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楚天金报讯 据新华社电 记者日前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今年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的任务指标已分解到各省份,中央财政资金也将在全国两会前后陆续下拨。如何确保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多方筹资保投入

  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资金何来?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日前表示,财政部门将努力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切实加大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规模;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省级财政也将加大投入力度,对财政困难市县给予倾斜。同时,还将以税费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单列计划保用地

  保障性住房大规模推进,确保用地供应至关重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了比以往更加具体的用地供应管理目标,强调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要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也表示,包括2011年在内的整个“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

  约谈问责保落实

  “加快保障房建设,中央的决心是有的,关键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执行。”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分析。“对于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不力的,一定要实行问责。”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日前表示,国务院已经进一步细化了约谈问责的标准和程序——首先是约谈,对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的,有关部门要约谈省级及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其次是报告和问责,对未如期确定并公布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年度控制目标、没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要视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周玮、白瀛)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法律规定,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应当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保护属于该项目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单位予以扶持。单位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

  同时,相关法律责任也予以明确: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文松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在京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以155票赞成、2票反对获表决通过,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先后经过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最终获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25日下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

  王文章提到,近年来,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有很多有效的方式。比如非遗普查、传承人的保护、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但是“依法保护”这种根本的保护将更好地促进科学保护。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是我们在非遗保护方面一个里程碑,通过我们今后的科学保护,非遗保护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众所周知,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脉的重要象征,也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民间,世代传承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和积淀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印记紧密相连,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自2005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经基本结束,共走访民间艺人115万人次,普查文字记录量达20亿字,汇编普查资料14万册,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近87万项。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跃入世界前列。2006年、2008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007年至2009年,文化部先后认定并命名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3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28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入选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大大增强。同时应当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源于农耕文明、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亟须通过立法明确相关保护制度。近些年来虽然已经颁布了一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但全国性立法仍然十分急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对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广西等地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进行调查后,向文化部提出了研究起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的建议。2002年8月,文化部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报送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的建议稿。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公约接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决定由文化部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对原有的文本加以修改和补充,成熟时,提交国务院审议。

  2005年开始,文化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小组,在总结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送审稿)》,于2006年9月报请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工作机构在审查草案送审稿的过程中,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2010年6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共六章四十五条。第一章为“总则”,明确了本法的调整对象,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存、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第二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职责,对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做出了规定。第三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规定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政府层级、程序规范以及对名录项目的各种保护措施,并确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制度。第四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和支持措施,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开展相关科研活动、鼓励设立专题博物馆和传承场所、鼓励支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等职责,以及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文化机构等在教育、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等。此外,第五章还对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项重要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国刑法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获取经济利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中国网 杨楠 摄

中国网北京2月25日讯(记者 陈维松)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下午闭会,会议以139票赞成、7票反对、11票弃权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特征的定义作了规定,实际上不是这次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规定。

1997年中国全面修改刑法,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职权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做了法律解释。这个法律解释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经过一段司法实践,司法机关普遍认为这个关于特征的法律解释,在实际执行中明确、具体、有助于更准确地确认黑社会组织性质。建议纳入刑法当中。刑法修正案(八)把法律解释的内容纳入了刑法294条当中,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更方便,也为了执法机关更明确。

王尚新表示,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一个特征,一方面是根据对黑社会组织特征的掌握和研究。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往往具有一定的非法控制性。如果对一定范围进行非法控制,他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手伸向经济领域,获取经济利益,不仅是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而且是全世界各国的黑社会组织的普遍特征,是一个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一个特征。

(本文来源:中国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不孕不育让很多家庭陷入痛苦,甚至选择了离婚,为了圆生孩子的梦,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了试管婴儿手术。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诞生超过5000名“试管婴儿”。尤其是近两年,每年要出生1000多名“试管婴儿”,以20%的速度增长。

  日前,中华医学会第5次生殖医学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年会上有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的辅助生殖医学专家50多人,还有被称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90岁高龄的张丽珠教授。

  有专家说:“以前女性不孕居多,现在男性不育情况大幅上升。”

  男性精液质量每十年递减10%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不孕不育症夫妇中,由于女性不孕的超过80%。但现在,夫妻双方原因基本相当,各占40%左右,还有20%是客观因素。

  “目前男性精液质量每十年递减10%。”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刘东云说,根据试管婴儿领域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男性精子的质量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男性不育率逐年增加?

