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小剧场话剧《花蕊夫人》于22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小剧场话剧《花蕊夫人》于22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黄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小剧场话剧《花蕊夫人》于22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我国著名戏剧作家郭启宏编剧,我国著名话剧导演任鸣执导。剧中,国际一级演员张艳秋,国家一级演员王继世,国家二级演员罗钧和国家二级演员马捷分别饰演花蕊、赵匡胤、赵光义和孟昶,老演员孟春江扮演赵普。
该剧讲述的是一个有才有貌有情奇女子花蕊夫人和赵匡胤、赵光义以及孟昶之间的故事。她爱慕着旷世英雄、一代英主赵匡胤,却又不能完全拒绝赵光义的追求;她激起了赵光义的嫉妒之火,多次置自己于杀身惨祸之中,由于赵匡胤的庇护,她避免了多次的杀身之祸,却更加激起了赵光义的嫉妒。因为得不到花蕊的爱情,赵光义因爱生恨,借口花蕊是丧亡帝王基业的祸水,极力鼓动赵匡胤将其杀害。孟昶看着自己以前的宠妃陷身矛盾纠结之中,则只能徒叹奈何。因为得不到花蕊的真爱,嫉恨之下的赵光义,移恨花蕊的前主孟昶,借口孟昶腹泻,以毒酒鸩杀了孟昶,意使花蕊心伤。花蕊虽然做了城下之俘,卧榻玩偶,其实与孟昶情深意长。赵光义毒杀孟昶,其阴谋的确达到了刺伤花蕊的目的。花蕊这个善良而美貌的女人,虽然极尽所能在这三个男人尤其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之间周旋,最终还是没有躲过人生的悲剧:在一次陪伴赵匡胤射猎时,被妒火中烧的赵光义一箭射杀。将死之时,赵匡胤和赵光义才明白了花蕊的真正心态:她真心爱慕着赵匡胤,认为他是大英雄,真天子;同样她也敬慕赵光义,但却不能被赵光义以尤物贱视她的人格,更不能随便和赵光义苟合;她喜爱着孟昶的多才多艺,喜爱着他的文采风流,却恨其懦弱无能,治国无方,她以悲悯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孟昶这个前主,自己也无能为力阻止他的被杀,只能悲伤地看着前主死去。
对于排演这部戏,在郭启宏和任鸣看来,编剧和导演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他们用自己的观念和手法、理念诠释历史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命运。以找到最适合现代人观赏的审美愉悦和心理诉求。
“写历史剧就像做衣服,”郭启宏认为,“用历史作材料,但要用创作者自己的、当代的剪裁方法,做给当代人穿。”说白了,其实就是古为今用,“旧瓶装新酒”,用现代人的观念诠释历史,观照历史,解剖贯串在历史中的人物。郭启宏对此有自己的解释:“翻开一部历史,古衣冠包裹着的是曾经的血肉之躯。现代人观念的新觉醒可以激活亡灵,从而呈现出一派妙趣横生的人性场景。史剧作家所追求所生发所张扬的,正是这个人性。”
基于这个理念,郭启宏力求在作品中表现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沉甸甸的情感。于是,他在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典型的戏剧情境:后蜀亡国之君孟昶和宠妃花蕊被掳掠到北宋京都汴梁之后,貌美如花,善解人意,有如依人小鸟一般的花蕊,在受降仪式上被在位的皇帝赵匡胤和储君赵光义两人同时看上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夹杂着阴谋和深刻情感的故事,在这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上演。
而正是这个形式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男女多角情爱的故事,在导演任鸣那里却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女人和三位皇帝的故事。这三位皇帝在剧中,一位是过去的皇帝,一位是现在的皇帝,一位是未来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女人同时受到三位皇帝的爱慕是极其罕见的。而花蕊夫人对这三位皇帝的心态和情感正如剧作者说:‘一个是怜而爱之,一个敬而爱之,一个怨而爱之。’花蕊夫人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是花蕊那句台词:‘女人若能误国,误国必非男人。’是令人振聋发聩的,表达了‘红颜并不是祸水’这一深刻的主题。这么一个有才有貌有情奇女子的哀婉故事,是让人一咏三叹,久久回味的。”
在多重情境中,编导真实地展开了花蕊和赵匡胤、赵光义、孟昶的真实情感,不同性格和心理。正是这个多重矛盾纠结,构成了《花蕊夫人》精彩之“戏”。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花蕊夫人》可谓“戏”在内心。尽管剧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却极为复杂,人物心理和性格变化多端,作为主要演员的国家一级演员张艳秋、国家一级演员王继世、国家二级演员罗钧和国家二级演员马捷,在剧中分别扮演花蕊、赵匡胤、赵光义和孟昶,老演员孟春江扮演赵普,他们都准确把握了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物的心态和性格,恰到好处地将其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审美的愉悦。《花蕊夫人》的舞台美术设计为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王卫中,他的设计细腻精致而大器,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呈现出一种更为真实而精致的戏剧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