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最新技术能够培育出骨骼结构,未来有一天有望替换人体受损骨骼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干细胞成功培育出活体骨骼,这项最新技术未来可用于替换骨折肢体、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以及腭裂修复。
研究人员用1个月的时间从人体脂肪组织提取的干细胞转换成完全形态的几厘米长骨骼结构,标准骨骼移植术涉及两个程序,从患者身体某处切割下骨骼,移植到受损患处,这具有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此外,移植骨骼还可来自捐赠者,但这可能出现身体排斥的可能性。
这种最新医学技术可在身体之外使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定制化培育骨骼,这样不需要进行外伤手术,并且减少了身体排斥性。
迄今为止,这项研究仅应用于动物实验,计划今年将应用于人体实验。这项技术是由以色列红利生物科技公司理工和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研究人员培育出匹配受损区域精确外形和尺寸的骨骼结构。
研究人员对受损骨骼进行了3D扫描,并建造了匹配受损骨骼外形的凝胶状脚手架结构。通过抽脂术从患者体内提取间质干细胞,在一种叫做生物反应器的特殊装置内培育,可实现有条件性生长。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一根大约2.5厘米长的实验室培育人体骨骼插入老鼠的腿部骨骼,能够成功地实现该实验骨骼与残留动物骨骼的结合。
以色列红利生物科技公司科学咨询委员会主管阿维诺姆-卡多里(Avinoam Kadouri)教授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撰文称,我们使用3D结构制造一定外形和几何尺寸的骨骼,我们能够在身体之外培育骨骼,之后移植入患者体内。通过扫描受损骨骼区域,移植骨骼能够完全与周边组织和骨骼相匹配,这样不存在身体排斥性,所选用的干细胞来自患者。
红利生物科技公司希望他们的“骨骼定制技术”可用于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治疗臀部骨折和膝盖损伤。目前,每年有两百万患者需要接受骨骼移植手术。
现在科学家仍在进一步研究,计划培育骨骼末端如何生长软骨组织。(悠悠)
相关阅读
中新社休斯敦4月3日电 两个破坏力强大的龙卷风,当地时间3日下午席卷了美国中南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和沃斯堡都市地区,龙卷风中心所过之处将卡车卷到空中、撕毁民居房顶,使拖拉机和重型挂车散落到高速公路和停车场,目前官方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报告,至少有两个独立的、极其危险的大型龙卷风正影响上述两个地区,风暴含有大的冰雹、破坏性的大风和暴雨,要求当地居民寻求庇护。
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龙卷风中心地区形成大型的深色漏斗云,学校巴士、卡车和火车车厢被龙卷风刮得团团转,一部拖车被抛到空中约30米高,并产生了高尔夫球大小的冰雹。风暴过后,市区遭到破坏,部分学校受损严重,很多建筑被夷为平地,约4万间民居失去电力。
目前,官方尚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报告。
客运量达世界第七位的达拉斯-沃思堡国际机场所有航班停飞。机场发言人戴维·马加纳说已警告乘客远离玻璃窗,并引导大家躲到楼梯间和卫生间等避难处。
美国航空公司透露,已取消3日所有在该机场的起降航班,约68架飞机被冰雹袭击受损,需接受检查。
休斯敦/加尔维斯顿气象预报办公室称,风暴中心可能于傍晚东移,或产生更甚于北部地区的威胁,预计将持续到3日晚9点至午夜结束。(完))
昨天,关于媒体与网络爆出的“封口费”事件以及4件文物受损一事,故宫(微博)全部予以否认。对于近期不断有故宫内部人士向媒体爆料的情况,有故宫工作人员担忧,希望故宫不要再陷进“内斗”的泥潭。
否认封口费传闻
前日,财新网刊发题为《10万元封口费悬案》的记者手记及《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文中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说,2009年前后,故宫曾发生过内部人私分票款案。
按照规定,故宫门票款须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但故宫内部人士与导游勾结,导游可以带领游客逃票进入故宫,钱款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分成。
但逃票的事情被人发现,该人全程拍下来作为证据,并向故宫索要20万元封口费。故宫派出工作人员谈判,将价格压到10万元,最后经领导同意,从财务部门将钱款拨给勒索者。勒索事件就此平息,事后也只是开除了一个涉事的合同员工。
昨天,故宫对此回应称,封口费的传闻不实,不过确有私吞票款的事件发生,当年他们已协同公安部门对此案进行了调查处理。
否认四文物受损
上周,网友爆料称,来自内部人士的消息,在哥窑瓷器受损前,故宫曾发生过四起文物受损事件。据网友介绍,2006年前后一级品明代法器受损,2008年佛堂旧址二级品佛像损坏。几年前故宫宫廷部不慎扔掉10多件佛像。另有一次事故详情不明,网友称“胳肢窝没夹住那件,碎了。”
对于这些传闻,故宫调查后表示,馆藏祭法器里没有一级品,因此,不存在“2006年前后一级品明代法器受损”的事实。佛堂旧址未发生过安全事件,不存在“2008年佛堂旧址二级品佛像损坏”。而后两件文物损坏事件因为叙述语焉不详,根本无从调查,而且也不可能发生那样的事情。
故宫内斗在升级?
