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一团巨大的气体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坍缩,这时候年轻的恒星就会在此诞生,随即行星的形成过程也会开始演化了。但是这并不是所有气体云的形成过程都如此按部就班,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形“制造”机制,揭示了为什么有些“婴儿”恒星周围可能无法演化出行星,而另外一些恒星周围却充满了恒星。传统意义上认为一颗“婴儿”恒星在其演化过程中会在其周围出现原始行星盘,不断地聚拢气体等物质,通过漫长的吸积过程将气体和尘埃旋转聚集,并最终将这些原料“制造”出各种井然有序、形态迥异的外星世界。


宇宙中的“胎盘”

  对于一个理想的行星系统而言,每个行星世界的轨道与主恒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然而,一个系外行星“狩猎”观测站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世界存在各种奇特的情况,显然它们不遵守秩序。一组天文学家近日认为他们可能找到了这个谜团的答案,通过模拟行星系统的形成过程后,观察到那些不遵守秩序的系外行星如何在新的“制造”机制下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了比较。

  据亚利桑那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助理教授伊拉里亚帕斯库奇(Ilaria Pascucci)介绍: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行星在年轻恒星周围的轨道分布并不是非常流畅,相反会出现行星“荒漠”,即一颗行星都不存在,而有时候在特定位置还可出现“连环撞车”。相关的结果也发表在3月19日于德克萨斯州举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学大会上。那么“行星荒漠”与“连环撞车事故”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年轻的“婴儿”恒星诞生后,在其周围会出现旋转的气体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气体云会逐渐形成扁平状,进而演化出类似盘状的行星盘,而行星就会在其中诞生。

  然而,在这一切发生之前,引力牵引与“拔河”会在原始行星云与尘埃中上演。“婴儿”恒星却以原始行星盘上物质“为食”,逐渐增加自己的质量并产生强大的引力场而拉拢更多的物质。与此同时,“婴儿”恒星发出能量强大的辐射将原始行星盘推离,高效地将正在落入恒星的气体和尘埃滞留以一定的间隔,在某个时刻时,向外辐射的推动力与恒星引力之间达到了平衡点,这样便将“婴儿”恒星周围的区域清理干净了。这个理论很好的揭示了在形成期内所发生的事件。但是帕斯库奇助理教授的研究团队同时也指出“婴儿”恒星所产生的强大辐射也具有热效应,同样会作用于原始行星盘上。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理查德·亚历山大(Richard Alexander)认为:在非常靠近恒星的行星盘物质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在强大引力与辐射推动力的作用下,它依然会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而原始行星盘上的引力较弱的区域,被加热的气体就会逃逸到宇宙空间中。亚历山大同时也是本项研究的合著者。这个现象的天文学上被称为光致蒸发,也意味着“婴儿”恒星系统中的质量出现了损失。如果远离光致蒸发区域,恒星的能量辐射太弱而不足以加热物质,因此这个现象仅在距离“婴儿”恒星较近的的原始行星盘上发生。

  帕斯库奇与亚历山大指出一颗类似于太阳级别的恒星,其光致蒸发区域位于一至两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巨大质量的行星会在“婴儿”恒星周围形成,但这些行星仍然被植入原始行星盘上的物质。而新生的恒星可通过引力“制造”出一些原始行星盘上的物质,新产生的物质会“拖绑”行星盘上物质的旋转,减缓其轨道的动量。

  这时候,当原始行星盘上的物质旋转速度逐渐下降后,便会失去它们的轨道而越来越靠近“婴儿”恒星并最终落入其中,行星迁移的过程也使得巨大质量的行星朝着光致蒸发的区域前进。因此,“婴儿”恒星周围的行星便会出现“连环撞车”,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已经在我们所发现的许多行星系统中存在。随着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探索任务的继续,位于类太阳恒星一个天文单位之内的巨型气态行星将变得更加不稳定。(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天文爱好者野外拍经典 遥远银河恒星摆彩虹奇观

