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直接从大脑血糖汲取能量的新型燃料电池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最新研制一种微型电池原型

  据国外媒体报道,“充分使用你的脑力”这一短语未来将变得非常现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最新研制一种微型电池原型,从人体自然血糖分子中产生电能。

  这种电池将用于驱动治疗癫痫、瘫痪以及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大脑植入器。据悉,当前植入人体的装置通常是由锂电池提供动力,但是这种电池使用时间非常有限,必须进行更换。再次进入人体组织更换电池并不是医生所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更换大脑植入器的电池就变得更加棘手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副教授拉胡尔-萨尔皮什尔(Rahul Sarpeshkar)带领一支研究小组负责这项研究,他们使用铂催化剂放置在末端,一层碳纳米管在另一端来建造这个电池,它们放置在一个硅片上,从而将电流连接至大脑植入器上。

  当大脑组织中的血糖分子流经铂催化剂,伴随其氧化过程,电子和氢离子将分离开来。在电池另一端,当氧分子与单壁碳纳米管接触时,与氢离子混合形成水,该电池最多可产生180微瓦功率的电能,足以驱动一个大脑植入器发送信号绕开受损大脑组织,或者刺激大脑组织(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方法)。

  血糖电池是一个较早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2010年,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类似的电池用于驱动起搏器。这种电池混合了石墨和酶,能够从血糖中分离电子。但这种电池的问题在于酶动力电池无法提供像锂电池一样的电能输出。

  只要存在血糖和水,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制的电池就能长时间持续工作,提供动能的血糖来自于环绕大脑组织周围的脑脊液。多数血糖并不能被人体使用,而这种电池仅使用很少部分的血糖,并不会影响大脑功能。

  迄今为止,这种电池并未在真实的大脑组织中测试,仅在模拟大脑组织的液体环境中运行。它将有望对植入器带来新的希望,未来有可能将这种电池植入人类大脑。

  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12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上。(悠悠)

  相关阅读

  南极冰盖融化惊人危害 或唤醒古老细菌威胁地球

  全球变暖加剧导致融冰引恶果 或令远古细菌重生

  荷兰公司研发生物荧光灯 利用细菌产生光芒(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莫多巨蜥 令人难以置信的杀伤力竟是口腔中的细菌。

研究发现科莫多巨蜥口腔中拥有58种细菌,93%是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它能长到接近3米长。然而它被人所熟知的原因并不是超大的体型,而是致命的猎杀本领。

  在东印度尼西亚的五小岛,科莫多巨蜥猎杀比自身体型大几倍的水牛、野猪、东帝汶鹿的情形每天都在上演。科莫多巨蜥的高超本领从何而来?近日动物学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巨蜥口中的细菌才是致命的武器。

  研究人员发现在科莫多的唾液中平均拥有58种细菌,其中93%都有潜在致命性,研究者还发现了一种被称为Pastuerella的巴氏杆菌,当这种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时,小鼠当场毙命。

  那么科莫多口中的细菌从何而来呢?研究者认为这是科莫多种族的一种特有细菌传播方式,当蜥蜴咬过一些巨型猎物尸体时,细菌也被传染上去,下一只蜥蜴进餐时,也得到了细菌。或者是一些动物遭受过蜥蜴攻击,但被另外的蜥蜴捕获,也会导致细菌传播。

  蜥蜴就是靠这种方式不断的交叉感染,所以每只蜥蜴口中的细菌都多得惊人。在他们捕猎时,并不需要强大的格斗本领,而只需咬上一口便可能让猎物倒下。令人疑惑的是,巨蜥口中如此"肮脏",但它们却可以安然无恙。(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科莫拉多巨蜥咬力如家猫 史前巨兽捕猎也用头脑

  香港村落惊现一米巨蜥 "鳄鱼"疑云有待考证(图)

  湖南现167厘米巨蜥 拒绝进食专家紧急救治(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份钻探样本被从洋底提取上来一份钻探样本被从洋底提取上来
这是一种细菌的照片,这种细菌的样子和此次最新研究中所描述的古老细菌样子很像这是一种细菌的照片,这种细菌的样子和此次最新研究中所描述的古老细菌样子很像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近日研究发现,由于生长极其缓慢,被深埋在海底下长达8600万年之久的一个细菌菌落竟然仍然存活着。这就意味着它们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便已经知道,某些微生物可以在海底沉积物中存活数百万年,但是直到最近人们一直不清楚这些微生物究竟是以什么为生的。

  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在11处地点收集了栖息在淤泥中的细菌样品,每一处样品的取样地点都位于北太平洋环流覆盖下方洋底以下数十米深处的淤泥沉积物中。所谓北太平洋环流是指一个覆盖了太平洋大部分区域的洋流环流系统。

