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最新的宇宙研究可追溯到130亿年前,仅仅是大爆炸发生后的五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内宇宙的第一代恒星和星系逐渐开始形成,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当第一代星系完全诞生之后,早期宇宙的信息已经丢失,因此观测“宇宙扰动”的最佳时期应该是恒星开始形成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将无法窥探到这一宇宙时期,形成“视觉空洞”。


艺术家绘制的宇宙第一代恒星

  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目前所在的宇宙极为奇妙而且复杂,其中充满了数千亿个星系以及神秘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有着具有137亿年的历史。在宇宙诞生之时,微小的扰动对未来宇宙的演化存在很大的影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宇宙中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扰动都在未来的宇宙中放大,就像一个池塘的波纹,最后会扩散至整个池塘。对此,宇宙学家们正在寻找观测早期宇宙的最佳时间,但现在会是最佳的时间吗?我们能否得知宇宙的将来或者过去数十亿年的事件?

  哈佛大学的理论宇宙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通过最新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显示目前理想的观测宇宙时期能触及到130亿年前的宇宙事件,该时间段位于大爆炸之后的大约五亿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佳观测时间逐渐往后,我们也将失去早期宇宙的详细信息。阿维·勒布对此认为:“我很高兴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成为一名宇宙学家,我们仍然能恢复一些关于早期宇宙的线索。”而对于最佳观测时间,目前科学家有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一个理论认为年轻宇宙的视界最为靠近我们,因此我们只能看到很少的一部分宇宙信息。

  另外一个理论认为随着宇宙年龄的增加,我们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来自遥远宇宙空间的光线。然而,在年龄更大或者其他新加入的宇宙中,物理学家发现坍缩使得引力如同在宇宙池塘中,这段时期的宇宙被喻为“泥潭水域”。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似乎都相互作用,但第一个的问题明显要好于第二个竞争理论。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研究宇宙扰动的最佳时间为大爆炸之后的五亿年,也就是宇宙中第一代恒星与星系形成之时。

  由于第一批星系诞生之后,关于早期宇宙的信息很可能随之丢失,而查看宇宙扰动的最佳时期是宇宙第一批恒星诞生之时。现代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射电望远镜检测了早期宇宙存在的各种物质,比如氢气。当这些无线电波在130亿年之后抵达地球,保留着原有的信息记录,我们仍然可以观测到早期宇宙会发生何种事件。理论宇宙学家阿维·勒布认为射电望远镜是我们调查宇宙的最大希望,通过在大尺度上观测氢元素,我们可以洞察到早期宇宙中发生的事件。

  而对于另外一部分的宇宙学家而言,加速膨胀的宇宙将使得所获得的图片显得有些暗淡。因为宇宙的加速膨胀,星系正好处于我们的视野之外,这就意味着那些星系的光将永远不会抵达地球。此外,随着引力涉及的大尺度结构越来越大,最终这些被我们所见的星系也将被拉伸到视觉之外。如果届时的时间段是当前宇宙年龄的十至一百倍,宇宙学家将不可能观测到这些星系。根据勒布介绍:如果我们想了解早期宇宙,就应该在永远无法观测到它们之前收集详细数据。(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首次窥视黑洞内环神秘景象 正吞噬宇宙物质(图)

  宇宙或存高智慧外星人 进化数十亿年比人类先进

  天文学家揭暗能量秘密 是宇宙加速膨胀"主推手"

 
长1.45米重42公斤的大鳕鱼长1.45米重42公斤的大鳕鱼

  钓鱼者在挪威附近海域捕获一条长达1.45米、重42公斤的鳕鱼,它成为在欧洲境内被捕获的最大鳕鱼,以42公斤重量打破了之前的纪录。

  据报道,这条鳕鱼的市场价大约为70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6972元)。捕捞者瓦姆说,对他们这些以钓鱼为生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此前,钓鱼者们在这片海域也捕捞过许多大鱼,大都重达27公斤,但像如今这条鳕鱼一般重的大鱼仍少见。不过相比英国周围的海域,此地产大鱼的概率要明显大得多。