  光回波揭170年前惊人画面 恒星大喷发浮出水面

  "引力透镜"可发现黑洞存在 实现恒星际之间通讯


高科技极真仿生手臂:肌肉与神经间完美融合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8年11月1日晚,在巴格达巡逻的装甲运输车遭到武装分子两颗手榴弹的袭击,其中一颗将运输车舱门击穿,融化的高温铜液贯通了警长格伦·雷曼(Glen Lehman)的右肘,随后滚烫的液态金属继续蔓延到雷曼的腿上。虽然在二十分钟后抵达了野战医院,并由直升机转移到四十公里外的巴拉德联军基地。这时的雷曼失血量几乎全身血液的一半。来自德国的医生将雷曼肘关节以上的手臂部分全部切除,并最终运送到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Walter Reed)陆军医疗中心。

  通常像雷曼这样遭遇的老兵会得到一个安装假肢的手臂,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会继续活下去。但是雷曼的假肢需要一个合适的形状,因此医生进行了一项被称为针对性肌肉神经移植术(TMR)的实验手术,手术成功的话雷曼将获得一个非凡的高科技仿生假肢。主刀实验手术的外科医生小心地剥开他的手臂神经,这些神经通常是控制手肘部位的活动。他的末梢放射状神经结构可控制手掌的打开到三头肌外侧,而中间神经则是控制手的合拢到肱二头肌的内侧。

  外科医生进行的手术可算是一种怪异的“创造”,并会产生神奇的影响。戴上高科技假肢后,当雷曼想移动他已经失去的右臂时,皮肤就会出现涟漪褶皱,而大脑依然照常发出物理信号。当他试图合拢手时,人造二头肌在神经兴奋的传导出现收缩。重新“修改”的神经路线可以提高控制神奇仿生假肢的能力,这款高科技仿生假肢的原理是使用计算机读取由肌肉中产生肌电脉冲。雷曼戴上他的新胳膊后,可算是一个真正的半机械人,但是他并不是科幻小说中的生物体,位于芝加哥的机体复原研究所仅用了三次实验就将雷曼的高科技仿生假肢安装到他的身体上。

  此外,研究人员在其衣服的袖套处附上八对盘形电极,以控制肌电的活动。最后这个假肢穿过袖筒并与雷曼的身体进行微调适应,通过缠绕在躯干上的吊索定位。这款新型高科技仿生手臂是国际化的集成产物,被喻为“怪物集合”。因为肘部和前臂来自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可旋转的手腕来自德国,手掌则由中国生产。总重量为4.84磅。雷曼在启动仿生假肢前使用正常的左手点击位于假肢手肘部分的按键,假肢的自动升降调整装置就开始工作,可弯曲肘部、然后还可伸直,旋转手腕。通过整个测试运动过程,假肢画出了一个完整的圆圈,虽然过程使人紧张不安,最后拇指和食指还可闭合并再次展开,看起来像是机器人练太极。

  雷曼目不转睛地望着这款高科技仿生手臂,并通过想象控制手臂的运动,就像控制他曾经的手臂所采用的方式一样。控制手臂时可集中精神练习手臂与躯干的连接部位,触发这部分的电极引导神经肌肉的活动。一个手机大小的小型计算机镶嵌在雷曼肩部的吊带上,它是控制手臂各种动作的中央处理器,存储这各种关于手臂运动的指令。比如当手握紧时,雷曼可以“告诉”计算机“捏”这个动词,计算机就会记住他思想活动中关于捏的信息,记录下对应的肌肉活动信号。

  但是,如果雷曼将镶嵌在背部吊带上的传感器脱下,那么他下次要指挥机械臂执行“捏”这个动作时就要重新为计算机示范一遍,这是因为肩部的传感器只能记录当下位置的肌肉活动信号,一旦移动了传感器的位置就需要从头再来。雷曼机械臂与躯干连接位置随着每天的练习、肌肉的张开和收缩,皮肤也开始延展开来,从根本上讲大脑的活动也会随着机械臂的加入而改变,每天他可观察自己的机械臂以不同的方式运动。

