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海王龙是古代海洋里最致命的猎手,几乎猎捕所有比它小的动物。用它强壮的下巴封住猎物的去路,下巴两侧有两排尖锐而呈锥形的牙齿。海王龙用长鼻子来定位猎物,猎物一旦进入它凶险的颌内就会被它整个儿吞下去。张嘴吞食猎物的时候,嘴里的两排牙齿让猎物无处可逃。
海王龙可长到14米以上,这让它成为最大的沧龙。和所有沧龙一样,海王龙长而有力的垂直扁平的尾巴推动它在水中游动,让它潜伏等待猎物。短浆状肢体帮助控制方向,细长的身体覆盖有蜥蜴一样的鳞片。
海王龙吃大量的鱼类,也以海鸟、鲨鱼、蛇颈龙和其他沧龙为食。海王龙虽然不是恐龙,但是,它们与恐龙一同生活,并在大约同一时期灭绝。堪萨斯州发现很多海王龙遗迹,这里曾经是一个宽阔海域,叫做西部内陆海道。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大小:长14米
你知道吗?沧龙能产幼崽,小沧龙长1到2米,小到能成为掠食性鱼类和鲨鱼的食物。
保护状态:灭绝
板果龙是一种中型沧龙,有着长而窄的下巴和尖锐锋利的牙齿。这种水生蜥蜴能长到7米长,在白垩纪晚期它们漫游在浅海里寻找小鱼和鱿鱼。在食物方面,板果龙比它们更大更凶残的亲戚海王龙更挑剔,后者是一种终极杀手,见什么吃什么。虽然板果龙不是最大的沧龙,但它们是最多的沧龙之一,它的化石在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的海底均有发现。
长而有力的垂直扁平的尾巴推动板果龙在水中象蛇一样游动,鳍状肢控制游泳方向。一些化石标本有较厚的耳膜,它可能允许这种海中怪物进入深水追逐鱼儿。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大小:可长到7米长
你知道吗?和其他沧龙一样,板果龙有两排弯曲的牙齿,确保所有捕获猎物不会漏网。
保护状态:灭绝
气象是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的大气状况,它与气温、降水和云量等其他因素有关。气象受多种外因影响,有些外因显而易见,有些外因并不明显。例如从洋面吹来的温暖、潮湿的气团有助于降水。阳光加热地面,产生上升气流,有助于夏季形成雷暴雨。
山脉和城市也会对气象产生影响。迎风坡之所以会形成降水,是因为风沿山脊上行,导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从而形成雨、雪和多云天气。城市道路、停车场和屋顶经阳光照射升温,会形成“热岛”效应。这种情况不仅导致城市温度升高,而且会影响天气,产生雷暴雨或者改变其他城市的暴雨路线。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一门预知未来将要发生什么的艺术。预报天气情况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看一看窗外,查看周围是什么类型的云团,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熟知当地的天气模式,能更好地预报未来12到24小时的天气情况。专业天气预报员会借助其他很多气象预测工具进行天气预报。气象站和人造卫星分布在全球各地,帮助他们绘制出非常详细的气象图。气象气球和雷达对天气预报也有很大作用。
然而对很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非常困难。因为天气预报涉及到数学概念混沌理论,即在天气预报中出现极其微小的错误,在长期预报过程中会慢慢累积成大错。例如,据说一只蝴蝶今天在中国扇动翅膀,两周后会在美国堪萨斯州形成龙卷风。这种所谓的蝴蝶效应显然有些夸张,但它涉及的基本概念非常简单:即使是最微小的因素也可以改变长期天气预报的结果。大部分天气预报员认为,根本无法精确预报超过未来两周时间的天气情况。现在超过5天到7天的天气预报结果都有猜测的成份,经常预报错误。
美国宇航局“猎户座”载人飞船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这对将宇航员送往火星的任务是个巨大推动。“猎户座”飞船预计在2020年把人类重新送上月球。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它有望与在轨道组装用于飞往火星的飞船汇合,把第一批宇航员送上这颗红色行星。
这些未来的可能性令人激动,但无人飞船早已经大大增加了我们对火星的了解。目前已经有数十艘飞船被发往火星,但是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任务取得了成功。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把飞船发射到火星上,看到它进入既定的工作程序,把收集的数据发回地球是多么困难。
第一批火星任务被称作“飞越”,任务期间飞船会慢慢靠近这颗行星,在从它旁边飞过时给它拍照。美国宇航局的“水手”号飞船是一个小型遥控飞行器,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地球的近邻金星、火星和水星等行星。“水手4”号飞船于1965年7月从火星旁边飞过,给这个外星世界拍摄了很多照片,并把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批火星图片发回了地球。
