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图注一:尽管金毒镖蛙的身长只有区区两英寸(约5厘米),但是据估计这样一只小小的青蛙,其体内的毒液足以在数分钟内杀死10个成年人  图注一:尽管金毒镖蛙的身长只有区区两英寸(约5厘米),但是据估计这样一只小小的青蛙,其体内的毒液足以在数分钟内杀死10个成年人

  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环境保护工作者们正在庆祝南美国家哥伦比亚境内一座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设立,这片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有点特殊,其保护的是一种有毒的蛙类:金毒镖蛙。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全世界最剧毒的动物之一。其毒性甚至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便只是曾和这种蛙类接触过的纸巾,对于其它动物来说都是致命的。尽管它们的身长只有区区两英寸(约5厘米),但是据估计这样一只小小的青蛙,其体内的毒液足以在数分钟内杀死10个成年人。

  在哥伦比亚西部靠近太平洋沿岸分布着世界上最潮湿的热带雨林,世界土地信托(World Land Trust),美国鸟类保护协会(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以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共同出资购买了124英亩(约合50公顷)的土地,帮助设立了一个名为“Rana Terribilis Amphibian Reserve”的保护区。之所以使用这个名字,其中的“Rana”是西班牙语中“青蛙”的意思,“Terribilis”则取自这种蛙类的拉丁学名“Phyllobates terribilis”。这个保护区由普罗阿维斯基金会(Fundación ProAve)负责管理,这个基金会是哥伦比亚境内主要的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这也是该基金会在哥伦比亚境内拥有的第二个两栖动物保护区,另外一个保护区名为“Ranita Dorada Reserve”。

  这种蛙类拥有亮黄色的皮肤,并且上面有一层致命的生物碱毒液覆盖。这种毒液会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让肌肉收缩抽搐并最终导致心脏衰竭,在数分钟内便可以致人死亡。

  这种蛙类很早便被当地土著居民所认识,它们致命的毒液被人们利用,并深深根植于他们的文化当中。当地印第安人会将这种蛙类的毒液涂抹在他们用于狩猎的箭头上。他们将箭头轻轻地在这种蛙类的背上蹭刮,这样做不会伤及这种蛙类但是却可以涂抹到它们的致命毒液,这些毒液在箭头上可以保持毒性达两年之久。

  这种蛙类的毒液完全是用于自卫的,然而即便拥有这样的致命武器,在人类推土机的面前,这种小动物仍旧显得脆弱不堪。由于这一地区金矿的开采和非法盗伐,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仍在加速发生。

  尽管这种蛙类大名鼎鼎,它们对于当地原住民也存在重要的意义,它仍然无法避免地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然而直到最近,这种小动物却仍旧处于完全不受保护的情况下。这种小生灵零星地生活在一片面积不足加勒比小国巴巴多斯国土面积的狭小原始雨林栖息地内。由于区域的狭小,加上数量本就非常稀少,这种小小的青蛙被列入了“零灭绝联盟”(Alliance for Zero Extinction)编列的全世界最濒危物种名录。

  当然,此番设立的这一小型保护区也将对一些重要的鸟类物种进行保护,其中包括濒危的古铜冠雉,这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猎鸟,其在全球的种群数量仅剩大约1万~2万只;还有褐林秧鸡,这是一种中等体型,种群数量仅有大约1000~2500只;以及大凤冠雉,这是一种体型较大,有点像是野鸡的鸟类,其种群数量估计约为1万~6万只。

  普罗阿维斯基金会执行主管里纳·达扎(Lina Daza)表示:“我们合作伙伴的支持让设立这一关键性的新保护区成为可能。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生物之一,美丽而致命的金毒镖蛙从此将得到保护。”

  乔治·芬维克博士(Dr. George Fenwick)是美国鸟类保护协会主席,他说:“即便这项努力只能挽救雨林的很小一部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很高兴参与其中。我们要阻止雨林迅速消失的趋势,并遏制赖以为生的野生动物灭绝的势头。”

  知名记者西蒙·巴内斯(Simon Barnes)是世界土地信托委员会成员,他在2011年9月份的《伦敦时报》上撰文指出:“令人震惊的是,我们正在将这颗行星上一种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小生物抹去。一种生物,不管它在自然界被保护的多好,不管它进化多么成功,面对人类时它们都是不堪一击的。一旦我们发动智慧,没有什么是不能去做的。至少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保护金毒镖蛙。如果没有这种小动物给我们带来噩梦,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单调地多。”

