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30日,比安卡·斯福尔扎首次在艺术界登台亮相时,并未引来太多关注。当时,对纽约佳士得拍卖场上的观众来说,她只是画框里的一张美丽脸庞。那时无人知晓她的芳名,创作肖像的画家来历也不得而知。拍卖名单里把这幅画在牛皮纸上的粉笔墨水画描述为19世纪初借用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德国作品。一位名叫凯特·甘兹的纽约艺术品卖家以21850美元的价钱将其买下。
将近十年之内,这一价钱都没有改变,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彼得·西尔弗曼的加拿大收藏家在甘兹的画廊里看见比安卡的侧面像,并立即将其买下。他想,这可能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呢。甘兹自己也曾提到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充满魔力的名字,称这幅画的作者受到了他的影响。西尔弗曼开始想,假如这幅画真是大师达·芬奇的手笔呢?
某人走进一家画廊买了幅画,然后发现这幅画是此前未知的达·芬奇名作,价值上亿美元——这样的故事听来纯属都市神话。发现达·芬奇作品的几率实在是低之又低。西尔弗曼买画之时,距离上一次鉴定出达·芬奇名作真迹已有75年。没有史据表明《蒙娜丽莎》的作者曾在牛皮纸上呈现大作,也没有这幅画的复制品流传于世,草稿也没被人发现过。如果这幅画确实是达·芬奇真迹,那么这500年的时间里它藏在何处呢?
西尔弗曼将比安卡画像的数码图像经电子邮件发给了马丁·肯普,肯普是牛津大学艺术史专业名誉教授,同时也是享有盛名的达芬·奇研究专家,他经常收到人们发来的照片,有时候一周两回,这些人坚信自己发现了新的达·芬奇大作,肯普把他们称为“达·芬奇狂人”。“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真迹!”肯普告诉我。但是画像里年轻女子面孔中透露出的“栩栩如生之气”吸引了他,让他想要仔细看看这幅画,于是他乘飞机前往苏黎世,因为西尔弗曼把画像收藏在此地的一座地窖中。画幅是330mm×239mm,比A4纸稍大。“看到它的那一刻,”肯普说,“我浑身一颤,隐隐感到这不是凡常之物。”
这最初的惊颤驱使肯普展开调查。巴黎吕米埃科技公司的帕斯卡尔·科特制作出高分辨率的多光谱扫描图,在他的帮助下,肯普得以对画像进行分层研究,从最初的笔触到后来的修复分别进行审视。随着肯普用他的行家眼光对画像进行的观察逐渐深入,他发现的达·芬奇手笔痕迹也逐渐增多——头发在绑发带下聚拢的方式、色彩的过渡、精确的线条等。阴影部分呈现出独特的左撇子笔触,正与达·芬奇相符。画中人神情安详却若有所思,有份超越年龄的成熟,正传达出达·芬奇一句格言的真义:肖像画应当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肯普还需证明画像诞生于达·芬奇在世期间(1452~1519年),且其历史坐标与画家生平经历相符。画纸可能是用小牛皮制作,碳同位素测定显示其年代处于1440~1650年之间。服饰研究表明画中人来自15世纪90年代的米兰宫廷,当时流行将头发束成精美发辫。达·芬奇于该时期生活在米兰,靠为宫廷成员画像赚取工钱。画像边缘的装订痕迹暗示着它可能取自书本,书或许是为纪念宫廷婚礼而著。
肯普在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线索指向一个名字——比安卡·斯福尔扎,她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1496年嫁给米兰军队指挥官加莱亚佐·圣塞韦里诺,而圣塞韦里诺同时也是达·芬奇的一名赞助人。画像中的比安卡当时十三四岁,不幸的是,几个月以后她便离开人世,很可能死于宫外孕,对年轻的宫廷新娘来说,这种命运不算新奇。肯普将画像命名为《La Bella Principessa》——“美丽公主”之意。
2010年,肯普和科特在一本书中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几位有名望的达·芬奇研究专家表示认同,其他人则持怀疑态度。据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管绘画的负责人卡门·班巴奇的评价是,这幅画“看着就不像达芬奇手笔”。另有一位学者认为画像太过“甜美”。于是,人们开始怀疑这幅作品可能是一件高品质的赝品。疑点主要集中在画像如何得以突然之间有如神迹般出现,它是从哪里而来?
