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考古学家在巴拿马查格里斯河入海口附近发现了17世纪英国著名海盗亨利-摩根船长的五艘沉船。考古学家在巴拿马查格里斯河入海口附近发现了17世纪英国著名海盗亨利-摩根船长的五艘沉船。
潜水员发现了一艘木制船船体右舷的一部分,以及一些未开封的货箱和柜子。潜水员发现了一艘木制船船体右舷的一部分,以及一些未开封的货箱和柜子。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水下项目勘测考古学家伯特-胡正在水下素描沉船的形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水下项目勘测考古学家伯特-胡正在水下素描沉船的形状。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水下考古学家近日宣称,他们在巴拿马查格里斯河入海口附近发现了17世纪英国著名海盗亨利-摩根船长的五艘沉船。

  考古学家认为,这五艘沉船是1671年摩根船长的舰队在巴拿马海岸附近沉没后留下的残骸。此前,考古学家还曾经在发现地附近的另一处水下发现了六门加农炮。这些证据综合表明,流传长达3个多世纪的摩根船长舰队的故事即将有了完美的结局。

  当时,摩根船长在英国国王的官方授权下带领舰队公开掠夺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成为了官方的海盗。1671年,为了削弱西班牙人对加勒比地区的控制,摩根船长决定突袭巴拿马城,突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占领位于查格里斯河入海口附近的卡斯蒂洛-德桑-劳伦佐要塞。摩根船长和他的加勒比海盗顺利控制了要塞并摧毁了巴拿马城的防御工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失去了心爱的旗舰和舰队的其余四艘海盗船。摩根船长不得不选择放弃舰队,并令其沉没。

  从那时起,关于摩根船长舰队的传说和去向总是充满神秘色彩。当英国海盗入城后,他们发现西班牙人竟然将所有宝藏都转移到了海上。这令摩根船长勃然大怒,并指令部下对巴拿马城实施大洗劫。这一行为让摩根船长成为了历史上最声名狼藉的海盗之一。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一支考古团队一直致力于定位摩根船长的沉船。当他们发现沉船时,摩根船长遗留于船上的财宝与战利品早已不复存在。不过,考古学家们仍然负责地帮助巴拿马政府保护这些沉船。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河流系统研究所考古学家弗里兹-汉塞尔曼表示,“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沉船就是宝藏,摩根船长的事故就是财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水下资源中心的志愿者们正在与汉塞尔曼以及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潜水员们一起完成考古工作。

  去年当考古学家在附近发现六门17世纪加农炮时,他们就意识到找对了方向。专家们利用磁力计扩大搜索范围,这种设备可以搜索到埋没于河底泥沙下的物体信号。最终,潜水员发现了一艘木制船船体右舷的一部分,以及一些未开封的货箱和柜子。

  汉塞尔曼回忆起发现过程时表示,“我们真的非常兴奋。”国家公园管理局水下项目勘测考古学家伯特-胡介绍说,“通过一系列的潜水探测,这些沿船背后的故事正逐渐清晰。它会告诉我们沉船的故事,沉船的来源以及沉船的名称。”

  潜水团队挖掘出来的任何器物都归属于巴拿马政府,都将被保存并展示于巴拿马博物馆中。(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北京8月9日电(蒋肖斌)一个由世界各国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宣布,北美大陆在11亿年前曾经和南极大陆连在一起。

  据美国合众社报道,研究小组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南极洲两地收集岩石,发现它们含有相同的铅同位素、相同的地质年龄、相同的化学和地质特征。这表明北美和南极洲东部曾在11亿年连为一体。此项研究成果在线发布于《地质学》杂志(the Journal Geology)的九月刊。

  “当我来到位于西德克萨斯的富兰克林山脉,却发现这附近的土地竟然曾经属于南极洲。这太令人震惊了!”研究小组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球化学家Staci Loewy 说。

  美国地质协会也对此发布了新闻通稿,文中称大约11亿年前,北美中部的裂谷从五大湖开始一直到德克萨斯州,贯穿了整个北美大陆。裂缝在地表从明尼苏达州、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等州附近,一直延伸到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附近的富兰克林山脉。地质家们正是在富兰克林山脉找到了和南极洲东部特征相同的岩石。