  这一新设立的保护区同时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可可走廊”计划(Chocó Corridor)。这一项目计划将多个受威胁的栖息地连成一片,从太平洋沿岸的红树林到安第斯山脉西侧。(晨风)


此前科学网就做过报道,地球水资源消耗殆尽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15日在京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指出,当前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如不改变这一趋势,到2030年即使两个地球也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今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在里约热内卢召开。WWF全球总干事吉姆·利普表示,这次会议可以并必须成为政府转向新的发展路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时刻。各国政府和工商界应利用这个契机,为保持生机勃勃的地球作出承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需要更好的选择——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转变消费模式。报告提出16个“优先行动”。包括改进消费模式,核算自然资本价值以及构建法律政策框架,公平管理食物、水和能源等。

  这份报告使用“地球生命力指数”,追踪记录2688种脊椎物种9000多个种群的变化情况,来衡量地球生态的健康状况。

  “地球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1970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28%,其中热带是重灾区,下降了61%。”WWF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李琳博士说。
报告同时显示,“人类生态足迹”令人担忧,超过生物承载力的50%。地球需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来生产人类一年内消耗的可再生资源。

  “人类生态足迹”是反映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重要指标。它通过对人类需求和地球可再生能力的比较,追踪人类对生物圈的竞争性需求。

  “这份地球‘体检报告’诊断结果表明,地球现在很不健康。”伦敦动物学会环境保护主任乔纳森说,“恢复地球健康,根本在于解决人口增长和过度消费的问题。”

  报告强调,城市化对资源环境造成日益严峻的影响。到2050年,全球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城市化往往伴随着收入提高以及人均生态足迹尤其是碳足迹的上升。比如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是中国平均水平的3倍。人类需要开发和改进管理自然资源的方式。”报告说。
此外,报告显示,高收入国家的生态足迹平均比低收入国家高5倍。生态足迹最大的5个国家是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丹麦和美国。

  “然而,1970年以来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快的地区是低收入国家。这说明最贫困和最脆弱的国家正在为富裕国家的生活方式买单。”报告说。

  《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伦敦动物学会和全球足迹网路共同编写。

  相关阅读

  科学家大胆设想 欲将二氧化碳存海底给地球降温

  霍金称外星人肯定存在 未来或掠夺资源入侵地球

  美地质调查局发布惊人消息 地球水资源消耗殆尽

  二氧化碳作为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也愈发意识到对抗全球变暖的重要性,并不断做着努力。而据英国《每日邮报》今晨报道,14日起,英国科学家们进行一项实验,将二氧化碳装进海底管道储存,并最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能源。

  实验内容

  每天最多800公斤CO2 被送到北海储存

  报道说,这个测试从英国伐夫郡的隆加尼特发电站抽取二氧化碳输送到英国北海,每天将有80到800公斤的二氧化碳被压入管道,再利用废弃的油气田等场所把它储存起来。为此,管道附近500米以内的居民早就已经搬离。据悉,运输二氧化碳的长260千米的管道将穿过伐夫郡、福尔柯克、阿伯丁郡等六个地区。

  专家们表示,目前需要测试的就是,每天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储存和运输量,是否会导致管道崩裂。

  该实验由苏格兰电力、英国国家电力供应公司和壳牌公司共同投资。

  英国国家电力供应公司发言人说,如果测试成功,他们将会从2014年将开始铺设新的管道,到2015年开始运行整个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的体系。

  据悉,把二氧化碳运输到北海的永久储存地点成本很高,英国政府还特地给予了他们10亿英镑的补贴。

  储存理由

  地质存储CO2 缓解温室效应

  隆加尼特发电厂是英国使用煤发电的第二大发电厂,也是欧洲第三大发电厂,它也是英国最大污染源之一。这个发电厂为200万人提供电力,每年排放700万到800万吨二氧化碳。

  英国石油巨头BP公司的CEO布朗尼说,电厂是二氧化碳最大制造者之一,温室气体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祸首。而该测试是个不同寻常的项目,将会在未来提供清洁能源和削减二氧化碳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在过去十几年中,一批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开辟这个对人类来说全新的课题——CO2的收集和存储,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质存储”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存储方式。不仅存储量上占优势,同时存储时间长。

  相关链接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据英国媒体日前报道,最新报告显示,因各国政府没有采取足够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到2052年上升2摄氏度,到2080年上升2.8摄氏度。