首次登陆火星
1971年,苏联太空工程把第一艘飞船送入火星轨道,并把一颗登陆器发射到这颗红色行星的表面,这标志着该工程在火星探索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火星3号飞船发回了它在大约8个月内收集的数据,展示了更多火星的地形、大气、天气和地质特征。虽然该任务的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但它向地球发回数据的时间仅持续了大约20秒,随后便陷入沉寂。
后来美国宇航局的水手9号等轨道飞船,把更多有关火星大气的数据发回地球,并拍摄了火星的地表图片,展示了这颗红色行星的地表特征,给这个奇特且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世界拍摄了很多图片。这些任务揭开了一些火星之谜,例如证明了这颗行星上所谓存在古代文明的火星运河,其实是自然形成的沟渠。不过这些任务也引出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古代天然河床是否说明这颗红色行星上曾存在液态水。
海盗1号和海盗2号登陆器于1976年抵达火星。直到1982年底,这两艘长寿飞船仍在继续向地球发送数据。它们拍摄的火星地表照片,公众看后大为震惊,科学家看后感到异常兴奋。该任务的登陆器还实施了火星土壤生物学试验,其目的是在太空寻找生命迹象,然而,虽然这项研究结果非常撩人,但并未得出最终结论。
1996年发射的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号飞船证明可自由运动的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着陆是可行的。“索杰纳(Sojourner)”火星车发回了大量科学数据,其中包括图片、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化学分析数据。
正在进行的任务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勘探者( Mars Global Surveyor)”火星探测卫星自1999年开始围绕这颗行星运行,扫描火星的整个表面,并对它进行研究。这项长期任务已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火星的季节变化和多变的天气,其中包括尘暴。也许最著名的火星任务是“火星探测漫游者(MER)”——“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2004年1月,这两个火星车分别抵达火星两侧,它们对这颗红色行星进行探索的范围比以往任何任务都要大。
这些火星车已经行驶数英里,发回地球10万多张高清图片。它们对火星土壤和岩石进行研究,并用装备齐全的实验舱在这颗行星表面进行遥控野外地质学试验,它们甚至对火星地表以下也进行了研究。现在这两辆火星车仍在运行,它们远远超出了最初90天的运行窗口,充分显示了它们的持久性和耐力。
很多未来火星任务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它们将在人类登上火星之前发射升空。科学家希望能对火星地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把收集的地质特征方面的数据和重要样本发回地球。这些任务有可能在火星发现水甚至生命迹象,这些或许都隐藏在这颗行星令人望而生畏的地表以下。
1.格陵兰冰盾
洞窟探勘人员用绳索深入格陵兰冰盾300英尺(约合90米)处。类似这样的冰河洞穴是季节性融水或者地热喷口在冰盾内部切割出裂缝和通道形成的。由于由冰构成,冰河洞穴处于极为不稳定状态,致使勘探人员面临独一无二的挑战。
2.美国熔岩床国家纪念碑
图片展示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熔岩床国家纪念碑。类似这样的熔岩管洞穴遍布整个世界。这种独特的地下结构是长时间的熔岩流动形成的。随着熔岩在通道中流动,溢出的部分在两侧形成天然堤岸。堤岸最终连接在一起,凝固后形成一个顶篷。
正如冬季的水流继续在其冰帽下方流动一样,熔岩也继续在顶篷下方流动。当源头的熔岩流停止脚步,余下的熔岩一路前进直至末端,形成一个中空管状结构。这种管状结构通常拥有较大空间,勘探人员可以在里面行走。
3.石灰石洞穴
智利巴塔哥尼亚的石灰石洞穴的入口,是在水的长时间影响下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之为“水和时间的艺术”。石灰石是一种可溶性岩石,在数十万年的变迁中,缓慢流动的水充当了一个凿子角色。地质学家将这种结构称之为溶洞。
4.格陵兰岛冰河洞穴
一名洞窟探勘人员站在格陵兰岛的一个冰河洞穴内,观察变化多端的色彩和形状。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勘探人员观察的结构更像是一个螺旋星系而不是洞穴的一个组成。这个大冰库内仿佛来自另一世界的轮廓是由地热温泉的热量形成的。
