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科学网(kexue.com)讯 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在那次人类最奢华的旅行当中,不少名人未能逃离厄运,同时也有一些幸运儿因为种种原因避开了那次灾难,一起来看下六位当时准备登船却又没有登船的名人们,包括世界闻名的小说家,发明家和当时的美国首富。

      1、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意大利著名发明家,无线电报的先驱和1909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被称为“无线电之父”。当时有人免费赠给他一张泰坦尼克号的船票,但是在泰坦尼克号出航前三天马可尼却先登上了卢西塔尼亚号(Lusitania,英国远洋邮轮,1915年被德国潜艇击沉)。后来他女儿Degnal解释道,马可尼更愿意上卢西塔尼亚号是因为他的速记员也在那艘船上,而他当时还有一些学术论文需要完成。

  后来有议员断言马可尼利用自己的无线电技术拦截了当地的军事政治信息,然后将信息卖给美国纽约时报,为此马可尼曾被意大利参议院穷追猛打。当时由于没有登船逃过一劫,马可尼一度被称为英雄,但是后来也有人声称如果马可尼带着自己的无线电设备登船说不定可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有趣的是三年之后马可尼再次勉强逃过了一场海难。在完成当时最后一次海上航行后,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而马可尼恰好在这之前下了船。

 2、米尔顿-赫尔希(Milton Snavely Hershey)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他就是赫尔希糖果的创始人。我们今天吃的好时 Kisses,好时牌巧克力酱都是由他最初一手开创的,美国宾州还有一座小镇就以赫尔希的名字命名,被人们称为“好时镇”或者“巧克力小镇”。当时他和他的妻子正在法国过完了一个冬天,准备乘坐泰坦尼克号回美国。史料学家 Tammy L. Hamilton 称有当时的档案记载,好时当时在美国的订单出了一些差错,所以他们提前登上了德国班轮 Amerika 号回到美国。而这艘 Amerika 在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中也作为脚注中的一条在事发前给泰坦尼克号发送了关于冰山的无线电警告。

3、J.P.摩根(J. Pierpont Morgan)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这位当时74岁的,颇具传奇色彩的银行家当时被人们称为“华尔街的拿破仑”,他是美国通用电气和美国钢铁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且在1907年的金融危机中,仅靠自己一人借贷的能力就几乎挽救了美国整个银行系统。

  除了他在美国本土的多项投资以外,当时他正合并了英国白星条邮轮公司(泰坦尼克号即使此公司所有的邮轮)。他曾与1911年订购了泰坦尼克号上的头等套房,但是后来却滞留在了法国风景名胜地Aix继续享受晨间的按摩和温泉。

  “再多的财产损失都比不上人的生命。”在沉船之后,摩根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这样的损失才值得我们感到痛心,这件事真是太可怕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露丝所住的头等套房就是以摩根没有登船享用的那间套房为原型设计的。

4、亨利-克莱-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著名的匹兹堡钢铁大亨,同时也是没有登船的J.P.Morgan的生意合伙人之一。当时由于他妻子意外扭伤了他的脚踝,他不得不取消泰坦尼克号之行而留在意大利的一家医院进行疗养。

5、阿尔弗雷德-格温-范德堡(Alfred Gwynne Vanderbilt)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这位当时34岁的坐拥千万资产的运动家,是美国铁路和航运大王范德堡家族的继承人。当时他取消航行是已经很晚了,以至于事发之后媒体一度断定他已在船上逝世。这次航行的取消同时也直接导致他成为三年后被德军击沉的卢西塔尼亚号上最有名望的受害者之一。

6、约翰-瑞利-马特(John Raleigh Mott)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细数没有上船的七位名人

  此人和其他六个人相比可能名气没有那么大,但他实际上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宗教领袖。他曾是国际基督教青年会(YMCA)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协助开创了基督教普世教会行动。他于1946年由于在YMCA的工作以及对二战难民的援助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当时他和一位同事都得到了来自英国白星条邮轮公司赠送的泰坦尼克号免费船票,但是由于在欧洲的工作繁忙,他拒绝了那次航行,从而逃过一劫。当他后来到达纽约并得知这场悲剧时,向纽约时报的记者表示:“我想我当时是受到了上帝的召唤,上帝告诉我我们在欧洲的工作远远没有完成,这就是我当时留下的理由。”