  据一家捕鱼公司介绍,它们的公司2年前进驻挪威附近海域,如今捕鱼量已翻番。由于英国、法国及西班牙常派渔船出海拖网捕捞,因此在近海的鱼基本上长不大就会被捕获。该公司人员表示,以这种方式捕鱼违背可持续发展。而像挪威这样的国家,他们用传统钓鱼的方式进行捕鱼,而非大规模“网式”捕捞,海鱼就能长到足够大。

  中新网西安5月23日电(记者 冽玮)记者23日从西安市文物部门获悉,位于该市东郊的西安理工大学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两座汉墓,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典型的陶器组合,为研究东郊东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西安理工大学生活区2#楼考古工地位于西安市东二环南段西安理工大学家属院2#楼基槽内,北临长兴路,南临爱学路,西临东二环和理工大学教学区。该项目工程用地原为理工大学家属区老式住宅楼,因为学校规划建新的高层住宅楼而进行的基建工程。

  本次考古发掘从2012年5月17日至5月19日,历时3天,共清理古墓葬2座,均为汉代。

  M1为一座长斜坡墓道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封门、前室和后室组成。砖砌墓道、甬道,方向90度,墓道位置偏南,条砖封门;前室和后室均为长方形,墓室拱形顶,前室带有南、北两个侧室,规模较大。该墓曾被盗掘,但出土物仍较为丰富,主要以陶器为主,如:陶罐、陶碟、陶钵、陶奁、陶狗、陶猪、陶灶、陶釜、陶仓、陶案、陶耳杯、陶勺等,釉陶为次,如绿釉陶仓、绿釉陶壶等,还出土有铜镜和铜钱等,共计60余件文物。

  M2为一座竖穴墓道砖室墓,墓道朝西,方向270度,墓室内置一棺床,墓主人仰身直肢,头西脚东。由于曾被盗掘,故仅出土小铜刀(残)1件。

  西安文物专家称,根据墓葬形制和发掘出土的典型器物可以推断M1的时代为东汉,M2的时代为西汉。(完)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被蜜蜂或者其他昆虫蜇到的经历,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被长毛蜘蛛鹰或者火蚊蜇到后钻心的疼。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昆虫学家贾斯丁-斯密特近来勇敢地以自己的身体测试了150种昆虫叮咬的疼痛度,并详细地做了描述。在成百上千次地“强拆”无数昆虫巢穴而招致小虫子们的自卫反击战之后,斯密特将他被叮咬的经历量化而成了“斯密特叮咬疼痛指数”,将78种昆虫的轻咬疼痛程度详细地列在表中,然后按1分到4分的标准为它们打分,分数越大,表示该昆虫叮咬人越疼。下面请看斯密特总结的十大蜇人最疼昆虫。