肯普无从得知。随后,仿佛有神灵暗中相助一般,他收到南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专业名誉教授D.R。爱德华·赖特的来信。赖特教授与肯普素未谋面,但他一直关注这场舆论纠纷,他建议肯普可以去华沙的波兰国家图书馆寻找答案,答案可能藏在一部叫做《斯福尔扎家族纪事》的书里。赖特是文艺复兴时期图像学方面的专家,他将该书描述为对比安卡·斯福尔扎婚礼进行记录的精装本纪念性书籍,而婚礼正是邀请达·芬奇前来作画的恰当场合。
在国家地理学会资金赞助下,肯普和科特前往华沙。科特用微距摄影技术揭示出,《斯福尔扎家族纪事》中缺失了一页,而该页所处的位置本应是一张肖像画。他们把比安卡肖像画的复制品放入打开的书本,结果拼合得天衣无缝。对肯普来说,这就是盖棺定论的证据了:“《美丽公主》是达·芬奇为特定场合所作的一次性作品,后来进入书本,登上书架。
据国外媒体报道,位于埃尔帕索城的加州科学院和得克萨斯大学的昆虫学家发现了一种长指青蛙(Cardioglossa cyaneospila),属于新蛙亚目(Neobatrachia),节蛙科(Arthroleptidae),发现时间为2011年12月于非洲中东部国家布隆迪的一次探险过程中。然而,此种蛙上次被发现的时间为1949年,科学家当时担心它们在中非国家的数十年动乱中灭绝了。
生物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物种在非洲的演化和分布,而布隆迪(Burundi)的地理位置十分地耐人寻味,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上,毗邻广阔的刚果河流域、东非大裂谷以及世界上第二大的淡水湖泊坦噶尼喀湖(Tanganyika)。科学家发现此处高海拔地区的大多数物种与喀麦隆山脉所发现的物种存在关联性,这表明了在过去某个时期,存在较为凉爽的气候使得这里的森林成片分布,因此物种分布上也会出现连续性的特征。
此前对布隆迪国家内的野生动物情况的了解程度全都来自二十世纪中叶的科学调查研究,当时布隆迪处于比利时人的统治之下。但该国的那段历史时期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政治动荡、人口增长,特别是生物栖息地丧失的环境中。而今天,布隆迪国家有着将近1000万的人口却只有马萨诸塞州大小的土地,它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一个国家。
德克萨斯大学科学院的负责人大卫·布莱克本(David Blackburn)也加入到他的同事伊莱·格林鲍姆(Eli Greenbaum)的探险团队中,在2011年他们组建的探险小组对布隆迪国家进行生态考察,目标就是找到属于节蛙科的长指青蛙,这种罕见的青蛙已经半个多世纪未曾被发现过,而此行的另一目的是研究其他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它们也是在六十多年前才在布隆迪地区及其周边区域被发现。令科学家小组感到惊喜的是,位于该国西南部的布隆迪森林保护区仍然保持着相对完好的环境,还发现了一些罕见的森林鸟类和黑猩猩。