  刘东云说,这主要与现在男性的生活环境有重要关系———竞争激烈,男性工作、生活等压力与日俱增,身心疲惫降低精液质量;生活节奏加快,男性长期熬夜、不定时吃饭等,身体机能受到影响,也是男性不育的一大因素;现在很多饮食中富含激素成分,不良的食品也在摧毁着人体;还有生活环境的污染,此外,不良性生活也是诱因之一。

  这些方面男性们要注意了

  专家提醒,男性要减少熬夜,不酗酒抽烟、降低工作负荷,让生活有规律起来。其次,多活动,尤其是不要长期坐在电脑桌前,穿宽松的内裤,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等。最后,可通过饮食来提高精子质量,避免无精症的发生,多吃鱿鱼、带鱼、鳗鱼、海参、墨鱼、山药、银杏等富含对精子有益的赖氨酸的食物。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上班族对顾客和同事露出的微笑如果不是出自真心,会使自己情绪低落,还可能降低工作效率;相反,如果真心微笑,则会改善情绪,更加投入工作,提高效率。  

  笑容假  心情糟  

  密歇根州立大学管理学副教授布伦特·斯科特和同事选择一组公交车司机,持续两周观察他们表面行为和深层行为产生的效果。  

  这里的表面行为指假笑,深层行为指因回忆愉快往事或想到当前顺利境遇产生的积极情绪。  

  结果显示,上班族在工作中强迫自己面带微笑其实会使自己情绪低落,可能降低工作效率。但一些积极想法,譬如想到假期临近或忆起一次印象深刻的家庭聚会,能够提升情绪,让自己更加投入工作,提高效率。  

  这一研究结果由最新一期美国《管理学院学刊》发表。  

  对女性  更明显  

  先前鲜有类似对一段时期内内在情绪和外在表现的调查。  

  调查时,研究人员注意区分调查对象的性别,发现这一现象在公交车女司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英国《每日邮报》24日援引斯科特的话报道:“女性受表面行为伤害更多,意味着她们(保持虚假微笑时)情绪比男同胞更糟糕,对工作投入更少。”  

  斯科特说,女性受深层行为影响也更大,就是说当她们的微笑出自真心时,情绪改善更多,更投入工作。  

  按照这项研究结果,保持职业微笑似乎并不可取。事实上,公共交通企业、商店、银行、电话服务中心等诸多企业机构普遍要求直接接触顾客的职员工作时保持微笑,展示良好的精神状态,营造亲切愉快的氛围。  

  论原因  尚不明  

  不过,调查并未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深层原因。  

  先前研究显示,女性较男性更易情绪外露,更善于表达积极情绪。因此,如果内心情绪不佳却得面带微笑更加违背女性天性,带来更多负面情绪;深层行为造成的情绪改变符合天性,可能带来更多积极效果。  

  不过,斯科特说,深层行为看似能够提升短期情绪,却可能有不良效果。  

  “有一些意见认为,如果你长期这般从内心深处培养积极情绪,会感觉不真实,”斯科特说,“一天结束后,你可能感觉自己不像自己。”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 霍尔德发布声明,称总统奥巴马已经命令司法部今后不再为禁止同性婚姻的联邦法案条款作辩护。这意味着,虽然美国政府还未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合法,但是同性恋伴侣在争取婚姻平等权利的诉讼中遇到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基于多种因素,包括历史上对同性恋的歧视现象,以及考虑到性倾向的分类应该有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奥巴马总统认为禁止同性婚姻的联邦《维护婚姻法案》(DOMA)第三章与宪法精神不符,并命令司法部今后不得为其辩护,”霍尔德在声明中说。

民主党领袖、前众议院议长南希 佩洛西称,她对总统的决定感到激动,“全国的每个家庭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而共和党发言人布伦丹 巴克则批评道:“正当人民希望政府努力创造就业并减少开支的时候,总统先生必须解释一下他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引发一个可能使得整个国家分裂的争端。”

在美国,目前已有康涅狄格、马萨诸塞、艾奥瓦、新罕布什尔、夏威夷、佛蒙特等州和华盛顿特区的法律承认同性婚姻合法。而1996年起开始实行的联邦《维护婚姻法案》将婚姻关系和配偶定义限定于一对男女之间,规定联邦政府不得给予同性恋伴侣与异性婚姻配偶相同的待遇,在各州合法登记的同性恋婚姻也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承认。

