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科学家称人类始祖或是一种前所未见类人生物

《科学美国人》杂志2012年4月刊封面

  人类起源是学者们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面临的最神秘问题之一。根据获得的匮乏证据,科学家们推测起源于东非的智人(Homo),也就是以露西(Lucy)为代表的南方古猿,应该是所有人类的始祖。但是近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西北部一处山洞中发现的化石可能颠覆这个假设。这种化石代表着一种前所未见的类人生物,它们拥有和更新纪灵长动物和早期人类的共有特征,很可能是真正的人类始祖。

  在大约200到300万年前,非洲森林中生活着一种被认为是人类祖先的原始类人生物。他们比能够直立行走(后腿短而粗)、双手擅长爬树、高额脑小的南方古猿还早100多万年。但是他们的世界变化很快,并让他们分散出许多分支。其中一支进化出长腿、会制造工具的双手以及更大容量的大脑,也许这种古人类才是当时地球真正的统治者。


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百年

  科学网(kexue.com)讯 泰坦尼克沉默已经过去了100年,但至今我们还在研究它的沉默原因。一艘巨轮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在看到冰山前竟然没有任何反映,这至今还是个迷。


冰山或因特殊气候而被折射

沉没画面

  近日有科学家分析了当时的气候,认为泰坦尼克撞到冰山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出现了极为罕见而又致命的天气情况,它创造了一个假的视野,在船员发现冰川是已经为时已晚。

  历史学家们认为,在当时有可能发生了海市蜃楼,由于视觉上的原因没有人能发现前面的灾难。当时靠近加利福尼亚的海域或许遭到了冷暖空气的夹击,科学家认为两种空气造成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电视剧泰坦尼克画面

  英国历史学家提姆表示:“当时海面出现了光线折射现象,是船员们看到了一个假的海平面,这就是海市蜃楼,它隐藏了真实而又恐怖的冰川,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能错过一座巨大的冰川。”

  而提姆也表示当时的天气有些问题:“我们查看了当时大西洋上空的天气情况,发现当时北半球气压有些偏高,气流可能出现了问题。而当时北半球天气比较寒冷,而大西洋海域寒冷的洋流遇到的热空气时候,光线被弯曲。在清晰的情况下,一座冰山很容易被发现,至于此前认为船员玩忽职守,这样的说话不太准确,轮流换岗的船员不应该一起犯相同的错误。”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震撼泰坦尼克号残骸照片 首次展现百年沉船全貌

  百年回顾泰坦尼克号惨剧 细数六位没上船的名人

  泰坦尼克号沉没或另有隐情:月亮引发大海潮所致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土卫八上发现的高速远程滑坡 现象 A栏:马伦陨石坑内发生的“粗糙”滑坡; B栏:英格利亚陨石坑内发现的多重叶片状平滑滑坡; C栏:格林陨石坑内发生的叶片状平滑滑坡  土卫八上发现的高速远程滑坡 现象 A栏:马伦陨石坑内发生的“粗糙”滑坡; B栏:英格利亚陨石坑内发现的多重叶片状平滑滑坡; C栏:格林陨石坑内发生的叶片状平滑滑坡

  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在火星上观察到滑坡现象,而最近他们又大感意外地在太阳系中一个出乎意料的地方发现了这一现象,这就是土星的卫星——土卫八(Iapetus)。土卫八是土星的第三大卫星,这颗卫星非常与众不同,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明显明暗不同的两个半球,并且还有一道几乎横贯全球的山系,将整个星体分隔成两部分,中间凸起,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胡桃核。并且在这颗星球上,滑坡还并不像地球上那样只是小规模的沿着山坡下滑的山石,而是大范围碎屑体的崩塌。这种现象被称为“高速远程滑坡”(long-runout landslides),这是一种滑动距离长,滑后冲击力大的滑坡类型。而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比尔·麦克凯农(Bill McKinnon)的介绍,至于这些滑坡是如何发生的,原因依旧不甚明了。比尔本周在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说:“这些高速远程滑坡的发生原因仍然是个谜,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这些滑坡,或者说山崩的发生,当然可以在地球上找到相类似的对应现象,在火星上也已经发现同样的事件,那里主要的发生地位于火星最大的峡谷系统——水手谷的陡峭岩壁。相比之下,在土卫八上发生的这种高速远程滑坡现象发生的次数会更少一些。

