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科学网(kexue.com)讯 液晶电视早已深入当今百姓家中,曾经到不可攀的价格也逐渐降低,不过随着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开始,高端电视逐渐兴起。4月18日,夏普公司发布消息称:将于6月发售国内最大液晶电视——80寸AQUOS。预计零售价为9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7万3500元)。

  此款电视机屏幕宽约1.8米,高近1米,如此大型的电视机已相当于一张榻榻米的大小。厂商推荐顾客在观看时需与电视机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以求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此外,此款电视机可以连接互联网,还可以对用户已收看的节目进行记忆存贮,并为用户随机推荐相关节目以及显示网络信息。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儿童长时间看电视存隐患 增加心脏病高血压机率

  长时间看电视危害大 每日超六小时寿命或少五年 

  组图-"东京天空树"电视塔完工 高634米世界之最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新环保概念建筑

  科学网(kexue.com)讯 环保已成为当今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绿色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物横空出世。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有位设计师设计了一栋惊人的大厦,与其他建筑不同,这个大厦被绿色植物所包裹,整座大厦将种有上千颗树,它不但可以吸收城市中的有危害气体,还可轻松排放氧气。



全新环保概念建筑 

  根据介绍这座大厦造价将高达1.4亿英镑,不过与其它建筑物相比,它的碳排放量为零。大厦高度将达到380米,更重要的是每一层楼都将含有一个空中花园,在工作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气息。


全新环保概念建筑 

  著名设计师文森特点评了这样的设计,他表示:“它有些别出心裁,看起来有点像阿凡达里的建筑,不过确实很棒,可以有效的控制碳排放,有利于城市中的生态系统。它将是未来摩天大楼的新标准。”

  不过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有人认为,这样的建筑势必会吸引大量的鸟类来此定居,这对大楼的卫生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组图-回顾埃菲尔铁塔建筑过程 百年古建显沧桑

  建筑师设计全新抗灾帐篷 犹如蛛网悬挂半空(图)

  建筑师设计全新抗灾帐篷 犹如蛛网悬挂半空(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密苏里州冒险家斯蒂芬·麦卡勒(Stephen McCullah)正在组建一支探险队,计划前往非洲偏远的丛林深处寻找未曾被人类发现的植物和动物。事实上奇珍异物在地球上屡见不鲜,但这支探险队寻找的却是一种足以吸引世人眼球的生物:目前还活着的恐龙,一种被称为裂谷怪物的史前生物。


传说这里存在着被称为“裂谷怪物”的史前巨型生物 

  位于非洲的著名东非大裂谷一直是生物学家和冒险家神往之处,因为传说这里存在着被称为“裂谷怪物”的史前巨型生物,其中之一便是被非洲人称为“莫克雷-姆边贝”(Mokèlé-mbèmbé) 的史前恐龙。根据目击者描述,该恐龙长达35英尺,大约为11米,通体皮肤呈现棕灰色和具有灵活的长脖子,许多非洲当地人相信这些史前巨兽生活在大裂谷的深处洞穴中,并依靠捕食大象、河马以及鳄鱼等大型动物为生。

  冒险家斯蒂芬·麦卡勒领导的这支探险队行程计划从刚果共和国开始,大约在今年6月26日启动,是本世纪初深入非洲丛林中数支探险队之一,他们的目标也包括了寻找珍惜植物和动物种类。虽然这支探险队中的成员可能没有受到正规的生物学或者动物学深造,但是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探险过程中发现数百个新的昆虫种类或者植物、鱼类等。东非大裂谷中不乏各种奇珍异兽,许多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也是探险队希望寻找的目标。

  根据一些深入非洲调查的探险者或者当地居民的目击报告、叙述,曾经发现体型如小型犬类大小的狼蛛,崎岖的河流则是一些史前生物的栖息地,比如被称为莫克雷-姆边贝的恐怖巨兽,此外还有目前众人皆知的食人鱼等。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非洲原始丛林可以被称为真实版的侏罗纪公园。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似乎并没有完全灭绝,幸存的恐龙种类在经过此后数百万年的演化,可能进化成我们意想不到的模样。远在南美洲的丛林中,也生活着一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狼蛛,其被称为哥利亚巨人食鸟蛛(goliath birdeater),其体型可媲美一直小狗。

