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夕照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即使豁达如斯的东坡先生,也难免对人世的离合悲欢难以释怀。而事实上,不仅人事有悲欢离合,物事亦如此,圆明园十二兽首至今不得团圆;书画亦复如此,以“天下第一山水卷”闻名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经短暂的合璧后仍隔海相望。其他此类,不知凡几。不过,堪与《富春山居图卷》故事媲美的则甚寥寥,而即将于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中上拍的董邦达《西湖十景》大概是其中最为仿佛的了。
“西湖十景”为所谓曲院风荷、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苏堤春晓、南屏晚钟、双峰插云、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十景的习称。以此入画,南宋已有,如叶肖岩《西湖十景》等;至于后来,湖以画名,画以湖名,湖与画已经成为一个文化融合的整体,不可或分。逮于清代,西湖十景大量入画,其中以董邦达诸人所作最为高标,成为有清一代西湖十景题材作品的巅峰。史载董邦达绘西湖十景极多,形式不拘,册页、手卷、立轴多见,并将之作为至礼进御乾隆或馈赠王公重臣。
《石渠宝笈续编》收录的董邦达《西湖十景》轴亦为进御之作,系应乾隆在康雍朝基础上继续扩大圆明园规模之需所制,圆明园最著名的四十景中,即有仿西湖十景之景,如“平湖秋月”、“两峰插云”等。正因为有兼用为“设计稿”的考虑,董邦达此套作品的规制异常大,每幅的尺寸竟达127×66cm之巨,当是西湖十景题材作品尺幅之最;乾隆似乎也独对此套作品别有钟爱,不仅装裱形制与一般作品不同,更于每幅上亲题七言律诗一首,再加钤其宝玺七枚,显示了极为隆重的“天恩”。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据著名中国古代书画专家朱绍良先生等人的考证,目前所见乾隆题诗,九成以上为乾隆朝词臣张照等人代笔,出其亲笔的极为少见;而董邦达此套西湖十景作品上题诗均为乾隆亲题,万不一见。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董邦达此套西湖十景作品,也未能逃过《富春山居图卷》一样被一水分隔的命运。除了此幅《雷峰夕照》尚在大陆艺术市场流通外,其余九景目前已在台北故宫聚首——至少从目前看,“十姐妹”的团圆仍是一个不可期的奢望。但与《富春山居图卷》不一样的是,董邦达《西湖十景》十姐妹虽然规制同一,且均为浅设色画,但每件却又都是可独立的个体和审美存在。
此幅《雷峰夕照》为该套作品的第六幅,绘西湖十景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雷峰塔景。全幅以浅绛敷色,示夕阳笼罩之意;杂花、山树则辅以青红之色,勾勒皴擦晕染,无所不用其极;山间则多处留白,像江南山水黄昏时水气氤氲迷蒙之景,足见画家体物察情之细、之工,至为难见。
有趣的是,乾隆题诗后加钤的“化工四气为全施”印,是乾隆极少施用的闲章。乾隆的许多印章,均为发抒胸中意气之作,大多为表现他富有四海、勤政爱民之心,如“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读书”、“犹日孜孜”等;或为表现个人情操、心志之类的,如“爱竹学心虚”等。尽管与此同为闲章,但“化工四气为全施”却是极为少见的乾隆阐发书画议论的印章,几乎可当一篇精到简赅的画论。记者傅晓燕
每年夏天,八月的第一个周末,总会有成千上万对双胞胎齐聚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双生堡,它坐落在克利夫兰市东南边,是近两个世纪前由一对同卵双生子给它命的名。
他们成双成对地到来,为的是参加“双胞胎节”,在三天里欢宴不休:野餐,才艺表演,还有面貌相似度比赛。这节庆已壮大成了全世界最热闹的一场双胞胎集会。
密歇根州芬顿市沃尔夫家的戴夫、唐两兄弟每逢此节必至,已连续参加了好几年。他们与来这里的大多数双胞胎一样,都很享受彼此共度的时光。事实上,这两名53岁、蓄着全无二致的垂胸长髯的重型卡车司机,在过去18年里已一同驶过了差不多500万公里的路程,动辄拖着装满从纸尿裤到浓汤罐头等各式商品的货仓横越全美。漫漫途中,一人把持方向盘,另一人便在其身后的铺位上打盹儿。他们收听同样的基督教乡村音乐电台,对联邦政府有着同样的保守派吐槽,大嚼相同的老三样公路餐——辣香肠、苹果、淡味柴达奶酪。休假的时候,他们一起打猎或钓鱼。这样的生活方式适合他们。
“肯定是双胞胎的缘故。”唐说。
节庆的这天下午,两兄弟顺道进了一间科研帐篷。主持这项研究的是联邦调查局、圣母大学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在这顶大大的白色帐篷里,技术人员用高分辨率相机给一对对双胞胎拍照,采集他们的指纹并扫描其虹膜,以检验最新的面部识别软件能否把他们区分开。
