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全人类超重1500万吨 相当于约170艘航空母舰
全球肥胖人口众多

  一项研究显示,以2005年的数据估算,人类超重1500万吨,而人类中的全部成年人的总重量为2.87亿吨。超重部分相当于约170艘航空母舰的重量。如果用人类体重来计算,就好比地球上一下子多出2.42亿个拥有平均体重的人。

  一个欧洲研究小组声称,这项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让人类对腰围感到不舒服,还通过研究人类的总体重让大家对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影响有重新认识。他们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杂志上撰文说:“联合国对世界人口的预测显示,地球到2050年将多出23亿人。因为平均体重的增加,增加的人口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美国在“十个体重最重的国家”名单上位居榜首,而“十个体重最轻的国家”名单全由非洲和亚洲国家组成。

  研究人员分析了2005年的全球数据,用体重指数和身高估算了成人的平均体重。总的来说,他们计算出个人的全球平均体重是62公斤。

  相关阅读

  肥胖人士需警惕腰围超身高一半 寿命或减少14%

  饮食不规律导致内脏肥胖 胰岛素分泌节奏被打乱

  超重影响全人类 全球肥胖人体重总和1700万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机器人可随音乐节拍跳舞 人类DJ或将失业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发了一款DJ机器人,它可以随着音乐节拍跳舞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佐治亚技术研究所音乐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款DJ机器人,名为“Shimi”。这款机器人被称为音乐伴侣,它启用了安卓(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的功能。

  除了看起来非常可爱之外,Shimi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娱乐功能。首先,它能够根据用户正在听的音乐推荐新的歌曲。它也可以随着音乐节拍跳舞,并根据用户的反馈确定它是否应继续演奏这首曲子,以及以什么音量演奏。这款具有智能手机功能的机器人,身高只有一英尺(约合30厘米),但它配备了很多功能。音乐技术中心的吉尔·温伯格(Gil Weinberg)教授参与设计了这款DJ机器人,他说:“Shimi的设计是为了转变人们享受和思考他们的音乐的方式。”

  Shimi的其中一个特点肯定会成为它的卖点,即它能够利用连接在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和人脸检测软件,找出听众在一个房间里的哪个位置,然后相应地定位其扬声器。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该机器人能够分析它的听众鼓掌的声音。然后,它扫描音乐库,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节拍和节奏的歌曲,并开始演奏,然后随着旋律开始跳舞。音乐技术中心的梅森·布乐坦(Mason Bretan)博士解释称:“许多人认为机器人受到编程指令的限制。Shimi告诉人们,机器人也可以是富有创意的,它们也可以发挥互动作用。”

  在未来,该研究团队计划推出新的应用程序,将使Shimi能够识别各种手势。用户将能够通过摇头表示不喜欢,机器人看到就会立即更改它当前正在播放的曲目。该团队解释称,其它手势可以用于跳过曲目,以及将音量调大或调小,开发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温伯格说:“我相信,我们的音乐技术中心将引领一场革命,未来我们的家庭中将看到更多的机器人,帮助人们做一些日常琐事。”(嘟嘟)

  相关阅读

  艺术家设计临终关怀机器人 爱抚手臂可安慰患者

  游泳机器人问世助测量数据 未来或可战菲尔普斯

  人类探测星际飞船或成饲料 机器人才是最佳方案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奥地利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语言功能可能最早产生于猿类相互交流时的咂嘴现象。

  语言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都在从灵长类动物和他们的发声,如黑猩猩的叫声中寻找人类语言的进化起源。而根据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人类的语言功能可能最早产生于猿类相互交流时的面部动作,即咂嘴现象。

  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系系主任特库姆塞·菲奇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共同研究发现,许多种猿类在面对面时都会咂嘴,这个过程虽然会发出轻微的声音,但声音并不是来自于喉部的声带振动。初看起来,这种咂嘴声音由于嘴唇快速开合产生,但科学家通过X光对猕猴的观察发现,这个声音的产生涉及一系列复杂动作,即嘴唇、下巴,舌头和舌骨快速而协调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频率是每秒5次,这个速度与人类说话时,口腔相关器官运动的速度相似。