当时昆虫学家们对这种长指青蛙了解的并不多,但是有一种预感它们会在毗邻喀麦隆这一带地区出现。果然大卫·布莱克在第五个夜晚森林探险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单一的个体。据他回忆:“我认为我听到了长指蛙的叫声,然后向那个方向走去并停顿了一会儿,也许当时我却是运气较好,我随手拨开一些杂草,发现长指蛙就坐在一块圆木上。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我又陆续听到多种蛙的叫声,发现其中有些个体较为健壮,但最后我们只发现了这个样本。
布隆迪地区的长指青蛙大约有1.5英寸长,通体由黑色和蓝灰色镶嵌。雄性长指青蛙在每只前肢上都有一根特别长的指头,类似于人类的“环指”,其目的仍然是未知的。长指蛙最亲的种类就生存在喀麦隆的山脉上,距离这里大约1400英里远。目前收集到的长指蛙个体样本仅此一只,被加州科学院的科学家带回放置于学院的爬行学部。昆虫学家下一步打算对其进行DNA测定,以研究它与布隆迪以及喀麦隆地区发现的蛙种存在多大的亲缘联系。
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揭示在非洲历史上特定气候条件下,这片大陆上的生命是如何进行演化的,这使我们对物种进化的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除了要对布隆迪地区长指蛙进行确定外,大卫·布莱克本和伊莱·格林鲍姆还将记录其他几十种两栖生物,其中有很多物种并没有在该国被发现过。另外,探险小组还发现了一些可能是未曾发现的新物种,伊莱·格林鲍姆认为:最终我们将对布隆迪地区的两栖生物统计数据进行更新。
之所以昆虫学家们耗费大力对布隆迪进行探险考察,其中一个原因是该地区缺乏深入探索,而布隆迪蕴藏的两栖类物种可能是原先认为的两倍,一旦科学家们通过实地考察证明了该地区包含珍惜、特有的野生两栖物种,就可以为建立起自然栖息地提供强大的事实依据。(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在神话中将人类分为五个时代
据国外媒体报道,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在神话中将人类分为五个时代。分别是“黄金时代”:人类与神共处一片蓝天下,虔诚地生活着;第二为“白银时代”:宙斯神开始统治宇宙,人类与神灵间出现矛盾;第三个是“青铜时代”:人类制造青铜武器进行战争,死后会进入地狱;接着是“英雄时代”:拥有接近于神的智慧;最后一个是“黑铁时代”,神灵不再保佑人类,是个苦难的世界。然而,现在科学已经取代了这些神话。
我们作为一种智慧生物出现并观测整个宇宙时,世界观的变化使得科学发现变成一部犹如史诗般的故事,比任何创世神话更具有吸引力。在最近的一篇宇宙学论文中,据位于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马塞洛·格莱泽(Marcelo Gleiser)介绍:宇宙的前三个阶段可描述为物理时代、化学时代和生物时代,我们现在正进入认知时代,这个时代中地球上将出现智慧生物。格莱泽认为智慧生物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不可混淆其概念,而且智慧生物在宇宙中是罕见的,这也是生物时代与认知时代划分的依据。
然而这里在一个诱人的问题:宇宙的第五个时代会什么样的?是否会是大萧条时代呢?正如当前的有些天体物理学家预测宇宙迟早会进入大萧条,随着最后一颗恒星燃烧殆尽而衰败。但也有其他情况发生,比如是否存在人类所未知的定律可以对“时间的箭头”产生潜在影响?也或者我们现在是否正处于西方星相学中提及的“宝瓶座”时代?
