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这是两张卫星图像的比较,左栏拍摄于去年2月份,右栏拍摄于去年11月份

  最近,巴基斯坦海岸外湛蓝的海水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小岛。不过你可能得打消自己准备前往度假的打算,因为这个小岛随时可能消失。

  去年11月底,巴基斯坦的渔民们报告他们发现了这个位于阿拉伯海中的泥火山岛,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1号随后拍摄了该区域的照片,并确认了这一小岛的存在。但就在去年2月份,同一区域的图像上还见不到这个小岛。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阿拉伯海此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泥火山岛,不过大多数会在几个月内便由于冲刷侵蚀而消失不见。事实上,此次一月份拍摄的最新图像上已经可以看到小岛周围出现了浑浊的海水区,这说明小岛正经历严重冲刷侵蚀,不就便将消失。

  泥火山是由地下气体或者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喷发而形成的泥和碎石的圆锥状堆积体,可以形成于地面或水下。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活动或碳氢化合物气体积聚有关。

  此次巴基斯坦出现的泥火山属于地壳运动导致的类型:阿拉伯板块正向亚欧大陆板块俯冲,这种运动掀起了巴基斯坦沿海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物。

  在大陆架之下,俯冲摩擦导致的大量热量熔化了岩石,产生熔浆,这些高温的熔浆使地下水酸化并沸腾,形成巨大的内部压强。这些酸性热水开始腐蚀其上方的围岩,产生大量泥浆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不断沿着地壳裂隙上涌,形成小规模缓慢喷发。

  一般的泥火山高度仅数米,但此次巴基斯坦的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它上涌超过330英尺(100米)。但这样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出现过,之前也发现过海面上出现泥火山,喷出气体并同时燃烧,远看就像海面上出现了一条神秘的火舌。

  加州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高级科学家詹姆斯·海恩(JamesR.Hein)说:这座新出现的泥火山小岛距离巴基斯坦海岸约2英里(3公里),其基底部分呢的海水深度可能在30~60米左右。

  海恩说,它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似乎处于水饱和状态,因此它将保持粘糊状甚至汤水状,这都取决于它的水饱和程度”。

  这位科学家同时指出,地下水成因泥火山一般被称为“冷泉区”(coldseeps),和深海热泉区域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大部分生命形式会从化学物质中获取能量,如甲烷。

  不过他同时补充道,这样的泥火山极少能露出水面。研究人员从未记录到这种泥火山岛能维持足够久的时间,从而允许生物在岛上居住。当然,他们并不排除有些细菌生物已经在其上定居。(晨风)

  这是两张卫星图像的比较,左栏拍摄于去年2月份,右栏拍摄于去年11月份(图像提供: Jesse Allen and Robert Simmon, EO-1/NASA)

 

  去年11月底,巴基斯坦的渔民们报告他们发现了这个位于阿拉伯海中的泥火山岛,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1号随后拍摄了该区域的照片,并确认了这一小岛的存在。但就在去年2月份,同一区域的图像上还见不到这个小岛。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阿拉伯海此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泥火山岛,不过大多数会在几个月内便由于冲刷侵蚀而消失不见。事实上,此次一月份拍摄的最新图像上已经可以看到小岛周围出现了浑浊的海水区,这说明小岛正经历严重冲刷侵蚀,不就便将消失。

 

  泥火山是由地下气体或者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喷发而形成的泥和碎石的圆锥状堆积体,可以形成于地面或水下。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活动或碳氢化合物气体积聚有关。

 

  此次巴基斯坦出现的泥火山属于地壳运动导致的类型:阿拉伯板块正向亚欧大陆板块俯冲,这种运动掀起了巴基斯坦沿海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物。

 

  在大陆架之下,俯冲摩擦导致的大量热量熔化了岩石,产生熔浆,这些高温的熔浆使地下水酸化并沸腾,形成巨大的内部压强。这些酸性热水开始腐蚀其上方的围岩,产生大量泥浆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不断沿着地壳裂隙上涌,形成小规模缓慢喷发。
 

  一般的泥火山高度仅数米,但此次巴基斯坦的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它上涌超过330英尺(100米)。但这样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出现过,之前也发现过海面上出现泥火山,喷出气体并同时燃烧,远看就像海面上出现了一条神秘的火舌。

 

  加州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高级科学家詹姆斯·海恩(James R. Hein)说:这座新出现的泥火山小岛距离巴基斯坦海岸约2英里(3公里),其基底部分呢的海水深度可能在30~60米左右。