  在必要的培训结束后,雷曼开始展示了这款高科技仿生机械臂的超高性能,他能够捏起夹克上的拉链头,类似与正常人使用拇指和食指才能做到的动作。他还可以用机械臂伸入冰箱,拿出一个饮料瓶,甚至可以捡起一个硬币并投到一个投币口中。不过,雷曼现在的控制远非完美,之前他在控制机械臂正确握住拉链时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

  雷曼现在练习仿生机械臂时如果将瓶子跌落,就用正常的左手捡起,放回冰箱中继续尝试。虽然联系过程是反复而且艰苦的,但是这款高科技仿生机械臂比传统的假肢“聪明”很多,以往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适应。雷曼认为他现在需要实践练习,从不得不控制机械臂并告诉它该做什么,变成自如地控制机械臂,让它听从自己的想法。(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猎豹机器人步行速度超人类 时速29公里将破纪录

  人类永生或可另辟蹊径 将意识植入机器人可现实

  画家机器人闪亮问世 十分钟绘制大师级人物肖像



肯尼亚的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上演了一场勇猛羚羊挑战狮子的好戏 

肯尼亚的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上演了一场勇猛羚羊挑战狮子的好戏  

  据外电20日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狮子可谓是“万兽之王”。然而,近日在肯尼亚的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却上演了一场勇猛羚羊挑战狮子的好戏,最终,遭受挫败的狮子只能落荒而逃。

  当时,一头外出觅食的狮子路过一条河流,忽然发现一只羚羊正在此处饮水,狮子首先端详了一会,发现该羚羊并没有逃跑的倾向。于是,狮子便摆出一副捕食的姿态,欲猛扑向这只羚羊,没想到,这只羚羊丝毫没有胆怯,反而扭过头来,用长长的角直接顶向这头狮子,摆出欲与狮子大干一场的架势。

  几个回合下来,最终,这头落败的狮子只能选择离开,另寻别处觅食。

  相关阅读

  组图-盘点最危险的工作 驯兽师冒死帮狮子拉架

  组图-盘点2011年人与动物 疯狂妇女带狮子逛街

  凶猛野兽竟成女孩宠物 狮子同主人难舍难分(图)



诺基亚全新来电提醒技术

  科学网(kexue.com)讯 或许许多人都会为手机铃声小而烦恼,通常在拥挤的公共场合很难听到手机铃声,你也有可能因此而漏掉了一些重要电话。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诺基亚研究了一款新型的手机,可以使你轻松的感觉到手机的震动。

  诺基亚近日新开发出了一款刺痛感的手机,并为它申请了专利,新的电话出了普通功能外,添加了来电刺痛感功能。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特有的磁性材料信号开关,命在胳膊上贴好磁性反应片,电话来电后磁性片便会产生刺痛感,使你感觉到手机的信息。不过这样的刺痛感不会很疼,力度和纹身有些相似。


此技术堪比疯狂的青蛙

  科研人员表示,这样的设计可以解决开会中无法使用铃声的问题,而震动也存在过于吵闹的情况。磁性反应片不会产生嗡嗡的声音。更是很好的警告,如果遇到手机没电报警的时候,它会给你做出很好的警告。

  不过有人认为,这样磁性的油墨材料附着在人体的皮肤会产生危害,对此科研人员表示:“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它可以放心使用。而且它也不会因为高温暴晒等问题而消磁”目前诺基亚已经完成了对这样技术的专利申请。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新奇研究手机品牌显情感 苹果用户易办公室恋情

  加男子赴美旅游忘记护照 竟用苹果ipad顺利通关

  曼联超可口成世界第六品牌 苹果落后谷歌居第二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始月球遭到小天体的剧烈撞击,这些撞击体从较大型的陨星到微小的小天体,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满目疮痍
  原始月球遭到小天体的剧烈撞击,这些撞击体从较大型的陨星到微小的小天体,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满目疮痍
月球是一个死寂而荒凉的世界,毫无生气。似乎这个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从未改变。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月球是一个死寂而荒凉的世界,毫无生气。似乎这个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从未改变。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据国外媒体报道,月球是一个死寂而荒凉的世界,毫无生气。似乎这个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从未改变。当然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宇航局近日制作了一段录像,展示了这颗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其45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所经历的狂暴历史。这颗星球上每一个坑洼都是一次陨星撞击留下的伤疤,每一处月面都是那段狂暴历史后的结局。

