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发现:考古学学生研究了一个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以东露天煤矿发现的猛犸象残骸。考古学家说他们在这个地区发现至少5头巨型长毛猛犸象的残骸。发现:考古学学生研究了一个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以东露天煤矿发现的猛犸象残骸。考古学家说他们在这个地区发现至少5头巨型长毛猛犸象的残骸。
辛苦工作:费米拉孔考古公园负责人克拉奇(左)和考古学家同事们19日在塞尔维亚的一个露天煤矿挖掘一根长毛猛犸象牙。辛苦工作:费米拉孔考古公园负责人克拉奇(左)和考古学家同事们19日在塞尔维亚的一个露天煤矿挖掘一根长毛猛犸象牙。
猛犸象墓地:克拉奇(左)爬上科斯托拉茨煤矿的一个陡坡。他和同事们在这里发现生活在几万年前的至少5头猛犸象的残骸。猛犸象墓地:克拉奇(左)爬上科斯托拉茨煤矿的一个陡坡。他和同事们在这里发现生活在几万年前的至少5头猛犸象的残骸。
收获丰富:考古学家在一个靠近长毛猛犸象残骸遗址的地方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收获丰富:考古学家在一个靠近长毛猛犸象残骸遗址的地方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
关注:这些考古学家在挖掘数千年前灭绝的长毛猛犸象残骸时意外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于是专门拿出时间来进行挖掘工作。关注:这些考古学家在挖掘数千年前灭绝的长毛猛犸象残骸时意外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于是专门拿出时间来进行挖掘工作。
庞大工作量:塞尔维亚考古学家邀请法国和德国同行前来相助,共同挖掘一个考古遗址的长毛猛犸象骨骼。他们预计这项艰巨任务要持续至少6个月。  庞大工作量:塞尔维亚考古学家邀请法国和德国同行前来相助,共同挖掘一个考古遗址的长毛猛犸象骨骼。他们预计这项艰巨任务要持续至少6个月。
历史:电视节目《长毛猛犸象:冰河时代的秘密》展示了这种在约一万年前大部分灭绝的巨兽的样子。历史:电视节目《长毛猛犸象:冰河时代的秘密》展示了这种在约一万年前大部分灭绝的巨兽的样子。

  北京时间6月25日消息,考古学家近日发现一个罕见的长毛猛犸象墓地,里面至少有5头巨型猛犸象残骸。这些专家认为几万年前这种和现代大象有血缘关系的巨大动物生活在塞尔维亚地区。

  上周他们在这个国家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以东的科斯托拉茨煤矿获得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而且这是该地区首次发现长毛猛犸象。塞尔维亚考古研究所的米奥米尔-克拉奇表示该发现可能为了解冰河时代的巴尔干半岛情况提供重要线索。他说:“世界各地有数百万头猛犸象残骸,但被考古发现的却很少。一个猛犸象墓地可能提供惊人信息,呈现出冰河时代这些地区的生物面貌。”

  考古学家在一个下沉到地下约20米处的露天煤矿进行挖掘时意外发现了这些猛犸象残骸。克拉奇表示这个猛犸象墓地在沙地上延伸了20多英亩。2009年,考古学家在同一地点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更古老猛犸象的骨骼。后来,这个雌猛犸的骨骼被命名为“维卡”,可追溯到100万年前,属于一个名为南方猛犸的少毛品种。

  塞尔维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猛犸象专家桑加-阿拉布瑞奇表示,5月份发现的这些骨骼属于长毛猛犸象,它们在约一万年前灭绝。阿拉布瑞奇说:“这个发现令人关注,因为在一个地方发现那么多猛犸象骨骼是非常罕见的。它们或许是由奔流的大水带到那里的。”

  克拉奇表示,塞尔维亚考古学家已联系法国和德国同行,邀请他们共同开展挖掘任务。他说:“需要至少6个月的大量工作,才能挖掘所有骨骼。”

  考古学家1996年在塞尔维亚北部发现另一头猛犸象骨骼。它属于一头生活在约50万年前的雌猛犸象,现在已被匈牙利边境附近城镇基金达展出。(孝文)

相关阅读

 

