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1954年,挪威的两个人正在检查一只将近9.2米长的完整无损的巨型鱿鱼,这种动物拥有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巨大眼睛,眼睛足有篮球那么大
1954年,挪威的两个人正在检查一只将近9.2米长的完整无损的巨型鱿鱼,这种动物拥有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巨大眼睛,眼睛足有篮球那么大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软体动物馆长约翰-艾尔伯特正在俯视一只巨型鱿鱼的大眼睛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软体动物馆长约翰-艾尔伯特正在俯视一只巨型鱿鱼的大眼睛
一位新西兰渔民与一只巨型鱿鱼在一起,它被认为是2007年2月在南极洲罗斯海捕捉到的
一位新西兰渔民与一只巨型鱿鱼在一起,它被认为是2007年2月在南极洲罗斯海捕捉到的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只长达30英尺(9.14米)的巨型鱿鱼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只长达30英尺(9.14米)的巨型鱿鱼

  据国外媒体报道,巨型鱿鱼能够长到27英尺(8.23米)长,半吨重,但即便如此,它们的眼睛与身体相比也大了许多。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巨型鱿鱼的眼睛长这么大的原因。

  很多巨型鱿鱼的眼睛像篮球那么大。即使对一种体重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动物来说,这种眼睛也称得上巨大。巨型鱿鱼和一条大旗鱼的个头差不多,但是前者比后者的眼睛大27倍。美国杜克大学的生物学家桑克-约翰森说:“巨型鱿鱼和大旗鱼体型类似,但是按照比例鱿鱼的眼睛更大,直径和体积分别是后者的3倍和27倍,这种情况说不通。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巨型鱿鱼需要这么大的眼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它们为了追踪和抑制载满受到惊吓的人的渔船,约翰森认为,巨型鱿鱼的大眼是为了在它从海水里游过时,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周围的一切,及时发现迫在眉睫的危险。

  约翰森认为,巨型鱿鱼的眼睛是一个早期预警系统,它通过水里的发光浮游生物的“闪动”,提醒鱿鱼抹香鲸正在向它逼近。鱿鱼巨大的眼球还是一种防御机制。“巨型鱿鱼最有可能利用巨大的眼睛发现并躲开它们的天敌——抹香鲸。”约翰森与一个生物学家科研组合作,从身体和生理上模拟巨型鱿鱼如何利用大眼睛,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眼睛。该科研组发现,眼睛的设计和大小让鱿鱼能够通过受到干扰的发光性生物,发现正在逼近的抹香鲸。该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15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为了解释巨型鱿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眼睛,约翰森及其同事们首先利用照片和被捕获的动物,测量了巨型鱿鱼和大王酸浆鱿的眼睛。他们还根据鱿鱼生活的海洋深处的水的透明度及其光照亮的数据进行研究,鱿鱼通常生活在300到100米深处。他们开始利用这些资料精确模拟这种动物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能看到什么。该科研组发现,与体型类似但是眼睛更小的动物相比,鱿鱼的大眼睛能聚集更多光。进入眼睛的额外的光大大提高了巨型鱿鱼在海洋深处昏暗的环境里发现周围出现的微小对比差异的能力。约翰森表示,这种能力对多数深海动物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大眼睛提供的感觉对比能力,对发现距离较远的大型物体引起的微小光线差异至关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正在逼近的抹香鲸等大型动物刺激产生的生物发光。

  该科研组意识到,抹香鲸在潜水和游进的过程中,会不断发出声纳探测鱿鱼的位置。而鱿鱼这种头足类动物无法发现声纳,但是鲸鱼的移动会促使浮游生物等小微生物发出光。鱿鱼通过眼睛的特殊设计,能够看到这种光,尽管对比很小,但鱿鱼仍能发现大约120米以外的微小变化,这相当于美式橄榄球场的长度。约翰森说:“是长着尖利牙齿的大型鲸类的捕食行为促使这些鱿鱼进化出这种超大号的眼睛。”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动物学家迈克尔-兰德并未参与该研究,他说:“我喜欢这个想法,不过该论文只是推测。大眼睛总是比小眼睛更好,大型脊椎动物一般会有相对较小的眼睛的生长法则,可能并不适用于头足类动物。也许它们正好长那么大,没什么理由。”(孝文)

相关阅读

  欣赏自然界最伟大的母爱 章鱼可为后代牺牲自己

  科学家深海发现神奇鱼类 轻松模拟章鱼伪装自己

  组图-罕见章鱼伏击鲨鱼 海底霸王竟被活活吞噬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昨天,在山东省蒙阴县桃墟镇野老峪村一位村民家中发现了一只疑似狼的动物,
不过村民发现的时候,这只动物就已经被抓住并杀死了,而这"擒狼英雄"竟然是五头猪。