  在一份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我们继续现在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摄氏度多。气温如果这样一直升高就会打乱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冲突。

  相关阅读

  地球海水酸化速度史无前例 达到三亿年来最高值

  英科普组织给名人挑错 咸海水因鲸鱼精液最离谱

  古代海水竟如同毒液 硫化物含量超当今八百余倍


夏威夷早已成为度假胜地

  据外媒14日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最新研究称,夏威夷三大岛屿的海滩面积正在减少,并且随着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这种趋势可能会加速。

  该研究称,虽然夏威夷各岛每年平均被海水侵蚀的海滩面积大约只有几英寸,但各岛差异比较大,有的岛屿海滩每年可被海水侵蚀数英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夏威夷三大岛屿的海岸线缩水9%,达到22.5公里。

  据夏威夷大学地质学家查尔斯•弗莱彻(Charles H. Fletcher)博士称,“这已经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将对当地旅游业及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关阅读

  组图-国家地理拍夏威夷 一半是风暴一半是彩虹

  夏威夷拍到神秘夜空亮环 疑为洲际导弹发射(图)

  夏威夷海床下方发现巨型热岩区 宽1300公里(图)
 


危地马拉丛林深处现玛雅废墟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2012“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最近对于玛雅传说也传出了多种声音,这也使末日是否存在变得扑朔迷离,近日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有了最新发现。


考古学家分析壁画内容

神秘的玛雅文字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一组考古团队日前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废墟,经过研究这里曾是玛雅文化中的古老城市,在一些墙壁中出现了彩绘,考古学家分析这是最古老的玛雅历法,立法中记录了玛雅的多数文明,特别是星象学与数学,而记录的开始时间实在公元前800年,结束时间则在2012年12月。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考古学家大卫教授(David Stuart)分析了墙壁中的玛雅彩绘与文字,他表示玛雅文化中的历法相当负责,他们当时对于月亮的周期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应该为6个月。

  大卫表示:“目前我们还需要尽快研究墙壁上的内容,现在还不能有详细的描述,你要知道理解其中内容有些困难。”


神秘的玛雅金字塔

  根据介绍,这些神秘的壁画仅是这片废墟中的一小部分,考古学家并没有全部探测。壁画的面积不大,只有大概30英尺面积。不过考古学家肯定表示,这些壁画中有小文字,它不是简单的画,应该是当时的历法,但这样的壁画历法十分罕见。

  至于2012年12月是否是世界末日,科学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大卫表示:“根据玛雅人的历法,2012年12月21日确实是中止的时间,但这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可能只是玛雅人历法周期的结束日。世界末日观点或许是人们的一种误读,因为我们研究玛雅文化中提过13次循环,但13次循环结束后并没有说中止。”

  此前对于末日轮也有人提出辟谣,大多数观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有人认为,玛雅人认为时间周期不断轮回,这个时间只是标记一个时期的结束,新周期取而代之,时间重新开始计算。第二石碑上的蚀痕和裂隙使碑文结尾难以辨认,无法确认碑文如何预言未来。第三种说法则是表示危地马拉籍的玛雅长老皮克顿指末日是西方社会的误解,玛雅人没这想法。至于是否有世界末日我们还不得而知,这仍需考古学家的进一步考正。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玛雅千年颅骨被不慎打碎 末日传说再次升级(图)

  考古学家发现玛雅官方记录 其并未预言世界末日

  科学揭秘玛雅人性别关系 男尊女卑无可争辩(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的冰洞,游客们正在拍照留念,这里的冰洞拥有300多万年历史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的冰洞,游客们正在拍照留念,这里的冰洞拥有300多万年历史
这个冰洞的长度超过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终年不化。在彩色灯光的映衬下,冰洞内呈现充满奇幻色彩的景象  这个冰洞的长度超过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终年不化。在彩色灯光的映衬下,冰洞内呈现充满奇幻色彩的景象
这个冰洞位于黄河流域中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这个冰洞位于黄河流域中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即使在炎热的夏日,洞内仍让人感到阵阵凉意即使在炎热的夏日,洞内仍让人感到阵阵凉意

  北京时间5月14日消息,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座落着一些300多万年前形成的冰洞,其中一条的超度超过100英里(约合160公里)。凭借令人惊异的自然之美,这些冰洞赢得无数游客的青睐。宁武冰洞内的天然冰雕终年不化,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洞内仍让人感到阵阵凉意,与外面绿色盎然的夏日景象完全是两个世界。(秋凌)