  河北省发现史前猛犸化石 具体年代成因还需研究 

  英惊现史上最小猛犸象 来自350万年前仅1.1米高

  韩俄两国联手合作复活猛犸 史前巨兽两年后亮相
 

揭秘"好奇号"火星车制动伞 五十年前竟已有原型2009年3月和4月,“好奇”号的制动降落伞在世界上最大的风洞接受测试。这个风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莫菲特场的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7周之内,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便将在太空起重机的帮助下在火星表面着陆。在太空起重机利用绳索和制动火箭让“好奇”号慢慢降落盖尔陨坑之前,制动降落伞将首先打开,将“好奇”号以及太空起重机的速度降至亚音速。在设计“好奇”号制动伞过程中,宇航局将目光投向大约50年前进行的制动伞测试数据。

  “好奇”号的制动伞是这辆火星车降落过程中所受到大气阻力的主要来源。这个制动伞直径64.7英尺(约合19.7米),是一个盘缝带伞,由一个发射器打开。制动伞的主盘是一个圆顶形伞盖,顶部有一个洞,用于缓解空气压力。主盘下方有一个裂缝,充当通气口,防止伞盖破裂。裂缝下方是一条织物带,在设计上通过控制进气方向,提高横向稳定性。

  在地球上测试制动伞这样的“好奇”号重要组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火星大气的厚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地球上模拟这些环境虽然能够做到,但费用极高。在“好奇”号研发初期,任何高空超音速测试的费用都会达到令人望而却步的程度。当时,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将制动伞的研究工作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独立进行测试,测试对象包括发射器打开、伞盖充气,充气后强度,超音速性能以及亚音速性能。幸运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宇航局就掌握了高空超音速降落伞的数据,所针对的探测器与“好奇”号体积相当。

  在为1976年的“海盗”号火星任务研究相关细节时,宇航局拥有充足的预算,用于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之前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在这种预算环境下,宇航局启动了3项降落伞测试计划, 分别是进入行星大气层降落伞计划(以下简称PEPP),超音速行星进入探测器计划(以下简称SPED)和超音速高空降落伞实验(以下简称SHAPE)。

  PEPP计划进行了16次高空超音速展开测试,其中有8次使用盘缝带伞,1次在上层大气层对直径64.7英尺的降落伞进行超音速测试。当时的降落伞共有72个幅段(“好奇”号降落伞共有80个幅段,用以降低织物压力和允许使用轻型织物)和72根将降落伞与束带连接在一起的伞绳。测试时,束带与载荷相连。载荷是一个直径15英尺(约合4.5米)的模拟飞船。

  1967年7月28日,整个结构——载荷以及减速伞——在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的沃克空军基地进行测试,搭乘一个2600万立方英尺(约合73万立方米)的热气球进入高空。3小时后,载荷进入测试所需高度——白沙导弹试验场上空大约13万英尺(约合4万米)。这一高度能够模拟降落时在火星上层大气层遇到的环境。

  达到这一高度后,载荷脱离热气球。3.8秒后,火箭发动机点火,将模拟飞船的速度提升到1.5马赫。在此之后,束带拉开,弹出降落伞。降落伞随即充气,一度短暂塌陷,随后再次充气,3秒钟内完全充气并趋于稳定。测试中遇到的唯一一个大问题是伞盖的2个幅段出现破损,导致最小表面积减少不到0.5%。这项测试取得成功,证明在稀薄大气中打开直径64.7英尺盘缝带伞具有可行性。这种降落伞充气后可产生足够阻力,减缓载荷朝着目标行星表面的降落速度。

  盘缝带伞参与了宇航局几十年来的火星任务。“海盗”号登陆器,“火星探路者”号漫游者,火星探测漫游者以及“凤凰”号登陆器都使用这种降落伞。太空起重机可能是所有火星任务中最为先进复杂并且精确度最高的登陆系统。相比之下,“好奇”号的减速伞虽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也拥有长达近50年的成功服役史。(孝文)

  相关阅读

  火星发现神秘"地下水库" 远古时期存在河流湖泊

  科学家证实火星也"下雪" 二氧化碳构成干冰颗粒

  火星表面伤痕累累 曾经历超63万颗巨大陨石撞击

  科学网(kexue.com)讯 物种灭绝必须引起人类的警觉,当今世界动物种群在极具减少,近日厄瓜多尔里一头年迈的象龟去世,而它的死亡也预示着加拉帕戈斯象龟灭绝了。

  根据介绍,这头老象龟世界上最后的加拉帕戈象龟(Galapagos tortoise),它于当地时间24日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去世,初步估计其年龄有100岁左右,公园也表示不久后它们将进行尸体检查,从而确定死亡原因。此后它会被做成标本,继续在公园内展览。

  这头象龟名叫“孤独的乔治”(Lonesome George),1970年左右被人发现并带到了动物园,当时它便被成为世界上最后一只加拉帕戈象龟,在动物园的40多年中,工作人员不停地在寻找繁殖机会,但均未成功。

