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5年间,英国灰蝶的栖息地逐渐向英格兰北部扩张
在人类的影响下,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如北极熊。然而凡事都是双刃剑,正是全球暖化,使得英国灰蝶(Argus butterfly)脱离濒临灭绝的险境,重获新生。食源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在过去25年间,英国灰蝶的栖息地逐渐向英格兰北部扩张,在那里它们找到了丰富的食物,这也使得它们现在的栖息地面积是曾经的两倍多,它们不再受到灭绝的威胁了。
英国蝶类保护协会的生态学家Richard Fox说,英国灰蝶曾经如此稀少,以至于你必须寻找到一个特定的地区才能对它们进行观察,而现在,在田间乡下,到处都是它们的踪影。纽克大学的Jane Hill教授说,全球暖化作用对英国灰蝶起到了非比寻常的作用。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Terry Root认为,气候变化会在物种之间形成胜利者与失败者,通常情况下,一种胜利者的兴盛都会以三种失败者的消失为代价,英国灰蝶与欧洲布谷鸟就是这种关系,Hill表示赞同这一观点。
随着气候变暖,由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可能不会同时改变栖息地,会导致物种之间的主要关联断开,这意味着有些迁向北部地区的物种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濒危。正是这种变化导致大量物种灭绝。英国灰蝶却不是这种情况,它们曾以稀有的半日花科植物(rockrose)为食,但它们在北方找到了比之前更好且更丰富的食物天竺葵(geranium)。Hill比喻道,这就像是为英国灰蝶提供了随拿随吃的自助餐一样。
相关阅读
猴子吃玉米(资料图)
据外媒24日报道,近日南非的一群猴子大闹德班的一家医院,连偷带抢拿走院内的食物与药品,专门救人性命的医护人员对此也束手无策,成了等待救援的对象。
据报道,当时院方曾经寻求外力支援驱赶猴群,但似乎没人关心这件事,医院上下不知如何与猴子打交道,非常无奈。有护士形容猴子仿佛是一群毛茸茸的“土匪”,它们非常喜欢抢走药水瓶子,也许它们认为药水是“甜饮料”。还有患者称,猴子完全掌握医院的开饭时间,只要食物送到病房,猴子就会尾随于后,进来抢食物。
据悉,目前医院仍在继续请求市政府帮忙解决问题,避免猴群带给医院与病患更多的困扰。
在上个周欧冠总决赛之前,2012欧洲杯赛即将开赛之际,大大小小的动物们正在轮番上阵想要接替2010年世界杯的著名预言家-章鱼保罗。
章鱼保罗通过从印有队伍旗帜的盒子中选择食物来预言获胜者
保罗是一只生活在德国奥博豪森一个水族馆中的章鱼,因为在上届世界杯期间正确预测了连续八场比赛的结果而声名鹊起。这位长有触手的预言家通过从印有队伍旗帜的盒子中选择食物来预言获胜者,保罗在世界杯结束后不久就死去了,但是现在有许多的动物正试图接替它的位置。
在 5月19日欧洲冠军杯联赛拜仁慕尼黑和切尔西决赛进行之前,一只名为茜茜公主的当地腊肠犬和一只来自罗森海姆附近的章鱼罗西都预测拜仁队会获胜。腊肠犬茜茜公主选择了带有拜仁队标的球门下的一碟食物,而罗西从一个代表拜仁队的红色盒子中选择了食物,很显然它们认为巴伐利亚人会在慕尼黑的安联体育场打败切尔西人。
但是英格兰的报道称苏塞克斯的美洲驼尼古拉斯认为蓝色军团会赢,它在围栏中越过红色球选择了一个篮球。(而且结果美洲驼是正确的,切尔西赢得了比赛。) 英国报纸《每日镜报》声称,当本月早些时候尼古拉斯正确预测了足球比赛中切尔西会以2比1打败利物浦的时候,它的预测就有了一定的分量。
与此同时,2012欧洲杯赛联合东道主乌克兰声称已经发现了一只通灵的猪,能够预测比赛的结果。这头猪还没有名字,但是基辅当局希望它能够像它的前辈保罗成功预测八场比赛一样取得成功。一旦6月8日欧洲杯赛在合作东道主波兰开赛,每个比赛日这只猪都将在当地时间下午4点出现在主干道 Khreshchatyk的球迷专区。
城市管理部门也发表一份正式的声明,称已经发现了一只“了解足球之密的独特通灵猪”而且让人自豪的是它出生并生活在乌克兰。这种猪在这个国家是备受喜爱的动物,它们以一种名为“salo”的特别油腻的熏肉片而闻名,乌克兰人喜欢把它同黑面包一起生吃。(过客/编译)
相关阅读
科学家对不同体型老鼠进行测试
几周之前,我曾看到一项有关快餐消费与抑郁症之间联系的调查。就在几天前,我又参与了一个关于高脂肪含量饮食和预防心脏病发作的研讨会。今天,我们又见到了一项与高脂肪含量饮食有关的研究,这次研究的对象是:老鼠和它们的抑郁症行为表现。高脂肪含量饮食究竟对生物有何不良影响?看起来,名目众多的各种新研究,已经把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但是本次研究至少表明,饮食引起的肥胖有可能导致老鼠出现疑似抑郁症的行为。不过,饮食习惯究竟是如何产生这些影响的,目前仍不清楚。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对于人类来说,肥胖症确实与抑郁症状有一定联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一些患有肥胖症的人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出现抑郁症状,比如经济状况,遗传,或其他并发症等。为了确定肥胖症本身是否会导致抑郁,首先必须人为制造出一些患肥胖症的群体,做为研究对照。
所以,我们选择了老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夏尔马和富尔顿给实验组的老鼠连续提供12周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最终使它们的体重远远超过控制组的老鼠。然后,他们对这些老鼠进行了3项焦虑和抑郁方面的行为测试。
