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5月1日电 (记者田建军) 继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江苏太仓后,“十二五”起,中国将投资约180多亿元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实现长江口航道与南京以下航道的无缝对接,以进一步释放长江水运潜力,适应长江水运发展需要。
长江南京以下航道上起南京,下至太仓,全长311.6公里。据长江南京航道局副局长陈源华介绍,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十二五”中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工程,也是继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之后中国又一重大水运工程。工程分三期组织实施,一期工程对长江太仓至南通段实施航道治理,辅以疏浚维护措施,2011年底开工,2013年建成,基本实现太仓至南通航道水深达到12.5米;二期工程对长江南通至南京段实施关键控制和航道治理工程,结合疏浚维护措施,2012年开工,2015年建成,初步实现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目标;三期工程将根据河势变化等情况,适时实施太仓至南京段航道治理后续工程,进一步改善航道条件,保障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安全、稳定运行。
陈源华副局长说,工程建设由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共同投资,总投资约18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部140亿元左右。工程完工后,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长江江苏段货运通过能力翻一番,相当于沪宁铁路目前货运量的20倍,提前实现长江干线航道2020年规划标准。
根据《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长江干线航道2020年规划标准是:南京至太仓可通航3-5万吨级海轮和2-4万吨级船队;太仓至长江口可全天候双向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船,10万吨级散货船舶可满载乘潮通航。
中新社武汉5月1日电 (记者 艾启平)正值农时关键季节,湖北遭遇了罕见冬春连旱,降水量为50年最少年份,全省52个县市发生旱情、21个县市旱情严重。
从去年11月以来,湖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北部偏少六到八成,发生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从1961年开始有降水资料记录。去年11月至今,鄂西南、江汉平原降水量之少,排入历史第二位,其他地区均是同期“最干渴”的。其中,武汉市较常年平均偏少近七成,是60年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
截至目前,湖北受旱面积672.43万亩、成灾334.48万亩,绝收11.2万亩。其中,荆州、孝感、黄冈、襄阳、十堰、荆门、咸宁等地的21个县市和仙桃市有近500万亩农田受旱,有的地方人畜饮水困难。旱情导致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等农作物生产受到影响。许多地区茶树长不出嫩芽,目前十堰茶叶鲜叶价格已涨至130元/斤。
记者1日还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长江、汉江及主要支流水位偏低,增加了引水灌溉难度。目前,全省库塘蓄水量127.8亿立方米,同比偏少7.7%,基本能保障控灌范围内的农田灌溉用水。但长江主要站点水位同比偏低1米左右、流量偏少约3成,汉江主要站点水位同比偏低0.3米左右、流量偏少1至2成,沿江涵闸引水困难。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未来一周湖北省基本无雨,旱情有进一步加剧可能。针对当前旱情,湖北各旱区参加抗旱春耕春播和田管者已达40多万人。
针对旱情,湖北省政府4月29日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采取跨区水库调度、加强抽水灌溉、争取三峡和丹江口水库适当增大放水量、适时人工增雨等手段缓解旱情。(完)
新华网东京4月30日电 (记者 蓝建中)东京电力公司30日宣布,为防止余震引发海啸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东电准备在6月中旬前建成临时防波堤。同时,为防止核电站各机组外侧竖井内的污水溢出,准备在5月底前用混凝土堵塞部分竖井。
东京电力公司根据日本气象厅的预测指出:“如果发生里氏8级的余震,海啸的高度会低于10米,不过1号至4号机组有可能浸水1至2米。”
防波堤将建在3号和4号机组靠海一侧附近海拔10米的地方。由于核电站院内散落着瓦砾,很难建造混凝土防波堤,所以东电将利用装满石块的四方形笼子堆积1至2米高,然后在内侧和外侧笼子之间夹上一层防水苫布,防止海水浸入,防波堤总长约500米。
由于海啸一旦到达核电站院内,各机组外侧竖井内的污水将溢出,东京电力公司还将在5月下旬前利用石块和混凝土堵塞其中4个井口。此外,为增强4号机组乏燃料池的抗震性,东京电力公司还将于7月底前建造支撑水池的混凝土墙。
中新社吉首4月30日电 题:探访千年古城湘西乾州
中新社记者 邓霞
提起湘西,很多人会想到沈从文《边城》中的凤凰古城。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前往凤凰的必经之地吉首市,还有一座拥有4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乾州。“五一”前夕,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这座明清时与凤凰齐名的边陲军事重镇。
乾州,古苗语名为“吉后”,意思是听得到水响的地方。史料记载,五帝时期乾州就有人类活动,到秦汉已成重要商埠码头。明清时期,乾州曾与凤凰一起苦苦支撑着“南方长城”,留有“乾州的城、凤凰的兵”之说。
现存的乾州古城始建于明代洪武时期,是吉首市政府前身。古城内名胜古迹甚多,从军事防御建筑到祠堂会馆、从楼阁古塔到名人故居,随处可见。
穿过“累石成墙”的北城门,沿青石板小巷漫行不远,便是民居较为集中的胡家塘。几十户人家环塘而居,都是明清建筑,飞檐翘脊。除塘以外,随处可见的是小桥、流水。当地人说,夏天游人可在塘边垂钓、赏荷,那是相当安逸的事。
在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仁和居内,年愈古稀的舒宗全正悠闲地坐在靠椅上看电视。他从小就生活在古城,十多年前买了祖屋对面的这家仁和居。“当初是为了养老、修生养性。”自从2005年政府对古城进行开发后,他家就成为游人观光的必经之地。
对古物充满兴趣的舒老一家将仁和居布置成“前店后居”的模式。供游客参观的“前店”展有中国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的画作、当地老木匠秦文庆凭记忆勾画出的《乾州古城图》以及搜罗来的明清古家具等。
因其军事重镇的特殊地位,乾州造就了一批诸如从法国人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杨岳斌、誓死保卫天津大沽炮台的天津总兵罗荣光等名将。他们的故居自然也是乾州的看点。
“今年‘十一’,乾州古城将正式对外开放。”吉首市旅游局局长田赤告诉记者,古城正在打造“湘西坊”旅游文化创业园和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两个核心,“我们的目的是邀请湘西州的民间工艺大师来乾州集中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有10来名大师落户。”据悉,湘西州现有毛古斯舞、苗族鼓舞、土家织锦、踏虎凿花等2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2岁便跟随姑婆学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水云就是落户乾州的大师之一。见到叶大师时,她正向游人展示传统土家织锦的编织技艺。谈及迁至乾州的初衷,叶大师腼腆地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土家织锦。”
“游湘西、奔乾城。”在吉首市市长李卫国看来,得益于该市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吉首有条件将大湘西的能工巧匠邀请到乾州集中展示,“我们希望游客在乾州能够了解整个湘西及其周边地区的风景、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