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紧贴不放:研究人员认为,这只海豚原本想以这只章鱼为食,结果不知何故章鱼却紧紧黏附在海豚腹部。
海豚跃出海面
不请自来的朋友:这只章鱼紧紧黏附在海豚腹部,它依然从水中跳出在空中飞舞。
章鱼紧紧吸住海豚

  北京时间6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希腊研究4只海豚习性时有意外收获,发现其中一只精力充沛的海豚带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乘客在空中飞跃。当时,这只章鱼紧紧黏附在它的腹部,就好像搭乘过山车。

  研究人员在希腊西海岸附近卡拉莫斯岛周边水域对4只海豚进行观察,而这只海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发现,它带着章鱼从水里跳出来在空中飞舞,进行了一幕精彩的搭档表演。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头足类动物设法让它自己紧紧依附在这只宽吻海豚的生殖器开口处。

  观察到这种奇怪现象的专家说,后来这只海豚和另外3只海豚继续游泳,好像并不痛苦。据说,这只海豚进行两次更高的飞跃后才摆脱这只章鱼。

  发现这只海豚的摄影师琼-冈萨尔沃指出,它可能试图捕食这只章鱼,反被这个软体动物黏附在腹部。她对《新科学家》杂志说:“我从未见过类似的事。我猜想,这只海豚可能攻击了这只章鱼,想以它为食,但不知何故章鱼逃脱了,然后紧贴在海豚腹部不放。”(孝文)

  相关阅读

  组图-盘点地球上奇形怪状地形 奇特的"海豚"岛

  海豚之后又现1200海鸟死亡 神秘海滩祸根在哪?

  巴西另类海豚令人诧异 主动与渔民合作捕鱼(图)


研究人员估算,2005年全球成人体重有3.16亿吨(约合2.87亿公吨)。

  北京时间6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研究显示,人类超重1700万吨(约合1500万公吨),而人类中的全部成年人的总重量为3.16亿吨(约合2.87亿公吨)。这相当于约170艘航空母舰的重量。如果用人类体重来计算,就好比地球上一下子多出2.42亿个拥有平均体重的人。

  一个欧洲研究小组声称,这项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让人类对腰围感到不舒服,还通过研究人类的总体重让大家对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影响有重新认识。他们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杂志上撰文说:“联合国对世界人口的预测显示,地球到2050年将多出23亿人。因为平均体重的增加,增加的人口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理由很简单,体重越大就需要更多用于维持和运动的能量,所以某人的体重增加,就会消耗更多热量。这些研究人员指出,就资源需求来说,这意味着人口增加并不能反映全部问题。他们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杂志上撰文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预计人口增长最快,但相比只由数字所暗示的压力,美国人口增加将带来更多压力。”

  美国在“十个体重最重的国家”名单上位居榜首,而“十个体重最轻的国家”名单全由非洲和亚洲国家组成。例如,北美洲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但34%的生物量是由肥胖造成的。与此同时,亚洲占世界人口的61%,但肥胖造成的生物量只有13%。

  研究人员分析了2005年的全球数据,用体重指数和身高估算了成人的平均体重。然后,他们用人口规模乘以这些结果,就得出一个总重量,也就是生物量。他们用大于超重指数25和大于肥胖指数30的体重指数临界值评估了体重。这些研究人员估算,2005年由肥胖造成的全部成人体重是390万吨(约合350万公吨)。总的来说,他们计算出个人的全球平均体重是137磅(约合62公斤)。

  这些研究人员指出:“我们的研究显示,全球体重增加的趋势将对资源产生严重影响,而如果不对持续增加的体重指数加以控制,地球就会多出4.73亿人口,将对世界能源需求产生相同的影响。解决人口肥胖问题或许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秋凌)

  相关阅读

  肥胖人士需警惕腰围超身高一半 寿命或减少14%

  饮食不规律导致内脏肥胖 胰岛素分泌节奏被打乱

  纽约反肥胖举措重磅出击 拟限制大包装含糖饮料 

  6月19日,航天员们在天宫内进行训练。
视频截图

  6月19日,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在天宫里度过了第一个24小时。

  航天员们在天宫首日的生活过得如何?除了衣食住行和工作外,他们会不会感到生活乏味?又感受到了哪些惊喜?