  1.冠军: 子弹蚁

冠军: 子弹蚁冠军: 子弹蚁

  疼痛指数:4.0+

  斯密特评语:就像在渡火仪式中赤脚走在灼热炭灰上的感受,而且膝盖上还有着10公分生锈的修甲刀插进去的感觉,让人痛不欲生。

  2.亚军:长毛蜘蛛鹰

亚军:长毛蜘蛛鹰亚军:长毛蜘蛛鹰

  疼痛指数:4.0

  斯密特评语:疼到休克,就像被电击了一样。就像一只通电了吹风机掉进了你正在享受泡泡浴的浴缸中让你触电的感觉。

  3.季军:胡蜂

季军:胡蜂季军:胡蜂

  疼痛指数:3.0

  斯密特评语:不仅疼痛,而且很痛苦。就像将一烧杯的盐酸泼到了皮肤伤口上的感觉。

  4.第四名:红收获蚁

第四名:红收获蚁第四名:红收获蚁

  疼痛指数:3.0

  斯密特评语:冷酷粗暴的疼痛感,就像有人在用钻子将长在肉里面的脚趾甲挖出来的感觉。

  5.第五名:蜜蜂

第五名:蜜蜂第五名:蜜蜂

  疼痛指数:2.0

  斯密特评语:这种疼痛感就像是一只烧着的火柴头掉到你的皮肤上面。

  6.第六名:大黄蜂

第六名:大黄蜂第六名:大黄蜂

  疼痛指数:2.0

  斯密特评语:又热又呛人的感觉,让人相当受不了的感觉,想象一下一个燃着的香烟烫到了舌头的感觉。

  7. 第七名:白斑脸胡蜂

第七名:白斑脸胡蜂第七名:白斑脸胡蜂

  疼痛指数:2.0

  斯密特评语:很疼,一种干脆的疼,就像脑袋被旋转门夹了一下的感觉。

  8. 第八名:金合欢蚂蚁

第八名:金合欢蚂蚁第八名:金合欢蚂蚁

  疼痛指数:1.8

  斯密特评语:一种尖锐的,像在皮肤上打针一样疼痛。

  9. 第九名:火蚁

 第九名:火蚁第九名:火蚁

  疼痛指数:1.2

  斯密特评语:有点尖锐,稍微有点让人惊恐,就像从一个很粗糙的地毯上走过然后碰到了一个小突起。

  10. 第十名:汗蜂

 第十名:汗蜂第十名:汗蜂

  疼痛指数:1

  斯密特评语:很轻,很短暂,一次轻微的叮咬几乎不会在你的手臂上留下痕迹。

  如果你自认为可以忍受全世界所有的叮咬疼痛的话,斯密特会告诉你两个发现来颠覆的你想法。首先,据施密特说,被叮咬的感觉越是疼痛,叮咬你的昆虫本身也就越具备进攻性。其次,有些昆虫的叮咬不仅会让你伤口流血,它们甚至还会在叮咬过程中释放一些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向它的同伴发出信号,召唤它们来共同叮咬“入侵者”。

  如果这些依旧无法让你放弃尝试叮咬的话,斯密特还会告诉你一些关于这些叮咬是如何进一步影响我们身体的情况。最初,体内的酶会降低活性,细胞膜会破裂。而且这些受损的细胞中有些会是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遭受破坏之后会进入紊乱状态,随机发射化学电信号然后是身体失控。有些化学物质甚至会阻碍血液流动,这样会让引起疼痛的物质无法被稀释,使疼痛感一直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无法减轻。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这一辈子都只会偶然被路过的黄蜂或者自卫反击的蜜蜂叮咬到。但是话说回来,除了斯密特,估计没有谁会如此勇敢地以科学的名义牺牲自我来为人类体验这么多种疼痛感吧!(彬彬)

  相关阅读:

  琥珀中现恐龙时代昆虫 酷似《侏罗纪公园》场景

  波兰摄影师微距拍摄昆虫 螳螂多疑爱搏斗(组图)

  荷兰人率先制出昆虫食谱 呼吁世界习惯吃虫文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要求隐生动物学家提供神秘雪人的毛发等物质,他们计划对这些毛发物质进行基因分析。或许不久将揭晓神秘雪人的真实面目。


科学家现计划对雪人等隐生生物进行调查分析

  科学家现计划对雪人等隐生生物进行调查分析,迄今为止,这些隐生生物的存在性尚未被证实,目前科学家计划通过基因测试进行验证。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洛桑动物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希望任何收藏有神秘生物证据的人们能够提供这些证据进行分析,他们希望能够发现毛发和其他用于基因鉴别的样本。

  牛津大学遗传学家布赖恩-塞克斯(Bryan Sykes)说:“我们正在进行着一项科学性挑战,邀请隐生动物学家提供神秘生物存在的证据,而不是报怨科学界对他们的观点持反对态度。”

  然而,塞克斯并不期望能够发现雪人或者大脚野人存在的确凿证据,他表示持有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希望能够鉴别20%的证据。同时,他还希望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生物。

  塞克斯在美国生活科学网站上称,如果能够证明有一个或者多个我们未知的神秘生物,这将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但也有可能它们仅是灵长类动物,甚至是人类的恶作剧而已。它们也有可能是人类近亲,例如:尼安德特人或者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是4万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一支神秘人类分支。以上或许是最理想的分析结果。

