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多道安全保障

多道安全保障多道安全保障

  如果决定回到水面,卡梅隆只需按下驾驶舱内一个按钮,随后潜艇将会自动抛下吸附的钢片减轻重量并开始上浮,正如这张图像上所表现的那样。这种跟软木塞一般的上浮方法预计将耗时90分钟左右才能让深海挑战者号潜艇回到海面。如果钢片抛弃过程出现故障,那么卡梅隆和他的潜艇将被困在洋底,在那里他的氧气供应将会逐渐耗尽。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工程师们设计了多道安全程序以确保这一关键性步骤成功进行。比如说,如果潜艇遭遇意外电力不足的局面,那么钢片将会被默认自动抛掉。卡梅隆还可以手动启动一个工具,它可以用高热烧毁固定住钢片的螺栓从而让潜艇脱身。甚至连卡梅隆本人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的情况也已经被考虑在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海面上的控制人员将可以通过遥控的方式让潜艇自动抛弃钢片并上浮。

  弯月形深渊

 弯月形深渊 弯月形深渊

  马里亚纳海沟大致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域,呈现一道弯月形,绵延超过2550公里。其最深处被称为“挑战者深渊”,深度达到11公里。

  由于这样的极端深度,这里或许是地球上最难以生存的地方:这里处于永恒的黑暗和刺骨的寒冷之中,压强极大,温度接近冰点。在这里,卡梅隆的潜艇必须经受住平均每平米1125万公斤的巨大压强。

  帕特里克·费伊尔(Patricia Fryer)是夏威夷地球物理和行星地质学研究所(HIGP)的地质学家,同时也是深海挑战者号项目成员,她告诉《国家地理》说:“这就差不多相当于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整个倒过来,把它的尖尖头放在你的大脚趾上的感觉。”事实上在下潜过程中由于巨大压力的作用,整个潜艇艇身直径将会缩小大约6.3厘米。

  前辈和后生

前辈和后生前辈和后生

  图像左侧是美国海军相对笨重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它于1960年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载人下潜到挑战者深渊的探索行动。当时的两位乘员只在洋底停留了20分钟便上浮返回,他们在洋底的观察视线被潜艇下潜扬起的泥沙阻挡,视野受到影响。

  由于载人下潜到如此深度经受的巨大风险和技术困难,重新进行的里雅斯特号这样的深潜行动受到质疑,尤其是当遥控的无人驾驶自动深潜器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时,载人深潜的必要性便岌岌可危。然而夏威夷地球物理和行星地质学研究所的费伊尔则坚持认为无人探测器是无法取代载人深潜器的。

  她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人的智慧身临其境,能够让你环顾四周,去观察这里各种有机体之间相互的关系,观察它们的行为,关掉所有的灯光,安静的坐在那里观察,不要去惊动这些生物,好观察到它们最真实的行为。”

  卡梅隆本人也希望自己的探索行动将能帮助科学家们解开一些有关深海海渊的基本科学问题,比如鱼类是否可以在这样大的深度下生存。他说:“我们将下潜到那里,带着我们的相机和我们的灯光。我们将找打这些问题的答案。”(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火球

火球火球

  这是一个球形钢制的驾驶员舱,其小小的圆形窗户正开启着,由于钢铁还是炙热的,因此它通体发着红光。

  不过卡梅隆并不是唯一一个梦想着潜入最深的海洋深处的人:英国实业巨头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已经建造了一艘两座的潜艇,外形设计就像是一架带着两个翅膀的小飞机。布兰森表示他的这艘潜艇将可以下潜到挑战者深渊。另外,著名的Triton奢侈品潜艇公司去年推出了一款Triton 36000/3潜艇,它可以让3位乘员搭载完成深海探索之旅。