  麦克凯农表示,尽管相比之下火星的大小要远远胜过土卫八,但是在土卫八表面发生的高速远程滑坡过程中发生位移的物质总量却超过了火星上发生的任何一次已知的滑坡事件。

  在演讲中他说:“对于这类高速远程滑坡事件的发生机制我们知之甚少,对于为何会出现摩擦力突然下降的原因,人们提出了很多种解释,我甚至没办法将它们一一罗列进我的幻灯片中。”其中的一些解释包括水的作用(如地下水渗出),潮湿或饱和的土壤,滑坡体下方含有被封住的空气或承压的气体等。

  在土卫八上,显然并没有水或大气可以创造出我们地球上所熟知的滑坡现象。但是麦克凯农和他的小组在卡西尼探测器拍摄的图像中已经至少识别出20多处滑坡现象。这些滑坡案例中大多数发生在陨石坑,盆地或其它陡峭的山壁部位。麦克凯农和他的小组分辨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滑坡现象:“粗糙的”碎屑滑坡体,以及相对平滑的片状滑坡体。他们还发现在同一地点曾经发生过多次滑坡,这也证明了土卫八上长期以来便存在滑坡现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滑坡?麦克凯农认为冰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最好的答案。土卫八的密度很低,这显示它的组成成分中很大一部分是冰,岩石物质可能只占到其总质量的20%左右。他说:“看起来似乎需要一种液化或者包含液体在内的机制起作用,而如果水冰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融化,减少摩擦力和粘合力,造成滑坡的发生。”

  科学家们目前所观测到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呈现叶片状的平滑滑坡体,和地球上的流变流体非常相似,如熔化的岩浆或呈现流体的泥石流。因此,在陨石坑或盆地边缘峭壁岩层中含有的水冰由于某种原因受到加热,这种加热机制或许来自岩体颗粒间的相互摩擦,于是水冰发生局部融化,造成岩体滑移。麦克凯农说:“这种机制对于土卫八是非常合理的。”

  土卫八的自转速度很慢,一天长达79个地球日,如此缓慢的自转就意味着土卫八上每天的温度变化周期是非常缓慢的。这种漫长的周期让那些较为深色的物质有时间吸收足够的太阳光并升温。当然,由于土卫八两个半球截然相反的颜色,它深色的一面吸收的阳光当然要比浅色的一面要多得多,因此,正如麦克凯农所说,这样的特殊情况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过,要说土卫八上的物质被“加热”了其实是言过其实的。因为即便是在土卫八深色的一面靠近赤道的位置,其正午最高温度也就只有大约130K左右(约合-143 °C),而在浅色的一面则仅有大约100K(-173 °C)。

  然而不管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土卫八上发生的高速远程滑坡对于一颗冰冻的卫星体而言仍然是非常独特的。麦克凯农表示,在其它类似的冰冻卫星上,仅在木卫四上发现过两次规模中等的物质位移现象,而在土卫九上也存在有限的证据证明这里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件。麦克凯农形容土卫八是一颗拥有“罕见的壮观地形特征”的卫星体,在这样一颗冰冻星球上发生的此类特殊现象毫无疑问地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晨风)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袁建彰 通讯员 胡琼珍) 少女无端脚肿下肢瘫痪不能行走,一查竟发现骨头已被虫蚀坏死!这骇人听闻的事情就发生在年仅21岁的湖北人小周身上,患上了骨包虫病的她曾无法行走长达一年时间,日前在广州珠江医院接受治疗后已能重新走路。医生表示这种病在南方地区很罕见,致病原因可能与小周家里自小就饲养猫狗等宠物有关。