  这一项目被称为牛津-洛桑人科生物研究计划,是由塞克斯和洛桑动物博物馆的米歇尔-萨尔托里(Michel Sartori)领导的。

  雪人传说的起源

  从1951年开始广泛传播喜马拉雅山脉出现体形较大的人猿生物,当时,英国登山家埃瑞克-辛普顿(Eric Shipton)从珠穆朗玛峰探险归来,拍摄到雪里有几个较大的脚印。

  在全球各地赋予了这种人猿状生物各种名称:喜马拉雅山脉出现的雪人、美国和加拿大出现的大脚野人、俄罗斯高加索山脉出现的almasty、印尼苏门答腊岛出现的orag pendek。

  虽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全球各地出现了大量关于人猿状神秘生物的传说,但是迄今为止未发现它们存在的真实证据,其中一些目击事件不可避免地被最终证实是麝猫、熊,或者其他动物。

  雪人毛发

  塞克斯并不希望开始就接受到大量杂乱的皮肤和毛发,他希望证据提供者能够带来详细描述雪人的证据样本。

  一旦塞克斯和他的研究同事仔细检查了这些详细资料,其中包括样本或者照片的物理描述,他们将分析这种生物的起源和特征,并使用一套取样工具匹配研究工作。

  塞克斯说:“作为学术研究,我对进入该领域持保留态度,但是我认为使用基因分析是一种完全彻底的方法,它无法伪造篡改。因此,我不需要将自己处于一个特定的立场,相信或者不相信这些神秘生物。”

  一种观点认为雪人属于数量较少的其他原始人类,例如:尼安德特人或者丹尼索瓦人。然而,塞克斯称这种观点不太可能是正确的。

  该项目的样本采集阶段将于9月份展开,11月份进行基因测试。塞克斯称,之后他们将把研究结果发表在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上,可能首稿会发布在《隐生动物学》杂志上。(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组图-俄罗斯发现雪人踪迹 真实存在率高达九成

  俄罗斯发现大量雪人踪迹 神秘怪兽曾现偏僻村落

  英博物馆惊现奇特手指化石 或可助揭开雪人之谜

 
一份钻探样本被从洋底提取上来一份钻探样本被从洋底提取上来
这是一种细菌的照片,这种细菌的样子和此次最新研究中所描述的古老细菌样子很像这是一种细菌的照片,这种细菌的样子和此次最新研究中所描述的古老细菌样子很像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近日研究发现,由于生长极其缓慢,被深埋在海底下长达8600万年之久的一个细菌菌落竟然仍然存活着。这就意味着它们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便已经知道,某些微生物可以在海底沉积物中存活数百万年,但是直到最近人们一直不清楚这些微生物究竟是以什么为生的。

  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在11处地点收集了栖息在淤泥中的细菌样品,每一处样品的取样地点都位于北太平洋环流覆盖下方洋底以下数十米深处的淤泥沉积物中。所谓北太平洋环流是指一个覆盖了太平洋大部分区域的洋流环流系统。

  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地球微生物学家汉斯·罗伊(Hans Røy)是有关这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他介绍说:“这个环流系统不断循环转动,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其内部的海水和外部的海水交换很少。”因此在这一环流周边及其下方的沉积物淤泥,是地球上营养物质最贫瘠的区域之一。罗伊的小组使用氧探测器对这里的淤泥进行探测,他们很快发现这里的深海沉积物细菌正在狼吞虎咽地消耗氧气。除此之外小组还发现这些微生物以同样和它们一同被困在淤泥中的有机物质为食。

  罗伊说:“它们离开地表时恐龙正统治着地球,而直到现在,它们仍在慢吞吞地吃着自己的午饭。”而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些微生物并不是孤独的:这种微生物可能是这颗星球上最常见的有机体,构成了地球上90%以上的单细胞生命体。

  神秘的深海细菌

  罗伊表示,科学家们对这些深海细菌了解不多,它们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因为它们的DNA和任何现存的细菌种类都不匹配。这就像是警方在犯罪现场提取到了一串指纹,但是却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与之对应。从基因的层面上讲,这些深海细菌“看上去和任何已知的细菌种类都不同,这制约了DNA技术发挥它的作用。”