  科学家指出,人类说话时,口腔相关器官也是如此快速而协调地动作,并由此调节声带产生出来的基本音,将其变为辅音和元音。猕猴相互交流时咂着嘴唇及相关器官的动作与人类说话时相关器官的动作惊人地相似。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语言功能并不是源自于灵长类动物叫声,而是它们交流时的面部表情,而且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成。

  这一结果刊登在5月31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专业杂志上。

  相关阅读

  狗为何可以听懂人类语言 眼神交流才是秘密所在

  人类文明在无声中流失 本世纪末90%语言或消失

  美科学家研发机器人消防员 能理解手势语言(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洞穴生活:人类最初在另一颗行星上探索生存地点将首选洞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为了尽可能让人类生存下来,探索星系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近50年里,我们开始克服地球引力作用,脱离地球大气层,目前正在逐渐接近这一伟大梦想,讨论未来在其它星球上如何栖息生存。我们进入其它星球的初期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讲,将返回至石器时代的生活,使用洞穴作为我们最初的栖息地点。

  这一观点在2007年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当时美国宇航局拍摄到火星表面的“天窗”,表明洞穴存在于火星,这种洞穴为人类提供四周保护性墙壁,以及屋顶,潜在地是一种密封式环境,可作为未来人类的新家园。

  美国宇航局的图像不仅拍摄到了火星洞穴,热成像显示白天和夜晚这种洞穴里温度恒定,使它们潜在地成为首批宇航员的最佳太空栖息地。

  同时,在月球和土卫六表面也发现了类似的洞穴结构,这意味着未来它们可能成为人类的太阳系内邻居星球。

  2011年10月份,这一观点变得更加具体化,由地质学家、洞穴探险家、地球科学家、天体生物学家和其它研究人员在新墨西哥州召开会议,探讨了在其它星球上建立洞穴基地的科学性和重要影响。

  据《史密森尼杂志》报道,此次会议进一步讨论了人类未来太空计划的实际科学性,讨论了我们如何使用机器人探索其它行星上的洞穴,在正式进入之前由宇航员或者机器人绘制出洞穴的结构及分布。

  研究人员称,该领域的机器人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智能”机械装置能够自发地判断什么时候进行探索,尤其是数吨重环绕岩石和数英里长洞穴网络很可能中断宇航员和机器人之间的通讯。

  同时,科学家强调,这些外星球洞穴将是发现冰水的最佳地点,甚至有可能在这里会发现微生物。《史密森尼杂志》指出,虽然这种外星球洞穴听起来像是夏季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而不是学术会议记录,在将这些计划进行科学评估之前,已出现探索海底世界和月球主题的一些科幻电影。

  当科学技术与人类想像空间结合在一起时,这些科学观点将不再牵强附会。这或许需要数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实现,未来外星球洞穴勘测探索将延续着相同轨迹进行。越是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就更有可能在登陆的外星球上获得奇迹发现。(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探秘俄罗斯水下洞穴 蓝湖中植物如妖艳火花(图)

  英国士兵探索南极禁区 蓝色洞穴如梦幻世界(图)

  美欲在火星挖掘最深洞穴 期待揭开星球内部奥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研究认为史前人类曾与这种巨型袋鼠共存过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去除你脑海中史前人类骑着长毛猛犸象的情形,想象一下这样的景象,他们呆在巨型袋鼠的育儿袋里四处跳跃!不要觉得这是闲扯,最新研究显示,史前人类可能与澳洲塔斯马尼亚岛(Tasmania)的巨型动物群共存过,并与他们的灭绝有关。

  超过四万年前,像Protemnodon anak这类体重超过110公斤的类似于袋鼠的巨型动物还在塔斯马尼亚岛上闲游。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在这些物种灭绝之前,它们与史前人类没有任何关联,所以认定他们的灭绝是由气候变的造成的。