  如今有很多现在在大西洋两岸(北美和欧洲)都有亲属的家庭称当年家里有亲属本应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也因为这次事件后留在了欧洲,并在欧洲有了自己的新家庭。

  实际上在事发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媒体注意到了这一奇怪的现象,并称他们为“6904个恰好错过泰坦尼克号俱乐部”。比如一位当时没有登船的人后来称,“我当时考虑再三,还是认为泰坦尼克号的船票太贵了而取消了那次旅行。”

  再后来俄亥俄州一家媒体对这个“俱乐部”进行了专访,现在这个组织的118337名成员都是当时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或者在出发前临时改变主意的人们。(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资料来源煎蛋网,科学网整理


“修道院广场”效果图(网页截图)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9日报道,法国巴黎将建欧洲最高建筑,这对“双子塔”设计高度是323米。目前,欧洲的最高建筑是英国伦敦的碎片大厦(Shard),高310米。

  这两栋计划中的建筑名为“修道院广场”(Hermitage Plaza),由英国福斯特伙伴建筑公司(Foster and Partners)设计,将建在巴黎中心商务区拉德芳斯(La Defense),巴黎市政府已经批准其建筑许可。建筑完工后,里面将开设办公室、豪华公寓、购物商场以及酒店。“修道院广场”有93层,有望在4年内完工。

  伦敦碎片大厦从2009年2月开建,目前已经耗资4.5亿英镑(约合45亿元人民币)。这栋87层的大厦将于2012年5月竣工,其总高度为310米,可以360度视野观看伦敦方圆64公里范围内的景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高度为828米。

  相关阅读

  艺术家笔下的末日景象 建筑腐烂植物狂生长(图)

  组图-超现实狂野建筑设计 像书一样打开的楼房

  英研制建筑物"隐形斗篷" 地震中可消失免受灾难


全新沃尔沃V40轿车

全新沃尔沃V40轿车

  科学网(kexue.com)讯 沃尔沃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安全系数最高的家用轿车,近日在日内瓦车展上,沃尔沃向人们展示了全新的轿车,且安全系数极高,甚至叫人惊叹。

  这款轿车是沃尔沃公司新研制的V40轿车,这上周日的日内瓦车展上首次亮相,虽然看起来与普通轿车相差无几,但它却有着很高的安全系数,和更加令人叫绝的安全气囊。与其它轿车不同,它的安全气囊在车身的外部,在遇到撞击时可以安全的保护前挡风玻璃不受撞击。


全新沃尔沃V40轿车

  沃尔沃的发言人表示:“当车辆受到碰撞的时候,前保险杠便会做出反应,车身前部的安全气囊将会开启,从而保护前挡风玻璃不受到损毁,有效的防治意外的发生。而这样的气囊不仅仅能够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更可以保护被撞行人的安全,外部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保证被侵害者减小巨大的撞击力。”

  有数据表示,在整个欧洲的交通事故中,有14%的行人最终死亡,美国行人死亡率占了12%,而在中国行人的死亡率超过了25%。发言人补充道:“安全是沃尔沃的核心观念之一,我们拥有了全世界第一个外置的安全气囊,它现在的理念不仅仅是保护驾驶员或者乘客。我们将交通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要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根据介绍,这款V40轿车将于今年5月正式批量生产,在9月份就可以交付使用。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组图-奔驰全新环保车 全身隐形如哈利波特魔法

  立陶宛工程师设计安乐死过山车 兴奋中结束生命

  大众建世界最大汽车存放塔 高六十米存八百辆车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沃斯利人颅骨

林道人(Lindow)遗骸

  科学网(kexue.com)讯 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英国科学家利用现代医用CT扫描仪对一个1900年前的颅骨扫描发现,受害者竟先是被残酷殴打,随后被勒死,最后头颅还被残忍砍下,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暴行可能源自一个不为人知的异教仪式。

  经研究,该受害者被称为沃斯利人,生活于第二世纪的英国。而颅骨则是在1958年被发现于索尔福德附近的泥炭沼泽里。虽然颅骨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但当时科学家普遍认为这可能是长期带坠饰所致,颅骨一直被保存于曼彻斯特博物馆里。