 

  海恩说,它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似乎处于水饱和状态,因此它将保持粘糊状甚至汤水状,这都取决于它的水饱和程度”。

 

  这位科学家同时指出,地下水成因泥火山一般被称为“冷泉区”(cold seeps),和深海热泉区域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大部分生命形式会从化学物质中获取能量,如甲烷。

 

  不过他同时补充道,这样的泥火山极少能露出水面。研究人员从未记录到这种泥火山岛能维持足够久的时间,从而允许生物在岛上居住。当然,他们并不排除有些细菌生物已经在其上定居。(晨风)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迄今最古老星系
 

    哈勃望远镜所拍摄到的模糊照片显示了一组恒星的图像。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仅4.8亿年。

     一位科学家说,在画面所显示的时期,新星系正以极其惊人的速率形成。

研究发现头部遭连续轻度撞击也会损伤大脑

外伤将对大脑产生持久影响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美国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头部受到轻度撞击也会导致大脑随时间推移不断退化。此项研究将目光聚焦橄榄球选手,比赛中,橄榄球选手与对方球员之间经常发生肢体冲撞,头部受到撞击更是家常便饭。根据这项新研究,头部受到撞击导致行为和认知功能发生的变化与阿兹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患者出现的症状类似。无论是身体正面相撞还是头盔相互冲撞,橄榄球选手可能都会因为头部遭撞击次数的不断增多面临大脑长期损伤风险。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科学家便发现头部重复遭到击打可达到拳击手大脑退化,这种疾病被称之为“拳击手痴呆症”。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外科医生、国家橄榄球联盟头部、颈部与脊骨委员会副主席亨特·巴特杰尔表示:“橄榄球比赛成为一个典型,重复遭到轻度撞击对选手大脑健康构成威胁。”最近进行的研究发现,一次又一次的轻度撞击最终也能产生巨大影响,橄榄球、冰球选手和士兵都是危险人群。

    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橄榄球选手每季比赛中头部遭到撞击的次数平均为950次。在这所大学,神经学家凯文·古斯基维兹和同事用6年时间分析来自视频记录和安装在头盔上的加速计的撞击数据。他和巴特杰尔指出,他们计划于2011年在美国橄榄球联盟各个球队身上测试类似技术。古斯基维兹说:“5次高位撞击和5次低位撞击对大脑产生的影响究竟哪一个更大?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正试图发现撞击导致的脑震荡将对选手造成何种影响。”

    古斯基维兹认为现场监视和教育指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橄榄球比赛所致脑损伤的关注促使橄榄球联盟制定相关新规定,州政府出台新法律,国会也举行了听证会,所有这些举措都旨在保护年轻的运动员。巴特杰尔指出,负责为士兵研制头盔的军方专家正与橄榄球联盟展开合作。新的头盔制造材料以及用于场上场下检测的技术成为最近在纽约举行的橄榄球联盟会议上的焦点。

    借助于更为先进的大脑成像技术、血液和脊髓液检测手段以及基因标记,医生能够在早期诊断慢性创伤脑部病变。这种疾病与拳击手痴呆症一样,但患者并不仅限于拳击手。目前,这种疾病的决定性症状——大脑内出现异常微管相关蛋白块——只能在进行大脑切片、染色并借助显微镜情况下才能观察到。波士顿大学外伤性脑病研究中心副主管安·麦克基表示,慢性创伤脑部病变通常在遭受脑外伤后多年才会出现,“我们决不希望在患者死后才得到确诊”。

    古斯基维兹计划创建数据库,跟踪调查所有在运动生涯中遭受脑外伤的运动员,以帮助解释他们在后半生出现的神经系统变化。他说:“到时候分析这些数据的人可能是我的孙子,而不是我本人。”(编译:shooter)

人造暗礁是一把双刃剑 会威胁航行污染海水

美国海岸警卫队“杜纳”号快艇的舰桥上布满发光的海绵和珊瑚,吸引了大量小口石鲈和潜水爱好者。1987年,“杜纳”号被有意沉入基拉戈海域,成为海下120英尺(约合36米)处的一座人造暗礁。