  历史触手可及

历史触手可及历史触手可及

  深海挑战者号潜艇全副武装,这里展示的是其中之一:机械臂。有了这套可以折叠的机械臂系统,它就可以采集洋底的岩石,生物和深海海底钻孔样本带回实验室用于研究之用。

  在卡梅隆的下潜之旅开始之前,他的小组还计划首先释放一个无人的深海“着陆器”下降到这片洋底先行去探路。这套无人深潜器外星活像一座苗条的电话亭,长度约4米,装备有摄像设备。它将携带鱼饵抵达海地去吸引海底的生物们前来,进入一个塑料圆筒中,这个圆筒可以由海面的工作人员回收。

  凯文·哈定(Kevin Hardy)是总部设在加州圣迭戈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高级发展工程师,同时也是深海挑战者号潜艇小组成员。他告诉《国家地理》:“这些进入容器的动物将被捕获。”并且甚至在被提上海面之后,密封的容器仍将保证里面的环境的低温和高压,和深海环境条件一致。

  最高成就

最高成就最高成就

  1月15日,卡梅隆正亲自将一个外壳安装到深海挑战者号的设备舱顶部。这个设备舱中安装有GPS和灯光信号,以及无线电定位器,这一切的设备都将帮助深潜器在完成任务上浮之后发出明显信号,以便母船能及时锁定它的位置。

  卡梅隆说:“当年下潜超过7英里,然后上浮到这么一片空旷的洋面,潜艇可能不会恰好上浮到它进行下潜的海面位置。因此搜救队必须能尽快找到潜艇的位置。”

  准备下潜测试

准备下潜测试准备下潜测试

  2月23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潜水员们正在帮助深海挑战者号做下潜测试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这一次它将下潜超过1000米,全程持续6个小时。

  这艘潜艇之所以可以漂浮在海面,关键来自一种特殊设计的泡沫物质,它也可以帮助潜艇更快速地上浮。当它下潜时,超过450公斤的钢片被用磁铁吸附在潜艇艇身底部,借助这些重力它便可以一直下潜到洋底。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深海挑战者潜艇在深渊底部展开考察行动的艺术示意图深海挑战者潜艇在深渊底部展开考察行动的艺术示意图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卡梅隆是拥有全球声誉的著名导演,他的作品包括《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终结者》,以及非常名符其实的《深渊》等等。但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这位导演同时还非常迷恋探险行动。这一次,他准备了一艘深潜器,准备独自驾驶着它挑战这颗星球上最深邃的海底。

  卡梅隆的绿色机器

 卡梅隆的绿色机器 卡梅隆的绿色机器

  这是本月初,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正站在他最新揭幕的潜艇“深海挑战者”号的旁边。周二,这位大导演兼探险家一举创造了最大深度单人驾驶潜艇探险的新纪录。周四他又宣布,他将在最近数周内挑战世界海洋的最深处。

  按照计划,在大约90分钟时间内,这艘小型潜艇将把卡梅隆送至地球上的最深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这里的深度超过1.1万米。迄今唯一一次人类抵达这一深度还是在50多年前,之后便再也无人到过这里。

  这次下潜是卡梅隆“深海挑战”(DEEPSEA CHALLENGE)计划的一部分。这项计划得到了《国家地理》的资助,计划将由一组工程师,科学家和电影制作人一起探索全世界最深海底深渊的奥秘。在过去的数周内,卡梅隆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岸外成功完成了无系绳下潜测试,接下来他们计划在关岛附近海域进行更多的下潜测试,最后再向最深的海底发起冲击。

  潜艇侧视图

 潜艇侧视图 潜艇侧视图

  1月26日,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海挑战者”潜艇正被吊车从母船“蓝宝石美人鱼”(Mermaid Sapphire)号上逐渐下放到悉尼港的海面上。周二进行的深度超过8000米的下潜测试让卡梅隆的这艘潜艇成为目前在役下潜深度最深的潜艇,同时也是历史上单人驾驶下潜深度最大的潜艇。

  卡梅隆是美国的著名导演,他说自己拍摄科幻题材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为他在在现实中进行探索行动做好了准备。不过卡梅隆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国家地理》的探险家,在一份录像讲话中,他说:“当你在制作影片时,每个人都读过剧本,因此你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当你进行探索时,大自然没有剧本,海洋没有剧本,因此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灯光,相机!