当今的天文学告诉了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过去数十年的宇宙学研究进展精确地将宇宙演化从前四个时代推进到现在,现在的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第一代知道宇宙几何学、物质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人类。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和大尺度广域巡天计划中对星系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了解。
仅仅在过去的五十年内,我们发现了构成碳基生命的化学元素来自于垂死的恒星,也就是说,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灭亡为生命的出现创造了物质条件。而第一批恒星形成可追溯到大爆炸之后的两亿年左右,在生命终结时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将重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中。随之而来的宇宙第二代恒星则有着丰富的化学元素资源,并形成了稳定的行星系统。
这时候在一小部分行星上,适合的外部环境造就了“行星培养皿”,不断进行的生化反应开启了宇宙的生命时代,这是事件对于宇宙进程而言是个飞跃,物质由无机向可自我复制的有机生命转变。化学元素组成了复杂的分子,在遗传信息的帮助下进行再次表达,这些非凡的过程都在达尔文定律下进行。
马塞洛·格莱泽的认知时代是否已经远离地球而去呢?如果假定宇宙中的智慧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中是继起的,而且在无数恒星、星系间都存在智慧生物,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对这个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由于时间和空间中的巨大隔离,以及光速不变的限制,使得智慧生物之间无法取得联系,如果智慧生物之间很容易接触,那么将可完全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宇宙学观点可以引导我们实现对宇宙第五个时代的探索。根据前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在1964年预测,智慧生物可通过进化逐渐控制整个星系,而且高度发达的文明可以通过超越人类想象能力的宇宙工程,塑造星系的形状。他们还可以从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中取得新能源,并构建新的人工环境。
即便有卡尔达舍夫这样具有超前想象力的天文学家,我们现在也不会去寻找传说中被外星人改造过的星系,因为很大可能上他们并不存在。目前所有的深刻观测计划将我们带回到宇宙早期时代,强大陆基和天基观测平台可探测到数十亿年前的光线,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过去的情景。
下一个宇宙时代会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吗?在通往宇宙第五时代的道路上,先于我们进化的宇宙超级文明可能会拜托生命的肉体限制,并且超越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就是说,进化论对于超级文明而言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他们已经放弃肉体了。这并不是一个新想法,在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作品中都提到了这样的情节。(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官员27日宣布,在1997年的枪击事件中不幸受伤的美国37岁男子理查德-李-诺里斯上周进行了迄今最全面的面部移植手术,这项手术历时36小时,医生为他移植了新面孔、牙齿、舌头和上下颚,目前诺里斯恢复很好。
现在他的脸已经恢复感觉,他已开始刷牙,刮胡须。他还恢复了因事故丧失的嗅觉。15年来,诺里斯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他用面罩遮面,只有夜间才会走出家门,到外面去。主刀医生埃杜尔多-罗德里格斯表示,这项手术将会让他重获新生。“看他的感觉非常奇怪,因此你很难不去看他。以前人们总是好奇地盯着理查德,因为他戴着一副面罩,人们想看一看面罩下面到底是怎样一张畸形的脸。现在人们又有了另一个盯着他看的理由,因为他的改变着实令人吃惊。”
外科医生称,这项手术是世界上最全面的面部移植手术,它将让这位弗吉尼亚男性在15年后重新摘下面罩,恢复正常生活。1997年诺里斯被枪射中,失去了鼻子、嘴唇和嘴巴的大部分运动能力。随后他进行了多次救生和重建手术,但是都没这次成功。上周他接受了一位匿名捐赠人的脸,同一天这位捐赠者的器官还拯救了另外5名患者。手术6天后,诺里斯已经能够移动舌头、睁眼和闭眼,恢复速度比医生预期的更快。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外科系副教授、该移植手术医疗组负责人埃杜尔多-罗德里格斯说:“事实上他已经开始对着镜子剃胡须,刷牙了,这些都是我们从未料到的。”