鉴于联邦《维护婚姻法案》仍然有效,同性婚姻是否能在联邦范围内实现合法,还必须通过联邦法庭判决或者国会立法的方式来裁定。

(来源:中国日报网 崔海培 编辑:刘纯萍)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小剧场话剧《花蕊夫人》于22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小剧场话剧《花蕊夫人》于22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黄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小剧场话剧《花蕊夫人》于22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我国著名戏剧作家郭启宏编剧,我国著名话剧导演任鸣执导。剧中,国际一级演员张艳秋,国家一级演员王继世,国家二级演员罗钧和国家二级演员马捷分别饰演花蕊、赵匡胤、赵光义和孟昶,老演员孟春江扮演赵普。

该剧讲述的是一个有才有貌有情奇女子花蕊夫人和赵匡胤、赵光义以及孟昶之间的故事。她爱慕着旷世英雄、一代英主赵匡胤,却又不能完全拒绝赵光义的追求;她激起了赵光义的嫉妒之火,多次置自己于杀身惨祸之中,由于赵匡胤的庇护,她避免了多次的杀身之祸,却更加激起了赵光义的嫉妒。因为得不到花蕊的爱情,赵光义因爱生恨,借口花蕊是丧亡帝王基业的祸水,极力鼓动赵匡胤将其杀害。孟昶看着自己以前的宠妃陷身矛盾纠结之中,则只能徒叹奈何。因为得不到花蕊的真爱,嫉恨之下的赵光义,移恨花蕊的前主孟昶,借口孟昶腹泻,以毒酒鸩杀了孟昶,意使花蕊心伤。花蕊虽然做了城下之俘,卧榻玩偶,其实与孟昶情深意长。赵光义毒杀孟昶,其阴谋的确达到了刺伤花蕊的目的。花蕊这个善良而美貌的女人,虽然极尽所能在这三个男人尤其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之间周旋,最终还是没有躲过人生的悲剧:在一次陪伴赵匡胤射猎时,被妒火中烧的赵光义一箭射杀。将死之时,赵匡胤和赵光义才明白了花蕊的真正心态:她真心爱慕着赵匡胤,认为他是大英雄,真天子;同样她也敬慕赵光义,但却不能被赵光义以尤物贱视她的人格,更不能随便和赵光义苟合;她喜爱着孟昶的多才多艺,喜爱着他的文采风流,却恨其懦弱无能,治国无方,她以悲悯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孟昶这个前主,自己也无能为力阻止他的被杀,只能悲伤地看着前主死去。

对于排演这部戏,在郭启宏和任鸣看来,编剧和导演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他们用自己的观念和手法、理念诠释历史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命运。以找到最适合现代人观赏的审美愉悦和心理诉求。

“写历史剧就像做衣服,”郭启宏认为,“用历史作材料,但要用创作者自己的、当代的剪裁方法,做给当代人穿。”说白了,其实就是古为今用,“旧瓶装新酒”,用现代人的观念诠释历史,观照历史,解剖贯串在历史中的人物。郭启宏对此有自己的解释:“翻开一部历史,古衣冠包裹着的是曾经的血肉之躯。现代人观念的新觉醒可以激活亡灵,从而呈现出一派妙趣横生的人性场景。史剧作家所追求所生发所张扬的,正是这个人性。”

基于这个理念,郭启宏力求在作品中表现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沉甸甸的情感。于是,他在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典型的戏剧情境:后蜀亡国之君孟昶和宠妃花蕊被掳掠到北宋京都汴梁之后,貌美如花,善解人意,有如依人小鸟一般的花蕊,在受降仪式上被在位的皇帝赵匡胤和储君赵光义两人同时看上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夹杂着阴谋和深刻情感的故事,在这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上演。

而正是这个形式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男女多角情爱的故事,在导演任鸣那里却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女人和三位皇帝的故事。这三位皇帝在剧中,一位是过去的皇帝,一位是现在的皇帝,一位是未来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女人同时受到三位皇帝的爱慕是极其罕见的。而花蕊夫人对这三位皇帝的心态和情感正如剧作者说:‘一个是怜而爱之,一个敬而爱之,一个怨而爱之。’花蕊夫人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是花蕊那句台词:‘女人若能误国,误国必非男人。’是令人振聋发聩的,表达了‘红颜并不是祸水’这一深刻的主题。这么一个有才有貌有情奇女子的哀婉故事,是让人一咏三叹,久久回味的。”

