9种神秘鱼类用手行走(组图)

  4.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奇特生物图片

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奇特生物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奇特生物

  在今年10月结束的历时10年的“海洋生物普查”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叫“Mr. Blobby”的奇特鱼类及其他大量生物。

    详细报道:海洋生物普查发现奇特物种:从雪人蟹到冰海天使

  5.冰岛火山闪电图片

冰岛火山闪电冰岛火山闪电

  今年4月,剧烈的雷暴天气与火山灰交汇以后,令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的夜空呈现别样的风景。

    详细报道:全球各地火山喷发壮观景象(图)

 

  声明:新浪环球地理图片及文字为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媒体事业部授权新浪独家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展示了鳄鱼攻击大象这一惊心动魄的瞬间。在这场较量中,鳄鱼虽然凶猛,但大象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最后只能罢兵,放过大象。

  1.非洲伏兵

非洲伏兵(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非洲伏兵(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和往来一样,两头非洲象来到水洼边喝水,但令它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只饥饿的尼罗鳄鱼就埋伏在水洼里并瞄准机会向它们展开攻击,一场生死较量就此展开。这场鳄象大战发生在赞比亚的南卢旺瓜河国家公园,来自瑞士克洛滕的游客马丁·奈菲勒拍下了全过程。奈菲勒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网站采访时说:“我们看到一头母象和一头小象来到水洼边,然后就对导游说,真的太可爱了,我们在这停下来吧。突然间,鳄鱼跳了出来。整个过程可能持续了15秒。”

  2.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机会主义者(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虽然大象很少成为尼罗鳄鱼的猎物,但这种身长可达到20英尺(约合6米)的爬行动物偶尔也会埋伏起来,袭击类似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专家们说,每年都有数十人遭鳄鱼袭击。费城动物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馆副馆长詹森·贝尔说:“虽然身体一天天长大,但鳄鱼最常吃的还是鱼或者小动物。然而,它们也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会埋伏在水里等待,等待猎物到水边喝水,而后发起攻击。鳄鱼有时会袭击小河马或者南非水牛并且能够将它们拖下水。”

  3.拉锯战

拉锯战(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拉锯战(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遭到攻击后,两头大象迅速从水洼边撤离,但鳄鱼仍然死死缠住母象。据摄影师奈菲勒透露,南卢旺瓜河国家公园的导游此前从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圣地亚哥动物园爬行动物馆馆长堂·博伊尔表示,即使对拥有惊人力量的尼罗鳄鱼来说,击倒一头大象也并非易事,说明此次伏击可能是一次铤而走险或者犯了一个错误。他说:“捕食者也会犯错误。它们有时比较冒失,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

  4.大象逃走

大象逃走(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大象逃走(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在场的人感到庆幸的是,两个大家伙的此次交锋最后以握手言和收场,但对于这只饥饿的鳄鱼来说,这显然不是它愿意看到的结果。摄影师奈菲勒说:“大象遇袭后马上转身,但鳄鱼仍然没有死心。小象被鳄鱼绊倒了,幸运的是,鳄鱼最后还是放弃了进攻,重新回到水里,两头大象则快速逃走。”(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20:00

非洲象

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蒲扇般大耳朵帮助它们在酷热的非洲气候下保持身体凉爽。
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蒲扇般大耳朵帮助它们在酷热的非洲气候下保持身体凉爽。

  概况

  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比亚洲象稍大,可以通过大如蒲扇的耳朵将其同亚洲象区分开来。亚洲象耳朵更圆、更小。大象的耳朵可以散发热量,保持身体凉爽,但有时非洲大陆的温度实在太高了。大象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喜欢将水吸入象鼻,然后喷到全身。之后,它们常常会给皮肤喷上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泥土。

  大象长长的鼻子不仅可用来闻味、呼吸、吹号、喝水,还能用来抓东西,尤其是美餐。单单象鼻就有大约10万块肌肉。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非常敏感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亚洲象仅有一个。雄性和雌性非洲象都有长牙,去寻找食物和水,将树皮从树干上撕下来。雄性将长牙作为攻击对手和自我防御的武器,但也为它们招来杀身之祸。

  由于象牙用途颇多,十分名贵,很多大象也因此遭殃,成为偷猎行为的牺牲品。尽管象牙贸易在今天是违法的,但这种活动屡禁不止,无法彻底根除,一些种类的非洲象仍被列为濒危动物。大象以草、水果和树皮为食,而且饭量极大,成年大象每天最多可以吃掉300磅(约合136公斤)的食物。

  大象睡觉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游逛,寻觅大量食物以维持其庞大身躯的运转。雌性大象与幼象在一起生活,成年雄性大象往往喜欢独自活动。怀孕对大象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大象孕期比任何哺乳动物都长,约为22个月,每隔2到4年产一幼仔。幼象一出生的体重就能达到200磅(91公斤)左右,高约3英尺(1米)。与亚洲象不同,非洲象不易驯化。

  基本信息

  类别:哺乳动物

  食性:食草动物

  野生平均寿命:70年

  肩高:8.2至13英尺(2.5至4米)

  体重:5000至1.4万磅(2,268至6,350公斤)

  保护级别:受威胁

  大小相当于一个6英尺(2米高)的男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捷克布拉格动物园最近发现了一条“生财之路”:售卖大象粪便。由于市民纷纷前来抢购大象粪便当花肥,目前动物园的大象粪已经供不应求。

  报道称,捷克喜爱种植花草的民众纷纷前来布拉格动物园求购大象粪便当肥料。在意识到这是一条“生财之路”后,动物园园长米洛斯拉夫·柏贝克(MiroslavBobek)将这一生意作为动物园的副业经营起来。

  该动物园目前只有在周末出售大象粪便,以1公斤罐装出售,每罐售价70捷克克朗(26.5元人民币),平均每周末能卖出200罐。由于供不应求,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决定工作日也开始出售。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