“虽说同卵双生子在咱们眼里可能一模一样,数字成像系统却能分辨雀斑、毛孔、眉毛弯处的微细差别。”圣母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帕特里克· 弗林说,但迄今为止,即便是市面上最先进的系统也会被光线的变化、面孔表情及其他干扰因素所蒙蔽,无论对双胞胎还是普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由于沃尔夫兄弟的大胡子遮住了半张脸,更是难以识别。他们俩似乎觉得这事儿挺逗的。“他们拍了我的照片以后,”戴夫说,“我问一个家伙,假如我出去作一桩案子,然后回家刮了胡子,他们能看出是我干的吗?他别别扭扭地看着我说,‘大概够呛。但你可别真出去犯罪啊。’”
先天与后天
弗林这帮人并非唯一来此调研的科学家。经活动组办者点头,好多科研队都在场地边缘的一片停车场上搭了篷子。在联邦调查局研究组旁边的帐篷里,来自费城的莫内尔化学感应中心的研究者让双胞胎们各饮一小杯酒,查看他们是否有着同样的味觉反应。再旁边是克利夫兰市“大学医院”的大夫们,正就女性健康问题对双胞胎姐妹进行问卷调查。场地另一边还有一名宝洁公司的皮肤病专家在向双胞胎们采访皮肤损伤方面的问题。
对这些科学家乃至全世界的生物医学研究者来说,双胞胎提供了一个分清基因与环境的影响——即先天与后天——的宝贵机会。由于同卵双生子是单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后各自发育而成,他们(她们)基本上拥有相同的遗传密码。二人之间的任何差别,例如其中一个拥有更年轻的皮肤,则应是缘于日晒之类的环境因素。
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来自不同受精卵的双胞胎,通常有一半DNA彼此重合)的人生经历,研究者便可量化基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程度。如果同卵双生子在某种疾患上比异卵双生子有着更加接近的表现,那么人类对这种病的脆弱性肯定至少有一部分源自遗传。这两个分别掂量环境与遗传之影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不少关键成果,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先天与后天如何相互作用,逐步造就我们的性格、行为和对疾病的脆弱性。
然而,双胞胎研究的一些最新结果却令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激进的、近乎异端的新结论:在人成长中起作用的基本作用力并非只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根据近年兴起的一种表观遗传学学说,还有第三种产生影响的因素,它有时会充当沟通环境与基因的桥梁,在另一些时候则独立发起塑造生命的运作。
皮肤颜色各异的双胞胎姐妹
科学网(kexue.com)讯 大家都知道双胞胎长的样子都差不多,他们很那分辨,只有少数双胞胎张相有些差异。不过这也有例外,英国的一对双胞胎奇恩和雷米长相大不相同,令人吃惊的是她们一人是白色的皮肤,而另一人竟是黑色皮肤。
根据介绍,这对小双胞胎来自英国的达德利镇,与其他双胞胎不同,奇恩的肤色是黑的,长着一双棕色的眼睛,而雷米却是金发白肤,长着蓝眼珠。科学家表示这对黑白姐妹花出生的几率仅有百万分之一。
目前这对双胞胎姐妹已经7岁了,不过相反的肤色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是双胞胎。根据遗传学家介绍,这样的情况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双含有黑人与白人的DNA,不过专家也做出了解释,就是这样黑白双胞胎的几率也极低。
对于这样的双胞胎,他们的母亲克里回忆说:“最早我看她们,长的还是很像的,不过眼睛颜色有些区别,皮肤的差别不是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差别越来越大了。不过她们还是双胞胎,依旧有心理感应,她们常常同时干一件事,甚至是打喷嚏。”
其实这不是英国第一次发生双色双胞胎案例,此前又有一对黑白双胞胎出现,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遗传学专家威尔逊博士解释道:“有一点你可以预测,两个纯种白人不可能生出黑白两色的双胞胎,就像两个纯种的非洲人一样,他们也不可能生出白皮肤的婴儿。但是,如果白人和黑人生育出的孩子,谁也不能预测他们到底会是什么颜色的皮肤。由于他们父母个贡献50%的基因,他们的下一代肯定会在父母两人的颜色之间,不过在往下一代就不好预测,他们不在是黑白基因各占50%。而现在孩子有许多是混血人种,这可能也意味着黑白双胞胎未来会变得更为常见。”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年夏天,八月的第一个周末,总会有成千上万对双胞胎齐聚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双生堡,它坐落在克利夫兰市东南边,是近两个世纪前由一对同卵双生子给它命的名。