上图便是3项行为测试的结果。第一组图为“十字迷宫实验”的测试结果,该实验中的迷宫被设计成十字形,其中有两端是开放的,另外两端则是密闭的。一般来说,老鼠喜欢呆在密闭的两端,因为它们更加偏爱黑暗和狭小的空间。如果老鼠呆在密闭两端的时间越久,则说明它越焦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投喂高脂肪食物的老鼠呆在迷宫密闭两端的时间更久。
在第二组的“空地”测试结果图中,研究人员得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该实验中,老鼠被放置于开放的空地中,一般情况下,老鼠总是远离空地的中心,而更喜欢呆在较安全的空地边缘和角落处。如果老鼠越偏向于呆在空地边缘,则说明它越焦虑。同样,投喂高脂肪食物的老鼠比正常老鼠更加喜欢呆在空地边缘,表明它们更加容易焦虑。
然而,焦虑测试并不能指示抑郁程度。在最后一组抑郁测试中,研究人员对老鼠进行了“强制游泳测试”。该实验中,老鼠被放入装满水的桶里。刚开始,它们会游上几分钟,但是当它们发现逃不出去之后,便停止了游动,开始采取消极的行为——任由自己在水面上漂浮。正常情况下,服用过抗抑郁药物的老鼠会游动得更久,而表现出抑郁症行为的老鼠会漂浮得更久。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进食高脂肪食物的老鼠比正常老鼠漂浮的时间更长,表明它们的抑郁程度更深。
由高脂肪食物饲养的老鼠还有其他一些异常。疑似抑郁症的行为和压力应激反应的变化总是会被习惯性地联系起来,所以,研究人员还对老鼠体内与压力有关的荷尔蒙——皮质酮(类似于人体内的皮质醇)进行了检测。食用高脂肪食物的老鼠体内的皮质酮含量比正常水平略高,但是在感受到压力之后,它们体内的皮质酮含量会大幅升高。说明与正常老鼠相比,它们对压力更加敏感。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老鼠大脑内奖赏机制回路(比如伏核和终脑皮层)中的变异,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变异通常并不能直接导致出现疑似抑郁症的行为,但是这些变异已经在其他关于高脂肪饮食的研究中被普遍发现,并且被认为与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动物处理奖励的机制所发生的变化有关。
根据以上这些实验数据,研究人员总结道,由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症能够导致老鼠的疑似抑郁症行为。虽然这些原始数据非常有价值,但我还是认为该研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研究人员并没有对老鼠进行其他类型的抑郁行为测试,比如“饮用蔗糖水”或“新环境导致食欲减退”等。肥胖的老鼠在游泳时更加费劲,这可能会影响“强制游泳测试”的结果。
其次,目前已经证实了一些因素与抑郁症表现有关,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涉及这些因素的研究。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已被证实与抑郁症行为和神经形成减缓有关,抗抑郁药物对这些症状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什么不研究一下,高脂肪饮食是否可能引起神经形成减缓呢?与奖励机制有关的脑区所发生的变化,虽然也是引起抑郁行为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
再者,我认为该研究有必要在老鼠增肥前先进行一次测验。研究人员连续12周让老鼠进食高脂肪食物并让它们增肥,这样确实可行。但是这样的饮食也可能引起问题,比如因胰岛素无法分泌导致老鼠患上2型糖尿病。而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2型糖尿病也与抑郁行为有关。毫无疑问这也将干扰本次实验的结果。其实,我更想知道,食用高脂肪食物6周之后老鼠们的情况,而那时正好是它们吃了很多食物但还没有出现肥胖症的前夕。
最后,和其他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我不禁要问,这些实验现象背后的机理是什么?高脂肪含量饮食或肥胖症究竟是如何导致抑郁行为的?是否与皮质酮和紧张程度有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高脂肪饮食又是如何影响到“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如果不是这样,又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或许是多巴胺系统和奖励机制发生了改变,但这绝不能解释全部现象。真相到底如何,我想未来会给出答案的。但现在,我迫切想知道的是,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其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5月3日消息,一只饥饿的蛇鸟在佛罗里达州一国家公园,张开大嘴将一整条亮闪闪的绿鱼吞了下去。美国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拍到的照片展示了这一令人难忘的惊人瞬间。
37岁野生动物摄影师哈维尔-帕里拉-佩雷斯在佛罗里达州一个国家公园拍到这些照片。当时,这只鸟正用鱼叉一样的利嘴叉着猎物。这只美洲蛇鸟吞咽这条鱼时嘴巴越张越大,好像就要窒息的样子,令佩雷斯和妻子非常震惊,他们目瞪口呆。
这位摄影师说:“我和妻子在佛罗里达州埃弗格莱兹国家公园用了整个早上拍摄野生动物,这里是拍摄鸟类的理想场所。我们正拍摄运河中一条短吻鳄时,突然看到这只与众不同的美洲蛇鸟正用它的嘴吞咽一条鱼。当时,这只鸟只距我们数米远。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佩雷斯表示:“我们手里拿着相机,开始不停拍摄,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场面,我们不想错过任何精彩镜头。这只鸟看上去好像费了好大劲才吞下那条鱼。有一刻,我们甚至认为它要窒息了。但经过数分钟的不懈努力,这只美洲蛇鸟终于把食物吞进肚里。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难忘瞬间。”(孝文)