灯光,相机!灯光,相机!

  这是计算机模拟显示的“深海挑战者”号潜艇两侧的侧视图,可以看出其灯光布置上的不同,其中包括一盏2.4米长的LED灯。这艘潜艇采用不寻常的垂直航行设计,在它的底部设计有一个狭小的座舱,可以容纳一位驾驶员。

  卡梅隆将最多可以在马里亚纳海沟停留6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将计划拍摄这里的3D录像,并收集岩石和深海生物的样本。

  作为一名拥有十数次潜艇下潜经验的老手,卡梅隆计划使用他的潜艇上安装的多台3D高清晰摄影机纪录下他的此次马里亚纳海沟之旅。随后这些珍贵素材将被处理并制作成3D影片,他希望这样做将启发公众对于深海探索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缉毒局最近在哥伦比亚的一片红树林沼泽里缴获一艘毒品走私潜艇。这是该局在这个南美国家缴获的第一艘全潜式贩毒潜艇。它用玻璃纤维制成,全长30米,可以装载6名船员和大约8吨毒品。该船装配先进,内部空间很大,而且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国家地理频道》的一部新纪录片追踪了该局搜查和扣押这艘潜艇的全过程。

  1.沼泽里的庞然大物

沼泽里的庞然大物沼泽里的庞然大物(图片提供: Carlos Hernandez,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这是美国缉毒局(DEA)最近在哥伦比亚的一片红树林沼泽里缴获的一艘毒品走私潜艇。它是该局在这个南美国家缴获的第一艘能够完全潜入水中的贩毒潜艇。这艘用玻璃纤维制造的潜艇长100英尺(30米),能够搭载6人在水下停留长达1个多星期,它的潜水深度大约可达30英尺(9.14米),能够装载大约8吨毒品,据估计,这些毒品总价将近2.5亿美元。《国家地理频道》的一部新纪录片追踪了美国缉毒局搜查和扣押这艘潜艇的全过程,该纪录片的编剧兼导演史蒂文·霍贾德说:“它比高速游艇的运输能力更强,比人类用胃携带的毒品更多。”

  2.高科技潜艇

高科技潜艇高科技潜艇(图片提供:Carlos Hernandez,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以前的可卡因走私潜艇技术一直非常粗劣,例如潜艇只能部分潜入水下。但是美国缉毒局最近缴获的这艘可以完全潜到水下的潜艇,充分展现了贩毒潜艇技术的突飞猛进。例如,该艇拥有用于导航的GPS追踪卫星天线、非常先进的波导设备,并有电路、空调、卧铺、配备远程相机的潜望镜和卫生间。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美国缉毒局指挥官米沙·比亚斯特罗在该潜艇内部说:“你可以看到,在这里我们不用弯腰就能四处走动。我可以站直身体,不用担心头会被碰到。这里的空间很大,它同以前的贩毒潜艇相比,具有天壤之别。”

  3.可卡因潜艇的驾驶舱

可卡因潜艇的驾驶舱可卡因潜艇的驾驶舱(图片提供:Steven Hoggard,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以前缴获的一艘半潜式可卡因潜艇的驾驶舱有两个小窗户,驾驶员可以通过它们查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或者执法人员。这艘潜艇目前被停放在哥伦比亚图马科海岸警卫队站的干船坞里。与之相比,美国缉毒局最近缴获的潜艇能够完全潜入水下,它的经过不会在水面上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部纪录片追踪了比亚斯特罗和两名美国缉毒局实地考察员——“托尼”和“里奇”在哥伦比亚最危险的一个地方寻找和扣押潜艇的全过程。

  托尼在纪录片里说:“我们在西海岸的一片红树林里发现一处存放可卡因潜艇的场地,这里有斜坡房屋,上面盖着油布。任何卫星图上都不会显示这里的画面,因为他们有意采取秘密行动。”该局认为,毒品走私分子利用这种潜艇悄悄把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可卡因运输到很远的地方,不会被人发现。纪录片的导演霍贾德说,他们可能利用“潜艇把毒品运往太平洋海岸的墨西哥,或者中美洲,并在午夜卸货。一些(可卡因潜艇)还有可能前往非洲和南美的另一边。”