手术3天后当诺里斯睁开眼睛时,他对围在病床周围的家人说,他想照照镜子。罗德里格斯说:“他放下镜子后不住地感谢我,并深情地拥抱我。”据在吹风会上与记者分享的照片和视频显示,诺里斯的面部移植手术似乎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目前他仍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没在吹风会上露面。这位主刀医生说:“我们隐藏了所有结合线,以便让他的外貌呈现最佳状态。”为了让诺里斯的面部表情和运动能力等功能保持最大化,医生为他移植了新舌头,用来说话、吃东西和咀嚼,并移植了排列有序的牙齿、连接了神经,以便他能做出微笑表情。
该医学院院长艾伯特-里希博士在吹风会上说:“这项移植手术是一次惊人壮举。我们认为它还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史无前例的发展进程,它将改变面部医学的现在和未来。”在诺里斯的移植手术前,去年在德克萨斯州和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进行的面部移植手术取得成功。他是美国进行的首例仍保持视力的全脸移植。这项手术是由100名医生、科学家和其他大学的医疗组合作进行的。它是由国防部的海军研究办公室资助的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的组成部分,它将作为帮助在阿富汗被简易爆炸装置炸伤的老兵的一个典型例子。
罗德里格斯大加称赞迄今为止全球进行的22项面部移植手术,他表示,如果没有它们,这项手术也不可能进行,并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第一项全脸移植手术是2005年在法国进行的,那位女患者的面部被她的狗狗咬伤。2008年克利夫兰诊所实施了美国第一项面部移植手术。美国国防部一直在资助一些面部和手掌移植手术,以便帮助受伤的士兵。超过1000名美国士兵在阿富汗或者伊拉克的战斗中失去胳膊或腿,据政府估计,有超过200名士兵符合面部移植的条件。
马里兰大学进行的移植研究是由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资助的,医生表示,他们希望很快就能开始给军队上患者进行手术。官员并未提供有关诺里斯或者那次枪击事故的环境的细节。罗德里格斯说:“这次意外伤害毁了诺里斯的一切。他的朋友、同事都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他想弥补这一切。”
创造医学史:世界上第一批面部移植手术
2005年:2005年医生给法国38岁的女患者伊莎贝尔-迪诺拉进行世界首项面部移植手术,她之所以要进行这种手术,是因为她的大部分面部都被狗撕扯掉。由于面部受伤,她无法正常说话或者吃东西。她的新面孔移植的是一位46岁、因大脑失血过多去世的女性捐献者的。
2008年:美国第一个接受面部移植手术的人是俄亥俄州的康妮-凯尔普。48岁的她被盛怒下的丈夫用枪射中面部,导致上嘴唇、鼻子、上颚、一只眼睛和双面夹被毁。2008年她接受了面部移植手术。外科医生通过大量整形手术,用了数月时间修复受损部位,最终把一名捐赠人的脸与她的脸结合在一起,让她的面部恢复作用。
2010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的查拉-纳什遭到朋友的宠物大猩猩、重达200磅(90.72公斤)的特拉维斯袭击,这次事故导致她双目失明,并失去了双手,面部毁容。2010年纳什接受了面部和双手移植手术,手术总共历时超过72小时。后来由于感染,移植的手只得被切除。目前她正在起诉康涅狄格州。
2011年:2011年达拉斯-韦恩斯成为美国首位接受面部移植手术的男性,他是因为不慎从升降台上跌落下来,正好撞到不远处的高压线,导致面部严重烧伤。由30位医生、护士和麻醉学家组成的一个医疗队在波士顿布里格姆与妇女医院进行了这项手术,给他移植了鼻子、嘴唇、面部皮肤、面部表情肌肉和神经。
2012年:土耳其19岁男孩尤古尔-阿卡尔在出生刚刚40天时,因家中失火面部被烧成重伤。今年1月他在该国安塔利亚大学医学院进行面部移植手术前,已经做过多次手术。最终医生成功把一位45岁的男性捐赠人的面部组织移植给他。(孝文)
山东消息据山东商报报道:26日,野生动物学家马金生亲临山东枣庄滕州动物园现场,对日前捕获、遭到质疑的“5岁母狼”进行了现场鉴定,经鉴定判断,这只所谓的“野狼”实际上确实为哈士奇宠物犬。
枣庄近日闹出的“狼患”一直备受关注。继前两天一只窜入村庄的野狼被民警击毙之后(见羊城晚报3月21日A10版报道),23日,在滕州市又出现了一只疑似狼的动物,当地民警迅速捕获。当时,当地动物园工作人员初步断定,这只动物是一只年龄在5岁左右的母狼。随后,这只“母狼”被送往当地动物园看养。
不过有网民曝出“母狼”实际为自家哈士奇后,“野狼”真实性受到质疑。枣庄市林业局森保站有关负责人表示,所擒“母狼”究竟是狼是狗还需要进行DNA鉴定。
26日,动物学教授马金生来到滕州动物园现场做了实验性鉴定,称它就是似狼的宠物犬哈士奇。他给出了几点理由:它的眼睛斜向上生长,倾斜度不如狼,狼是倾斜向上近45度角;狗的毛各种颜色都有,不具保护色,狼的背部是保护色,从这点看它也不像狼。马教授表示,关键还看和人的亲近程度,“经亲密接触,这只疑似狼的动物根本不怕人,喂食物时还表现得很友好,甚至触摸它都没关系。”马教授又来到一只真狼的笼子前,还没走近狼就往舍里跑,还表现得非常警惕,见人就躲有敌意。马教授说,进行鉴定还有更科学的办法,就是取皮毛进行DNA鉴定。
相关阅读
火星存在液态水
科学网(kexue.com)讯 火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个与地球结构最为类似的星球是否存在液态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天文学家经常表示,火星肯定含有液态水,不过可能被冰冻或者隐藏在地下。