  让事情更加复杂的是,海洋微生物学家丹尼·昂内斯库(Danny Ionescu)说他们“这些深海细菌中的大部分在实验室中根本无法培养。”昂内斯库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他说:“它们已经适应了贫瘠的环境,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过度喂养它们。”

  由于这些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极端贫瘠,它们的繁殖已经相应地变得极端缓慢,这和其他种类的细菌非常不同,很多细菌体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能从一个分裂成数百万个。相比之下,在培养皿中培养这些深海细菌,用罗伊的话来说“就像是盯着一棵树看看它是否在长高”。罗伊和他的小组的工作的相关论文将发表在本周五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慢动作下的生命体

  然而,要想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并不难,罗伊说:“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实验室。”

  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出发现这些细菌的淤泥的年代,这些沉积物是以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累积的,大约每1000年才能沉积1毫米左右。研究小组使用他们的氧探测器来考察各个沉积层中的氧气含量,由于这些微生物会消耗氧气,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这些细菌大约每数百年至数千年才繁殖一次,这样的速度并不令人惊讶,其它一些生命体,如海绵,可以存活更久。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昂内斯库表示:“让这项研究显得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展示了生命竟然可以在如此贫瘠的地方生存。”他说,这种生命体的慢动作生活方式“打破了我们对于我们所知晓的生命极限的认识。”(晨风)

  相关阅读:

  探秘不可思议的"细菌走廊" 大气环流可运输真菌

  详解细菌如何集团作战:达到一定规模才释放毒素

  鞋底"发电机"问世 基于细菌与人类脚底运动生电

“化学阉割”是指对性犯罪者投入药物抑制性冲动的内分泌治疗措施 。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面对4次强奸女童的惯犯,中国可能会将其枪毙,美国起码也会终身监禁,韩国出动了有史以来最恨的招数:对罪犯进行"化学阉割"。

  这将是韩国历史上首次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根据韩国法务部相关材料,“化学阉割”是指对性犯罪者投入药物抑制性冲动的内分泌治疗措施,一般使用“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来抑制睾丸素的释放。

  这一法案在韩国最早于2008年提出,于2010年6月29日该法案终以137票赞成、13票反对和30票弃权获得通过。虽然成立该法已2年多,但动用该法律则属开山之作。(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韩国会通过新法案 性侵犯儿童者一律"化学阉割"

  德国通过法律决议 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鉴定

  美商人触犯新加坡法律 面临入狱及残酷鞭刑(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
太阳能卫星: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太阳能卫星: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负责这项新研究。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负责这项新研究。
研究人员已研发了一个可把太阳能送回地球的人造卫星网。研究人员已研发了一个可把太阳能送回地球的人造卫星网。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上,由于造价高和面板效率低等因素,太阳能事业发展缓慢。但太阳能卫星的首次试验为“绿色能源”的可行性带来希望。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已测试了太空设备,这是开发收集能量并通过微波或激光将其送回地球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步。

  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地球上的一个“接收器”会把精确定位的微波或激光束变成可用电源。

  在太空安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想法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这项新研究至少证实了一个小型版本的可行性。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是这项太空太阳能电池板研究的负责人,他说:“太空为收集太阳能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的来源。不管一天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天气状况,我们在收集太阳能上都具备有利条件。在像撒哈拉沙漠一样的干燥地区,可以捕捉优质太阳能,却很难将其转变成电力,以供这些地区使用。但我们的新研究旨在解决这个难题,到时候我们可用太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这些难以到达的地区供电。”

  瓦西里表示:“通过微波或激光,我们都能将太阳能发送到地球上,甚至直接送到特定地区。这会提供一个可靠的优质太阳能来源。由于它能持续不断地提供太阳能,所以不再需储存来自地面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刚开始,较小的人造卫星能为一座小村庄产生足够电力。但我们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个足够大的太空结构中,这样一来它所收集的能量就能为一座大型城市提供充足电力了。”

  4月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的一个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生团队开发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太空网”实验,它已在一艘从北极圈飞往太空边缘的火箭上进行。这个实验名为Suaineadh,苏格兰盖尔语的意思是“意外进展”。这是太空施工设计迈出的重要一步,证明了一个轻型旋转网状物上可以建造大型结构,为这个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铺平了道路。