人造暗礁是一把双刃剑 会威胁航行污染海水

宽嘴石鲈和黄尾鲷穿过海王纪念礁。这座海底墓园座落于迈阿密海滩沿海海床,装点着大量拱门和圆柱。墓园的纪念雕塑由大约200人的骨灰与水泥混合后铸成。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生物学家表示人造暗礁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海洋生产力和改善当地渔民生活的同时,人造暗礁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它们会吸引本来生活在天然暗礁的鱼类,成为红鲷鱼等热销鱼类的“屠宰场”并让一些面临生存压力的种群遭过度捕捞的情况更为严重。此外,一些人造暗礁还可能对船只航行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因长年泄露污染物毒化所在海域。

    导弹追踪舰变暗礁

    2009年5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在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港11公里处的海域,“范登堡”号导弹追踪舰被埋在吃水线下方深处的46个炸药包炸沉,仅用于两分钟便沉入海底。这艘导弹追踪舰长159米,已经退役多年,船身上布满铁锈,两个雷达天线早已成为摆设。随着爆炸声响起,刺鼻的火药味随风飘散,滚滚黑烟腾空而起。

    沉船现场,电视台的直升机盘旋在上空进行拍摄,数千名旁观者在距离现场不远的船上目睹“范登堡”号快速沉入大西洋。沉船项目组织者乔·韦瑟比宣布:“今天下午就会有鱼儿在这艘沉船上安家落户。他指出,“范登堡”号将随着时间流逝成为一座人造暗礁,将潜水和钓鱼爱好者吸引到基韦斯特。

     实际上,“范登堡”号导弹追踪舰并不是第一艘被有意沉入海底,成为人造暗礁的船只。佛罗里达州礁岛群海域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海岸警卫队“杜纳”号和 “比布”号快艇以及美国海军“斯皮格尔·格罗夫”号登陆舰的坟墓。在距离彭萨科拉海滩大约20英里(约合32公里)的海底,沉睡着美国“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这是有意沉入海底充当人造暗礁的最大船只。二战期间,数十艘货船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被击沉,现在也已经成为人造暗礁。

    海洋中的“绿洲”

    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沉船所在区域是理想的捕鱼地点。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渔民便有意使用相互交错的原木制造人造暗礁。现在,充当人造暗礁的往往是被丢弃的垃圾,例如旧冰箱、购物车、报废的汽车以及自动售货机。可以说,几乎所有沉入海底的东西都有可能变成人造暗礁。相比之下,官方批准的充当人造暗礁的东西往往更为怪异,其中包括退役的地铁、过时的坦克、装甲人员运输车、石油钻井平台以及专门用于制造人造暗礁的蜂窝式模块——暗礁球。

    类似“范登堡”号这样的废旧船只如何以及能否成为人造暗礁取决于深度、水温、洋流和海床构成等多种因素。绝大多数吸引海洋生物的人造暗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可预测性。首先,洋流在遭遇类似“范登堡”号这样的垂直结构时会形成富含浮游生物的上升流,为沙丁鱼和米诺鱼提供一个可靠的觅食地,同时也吸引金枪鱼和鲨鱼等捕食者。其次,人造暗礁能够为穴居和生活在裂缝中的鱼类提供保护,例如石斑鱼、鲷鱼、金鳞鱼、鳗鱼和扳机鱼。狗鱼和梭鱼等奉行机会主义的捕食者也可以利用人造暗礁,静等猎物自己送上门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在数月、数年或者10年内,取决于海洋的“心情”——人造暗礁上将布满大量藻类、被囊动物、软硬珊瑚和海绵,成为海洋生物的安乐窝。

    几十年来,墨西哥湾的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所在区域便成为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因为很多鱼类栖息在钻井平台的水下结构内。“猎户座”号船长迈克尔·米格里尼说:“人造暗礁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它们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既提高了海洋的生产力,又改善了附近渔民的生活,可以与沙漠绿洲相提并论。”

    也可能成“屠宰场”

    但令一些生物学家感到担忧的是,人造暗礁也可能吸引本来生活在天然暗礁的鱼类,并成为红鲷鱼等一些确定热销鱼类的“屠宰场”。路易斯安那州大学海洋学教授詹姆斯·科万表示:“对于红鲷鱼来说,人造暗礁无疑就是一个诱饵。如果只以捕捞量作为衡量标准,部署人造暗礁显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做法。但这些结构往往部署在浅水域以便于捕捞,它们会吸引生活在距离海岸更远的天然暗礁的鱼类,同时让一些面临生存压力的种群遭过度捕捞的情况更为严重。”

    一些人造暗礁还可能对船只航行构成威胁,同时因长年泄露污染物毒化所在海域。“范登堡”号沉船项目耗资840万美元,其中有近70%的资金用在清理工作上,包括拆除10多吨的石棉和超过80万英尺(约合243公里)的电线,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降低污染风险。由于潜在的污染风险,制造人造暗礁必须严格遵守美国政府国家人造暗礁计划的相关规定。