  少女“怪病”久治不愈

  湖北黄冈人小周年仅21岁,本是个健康活泼的女孩,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可她自14岁开始,便是每半年就发一次高烧,而奇怪的是,她高烧前总是先有右腿疼痛,继而肿胀并出现大块大块的红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周发现自己一旦下地行走,右腿便会出现疼痛红肿的症状,必须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而原来每半年一次的高烧也渐渐发展成几乎一月一次。看着女儿长期受“怪病”的折磨,周妈妈心里焦急万分,从2007年起,周妈妈带着小周辗转武汉、广东等地的大医院,曾被诊断为“右下肢淋巴水肿”并接受多次手术。

  可是接受了手术后不久,小周在自己右腿臀部外侧摸到一包块,触摸会引起疼痛,后来渐渐的,她的腿越来越无法屈曲和旋转,走路时还能感觉到大腿里的骨头“卡兹卡兹”的响。四处求医的她却始终无法被确诊病因,去年4月份,小周已完全无法自行下地行走,只能任自己被“怪病”困于床上。

  疑因养猫狗宠物致病

  去年8月,小周转入了珠江医院骨科,检查发现右侧股骨头已坏死,呈虫蚀样改变等情况。经过病理检

  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小周患上的居然是骨包虫病!她的腰椎、腓骨、股骨和股骨中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虫蚀,引起了严重的骨质疏松。

  今年2月21日,小周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把被虫蚀严重的髋关节进行了更换。昨日时报记者在医院见到小周时,她已经能够在辅助器械的帮助下自行下地行走。

  李松建告诉记者,经过反复查问,发现小周家中的确有养宠物史与牛羊等家禽蓄养史,小周的奶奶有一只养了8年的猫,小周从小就很喜欢和家中饲养的小猫小狗玩在一起,甚至带着睡觉。李松建提醒到,除了包虫,还有其他如弓形虫等寄生虫都可以通过宠物感染人类,因此饲养宠物最好经过正规的检验,有孕妇或小孩的家庭不建议饲养宠物。

  链接

  包虫病

  包虫病又叫棘球蚴病,是由一种叫细粒棘球绦虫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疾病,虫卵从外界进入人体后,从肠胃进入血液游走至全身各处孵化成虫最终致病。

  李松建说,这种细粒棘球绦虫主要寄生在犬、狼等犬科食肉动物体内,其排出的虫卵随粪便污染水源、牧草、食物等,会被牛、羊等食草动物甚至人类食用后造成感染。在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畜牧区,包虫病并不少见,但是这种病在南方则非常罕见。而像小周这样虫子入骨的骨包虫病发病率仅占全部包虫病的1%~2%。

  相关阅读

  世界最丑宠物狗尤达去世 最丑称号可保持到六月

  两宠物连续产下27个幼崽 母乳有限愁坏主人(图)

  养宠物不为其结扎藏隐患 500万流浪猫潜伏京城
 


神舟九号飞船将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发射,火箭已经总装完毕
 

  中国已挑选了两名“神”女,参加今年晚些时候的航天飞行任务。

  身份尚未透露

  据说,这两名女航天员的身体条件毫无瑕疵,比如牙齿洁白无瑕,没有任何身体异味。她们属于新选拔出的7名航天员中的其中两名。

  但她们的身份尚未透露,要到今年6月至8月某个时候,“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前夕揭晓。

  不过,媒体对女航天员的兴趣有增无减。她们经过多年残酷训练,然后从15名候选人中挑选而出。

  官方媒体近日报道说,选拔女航天员就好比从鸡蛋里挑骨头,“甚至皮肤上的疤痕、口气、蛀牙及脚茧都不能有。”报道解释说,在太空中,最细小的瑕疵都可能造成大麻烦,甚至灾难事件。严酷的条件可能引起疤痕出血,密闭舱室会加剧身体异味。

  目前还有15名女性和30名男性预备航天员,他们也达到同样的身体和精神素质方面的苛刻标准。中国所有的航天员必须没有病史,没有过敏性反应。

  男女接受同样的基础训练

  这45名男女预备航天员都要接受同样的基础训练,比如学习50多种包括数学、电子和系统工程、心理学和英语等在内的理论课,并且接受艰苦训练。

  据说,一周训练6天,为的是提高耐力和韧性。一些教员曾在俄罗斯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过培训。