  但新研究认为由于地壳运动等原因,曾经有一段时间,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巴斯海峡上出现了一座陆桥,使得人类从澳洲大陆迁移到了岛上居住。人类与巨型袋鼠的相处时间可能有2000年之久。

  此前为了追溯澳大利亚袋鼠,袋熊和袋獾的史前祖先进行了许多尝试,包括用放射性碳十三测试骸骨化石中的矿物含量。结果显示,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人类出现之前,巨型动物就早已灭绝。然而,矿物含量测试毕竟不能提供精确的年份,因为元素放射性可以混淆含量数据。ANSTO(澳大利亚核科学和技术组织)已经重新评估他们的年份测试技术,并改为选择测试骸骨化石中的蛋白质含量。数据显示巨型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年代有相当一段时间的重叠。

  因此,如果数据准确的话,人类确实曾经见到过这些巨型动物,也许甚至还捕猎过他们。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并没有使巨型动物族群灭绝,人类捕猎才是真正原因。虽然ANSTO还没有发现人类和巨型动物有关联的证据,但这毕竟为巨型动物灭绝的千年悬案提供了线索。(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一代佳人陈圆圆归隐贵州 护吴三桂余脉繁衍至今

  诡异的宗教人体祭祀 秘鲁现婴儿木乃伊墓葬(图)

  太平洋现8600万年前活化石 千年繁殖一次(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饮食搭配很重要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0日消息,近日首届国际烧伤创疡学术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生命科学家徐荣祥首次正式公布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体系,他在会上演讲称,高等动物具有再生功能,人人都有返老还童的再生机制,人类生命长度为300年。

  而这样的消息已经发布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长生不老是所有人为之努力的目标。不仅是中国的科学家,全世界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合理饮食如食“人参果”

  此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进化学教授迈克尔-罗斯就研究了次问题。罗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活到99岁的人死亡的概率不会大过一个93岁的人;就算93岁时的健康状况未必很好,但其身体情况也不会在99岁的时候变得更糟。罗斯由此推断:“如果一个人能有幸活到90岁,那他的身体将进入一种‘无恙阶段’。”

  这种说法跟人越上年纪就越体弱多病的传统观点截然相反。罗斯解释道,这很可能是因为人体基因在90岁的时候终于具备了极强的适应性。根据他的说法,在成长的过程中生病是因为人体基因同外界环境发生了冲突,而基因会针对这些冲突做出不断的适应调整,在90岁的时候达到可以抵御疾病的峰值,人体也就进入了所谓“百毒不侵”的“无恙阶段”。

  不过罗斯同时表示,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得在3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在饮食习惯上有所调整——避免食用谷物和乳制品,多吃蔬菜、水果、海鲜及坚果类食品。这种饮食习惯类似石器时代人类祖先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在30岁之后坚持得很好,甚至可以帮人类更早地进入停止衰老的“无恙阶段”。

  罗斯甚至称,他的这一发现可能帮助人类找到长寿的秘诀。他本人在近两年都在按照这个方式控制饮食,效果还不错。

  改变细胞助长寿

  美国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长寿的原因,他们发现长寿的关键就是找到可以阻止细胞衰老的正确按钮。实现不死的关键就是找到生长血管、心脏和骨骼等身体部件,用来替换已经用坏的部件的正确方法。顶级长寿研究人员奥布里-德格雷说:“我不认为寿命是有限的。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类活几千岁。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德格雷认为,他可能已经发现揭开我们的细胞不死之谜的关键。他隔绝了细菌里的一种酶,这种物质似乎能够防止它们被粘性物质阻塞,最终窒息而死。他希望相同策略对人类细胞也能起作用。

  美国分子遗传学家比尔-安德鲁斯已经发现一种补剂,他认为这种东西能够改变细胞,让它们永远存活下去。这种补剂可以阻止端粒随着衰老变短。科学家认为,当端粒变得越来越短时,我们的身体就会逐渐衰弱。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你能够阻止端粒变短,或者让它们再生,你就能延长寿命。安德鲁斯说:“如果我们能找到延长端粒的方法,延年益寿就会有95%甚至更大的把握。”