中广网快讯(贵州站孟海)记者从贵州省毕节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了解到,昨天中午,贵州织金县八步小学学生在食用早餐后集体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86人送医院治疗。目前事件原因已经查明,该事件属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
据介绍,由贵州省、毕节市疾病控制中心组成的专家组调查后表示,该中毒事件与学生食用的面包和牛奶无关,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是学校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个别学生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呕吐,造成现场所有学生情绪异常焦虑、紧张,使他们产生心理暗示,并形成不舒服的感觉。
目前,仍有7名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学生及学生家长情绪已经平稳下来,八步小学课教秩序一切正常。
食物味道决定进食多少
科学网(kexue.com)讯 减肥是当今爱美女士的代名词,不过面对美味可口的食物,相信许多人还是很难禁住诱惑。近日荷兰的科学家发现,食物的香味是引诱人们吃多少的关键。
荷兰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食物的气味决定食用的多少,气味是一种控制食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这项结果被发表在生物医学中心杂志期刊上。科学家认为,如果食物的味道香浓,使人会不由自主的咬上一大口,咀嚼也常常与味道联系。香气食物似乎有着特别的成文与问题,这样的食物也更容易咀嚼。而当遇到食物味道不好的菜肴或者没熟的食物,人会不由自主的选择小口进食,明显与香味食物相反。
本次研究的负责人雷内博士表示:“我们对测试者进行了观察,甜味的食物使他们加快进食的速度,味道也决定了测试者咬食物的大小。这是人体自然的反应,下意识中人们会自我调节用时程度。实验结果表示,操纵食物的气味,可以调节5%-10%的用餐量。这样小小的问题集中了化学、心理学等问题。”
雷内也认为这样的研究会对减肥人士有所帮助,可以有效的控制体重,科学家也认为,超重会产生严重的危险,特别是妇女,肥胖的妇女更容易发生死亡和乳腺癌。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猩猩与类人猿不同,很少采用双脚行走的方式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考古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已经学会了两只脚走路,而不是四只,这两脚走路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可以拿更多的食物。
科学家认为,它们两脚走路有助于确保它们的生存,在资源稀缺的时候可能获取更多的食物。而当时的黑猩猩与类人猿区别很大,犹如不能直立行走,食物几乎被类人猿所垄断,使得它们无法获取大量的食物。
来自剑桥大学与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共同研究了这项内容,他们认为先到先得是当时动物社会的概念,在食物稀少的年代,很长时间人类的祖先利用双手获取更多的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条腿彻底代替了四条腿走路,最终我们的祖先成功的进化。
目前这项研究被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科学家认为这足够表明人类祖先最早可能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某些资源难以找到。而在研究几内亚森林中的黑猩猩时候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双脚活动的时间不多,大概只占了35%,这也是导致在当时进化过程中它们不敌类人猿的根本原因。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谷类食物营养丰富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变血液中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水平。所谓的神经递质,是一些可以携带一定身体信息的化学“信使”,它们来往于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各种各样的情绪信息。当身体摄入一些营养素之后,通过加工,可以形成相应的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它们在体内的浓度水平,最终影响人们的情绪。
“开心”食物赶走抑郁
如果在你为工作而抓狂的时候,或是陷入抑郁情绪中,以下食物,可能会有帮助。
全谷类食物:全麦面包、红薯、糙米、胚芽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以维护神经系统稳定,增加能量的代谢。