  加拉帕戈斯象龟主要分布在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它因体型庞大,被称作象龟,其最长寿命可达200岁。而“孤独的乔治”的去世也意味着这个种群彻底灭亡。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4700万年前乌龟交配化石出土 维持交配姿势(图)

  奥陆龟百年婚姻因家暴终结 未来谁还敢相信爱情

  哥伦比亚惊现巨型乌龟化石 以捕食鳄鱼为生(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威夷,3组志愿者拉动复活节岛巨石像复制品,让巨石像发生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
古代的玻利尼西亚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 
复活节岛巨石像复制品,高10英尺(约合3米),重5吨,在3组志愿者的拉动下缓缓移动 
志愿者参加拉动石像实验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高度在4到33英尺(约合1.2到10米)之间,一些巨石像的重量超过80吨。一直以来,没有掌握现代技术的古人如何运输这些庞然大物就是一个不解之谜。根据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古代的玻利尼西亚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

  复活节岛巨石像凝视着远方的大海,一直充满神秘色彩。来到这座海岛后,玻利尼西亚人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最后也难逃自我毁灭的命运。巨石像是古代的纪念碑,高度在4到33英尺之间。据传说,巨石像是玻利尼西亚人从远方的一个采石场运到现在位置。大约公元800年,玻利尼西亚人驾驶独木舟横渡太平洋,在海上行进了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后来到复活节岛。巨石像造好后,他们便立即着手运输。

  一些巨石像的重量超过80吨,没有掌握现代技术的古人如何运输这些庞然大物一直就是一个不解之谜。根据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古代的玻利尼西亚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不过,岛上居民坚信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居民苏里-图基表示:“专家们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我们知道事实真相,巨石像是走到目的地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岛上居民的观点是正确的。科学家在试图还原运输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形象地说就是“直立行走法”。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源于巨石像的具体特征。巨石像腹部突出,重心前倾,有利于采用这种运输方式。运输时,18个人借助绳索拉着巨石像来回摆动,一点一点向前挪动。在此过程中,巨石像两侧分别有4个人,后面是10个人,整个过程就像拉住在草地上狂奔的宠物狗。

  为了了解古人如何运输巨石像,志愿者制造了一个模型。模拟过程在夏威夷郊外进行。研究人员并不认为古人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但同时也指出这种方式符合岛上居民口口相传的巨石像“走到”目的地的说法。在复活节岛上,他们发现道路两旁布满碎石,这也支持了他们的理论。这些碎石可能是运输过程中从巨石像上脱落的。

  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复活节岛巨石像是在18世纪欧洲人登岛之后建造的。当时,复活节岛上只有少量树木并且骨瘦如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西兰梅西大学的生物地理学家约翰-弗伦雷发现证据(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花粉),证明这座岛屿在几千年时间里一直被森林覆盖,包括拥有数百万年历史的巨型棕榈树。在大约公元800年玻利尼西亚人来到这座岛屿之后,森林遭到疯狂砍伐。

  在2005年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崩溃》(Collapse)中,贾里德-戴蒙德引用了弗伦雷的研究发现。他指出古代的复活节岛居民在无意间制造了生态灭绝悲剧。他们很不幸,在这样一座脆弱的岛上定居。复活节岛座落于偏远地区,气候干冷,风很难将尘土带到这里。岛上的火山处于沉睡状态,无法提供可以肥沃土壤的火山灰。为了获得柴火和开垦农田,他们砍伐森林。随着树木越来越少,他们无法继续制造适于海上航行的独木舟,也就无法出海打鱼,只能以鸟类为食。

  由于土壤遭到侵蚀,农田产量减少。在欧洲人登岛前,复活节岛爆发内战并发生嗜食同类的悲剧。戴蒙德在《崩溃》中指出,复活节岛文明的衰亡证明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将导致自我毁灭。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的未来也可能遭遇这种厄运。此外,建造巨石像也加速了自我毁灭过程。在戴蒙德看来,巨石像是当地首领的权力象征,在复活节岛这样一座偏僻的岛屿,他们没有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权力。

  首领们相互攀比,所建造的巨石像的体积也越来越大。戴蒙德认为他们将巨石像搬运到木橇上,木橇在原木轨道上移动。复活节岛巨石像研究计划负责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学家乔-安妮-范-蒂尔伯格证明了这种运输方式的可行性。不过,这种方式需要很多人参与,同时耗费大量木材。随着森林的消失,内战爆发,岛上居民推倒巨石像。截至19世纪,已经没有一座巨石像保持直立姿态。(孝文)