  食用药物最简单

  早先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科学家宣称,他们正在研发一种可以让人活到100岁的药物。这一发明将解决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

  据了解,科学家们发明这种药物是基于对三种“超级基因”的识别。拥有这三种“超级基因”的人,他们活到100岁的可能性要比普通人高出20倍,而且其中80%的人不太可能患有老龄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在这些人中,即使是体重超重的人或是视烟如命的人,他们也有三分之一左右能够活到100岁。现在,美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生产一种可模仿这三种基因功能的药物,并希望能够在三年内进行临床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将在近期播出的电视记录片中详细介绍科学家们的工作。

  目前,英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7岁,而女性则为82岁。同时,英国大约50万人受到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影响。该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美国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尼尔-巴尔兹莱博士表示,“发现这种长寿基因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发明一种长寿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模仿长寿基因的功能。如果我们能够模仿成功,那么人类的长寿程度将是非常可怕的。”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人类长寿竟引来反对之声 科学家称活到80岁即可

  长寿药物或梦想成真 实验小鼠寿限延长12%(图)

  长生不老或将成为现实 合理饮食如食用"人参果"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你是否还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看完这篇报道再做打算吧!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0日消息,最新研究发现人类进化到一夫一妻制的原因是女性更愿意选择可能维护长期稳定关系的另一半,而不是肌肉猛男。

  身体素质较好的男性有些明显特征,比如鼓胀的肌肉和强壮的下巴。然后很久以前女人们已经懂得如何鉴别男人的价值,比如外表来说,忠诚和慷慨更为重要。因为缺乏竞争力,那些身体条件一般的男性为了满足他们的配偶,会在感情上给予更多的补偿。

  来自田纳西州诺克思维尔(Tennessee-Knoxville)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在人类进化的早起阶段还是群居形态,那有最有统治力的男人能得到大部分女人,而瘦弱男性想要找一个伴侣,他们的另一个发展策略就是委身于一名妇女,为她做牛做马提供所需的食物和保护。这种男人的行为改变了妇女的价值观,以至于忠诚和慷慨成为判断好男人的重要标准,强壮与否不在那么重要。

  该研究的数学家甚至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人类一夫一妻制的形成。这项“性革命”导致妇女们选择更有价值的长期伴侣,而男性们也被迫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美人鱼不再是传说 或为灵长动物进化分支"海猿"

  宇宙或存高智慧外星人 进化数十亿年比人类先进

  动物界又一大进化之谜破解:龟鳄鸟竟是同一祖先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位美国设计师发明了这种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神秘奇特的蓝色光线看上去像是夜总会的灯光,但事实上这种灯光是由人类血液进行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设计师迈克-汤普森(Mike Thompson)称,这种新颖的灯设计旨在让人们深思当前社会生活中随意性浪费行为。他指出,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使用3383度电,这相当于4个房间持续点亮灯泡12个月。


据称,这种吸血鬼灯的设计旨在让人们形成环保意识,自觉地进行节能减排

  在汤普森的网站上他指出,这种“吸血鬼灯”会让人们不禁地问点亮这种灯是否值得割破皮肤流出血液?这就像过多失血会带来生命危险,同样使用过多的能量也将会环境造成危机。

  在一段令人不安的视频中,汤普森展示了一位女子在暗室里将她的手指放在锋利的灯泡边缘割破皮肤,将血液注入灯中,此时这个“吸血鬼灯”就开始释放出亮蓝色。

  这个吸血鬼灯是由药片产生化学反应,当混合血液后就会产生能量。在汤普森的网站上,他指出,这个吸血鬼灯需要割破人类皮肤,溶解化学粉末,并用人类的血液作为原料点亮灯光。