  随着现代医学扫描技术的发展,博物馆专家与曼彻斯特儿童医院的医生对颅骨扫描确定颅骨脖子上的痕迹是被绞杀所致,并且认定受害者死亡年龄在20-30岁之间,但死亡后为什么还要将其头颅看下,专家认为可能是源自古罗马的某种异教仪式。 这不免让人将其和著名的林道(Lindow)人尸体联系在一起,林道人尸体被发现于1984年柴郡(英格兰西北部一郡)的一个泥炭沼泽里,他的生活年代比沃斯利人早大概150年,同样他的死因也是遭殴打后被绞死并被割断了喉咙。

  不少科学家结合那段时间的历史认为,古罗马人占领了这块土地,而这些受害者可能是来自反抗军成员,罗马人俘虏他们后执行了他们的某种教义仪式。(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款变色瓷砖

最新款变色瓷砖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种奇妙的瓷砖将使家中浴室变得更加漂亮,这种变色瓷砖是移动色彩公司的最新产品,可以调控浴室,使其成为一个千变万化的艺术作品。

  移动色彩公司的这款瓷砖通过响应环境温度,可使环境转变成动态、千变万化的空间,伴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这种瓷砖色彩将缓慢地变化。

  这是一种玻璃瓷砖,其成份20-80%是可回收材料,伴随着逐渐加热,瓷砖色谱将渐变,无论是将瓷砖放入热水,用手掌接触,或者仅仅是升高室内温度,该瓷砖都会呈现壮观美丽的超色彩。

  虽然这种变色瓷砖看上去最适合在浴室和厨房中使用,这两个房间是室内温度变化最大的空间,除此之外,这种热敏感瓷砖还可用于多种用途。移动色彩公司表示,使用这种瓷砖可呈现出墙壁或者地板的艺术效果,甚至也可作为儿童书籍的创造性元素。(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美国医生发明眼球变色术 仅需20秒可将褐眼变蓝 

  组图-神奇木星随意变色 五彩斑斓令你真假难分 

  印度发现蚂蚁新物种 打破颜色常规竟可随意变色 


地震前后对比

  日本“3·11”地震一周年之际,首相野田佳彦在美国媒体发表文章,承诺克服地震、海啸和核电站事故三重灾难带来的挑战,建设“新日本”,同时感谢其他国家的援助和支持。日本各地定于11日举行追悼仪式、防灾演习等活动,纪念那场空前灾难。

  创建11座未来城市

  野田10日在《华盛顿邮报》网络版发表文章,标题为《地震一年后,建设新日本》,介绍一年来灾区重建、重振经济和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应对措施。

  “3月11日铭刻在日本的集体意识中……过去12个月,日本取得显著进步,”他说,“我坚信,这段困难时期必须并且将标志着日本全面复兴的开始。”

  他说,设立特别重建区并落实其他“开放式重建”观念引导下的倡议,灾区将激发新一轮国内外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现有产业恢复和强化创新。

  包括大船渡、陆前高田、东松岛3个重灾区在内,日本政府计划创建11座“未来城市”,争取建成紧凑型城市,发展使用智能电网和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离岸风电场的分散、环境友好型能源生产。

  野田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石油危机后构筑最节能经济模式,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使日本恢复到2011年3月11日以前,更要建设一个新日本。我们下决心战胜这一历史性考验。”

  不忘国际社会支持

  “我们不会忘记这场灾难中逝去的爱人、朋友和同事,”野田说,“不会忘记国际社会倾注支持并表示与日本团结一致。”

  在法国首都巴黎,大约2000人9日在巴黎圣母院参加弥撒。出生于重灾区宫城县的旅法日本钢琴演奏家菅野纯在仪式上感谢法国和其他国家向日本提供支持。

  日本外务省自今年2月以来在大约130家外国主要报纸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电视台发布广告,表达对国际社会灾后援助的感激。