  据国际经济时报报道,这项发现也支持了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大陆的存在。罗迪尼亚大陆被认为是远远早于盘古大陆(Pangaea)的一片古代大陆。而所谓盘古大陆,指的是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形成的一大片陆地,提出者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得•魏格纳。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鲸鱼搁浅在海岸

鲸鱼搁浅在海岸

  近日在英国一个景区的海岸上有一条巨大的鲸被冲上了海滩,它搁浅在海滩上。这是一条须鲸,体长55英尺(约合16.7米)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动物,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濒危动物。

  邻近的斯旺西海岸警卫队在大约上午8:30接到电话报警,称有一条巨大的鲸搁浅在鹅卵石海滩上。该警卫队官员称他们认为这条鲸已经死亡1~2天。林因茅斯海岸警卫队目前正在和斯旺西海岸警卫队协商,商议该如何移走这个巨大的鲸类遗体。

  须鲸是世界体型第二大的动物,仅次于蓝鲸。它们可以长到85英尺(约合26米)长,体重可达80吨,一般见于南半球,但是也有少量族群生活在北大西洋海域。

  来自多塞特郡的游客彼得·奥斯伯恩(PeterOsborne)是最早发现这条鲸鱼的,当时他正在此度假,准备去海边钓鱼。当他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后他立即致电林因茅斯海岸警卫队值班室,但是当警员们赶到时,他们发现这头鲸鱼已经死亡。

  最初赶到现场的人员包括前林因茅斯海岸警卫队警官安迪·克莱夫顿(Andy Cleverdon)以及现任警卫队员大卫·哈定(DavidHarding)的妻子海蒂·哈定(Heidi Fargher-Harding)。他们都是英国潜水员海洋生物救助组织的医护员。

  安迪对记者说:"我检查了过去的纪录,我现在可以确定这是林因茅斯海滩20年来首例鲸鱼搁浅案件。但是我们现在还很难确定这头鲸鱼究竟是在搁浅时便已经死亡还是是在搁浅后才因窒息而死的。"

  他说:"我们根据若干特征辨别它的种类,并且认为它可能是一条雌性鲸鱼,不过由于跟锋利的岩石接触,它已经伤痕累累。"

  安迪补充说:"这真是让人伤心。"他还说,他们已经和国家历史博物馆取得联系,对方可能会派专家到现场进行尸检,不过这得赶在明天清晨的潮水上涨之前才行。人们还担心第二天清晨的潮水会将这个庞然大物的尸体冲到林因茅斯的港口和防波堤上。

  一位英国潜水员海洋生物救助组织的发言人表示,他们将尽力找出这头鲸鱼死亡的真正原因。他说:"高潮位大致出现于下午5点,因此我们可以进行调查的时间不多。这个尸体将会被移交当地议会进行处理,它必须被尽快移走,以免造成对船只和海港的威胁。在这片海域有为数不少的须鲸族群,这头须鲸很有可能便是这一家族的成员。"(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英格兰的纽卡斯尔大学的网络计划:他们要在网上公开格兰特东北地区的史前岩壁画。

  据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报道,斯坦•贝肯萨尔(Stan Beckensall)这位英国导师用了他40年的业余时间寻找史前岩壁画及相关的材料。他发现,从诺森伯兰到苏格兰的边界蕴藏着丰富的岩壁画,他自己就发现了1000个这样的神秘图画,这些环形的图像被雕刻在岩石上。贝肯萨尔把这些记录放在纽卡斯尔大学保管,他还决定和考古学家阿欧•玛泽尔(Aron Mazel)整理名为“好奇”的图集,这个图集将会成为网上公开的关于史前岩石艺术最全的档案。

  这些岩壁画估计有3500年到6000年的历史。其中大部分来自东北部当时相对稠密的居住地,这些居住地在现在看来则比较偏僻。这些图案被刻在独立且平坦的岩石上,表达一种抽象意义:一个圆环,许多同心圆环,偶尔也会有正方形,还有一些螺旋的弧线,在这个螺旋里通常还会有一条弧线通往外面,有时上面还会画一些有变化的点。

  这些岩壁画的意图并不为人所知的。它们可能是路的标记,财产的标志,居住点界限的标记,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的标记或者是墓地的标记,有些也可能本身就是宗教的象征。它产生于采集狩猎社会向养畜社会变迁的时期,它试图艺术地刻画出当时的环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香港西贡水域疑再现鲨鱼踪迹!近日有多名市民报称在西贡发现形似鲨鱼的大鱼群,数量多达逾十条,每条体长逾10呎。另有渔民表示,曾见过鲨鱼在海中游弋捕猎。