  汤普森称,通过制造这种奇妙的灯,不仅具有实用照明性,用户必须意识到当我们需要更多的照明光源时,需要认真反思我们是如何浪费能量,以及它们的珍贵性。

  他强调,现今我们只需简单地拨动电源开关便能每天24小时持续一周地开启家用电器,但并未考虑到电能从何而来,以及相应的环境成本。(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美海滩现神秘恐怖动物尸体 长巨大獠牙如吸血鬼

  月圆时吸血鬼传说是假 圆月后狮子爱吃人才是真

  组图-全球14个另类主题餐厅 血红色吸血鬼餐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传说中的美人鱼或为“海猿”

美人鱼或真实存在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0日消息,美人鱼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个美丽的传说,电影中它们经常可以成就经典的画面。现实中也常有遇到美人鱼的传言,但它们大多被认定为海牛等海洋生物。

  不过近日有科学家研究表示,一些目击者见到的可能是真正的“美人鱼”,并不是此前认为的海牛等动物,而是海猿。

  根据每日电讯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表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时出现了分支,出了向人类方向进化以外,还有一些为了适应海洋生活,逐渐成为海猿,而由于与类人猿相似,所以人们常误认它们是“美人鱼”。

  动物星球的工作人员查理-福利(Charlie Foley)表示:“美人鱼可能不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产物,它们的流言很久,有不是神话的可能。最新的研究或许可以证明这点。”

  科学家认为早先时候生活在水边的猿类为了适应水中生活,逐渐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不过这样的说法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不过查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人类看上去与灵长类动物差别很大,这当然是进化的结果,不过人类很多方面与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很像,比如友之间有蹼,皮下有脂肪层,体毛退化等,这些均是其他灵长类不具备的,猩猩是很好的例子。”

  而他还有最有利的证据:“人类应该都有游泳的本能,就算不会游泳的人,在水中也会想到自救方法,而憋气是更好的证据,陆地动物很少有可以憋气的。”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澳美女上演现实版童话 扮美人鱼与鲸鱼共舞(图)

  女模特"变身"小美人鱼 与鲸鱼海底翩翩起舞(图)

  湖北惊现首例"人鱼胎儿" 双腿粘连似美人鱼(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资料图

  在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有数万粒种子沉睡在极地冻土之下,即便爆发核战争或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即便南极冰盖融化,桑田化为沧海,也无法惊扰它们的梦。这里就是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人们称其“为世界末日而准备”的“种子方舟”。
 
 “种子银行”的备份

  根据估算,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万种可食用的植物,包括10万种稻米、1000多种香蕉……这些农作物的种子,小如罂粟花种子,大如椰子,都蕴含着无价的植物DNA。然而,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地球上农作物物种已经消失了75%。

  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全世界建设了1400多个“种子银行”,这其中既有世界银行、粮农组织与联合国资助的储藏机构,也有中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型储藏所,还有大学与研究室管理的小型储藏室。它们都保存植物的种子、花粉、孢子——简而言之,储存物种是这些“种子银行”的主要功能。就像钱存入了银行——存入和兑取都取决于需要,非常自由。

  例如,收集了2.42万种植物种子的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它会定期存放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种子,一旦某种植物灭绝,能随时从“种子银行”中起用种子,以便恢复这个物种。

  然而这些“种子银行”也很脆弱,它们要面临战争和天气灾害的威胁,还存在缺乏充足的资金、完善的管理和先进的设备等问题——在全球1400多个“种子银行”中,只有十几个达到国际标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国家种子银行就在战争中被毁灭。

  为了增强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际社会就一直在构想有别于“种子银行”的储存概念——它要有足够大的容量,以最先进的储藏技术维持所有种子最长的生命期限,为全世界的“种子银行”做好备份,它不必存取自由,但必须能抵抗任何天灾人祸,即便是核战争爆发、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世界末日”来临,也能保护种子的安全。

  “末日种子库”由此诞生,只有在外界没有种子可用的时候,才能动用这里储备的“生命之种”。这里将是人类面对毁灭性灾难时的“诺亚方舟”,即使生物都会毁于一旦,幸存的人类也还能取出这里存放的种子,将它们唤醒,重新耕种土地。