  相关阅读

  复活节岛雕像是完整人体结构 背部藏有神秘图案

  复活节岛神秘的石像之谜 雕塑眼部镶闪亮黑曜石

  揭秘复活节岛神秘石像来源 古代宗教线路必经地


首次捕捉座头鲸交配画面

座头鲸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体重25~35吨 

  科学网(kexue.com)讯 座头鲸一直是海洋中最神秘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的踪迹很难发现,不过近日科学家在新西兰海域有了惊人的发现。

  根据介绍,国家地理的摄影师爱德华兹(Edwards)拍摄到了座头鲸交配时的景象,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这样的场景。

  连拍摄照片的爱德华兹也对此感到震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镜头,太惊人了,当时我4、5头雄性鲸鱼在争夺它,它们相互挤撞,最大的鲸鱼获得了胜利。交配时间大约不到30秒,这样的画面我第一次见到,包括在电视中。”

  这是人类首次捕捉到座头鲸交配的画面,重达数吨的鲸鱼在水中活动自如,在雌性鲸鱼的背上活动,腹部触及雌性的身体。

  爱德华兹表示:“雄性鲸鱼在利用胸鳍拍打雌性,似乎在轻轻抚摸它的身体,同时雌性的嘴中还出现一些泡沫,这可能是交配后的结果。”

  座头鲸资料:

  座头鲸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体重25~35吨。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主食小甲壳类和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鱼类等。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澳海岸现神秘巨型"怪物鱿鱼" 疑被鲸鱼袭击致死

  科学家发现鲸鱼下颚有柚子器官 相当于第二大脑

  山东工商学院食堂卖鲸鱼肉 网友称味道酸酸涩涩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死亡的代价:蜜蜂蛰人过程特写抓拍(图)
蜜蜂叮人特写
死亡的代价:蜜蜂蛰人过程特写抓拍(图)
蜜蜂叮人特写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16日消息,摄影师Kathy Keatley Garvey拍摄了一组记录蜜蜂叮咬人的手臂后飞走的特写画面,这些画面解释了蜜蜂在叮刺人类后为什么难以正常生存这一问题。

  相关阅读

  日本大黄蜂屠杀欧洲小蜜蜂 享用美味幼虫卵(图)

  直击-日本大黄蜂屠杀欧洲小蜜蜂 享用美味幼虫

  美国惊现恐怖微小蜜蜂 喜吸食人类眼泪汗水(图)


这项最新技术能够培育出骨骼结构,未来有一天有望替换人体受损骨骼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干细胞成功培育出活体骨骼,这项最新技术未来可用于替换骨折肢体、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以及腭裂修复。

  研究人员用1个月的时间从人体脂肪组织提取的干细胞转换成完全形态的几厘米长骨骼结构,标准骨骼移植术涉及两个程序,从患者身体某处切割下骨骼,移植到受损患处,这具有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此外,移植骨骼还可来自捐赠者,但这可能出现身体排斥的可能性。

  这种最新医学技术可在身体之外使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定制化培育骨骼,这样不需要进行外伤手术,并且减少了身体排斥性。

  迄今为止,这项研究仅应用于动物实验,计划今年将应用于人体实验。这项技术是由以色列红利生物科技公司理工和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研究人员培育出匹配受损区域精确外形和尺寸的骨骼结构。

  研究人员对受损骨骼进行了3D扫描,并建造了匹配受损骨骼外形的凝胶状脚手架结构。通过抽脂术从患者体内提取间质干细胞,在一种叫做生物反应器的特殊装置内培育,可实现有条件性生长。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一根大约2.5厘米长的实验室培育人体骨骼插入老鼠的腿部骨骼,能够成功地实现该实验骨骼与残留动物骨骼的结合。

  以色列红利生物科技公司科学咨询委员会主管阿维诺姆-卡多里(Avinoam Kadouri)教授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撰文称,我们使用3D结构制造一定外形和几何尺寸的骨骼,我们能够在身体之外培育骨骼,之后移植入患者体内。通过扫描受损骨骼区域,移植骨骼能够完全与周边组织和骨骼相匹配,这样不存在身体排斥性,所选用的干细胞来自患者。

  红利生物科技公司希望他们的“骨骼定制技术”可用于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治疗臀部骨折和膝盖损伤。目前,每年有两百万患者需要接受骨骼移植手术。