从一开始的“瓷器门”,爆料网友就称是来自故宫内部人士的消息。而随后的四起文物受损与“封口费”事件,再到清代屏风浸水事件,这些也都是来自内部人士的消息,故宫为何难以消停?
首先,故宫在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上确实存在诸多漏洞。而另一方面,有故宫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也是故宫内部斗争的结果。
一位故宫退休专家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年轻人不懂事弄坏了文物,该处理整顿绝不能手软,可故宫自己人不能趁乱内斗。这样内耗下去也不利于故宫的管理和文物保护。
在故宫面对舆论狂轰滥炸之时,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博客里流露出了一些对故宫的“同情”。“这两年网络语言喜搞,把压力写成鸭梨。别说故宫捧着个大鸭梨,难以面对此事故,连我都感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鸭梨。我接到来自全国各地无数个电话采访,不能不去面对,直打到头昏手麻,手机没电才算拉倒。”马未都表示,面对“鸭梨”没有好办法,诚信为生存第一法则。否则“鸭梨”会越来越大,直至崩溃。
晨报记者 王歧丰
据新华社电 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昨日发布消息称,根据有关规定,故宫博物院对造成宋代哥窑瓷器损坏事故责任人作出处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在这份题为《关于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故处理结果的公告》中,故宫博物院表示,7月4日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认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电脑输入数据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根据有关规定,对造成本次文物损坏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这次文物损坏事故令我们痛心,说明我们在文物管理制度的落实、文物使用操作的细节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责任制落实、责任心培养上仍存在差距。”故宫博物院在公告中说。
故宫博物院表示,将汲取此次事故的沉痛教训,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完善有关制度和措施,严格责任制、问责制,并强化监督和检查。保护好故宫,保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对于这样的处理,网民普遍表示不满,认为处理过轻。为此,记者昨日下午致电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了解故宫博物院对该事故处理依据。陈丽华表示,此处理依据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第10章“奖励与惩罚”之第86条。
记者试图进一步了解该条文具体内容,故宫有关方面表示,此为故宫博物院内部管理规定,不便对外。
■观点交锋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追究刑事责任处罚过重
故宫昨日公布对文物损坏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后,很多网民痛惜价值上千万元的国宝毁于一旦,认为处理过轻,应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法学专家则表示,相关责任人是否存在过失难以认定,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处罚过重。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家阮齐林教授表示,刑法第324条确有“过失损毁文物罪”的条款,人们痛惜国宝被毁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从人的社会经验和情理上讲,这种情况下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不大。
阮齐林说,从事故本身来看,国家一级文物被损坏的后果存在,根据官方的核查结果,责任人的行为和文物被损坏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很明确,关键点在于对责任人是否存在“过失”的认定。
阮齐林说,“过失”的实质是说当事人对其造成的损害结果存在过错,或者应该受到责备。应该受到责备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疏忽,一种是轻信。前者是应当预见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但是没有预见。后一种是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具体到故宫文物损坏事故,主要考虑前一种情况。阮齐林指出,“过失”的认定还存在程度轻重的问题。此次事故中的直接责任人进行过正规培训,参加过50多件瓷器的检测,没有出过状况。“常年跟文物打交道,偶尔出现操作失误,我个人认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但没有必要认定为犯罪意义上的过失,追究刑事责任处罚过重。”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是否过失要有专业认定
故宫对事故责任人的处分是重是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行政法专家沈岿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过失”的认定。
沈岿表示,事业单位的处罚可以参照行政机关行政法的有关规定,但必须有文保行业内部的专业认定。因为关键问题在于依照文保行业内部的认知,有关人员是否尽到了这个行业普遍认为的合理注意的义务,如果尽到了,就是较小的过失,处分相对要轻。如果别人都能够在尽到义务之后避免事故的发生,偏偏他出了这个事故,那就是严重过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沈岿说,此次事故的发生是机器和人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引起的,因此必须由专业人员判断这种事故是否能够避免,是否存在主观过错,程度怎样。仅凭目前公开的信息不足以判定是轻是重。
■过失损毁文物罪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24条
■微言大义
严肃点,故宫博物院!1.国家一级文物被损如不是经常发生而是罕见,院长必须要向公众道歉,不能千呼万唤不出来;2.不能编织说法,什么保护青年人之类为20多天“保密”开脱,说清楚为何不公开!3.短短几十天,从文物被盗到锦旗错字,从天价会所到损毁文物,故宫,你们到底要干什么?吁请主管部门管管故宫!