  这段录像的制作的本意是为了纪念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在轨运行1000天,但它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以旁观者的身份亲眼目睹一颗处于熔融状态的碎片和岩浆混合体是如何逐渐演变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这样一颗灰色的天然卫星的。

  美国宇航局表示:“年复一年,月球看起来似乎永不改变。遍地的陨石坑和其它痕迹似乎都是永恒的。但是月球并非一直如此。感谢月球勘测轨道器,我们现在对于这颗星球过去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现有的主流理论认为月球是大约在45亿年前由于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区,导致大量炙热的物质被抛射进入太空,当这些物质逐渐聚拢,冷凝之后便形成了月球的雏形。自那以后,大量的陨星撞击事件,从大型陨星的撞击到微小陨石颗粒的撞击,造就了今日月球表面的千疮百孔。

  在宇航局的这段视频中速度先慢后快:月球首先遭受一些我们看得到的陨星体的撞击,随后速度加快,大量陨星体不断撞击月球。月球勘测轨道器的工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月球的新的信息,其运行的轨道距离月面最低处仅有15英里(约合24公里)左右。

  而从今年开始,美国宇航局的双星月球探测器“圣杯”号将联手展开科学工作,绘制迄今最详尽的月球重力场分布图,从而为了解月球组成和内部结构铺平道路。(晨风)

  相关阅读

  嫦娥三号明年软着陆月球 深度月球探测即将开始

  "圣杯"姊妹探测器解难题 将绘月球引力场分布图

  澳惊现月球特有静海石 阿波罗号曾带此矿石回归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然界是美丽的但也是残酷无情,弱肉强食的世界。小动物出生之后如果没有母亲的照顾是很难存活的。而在这里,摄影师用细腻的镜头纪录下我们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动物母爱瞬间。

  1 小考拉的特殊食物

考拉
考拉

  一般情况下,一只雌性考拉每年只生育一次,每胎生育一只考拉幼崽。这只小家伙出生时体重不足,但是它知道很快地爬上妈妈毛茸茸的身体寻找育儿袋并一头钻进去,它需要在这里吸奶长达6个月时间。除了奶汁之外,考拉母亲还会用一种被称之为“pap”的物质来辅助喂养,这实际上是考拉母亲的排泄物的液体形式。或许这听起来非常恶心,但是这样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母亲可以通过这种喂食方式让小考拉获得它们特有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对于肠道消化原本属于有毒的按树叶非常关键。因此这就像是你的母亲要求你吃完晚饭一样,因为这是必须的。

  2 长达4个月的封闭育儿

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

  雌性双角犀鸟会做出一种非常奇特的行为:和大多数犀鸟类一样,雌性双角犀鸟会寻找一处空心树干并在里面建造一个巢穴,只留出一道狭窄的缝隙供雄鸟给它喂食之用。而雌鸟则会一直在这个用烂泥和排泄物封闭的巢穴中孵蛋。它们每一窝一般产下1~2个蛋,孵化时间大致需要40天左右。一旦雏鸟孵化,小鸟会继续和雌性犀鸟一起呆在这个封闭的巢穴中长达3个月。这是雌性犀鸟的保护本能,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雏鸟面对捕食者的风险。

  3 无尽的母爱

章鱼
章鱼

  如果比较起来,那么雌性北太平洋巨型章鱼将当仁不让地成为为养育儿女付出最大牺牲的母亲。当完成交配之后,雌性章鱼会在数天内产下大约2万~10万枚卵。这些卵成线状被悬挂在岩石巢穴顶部,雌性章鱼就躲在里面。从此以后雌性章鱼就会寸步不离地守着它的孩子,拨动海水让它流通,照料这些产下的卵,驱除寄生虫。取决于温度的不同,小章鱼的整个孵化过程可以长达8个月,在此期间雌性章鱼完全不会进食!因此毫不意外地,当它的孩子们终于孵化后,很多雌性章鱼都会因为饥饿过度而死去。