  日本观光厅和政府观光局定于11日启动“日本·谢谢你”活动,旨在以一系列面向外国游客的旅游项目感谢各国对日本的支持。

  各地为遇难者默哀

  日本政府定于11日下午在首都东京皇宫前的国立剧场举行追悼仪式。一年前地震那一刻,当地时间14时46分,全日本将为遇难者默哀。

  届时,首都圈主要私营铁路运营商旗下数百列电车将停车,呼吁乘客默哀。位于东京银座商业区的和光百货大楼将鸣钟11响,一分钟默哀后再次鸣钟11响。

  日本驻海外大约200座大使馆和总领事馆定于11日前后举行追悼仪式。

  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当天将组织防灾疏散演习,以备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和海啸。一些演习模拟背景类似福岛第一核电站遭海啸侵袭后失去电源的情况。

  大阪府一所寺庙10日举行佛教法会,点燃大约1.6万支蜡烛并刻上每名遇难者的姓名。

  观察

  重建路漫漫

  特大海啸给灾区留下了海量废墟。日本环境省估算,仅宫城、岩手和福岛三县共产生灾害废墟2253万吨,其中已完成分拣、回收和掩埋最终处理的只占全部的5.6%。如果依靠县内设施独自处理,宫城和岩手县仅消化灾害废墟就分别需耗时19年和11年。

  没有人愿意在一片狼藉的废墟堆上重建家园。遍布东北灾区的废墟堆如未能及时清理,震后重建只能是纸上谈兵。但目前只有青森县、山形县以及东京都开始接收和处理灾区废墟。一项民调显示,超过86%的市区町村地方自治体因担心焚烧废墟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扩散,而不愿接纳灾区废墟。

  福岛地凄凄

  福岛20公里警戒区内的废墟基本原封未动。福岛的最大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放射性物质,200万福岛人的最大战斗是“除染”清除、减少起居生活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而在动辄以数十年、数百年计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质前面,福岛人的抗争显得那么无助。

  今年3月初,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表示,政府计划投入至少1万亿日元用于福岛核电站周边核污染区的除染。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全民规模的大行动。掘地三尺,栽培向日葵,高压水枪冲洗,扫落叶,甚至剥树皮。然而,除染效果如何,尚有待时间检验。

  列岛心惶惶

  事故改变的不仅仅是福岛人的生存状态,也在重新塑造许多日本人的生活行为方式,甚至开始动摇日本社会的一些传统价值观。

  为了让来自南国冲绳的孩子体验雪的感觉,青森每年冬天会运送一些雪到冲绳供孩子玩耍。然而,今年却有冲绳的家长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担心雪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尽管青森距离福岛核电站足有三四百公里。

  涉及福岛尤其如此,媒体不时刊载辐射未超标的福岛工业产品遭拒的新闻,甚至传出不让挂福岛车牌的汽车泊位的极端例子。一些超市,开始提供快速检测的辐射测定仪;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一些幼儿园、中小学校允许孩子自带午餐。 据新华社电

  相关阅读

  潘基文赞日本地震后恢复进展 强调防灾措施意义

  日本毁灭性大地震一周年 亲历者称伤痕依旧清晰

  英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学家 预测地震人类无能为力
 

  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日本东部去年3月11日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夺走了2万多人的生命,造成了2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25年来世界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在这次灾难一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日本在灾后恢复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

  在3月8日晚由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的地震和海啸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潘基文秘书长表示,联合国环境署专家几天前所作的报告表明,日本在灾害恢复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仅在仙台,每天处理的废水量多达460吨;在整个受影响地区,人们在进行回收,废墟被用来建设新建筑,这让人倍感鼓舞。

  潘基文对日本人民战胜灾害的努力表示钦佩,并强调联合国将继续改善防备和应对大规模灾害的能力。

  日本东部大地震还导致海啸侵入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冷却系统失灵和六个反应堆中的三个堆芯融化,酿成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对此,潘基文表示,他在大地震后努力提高国际社会对核安全与安保的重视,并敦促联合国系统的专家就此提出建议,还在去年九月召开了核安全与安保问题高级别会议。在那次会议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一致通过了一个加强核安全的行动计划。