  当冒险家斯蒂芬·麦卡勒被问及是否能发现预期的怪物恐龙和巨型蝎子时,他认为:“我们不希望这次探险能首次发现莫克雷-姆边贝裂谷巨兽,但是我们相信这是一次极好的寻找非洲丛林生物的机会,在最初的三个月内,如果莫克雷-姆边贝裂谷巨兽在那儿活动,我们将发现其存在的确凿证据。”

  即使斯蒂芬·麦卡勒的探险小组发现了史前巨兽或者恐龙后羿存在的证据,但是传奇生物学家们(指那些专门研究未知或者丛林深处隐藏物种的生物学家)认为只有确切找到一只活体或者尸体才能说服主流科学家们,让他们相信诸如大脚怪或者非洲大陆上传说的莫克雷-姆边贝等史前恐龙存在。如果仅仅是模糊的照片和视频、或者脚印、目击者报告等组成的大量证据也不足以构成能证实这些生物存在的证据。

  此外,如果要捕获类似莫克雷-姆边贝这样的史前恐龙,那么他们还需要带上专业的设备来俘获它们,比如需要一张相当大的网。斯蒂芬·麦卡勒对此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活捉这些怪兽的方法,在探险旅程出发时,我们将尝试着带上步枪,因为诸如东非大裂谷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未知的因素,假使要捕捉莫克雷-姆边贝等传说中的恐龙,这就要使用到一把装有镇定剂的步枪。

  冒险家斯蒂芬·麦卡勒在此之前已经尝试过数次探险之旅,深入刚果丛林中寻找未被世人发现的大型生物。除了莫克雷-姆边贝恐龙外,还有非洲部落神话中的动物埃米拉-恩图卡、刚果共和国北部利夸拉省地区活动的姆比路-姆比路生物,该生物长相奇特,犹如一只剑龙。但目前还未找到它们存在的直接证据。斯蒂芬·麦卡勒相信这支探险队的成员以及热情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探险之旅中,他们还将获得尖端技术的帮助,比如卫星图像、跟踪摄像机、热成像相机以尾随动物踪迹、用于探索水下生物的小型声纳等。(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恐龙或逃过6500万年前劫难 科学称存在于外星

  白垩纪恐龙灭绝原因探秘 或因森林大火葬身火海

  英生物学家言论令舆论哗然 称恐龙应生活在水中

 太阳耀斑在太阳东北临边处爆发,太阳看起来正在向外喷出“花冠状的火焰”。 

 NASA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捕捉到太阳耀斑爆发的壮观画面。 

 通过紫外线滤色器观测太阳耀斑。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 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 )近日捕捉到太阳耀斑爆发的壮观画面,太阳耀斑在太阳东北临边处爆发,发射美丽弧线到太空。这是数年来捕捉到的最美丽的耀斑照片。

  据测定,本次爆发的太阳耀斑为M1级,属于中等级别的耀斑。但由于爆发位置很好,此次太阳耀斑从太阳左侧喷出,从而使美国宇航局的SDO卫星能够清楚地捕捉到多年来最美丽的一次爆发。SDO在当地时间16日傍晚5时45分捕捉到这些极为壮观美丽的太阳照片,照片中的太阳看起来正在向外喷出“花冠状的火焰”,酷似燃烧着的硕大火球,同时将超热等离子体形成的美丽弧线射向太空。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社交网站Twitter上写道:“太阳现在正在喷火!”

  太阳活跃区喷发壮观的耀斑,这可能归因于上周日看到的太阳风暴活动。美国宇航局表示:“这种太阳的喷发通常与太阳耀斑有关,同时产生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没有对准地球,因此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影响。当它们指向我们的方向时,强烈的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使地球出现极光,即北极光和南极光。据悉,天文学家将耀斑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划分10个等级,X级别耀斑最强,如果X级耀斑爆发的方向指向地球,有可能会危及地球轨道上的宇宙飞船以及地面的导航系统。 .