  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地球微生物学家汉斯·罗伊(Hans Røy)是有关这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他介绍说:“这个环流系统不断循环转动,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其内部的海水和外部的海水交换很少。”因此在这一环流周边及其下方的沉积物淤泥,是地球上营养物质最贫瘠的区域之一。罗伊的小组使用氧探测器对这里的淤泥进行探测,他们很快发现这里的深海沉积物细菌正在狼吞虎咽地消耗氧气。除此之外小组还发现这些微生物以同样和它们一同被困在淤泥中的有机物质为食。

  罗伊说:“它们离开地表时恐龙正统治着地球,而直到现在,它们仍在慢吞吞地吃着自己的午饭。”而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些微生物并不是孤独的:这种微生物可能是这颗星球上最常见的有机体,构成了地球上90%以上的单细胞生命体。

  神秘的深海细菌

  罗伊表示,科学家们对这些深海细菌了解不多,它们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因为它们的DNA和任何现存的细菌种类都不匹配。这就像是警方在犯罪现场提取到了一串指纹,但是却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与之对应。从基因的层面上讲,这些深海细菌“看上去和任何已知的细菌种类都不同,这制约了DNA技术发挥它的作用。”

  让事情更加复杂的是,海洋微生物学家丹尼·昂内斯库(Danny Ionescu)说他们“这些深海细菌中的大部分在实验室中根本无法培养。”昂内斯库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他说:“它们已经适应了贫瘠的环境,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过度喂养它们。”

  由于这些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极端贫瘠,它们的繁殖已经相应地变得极端缓慢,这和其他种类的细菌非常不同,很多细菌体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能从一个分裂成数百万个。相比之下,在培养皿中培养这些深海细菌,用罗伊的话来说“就像是盯着一棵树看看它是否在长高”。罗伊和他的小组的工作的相关论文将发表在本周五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慢动作下的生命体

  然而,要想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并不难,罗伊说:“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实验室。”

  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出发现这些细菌的淤泥的年代,这些沉积物是以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累积的,大约每1000年才能沉积1毫米左右。研究小组使用他们的氧探测器来考察各个沉积层中的氧气含量,由于这些微生物会消耗氧气,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这些细菌大约每数百年至数千年才繁殖一次,这样的速度并不令人惊讶,其它一些生命体,如海绵,可以存活更久。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昂内斯库表示:“让这项研究显得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展示了生命竟然可以在如此贫瘠的地方生存。”他说,这种生命体的慢动作生活方式“打破了我们对于我们所知晓的生命极限的认识。”(晨风)

  相关阅读:

  探秘不可思议的"细菌走廊" 大气环流可运输真菌

  详解细菌如何集团作战:达到一定规模才释放毒素

  鞋底"发电机"问世 基于细菌与人类脚底运动生电

发表在栏目: 科学

  5月17日电(记者黄堃)小小细菌能造成大面积感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会“集团作战”。英国一项新研究说,细菌之间能够“互通声气”,等到细菌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集体释放毒素,从而更有效地造成感染。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干扰这个过程也许可带来新的抗菌疗法。

  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利用绿脓杆菌进行了实验,这是一种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研究人员通过控制培养环境,培养出一些含个体细菌数量不等的菌群,结果发现,细菌在群体大小不等的时候释放毒素的行为并不一样。

  研究人员斯蒂芬·迪格尔说,这些细菌采取了一种“集团作战”策略,即在菌群中细菌数量较少的时候,它们并不释放毒素;而当细菌数量达到临界点,它们就开始集体释放毒素,这样可帮助它们攻克一些比较“难对付”的免疫防御机制。

  对于个体细菌如何判断群体数量是否达到临界点,研究人员认为,个体细菌之间也存在交流沟通的机制,它们可能会发出一些特殊分子作为信号,彼此能够探测到其他细菌的存在并估计群体数量的多少。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如果能像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一样,干扰细菌之间的通信机制,让它们无法判断群体数量的多少,就可以减少菌群释放毒素和造成感染的能力。研究人员将据此开发新的抗菌疗法。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菌发电 

  据国外媒体5月9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表示,细菌可以用来发电,微生物可以使用光或氢气作为燃料,结果产生电流。这种能源可以作为实际应用,清洁能源有望变得廉价。

  专家想要做的是希望能够创造出高效的生物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将利用细菌作为发电的介质。在没有电池或不能充电的情况下,这些电池就会派上用场。利兹大学的科学家决定把重点放在细菌酶的研究上。这些分子可以使用光或氢气来产生电能,而不像其它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分子使用葡萄糖作为动力源。