  与此同时,秘书长减灾问题特别代表瓦尔斯特伦指出,日本东部大地震和海啸突显了防灾措施的重要性。瓦尔斯特伦表示,日本在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开展疏散训练和社会动员方面所做的优异工作很少有其他国家能超过,这次灾难中出现的学生帮助年幼儿童逃离海啸的事例便说明了这一点。瓦尔斯特伦强调,如果人们没有对早期预警做出反应,死亡人数有可能会高得多。

  相关阅读

  日本毁灭性大地震一周年 亲历者称伤痕依旧清晰

  日地震周年祭专家再警告 4年内东京将爆7级大震

  英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学家 预测地震人类无能为力
 

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2011年4月15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日本大地震后,一名女子悲伤地坐在废墟上。
  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2011年4月15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日本大地震后,一名女子悲伤地坐在废墟上。
地震后第5天,回公司拿行李的王薇妹拍下的公司被海啸侵袭后的场景。
地震后第5天,回公司拿行李的王薇妹拍下的公司被海啸侵袭后的场景。

  日本“3·11”灾难周年祭 亲历者讲述一年间

  伤痕依然清晰,生活在继续

  一年前,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史无前例的三重灾难:地震、海啸、核泄漏,造成19139 人死亡或失踪,30多万人流离失所。灾难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

  一年后,地震留下的废墟依然触目,失去亲人的痛苦萦绕不去。

  在重灾区福岛、宫城、岩手三县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被海啸冲上陆地、冲到屋顶的车和船,灾难仿佛停留在昨天。日本环境省说,三县废墟总量约2490万吨,完成大面积清理需3年。

  核辐射还需防范。据测量,一年后福岛的辐射量依然高出东京数倍。核电站禁区范围内离家避难者仍有8.7 万人。人们等待重返家园。一些人失去亲人,看不到未来,精神受重创。最新报道说日本海啸灾区四成以上民众睡眠有障碍;福岛灾区服务迟缓,灾区去留难定。

  伤痕依然清晰,然而更多的灾民已从伤痛中出发。

  重灾区南相马市7.1 万人口中近6 万人离家避难。现在大部分人已返回重建家园。福岛核电站20公里控制区外已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街上又能看到上学、放学的学生了。一些重建的房屋快要完工,正等待他们的主人归来。暂时还不能返家的人们住在政府搭建的临时应急板房内,他们很可能要长久驻扎。阴冷的白色板房上的鲜艳的图案告诉人们,生活在继续。

  地震后,总计有上百万的志愿者赶往灾区,这在没有志愿服务传统的日本来说可谓盛况空前。

  日本这个岛国一直以来多灾多难。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频繁。最新消息称东京4年内或发生7级以上地震,日本可能考虑迁都。

  多灾多难造就了日本人的韧性、承受力以及对自然的认知。那种认知,当面临巨大的灾难时,就是一种福祉。采访灾民时发现,他们中许多人不会太多地抱怨环境,相反,他们更倾向于沉默并高效地解决问题。日本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曾说过,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地震是朋友”,这句话的意义是: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同样是值得敬畏、必须相处的,因为大自然养育了我们。

  相信这一年,每一个经历了灾难的日本人,都有一个与命运共生的故事。

  特此,我们在3·11周年之际,采访组织了一组亲历者的故事,他们有获奖3·11摄影报道中的主人公、有惊险逃生的中国研修生、有亲历采访3·11的本报记者、有本报特约重访灾区日本媒体记者……通过他们的眼睛与感触,再述灾难的恐怖与重拾家园的奋起进程,从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承受变故与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

  本报记者 徐晓红

  本报特约记者、日本Media株式会社记者再访灾区,劫后余生的灾民说——

  日子还要过,今年是“复兴元年”

  宫古市田老町,这个曾经经历过1896年明治三陆地震和1933年昭和三陆地震并受到毁灭性打击的小镇,这次的地震和海啸摧毁了田老町70%的房屋,造成256人死亡或失踪。

  在灾后一年的现在,虽然宫古市所有的灾民都搬离了避难所,住上了政府提供的临时住房,但是所有的幸存下来的当地居民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在自己生活多年,却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伤害的海边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还是搬到距离海边比较远高台上重新开始生活。一位当地80多岁的老人说:我一辈子都是靠海活过来的,到了我这个年纪,实在是不想离开已经习惯了的家乡。