  已完成多项预定工作,并开始执行天地同步作息

  6月19日,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目前状态良好。3名航天员自18日进入天宫一号以来,在太空中完成了多项预定工作,并开始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

  在天宫上的第一天是航天员们上天后最忙碌的一天。目前天宫一号内温度在22—23摄氏度,湿度40%,整体环境相当舒适。

  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90分钟,这是航天员们的一“昼夜”,也意味着在短短的24小时中,景海鹏、刘旺、刘洋已经历了16个日出日落。但航天员们的太空生活,却被设计为与地球同步。

  航天员在天宫中的作息,依旧按照北京时间进行。专家介绍说,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按天地同步原则安排任务,白天进行工作,夜晚以休息为主,有助于航天员保持健康,这种类地生活也是未来中长期太空飞行的方向。

  收到第一封电子邮件,极大丰富天宫生活

  6月19日15时4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年轻的工程师于天一,向“天神”组合体发出了一组指令。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指令,而是地面第一次以邮件的形式向航天员传送信息,信息内容包括音频、视频和文本文档等多种数据格式。

  在天宫上收到邮件的航天员们,感到十分欣喜。

  “这种人性化的沟通方式,充分考虑到航天员和后续长期驻留的需要。与发送遥控指令不同,邮件发送更方便、更灵活。”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副总师李剑介绍说,通过这种方式,航天员不但能随时与家属通信,收取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还能接收地面传送的指导性视频、飞行计划,极大地丰富了航天员的太空工作生活。

  据了解,邮件格式复杂、数据量大、发送频率高。为安全有效地将邮件发送给航天员,北京中心专门开发了一套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可以自动将不同格式的海量数据源分类、打包,随时发送。另外,还可以对发送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视频通话传情,天涯变咫尺

  “神舟九号,我是北京,下面进行双向视频通话试验……请手持摄像机开始拍摄。”

  6月19日18时50分,地面与航天员双向视频通话试验正在飞控大厅进行。

  “神舟九号报告,我们在天宫生活得非常好,工作很顺利。请大家放心。”

  随着航天员的“天外之音”响彻飞控大厅,大屏幕上同时清晰显现着航天员乘组集体挥手的画面,大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天地通信系统负责人贾文军说,利用双向可视通话,航天员们将首次在遥远的外太空看见家人的亲切笑脸。这是天地之间第一次真正的“面对面”。

  “神六发射时,聂海胜是在天上过的生日,他能听到女儿唱给自己的生日歌,却看不到女儿的样子;神七任务时,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手举五星红旗送来问候的时候,也无法看到飞控大厅中的情况;从神舟九号开始,地面可以向太空发送图像,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个突破。”贾文军说,传输能力的增强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意义重大,“能看到来自地面的图像,与家人、地面支持人员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对未来长期在轨生活的航天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持。”

  相关阅读

  神九接收地面电子邮件内容曝光 动物视频解无聊

  专家分析神九发射所遇神秘亮光 疑为飞蛾或飞机

  直击-神九与天宫一号太空之吻 完成交会全过程


机器蚊子

仿鸟类机器人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21日消息,未来的战争或许将不再是飞机大炮,微型武器将主宰战场,并给敌人更大的打击。

  根据介绍,近日美国正在研究微型机器昆虫,它们未来将担任起军事侦察任务。它们除了无人驾驶这个特点外,最大的优点就是极为小巧,且项目与真正的昆虫极为相似,很难被发现。雷达更是对它们毫无作用。

  早在2008年美国就开始研制这样的机器昆虫,体型与蜜蜂接近的无人机正式诞生,它可以景象一些拍摄任务。美国空军也表示,2015年它们将正式服役。

  这样的灵感真的来自于自然界的昆虫,科学家认为昆虫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飞行能力超强,昆虫的翅膀通过几亿年的不断进化,现在已经几近完美。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理查德表示:“微型飞行器的灵感就是来自自然,看看这些昆虫的飞行能力,我认为甚至优于飞机,而且未来的机器与昆虫类似,这有助于隐蔽。”

  科学家还表示,人类的飞行器仅仅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昆虫的翅膀已经3.5亿年,这是很大的差距,我们需要从中学习经验。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俄富豪欲人脑植入机器 好莱坞电影镜头成真(图)