  4.运行的可卡因潜艇

运行的可卡因潜艇运行的可卡因潜艇(图片提供:Ryan Hill,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哥伦比亚海岸警卫队的一名成员正在驾驶一艘以前缴获的半潜式贩毒潜艇。这部新纪录片还对首批可卡因潜艇的一位发明家进行了采访,这位绰号“潜艇先生(Dr. Sub)”的人目前藏身在墨西哥。霍贾德说:“我们去采访这位贩毒潜艇的发明家,并告诉他(美国缉毒局)刚刚发现这种全潜式潜艇时,他毫不吃惊地说:‘恩,六年前我就听说这种潜艇了。’因此,毫无疑问目前有更多(潜艇)正在秘密建造中。”据该局说,他们已经在建造潜艇的一些地方发现用俄语和法语写成的工程学文件。霍贾德说:“这说明有人在帮助他们建造潜艇,因为这些潜艇很先进,仅凭毒贩很难完成。”

  5.正在试验的可卡因潜艇

正在试验的可卡因潜艇正在试验的可卡因潜艇(图片提供:Ryan Hill,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哥伦比亚海岸警卫队的一名成员站在以前缴获的一艘半潜式可卡因潜艇上,帮助检测它的航海性能。美国缉毒局并不清楚目前到底有多少全潜式可卡因潜艇正在从事贩毒活动。另外,该局还发现一个刚刚浮现的更大威胁:遥控可卡因潜艇。霍贾德说:“想一想无人机的功能,你就知道这种贩毒潜艇的威胁到底有多大了。贩毒分子甚至可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一座公寓里遥控潜艇抵达目的地。”“潜艇先生”在这部纪录片里表示,他认为遥控贩毒潜艇已经存在。他说:“我们确实还不具备这项技术,但是我们已经找到解决办法。大约在10到12年前我们就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我确信这项技术已经存在,而且即将被采纳。”(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泰坦尼克号残骸照片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8日报道,领导探险队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海洋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正计划派遣深水机器人前往北大西洋海底,保护泰坦尼克号残骸。

  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教授罗伯特·巴拉德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海底探险家”之一,曾因发现100年前撞冰山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残骸而声名远扬。然而现在,他担心泰坦尼克号正处于解体的危险中。

  巴拉德发现,泰坦尼克号船体已经受到人类废弃物中滋生的细菌的严重侵蚀。此外,携带游客参观残骸的小型潜艇也造成船体受损情况进一步恶化。

  巴拉德称,他将向美国当局申请许可,派遣机器人保护位于4000米深海中的泰坦尼克号残骸。这些深水机器人可以清洁船体,为其涂上防腐漆,还可以担任“警卫”,监控前来观光的潜艇。

  巴拉德称,在自然力、粗心参观者以及打捞行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泰坦尼克号恐怕无法再存在100年。

  相关阅读

  寻找泰坦尼克号沉没真相 或为巧合因素连锁作用

  泰坦尼克号海难一百周年 残骸照片首次自由公开

  泰坦尼克沉没或因罕见天气 光线折射致冰山隐身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五届东盟海军司令会议闭幕 “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提出引发各方争议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任芊) :29号,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东盟海军司令会议在越南河内闭幕。与会各方就本地区安全形势以及加快东盟海军协调步伐的势头交换了意见。各方还探讨了未来一段时期东盟海军合作应对挑战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措施,并预定通过一系列文件。在南海问题上,对于越南、菲律宾试图推动的南海国际化,与会各方立场差异较大。本网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东南亚记者任芊,介绍此次东盟海军司令会议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记者: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东盟海军司令会议于29号在越南河内正式闭幕。东盟海军司令会议始于2001年,不过这次会议是最近5年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东盟中9个国家的海军司令和老挝驻越南使馆武官参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东盟海军合作促进海上和平与安全”。