  而与宫古市同样受灾严重的南三陆町,在本次地震中共有565人死亡,在地震发生以后,有一名在当地政府防灾部门年仅24岁的姑娘远藤未希,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尽快避难,在当地政府的办公楼三楼里不停的通过广播喊话通知町民避难,直到海啸摧毁了她所在的办公楼。笔者近日在仅剩残骸的办公楼旁,看到了当地居民为了纪念在这次海啸中牺牲的英灵而供奉的灵台。

  在南三陆町笔者还走访了当地的一家叫做观洋的临海宾馆。当时在海啸过后,临海的这家宾馆的1楼二楼温泉的部分当时遭到海啸破坏,但是为了给大家打气,他们打出了“不让南三陆的灯火消失”的口号,虽然没有水,但是他们坚持营业,接待当地的灾民和志愿者。那天,宾馆里正在举行宴会,气氛很热烈。宾馆的人说,其实大家心里还是很难受,还没有从灾难的打击中站起来。但是活下来的人日子还是要过,所以我们索性就故意要热闹起来。也是借此赶走悲伤。马上就要春天了,只要外面的雪一化,我们就要真正开始重建我们的家园了。我们都称今年为“复兴元年”。同时她也很感谢来自中国朋友们的援助,她说正是大家的支援,才是我们有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和日本的静冈县早在30年前成为了友好省县,浙江是去年首批中国地方政府向日本的地震赈灾捐款的省份。静冈县对浙江省方面的好意表示感谢,并立即通过日本红十字会静冈县支部转交到了受灾地区。今年双方还会就庆祝中日恢复邦交40周年和结成友好省县30周年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加深双方的友好交流。相信日本的灾民在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界的帮助下,一定会重新站起来,勇敢的迎接美好的未来。

  一张照片被世界媒体纷纷转载

  本报特约记者一年后专访主人公

  我抱膝痛哭,是为了那些狗狗

  去年的3月14日,在日本《朝日新闻》头版上刊登了一张照片,一位日本女性坐在震后的废墟中,抱膝痛哭。后来,这幅照片被美国的纽约时报等世界媒体纷纷转载,成为记录日本东北311大地震的一张历史性的写照。上月在荷兰举行的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上,这幅照片获得了三等奖!

  3·11一周年之际, 记者终于见到了照片上的主人公——伊藤茜小姐,听取了这位曾经“抱膝痛哭”女性讲述了那段故事。

  去年的3月11日那天,伊藤茜和往常一样,与她喂养的13只爱犬一起,在日本的宫城县名取市过着平静而又温馨的生活。

  “地震过后,还是和往常一样,只是这一次震感大了一点。我简单收拾了一下屋子,开车去附近的超市,想买一些手电电池和食品备用。就在我开车返回家的路上,在我前面的一辆小货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我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看到眼前突然树起一道黑色的高墙!当我开车疯狂地躲开那面黑色的高墙后,我才意识到,这是海啸……”

  一瞬间,整个世界变了,道路没有了,房屋建筑没有了,只有无边无际,看起来都是一样景观的废墟和散乱的尸体。

  “当时我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小狗们。穿着在避难所借的一双不合脚的水靴,和周围人一样,我在瓦砾中寻找自己的家的位置。找了两天都没有觉得一点疲备,但是当我看到已经被冲垮,特别是家里和心爱的小狗们一起生活的2层已经不存在的时候,突然才感到脚被磨破的剧痛,我再也站不住了……”伊藤茜脱下那双红色的水靴,瘫坐在地上的时候,一位记者拍下了这张后来在世界获奖的照片。伊藤茜说,“我那时坐地而哭是想起了那些失踪的狗狗。”

  现在伊藤茜已经搬离了灾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当记者看到她的时候,她身边除了两只躲过惊涛骇浪的大型犬外,又增加了2个小伙伴—一只腊肠犬和一只小西施狗。

  海啸之后,伊藤茜的人生也发生了变化,“我现在在学习做狗的美容师,每周学习工作4天。地震后我才感到她们太需要关爱了。”  谈起现在的生活,伊藤茜的脸上又显出了不安的表情。“现在生活很艰苦。本来还想再养几头小狗,但是经济上不容许。现在政府有给灾民的各种补贴,可以自己找到适合养狗的房子,但是这些补贴只有2年的期限,而这两年和今后需要做的事情还太多。”