  上个月有报道称,围绕太阳的磁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生改变,将减少太阳黑子的数量和太阳剧烈活动发生的次数。然而有专家警告说,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将更具破坏性,我们的飞船和飞机可能无法应付。太阳磁场的变化可能使我们的地球更多地暴露在宇宙射线中,飞机和航天器里的人将首当其冲承受这些外来的辐射。

  太空时代恰逢一个异常活跃的太阳活动高峰期,被称为太阳活动极大期(grand maximum)。冰盖和树木年轮的同位素告诉我们,这次是第24个太阳活动极大期。太阳磁场水平将在未来下降。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好消息,但太阳的磁场变化可能使地球容易受银河宇宙射线影响,太阳风暴也将变得更加猛烈。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的卢克•巴纳德(Luke Barnard )说,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太阳活动会有所下降,但是会导致宇宙射线增强,地球将在每个世纪遭受8次大的太阳活动爆发的重创。巴纳德先生说,“太空中的辐射对于人和社会所依赖的电子系统可能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变得更加严重,工程师将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减轻其影响。”(尚力)

 
小羚羊错认花豹当母亲

小羚羊错认花豹当母亲

小羚羊错认花豹当母亲

  科学网(kexue.com)讯 如果看到照片你认为这是大自然中感人的画面那就错了,这不是花豹在照顾年轻的小羚羊,而是把它当做玩具,更残忍的是小羚羊的母亲就在附近,却无能为力。

  这些照片拍摄于南非,刚刚出生的小岩羚不幸的被一直花豹抓住,刚来到世界只有不到45分钟的它甚至还没有认清自己的母亲,多次躺入花豹的怀抱祈求吃到食物。

  但大自然就与它开了这么个玩笑,这不是它的母亲,而是一位“杀手”。在与小岩羚玩耍了将近一小时后,花猫露出了真实面目,锋利的爪子令刚刚出生的小家伙告别了这个世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则是它的目前就在不远处目睹了这一切,但面对强大的花豹它无能为力。


“羊入虎口”难以逃脱

  马鲁斯拍摄了这组照片,他也头一次见到了大自然的规则,马鲁斯表示:“我当时接到电话,说附近有花豹叫我去工作,我准备寻找这头花豹,在路上我看到了它,还有一头母羚羊,我看到羚羊想引开花豹的注意,它应该是为了保护幼仔,但没有成功。”

  马鲁斯感慨道:“随后我见到了难以接受的一幕,小羚羊甚至不知道它面对的是一个杀手,它竟然将它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想去花豹身边寻找食物,可之后它引来了杀身之祸,花豹杀死了这个小生命。这是我12年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感觉很难受,但这就是自然法则,花豹只不过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它也为了自己的孩子。今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然,也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形态。”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南非牧人救助受伤动物 豹子与猎犬成朋友(组图)

  猎豹机器人步行速度超人类 时速29公里将破纪录

  猎豹机器人步行速度超人类 时速29公里将破纪录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叫谁丑八怪?鹦鹉雏鸟纳尔逊在德国Bergzoo动物园出生后就被父母抛弃,不过现在它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  你叫谁丑八怪?鹦鹉雏鸟纳尔逊在德国Bergzoo动物园出生后就被父母抛弃,不过现在它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
不知所措:纳尔逊对镜子里它的与众不同的外貌感到疑惑,据说它看起来像是外星人和烤鸡杂交产生的后代  不知所措:纳尔逊对镜子里它的与众不同的外貌感到疑惑,据说它看起来像是外星人和烤鸡杂交产生的后代
易受攻击:纳尔逊是它母亲产的三枚卵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现在由动物园工作人员照顾易受攻击:纳尔逊是它母亲产的三枚卵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现在由动物园工作人员照顾
不再丑陋:纳尔逊最终将会蜕变成像这样一只美丽的啄羊鹦鹉不再丑陋:纳尔逊最终将会蜕变成像这样一只美丽的啄羊鹦鹉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Bergzoo动物园上个月出生的一只鹦鹉雏鸟,据说看起来像是外星人和烤鸡杂交产生的后代,它无疑可以争夺世界最丑鸟头衔。这只名叫纳尔逊的丑陋雏鸟的脸,就连它的父母也无法忍受,它孵化出来不久后就被父母抛弃。