5.中国芦笛岩
沐浴在蓝紫色光线下的中国芦笛岩,给人的感觉是,这里好似一部科幻影片的拍摄现场。这种喀斯特地貌是由50多万年前的一条地下河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可到达性,是当地最受环境的旅游景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芦笛岩曾经被用作防空洞。
6.美国龙舌兰洞
美国新墨西哥州卡尔斯贝洞窟国家公园的龙舌兰洞,洞内的石笋被水晶般透明的水环绕。这个洞穴一度默默无名,直到1986年才享誉世界,当时洞穴勘探人员冲破一条封闭的通道并发现大量可以步行通过的地道。自此之后,勘探人员对长度超过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的地道进行测绘。龙舌兰洞也就此成为美国第三长的洞穴和世界上第五长的洞穴。
7.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
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高度在50英尺(约合15米)左右。在它的衬托下,一名洞穴勘探人员显得非常渺小。大名鼎鼎的龙舌兰洞位于新墨西哥卡尔斯贝洞窟国家公园,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勘探者到此探险。
8.方解石沉积物
罕见的方解石沉积物,外形好似小麦片,是在龙舌兰洞深处墙壁上发现的。科学家认为,这种被称之为“叶形线”的波纹结构是方解石在水位重复升降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9.洞穴珍珠
洞穴内的矿物沉积物能够呈现出令人吃惊的外形,例如图片中这些好似巧克力的“洞穴珍珠”。这种独特的球形结构在洞穴水池中形成,由层状方解石慢慢在一粒沙子或者泥土周围沉积而成。
10.美国代波尔德洞
佛罗里达州位于地下250英尺(约合76米)处的代波尔德洞,图片中的潜水员正对一个被水淹没的洞室进行探测。代波尔德洞的名字以所在地区最初主人的名字命名,位于佛罗里达州布鲁克斯维尔附近的桑德·希尔童子军营地。
黑暗就像面纱一样遮住了洞穴的脸,让我们无法领略它们的自然之美。在海岸线边缘悬崖峭壁中发现的一些洞穴,是长时间受海浪无情冲击形成的,其它一些洞穴则是在熔岩管外表面冷却变硬,内部流干后的结果。有时候,冰河也会形成洞穴,即融化后的水向海洋流淌时在冰河内形成的地下水道。
但绝大多数洞穴还是在喀斯特地区形成的。喀斯特这种地貌由石灰石、白云石和石膏石构成,岩石慢慢溶解在稍显酸性的水中形成洞穴。首先,大气层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降落到地面,渗入土中时吸收更多的空气。此时的雨水成为一种弱酸性化合物,能够溶解喀斯特岩石中的主要矿物质方解石。
酸性水透过裂缝和喀斯特渗入地下,形成一个类似地下管道系统的通道网络。随着更多的水渗入,通道变得越来越宽,同时允许更多的水渗入。最终,一些较大的通道成为洞穴,具体的说,应该是溶洞。绝大多数溶洞需要10万多年时间才能拥有一个足以容下一个人的空间。渗入地下的水直至遇到岩石中水完全饱和的区域才停止脚步。由于渗入之门关闭,后续的水只能向前流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洞穴几乎呈水平态。
稀奇古怪的特征
躲藏在黑暗之中的岩层被称之为洞穴堆积物。它们从顶部垂下来,好似一根根冰柱;从地面冒出的像一朵朵蘑菇;覆盖墙壁的片状岩层则像是一个个瀑布。洞穴堆积物是在酸性水中的二氧化碳从洞穴通风口逃走时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被溶解的方解石再次变硬。
冰柱状岩层被称之为钟乳石,是洞穴顶部的水滴落时形成的。地面“长”出的石笋通常是钟乳石末端滴落的水形成的。圆柱形岩层是钟乳石和石笋的结合物。洞穴墙壁和地面上的片状方解石被称之为流石。其它钟乳石呈现出帷幔和苏打水吸管形状。弯曲的岩层被称之为石枝,它们朝所有方向弯曲,分布于顶部、墙壁和地面。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首次在一超级类地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大量水蒸气和云层。科学家们通过折射的星光分析出其大气层的成分。结果显示,它的大气层富含水蒸气,甚至在地表有海洋,但由于它距离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仅为200万公里,因此其地表的温度有200摄氏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这个于2009年发现的类地行星被命名为“GJ 1214b”。它距离地球仅为40光年,直径是地球的2.6倍,质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最小太阳系外行星。这颗有水行星被归入“超级地球”行列。超级地球是指一种绕行恒星公转,因质量约为地球的二至十倍,被归类在温度较热且较无冰层覆盖的类海王星与体积大小近似地球之行星中间的星体。