  五头猪拱死“大狗” 村民猜测是狼

  昨天凌晨三点,野老峪村村民李兆法突然被自家猪圈内传出的嘈杂声惊醒了,随后他立即前往猪圈查看,没想到发现五头猪围着一个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条疑似狼的动物。

  李兆法告诉记者,其实他赶到现场的时候,狼已经被卡在猪圈的通风口,被五头猪拱得奄奄一息了。李兆法说,"它(疑似狼)往里钻,进不来,光进来头,进来一点点脖子,叫猪过来给啃了,一个猪啃吧,就都上去了,都围住了,把它围住了,它喘不上气来,站不起来了,它要站起来,我这个猪就危险了"。

  起初老李也觉得是哪里跑来的野狗拱进了猪圈,可联想到前几天夜里听到的叫声,老李的冷汗可就冒了出来,难道这真的是一条狼?因为这只"大狗"的叫声还真跟一般的狗不太一样。

  公安干警解惑:初步断定是狼狗

  附近乡亲们听说这事,就对这条疑似狼,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头狼,有的说像狗。可究竟这是个啥动物呢,记者找到了林业部门的专家来鉴定一下。

  蒙阴县林业公安干警王奎祥说,"如果是狼的话,它应该是嘴巴比较长,再一个脊背上的毛要比其他地方的毛要长,再一个它的前胸比较宽阔,这个的前胸有点三角形了,真正狼的尾巴比较粗大根据我的认识,这是一只狼狗"。

  现在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对这只疑似狼的动物进行了妥善处理,至于这只动物的"真实身份"还有待动物专家做出进一步鉴定。

  相关阅读

  实拍凶猛土狼群围攻幼象 母象护子拼死反击(图)

  枣庄捕获"野狼"身份确定 鉴定确为哈士奇宠物犬

  是狼是狗五天竟无法说清 "白狼"笼内露求助眼神

  当史蒂夫教授在大脑库中解剖一颗大脑的时候,一步一步的看一下这个过程。或许看这个过程会让你感到难受,但是这里所做的研究能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的关于大脑的初步理解和大脑疾病带来的毁灭性条件,比如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以及多发性硬化症。

  大脑库中的一颗大脑准备进行解剖。我不知道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是什么感受,但是如果缺乏信仰你就不可能不把它看做是你性格的外壳。

  经过冰冻和固定之后,大脑显现出一种黄疸病般的苍白和一种明显的弹性,就像是腌制过的鸡蛋。

  大脑被切成片段并且做上标记。在大脑库进行的这项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包括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以及多发性硬化症在内的神经退化性疾病。

  拜占庭式的褶皱和皱纹、怪诞的婴儿般的曲线和毫无血色的大脑血管,所有的这些都让人目瞪口呆。它让人感觉更像是梦幻一般而不是令人作呕。

  每一片脑叶必须切成5毫米厚,他们拥有一块特殊的案板和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子。

  我问史蒂夫教授他是否曾感觉到恶心,他说:“不,一点也没感觉到。”感觉好像他只是刚刚才思考有什么东西让人觉得恶心一样。

  他徒手将大脑切成小片并做好标记:“那是你感觉到恐惧和侵略性的中心。”(过客/编译)

  相关阅读

  人类大脑有840亿个神经元 数量与狒狒不相上下

  现实世界十大恐怖僵尸现象 寄生虫可控制人大脑

  美科学家研究备份"大脑记忆" 打造真实版阿凡达


 越南15岁少年杜文勇(左)和他10岁的弟弟。 

  据“中央社”28日报道,越南河江省一名15岁少年,身高仅80厘米,体重只有11公斤。他自两岁半罹患肺炎后,10多年来不再长高,也无法躺着睡觉。

  这名叫杜文勇(Do VanDung)的少年在患病的10多年来,头顶不长一根头发,经常发烧且呼吸困难。

  报道还称,过去10多年来,杜文勇不曾躺下睡觉。只要他一躺下来,就会不停地咳嗽、呼吸困难,全身发紫。因此,他都靠着父亲的肩膀睡觉。

  至今医护人员仍然没有找出杜文勇的病因,他也曾前往多家医院治疗,医生都束手无策。

  今年杜文勇获得越南政府发给残障人士免费医疗保险,但军方医院不仅未查出病因,反而发现肺炎病情更加严重。根据检查,杜文勇罹患慢性肺炎和天生脊椎畸形。

  据英国《每日邮报》今晨报道,月亮绕地球转动将近四十亿年了,而我们也一直认为在太阳系中只存在一个月亮。不过,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推翻了这个结论,月亮至少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同伴”。