  然而,知道自己有一天将会长成一只魅力十足的啄羊鹦鹉(Kea),至少这会令它得到一些安慰。纳尔逊是它母亲产的3枚卵中唯一一个幸存者和被孵化出来的,但是刚刚出生的它就被父母无情地抛弃了。现在这个小可怜由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昼夜不停地精心照料着,前4周它将在孵育器中度过。

  啄羊鹦鹉是新西兰高山地区土生土长的一种大型鹦鹉,它们以其聪明智慧和极强的好奇心而著称。成年鹦鹉的毛色以橄榄绿为主,翅膀下面泛着亮橙色光芒。(秋凌)


发现号完成最后的飞行

  科学网(kexue.com)讯 去年美国的航天飞机正式退役,美航天局也在加快研制最新太空飞船的脚步,曾经带给他们无限荣耀的“发现号”号有了自己的新任务,它已经飞往了华盛顿,此后将安家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博物馆。



飞往华盛顿

  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一架波音747飞机搭载着“发现号”从佛罗里达的航空中心出发,在近2000名工作人员、嘉宾的欢呼声中,飞往首都华盛顿,今后它将展示在公众面前。

  “发现号”1984年开始服役,共完成39次飞行任务,运行超过2亿公里,2011年3月9日,“发现号”成功着陆,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次飞行,从此美国的航天飞机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发现号飞抵华盛顿

  在飞往华盛顿的欢送仪式上,美航天局的指挥官史蒂夫表示:“很高兴可以再一次见到它,它是我们的英雄,未来发现者将在博物馆安居,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它的风采。”

  在去年退役后,美国宇航局未来将来可以更好的展示对其进行了拆解,一些重要仪器与可能有毒的燃料都被舍去。美国时间2012年4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将正式展出“发现号”。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亚特兰蒂斯号驾驶舱首曝光 探秘跨世纪航天飞机

  美商业公司欲建航天飞机 计划2016年首次试飞

  俄欲调整航天飞机预算 宇航员乘廉价太空舱返航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法国卫星观测发现喜马拉雅山脉冰川面积扩大

  喀喇昆仑山脉冰川面积增加

  据外媒报道,法国观测卫星拍摄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扩大。这一观测数据对时下热议的全球变暖说是个反面例证。

  报道称,扩大的冰川面积主要位于喀啦昆仑山脉,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西侧,处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处。法国科学家表示,由于这一区域实地考察的艰难性,因此不得不依靠观测卫星进行研究。它们对比了1999年和2008年的观测数据,发现冰川面积有大量增加。

  目前,研究人员尚不知这种现象为何出现。有一种说法是,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而降雨若发生在寒冷地带,例如喀喇昆仑山等地,便会凝结成冰晶形成冰川。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史蒂芬教授表示,对第四世纪(新生代最后一个纪,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的新研究显示,这段时期会出现大量不确定性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不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冰川以往进行反应的过程。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从美国宇航局地球资源观测卫星(Landsat)的红外数据中发现,伊朗卢特沙漠2005年时达到了全球最高的70.72摄氏度,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地球上大多数极为炎热的地区温度都很高,但是其中部分地区远离陆基监测站的覆盖范围。 

探秘地球上最热之地:伊朗沙漠高温70度(图)

 伊朗卢特沙漠的卫星图像

  从往年的报道上看,世界上最热地方的头衔一般都由利比亚的埃尔阿兹兹亚(El Azizia)地区夺得,这些温度都由地球上的监测仪器所记录,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观测显示,利比亚的埃尔阿兹兹亚并不是最高温度。早在1913年,加州死亡谷监测到134华氏度的温度,一举打破了之前记录的全球最高温度。在1922年9月22日,埃尔阿兹兹亚通过九个月的记录,监测到了高达136华氏度的温度,大约为58摄氏度,来自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风夹带着炙热空气使得这一趋势可持续保持数年。