  此项研究由利兹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专家拉尔斯·杰尤肯博士(Dr. Lars Jeuken)负责,他同时也是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约克大学微生物燃料电池跨学科研究中心(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Microbial Fuel Cells)的科学家。他说:“通过生化反应产生电信号的技术已经得到商业性使用,例如,血液中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然而,开发高效的生物燃料电池,为日常用电提供足够的电力却要困难得多。”他接着说:“主要是因为之前开发的系统只能有限地控制无机物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杰尤肯博士补充说,新的研究将多个研究领域的先进理念相结合,包括表面物理学、胶质和有机化学、膜生物学和电化学。他们的目标是创建可以总体控制生化反应的电极,生化反应需要在生物燃料电池内进行,使电池可以产生能量。如果这些设备可以插入到膜蛋白,那么细菌将能够使用光或氢气发电。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领域,目前有一种趋势是将合成生物学和纳米工程学相结合,以获得更先进的设备。该研究团队将尝试这样做。(嘟嘟/编译)

  相关阅读

  南极冰盖融化惊人危害 或唤醒古老细菌威胁地球

  全球变暖加剧导致融冰引恶果 或令远古细菌重生

  荷兰公司研发生物荧光灯 利用细菌产生光芒(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冰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远古细菌随时可能会重新进入生态圈 

  据国外媒体4月20日报道,就像《星球大战》中的太空船长汉•索罗(Han Solo)处于碳凝冷冻状态一样,埋葬在地球极地冰盖下的细菌可能也处于一种假死的状态。所不同的是细菌能以这种方式坚持成千上万年。现在,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冰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远古细菌随时可能会重新进入生态圈,从而引发了科学家对全球变暖影响的新的担忧。

  自由撰稿人谢丽尔•卡茨(Cheryl Katz)近日在《每日气候和科学美国人》(The Daily Climate and Scientific American)期刊上发表报告称,极端情况下,不仅在年龄上,而且在数量上,冰层下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物量都可能是地球上所有人类的1000倍以上。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约翰•普瑞斯库(John Priscu )对卡茨说:“这是一个基因组循环的方式,如果你把一样东西放在冰面上,100万年以后它又会走出来。”

  科学家将密切留意这“走出来”的一部分。他们已经设法恢复那些在人类出现之前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譬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布伦特•克里斯特纳(Brent Christner )使包裹在75万年历史的冰里的臭虫复活了,迄今为止已复活的大部分臭虫类似现代生活在土壤和海洋的喜冷细菌。其他研究小组可能很快会遇到更古老的微生物,因为他们钻入冰下湖泊沃斯托克(Vostok )和埃尔斯沃思(Ellsworth),这两个湖泊位于南极冰层下,脱离外部世界并已封存了数百万年之久。微生物学家表示,幸运的是,他们的任何复活实验不会引发类似好莱坞灾难片《传染病》里所演示的席卷全球的流行病。

  尽管如此,专家们对于这些古老的臭虫仍有一些担忧:1、解冻细胞会转变成大量堆肥,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到大气中,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永久冻土层解冻,这种升温已经发生了;2、在冰内演变的远古微生物超出现有的微生物数量,将带来未知的后果;3、远古微生物复活,随着融冰进入大海,将破坏海洋化学成分,并与现代海洋微生物竞争;4、远古微生物的基因与现代微生物的基因混合,可能将出现前所未见的生物种类,搅乱海洋;5、远古细胞进入海洋作为营养物质,将引发现代细菌大量繁殖,吸走水中大部分氧气,破坏鱼类的栖息地,导致海洋出现更多的死区。(尚力)

  相关阅读

  英国河流发现太空细菌 有望成为世界发电新能源

  美国农业部发表声明 猪饲料抗生素养出"细菌猪"

  荷兰公司研发生物荧光灯 利用细菌产生光芒(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张图片可能看起来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有利于我们的免疫系统。

  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那么这些外来入侵者究竟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

  细菌是引发破伤风、结核病的元凶。但居住在人类的胃和肠道的细菌能够帮助我们消化难以处理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细菌把它们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它们还通过覆盖肠道表面使有害细菌无法滋生的方式,阻止艰难梭菌(C.diff)等有害细菌的侵入。阑尾往往被误认为是一个无用的附属物,其实它充当了一个细菌水库的角色,在那里细菌可以休息和休养。你的身体甚至可以产生特殊抗体和防御性的化学物,它们通常攻击入侵的微生物,帮助有益细菌。IgA抗体(免疫球蛋白A)形成了一个支撑结构,固定你胃中的有益细菌,防止它们被冲走。