  艺术家设计临终关怀机器人 爱抚手臂可安慰患者

  游泳机器人问世助测量数据 未来或可战菲尔普斯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研究人员提示一种方法通过呈现人体排泄粪便的不同颜色,可诊断某人是否生病。狂饮这种酸奶类型的饮料,能与人体胃部食物发生反应,依据某人身体状况从而使粪便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科学家表示,目前这种酸奶仅能探测到大肠杆菌的存在。但是他们希望未来能够诊断更多的疾病。甚至直肠癌、肠道蠕虫或者胃溃疡未来也能在厕所里检测出来。

  这种酸奶探测法是由英国设计师亚历桑德拉-黛西和詹姆斯-金研制的,他们的粪便探测技术仍处于初始阶段,他们在街头进行的展示活动中,展示柜中陈列着6种风干的不同色彩粪便。

  詹姆斯在他的T恤衫上打印出人体肠道图像,彩色粪便呈现在肠道内部。他和同事指出,这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积木,或者是标准化的DNA序列,与大肠杆菌发生反应,可使粪便变成红色、黄色、绿色、蓝色、褐色或者紫色,相应的颜色取决于此人的身体状况。

  这项技术必须饮用一种特殊的酸奶饮料,通过察看所排泄粪便的颜色来诊断所患的疾病,未来还可以用于诊断检测结肠炎、沙门氏菌或者轮状病毒,这将是发展中国家一种廉价有效的诊断方案。

  同时,人们饮用这种酸奶还可以检测是否饮用水安全,当饮用不卫生水时产生毒性,可使粪便呈现红色。(卡麦拉)

  相关阅读

  科学家列出"最健康"食谱 熏鲑鱼居首橄榄油重要

  新研制"聪明药"专杀坏细胞 对健康细胞视而不见

  卫生部发布健康报告 吸烟者平均寿命少10年(图)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项独立研究发出警告,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风险太大,有可能诱发更大的地震。该研究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该研究称,针对基于煤发电和其他工业二氧化碳污染源的控制,CCS目前是一个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正在考虑的“可行的策略”。不过,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对此存有争议,认为虽然还没有大型相关项目正在进行,但需要长时间将体积庞大的流体储存地面以下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地球物理和环境地球系统科学部门教授马克和史蒂文·戈雷利克发表文章说:“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注入大陆内部常见的脆性岩石当中会高概率地触发地震。而且即使是小到中等规模的地震都会威胁到二氧化碳库密封的完整性,在此背景下,大规模的实施CCS可能是一个具有高风险且不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

  CCS技术旨在通过捕捉、液化和高容量注射于地下的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之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全球每年约生产270亿桶石油,CCS的工作将需要每年消除约35亿吨二氧化碳,或约同体积286亿桶。

  该研究称,重要的是,之前在世界各地众多地点开展注入巨量二氧化碳的项目,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现代化的地震网显示,地震在内陆几乎无处不发生。

  CCS也需要地下泄漏率每千年小于1%,以达到可再生能源相同的气候效益。而近年来在美国注入到地下的污水已经与发生小到中级的地震有所关联。理由之一是,早在1960年,科罗拉多州就有明显例证;另外的例子出现在去年阿肯色州和俄亥俄州。如果试图将二氧化碳封存地层数百年到数千万年,引发类似规模的地震可能性将相当大。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指出,CCS将涉及长时间注入地下最大量的流体,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地震。然而,该委员会在报告中称,由于现在没有较多的CCS项目在实施,因此对其实际的风险尚难以评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记者 华凌)

  总编辑圈点

  人们总说与天地相比,自己渺小得可以忽视。但改天换地却是人类的特长。一方面,机器燃烧掉地壳中的碳资源,让地球有变热的危险;另一方面,为了抵消这种效应,燃烧后的废气被塞回地壳,却可能引发地震。加上人类这个变量,地球的状态就难以趋向均衡。在热爱原始状态的人看来,这罪不可恕。战天斗地的实业家则另有看法。孰是孰非?天知道。

  相关阅读

  黄石公园地面大幅隆起引关注 或与地震有关(图)

  巴拿马海域发生6.6级地震 尚无大规模海啸风险

  日本预测东京附近海域 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图)