  美国蒙大拿大学(Montana)通过一项新的研究揭开了现今地球上最热的地区,他们使用了来自美国国家卫星遥感地质调查的数据。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该小组的成员斯蒂文介绍:大多数被认为是世界最热的地区事实上并不是地球上温度最高地点的候选者。斯蒂文和他的同事们在调查了由轨道卫星记录的地球上温度最高点的历史记录,结果发现在被审查的七年之中,伊朗的卢特沙漠的五年中达到了全球温度的极值。

  但是过去的监测数据列表中并没有提及伊朗卢特沙漠,诸如撒哈拉大沙漠、北美洲的索诺兰沙漠都是温度极高的地区,更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得常规的测量方法以及气象站不能深入到沙漠深处,因此有些可能会达到最高温度的地区由于不可被直接测量而没有列入监测结果列表,该研究小组的成员大卫·米尔德思克勒尔(David Mildrexler)认为:地球上大多数“热点”地区并不能被地面监测仪器直接测量。

  而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可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可以在位于地球上数百公里甚至更高的地方扫描地球的每一块土地。科学家通过卫星采集地表温度的计划被称为大地皮肤温度监测计划,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监测地方的日照强度、大气以及其他地面热源的情况。而气象站监测的温度数据一般是高于地面数米的位置,而更贴近地表的地方可能存在更高的温度。

  虽然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可能随着年份的变化而不同,但是总的环境以及各种外界条件是基本类似的,比如干旱、多岩石和地表呈现深色更有利于热量的吸收,而质量较轻的沙粒往往会反射更多的阳光。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Landsat)扫描了伊朗卢特沙漠,并生成了各地区自然环境色,科学家通过将其与红外图像的对比发现了较暗地区的温度为全球最高的159.3华氏度。

三峡大坝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危害也在凸显。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有相关人士透露,三峡水库因高蓄水量,未来5年内将会产生大量新生滑坡和塌岸等地质灾害,沿岸大约10万居民面临搬迁。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17日接受文汇报访问时指出,政府对可能受影响人员实行搬迁,是为做好预防工作,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非是三峡隐患真的有那么严重。

  同时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称,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国内外水库建设的普遍规律显示,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一些位于库区沿岸的滑坡和塌岸,即使灾害体上没有人员和房屋,但涌浪灾害的危险性对长江航道构成严重威胁。"柳源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国土资源部将配合湖北省、重庆市做好各项防治任务的实施。比如,开展355处滑坡崩塌危岩体工程治理,包括对现有的5386处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同时,对一些需要进行搬迁避让的人员实行搬迁,大约涉及10万人左右。

  反覆蓄水腾库酿灾害

  对此,王浩认为,三峡水库坝位较高,水位变幅比较大,每年蓄水腾库,水位变化于145米至175米间,库岸因受高水位的长期浸泡和近30米水位落差的影响,反覆蓄水腾库加剧了库岸侵蚀,原本相对稳定的地质结构发生改变,岩土体凝聚及抗阻力下降,导致一些旧有的地灾危险区复活并引发了新的地灾隐患。

  他指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隐患并未如媒体报道那样严重,但由于上述新地灾的孕育环境变化,令一些监测不能做到完全准确,这就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以期把可能发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亦体现政府对民众生命财产的重视。

  中央斥资113亿元治理

  另悉,三峡库区大规模的地灾防治工作始于2001年,中央财政已安排113亿元资金共计治理崩塌、滑坡430处,高切坡2874处,库岸防护180公里,搬迁避让4.6万多人,对库区的255处重大崩塌滑坡和预测可能塌岸的库岸段进行了专业监测,建成26个区县级监测站,对3000多处崩塌滑坡和预测塌岸段实施群测群防监测。(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74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