蔬菜水果:据研究,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丰富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能改善大脑化学特性,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海鱼:例如鲑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含有一些对改善情绪有益的脂肪酸,特别是Ω3脂肪酸,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不良”食物败坏心情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别选择以下败坏情绪的食物,否则它可能让你更增烦恼。
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肠胃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化,使本应供应大脑的血液转而供向消化系统,导致大脑反应变慢,注意力无法集中。
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液内的胆固醇增高,令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支持,人就容易感到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
高糖食物:糖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时,会产生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物,这些废物靠含维生素B1的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排出体外。一旦维生素B1不足,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将积蓄在人体内。如果在脑组织中积蓄过多,会使人的情绪出现莫名其妙的恼怒、冲动任性等坏情绪。
提神食物好坏参半
以下这些食物少量摄入时,有助于集中精神;可一旦过量,就会过犹不及。
精蛋白食物:牛奶、鸡蛋、鱼类、贝类以及瘦肉等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之一的酪氨酸是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前体,可提高此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增加警觉水平,使人处于比较主动的情绪中。但另一方面,动物蛋白中的其他氨基酸会阻碍色氨酸进入大脑。脑中的色氨酸含量过低,会导致人有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增加你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但咖啡因只会在人体的神经临界点起作用,过了临界点,人就会因为兴奋过度而无法维持正常思维。
酒精:每天一杯红酒或啤酒会让你的心情得到放松,并且也有助于减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但千万不要贪杯。过量的酒精会刺激人的神经,导致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2月2日消息,欧盟计划斥资300万欧元(约合395万美元),研究将昆虫作为一种蛋白质替代来源的可行性,研究计划将于2012年敲定。食品专家表示,如果将昆虫作为欧洲人的蛋白质替代来源,必须对昆虫进行“伪装”。昆虫“食品”可以充当汉堡以及其他快餐的添加剂。
英国食品标准局在提到这项研究计划时表示:“英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并没有将昆虫作为食物的传统。据估计,全世界有大约25亿人经常食用添加昆虫的食物。虽然很多昆虫都是害虫,但联合国粮农组织还是对可食用昆虫充满兴趣,致力于将其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可持续性的营养来源。”
一些蚯蚓的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3倍,4只蟋蟀的钙含量便与一杯牛奶不相上下。伦敦群岛餐馆大厨丹尼尔-克里顿表示:“如果让昆虫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它们可能必须经过‘伪装’。食品生产商似乎应该将其描述为动物基蛋白质,毕竟并不是很多人都愿意购买蝗虫汉堡。”克里顿将蚂蚁、蝗虫和蜜蜂制成美食,招待八方来客。
Treehugger网站指出:“研发基于昆虫的食品添加剂,用于提高汉堡和炸鸡块的蛋白质含量,这并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连锁店可以打着‘含量更高的蛋白质’、‘更健康的脂肪’以及‘生态汉堡’的宣传口号销售使用经过处理的昆虫肉制成的汉堡。”
世界上有80%的国家将昆虫作为食物,人类经常食用的昆虫种类超过1000种。与牲畜不同的是,昆虫只需要很小的空间,可以在封闭的建筑内饲养,使用自然光照明,垃圾、纸张和藻类都可充当饲料。在此之前,联合国和欧盟便赞成发展昆虫食品的做法,用于应对粮食短缺。
一些学者认为饲养牲畜所面临的经济和环境成本意味着转向昆虫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做法。据估计,到这个十年结束时,食用昆虫将变得非常普遍。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教授马塞尔-迪克表示:“最为重要的是,让人们做好心理准备,逐渐接受这种想法。从2020年起,留给我们的选择就不多了。”(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