  观察人士说,如果中国借鉴了一点苏联经验,那也不意外。近50年前,苏联第一个将女航天员送上太空。

  前中国航天员李庆龙公开讲到他在俄罗斯荒野的生存技能训练。

  据媒体报道,他当时仅穿一件薄衣服,必须在零下50摄氏度的户外待上48个小时,每顿饭只有一块压缩饼干。

  最后,他体重减少2.5公斤。

  一律经历过自然分娩

  眼下尚不清楚,是否女航天员也要接受类似的残酷训练。不过,她们一律经历过自然分娩的痛苦。

  据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徐先荣教授介绍,所有女航天候选人必须已婚,有孩子,年龄超过25岁。这是为了确保她们身体和心理素质更成熟。

  现在看来,几乎肯定会有一名女航天员参加下一次的航天飞行。在中国,女航天员受到广泛赞誉,据称她们相比男航天员具有不少优点。

  《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介绍,“女航天员感觉更敏锐,心更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比较强。”

  她们还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航天员飞向火星,这就是一个尤其重要的素质。

  报道称,这是因为火星之旅将是漫长和枯燥的,男女航天员搭配有助于消除紧张。

2012年3月中旬,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肆虐整个亚洲西南部和中东。
2012年3月中旬,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肆虐整个亚洲西南部和中东。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展示了3月中旬发生在亚洲西南部的超级沙尘暴景象。

  2012年3月中旬,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肆虐整个亚洲西南部和中东。本月早些时候,沙尘就开始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非洲沿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移动。这次强沙尘天气跨越几千公里,从红海到阿富汗,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

  2012年3月19日,美国宇航局泰若卫星(Terra)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拍下了这幅自然色照片,显示了沙尘暴席卷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情景。在阿富汗南部可以看到一些沙尘源,这些沙尘呈弧形吹向东南-东北方向。这场沙尘暴中的大多数尘柱都很厚,完全遮蔽了下面的地面和水域。

  据《海湾新闻》(Gulf News)报道,一些气象学家将这次沙尘暴定性为“超级沙尘暴。”沙风暴的起因可能是两个不同锋面的会合。第一个锋面从伊拉克和科威特带来沙尘,第二个锋面在伊朗东南部对沙尘产生了搅拌作用。

  这些沙尘大多来自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上沙海和季节性湖泊中的细泥沙。此外,风也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便利,再加上炎热的气温使靠近地面的空气变得不稳定,这些都增加了沙尘暴的可能性。(思北)

  相关阅读

  美宇航局每日卫星照 东南亚火灾致天空烟雾弥漫

  科学家寻防糖尿病方法 每日四杯咖啡风险降三成

  可爱小狗竟摘"奥斯卡"影帝 每日片酬达数百美元
 


微博中被广泛转发的照片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连日的阴霾终于撤离,久违的太阳出来的同时,大风也跟随而来,根据北京市气象台23日11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午到前半夜本市有五六级偏北风阵风可达八级左右,需注意做好防风防火工作。

  截至12时,延庆、八大处9级,接近10级。达到8级风的有:四元桥、昌平、房山、妙峰山。达到7级风的有:海淀、朝阳、丰台、官园、紫竹桥、天坛、世界公园、顺义、怀柔、门头沟。另外由于目前由于大风的影响,京沪高铁部分列车也降速运行。市公安局也发布提醒,由于风大请行人注意安全,远离广告牌、高层建筑、高大树木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

  网友在微博中也纷纷转载北京遭遇大风的照片,有网友甚至开启了玩笑,今天由于有人招惹了铁扇公主,才会导致这样的大风。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北京遭大风袭击影响大 航班延误香山缆车困百人

  探测太阳系最大风暴大红斑 其形成之谜或将破解

  网络惊现神勇"垂钓哥" 11级大风下淡定钓鱼(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21日报道,美国保健机构斯克利普斯健康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是可以预测的。这些研究人员指出,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动脉中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这也就是说,医生可以根据这一理论,预知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时间。