科学家列出“最健康”食谱 清淡熏鲑鱼居首
科学家列出“最健康”食谱

  近日,英国独立组织利兹海德食品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列出了一份被誉为“最健康饮食”的菜单,其提供的食物不仅健康、营养搭配均衡,而且据称有促进食欲、开胃的功效。

  翻开菜单看见的第一道菜是清淡熏鲑鱼,它富含ω—3脂肪酸和DHA ,对人体的动脉、心脏和大脑都非常有好处。接下来是什锦沙拉和砂锅鸡肉炖扁豆,前者采用特级初榨橄榄油调配,可以帮助维持血液中正常的胆固醇含量;后者含有的蛋白质能够促进肌肉的形成,同时扁豆中的泛酸物质有抗疲劳、提神的效果。

  餐后甜点是核桃乳酪牛奶冻,这道菜可以帮助消化、保护牙齿、控制血糖和胆固醇、加速小肠蠕动。核桃更是优等食品之一,每天食用30克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相关阅读

  荷兰人率先制出昆虫食谱 呼吁世界习惯吃虫文化

  海洋霸主大白鲨食谱揭秘 肉食为主几乎什么都吃

  英研超声波扫描智能冰箱 懂荐食谱自动清洁(图)

大象患眼疾变远视 动物园或为其戴隐形眼镜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家动物园的一头大象因为视力障碍影响活动,动物园考虑帮它佩戴隐形眼镜。

  据悉,“西泽”是一头非洲公象,已经38岁,体重将近5吨半。它从4岁起就住进了北卡的动物园。管理员从前年开始发现大象的眼睛有问题,它在短时间内体重掉了450多公斤,瘦到连肩部的骨头都凸了出来,而且整天懒洋洋的,看起来很忧郁。

  原来“西泽”是患了白内障,在动过两次手术之后,大象恢复了活力,胃口也变好了。不过移除了水晶体之后,“西泽”变成了远视,为了改善它的生活质量,动物园现在考虑替它配隐形眼镜。

  这头大象“西泽”的眼睛比马的眼睛稍大,约有壁球大小,兽医估算,它的隐形眼镜将是人类隐形眼镜的三倍左右,直径大概要38毫米,厚度半毫米。动物园已经向眼镜商询价,还没有获得回复。过去他们替马订做隐形眼镜,大约是一片160美元。

  德国一家专替动物订做隐形眼镜的厂商说,动物隐形眼镜问市不到10年,到现在为止,它们还没有替大象做过隐形眼镜。

  替大象戴隐形眼镜不需要麻醉,不过可能得施打一点镇定剂。“西泽”已经很习惯点眼药,戴上隐形眼镜之后,它每天得点四到五次眼药。

  相关阅读

  专家分析非法捕猎不予遏制 十年后非洲象将消失

  波兰大象预测欧洲杯 动物"预测帝"各显神通(图)

  15000头海象脱皮现盛况:沙滩被占领无落脚之处


荷航客机首度用“地沟油”飞洲际航线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一架以生物燃料驱动的客机停在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尔机场

  新华社阿姆斯特丹6月19日电(报道员克莉丝汀)荷兰皇家航空公司19日首度启用一架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客机执飞洲际航线,目的地是巴西里约热内卢。据悉,该公司使用的生物燃料是以餐厨废油即俗称的“地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

  当天,荷航一架蓝白机身的波音777-200型客机停在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尔机场停机坪上,机身上喷涂有“用生物燃料飞行”的大幅字样。荷航及机场相关人士共同为这架客机加注生物燃料,庆祝这一首次执飞洲际航线的生物燃料航班投入运营。

  荷航曾经于去年9月开始利用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短途航线,这些生物燃料和此次执飞洲际航线的客机的燃料一样,都是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的。

  “我们认为,为了减少飞机航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航行,使用生物燃料是有效的方法,”荷航部门总经理卡米尔·厄尔林斯向新华社报道员介绍说,“我们知道使用餐厨废油并非万全之策,所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其他生物燃料。我们确信未来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燃料可供选择,燃料价格也就会下降,为我们大规模使用生物燃料提供可能。”

  根据欧盟相关要求,荷兰航空运输业应在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则为自己定下了至2020年将单位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