  香港水警证实,3日曾接获市民举报,在银线湾发现“大鱼”踪迹,但到场巡视并无发现;康文署也证实接获2011年首宗怀疑鲨踪报告,已即时在泳区进行声纳探测及检查防鲨网。海洋公园水族馆馆长指出,香港水质改善,以及加设人工鱼礁均是吸引鲨鱼的原因,但成群出没追捕猎物的情况罕见,推算可能是集体迁徙。


发现鲨踪的银线湾6日并未挂出鲨鱼旗,泳客也照常畅泳(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对于有市民指近日见到鲨鱼群在西贡银线湾一带出没觅食,有记者6日到银线湾巡视,泳滩上并无挂上鲨鱼旗,泳客也如常畅泳。在泳滩当清洁工近10年的英姐表示,未曾在该处见过鲨鱼。不过,在附近居住的一名10多岁女童表示,日前下午她望向银线湾海面时发现鲨踪。

  警方发言人指出,水警于27日接获市民举报,指在银线湾发现“大鱼”踪迹,水警到场巡视但没有发现。康文署也证实,28日接获水警通知,是2011年首宗怀疑在泳滩附近发现鲨鱼的报告,发言人表示,在接获水警通知后泳滩职员即时按程序作出处理,包括通知承办商立即检查防鲨网及在泳区进行声纳探测,检测泳区内有没有大鱼出没,随后两天泳滩职员继续检查防鲨网,证实运作正常,署方已再次提醒所有泳滩职员保持警觉,并会继续加强留意泳滩情况,有需要时会联系相关部门,采取适当行动。

  港九拯溺员工会总干事郭绍杰表示,虽然未接获该区救生员通报有鲨鱼,但他也听闻有潜水人士在西贡发现鲨踪,他本人在西贡潜水时亦曾遇到鲨鱼,不过一般是4、5呎长的黑鳍鲨。他认为,在香港水域发现鲨鱼不足为奇,但长达10呎的大型鲨鱼较罕见,他呼吁市民不要游出防鲨网水域。

  海洋公园水族馆馆长黎耀南指出,香港水质近年有改善,加上西贡有人工鱼礁,小鱼在该处繁殖吸引鲨鱼觅食。他解释,鲨鱼喜欢在水温出现变化时出没,香港每年6至9月夏季都是鲨鱼出没的高峰期,因此近日在西贡一带发现鲨鱼不足为奇,但相信只是迁徙经过。“夏天香港水温太高,不适合鲨鱼长期停留,它们会在这个时候迁徙到水温较低的海域,并会沿途觅食。”

  黎耀南续称,鲨鱼是独行觅食的生物,成群出没的可能性不高,除非它们进行集体迁徙,但也不排除市民误将海豚当成鲨鱼,“经常在香港水域出没的中华白海豚有成群出没追捕小鱼的习性,距离较远的市民或会误认为鲨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大量的死亡扇贝,被河北乐亭、昌黎等地的养殖户抛向渤海湾。中新社记者6日实地走访上述地区发现,扇贝死亡率还在不断增加,最高达98%。

  6月4日、7日,山东蓬莱中海油与康菲公司合作的19-3油井发生原油泄漏,中国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认定乐亭沿海遭受原油污染。养殖户怀疑扇贝死亡与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有直接关系,乐亭、昌黎两地养殖户损失预计达十几亿元人民币。

  在河北乐亭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等陪同下,记者登上渔船赴老米沟、浪窝口及滦河口3个扇贝养殖基地查看实际情况。

  “我养殖的扇贝目前已经有2/3都死掉了,亏大发了。”距岸10余公里的昌黎县大滩养殖船旁,养殖户赵林发正与10多个工人忙着将扇贝用筛子分拣合笼。  

  杨基珍介绍说,乐亭县以及周边海域以前从未发现过赤潮现象,扇贝每年因疾病死亡的占3%-5%。而自蓬莱溢油发生至今,扇贝死亡率从刚发现时的约50%增至现在的80%左右。目前,扇贝苗还在继续死亡,活下来的扇贝也明显滞长。