  4 一夜长大

长颈鹿
长颈鹿

  长颈鹿宝宝的出生可谓惊心动魄——雌性长颈鹿是站立着分娩的,因此小长颈鹿一出生就要经历从两米高空被摔下的痛苦。这听起来非常疯狂,但却是事实。这是长颈鹿的适应本能,新生的小长颈鹿甚至在出生后的20分钟之内就能站起来走路。直到一岁大的小长颈鹿,仍旧会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甚至到它们22个月大时才会离开,但是往往仍旧会选择在离开母亲不远的地方生活。

  5 背着孩子的狼蛛

狼蛛
狼蛛

  雌性狼蛛的育儿也非常有趣:它们在交配后不久便会产卵,然后将这些乱包裹进一团丝茧中背在背上到处走。当小蜘蛛孵化出来后,它们会到处爬满雌性狼蛛的身体,直到大约一直之后才各自散去。

  6 疼爱幼崽的猩猩

猩猩
猩猩

  雌性苏门达腊猩猩有很强烈的母性本能,对自己的幼崽呵护有加。在幼崽2~3岁之前,母亲常常会将它抱在怀里,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这似乎听起来有些让人筋疲力尽。直到5~6岁,小猩猩们依旧和母亲维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7 尽责的蜈蚣母亲

蜈蚣
蜈蚣

  欧洲地蜈蚣是少数几种作为非社会性昆虫却显示出对自己后代精心照料的物种。在交配后,雌性蜈蚣会产下大约50~90枚白色的卵。在冬季里,雌性蜈蚣会凶猛地击退捕食者保护它的卵,为了防止卵发生霉变,它会不断去舔舐它们——这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但实际上这和我们人类设法确保我们的孩子浑身清洁是一样的道理。甚至在幼虫孵化之后,母亲还会照顾它们一段时间。

  8冬眠中生育宝宝的棕熊

棕熊
棕熊

  雌性棕熊一般一次养育1~4头幼熊,产仔的时间大致在1~3月份。因此神奇的一点在于,当母熊分娩产下小熊并给它们哺乳时,它实际上仍然处于冬眠状态。这将极大的消耗母熊的能量,因此在冬眠期间母熊的体重甚至可以下降40%。当冬雪消融,春天来临,母熊便会带着小熊离开巢穴,但是它们之间仍然会形影不离,就这样一起度过2~3年。(晨风)

  相关阅读

  母狮舍命悬崖峭壁救幼狮 大自然中母爱折服众人

  气球吹出另类"婚纱" 与众不同饱含深深母爱(图)

  气球吹出另类"婚纱" 与众不同饱含深深母爱(图)
 

美国宇航局的姊妹地球重力检测卫星收集的数据,用来制成一张3D图,呈现冰雪融化正导致地球重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美国宇航局的姊妹地球重力检测卫星收集的数据,用来制成一张3D图,呈现冰雪融化正导致地球重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美国宇航局的一张图片显示了在全球融冰改变该图之前,1995年地球重力存在的巨大不同
美国宇航局的一张图片显示了在全球融冰改变该图之前,1995年地球重力存在的巨大不同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范围涉及160多年的一项新全球气温记录已经证实,从1900年至今世界气温已经上升0.75摄氏度。

  这项最新记录还提到过去用来测量海面温度的方法存在的差异,例如,用来测量水温的水桶里的海水是从海里拉到船上或者是从船上的轮机舱收集的。气象办公室的气候监测研究学家科林-莫里斯说:“这项最新研究把我们的最新、最全面的陆地及海洋气温观测资料库收集到一起,并结合了我们对如何测量海洋气温的最新了解。把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对历史记录有更加清楚的了解,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获知过去161年间的全球气候变化情况。新数据使个别年份的全球气温记录有了一些变化,但是自1900年至今全球气温上升大约0.75摄氏度的结论并没有变。”