    暗礁葬礼悄然兴起

    奥斯本轮胎暗礁座落于佛罗里达州布罗瓦郡海域海底,是一项臭名卓著的人造暗礁项目。上世纪70年代初,这一项目曾被视为一个能够实现双赢的环保举措,但最终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所谓的双赢是指在巧妙处理200万个废弃轮胎的同时打造一个海洋栖息地。但事实证明,使用硫化橡胶制造的轮胎并不是珊瑚生长的理想基层。这些捆绑在一起的轮胎并未起到“扩张”附近两个天然暗礁的作用,反而对脆弱的海洋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成捆的轮胎四分五裂后被冲上海滩。为了清除这些垃圾,政府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实际上,成为人造暗礁不仅仅是废旧轮胎和船只的最终命运,同时也是一些前卫人士的归宿。现在,一些公司正为希望死后化身为人造暗礁的人提供这种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暗礁葬礼。迄今为止,这一产业的市场规模仍小的可怜。

    海王暗礁就是这样一场另类葬礼的主角。根据打造者的最初想法,海王暗礁本是一个艺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提供葬礼服务成为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目前,已经有大约200人通过这一项目在死后化身为暗礁。参与者的骨灰与水泥混合后铸成圆柱、海星、脑珊瑚以及其他造型。他们的这些化身将在不久后被无脊椎动物吞噬,与此同时,雀鲷也会在上面产卵,藻类则在上面开辟自己的殖民地。 (本文译自/国家地理 编译:shooter)

  太空垃圾指的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无用的人造物体,这种高速运行物体很容易给正在运行的卫星和飞船造成危险,而由于其数量庞大,分布又无规律,如何回收和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网状的回收处理器材,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处理器材被称为“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由JAXA和一家名为“日东制网”的公司共同研制。研究人员设想,首先由火箭将装有“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的卫星发射到一定轨道上,然后由卫星的机器臂把这种长数公里的金属网状器材罩住要处理的太空垃圾,再将网与卫星切除。由于太空垃圾外面的金属网状器材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会自然带电,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被网住的太空垃圾就会缓缓下降,最终在大气层中烧毁。

  据介绍,这种“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的材料主要是铝线和不锈钢纤维,研究人员将这两种材料相互缠绕成直径约一毫米的银色的细丝,其不但导电性能良好,而且十分轻巧柔软。整个系统是由3根这样的细丝编制而成的网状结构,这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即使有一根断掉,也不影响整个系统的结构强度。

  这种系统由于在网住太空垃圾后可以利用磁力让其自然掉入大气层,具有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研究人员也希望用这种方法能够将太空垃圾“一网打尽”。(葛进)

这是两张卫星图像的比较,左栏拍摄于去年2月份,右栏拍摄于去年11月份(图像提供: Jesse Allen and Robert Simmon, EO-1/NASA)  这是两张卫星图像的比较,左栏拍摄于去年2月份,右栏拍摄于去年11月份(图像提供: Jesse Allen and Robert Simmon, EO-1/NASA)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巴基斯坦海岸外湛蓝的海水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小岛。不过你可能得打消自己准备前往度假的打算,因为这个小岛随时可能消失。

  去年11月底,巴基斯坦的渔民们报告他们发现了这个位于阿拉伯海中的泥火山岛,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1号随后拍摄了该区域的照片,并确认了这一小岛的存在。但就在去年2月份,同一区域的图像上还见不到这个小岛。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阿拉伯海此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泥火山岛,不过大多数会在几个月内便由于冲刷侵蚀而消失不见。事实上,此次一月份拍摄的最新图像上已经可以看到小岛周围出现了浑浊的海水区,这说明小岛正经历严重冲刷侵蚀,不就便将消失。

  泥火山是由地下气体或者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喷发而形成的泥和碎石的圆锥状堆积体,可以形成于地面或水下。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活动或碳氢化合物气体积聚有关。

  此次巴基斯坦出现的泥火山属于地壳运动导致的类型:阿拉伯板块正向亚欧大陆板块俯冲,这种运动掀起了巴基斯坦沿海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物。

  在大陆架之下,俯冲摩擦导致的大量热量熔化了岩石,产生熔浆,这些高温的熔浆使地下水酸化并沸腾,形成巨大的内部压强。这些酸性热水开始腐蚀其上方的围岩,产生大量泥浆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不断沿着地壳裂隙上涌,形成小规模缓慢喷发。