  研究表明,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周,患者体内的循环内皮细胞很有可能会因为动脉破裂而被释放出来,导致血液中的该细胞数量骤增。随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具有警告性的现象将被医生察觉出来。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指出,能够预知心脏病发作时间被誉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也使医生能够对急诊室中病患的病情予以判断。

  在这项研究中,斯克利普斯健康机构的专家对50名心脏病人进行检测后发现,他们体内每毫升血液中含有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平均为12到51个,而正常人的含量大约是2到5个。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之一拉加夫·格拉普蒂博士说:“在急诊室中,这是判断病人是否马上或在未来两周内爆发心脏病的理想测量标准……目前,我们只能检测病人现在或以前是否经历过心脏病发作。因此,加上一些其他的检测数据,这种方法有望在未来一两年中投入商业使用。”

  不过,斯克利普斯健康机构的这项研究引起一些英国专家的争议。这些专家指出,之前已经有多项欧洲研究得出了预知心脏病发作时间的方法,他们认为这些方法更为可靠。此外,他们还对美国最新研究结果的功效提出质疑。

  伦敦大学学院心脏病专家约翰·马丁教授说:“我对任何在心脏病发作前进行抽血化验的预测方法深表质疑。同这项研究结果相比,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聚集会导致心脏病发作这一说法的论据更有说服力,也是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原理之上的。”

  相关阅读

  科学详解熬夜对身体危害 心脏病等各种疾病隐患

  美医生用离心泵取代心脏 患者变无心人依旧生存

  伟哥除带激情也可治病 助心脏恢复治疗心力衰竭

  前天傍晚6:32,央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片:“看到一张图,据说是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地图。”这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围观,一天后被转发了2.3万多次,评论5639条。央视女主播张泉灵跟帖说:“A呦,我北京的家可能变一线海景房呀!上海的家可能变龙宫呦!”而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比照,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家都成了海,南京的很多网友说:“南京怎么也么得了?杭州还有?好奇怪。”

这张图是从哪里来的?海平面上升60米,这得要多少年的时间?有没有这种可能呢?采访了相关专家。快报 刘伟伟胡玉梅

  惊呼

  南京成“龙宫”啦

  曾经有报告认为,如果海平面上升,中国沿海城市中最先遭殃的是上海。而宋英杰发的海平面上升60米后中国版图,则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要么成了“龙宫”,要么成了临海城市,就像张泉灵说的很多人的家不是成海景房就是“龙宫”。细细看图,会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几乎都成了汪洋大海,上海、南京、烟台都被淹没了,就连一些中部省份,如江西、湖南也遭受威胁。

  这张图让网友们感慨万千,“完了,我的故乡烟台成了大海”“乖乖,江苏全玩完了”“欢迎来到洋气的海滨城市,北京……”不过,这张图也让网友们纳闷,同属于长江三角洲,为何南京、上海都没了,唯独杭州还在?网友“老夏逛菜场”看了图说:“南京没了,但日本、韩国还在?专家说,温度每升高1℃,海平面最终会因此上升20米。那么,温度如果上升2℃,海平面的变化就非常值得人警惕了……”

  来源

  宋英杰:在一报告中看到的

  昨天下午,快报联系上宋英杰。他说,海平面上升60米是一种假设,引起那么强烈的关注他也没想到。“这也看出来,气候变化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张图是从哪里来的?宋英杰说,其实这张图早就有了,这次是在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专家报告中看到的,于是就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这张图权威不?哪里公布的?在一则《海平面上升六十米之后的中国版图曝光》新闻中,就配有这张图,乍一看,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0中国海平面公报》上的。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产品研发部主任刘克修说,国家海洋局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这样一张图,这张图的来源有疑点。目前,国内主流专家们普遍认为,海平面上升60米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完全是个人的研究结果而已,没有主流的支持。”

  宋英杰对这张图也持怀疑态度。他说,海平面上升60米只是一种假设,而这个假设的前提,也就是全球变暖,目前全世界也并没有达成共识。“这种图的假设是一种直线思维,只是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这种假设靠谱吗?尽管宋英杰说“自己只是一名旁观者”,但他认为这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可信度