  东盟各国海军司令在会议上就本地区安全形势交换了意见,并就未来一段时期,东盟海军合作应对挑战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此外,会议还就东盟各国海军开展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建立海军热线、共享情报等达成共识。

  另外,本次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未涉及外界普遍关注的南海问题,而主要体现在东盟海军的协调步伐正在加快,这也符合东盟内部目前出现的加深合作的趋势。各国海军司令在会议上探讨了未来一段时期东盟海军合作应对挑战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措施。会议就东盟各国海军开展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建立海军热线、共享情报等达成共识。会议还预定通过“东盟各国海军合作方向”、“2011年—2013年东盟各国海军行动计划”和“东盟各国海军年轻军官交流计划”等文件。

  此外,越南海军司令阮文献28号还表示,在目前南海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的海军司令就开通热线达成了一致意见,并计划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以此加强各国间的联系。阮文献还表示,救灾工作也将成为海军司令热线沟通的内容之一。此外,与会者同意,第六届东盟海军司令会议将于2012年在文莱召开。文莱海军司令在会议上也提出建议,希望扩大东盟海军司令会议规模,参照已经建立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机制,邀请包括中国、美国等参加,建立东盟海军司令扩大会议机制。

  主持人:在此次会议上,各方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如何?

  记者:由于本次会议是在上周举行的巴厘岛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后召开的,因此早在会议召开之前,各方舆论对于南海问题是否会在本次会议上提及都表现出相当大的关注。法新社28号引述菲律宾海军副司令巴玛的话称,这是东盟10国海军司令首次“正式会谈”,“稳固的东盟对解决南海问题至关重要”,同时希望东盟各国支持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来解决南海争端。

  另外,越南以及菲律宾的海军代表在会上都提及到南海问题,并希望东盟对这一问题能有更多介入,而参加会议的新加坡、缅甸等国海军人士则对南海问题兴趣不大,他们呼吁“应在自愿、共识的基础上解决南海问题”。

  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国,越南军方的发言和表态值得关注。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杜伯巳在会议开幕当天就表示,越南支持东盟各国海军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也支持东盟海军同东盟对话国进行合作。越南人民军海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阮文献则表示,越南对东盟和中国近期签署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行动指针表示欢迎,但是,还需要各方在各级别、各部门甚至百姓层面形成共识,做到言行统一,当前的形势对东盟各国海军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他也呼吁东盟“团结起来,集中集体智慧和力量进行应对”。越南《青年报》28号则援引了阮文献关于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观点。

  但东盟10国海军人士会议期间的表态显示出,对于越南、菲律宾试图推动的南海国际化,各方立场有不少差异。马来西亚海军司令阿都阿兹表示,目前各国海上主权问题很复杂,但海洋环境、海上通行安全等问题可以共同解决。缅甸海军司令年吞表示,进行海上安全合作,和谐处理相关利益,是热爱和平的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主持人:那么,外界对于东盟海军发展趋势有何预测?

  记者:在本次会议举办期间,就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东盟海军力量的发展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势头。一是有些成员国海军不断加强与美国海军的合作。泰国《民族报》28号的文章称,许多观察家都认为,尽管不久前菲律宾、越南与美国举行的联合军演是早就计划好的,但显然这是美国试图提升这一地区国家军事实力,以抗衡中国的举措。

  二是部分东盟国家加速提升海军军力,纷纷购买潜艇。越南在2009年购买了俄罗斯制造的6艘“基洛”级潜艇,交易总价高达18亿美元。据菲律宾海军透露,菲正计划在2020年前购买该国史上第一艘潜艇,以加强海上巡逻力量。泰国海军不久前也决定花费2.57亿美元购买6艘德国二手潜艇。

  东盟国家中最早拥有潜艇的是印度尼西亚,紧跟印尼之后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则于2002年购买了两艘法国制造的潜艇。如果加上泰国、菲律宾和越南三国,预计在未来10年,东盟将有6个成员国拥有潜艇。