日前美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已经确定火星含有水,并找到了直接证据,美国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已经观测到火星表面存在液态盐水。根据介绍,凤凰号登陆器在火星北极点登录时,登陆器的支架上曾出现微小的液滴,而这也被证实为液体。
不过虽然有水滴被发现,但相关科学家表示目前凤凰号不能分析这些水滴,从外形来看它们很想盐水的水滴,这里的土壤成分也同火星其它地方相同,这就证明火星表面存在盐水。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凤凰号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热量,自身形成的液体。
早在去年,科学家就曾发现火星存水的证据,并在山脉中发现被水冲刷的痕迹。于此同时也发现了干冰,这次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火星含水的证据。
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这样的暗色条纹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水流已经暴露出地面,也有可能水流仍然埋在地表之下,但是它们影响了地表,使之看起来呈现暗色。水中的盐分降低了水的凝结温度。这就意味着在火星中纬度地区。尽管火星温度很低,但是季节性的咸水是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的。火星上的小洼地发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相比于火星上那些古老的岩石,这些矿物质显得更年轻。这表明在火星相对较近的历史时期曾经有水,有生命存在。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凯瑟琳说:“我们在火星夜迷宫区域发现了多种矿物质,它们好像由水冲刷形成。我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铁镁蒙脱石的粘土,它们比夜迷宫上那些古老的岩石年轻得多,这表明相对火星其它地方,这些洼地曾经存在不同的水环境。” 据说,像迷宫一样的夜迷宫地形是由火星外壳拉伸和碎裂形成的。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星夜》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展示的星星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漩涡。但不管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画得多么出色,都不如自然之母“画”得好。
美国宇航局用可视化技术将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图像呈现出来,出人意料的是,它们看起来很像这幅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名画。美国宇航局通过可视化技术制作了一个计算模型,名为“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这个模型是根据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间洋流运动情况制作出来的。
美国宇航局说:“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是全球海洋与海冰的高分辨率模型。我们试图用日益准确的分辨率模拟海洋和海冰的运动情况,从而分析输送海洋热度和碳的海洋涡流以及其他狭窄的洋流。这个模型模拟了各种深度的海洋流动,但这种可视化技术只适合于表现海洋表层的流动情况。制作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模型,只是出于一种简单的本能经验。”(秋凌)
拍摄的鱼类在照片中呈现出的表情与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的人物辛普森十分相似
科学网(kexue.com)讯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英国的摄影师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蓝碧海峡的海床区域拍摄到一种名为Stargazer的鱼类。令人惊讶的是,被拍摄的鱼类在照片中呈现出的表情与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的人物辛普森十分相似。
根据介绍,这张照片是名叫马克的英国摄影师在东南亚地区参加一个潜水展览会时拍到的,根据生物学家介绍这种鱼类叫做Stargazer,在印尼比较常见。
对于这样有趣的照片,马克表示:“我从事摄影工作已经20年了,这样的照片还从来没有发生过,确实很可爱。”对于这样的生物,马克也做出了解释:“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Stargazer,此前我再印度尼西亚以外的地方看到过他,蓝碧海峡的海床区有许多火山沙,使得这里不是很清澈,而颜色亮丽的Stargazer在这里尤为突出。”