  能抵抗任何灾难的地方

  斯瓦尔巴群岛,人迹罕至,在种库周围,偶尔会有北极熊出没。

  为了保证“末日种子库”的绝对安全,对于建造地点的选择和内部构造的设计,挪威政府也是煞费苦心。

  修建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末日种子库”比现在的海平面高出130米,即便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冰层和南极洲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也只会再增加61米,不会淹没“末日种子库”。

  这里是北极的永久冻土带,越深入冻土带之下的岩石山洞,越有利于保持低温。因此,“末日种子库”修建在距离山洞出口120米的地方,即便外界温度升高,也难以穿透周围厚厚的永久冻土,就算冷冻隔热装置失灵,永久冻土也能确保“末日种子库”的温度在零下4℃左右,并持续200年之久。

  为了能够抵御原子爆炸的冲击,“末日种子库”按照美国国家黄金储存库诺克斯堡的安全模式建造,外面包围着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隧道里有数道安全性能极高的密封门,既能够抵抗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也能防止热空气的渗入。

  “末日种子库”中有两个气压舱,每个占地375平方米,共可以保存300万种植物种子样本。从世界各地运来的种子,经历干燥、清理等程序之后,被装进由特殊金属箔片和其他先进材料制成的“劳斯莱斯种子袋”——这种银色袋子能让种子在干燥和冷冻的状态下长久保存,每袋可以装500粒种子,袋子又被放在盒子中,整齐的码放在气压舱里的金属架上。

  在“末日种子库”里,自动温控系统会使空气交换机和制冷设备交替工作,把温度常年控制在零下18℃,即使冷藏器坏了,永久冻土带仍将保持它们的冷冻状态。

  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小麦、大麦和豌豆这些重要农作物种子可持续保存长达1000年,储存最久的高粱,大约能存放1.95万年。

  2007年9月,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种子库开放,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目前,该种子库藏有50万种不同作物的种子,已经接收了来自世界各地,如墨西哥、加拿大、菲律宾、肯尼亚等100多个国家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子样本,成为全球作物种子最丰富的储藏库。

  但愿这只是备份

  作为全球“种子银行”的后备援助力量,“末日种子库”担负着出现地区性或全球性大灾难时,以这些精心储藏的种子重新启动农作物生产的重任。

  挪威政府为了建造“末日种子库”耗费了300万美元左右的建设费,种子库建成后,每年的维护费用还需要约10万—20万美元。

  尽管建造这座“种子库”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发生作物流行病、核战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世界植物的多样性,希望有它的帮助,即便植物遭遇灭顶之灾,世界还会有重新焕发盎然绿意的一天。

  但,原本人类不必耗费巨资,将鲜活的种子深藏在黑暗的洞穴里。因为大自然是一个比“末日种子库”更保险、更富有生机、更诗情画意的“种子银行”。

  可是,这个精妙的“种子银行”却因为人类没有节制的活动,而失去了强盛的生命力,变得脆弱。有科学研究表明,花生、土豆和豇豆的野生亲缘物种在未来的数十年内都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存在灭绝的可能。尽管这些野生亲缘物种并不能为人类食用,但它们对于改良农作物,尤其是在增强农作抗病虫害的特性方面,有特别的作用。

  即使修建了“末日种子库”,也只能保存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野生物种的多样性,正因为如此,挪威人才给“末日种子库”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末日穹顶”。

  这是希望用“末日”这个词,来警醒人们,如果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还不加管制,那么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会到来。“穹顶”则表达了一种愿望,那就是尽管“末日种子库”是人类为自己买的昂贵保单,也是人类最后的救赎——即使能有保障,也希望永远都不必启用。(记者 詹媛)

  相关阅读

  玛雅千年颅骨被不慎打碎 末日传说再次升级(图)

  揭露"2012末日"四大谎言 真正末日还需50亿年

  考古学家发现玛雅官方记录 其并未预言世界末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