  军事专家认为,这些国家采购的潜艇均为常规动力型潜艇,其主要功能是实施海上攻击。潜艇与水面舰艇不同。目前东盟国家的水面舰艇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打击海盗、海上救援和维和等,显然潜艇并不具备这些功能。而一旦某国潜艇被发现在有争议海域“潜伏”,就很可能引发冲突。

  尽管某些东盟成员国利用南海问题来争取更多发展军备的资金,但亦应注意到,东盟成员国提升海军军力主要还是针对周边其他国家的。实际上,东盟国家之间以及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安全和主权问题并没有解决。泰国海军采购潜艇时就明确表示,一是为了在安达曼海和泰国湾保卫其领海主权;二是为了与邻国的海军现代化同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4.被迫靠岸

被迫靠岸
被迫靠岸( 图片提供: Mauricio Duenas, AFP/Getty Images )

  2008年,哥伦比亚海军迫使一艘自制潜艇在太平洋港口城市图尔博靠岸,潜艇上满载1.6吨可卡因。美国缉毒局特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多数毒品走私潜艇采用玻璃纤维制造,由普通船用柴油发动机驱动,从南美向北轻掠过太平洋海面航行,雷达根本探测不到。在中美洲或墨西哥,可卡因曾经以其他手段被秘密运往毒品的最终目的地——美国。多数走私潜艇的制造成本在每艘100万美元左右,铤而走险成功一次以后,就会被凿沉。据布劳恩介绍,像7月2日在厄瓜多尔缴获的那种全潜式潜艇可以重复使用。

  5.内部一瞥

内部一瞥
内部一瞥(图片提供: Carlos Barria, Reuters)

  200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市的政府设施内,一艘自制潜艇内的老式船长驾驶盘。在2008年被缴获前,这艘潜艇用于将7吨重的可卡因从哥伦比亚向北经太平洋运入美国。据《纽约时报》报道,毒品走私分子以前将这种自制潜艇称为“棺材”。可现在,走私毒品用的潜艇越来越先进,拥有现代化电子仪器、导航系统、反雷达系统甚至水冷式消音器。

  水冷式消音器可以让红外设备很难发现走私潜艇。据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走进可卡因潜艇》(Inside Cocaine Submarines)介绍,犯罪分子还在不断扩展走私潜艇的航程,有些潜艇可以在无需加油的情况下航行3000英里(约合4800公里)。

  6.俄罗斯毒品走私潜艇

俄罗斯毒品走私潜艇
俄罗斯毒品走私潜艇(图片提供:Reuters)

  2000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艘毒品走私潜艇放在仓库里。这艘潜艇长100英尺(约合30米),发现时周围到处是俄语设计图,就是在照片显示的这间仓库被警方没收的。据哥伦比亚警方介绍,这艘潜艇可以装载至少150吨可卡因或海洛因。基于走私潜艇技术的最新进展,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的工程师为这些潜艇的建造提供了专业技术。布劳恩说:“如果身边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明白他们要去做什么,任何人不会投资数百万美元去造潜艇,即便是联合企业。这确实是现实。”(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厄瓜多尔警方在该国太平洋沿岸缴获了一艘长达30米的潜艇。专家推测,这艘潜艇是设计用来向美国走私毒品的,幸运的是,在它上演处女航以前就被缴获,否则,在太平洋潜行一定很难发现。以下即是近年来缴获的一些用于走私毒品的“可卡因潜艇”。

  1.警方缴获的贩毒潜艇

警方缴获的贩毒潜艇
警方缴获的贩毒潜艇(图片提供 Reuters)

  7月2日,圣洛伦索附近,厄瓜多尔警方突击队员站在毒品走私贩建造的一艘潜艇上。与以前缴获的仅没过水面的“可卡因潜艇”不同,这艘非法潜艇看上去可以下潜65英尺(约合20米)的深度。潜艇长98英尺(约合30米),用纤维玻璃制造,可以容纳6到10吨海洛因和6名船员,在尚未上演处女航前就被缴获。