  相关阅读

  英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学家 预测地震人类无能为力

  日地震周年祭专家再警告 4年内东京将爆7级大震

  东京存七级以上大地震威胁 板块边界深度成主因
 

  走失的长城

  常住北京的英国人、长城学者和保护者威廉·林赛,近期率领一支由多国学者组成的探险考察队,考察了迷失于蒙古国境内,位于黑色戈壁滩腹地的“中国长城”。这座鲜为人知的长城终于浮出水面。

  海啸

  海啸的科学机理已有透彻研究,却有个即便最杰出的科学家也徒呼奈何的难题:世界上的沿海地带处处有根深蒂固的人类文明,难道可以因这难料的灾祸,便移走整座城市吗?

  漂泊的巨石

  有些巨大的天然石块会出现在它们不该在的地方:森林、草原、山巅——还有闹市。它们是许多年前不经意裹挟在冰川中远航的旅者,如今却成为人造环境中的奇景。

  犀牛战争

  对死亡的恐惧总能让人做出疯狂的事情,人类为了保全自己的健康与性命,便可心安理得地对其他物种进行杀戮和戕害,行为令人发指。亚洲古方中认为将犀牛角研磨成粉服下能够起到滋补作用,甚至有传言称其对癌症具有治疗效果,于是,屠杀犀牛、锯获犀角的暴利行业应运而生。在人类追杀与侵占栖息地的攻势下,野外犀牛生存日益艰难,仅去年一年,就有两个犀牛亚种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阿拉伯海中珍宝

  阿拉伯海洋世界风光如童话般旖旎,这里的宝藏历数不尽,这里的悠久历史与传奇一千零一个夜晚也讲述不完。然而近年来,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过度捕捞、油气田开发、工业污染、浚挖海床和大规模的海岸改造导致水质下降、毒海藻加速生长,令海洋生态系统危在旦夕。

  相关阅读

  2012年02月号<华夏地理>杂志 解开达芬奇密码

  2012年01月号<华夏地理>杂志:双胞胎启示录

  2011年12月号<华夏地理>杂志:南海夺宝大战


酷似外星世界的北极冰洞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些精美的照片显示微妙的透明冰柱和外星球异域水晶结构,仿佛是另一颗星球上深太空探测器所拍摄的美妙景象,或者像是北极冰层以下潜艇所拍摄的神秘冰晶世界。

  但事实上这是55岁俄罗斯业余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他仅是将头伸入冰冻河流中的冰洞中,拍摄下水面以下冰层的奇妙景象。水下简单的冰层赋予这些照片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些照片是55岁摄影师尤里-奥奇尼科伊潜入俄罗斯Leningradskaya州东部一个冰冻河流中拍摄的,照片中呈现出令人惊奇的多彩世界——闪闪发光的冰锥和闪烁的雪花。

  每年冬季都使蒂安克萨河结冰,执着于摄影艺术的奥奇尼科伊在这个结冰河流中发现了一个多层冰晶世界,它是河面冰层以下与流动水层之间三分之二英尺深的间隙空间。

  奥奇尼科伊并没有非常骄傲地炫耀自己完全意外地拍摄到这个奇妙的水下冰晶世界,据称,是他的儿子让他产生拍摄的灵感,当他的儿子将脚伸入冰冻的河水中,他突然意识到冬季河流冰层之下或存在着一个神秘奇特的世界。

  之后奥奇尼科伊在冰面上凿了一个特殊的冰洞,手执相机头部伸入这个冰洞进行拍摄。他说:“由于冰面以下的这个间隙空间很小,将头伸入其中是很困难的,我勉强能将头部和相机塞入其中。当然,冰层之下也存在着水流,但这条河流并不深,我不必为此而担心自己的安全。这种拍摄体验是非常奇特的,此前我从未看到过类似的景象。”(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百名中国富豪热衷海外狩猎 五十万可猎杀北极熊

  世界气象组织称 欧亚寒潮源于北极涛动变化(图)

  直击-北极的艰苦生活 熊妈妈带孩子冰雪中艰行

第 95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