——王旭明(教育部前发言人)
故宫哥窑宝贝损坏事故,只能说明:一是故宫里这样的宝贝太多了,而现在守着这些宝贝的人其实并不亲爱它们。如真心爱者,动它时候,难道不会战战兢兢?二是充分说明,故宫这是个国营单位,以一个单位的粗率管理来保护这么多珍贵文物,管理方式不解决,问题只能层出不穷。
——朱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摘自新浪微博
■回应质疑
损坏文物被指“狸猫换太子” 国宝受损前后对比照公布
前天,故宫通过央视发布因操作失误被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受损后的照片,随即引发公众质疑。有人通过比对发现,央视发布的照片与故宫官网“数字资料馆”中检索到的唯一一件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照片明显不一样,怀疑损坏文物被“狸猫换太子”。
昨天,故宫在公布事故处理结果的同时,公布了4张国宝受损前后对比照片。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央视发布的确为受损瓷盘照片,与“数字资料馆”收录瓷盘并非同一件文物,故宫馆藏的“同名”瓷盘多达十多件。
故宫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在故宫的文物管理中,文物因造型近似而名称相同的情况很常见,比如,在故宫馆藏文物中,叫“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就有十多件,叫“宋代哥窑碗”的也有很多件。为了区分具体的文物,管理中会将同一名称的文物标上不同的文物号,以此区分。
该负责人说,目前“数字资料馆”收录的只是部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资料馆”中检索到的那件“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比此次事故中被损坏的国宝更具代表性,所以选择将它的照片挂在网上供公众浏览欣赏,不存在“狸猫换太子”一说。
■问责监管
故宫出事频现“三不管”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汉华指出,故宫接连出事不应“三不管”,管理层面存在两大问题需要深刻反思。
一方面,从体制上讲,故宫具有完备的管理单位:行政管理有文化部,业务监管单位有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三个单位多元监管,本应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从“失窃门”到“会所门”,再到如今的“宋瓷门”,故宫特殊的“独立性”令公众迷惑。
业内专家指出,从这几次事故的处理来看,故宫在日常管理中存在漏洞。文化部内部没有对口管理故宫的部门,在上次失窃事件中严重失语;国家文物局只是在业务上有权对故宫进行指导;至于作为属地管理单位的北京市文物局,因为没有明晰的权责规定,基本上不参与管理行政级别相同的故宫。
周汉华指出,在多部门管理中,一切要按规则办事,行政级别应为规则让路。周汉华举例说:“大马路上的交警什么级别?不管你是老总还是局长,交通违规不都照罚吗!”周汉华表示,各监管部门应各负其责,坚守规则。
信息公开是周汉华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按照故宫博物院的解释,因为涉及人员的处理,为了彻底查清真相,因此近一个月后才上报消息,如此类推是个荒唐的逻辑。”
他举例说,河里的鱼死了,能不向环保部门报告,等查清了再说吗?食物中毒吃死了人,因为涉及对人的处理,也要查清原因再说?