  报道称,现在了解的月球直径为2000英里,远挂在高空中的它一直是诗人、艺术家和浪漫主义的“宠儿”。但是,夏威夷大学一个天文研究团队最近发现,它还有一个体积比它小很多的堂兄——“迷你月亮”。

  这个团队运用超级电脑模拟出了1千万颗小行星掠过地球的场景,最后得出了这个惊人的发现。在给定时间内,至少有一个“迷你月球”绕着地球运行。这种“迷你月亮”是被地月日合力拖入地球轨道的。

  研究还发现,一些典型的“迷你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行九个月,有的则会运行数十年。

  夏威夷大学的研究者称,这些“迷你月亮”大多数都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它们通常“漂流”在太阳系内“杂乱”的轨道上,研究者之所以能捕获到他们,是因为在某些时候,它们受到地月日合力的影响,被拖入了地球轨道。

  当“迷你月亮”冲破了地月日合力的影响,它将会回到太阳系中本来该运行的轨道上。

  在2006年,亚利桑那大学卡特里那巡天系统曾捕捉到一个大小近似一辆汽车的“迷你月亮”,被命名为“2006RH120”,在它返回原来的轨道之前,它绕着地球运行了将近一年时间。

  杰克表示,“迷你月亮”的研究非常有趣,你想象不到它会在哪天进入地球轨道,为我们研究太阳系中的未知领域带来低成本的研究样本。

  据悉,这一最新发现本月发表在《国际太阳系研究》杂志上。编译/实习生 蒋伊晋

  相关阅读

  法国摄影师童心未泯 拍摄自己"种月亮"搞笑照片

  泰坦尼克号沉没或另有隐情:月亮引发大海潮所致

  教授自家后院建天文台 每日观测拍月亮光环奇观

只需1000美元就能进行基因测序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生命科学厂商LifeTechnologies公司,29日宣布在中国推出新的台式基因测序仪IonProton。借助该技术产品,只需1000美元即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这意味着基因测序技术有望走进临床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该公司大中华区基因分析事业部高级总监戴尔·帕特森介绍,IonProton基因测序仪采用了新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此前推出的同样基于这一技术的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PGM),已成为全球销售最快的测序仪。Ion技术能有效推进临床研究在癌症及遗传性疾病等诊断中的发展。

  “在我们推出第一款半导体测序芯片仅仅6个月之后,中德两国科学家就使用该测序仪,在几个小时内就确定了德国大肠杆菌疫情元凶。”LifeTechnologies大中华区总裁西达尔塔·卡迪亚说:“这一技术有助于解决21世纪在农业、食品安全、能源、医疗保健和流行病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据介绍,目前,使用传统的光学测序技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5000到1万美元,且需等待数周乃至数月才能得到结果。过长的测序周期以及50万到75万美元的仪器成本,使得只有少数经费充足的研究院所才能开展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IonProton测序仪定价为9.9万至14.9万美元,大大降低了基因组测序门槛,使得更多研究人员和企业家能够使用该项技术开发多种应用。


艺术家绘制的超级地球上的景色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探索了红矮星周围的常见类型的行星,而红矮星被认为是宇宙中大多数恒星的真实面目。根据统计,大约有40%的红矮星周围存在位于可居住带上的行星,这意味着那儿有合适的温度,使得水呈现液态。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了解到这些潜在的水世界中有多少是岩质行星,如果是气态行星就另当别论了,而岩质行星可谓是真正适合居住的世界。


艺术家绘制的超级地球上的景色

  在银河系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便是红矮星,属于M型主序星。它的表面环境与太阳这样的G型主序星不同,温度显得更低,体积也更小一些,由于其内部的氢核聚变不太剧烈,因而其寿命比我们的太阳更长。天文学家通过对红矮星周围行星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结论:在银河系中1600亿颗红矮星中,大约有40%的样本周围存在与地球在大小上相近的行星(注:不是类地行星),并且这些行星处于与红矮星距离合适的轨道上。这项调查发现认为这些数量庞大的行星上已经具备了液态水存在的温度环境,这一条件是生命出现所必备的。

  科学家小组通过陆基天文台对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世界进行探索时提到,如果这像发现被进一步证明是正确的,这就意味着银河系中大约有数百亿颗行星处于可居住带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宜居星系”。这项研究同时也是对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系外行星空间望远镜任务的有力补充,该望远镜主要任务就是发现类太阳恒星周围的行星世界。银河系中大约有80%的恒星属于红矮星,平均而言,这些红矮星比我们的太阳小三分之一、表面温度只有4000华氏度,显得更“冷”一些。