  在乐亭县姜各庄镇杨坨子村滦河平家中,原来用于养殖扇贝的扇贝笼子及黑色浮球堆满院落。今年滦河平共养殖了1.2万笼扇贝,只存活了180笼,扇贝死亡率高达98%。一气之下他将所剩无几的扇贝送给他人,歇手不干了。

  杨基珍说,针对唐山乐亭、秦皇岛昌黎海域扇贝大量死亡的现象,官方应尽快公开检测结果,维护养殖户合法权益。他表示,如果最后的鉴定结果得不到养殖户的认同,协会将依法维权。

  8月7日就是中国海洋局北海分局为中海油康菲公司确定的蓬莱溢油清污最后期限。(白云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熊去氧胆酸可以治疗心律不齐。熊去氧胆酸最初发现于熊胆汁中,是许多传统中药的成分,但现在可人工合成,所以不用担心给熊造成痛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肝胆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心律不齐是因为心脏病患者心脏中存在一种肌成纤维细胞。胎儿心脏中也有这种细胞,不过出生后不久就会消失。控制心脏节律的电信号碰上这种细胞,传播速度会减慢,从而给胎儿和存在这种细胞的病人带来心律不齐的风险。

  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心脏建立了相关病理模型,发现使用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肌成纤维细胞传导电信号的能力,使心电信号的传播恢复正常,从而帮助减少心律不齐的风险。

  领导研究的朱莉娅·戈雷利克说,对于那些心律不齐的心脏病患者,现有疗法效果经常不理想,本次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接下来他们将就此开展临床研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考古学家在隧道中探索

这样的隧道在欧洲数以千计

  科学网(kexue.com)讯 欧洲的考古学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发现欧洲大陆有许多石器时代时留下来的隧道。这些隧道纵横交错的布满了欧洲,甚至可以从苏格兰通向土耳其,就像高速公路一样,编织成一片大规模的地下网络。

  德国的考古学家称:“这是一个古老的世界之门,打开了以前的秘密。石器时代的人们打造了超级复杂的隧道。仅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我们就发现了地下隧道差不多有700米。而在奥利里的施蒂利亚州,我们发现了350米。这些隧道在欧洲有数以千计,最北边从苏格兰的北部开始。” 大部分洞穴都不是很大,大概宽70厘米,想要快速移动很困难。人们只能在里面蠕动,也没有其他空间。

  这些隧道通向一些宽阔的地方,甚至还有坐着休息的地方,储藏室或者卧室。在地下组织成巨大的网络。

  一些专家认为这些隧道是为了藏身用的,用来躲避一些猛兽,恶略的天气,甚至是战争。无论他们是做什么用的,石器时代能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也可谓是壮举。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乔纳森现在已经178岁了。

  这张黑白照片上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一只名为乔纳森的陆龟。据外媒4日报道,这只陆龟已经活了至少178个年头。照片拍摄在1900年布尔战争时期的南太平洋岛屿圣赫勒拿岛,当时乔纳森大约有70岁,而它如今依然健在。

  虽然乔纳森年事已高,但当地人仍旧认为它还能继续繁衍后代。岛上旅游局的发言人称乔纳森归政府所有,在政府特建的人工林里安享晚年。“乔纳森是1882年带到圣赫勒拿岛的三只陆龟中唯一一只活到现在的。他在到达圣海伦娜岛时就已经50岁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因此它至少活了178个年头。它是我们岛上最长寿的居民。”发言人说。

  发言人还讲述了乔纳森现在的情况:“它主要呆在有青蛙的草地上,现在仍旧充满活力。虽然有只眼睛看不见了,但是移动还是很灵敏。”

  乔纳森在1882年被人从塞舌尔带到圣赫勒拿岛。这张照片被发现后,乔纳森非凡的一生浮出水面,照片是美国詹姆斯敦市照相馆老板伊恩斯拍摄的布尔战争影集中的一张。这张照片最近被温彻斯特附近的拍卖行以4000英镑拍卖。

  经过进一步调查,人们发现照片上的龟正是乔纳森,而且它还活着。

  此前发现最长寿的陆龟是生长在澳大利亚的加拉帕戈斯象龟,它已于2005年去世,享年175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许荣进入阅卷室的监控视频截图 许荣进入阅卷室的监控视频截图

  羊城晚报讯 记者郑旭森报道:北京律师许荣在广州市白云区检察院阅卷时被“扣留”———8月2日19时17分,新浪微博上发出的这则“求助信息”迅速引起强烈关注。3日,白云区检察院正式回应称,许荣一进检察院便开始录音,收取其录音笔并删除相关资料是为了安全保密需要。同时,许荣的人身自由并未被限制,被“扣留”一说与事实不符。

  A 是否被“扣留”?