  现在科学家仍在进一步研究,计划培育骨骼末端如何生长软骨组织。(悠悠)

  相关阅读

  俄罗斯一男子骨骼极其柔软 头部竟可旋转180度 

  科学家研制神奇3D打印机 竟可轻松打印人体骨骼

  揭秘恐龙时代7残忍恶霸 霸王龙号称骨骼粉碎机

东京生活成本最高

  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美世(Mercer)咨询公司网站报道,美世公司6月12日公布了2012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排行榜,其中日本首都东京高居榜首,香港、上海、北京等中国城市均排在前列。

  美世公司根据外国旅居者在当地的生活需求,对全球214个城市的200多项生活花费进行了统计,包括交通、饮食、服装、日用品和娱乐等方面的开销。其中住房是生活费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在城市生活费排名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排名,日本东京的生活费全球最高;非洲最大产油国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位居第二位;排在前五位的其它三个城市分别为日本的大阪、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瑞典的日内瓦。

  中国的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均进入前五十名。其中香港排在第九位;上海和北京分别位列第十六和第十七;深圳排在第三十位;广州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并列第三十一位。(陈述)

  相关阅读

  东京"天空树"揭幕首日遇险 电梯因大风一度暂停

  日本预测东京附近海域 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图)

  东京举办"性器官吃食会"活动 主办人已被查(图)


马拉西亚遭遇巨浪袭击

  疑受台风、海底地震及金星凌日现象影响,马来西亚柔佛西部海岸及槟城北海遭大风浪袭击,一些地方出现4至5米高的巨浪,部分沿海房屋被毁,逾百人仓皇逃命,所幸无人受伤。

  在马来西亚柔佛,强风巨浪袭击海边休闲区,巨浪冲上沙滩及岸边的儿童游乐场,情景可怕,30多名游客、儿童及垂钓者竞相逃命。

  现场目击者说,当时风势很大,整个沙滩都被海水淹没,岸边餐馆的桌椅均被吹倒,民众纷纷躲进附近海事局的建筑物里。强风和巨浪维持了15分钟才停,沙滩上一片狼藉,茶杯和餐具都掉在地上。

  此外,马来西亚槟城也遇巨浪侵袭,浪高约5米,停放在岸边的车辆几乎没顶,路人纷纷避走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马来西亚气象局已发布橙色警报,劝告半岛北部的渔民暂停出海。气象局还预测,未来一星期,柔佛东部海岸将出现暴风雨,海浪最高达1.5米。柔佛西部海岸部分地区也将出现雷阵雨,海浪最高可达2.5米。

  相关阅读

  组图-摄影师拍最美夏威夷 金黄海浪演绎万种风情

  摄影师拍最美夏威夷 金黄海浪演绎万种风情(图)

  组图-夏季高温热浪来袭 盘点全球动物避暑高招

 
氢气球炸弹(资料图)

  据美国io9博客网站6月8日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很多人们闻所未闻的武器被投入战争。其中,就包括日本所使用过的氢气球炸弹,它们漂洋过海袭击了美国本土。

  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曾制造了1万个氢气球炸弹,希望它们飘洋过海飞到美国本土爆炸。许多日本学校的孩子们都被发动起来制造用于攻击美国的氢气球。这种氢气球的直径约为10米,其最初的版本是用纸制作的,但很快制作材料就被绸缎取代。制作完成后,氢气球中被充满氢气,使其拥有足够的动力将重达15公斤的炸弹带上天空。除了炸弹外,氢气球还携带着燃烧弹,以及36个沙袋。

  气球被释放后,能飞到1万米以上的高空,在风力的帮助下,最高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93公里。随着氢气慢慢泄漏,气球不断降低飞行高度,最终坠落。在1万个氢气球炸弹中,有1000个气球最终成功抵达目的地,剩下的气球有的在空中爆炸,有的坠落在海洋里。有些气球甚至最远抵达了堪萨斯州和得克萨斯州,还有些气球到了墨西哥和加拿大。

  在1945年之前,这种气球炸弹没有对美国民众的生命造成任何威胁。但是当年,一名妇女和5个孩子野餐时被这种炸弹炸死。他们的家属80年代收到了日本人的道歉信,道歉者幼时在学校帮助制造了气球炸弹。(米娜)

  相关阅读

  常日赖床者迎来福音 "炸弹"闹钟威胁你起床(图)

  内华达州遭遇火流星袭击 威力竟堪比五千吨炸弹

  白矮星减速将变超新星 银河系潜伏危险定时炸弹
 

第 15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