  据悉,在建造这艘潜艇的偏远沼泽营地,准备了供50名工人使用的设备,但在厄瓜多尔警方突袭时,仅仅有一人出现。这艘手工制作的潜艇上配备有从未在其他走私毒品所用的潜艇上发现的压舱物,表明走私分子在不断对更为常用的半潜式设计进行改进,这种设计本身已经很难发现。

  美国缉毒局(DEA)协助实施了突袭行动,曾经担任该局行动负责人的迈克尔-布劳恩(Michael Braun)说:“这显然让人大开眼界,同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现在有直接证据证明,犯罪分子有能力制造这样的设备,并将它们投入实际使用。”布劳恩现供职于美国私人保安公司“斯佩克特国际集团”(Spectre Group International)。

  2.“可卡因鱼雷”

“可卡因鱼雷”
“可卡因鱼雷”(图片提供: Jaime Saldarriaga, Reuters)

  曾从事过走私活动的米格尔-安吉尔-蒙托亚在纪录片《哥伦比亚毒品走私潜艇》(Colombian Narcosubs)中说,一些无人驾驶“鱼雷潜艇”远比7月2日缴获的全潜式走私潜艇原始,里面放满走私物,后面还拖着一艘小渔船,比如这艘2008年在哥伦比亚布埃纳文图拉缴获的潜艇。

  一旦发现缉毒艇靠近,走私分子就立即砍断拉着潜艇的绳索,令其沉入水下,各类毒品走私潜艇的船员都使用这一策略。由于多数有人驾驶走私潜艇在水面漂浮,船员可以在迅速凿沉潜艇的同时,准备逃到后面的小渔船。尽管如此,结构简单的鱼类潜艇经过升级也可以变成高科技潜艇。蒙托亚称,走私分子正在制造遥控走私潜艇。

  3.码头堆放的毒品

码头堆放的毒品
码头堆放的毒品(图片提供: Eder Lopez, Reuters)

  2008年,萨利纳克鲁斯码头堆放着整整6吨可卡因,这全部来自于从墨西哥附近的太平洋海岸缴获的走私潜艇。据美国前缉毒局官员布劳恩介绍,一艘普通可卡因走私潜艇(大多数从未被发现)可以携带4到10吨毒品。据美国和哥伦比亚官员估计,仅2011年,大约会有70艘毒品走私潜艇下水,可携带400吨可卡因。这种潜艇可能还不仅仅用于运输毒品。布劳恩说:“我担心毒品与恐怖主义建立越来越多的联系。”他指出,许多恐怖组织都与跨国毒品交易有关:“这些潜艇显然具有走私毒品以外的用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5.詹姆斯顿神秘石碑

詹姆斯顿神秘石碑
詹姆斯顿神秘石碑(图片提供:Preservation Virginia 摄影:Michael Lavin)

  美国考古学家今年6月在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发现了一块极为罕见的石碑,石碑年代久远,可追溯至400年前,即英国人在美洲建立第一个永久定居点的初期。石碑两面刻有文字、数字以及植物和鸟儿等图案。据考古学家比尔·科尔索(Bill Kelso)介绍,石碑是在詹姆斯顿当地最著名的领袖约翰·史密斯船长1609年所打的一口井下面发现的。如果被证实确属史密斯之物,它将为我们了解这个殖民地的早期历史提供重要线索。

 

  6.麦田怪圈状史前建筑群

麦田怪圈状史前建筑群
麦田怪圈状史前建筑群(图片提供:Damian Grady/English Heritage )

  考古学家今年6月中旬在英国南部发现了一个史前建筑群,从空中看,这个建筑群就像一个个怪异的麦田怪圈。据英国金斯顿大学考古学家海伦·威克斯蒂德(Helen Wickstead)介绍,建筑群的历史比附近的巨石阵遗址还要早1000年。威克斯蒂德称,在同一地区,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众多木结构寺庙遗迹和两座有着 6000年历史的大坟墓,属于“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建筑物”,如此重要的遗迹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未被人发现,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7.二战日本“超级潜艇”

二战日本“超级潜艇”
二战日本“超级潜艇”(图片提供:Wild Life Productions )