  这项最新研究指出,从记录上看,2010年和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稍微比气象办公室和东英吉利大学(UEA)气候研究中心(CRU)以前提出的最热年份1998年更暖和。不过测量结果存在的误差意味着这几年同样都比平均全球气温更高。记录中最热的所有10个年份都出现在过去14年。最近几年气温的稍微上升,是由收集的数据中包含迅速升温的北极气温测量结果更多造成的。该中心的菲尔-琼斯教授表示,由于缺少北极地区的数据,可能温度系列并未充分展示出这一地区的变化。

  琼斯说:“这个最新版本包含来自北极、俄罗斯和加拿大超过400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它已经更好地呈现了这个辽阔区域正在发生的一切变化。”以前的气温记录分析在“气候门”丑闻闹得沸沸扬扬时遭到攻击,有人指控研究人员任意夸大数据,用来支持他们的全球变暖理论。科学家因没有公布温度系列用到的数据而备受指责,现在琼斯表示,事实上用来支持这项最新分析结果的所有数据公众都能轻易获得。(孝文)

  相关阅读

  研究称氧气形成于亿年前 地球处于"大氧化"时期

  研究人员重大发现 获一万年前行星撞击地球证据

  研究人员重大发现 获一万年前行星撞击地球证据
 


世界上最丑陋的猫

酷似ET

  世界上最丑陋的无毛猫 颇似ET外星人和小精灵  据国外媒体报道,相信看到面容如此丑陋恐怖的小猫,人人都想要避而不见之,但不同寻常的是,正是这种看起来颇似外星生物和小精灵的猫,在宠物展上吸引了数百名崇拜者伫足观看。虽然它们又秃又丑,长得还有点像ET外星人,但其售价却高达3000英镑。

  据报道,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这只外表恐怖的猫科动物被展示以供人们观看,不过从照片上,我们可以判断这只猫并不喜欢被众人关注,而且貌似这一天过的并不好啊。据悉,约有100只来自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动物参加了这次展会,这为主人提供了炫耀稀奇古怪和神奇宠物的机会。照片上的这只猫,露出四颗尖牙和血红的舌头,黑色皱巴巴的皮肤,敏锐的黑绿色眼睛,尖尖的耳朵及不时的喵喵警告声看起来恐怖至极,尽管外表丑陋,但披着金发女郎行头的斯芬克斯猫还是在聚光灯下赚足了风头。

  根据国家教育学院的诶琳娜教授回忆,她在一群踢足球的男孩儿包里发现了一只丑陋的小猫崽,随后教授将它带回家领养,但猫咪长大后,竟然浑身没有毛,且生下来的小猫身上也无毛。外表如此丑陋恐怖的斯芬克斯猫,竟也深藏着一颗“炽热”的心,斯芬克斯猫无毛亦称加拿大无毛猫,起源于俄罗斯,于1987年在俄罗斯繁育出第一批品种,这种猫除了在耳、口、鼻、尾前锻、脚等部位有些又薄又软的胎毛外,其它全身部分均无毛,皮肤多皱,有弹性。斯芬克斯无毛猫性情温顺,聪明可爱,表情丰富,感清细腻,忠于主人。它们具有甜蜜的面部表情,一双表情丰富的大眼睛时而充满惊喜好奇,时而又陷人冥思苦想,一副迷惘疑惑的神态,十分可爱, 而且在某些方面它们更像狗,比如,容易与人亲近而且对人忠诚,因此饱受爱猫者的青睐。但是这种猫也需要些特殊保护,因为无毛,对外界温度调节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比如在夏天,主人需要给它们涂抹防晒霜以免晒伤;在冬天则需要给它们添加衣物来遮体保暖。斯芬克斯猫通常能活到9—15岁。斯芬克斯猫是2005年认定的稀有品种,此猫是一种全身无毛的奇特品种,有些像古埃及神话中有名的怪物“狮身人面斯芬克斯”,因此人们给它取名为“斯芬克斯猫”。 (尚力)

  相关阅读

  牧羊犬悉心照料小山猫 昔日冤家竟成"密友"(图)