  专家:这只是一种假设

  江苏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周学东认为,这只是一种情景假设,并不是一种预测。他说,这种结果只是在单一条件的假设下才出现的,并不代表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周学东的印象中,也曾看过这种假设,即便是到2050年,按照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海平面升高也不会超过2-3米。

  究竟在什么样情况下,海平面会上升60米,并造成如此灾难性的后果?专家说,其实这张图意在提醒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灾害的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闽锦忠说,让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很多。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着。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0米。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

  卫星测量显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都已经在大量消失,而且融化速度还在加快。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100年海平面仅仅因为冰层融化就会上升0.5米。

  形势

  海平面确实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研究过去百万年气温与海平面的关系,人们发现温度每升高1℃,海平面最终会因此上升20米。那么,温度如果上升2℃,海平面的变化就非常值得人警惕了。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10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7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2.8毫米/年、2.8毫米/年、2.5毫米/年。预计未来3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比2010年升高80-130毫米,沿海各级政府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影响。

  同时,2010年我国沿海各省市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山东、江苏和海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分别比常年高82毫米、82毫米和84毫米;天津次之,为71毫米;其他沿海地区介于50-67毫米之间。

  相关阅读

  专家称海平面上升与全球变暖无关 受多因素影响

  近6年北极温度创新高 世纪末海平面或升近两米

  研究显示海平面上升变缓 2100年末日论打破(图)

玛尔塔和埃玛
玛尔塔和埃玛
克里斯托弗和科尔
克里斯托弗和科尔
杰姬和杰茜卡
杰姬和杰茜卡
六岁的约翰娜-吉尔爱护地把一只手搭在姐妹伊娃的肩上。这对双胞胎都有轻微的自闭症,而这种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六岁的约翰娜-吉尔爱护地把一只手搭在姐妹伊娃的肩上。这对双胞胎都有轻微的自闭症,而这种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卡米尔-基特和姐妹肯纳利参与了这一部惊悚恶搞小电影的拍摄,但即便在不拍电影的时候,两人还是喜欢穿一样的衣服。这对双胞胎姐妹同时也是专业竖琴手,以前还一起当过跆拳道教练。
卡米尔-基特和姐妹肯纳利参与了这一部惊悚恶搞小电影的拍摄,但即便在不拍电影的时候,两人还是喜欢穿一样的衣服。这对双胞胎姐妹同时也是专业竖琴手,以前还一起当过跆拳道教练。
内德、弗雷德-米切尔兄弟迈着一样松松垮垮的步子,在南开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水边溜达。他们于1996年退休前,就在当地做维修潜艇的工作。对于像米切尔兄弟这样的双胞胎来说,二人同步的生活显得发乎自然。
内德、弗雷德-米切尔兄弟迈着一样松松垮垮的步子,在南开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水边溜达。他们于1996年退休前,就在当地做维修潜艇的工作。对于像米切尔兄弟这样的双胞胎来说,二人同步的生活显得发乎自然。
当道格-马尔姆和双生兄弟菲尔遇见吉尔-拉森和她的同胞胎妹妹杰娜时,道格让拉菲“挑一个,以后可别换啊。”如今,两队夫妇同住在爱达荷州的一座大房子里,家里的成员还有菲尔和杰娜之子蒂姆,以及道格和吉尔之女赖莉。
当道格-马尔姆和双生兄弟菲尔遇见吉尔-拉森和她的同胞胎妹妹杰娜时,道格让拉菲“挑一个,以后可别换啊。”如今,两队夫妇同住在爱达荷州的一座大房子里,家里的成员还有菲尔和杰娜之子蒂姆,以及道格和吉尔之女赖莉。

  每年夏天,八月的第一个周末,总会有成千上万对双胞胎齐聚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双生堡,它坐落在克利夫兰市东南边,是近两个世纪前由一对同卵双生子给它命的名。