  美国科学家今年11月宣布,他们在夏威夷海域发现了两艘二战时期的日本“超级潜艇”。这两艘潜艇已沉没海底60余年。据介绍,日本超级潜艇舰队共由五艘潜艇组成,其中几艘可以发射轰炸机,对纽约、华盛顿和巴拿马运河展开自杀式攻击,另外几艘超级潜艇的航速则是当时传统潜艇的两倍。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海军缴获了这些潜艇并展开研究,他们在1946年做出了一个决定:驾驶所有潜艇驶至夏威夷海域,将其击沉,以免这项技术落入苏联人之手。

发表在栏目: 科学
“I-401”潜艇上炮口的特定镜头
“I-401”潜艇上炮口的特定镜头(图片提供:Wild Life Productions )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海洋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夏威夷珍珠港附近海域发现了两艘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潜艇。考古学家认为,这两艘潜艇已沉没于海底60多年,代号分别为“I-400”和“I-203”。

  据美国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现代军用飞机馆馆长迪克-达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秘密研制的潜艇是准备用来攻击美国东海岸的重要城市,如华盛顿和纽约等。这些攻击潜艇不仅仅航行速度快,而且航程很远,有些时候还会携带可折叠机翼的飞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接管了日军的太平洋舰队,其中包括五艘日军潜艇。后来,为了防止这些潜艇技术落入苏联人手中,美国人将它们全部击毁并使其沉没于夏威夷海域之中。为了不让任何人知道潜艇的下落,美国军方当时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潜艇沉没地点的记录。

  从1992年起,夏威夷水下研究实验室的考古学家特里-科比带领一支科考团队,驾驶一艘潜艇在夏威夷海域中一直不断地寻找这些被击沉的日军潜艇。2005年,他们发现了一艘代号为“I-401”的日军潜艇。2009年2月,他们又发现了另外两艘,代号分别为“I-14”和“I-201”。而最大的非核动力潜艇“I-400”和“I-203”却仍然下落不明。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学家汉斯-范-蒂尔博格也参与了此次科考,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为此次科考提供了部分赞助。蒂尔博格介绍说,“搜寻这类潜艇非常有意义,因为现在是和平环境,而这些潜艇却是攻击性武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我们会把潜艇搜寻的结果在太平洋地区共享。对这些秘密武器进行和平的科学考察,这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如今,被击沉的五艘潜艇全部被发现。考古学家们向人们分别介绍了这些潜艇的部分特点。

搭载2架轰炸机的“I-14”潜艇。
电脑效果图:搭载2架轰炸机的“I-14”潜艇(图片提供:Wild Life Productions )

  “I-14”潜艇沉没于1946年,2009年2月被发现于夏威夷海域。在停靠码头时,I-14”潜艇大约有四层楼高,长度比一个足球场还要长,约为114米。“I-14”潜艇其实就是一个水下秘密飞机场,它最多可搭载3架折叠式机翼的轰炸机。“I-14”潜艇浮出水面数分钟后,轰炸机即可从甲板上起飞。这种折叠式轰炸机上可携带1800磅(大约816公斤)的炸弹。蒂尔博格认为,“潜艇能够搭载飞机,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超前的理念和技术。这种技术在当时显得非常先进,因为这本来应该是我们当今时代才有的技术。这和我们现代的制导武器有类似之处。”

潜艇上的圆形指挥塔、可伸缩的甲板炮台
电脑效果图:“I-201”潜艇局部(图片提供:Wild Life Productions )

  “I-201”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速度最快的潜艇,在水下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5公里。此外,“I-201”潜艇也是二战时期日军潜艇序列中潜水最深的潜艇,最长可以在水下呆一个月之久。在这些潜艇上,都装备有圆形指挥塔、可伸缩的甲板炮台和可伸缩的潜水机。

  蒂尔博格认为,这些日军潜艇现在只属于海洋,人们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历史遗迹来保护,它们也可以成为海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蒂尔博格说,“这些潜艇非常适合野生动物栖息,其内部黑暗而又安静。”(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