  英国真实版"猫和老鼠"上演 老鼠趾高气昂欺灰猫

  哺乳动物存在味觉丧失现象 猫对甜味竟毫无知觉


猩猩与类人猿不同,很少采用双脚行走的方式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考古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已经学会了两只脚走路,而不是四只,这两脚走路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可以拿更多的食物。

  科学家认为,它们两脚走路有助于确保它们的生存,在资源稀缺的时候可能获取更多的食物。而当时的黑猩猩与类人猿区别很大,犹如不能直立行走,食物几乎被类人猿所垄断,使得它们无法获取大量的食物。

  来自剑桥大学与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共同研究了这项内容,他们认为先到先得是当时动物社会的概念,在食物稀少的年代,很长时间人类的祖先利用双手获取更多的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条腿彻底代替了四条腿走路,最终我们的祖先成功的进化。

  目前这项研究被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科学家认为这足够表明人类祖先最早可能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某些资源难以找到。而在研究几内亚森林中的黑猩猩时候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双脚活动的时间不多,大概只占了35%,这也是导致在当时进化过程中它们不敌类人猿的根本原因。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5亿年前5厘米长小"鳗鱼" 竟是人类已知最早祖先

  古老岩石中现海绵生物体 或为人类最早祖先(图)

  科学家利用基因研究获突破 证狗祖先来自东亚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太阳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大概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高峰期

  英国内阁办公室发布最新《民事应急国家风险名单》,首次认定太阳风暴等严酷太空天气为国家安全威胁之一,可能导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系统大面积瘫痪,对民众生活的破坏力堪比恐怖袭击。

  太阳活动明年出现高峰

  《民事应急国家风险名单》评估英国环境和安全风险,是机密报告《国家风险评估》的公开版。2012版本表示,大规模流感疫情、洪水、恐怖袭击和他国火山爆发依“发生几率和影响”为“最高风险”,而“严酷太空天气”为“新评定风险”,可能“严重破坏”民众生活。

  《名单》显示,今年新增太阳风暴为国家安全威胁与专家预测明年或为太阳活动峰年相关。报告说,太阳活动大概每隔11年出现一次高峰期,“上一次高峰期为2000年,下一次预计2013年5月前后发生”。《名单》认定:“严酷太空天气可能扰乱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系统、电子电路和电力网络。”

  美国电子基础设施安全协会首席执行官阿维·施努尔也认为,太阳风暴导致的“自然界电磁脉冲”影响力堪比太空核爆炸。

  曾干扰全球通信

  英国专家对太阳风暴威胁的评估以1859年“卡林顿事件”为模板。“卡林顿事件”被称为最近500年内首例有记录的太阳风暴冲击地球事件。当时,全球电报通信受到严重干扰,电报设备漏电点燃电报纸引发火灾。

  一些专家和官员认为,人类社会如今对高科技依赖性更强,而越高端技术越脆弱,太阳风暴的潜在破坏力由此增强。因此不少学者呼吁政府提早应对。《名单》披露,英国政府已经与太空天气学家和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人士合作,评估潜在太阳风暴紧急事件风险。耿学鹏(新华社特稿)

  ■ 英5大国家安全威胁

  大规模流感

  在上世纪,英国曾遭受3次严重流感疫情,分别发生在1918年、1957年和1968年。2009年7月,猪流感导致29人死亡。

  沿海洪水

  英国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风雨和洪水。英国上次最严重的风暴潮发生在1953年,英格兰东海岸大部分地区遭受袭击,304人死亡。

  恐怖袭击

  伊拉克战争后,恐怖袭击阴云笼罩英国。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站发生至少7起爆炸,造成52人死亡,伤者逾百。

  火山爆发

  2010年4月,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火山灰使欧洲民航业停摆,经济损失惨重。火山灰还损害民众健康,导致农作物歉收。

  太空天气

  极端太空天气会对通信系统、电子电路和电力网络造成威胁。“卡林顿事件”使全球电报通信受到严重干扰,电报设备漏电。

  相关阅读

  NASA拍摄到神秘死亡之星 从太阳表面吸取能量

  组图-超强太阳风暴连续爆发 太阳竟变五彩星球

  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详解耀斑 太阳活动峰年将到来
 

第 91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