他们成双成对地到来,为的是参加“双胞胎节”,在三天里欢宴不休:野餐,才艺表演,还有面貌相似度比赛。这节庆已壮大成了全世界最热闹的一场双胞胎集会。
密歇根州芬顿市沃尔夫家的戴夫、唐两兄弟每逢此节必至,已连续参加了好几年。他们与来这里的大多数双胞胎一样,都很享受彼此共度的时光。事实上,这两名53岁、蓄着全无二致的垂胸长髯的重型卡车司机,在过去18年里已一同驶过了差不多500万公里的路程,动辄拖着装满从纸尿裤到浓汤罐头等各式商品的货仓横越全美。漫漫途中,一人把持方向盘,另一人便在其身后的铺位上打盹儿。他们收听同样的基督教乡村音乐电台,对联邦政府有着同样的保守派吐槽,大嚼相同的老三样公路餐——辣香肠、苹果、淡味柴达奶酪。休假的时候,他们一起打猎或钓鱼。这样的生活方式适合他们。
“肯定是双胞胎的缘故。”唐说。
节庆的这天下午,两兄弟顺道进了一间科研帐篷。主持这项研究的是联邦调查局、圣母大学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在这顶大大的白色帐篷里,技术人员用高分辨率相机给一对对双胞胎拍照,采集他们的指纹并扫描其虹膜,以检验最新的面部识别软件能否把他们区分开。
“虽说同卵双生子在咱们眼里可能一模一样,数字成像系统却能分辨雀斑、毛孔、眉毛弯处的微细差别。”圣母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帕特里克· 弗林说,但迄今为止,即便是市面上最先进的系统也会被光线的变化、面孔表情及其他干扰因素所蒙蔽,无论对双胞胎还是普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由于沃尔夫兄弟的大胡子遮住了半张脸,更是难以识别。他们俩似乎觉得这事儿挺逗的。“他们拍了我的照片以后,”戴夫说,“我问一个家伙,假如我出去作一桩案子,然后回家刮了胡子,他们能看出是我干的吗?他别别扭扭地看着我说,‘大概够呛。但你可别真出去犯罪啊。’”
先天与后天
弗林这帮人并非唯一来此调研的科学家。经活动组办者点头,好多科研队都在场地边缘的一片停车场上搭了篷子。在联邦调查局研究组旁边的帐篷里,来自费城的莫内尔化学感应中心的研究者让双胞胎们各饮一小杯酒,查看他们是否有着同样的味觉反应。再旁边是克利夫兰市“大学医院”的大夫们,正就女性健康问题对双胞胎姐妹进行问卷调查。场地另一边还有一名宝洁公司的皮肤病专家在向双胞胎们采访皮肤损伤方面的问题。
对这些科学家乃至全世界的生物医学研究者来说,双胞胎提供了一个分清基因与环境的影响——即先天与后天——的宝贵机会。由于同卵双生子是单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后各自发育而成,他们(她们)基本上拥有相同的遗传密码。二人之间的任何差别,例如其中一个拥有更年轻的皮肤,则应是缘于日晒之类的环境因素。
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来自不同受精卵的双胞胎,通常有一半DNA彼此重合)的人生经历,研究者便可量化基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程度。如果同卵双生子在某种疾患上比异卵双生子有着更加接近的表现,那么人类对这种病的脆弱性肯定至少有一部分源自遗传。这两个分别掂量环境与遗传之影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不少关键成果,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先天与后天如何相互作用,逐步造就我们的性格、行为和对疾病的脆弱性。
然而,双胞胎研究的一些最新结果却令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激进的、近乎异端的新结论:在人成长中起作用的基本作用力并非只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根据近年兴起的一种表观遗传学学说,还有第三种产生影响的因素,它有时会充当沟通环境与基因的桥梁,在另一些时候则独立发起塑造生命的运作。
相关阅读
医护人员正在对双头女婴进行诊疗。李春梅 摄
记者11日从三军医大新桥医院儿科获悉,6月5日下午四川“双头单体女婴”病情加重,经医院再次紧急救治后,生命体征有所好转。截至10日,医院已对“双头单体女婴”实施多次抢救,姐妹俩在万般艰难中度过了第36天,目前病情十分危重,主要靠呼吸机等现代生命支撑系统维持生命。