当然,最令人感到神奇的还是它的样子:“说实话在我按下照片的一刹那,我突然发现它很想辛普森,这太奇怪了,我对能拍下这样的照片感到兴奋。我想这照片肯定是我摄影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8. 小火烈鸟
一群小火烈鸟聚集于博茨瓦纳乔贝河中。乔贝河穿越乔贝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如今也是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在乔贝国家公园中,河流两岸到处都是各类野生动物,也为游客提供了许多近距离观看野生动物的机会。此外,乔贝国家公园中还有茂盛的草场、宽阔的洪泛平原以及树种多样的森林,其中包括相思树、猴面包树等著名树种。
9. 河马
一群群河马在奥卡万戈河上游清澈的河水中戏水。偷猎是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据利萨-斯蒂尔介绍,近来纳米比亚等国在打击偷猎行为方面成果显著,这主要归功于基于当地社会的自然保护措施,如聘请自然保护巡逻队等。随着前往纳米比亚保护区观看印度豹、大象、水牛、狮子和犀牛等野生动物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人的收入也越来越丰厚,他们也更加有动力去保护这些野生动物,从而可以更好地预防偷猎行为。卡沙保护区管理者希望这种良性循环模式能够推广到保护区内的其他国家。
10. 斑点鬣狗
一只斑点鬣狗正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上的一个水坑边觅食。鲍耶斯表示,“开发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是未来的希望,但是在确信这片迷人的荒野得到真正完全的保护之前,我们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11. 牛背鹭
一群牛背鹭聚集于奥卡万戈三角洲的两棵树上。奥卡万戈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系之一,其源头位于安哥拉的高地地区,河流流经纳米比亚的卡万戈河,最后流入博茨瓦纳,消失于奥卡万戈三角洲。
12. 午夜会餐
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一群狮子在夜间进食。享特利表示,“尽管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面临许多挑战,但我仍然相信,任何保护议题都是值得鼓励的。不过,期望值应该是非常现实的。”(彬彬)
4. 亲昵
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上,一头年轻的非洲象正在用鼻子亲昵地抚摸自己的伙伴。卡沙跨界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约32.5万头大象,数量几乎相当于非洲大陆全部大象数量的一半。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纳米比亚项目负责人利萨-斯蒂尔表示,卡沙保护区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如何解决人类与日益增多的大象之间的矛盾。比如,人类定居点附近的大象经常会破坏农民的田地。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的帮助下,赞比亚卡卡翁加村正在尝试一种解决方案,将“辣椒炸弹”(一种辣椒与大象粪便的液态混合物)泼撒于农田周围,这样既可以把大象挡在农田之外,又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种植辣椒的收入。
5. 水下花园
一名潜水员潜入到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上的一个水下洞穴。利萨-斯蒂尔介绍说,“在非洲其他地方也有跨界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在南非。但是,卡沙保护区的特别之处在于当地社会的积极参与。其他跨界保护区更多的是上层管理,但这一次各国承诺当地社会也会积极参与。”然而,享特利的近期研究显示,目前来看,当地直接受益于此的人并不多。享特利表示,“如果直接计算一个人的收益多少,当地社团如何瓜分利益,这样就显得太简单化了。如果转化这些利益,执行起来有多重困难。”
6. 午餐
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是600多种鸟类的家园,其中包括本图所示的欧洲食蜂鸟,它正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捕食。除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外,卡沙保护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还包括:野生动物偷猎行为、失控的林业砍伐行为以及偏远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7. 疾驰
一头印度豹正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上疾驰。在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内,数千物种将获得纵横驰骋的自由,它们包括印度豹、犀牛、大象、豺狗、狮子、水牛、河马、美洲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