  人体内的大部分细胞中含有线粒体。这些似豆荚的微小物质大约为人类头发宽度的1/50,有时也被称为细胞的发电厂,因为它们的工作是从我们所吃的食物中储存能量。它们把氧气与你的消化系统中来自食物的葡萄糖和其它物质相结合,产生一种名为三磷酸腺苷(ATP)的化学物质。这些能量然后将用于为你的身体供以动力,无论是使你的心脏跳动或使你的肌肉弯曲都来自这种化合物。关于线粒体的最了不起的事情是,它们似乎曾经是细菌,在互惠互利的关系中成为了细胞的一部分。它们的结构与细菌非常相似,并有自己的DNA。甚至有一种被称为SAR11的常见细菌,从基因方面它们与线粒体有共同的祖先。虽然线粒体曾经是一个独立的物种,但它们现在是你的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这在过程中摧毁细菌。

  噬菌体通过空气或接触进入人体,就像任何其它的病毒。我们始终在与它们打交道,只要我们自身的免疫细胞识别并消灭它们,它们就不会在我们体内呆太长时间。到那个时候它们已经繁殖并繁育后代了,如此循环下去。它们也可以被人为地在实验室培养,作为疫苗进入人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应付这些疾病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噬菌体。

  把一根睫毛或眉毛放在显微镜下,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你会看到许多微小的透明生物,大约1/3毫米长,它们常被称作“睫毛螨”(eyelash mites)。它们以这些毛发为根据地,寄生在旧的皮肤细胞和皮脂上。但与虱子或跳蚤不同,它们不会产生什么危害。虽然它们会导致少数人产生过敏反应,但我们大多数人永远不会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在与其他人进行面部接触时,睫毛螨就会爬到我们面部,它们似乎更喜欢老的宿主,因为他们往往??有更多的油性皮肤。

  蠕虫让大多数人感到不寒而栗。然而,所有的人身上都有蠕虫,我们的身体已经有防御系统,以尽量减少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克罗恩氏症(Crohn's disease)和一些过敏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我们身体反应过度造成的,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还在与已不存在的蠕虫作斗争。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表明,适当地使用蠕虫,可以产生更多的控制免疫反应,以减少对宿主人类的伤害。(嘟嘟/编译)

  相关阅读

  英一农场惊现"外星"鸡蛋 外表神似火星人脸(图)

  世界最丑陋的无毛猫 颇似ET外星人和小精灵(图)

  美科学家首次实现中微子通信 有助与外星人联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巴哈马群岛的阿巴科蓝洞,勘探队潜水员格雷格-斯坦顿拖着浮游生物网在细菌垫旁边游过巴哈马群岛的阿巴科蓝洞,勘探队潜水员格雷格-斯坦顿拖着浮游生物网在细菌垫旁边游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洞穴勘探人员在巴哈马海域的3个深沟深处发现细菌群落。这些深沟被称之为“蓝洞”,生活在这里的很多细菌此前并不为科学家所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它们可能以硫化氢等对其他绝大多数生物具有毒性的硫化物为食。专家们表示在巴哈马蓝洞发现的新细菌似乎与可能存在于外星球上的细菌类似。

  宣布发现新细菌的消息不仅引起了在地球上寻找极端生命形态的研究人员的兴趣,同时也让致力于寻找外星球生命的研究人员陷入兴奋之中。天体生物学家、美国宇航局太阳系探索项目副首席科学家凯文-汉德表示,地球上的海沟漆黑一片,环境可能与数百万公里外的木卫二“欧罗巴”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多冰地壳下方的环境类似。他说:“每次听到在极端环境下发现硫基生态系统和微生物,我都会陷入兴奋之中。在被冰层覆盖的海洋,硫化物可能处于统治地位。通过研究地球上的极端生命形态,我们能够了解地球以外的适居环境。”汉德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新人探险家,但他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

  所有蓝洞都曾是灰岩坑,在陆地上形成,现在被海水灌满。世界上最深的蓝洞名为“迪安洞”,位于巴哈马群岛,深度达到663英尺(约合202米),绝大多数蓝洞的深度在330英尺(约合100米)左右。最初的灰岩坑在上一个冰河时代形成,当时的海水冻结,导致海平面比现在低大约400英尺(约合122米)。雨水侵蚀下的沿岸石灰岩形成洞穴。随着地球温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很多洞穴发生塌陷,灌入海水。

  当前的蓝洞含氧量极低,只有海面附近区域可以照射到阳光。密度较小的淡水经常浮在蓝洞内的海水上方,在与世隔绝的水域,这两种水很难混合在一起。这种环境意味着蓝洞内的生命和食物来源有别于海洋其他地区。在环境恶劣的深度,科学家曾发现兴旺的生态系统,包括虾类、水生螨类、桡脚类以及甲壳类种群。