科学家曾在其它行星和大气层中发现过水,但是在类地行星大气层中发现水蒸气还是第一次,这是近十年来探索太阳系外类地行星大气层的最新进展。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系外行星观察员雅格布-毕恩(Jacob Bean)说:“这是朝探索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行星这方面的工作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2002年,科学家首次检测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层,那被认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现在,仅仅8年过后,系外行星大气研究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天文学家希望最终能找到真正的类似地球的行星:有液态水和气体,以及适宜生命生存的小型岩石行星。所以分析系外类地行星的大气组成对于这项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毕恩说:“最终的目标是要设法寻找生命信号,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自1995年发现第一颗“超级地球”后,天文学家又陆续探测到270多颗,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但有一些比较类似地球,下面介绍五颗最典型“超级地球”,它们的出现增强了天文学家在地球和太阳系之外找到另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信心。
1、有水超级地球:GJ 1214b
|
|
GJ 1214b是一颗表面富含大量水资源的岩石行星。这颗行星75%的表面区域被水和冰覆盖,留给岩石的区域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但天文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与此前在太阳系外发现的任何系外行星相比更接近地球。
虽然GJ 1214b的母星是一颗昏暗的红矮星,亮度只有太阳的三千分之一,但由于二者之间距离太近,仅为130万英里(约合209万公里),它的表面温度高达200摄氏度。绕母星轨道运行一周只需要38小时。GJ 1214b围绕位于蛇夫星座的红矮星GJ 1214旋转,距离地球仅为40光年。
2009年,哈佛-史密森尼中心研究生、天文学家查克里-伯塔利用小型地面望远镜阵列发现了这颗有水行星。他表示:“尽管温度很高,但它仍旧是一个有水世界。与其它任何已知系外行星相比,这颗行星体积更小,温度更低并且与地球更为接近。”
GJ 1214b可以说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著名行星猎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杰弗里-马西教授对这个水世界可能呈现的景象进行了推测。他说:“它可能拥有深度极高的海洋,应该呈液态。由于母星赋予的热量,存在一个类似桑拿浴的蒸汽大气层。”
2、最小的超级地球:COROT-7b
|
|
“CoRoT-7b”行星确认于2009年10月,它围绕着一颗距离地球大约480光年的恒星公转。COROT-7b的体积仅是地球的1.7倍,质量是地球的5倍。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颗最小系外“超级地球”。尽管它的表面是岩质地表,但是由于它过于接近主恒星,白天的一面温度最高时可能达到2200摄氏度,因此它的表面并不适宜生命的存在。
3、首颗含生命元素的超级地球:HD 189733b
|
|
HD 189733b是首颗在大气中检测到了有机分子和水分子的太阳系外行星,质量与木星相当。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卡尔-格瑞麦尔( Carl Grillmair )领导的研究小组于2008年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在它周围发现了水蒸气、甲烷和二氧化碳存在的迹象。它是首批发现的拥有大气层并确定成分的系外世界。
4、第二颗含生命元素的超级地球HD 209458b
|
|
2002年,哈佛天文学家大卫-查博内欧(David Charbonneau )和同事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这个木星大小的类地行星进行观测,首次发现了钠原子的迹象。“哈勃”和“斯匹策”空间望远镜传回的观测数据表明,在HD 209458b的大气层中同时存在着水分子、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这些是支持生命存活的基本元素。