在多重情境中,编导真实地展开了花蕊和赵匡胤、赵光义、孟昶的真实情感,不同性格和心理。正是这个多重矛盾纠结,构成了《花蕊夫人》精彩之“戏”。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花蕊夫人》可谓“戏”在内心。尽管剧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却极为复杂,人物心理和性格变化多端,作为主要演员的国家一级演员张艳秋、国家一级演员王继世、国家二级演员罗钧和国家二级演员马捷,在剧中分别扮演花蕊、赵匡胤、赵光义和孟昶,老演员孟春江扮演赵普,他们都准确把握了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物的心态和性格,恰到好处地将其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审美的愉悦。《花蕊夫人》的舞台美术设计为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王卫中,他的设计细腻精致而大器,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呈现出一种更为真实而精致的戏剧情境。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4日消息,脊椎疾病已成为生活中常见疾病,令不少人痛苦不已。然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目前发现,早在40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有脊椎方面的疾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现代人存在脊椎上的疾病是由于长时间观看电视等一些不好的习惯导致的,而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何存在脊椎疾病,依旧是众说纷纭。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目前发现,早在40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有脊椎方面的疾病

  剑桥大学的阿斯尔(Asier Gomez-Olivencia)博士通过分析50万年前远古人类的骸骨发现,其存在严重脊椎问题。这名45岁的男性远古人隶属于海德堡人种,他的遗骸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尔卡(Atapuerca)的遗址中发现的,该遗址保存有24个古人类骸骨。

  据阿斯尔博士介绍,这名男性远古人的脊椎至少有3处滑脱,这让脊椎间产生了摩擦,直接导致了脊椎间的错位,这种痛苦是相当难以承受的。专家分析,这类脊椎问题或许是由老年时过度劳作所致,但也不排除外伤的可能。另外,他的骨盆也有轻微的变形,这可能也是脊椎错位引发的。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海德堡人已能直立行走,并且开始形成小型迁移社群,他们主要靠捕食马和鹿为生。这名男性远古人患上如此严重的脊椎疾病,肯定是无法狩猎的。然而,他却活到了45岁的高龄,这说明在那时人类之间已学会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时,女性也同样遭受着伤痛。海德堡女人骨盆的大小和形状显示,她们在分娩时承受着相当巨大的痛苦,并且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另外,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山谷(Awash Valley)发现的古猿"露西"也证明了这一说法。据专家介绍,直立行走的"露西"身长不到3英尺(约0.914米),在他的脊椎检测中也发现了类似疾病。专家表示,这可能是由攀登、战斗等造成的。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可选择性杀灭癌细胞的药物,或能为肝癌的治疗打开一个新窗口。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消化道》杂志上。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试管和小鼠实验中,他们将一种化学药物包裹在分子大小的小泡中作为一种抗癌剂,成功实现了抑制癌细胞增长并最终促其死亡的目的。

  这种被包裹在薄膜当中的药物名为C6-神经酰胺,是鞘脂类的中间代谢产物,天然存在于人体细胞质膜中,具有控制细胞新陈代谢、促使细胞衰老的能力。但是,自然情况下人体内的神经酰胺在癌细胞中的含量过低,并不能起到杀灭的作用。脂质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神经酰胺并不能像普通药物那样能直接被输送到病灶区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才想出上述“药物胶囊”的主意。借助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让神经酰胺套上了这种分子大小的蛋白质薄膜“外套”,这才使其相容性质得到了改变。

  负责该项目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马克·凯斯特说,神经酰胺疗法本身就是作为一种化疗的替代疗法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可针对某一具体区域的癌细胞发起攻击,杀灭区域明确且不会使健康细胞受损。

  动物实验显示,这种药物能有效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细胞,在小鼠实验中已被证明能有效治疗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当其与常用抗癌剂结合使用时也并未发现毒副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在针对肝癌细胞的实验中,该药物也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在对患有肝癌小鼠的实验中,该药封闭了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的血管。而营养的缺乏会使细胞组织中产生更多的神经酰胺,并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肝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晚期患者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五,极具危害性,目前临床上一般多采取手术、放化疗以及肝移植疗法,但治愈率较低。(王小龙)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67 页,共 8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