  相关阅读

  中国地沟油检测法遇尴尬 按食用标准检测全合格

  未经地沟油和三鹿奶粉 美国人和假货关系像初恋 

  食品安全引关注 卫生部征百余种检测地沟油方法

投射电子显微镜下的“辛西娅”负染色照片

  今年2月,美国111个环境、监察组织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出合成生物学需要更多监督,而政府也需要为这一领域制定合适的规章。合成生物学真正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始于2010年5月20日,当时美国生物学家John Craig Venter宣布,他率领的团队利用实验室内的化学物质制造出了一个载有约1000个基因的DNA片段“辛西娅”,它被认为是第一个人造单细胞生物。

  与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的传统生物学和把一个物种的基因延续、改变并转移至另一物种的基因工程都截然不同,合成生物学是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一步步建立生物的“零部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生物系统,让它们能像电路一样运行。换句话说,就是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物,或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可想而知,这样一门学科必然会面对巨大的伦理阻力。

  在“辛西娅”诞生之后不久,美国彼得•哈特研究协会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共同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2/3的被调查者支持继续推动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但也有1/3的人要求立即禁止这一学科或是在充分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前停止这方面的研究。在对合成生物学心存疑虑者中,27%的人担心恐怖组织会利用研究成果发展生物武器,25%的人担心合成生物学产生的人造生命会破坏伦理道德,23%的人担心这些研究会对人们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3%的人担心环境会因此受到破坏。

  时隔两年,环境和监察组织的这份报告又一次将合成生物学推向了浪尖风口。报告认为合成生物学是“遗传工程的极端形式”,目前对其进行规范和评估的措施存在种种不足。报告的发起成员、监察组织ETC Group和地球之友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禁止对人类基因组以及存在于人体内外的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操作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还要求充分披露合成生物体的性质,以及进行强制性安全实验来确保这些合成生物体对人类及环境的安全性。在这些法规制定并落实以前,希望能够暂停合成生物体及其衍生品的商业发布和应用。

  但华盛顿生物技术工业组织的Brent Erickson认为这份新报告只能用荒谬可笑来形容。“这份报告危言耸听,缺乏客观性,我不认为它能够对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起到真正的帮助。”虽然Erickson也承认现有的规章制度终归还是要进行革新,但他也指出合成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只不过是对那些已经被沿用了几十年的生物技术的新阐述或是它们的新演变。“我们对于那些新的生物并非毫无经验,”他说,“很多保护措施早就已经存在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曾召集过生物伦理学委员会,要求他们对合成生物学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评估,委员会随后提交的报告认为,不需要为这一学科制定新的规章和法规。ETC Group和地球之友在当时就曾联合其他组织对委员会的结论提出了抗议。而生物伦理学委员会的发言人Hillary Wicai Viers则认为,委员会在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努力仅仅是第一步,她表示欢迎新组织加入进来,共同探讨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了解来自各方各面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她说。

  美国政府对于合成生物学已经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去年6月,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在第5届合成生物学国际会议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生命铸造厂(Living Foundries)”的计划。DARPA希望能够彻底变革材料科学,使目前不可能制造的材料—例如更有效率的太阳能和电子材料—的生产成为现实。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DARPA计划“大规模地”涉足人造生物学。但与此同时,在监管方面,美国政府的行动却落在了后面,生物伦理学委员会在报告中曾向美国政府提出了18项建议,详尽说明了为了保证合成生物学的安全发展应该采取哪些策略。今年2月,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列出了这些建议的执行情况,指出即使在其中7项建议的执行截止日期设定在了2012年6月的情况下,这些建议得到落实的依然寥寥无几。“这些来自委员会的建议基本毫无作用。”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专门研究合成生物学的环境科学家Todd Kuiken说。

  由环境和监察组织发布的新报告是否会改变美国政府和业界的态度仍然是个未知数。“这取决于公众对它的重视程度。”Kuiken说。而斯坦福大学教授Drew Endy的话或许可以代表大多数合成生物学科学家的观点:“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来破坏地球的,我们希望通过合成生物学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相关阅读

  研究称人类或由数亿年前原始鲨鱼 进化而来(图)

  人类进化史获惊人新解 "史前鲨鱼"或是人类祖先

  研究称人类污染造成物种变异 食肉植物开始吃素

第 18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