据悉,HD 209458b是目前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二颗在其上同时存在着水分子、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太阳系外行星。科学家们指出,水、甲烷和二氧化碳是典型的生物标志物,它们的同时存在可极大地提高生命形态产生的几率。
5、被直接拍摄到的超级地球:Fomalhaut b
|
|
因为与地球大小相近的系外行星比较小,研究其大气的最好办法是扫除星光的干扰,对其进行直接拍照。2008年,这张照片被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是在我们太阳系之外被直接拍摄到的行星照片之一。照片显示:400亿公里之外,被飞扬的尘土遮蔽真实面目的Fomalhaut b,中心部分的恒星耀光被行星遮挡。
6、寻找地球双胞胎
|
|
在寻找类地行星问题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是为了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地方,所以人类才寻找比“超级地球”更类似地球的行星--地球双胞胎。天文学家表示,已经被发现的“超级地球”还只是冰山一角,而随着现代观测手段的进步和新一代技术革新,发现“超级地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目前,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航天器上搭载有人类最大望远镜,开普勒航天器也已被送入地球外轨道,它将可能首次找到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将来,人类将可能找到围绕着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公转、并且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而一旦发现了这样的行星,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星际移民将可能成为现实。(尚力)
1976年,“海盗号”登陆器在火星采集土壤样本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与火星环境十分相似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日,科学家称,可构建生命的富含碳有机分子存在于火星土壤中。从而挑战了之前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火星是一颗贫瘠行星的观点。
1976年,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登陆器采集了火星土壤样本,当时科学家并未发现富含碳的有机分子或者生物。但在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极地区域发现包含氯气的高氯酸盐,科学家决定重新研究火星土壤。
墨西哥国家自治大学拉斐尔·那瓦罗·冈扎勒兹和研究小组来到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里的地质状况被认为十分接近火星。他们将阿塔卡马沙漠的土壤混合高氯酸盐在一起加热,发现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出来,同时还有氯代甲烷和二氯甲烷气体的迹象,这正是30年前海盗号登陆器采集火星土壤样本加热后的化学反应结果。
同时,他们发现化学反应能有效摧毁火星土壤中所有有机分子。冈扎勒兹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30年前海盗号登陆器采集的土壤样本中不仅包含有机物质,还有高氯酸盐。”尽管这项发现非常让人激动,但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做出火星表面存在生命的结论为时尚早。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麦克凯伊(Chris McKay)说:“这并不能作为判断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依据,但这项研究为我们揭晓火星生命之谜迈出了重要一步!”他解释称,火星上的有机分子可能来自火星生物或者非生物来源,坠落在地球的许多陨石为地球带来了多种有机物质。
高氯酸盐是由氯离子和氧原子构成,可能在火星已存在数十亿年。当年海盗号登陆器采集到包含高氯酸盐的有机混合物时,科学家曾误认为是登陆器清洁液在火星形成的污染物。目前尚不清楚有机分子是源自火星,或者是由陨星碰撞带来的。
2011年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太空任务将有助揭开这一谜团,届时新一代“好奇(Curiosity)”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寻找有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