  据位于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科学家威廉博鲁茨基(William Borucki)介绍:“我对欧洲科学家小组的发现并不感到吃惊,他们使用了位于智利的La Silla天文台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仪(HARPS)分光摄谱仪以寻找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不过要想在红矮星周围进一步确认岩质世界的存在还需要一些技术整合。威廉博鲁茨基同时也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研究小组的首席科学家。

  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仪的研究团队通过测量遥远恒星光线中轻微的变化来发现系外行星的存在,由于行星对恒星产生的反作用,使得恒星会出现相对移动,在地球上就可以观测到在视向速度上的变化,并通过多普勒效应和恒星光谱来计算,但对系外行星的密度测量还显得较为困难。对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研究团队而言,该望远镜则是探测系外行星凌日现象还发现它的存在,并测量该行星的大气成分。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系外行星发现法整合起来,就可以得知其大小和体积,这样就能算出密度了,进而就能得知它们是否是岩质行星。博鲁茨基认为这个想法仅仅是理论上而言,实际观测中甚至察觉不到那些岩质行星的质量,更不用说体积了,因此这个想法有些夸大。欧洲的科学家小组在过去所发现的系外行星中也包含了巨型气态行星,比如像土星、木星等,但该类型的行星在红矮星周围存在还是比较罕见的,而更常见的是“超级地球”,一种直径是地球数倍的行星。

  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仪的研究人员、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宇宙科学天文台天文学家泽维尔·邦菲斯(Xavier Bonfils)介绍:由于银河系中相当数量的恒星为红矮星,因此也不可避免地研究这些恒星周围行星形成的机制,或者评估我们银河系“可居住”的潜力。邦菲斯和他的同事希望可以通过一个新的摄谱仪来完善观测技术,旨在针对红矮星在红外波段上谱线进行研究。

  当一颗潜在“可居住”行星通过其公转恒星表面时,科学家可以探测穿过行星大气的光来分析大气成分。并使用了新一代的空间望远镜,其中包括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它主要被用于探索系外行星大气中是否存在氧气、二氧化碳、水分和其他分子,这些探测对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现实版"塔图因"行星 或为拥有生命宜居类地卫星

  科学家编制系外行星列表 锁定潜在适宜居住星球

  新模拟检测火星表面环境 确定3%空间适宜居住

 
仓皇逃窜!愤怒的母象慌乱中投入战斗,保护幼象免遭饥饿土狼的疯狂围攻。仓皇逃窜!愤怒的母象慌乱中投入战斗,保护幼象免遭饥饿土狼的疯狂围攻。
土攻:母象不停反击,一只土狼对面扑来一阵尘土。土攻:母象不停反击,一只土狼对面扑来一阵尘土。
土狼扑向幼象身后,进行围攻,想将其制服。土狼扑向幼象身后,进行围攻,想将其制服。
不平等的战斗:这些土狼根本没有机会抵抗愤怒的母象,它在最愤怒的时候连根拔起几棵大树。不平等的战斗:这些土狼根本没有机会抵抗愤怒的母象,它在最愤怒的时候连根拔起几棵大树。
丛林规则:母象击退土狼围攻,幼象躲在母象后面,寻求庇护。丛林规则:母象击退土狼围攻,幼象躲在母象后面,寻求庇护。
警惕下面:幼象在战斗中失去了尾巴,但在母象竭力保护下,它活了下来,还将继续参与明天的战斗。警惕下面:幼象在战斗中失去了尾巴,但在母象竭力保护下,它活了下来,还将继续参与明天的战斗。
最后一只土狼夹着尾巴慌忙逃窜。最后一只土狼夹着尾巴慌忙逃窜。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群可怕的土狼试图猎杀一头小象,结果,保护意识很强的母象拼命反击。一群游客恰巧目睹了这个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

  幼象离开母象时,这些有点像狗一样的哺乳动物抓住时机猛扑上去。但幼象似乎根本没有察觉到潜在的巨大危险。警觉性很高的母象发现敌人来犯,立即投入战斗。一场生死较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6只土狼从背后偷袭幼象,想将其击倒。母象大怒,迅速展开反击。母象朝着这些凶残的动物狂奔,其实力足以震撼土狼。身后连根带起的几个大树就是母象力量的证明。这头庞大的母象摆动着象鼻,用厚重的大脚用力踢来回打转的土狼,土狼很快就被驱散。紧接着,母象回到幼象身边。不幸的是,小象的尾巴在这场激烈的遭遇战中被土狼咬掉了,但其他地方好像并未受伤。