  他们成双成对地到来,为的是参加“双胞胎节”,在三天里欢宴不休:野餐,才艺表演,还有面貌相似度比赛。这节庆已壮大成了全世界最热闹的一场双胞胎集会。

  密歇根州芬顿市沃尔夫家的戴夫、唐两兄弟每逢此节必至,已连续参加了好几年。他们与来这里的大多数双胞胎一样,都很享受彼此共度的时光。事实上,这两名53岁、蓄着全无二致的垂胸长髯的重型卡车司机,在过去18年里已一同驶过了差不多500万公里的路程,动辄拖着装满从纸尿裤到浓汤罐头等各式商品的货仓横越全美。漫漫途中,一人把持方向盘,另一人便在其身后的铺位上打盹儿。他们收听同样的基督教乡村音乐电台,对联邦政府有着同样的保守派吐槽,大嚼相同的老三样公路餐——辣香肠、苹果、淡味柴达奶酪。休假的时候,他们一起打猎或钓鱼。这样的生活方式适合他们。

  “肯定是双胞胎的缘故。”唐说。

  节庆的这天下午,两兄弟顺道进了一间科研帐篷。主持这项研究的是联邦调查局、圣母大学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在这顶大大的白色帐篷里,技术人员用高分辨率相机给一对对双胞胎拍照,采集他们的指纹并扫描其虹膜,以检验最新的面部识别软件能否把他们区分开。

  “虽说同卵双生子在咱们眼里可能一模一样,数字成像系统却能分辨雀斑、毛孔、眉毛弯处的微细差别。”圣母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帕特里克· 弗林说,但迄今为止,即便是市面上最先进的系统也会被光线的变化、面孔表情及其他干扰因素所蒙蔽,无论对双胞胎还是普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由于沃尔夫兄弟的大胡子遮住了半张脸,更是难以识别。他们俩似乎觉得这事儿挺逗的。“他们拍了我的照片以后,”戴夫说,“我问一个家伙,假如我出去作一桩案子,然后回家刮了胡子,他们能看出是我干的吗?他别别扭扭地看着我说,‘大概够呛。但你可别真出去犯罪啊。’”

  先天与后天

  弗林这帮人并非唯一来此调研的科学家。经活动组办者点头,好多科研队都在场地边缘的一片停车场上搭了篷子。在联邦调查局研究组旁边的帐篷里,来自费城的莫内尔化学感应中心的研究者让双胞胎们各饮一小杯酒,查看他们是否有着同样的味觉反应。再旁边是克利夫兰市“大学医院”的大夫们,正就女性健康问题对双胞胎姐妹进行问卷调查。场地另一边还有一名宝洁公司的皮肤病专家在向双胞胎们采访皮肤损伤方面的问题。

  对这些科学家乃至全世界的生物医学研究者来说,双胞胎提供了一个分清基因与环境的影响——即先天与后天——的宝贵机会。由于同卵双生子是单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后各自发育而成,他们(她们)基本上拥有相同的遗传密码。二人之间的任何差别,例如其中一个拥有更年轻的皮肤,则应是缘于日晒之类的环境因素。

  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来自不同受精卵的双胞胎,通常有一半DNA彼此重合)的人生经历,研究者便可量化基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程度。如果同卵双生子在某种疾患上比异卵双生子有着更加接近的表现,那么人类对这种病的脆弱性肯定至少有一部分源自遗传。这两个分别掂量环境与遗传之影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不少关键成果,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先天与后天如何相互作用,逐步造就我们的性格、行为和对疾病的脆弱性。

  然而,双胞胎研究的一些最新结果却令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激进的、近乎异端的新结论:在人成长中起作用的基本作用力并非只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根据近年兴起的一种表观遗传学学说,还有第三种产生影响的因素,它有时会充当沟通环境与基因的桥梁,在另一些时候则独立发起塑造生命的运作。

相关阅读

  加拿大连体双胞胎心灵感应 姐姐打针妹妹竟也哭

  2012年01月号<华夏地理>杂志:双胞胎启示录

  最长寿双胞胎姐妹度百岁生日 成功载入世界纪录

第 89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