  5月12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首次公布了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研究性数据,两者与北京的PM2.5研究性数据都来自车公庄站,至此,北京已经公开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

  新增指标昨天都达标

  12日,市环保监测中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网站中,在新增的PM2.5浓度之外,还悄悄地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氧化碳试运行监测”和“臭氧试运行监测”。

  一氧化碳数据显示,11日21时至12日20时,一氧化碳24小时均值为2.2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最高为3.3毫克/立方米,按照新国标,一氧化碳日均值在4.0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达标。昨日均属达标状态。

  臭氧和PM2.5关系密切

  臭氧实时浓度截止到晚上8点的8小时均值为121微克/立方米。因为臭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在8小时内就可以呈现,因此,臭氧均值的标准是以8小时为单位的,而非如PM2.5的24小时。根据国家新标准,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昨日的臭氧浓度未超过这一标准。

  和颗粒物不同,臭氧还有一项限值,为每小时的浓度限值,按照我国标准,臭氧日1小时浓度限值为200微克/立方米,昨日臭氧小时浓度也没有超标。

  新增两项污染物中,臭氧和PM2.5的关系密切,臭氧高的地方,易出现灰霾天,PM2.5浓度也高。

  监测数据仅来自车公庄

  根据北京2010年环境公报,全年空气中臭氧存在局地超标现象,各监测点臭氧小时浓度值分别超标50小时-318小时,共分布在70天中。2010年我市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值为1.5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

  至此,北京公布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其中,传统的“老三项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依循老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的既有规范监测,全市27个子站的数据汇总,代表全市平均水平。

  新增的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来自监测中心综合观测实验室,仅代表车公庄一带,环境监测中心称之为“试运行监测”。

  名词解释

  一氧化碳(CO)

  【身份】是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来源】主要来源是内燃机排气,其次是锅炉中化石燃料的燃烧。

  【影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有毒,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可对动物和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可逆的短期神经损伤与严重的神经危害。

  臭氧(O3)

  【身份】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活性气体,常温、常压下无色,有特臭的气味,具有强氧化作用。

  【来源】对流层臭氧大部分是自然界(植物排放)和人类活动而产生的。

  【影响】当其存在于平流层时,有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当其在地球表面附近时,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成分,对植被和人类有伤害作用,对气管反应和肺功能产生影响。

  背景

  新增三项污染物指标

  今年3月,环保部出台了新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三项污染物指标:一氧化碳、臭氧8小时浓度和细颗粒物(PM2.5)。

  臭氧小时浓度各地此前也有监测,但未列入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因此未公开。

  根据环保部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今年要开始实施新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除了建成完善的监测网络之外,污染物的实时浓度数据也要对公众公布。

  北京市已启动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


太阳附近出现UFO视频截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UFO的消息近日屡屡出现,日前又曝出重磅新闻,某网友在视频中发现了UFO的身影,但之后画面被做了手脚。有位网友表示自己曾在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监控录像中发现不明飞行物,不过之后很快遭到美国宇航局中断信息传送的处理,网友称这说明他们是试图掩盖外星人存在的证据。

  根据介绍,这名名网友把视频记录上传到网络,视频中显示有一个酷似金字塔形状的不明物体环绕太阳表面飞行。叫人产生疑问的事情在第二天发生,,美国宇航局关闭了探测器的视频信息传输,并称卫星进入了“重新获取数据的紧急模式。”


视频截图,太阳上方出现UFO

  不过这样的说法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很多人认为美国宇航员这是在销毁证据,从而掩饰存在外星人的事实。


“超级飞船”出现在太阳周围

  近来太阳附近连续发生目击UFO的时间,此前NASA的太阳探测器SOHO就在太阳附近拍到奇观,而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一艘外星人的太空飞船。在图片的左下方可以清楚的看出有一个不明物体在接近太阳表面,而它与科幻片中的太空飞船十分相似,并反射出光芒。图片与视频在网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UFO迷认为这是存有外星人的最有利证据。

  有网友表示:“它与电影中的太空船太像了,而且这可能只是它的一部分,它肯定很庞大。这是很好的外星人的证据。”视频的真伪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有网友则认为这是SOHO出错导致。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巴基斯坦空难疑问重重 坠毁现场惊现三角形UFO