周汉华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尽到职责进行监督,“不能让故宫自己左手查右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秋萌(除署名外)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为了能以新奇的视角抓拍野生动物瞬间,英国摄影师威尔-布兰德-卢卡斯和马特-布兰德-卢卡斯想出了一个奇怪的主意:一台安装有相机的遥控微型车。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博客中写道:“不去向发现的极限发出真正的挑战,探寻新的视角,就难以捕捉到独创性的镜头。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相机放到一开始看来不可能的地方。”
1.BeetleCam与发明者
在这张照片中,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2009年夏天正测试他们的发明。布兰德-卢卡斯兄弟远赴野生动物品种繁多的坦桑尼亚西南部,测试了由他们发明的“BeetleCam”遥控摄像设备。BeetleCam配备有大功率发电机、越野轮胎、寿命较长的电池以及一部数码单反相机,不久即为进入非洲灌木丛拍摄做好准备。不过,根据布兰德-卢卡斯兄弟4月19日公布的照片显示,BeetleCam看来并未对如何应对好奇的食肉动物做好准备。
2.雌狮直视镜头
2009年夏天的现场试验中,一头雌狮靠近BeetleCam遥控车,直视镜头。这台装置的相机快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控制,或经由定时器操控,在预先设定的间隔反复拍摄。布兰德-卢卡斯兄弟此前已在大象身上成功测试了BeetleCam,所以“信心暴涨”,将目标对准非洲的“草原之王”——狮子。他们4月19日在博客中表示,“事后看来,这是一个愚蠢的主意。”原来,放在草地上的BeetleCam遥控车惨遭这头雌狮的“蹂躏”,被缠在它的身上进入灌木丛中。
3.好奇的雌狮
在BeetleCam遥控车与雌狮的亲密接触中,雌狮的好奇心令上面的相机惨遭厄运。不过,布兰德-卢卡斯兄弟自认为“非常幸运”,从毁损的相机中找回了完好无损的存储卡——虽然相机受损,但经过长途跋涉,依旧安在BeetleCam遥控车上面。布兰德-卢卡斯兄弟4月19日在他们的博客中写道:“在下载照片的时候,我们欣喜地发现,BeetleCam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获得了它与雌狮遭遇的一系列精彩照片。”
4.雌狮靠近
2009年夏天,雌狮慢慢靠近BeetleCam遥控车。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博客中写道,经过这次事件,他们决定将狮子排除在探索名单之外,转而将目标对准其他“捉摸不透的野兽”,如水牛。孤独的老水牛被证明是最具合作精神的动物,它会从容走上前去探查,但不会撕咬BeetleCam。
5.雌狮“拍到”的非洲灌木丛
那头毁坏BeetleCam遥控车的雌狮竟然成功“拍到”几张照片,包括这张坦桑尼亚灌木丛的照片,而且水平看上去还不错。在狮群内,雌狮一般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它们常常联手猎捕羚羊、斑马以及其他在草原活动的大型动物。
6.受损相机
在这张照片中,从BeetleCam拆下的受损相机放在桌子上。据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博客中透露,在与雌狮的遭遇中,这台相机遭到无法挽回的损伤,必须更换。BeetleCam遥控车在此行中证明具有非同寻常的韧劲,虽然帆布伪装被撕裂几道,三脚架头松动,但利用细绳和木块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布兰德-卢卡斯兄弟计划在2010年夏天重返坦桑尼亚,通过BeetleCam捕捉更多的野生动物奇遇。(孝文)
新华网快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9日说,受损核电站附近农场出产的菠菜和牛奶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新华网昆明3月1日电(记者 李萌)由于2月28日发生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森林火灾距离机场和丽江城区不远,游客和当地居民均能看到火势,有的游客和居民从肉眼观察认为火势较大,并对火情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为此,玉龙县县长和慧军3月1日9时发布:截至9时,丽江森林大火明火已基本扑灭,没有发现人员伤亡,丽江古城和新城区没有因火灾受损。【点击查看丽江新闻办官方微博】
据和慧军介绍,2月28日5时左右,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发生森林大火,玉龙县立即成立前线指挥部,先后投入消防、森林公安、干部群众上千人全力扑救,截至3月1日9时山上明火已经扑灭,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据初步估算,森林过火面积约为30公顷。目前,防火部门正组织人员携带水桶,巡查清理余火。