  一群受到惊吓的游客见证了这场残酷的遭遇战,他们都希望母象取得胜利。当时,非洲旅游公司“视野”(Eyes)的导游詹姆斯-维尔斯在博茨瓦纳的利亚尼托灌木区,正带领这群游客观光。

  这个50岁的芝加哥人表示:“我们刚从3辆车里出来,就听到一头大象发出尖叫声。于是我们循着声音的方向找去,发现两头母象和两头小象,约10只土狼试图捕杀一头小象。它们等待时机,小象走到一块空地时,两三只土狼冲了上去。然后母象赶走这群试图攻击幼象的土狼。小象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母象就回来了,变得更加愤怒。”

  维尔斯说:“母象不顾一切地反击土狼,几棵树都被它撞倒。土狼攻击计划失败,消失在母象扬起的尘土中。幼象的尾巴被土狼咬掉,但并无大碍。在非洲,你会经常看到大象没有尾巴。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真是太扣人心弦了!”(孝文)


神秘的三角形UFO

  科学网(kexue.com)讯 英国小镇屡屡发现UFO的踪迹,UFO在那里甚至都不算是新闻,近日据外媒报道,英国约克郡上空又出现了三角形UFO的踪影,而与其它的UFO到此一游不用,这已经是该UFO五年来第四次到访此地了。而这也是今年英国发现的又一起UFO目击事件,此前在肯特郡就曾发现过多起UFO目击事件。

  根据介绍,这个三角形不明物体恰巧被在场的一名业余摄影师拍下并上传至网络。这位摄影师表示:“当时天空晴朗无云,一个黑色的三角形物体从空中飞过,我们已经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一个专门观察UFO的机构了。”

  据悉,该三角形神秘物体被人们称作“地外玉米片”。它第一次造访是在2007年,当时也被人们拍摄下来并传到互联网上,不过人们尚不能确定那次是“UFO”还是人为的恶作剧。



今年年初英国连续发生两起UFO目击事件

  在今年的1月6日,英国肯特郡上空出现2个UFO,而紧接着情况更是诡异,艾塞克斯郡上空竟然惊现4个UFO。肯特郡的目击者格里克萨斯是位21岁的年轻人,他拍下了当时奇怪的UFO照片,这引起了当地的轩然大波,在接受采访时他说道:“大概下午1点左右,我正在外面,突然发现天空中的不明物体,我第一反应就是飞碟,很幸运,我拍下了他们。我竟然一下看到了两个,它们并不一样,一个亮,另一个较暗,我不能确定它们的速度一不一样,当时太兴奋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照片真伪还不能确定,有爱好者指出:“这些太完美了,它们是外星人存在的最有利的证据,而且看上去这些照片不像是假的。但愿这次不会是媒体做的恶作剧。”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组图-盘点12种奇特的云彩 神奇UFO云光临地球

  神秘三角形UFO引美国大争论 美宇航局揭秘成因

  英国小镇上空现惊人奇观 超神秘UFO云百年难遇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太阳耀斑爆发进入高峰期

  科学网(kexue.com)讯 太阳耀斑活动目前已经进入了高发期,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十几年,太阳耀斑将对地球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影响的范围或许不止通讯信号那么简单。

  根据科学家分析,目前太阳耀斑活动高发,这样的情况会改变太阳周围的磁场,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太阳黑子活动也将增多,这样的变化会使我们的航天器或者飞机受到影响。


太阳耀斑爆发进入高峰期 

  科学家首先认为太阳磁场的变化会导致我们的地球将遭受更多的辐射,这样的辐射对飞机或者飞行器会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宇航员的安全,太阳风暴的影响将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雷丁大学的巴纳德教师解释说:“太阳活动正在加剧,这样会使太阳的射线强度有所增加,未来或许将达到目前的1.5倍,这样的情况会是地球上的电子系统发生错误,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宇宙飞船、飞机等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不过如果未来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努力工作,找到更好更安全的材料,太阳辐射的危害将会减轻很多。”

  此前也有过报道,未来10年地球被太阳超级耀斑击中的概率高达12%,这将导致几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它的效果如同卡林顿事件,它发生在150多年前,当时有很多电报局失火,它们的网络中断。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斥着电子产品的世界,此类强磁力给地球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能需要10年才能恢复过来。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激光束 人造太阳首达到两兆焦

  英首次认定太阳风暴威胁国家安全 通讯将被干扰

  NASA拍摄到神秘死亡之星 从太阳表面吸取能量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84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