  美宇航局转播画面中现UFO 机组成员认为是个迷

  英小镇上空再现三角形UFO 今年7大飞碟现英伦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研究人员9日报告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北太平洋海域的塑料垃圾密度在过去近40年增长了百倍,这将威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说,北太平洋海域每平方公里塑料垃圾的数量如今已达1.3万块,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相比增加了百倍,“如此大的增幅令人非常惊讶”。他们指出,大量细小的塑料垃圾随环流系统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汇集,以塑料垃圾为主要成分的“太平洋大垃圾带”面积如今已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相当。

  研究人员说,在阳光和海浪冲击下,塑料垃圾会逐渐分解成直径不足5厘米的碎片,但始终不会沉至海底,这些垃圾为海洋昆虫—海黾提供了栖息地。他们发现,在塑料垃圾愈多的海域,海黾数量也更多。他们警告说,如果塑料垃圾密度持续扩大,海黾数量也会持续增加,浮游生物或鱼卵将进一步减少,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

  海黾捕食浮游生物和鱼卵,本身则是海鸟、海龟及鱼类的食物。它们在海面度过一生,产卵时需要坚固的表面,先前只会在浮木、浮石及贝壳表面产卵。

  相关研究报告当天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生物学通讯》上。研究人员还指出,大量塑料垃圾也会导致海鸟和海洋生物吞食而中毒,同样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他们估计,北太平洋的鱼群每年吃下的塑料在1.2吨至2.4吨之间。

  相关阅读

  日强烈地震引发后续效应 太平洋惊现庞大垃圾带

  英男子自家花园堆积巨大垃圾山 从太空竟可看到

  NASA清除太空垃圾再出新招 气流脉冲令其焚烧


2040年小行星将威胁地球安全

  科学网(kexue.com)讯 小行星可以说是地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一些末日论者甚至纷纷表示地球即将遭到小行星的撞击。根据外媒报道,未来地球或将真的遭遇小行星撞击的威胁。

  近日有美国科学家预测,一颗直径在14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可能将在2040年2月掠过地球附近,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将极为接近,更可怕的是它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大约为1/625。


科学家开始着手寻找防御小行星办法

  目前科学家将这颗名称为“2011AG5”,这颗近地小行星是在去年1月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观测者发现的。随后科学家还表示,目前还不能看清小行星的整体,因此现在除了它的尺寸之外,还无法了解它的具体质量和构造成分,因此也就无法准确地预测它未来的运行轨道。

  其实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小行星撞上地球早就成为科学家热讨的话题。不过就目前而言,科学家一致认为说“2011AG5”将撞击地球还为时过早,还需要继续检测。同时科学家也表示,虽然这颗小行星的体型不大,但是一旦与地球发生碰撞,所造成的自然灾害破坏力仍然是十分巨大的。科学家需要在2013年到2016年这个最佳观测期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密切的监视。

  前不久也有科学家找出了防止小行星攻击的最有效办法,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两位工程师计划用每个重量大约1000磅的微型卫星组成空中编队来阻止小行星。工程师提议太阳能动力微型卫星群可偏离一颗小行星脱离之前轨道22000英里,足以完全错过与地球碰撞。也有科学家表示可以利用强烈激光攻击小行星,但在太空使用高能量激光进行民用和商业应用尚处于发展初期,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同时使用高功率、高效能和高激光束质量,这样的方法能否成功还有待考察。

  这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发出小行星警告,去年的11月份,2005YU55号就与地球发生了亲密接触,它在距离地球与月球之前划过。美国航天局(NASA)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称,这个小行星是“潜在危险物”。一旦这颗小行星撞向地球,将会造成大爆炸,并引发至少7级的地震。而一旦这颗小行星撞向海里,将引起至少约21.33米高的大海啸,而且将迅速影响坠落地点方圆近百公里附近。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唐约曼斯表示,他们已经非常仔细研究了这颗小行星,并认为,这颗小行星将会为人类研究太阳系起源提供有用线索。约曼斯表示,已经模拟了该小行星今后100年飞行轨迹的计算机模型显示。据悉,2005YU55号小行星一直沿着固定轨道绕太阳转,这是它200年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地球。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最佳小行星防御技术 强力激光束分解危险行星群

  直击-百万吨级核弹轰炸小行星 电影场面竟成真

  揭秘百万吨级核弹"轰炸"小行星 电影场面竟成真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59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