6月5日17:10,一直守候在“双头单体女婴”身旁的医生发现她们中的姐姐出现烦躁的症状,在哭闹、咳嗽后出现口唇发紫,这是严重缺氧的症状,监测仪器显示氧饱和度下降至35%,心率降低至110次/分。新桥医院儿科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实施抢救,以改善缺氧症状,很快,孩子的面色稍好转,心率恢复163次/分,但半个小时后,氧饱和度又下降至31%,全身发紫。
医院立即组织全院会诊,对患儿病情和救治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讨论和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左侧患儿病情恶化,与两肺发育不良及肺部感染有关,情况危急,如果不打通她的呼吸通道,俩姐妹会很快死亡。对此,需要立即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由于姐妹俩是偏头颈,气管侧扭曲而且畸形,气道口异常,严重干扰了呼吸循环,新桥医院麻醉科主任杨天德教授插了好几次气管都不行,1次2次……插了5、6次,终于将气管插进去了,并插上了呼吸机,慢慢孩子的血氧饱和度上去了。可10分钟后,右侧妹妹的血氧饱和度又下降了。专家们随即又对右侧的妹妹进行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这样,俩姐妹都靠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才慢慢恢复。整个抢救历时3个小时。
“自6月5日下午到6月10日,姐妹俩多次出现危险,虽然都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下稍有好转,但病情十分危重,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介绍。
在监护室,记者看见姐妹俩安静时,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压、血氧饱和度都还比较正常,但每隔10分钟左右,血氧饱和度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咳嗽时,血氧饱和度会骤降至10~25%,心率也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就必须马上帮她们吸痰,并人工采用气囊加压给氧等处理后,血氧饱和度才慢慢恢复。
期待奇迹再次发生
“目前,医院现在主要是继续通过呼吸机辅助改善‘双头单体女婴’的心肺功能,严密观察维护气管插管,每隔10分钟为其吸一次痰,以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抗感染等治疗。”赵主任介绍。在先进的设备支撑下,在医护人员细心的守护下,她们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一个世奇迹,也是世界第一了,期待再产生奇迹让姐妹俩能够生存下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挽救她们的生命。
据文献查询,世界上长期或短期存活的双头单体儿均为双头三臂或四臂联体,存活的基础是双心脏及无严重心肺畸形。而双头两臂联体是双头联体中极其罕见的亚型,“双头单体女婴”属于此型,因伴随严重的心脏及肺部畸形,是不能存活的。她们之所以现在能存活到现在,是因为有现代生命支撑系统作支撑。 (李春梅)
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對非裔姊妹十六年前因為持械行劫而被判終身監禁,其後因為姊姊患上腎衰竭,州長准許兩人昨日提早獲釋出獄,條件是妹妹願意捐腎給患病的姊姊,但決定引發多方爭議,包括兩人還未進行組織配對,未知妹妹的腎能否合用。
斯科特姊妹(Jaime and Gladys Scott)一九九三年夥拍其他人,當年平安夜持搶打劫兩名男子十一美元(約八十五港元)後,一年後因持械行劫,同被判終身監禁,原定二○一四年後才獲假釋,相反另外三名少年同謀只判囚兩年,早已刑滿出獄,被外界視為因膚色而被重判的案例。
未配對不知否合用
關注有色人種的民權組織多年來為她們奔走,要求翻案,直至今年,密西西比州州長巴勃以姊姊腎衰竭,政府每年為她耗用二十萬美元(約一百五十萬港元)公帑為由,提出妹妹只要願意捐出腎臟,便可提早獲釋,結果妹妹同意有關要求。
三十八歲及三十六歲的姊妹表示,發現世界變化很大,例如每人手上已擁有一部手機,但是兩姊妹還未進行組織配對,擔憂若妹妹的腎不合用,因此而要重返監獄。猶幸民權組織引述州長辦公室指,即使腎不合用,只有妹妹有此意圖,已不會強制她們回去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