  海洋生物学家汤姆-伊利菲是最近进行的巴哈马蓝洞勘探计划负责人。过去30年来,他曾潜入数百个水下洞穴,主要收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样本。他表示:“真正的问题是,它们以什么为食?这些动物往往栖息在食物附近,由于并不存在植物,答案自然是微生物。这些栖息地存在细菌和其他微小的生命体,成为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的食物。”

  过去10年时间里,伊利菲和其他研究人员在巴哈马海域发现了几个可疑的细菌群落,但从没有收养样本。为此,科学家组织了此次考察任务,研究这个岛国。伊利菲和研究生布雷特-冈萨雷斯潜入巴哈马的3个蓝洞——Sawmill Sink、Cherokee Road Extension和Sanctuary,测量温度、盐度和酸度,同时测量氧和硫化氢水平。此外,他们还收集了细菌群落样本。伊利菲说:“其中一个蓝洞的细菌垫完全覆盖岩壁,厚度达到1英寸(约合2.54厘米)以上,可以用手将它们从岩壁上剥下来,而后放入样本袋。”

  伊利菲和冈萨雷斯收集的很多细菌都是科学家此前未知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加恩-马卡拉迪进行的基因分析显示,这种细菌能够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生存,其中一些细菌只以硫化氢为食。此外,绝大多数蓝洞细菌生活在盐度跃层附近。这是一个相对较薄的层,淡水和海水在一定程度上紊流混合。

  宇航局的汉德指出,多冰卫星木卫二地下可能存在类似环境,附近木卫一“伊奥”的火山喷发物(富含硫)灌入木卫二地表裂缝。他说:“根据研究发现,细菌喜欢生活在分界线一带,它们能够在这里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能量。”目前,宇航局研究人员制定了几项木卫二研究任务,其中包括一项飞越任务,一项轨道器任务以及一项登陆器任务。目前还不确定宇航局能否获得足够资金实施这些研究计划。

  汉德说:“运气好的话,我们将在2020年实施木卫二探测任务。”这种任务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木卫二冰下海洋以及生命存在可能性的了解。研究领导人伊利菲计划对其他几十个蓝洞内的细菌群落进行取样并加以比较,了解它们在极端环境下采取的生存策略存在的差异。有关蓝洞细菌的研究发现刊登在2011年11月的《国际水生生物学报》网络版上。(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人类的肠胃有多种细菌,对人体健康起到或好或坏的作用。这些细菌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爱尔兰和加拿大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益生菌能缓解焦虑情绪。

  有关肠胃细菌对人类大脑和行为的影响,科学界近年来有一些研究,但集中于有害细菌,对有益生菌的研究很少。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添加在食物中喂养实验鼠,持续6个星期。

  行为测试表明,与摄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样膳食的实验鼠相比,经过鼠李糖乳杆菌喂养的实验鼠较少表现出情绪压力和焦虑。例如在啮齿动物不适应的开阔环境中,它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被放进水里时,体内反映情绪压力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较小。

  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实验鼠脑部GABA受体基因的活动情况发生了改变。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许多用于抗焦虑药物是针对它发挥作用的。研究人员说,鼠李糖乳杆菌喂养使GABA受体基因在实验鼠脑部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在另一些区域活动减弱,总体效果是减轻焦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病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怎么办?或许可以用另一种细菌来杀死它。新加坡研究人员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通过基因改造使大肠杆菌分泌专门的毒素,成功杀死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对多种抗生素和消毒剂有耐药性的细菌。它对健康人的影响较小,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很大威胁,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之一。

  不同类型的绿脓杆菌之间因生存竞争而存在“内战”,它们会分泌称为绿脓菌素的毒素,彼此攻击。每种绿脓菌素只对特定菌株起作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特性,给大肠杆菌植入基因,使其分泌可杀灭感染人类的绿脓杆菌菌株的毒素。

  在这种大肠杆菌作用下,实验室中培养的绿脓杆菌只有1%能够存活,绿脓杆菌形成的生物膜也比正常情况下稀薄得多。生物膜是由细菌及

  相关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的英国《分子系统生物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这是将合成生物学应用于抗感染的第一个例证。

  不过这一方法目前还有缺陷,离实用尚有距离。例如,目前该方法只有在大肠杆菌数量比绿脓杆菌多几倍时才有效,而很多情况下不宜往感染部位大量添加细菌。

  研究小组正在设法改进这种方法,并在培养另一种大肠杆菌菌株,用于杀灭霍乱弧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