  微博求助之前 许荣已经离开

  “许荣律师来电:正在广州白云区检察院6楼案管中心阅卷,6位司法警察将其扣留。许荣短信曰:广州白云区检察院不提供重要证据,还不允许复印卷宗材料,现在把我的录音笔抢走并扣留。请网友关注!”8月2日19时17分,有新浪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上述求助信息。该微博迅速引起网友关注,转发量很快逾千次,评论超过200条。当晚20时23分,该博主在回复网友疑问时称:“许荣律师用录音笔录了检察官不让复印卷宗的语音,人和录音笔都被扣留”。

  20时37分,该博主再发消息称:“许荣律师在微博网友的声援下已经走出广州白云区检察院的大门。许荣对扣留她的司法警察和检察官说,互联网上已经发布了你们非法扣留我的信息,你们必须规范执法行为否则将成为舆论的焦点。许荣律师来广州是代理一起涉嫌抢劫案件的。”

  据记者查实,该博主发布求助信息前,许荣已于当天18时58分离开检察院。微博中所称是网友的支援帮助才使许荣走出检察院的说法,与事实有出入。此外,检察院监控视频证实,现场只有2名司法警察,而非6名。

  B 为何删除录音?

  进门开始录音 恐其造成泄密

  许荣是北京市中润律师事务所律师,此次来穗代理白云区法院一宗抢劫案疑犯的案件。

  3日凌晨,本报记者拨通了许荣的电话。据其介绍,上周二,她来到广州为案件做前期准备。当她到法院申请阅卷时,发现仅有21页案卷材料。上周四上午,该案在白云区法院一审开庭,许荣发现检方庭上出示的证据中,有不少她之前并不知情。许荣申请休庭,要求查阅全部卷宗后再开庭。

  2日下午,她来到白云区检察院案管中心阅卷,工作人员暂收她的律师证后,取来卷宗。阅卷时,她发现检方依旧未能提供全部案件材料,当她申请复印卷宗时,工作人员表示“院里规定不能复印”。许荣于是只能采用摘抄的方式进行记录。

  下午5点半,工作人员下班时间到了,但许荣仍未摘抄完笔录。交涉时,工作人员发现许荣包内录音笔正在录音,遂把录音笔拿走。许荣称,由于当时检察院大门已关,无工作人员带领,她无法出去。此后,她认为自己处于被“扣留”状态,一直交涉。最终,检察院工作人员在删除录音笔内相关录音资料后,将录音笔与律师证返还。

  为什么收走录音笔?检方称,被删的录音资料长达1小时49分,他们认为许荣自进入检察院以后就开始录音,删除录音是出于机关大楼保密工作的需要。

  C 录音笔“被抢”?

  有人主动拿走 许荣试图拿回

  事件中一个核心是关于录音笔问题,许荣的说法是被抢夺走的,而检方的说法是工作人员要求许荣交出录音笔。

  3日,记者在白云区检察院观看了事发当天长达2个小时的监控录像,发现双方的说法均不准确。录音笔是被工作人员主动拿走的,而非许荣主动交出,期间许荣曾试图拿回录音笔,但未成功。

  为什么不让律师复印卷宗资料?检方表示,卷宗资料有几种,一些是他们认为可以查阅,但不能复印的。许荣只是本案嫌疑人之一的代理人,她要复印本案其他人员的资料,检方认为“没必要”。通常的做法是,代理谁就复印谁的资料,其他人的资料不允许复印,但可以电子查阅。既是如此,许荣为何没被允许复印代理人的资料?检方答复称,因时间仓促,没来得及复印。

  记者在观看监控录像时还发现,事发时许荣可以自由进出白云区检察院案管中心,人身自由未被限制。此外,监控录像显示许荣在当天17时21分时已取回律师证。

  白云区检察院还表示,他们和律师一直相处愉快,欢迎许荣继续前来阅卷。如果许荣依然想要录音和复印,也可以实现,因为“已经确认其行为不会对大楼管理工作造成威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24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