  瓦西里表示:“Suaineadh实验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太空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了,也就是研究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反射器。当前这个名为‘自动膨胀式可适性面板’(SAM)的计划将测试一个超轻型细胞结构展开时的情况。这个结构一旦展开,就会变形。它由真空中自动膨胀的细胞组成,可通过纳米泵改变独立的体积。这个结构能复制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天然细胞结构。细胞的独立控制便于我们将这种结构变成一个收集日光、并将其发射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集中器。通过组装数以千计的小型个体单位,同一个结构还能用于建造大型太空系统。”

  这个计划是一个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NIAC)研究的一部分,美国“阿耳特弥斯创新”公司的约翰-曼金斯是该研究负责人。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是一个国际联盟欧洲地区的代表。该联盟由美国研究人员和一个由神户大学信行贺屋教授率领的日本科研团队组成。日本神户大学在无线电力传输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的这项研究为大型太阳能人造卫星证明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的任务是为结构要素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同时为轨道和轨道控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秋凌)

  相关阅读:

  科学家制睡眠面膜 现实版《盗梦空间》即将上演

  只需路人踩踏即可发电 英推出神奇环保地砖(图)

  美国大学研制新型防蚊衣 有效期长达六个月(图)


过去1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增长到了80岁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长命百岁是多数人的愿望,为此现在人们开始懂得养生、经常运动,不过对于这样的状况,有哲学家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伤害了我们的星球。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些科学家、评论家以及经济学家发表了一份报告,他们认为人类岁数的增长加快了对地球资源的消耗,比如水和油。而且还给家庭带来的更大的压力。

  来自牛津大学的萨尼奥尔(Senior Research)博士参与了这次研究,他表示:“人类的生命在不断延长,过去150年,我们的平均寿命从40岁增长到了80岁,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人们寿命不断增长的同时,就意味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的消耗率是曾经的很多倍。”

  科学家们提醒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今人类如果通过医疗的干预,甚至可以活到200岁,福德亚(foddy)博士表示:“其实这是一种不公平,生活在19世纪的人和20世纪的人他们相差太多,所有人都希望可以多活很久。但这是个巨大的问题,每个人都活到150岁当然是件好事,但对地球则不是。”

  福德亚还表示:“我们希望现在人类开发出什么新科技,叫人类可以活到120或者150岁,我们必须接受现实,80岁已经足够了,我们要了解很久以前,人类仅仅可以活到40岁。”(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端粒决定人类是否能长寿 婴儿出生后便可知天命

  最长寿双胞胎姐妹度百岁生日 成功载入世界纪录

  研究证节食可使人健康长寿 激活大脑潜在蛋白质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钓鱼者在挪威附近海域捕获一条长达1.45米、重42公斤的鳕鱼 

  据外媒23日报道,钓鱼者在挪威附近海域捕获一条长达1.45米、重42公斤的鳕鱼,它成为在欧洲境内被捕获的最大鳕鱼,以0.42公斤重量打破了之前的纪录。

  据报道,这条鳕鱼的市场价大约为70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6972元)。捕捞者瓦姆说,对他们这些以钓鱼为生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此前,钓鱼者们在这片海域也捕捞过许多大鱼,大都重达27公斤,但像如今这条鳕鱼一般重的大鱼仍少见。不过相比英国周围的海域,此地产大鱼的概率要明显大得多。

  据一家捕鱼公司介绍,它们的公司2年前进驻挪威附近海域,如今捕鱼量已翻番。由于英国、法国及西班牙常派渔船出海拖网捕捞,因此在近海的鱼基本上长不大就会被捕获。该公司人员表示,以这种方式捕鱼违背可持续发展。而像挪威这样的国家,他们用传统钓鱼的方式进行捕鱼,而非大规模“网式”捕捞,海鱼就能长到足够大。

  相关阅读

  仿生机器鱼横空出世 小"鲨鱼"轻松监控海水质量

  佛罗里达上演野性大自然 游客拍蛇鸟活吞鱼瞬间

  南极五大奇特生物 霍夫螃蟹和添加"防冻剂"冰鱼

第 50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