和慧军表示,火灾现场离丽江城区有七八公里远,火灾没有对丽江古城以及新城区造成损失。此外,火灾也没有对供电造成严重影响,昨天县城部分城区停电,是由于县城在进行电网改造,3天前就已经开始分片停电。
据悉,2月28日火灾发生后,丽江森林防火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参加灭火,但由于当地一直刮着六七级大风,火势较大,加之发生火灾林区山势较陡不便操作,灭火指挥部决定停止作业,并将灭火人员撤至安全地带。3月1日2时左右,森林防火部门按计划采取第二轮攻势,于5时左右扑灭大部分明火,成功控制火情。
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新华网日内瓦2月12日电(记者杨京德 刘洋)瑞士洛桑警方12日晚说,一架皮拉图斯PC12型小飞机12日上午在洛桑布莱舍雷特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陷入草坪,飞机受损,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架来自比利时的飞机上有4人。飞机冲出跑道15米后扎入草坪,机头螺旋桨折弯。机场消防队和警察立即赶到现场采取措施,防止燃油泄漏污染和起火。消防队在飞机周围铺上吸油泡沫,随后铲除了渗油的泥土。
事故发生后,洛桑布莱舍雷特机场关闭至傍晚,救援人员开来吊车,将机尾翘起的飞机吊出草坪。瑞士联邦飞行事故办公室3名专家已赶到现场调查事故原因。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为了能以新奇的视角抓拍野生动物瞬间,英国摄影师威尔-布兰德-卢卡斯和马特-布兰德-卢卡斯想出了一个奇怪的主意:一台安装有相机的遥控微型车。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博客中写道:“不去向发现的极限发出真正的挑战,探寻新的视角,就难以捕捉到独创性的镜头。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相机放到一开始看来不可能的地方。”
1.BeetleCam与发明者
在这张照片中,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2009年夏天正测试他们的发明。布兰德-卢卡斯兄弟远赴野生动物品种繁多的坦桑尼亚西南部,测试了由他们发明的“BeetleCam”遥控摄像设备。BeetleCam配备有大功率发电机、越野轮胎、寿命较长的电池以及一部数码单反相机,不久即为进入非洲灌木丛拍摄做好准备。不过,根据布兰德-卢卡斯兄弟4月19日公布的照片显示,BeetleCam看来并未对如何应对好奇的食肉动物做好准备。
2.雌狮直视镜头
2009年夏天的现场试验中,一头雌狮靠近BeetleCam遥控车,直视镜头。这台装置的相机快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控制,或经由定时器操控,在预先设定的间隔反复拍摄。布兰德-卢卡斯兄弟此前已在大象身上成功测试了BeetleCam,所以“信心暴涨”,将目标对准非洲的“草原之王”——狮子。他们4月19日在博客中表示,“事后看来,这是一个愚蠢的主意。”原来,放在草地上的BeetleCam遥控车惨遭这头雌狮的“蹂躏”,被缠在它的身上进入灌木丛中。
3.好奇的雌狮
在BeetleCam遥控车与雌狮的亲密接触中,雌狮的好奇心令上面的相机惨遭厄运。不过,布兰德-卢卡斯兄弟自认为“非常幸运”,从毁损的相机中找回了完好无损的存储卡——虽然相机受损,但经过长途跋涉,依旧安在BeetleCam遥控车上面。布兰德-卢卡斯兄弟4月19日在他们的博客中写道:“在下载照片的时候,我们欣喜地发现,BeetleCam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获得了它与雌狮遭遇的一系列精彩照片。”
4.雌狮靠近
2009年夏天,雌狮慢慢靠近BeetleCam遥控车。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博客中写道,经过这次事件,他们决定将狮子排除在探索名单之外,转而将目标对准其他“捉摸不透的野兽”,如水牛。孤独的老水牛被证明是最具合作精神的动物,它会从容走上前去探查,但不会撕咬BeetleCam。
5.雌狮“拍到”的非洲灌木丛
那头毁坏BeetleCam遥控车的雌狮竟然成功“拍到”几张照片,包括这张坦桑尼亚灌木丛的照片,而且水平看上去还不错。在狮群内,雌狮一般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它们常常联手猎捕羚羊、斑马以及其他在草原活动的大型动物。
6.受损相机
在这张照片中,从BeetleCam拆下的受损相机放在桌子上。据布兰德-卢卡斯兄弟在博客中透露,在与雌狮的遭遇中,这台相机遭到无法挽回的损伤,必须更换。BeetleCam遥控车在此行中证明具有非同寻常的韧劲,虽然帆布伪装被撕裂几道,三脚架头松动,但利用细绳和木块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布兰德-卢卡斯兄弟计划在2010年夏天重返坦桑尼亚,通过BeetleCam捕捉更多的野生动物奇遇。(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