  一般的泥火山高度仅数米,但此次巴基斯坦的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它上涌超过330英尺(100米)。但这样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出现过,之前也发现过海面上出现泥火山,喷出气体并同时燃烧,远看就像海面上出现了一条神秘的火舌。

  加州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高级科学家詹姆斯·海恩(James R. Hein)说:这座新出现的泥火山小岛距离巴基斯坦海岸约2英里(3公里),其基底部分的海水深度可能在30-60米左右。

  海恩说,它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似乎处于水饱和状态,因此它将保持粘糊状甚至汤水状,这都取决于它的水饱和程度”。

  这位科学家同时指出,地下水成因泥火山一般被称为“冷泉区”(cold seeps),和深海热泉区域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大部分生命形式会从化学物质中获取能量,如甲烷。

  不过他同时补充道,这样的泥火山极少能露出水面。研究人员从未记录到这种泥火山岛能维持足够久的时间,从而允许生物在岛上居住。当然,他们并不排除有些细菌生物已经在其上定居。(晨风)

秦岭金丝猴改变生活习惯应对严酷生存环境

这只小金丝猴还不到两岁,生活在中国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原森林。金丝猴7岁时发育成熟,具体寿命还是一个未知数。

秦岭金丝猴改变生活习惯应对严酷生存环境

金丝猴一家在斜坡上挤成一团取暖。可怕的低温已经持续数周,降雪要一直持续到3月。如果气候条件更为严酷,很少有猴子能够经受住考验。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在中国中部的秦岭山脉,一种身手敏捷并且拥有奇特面部特征的灵长类动物经受住了严酷生存环境的考验,它们就是金丝猴。金丝猴家族共有5位成员,秦岭金丝猴便是其中之一。它们一度广泛分布,但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它们的栖息地便因气候变化不断萎缩。

     金丝猴是一种群居和地盘性动物,每一个群体的成员数量可超过400只。由于森林砍伐、人类居住地扩张以及为获得猴肉、猴骨(据说可以用药)和猴皮上演的偷猎行为,金丝猴的栖息地再一次受到挤压。很多金丝猴被迫迁往高海拔地区,高度达到近10000英尺(约合3048米),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它们在树枝之间跳跃,穿过冰封的河面觅食。在漫长的冬季,令偷猎分子垂涎三尺的厚厚毛皮充当了一件保暖内衣,帮助它们经受住严寒考验。

     地球上的金丝猴大约有2万只,其中有大约4000只生活在中国山区。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野生动物,中国政府建立了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金丝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以适应生存环境。树叶凋零后,它们就以低蛋白苔藓和树皮为食。此外,大量金丝猴共同生活在一起,抵御云豹等捕食者。(金丝猴的拉丁名称为Rhinopithecus roxellana,名字来源于16世纪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长着翘鼻金红发的妻子。)

     在金丝猴社会,具有生育能力的金丝猴地位超过其他雌性,与多只雌性交配的雄性金丝猴则可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西安西北大学生物学家齐晓光(Qi Xiao-Guang,音译)表示,雄性必须表现出很大的勇气并坚持不懈。在领地相互重叠时,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可能不可避免。这个时候,雄性要担负起抗击和驱逐外敌的使命,并依此展现自己的力量。包括金丝猴以及其他灵长类在内的地盘性动物更多时候是装模作样而不是真正攻击伤害对方,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自我保护。

     金丝猴的脸为何如此怪异,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妮娜·贾布罗恩斯基认为金丝猴进化出扁平的鼻子是为了对抗严寒,“赤裸而肉乎乎的鼻子直接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冻伤”。 (本文译自/国家地理 编译:shooter)


巨行星(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法国和德国研究人员26日报告说,他们借助三维技术,揭开了一颗超巨星的“反常”之谜。

  研究人员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介绍说,这颗超巨星名为HD62623。通常情况下,此类天体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表面风力极大,使得尘埃等物质几乎无法存留。然而HD62623却是个“异数”,它的四周始终环绕着大量等离子体和宇宙尘埃,这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揭开其中奥秘,研究人员动用了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并结合高分辨率光谱成像技术和无线电干扰测量法中的自动校准技术,合成了这颗超巨星的三维图像。

  三维图像分析显示,HD62623附近存在一个小型天体,与前者相比,它的光芒要暗淡许多,但正因为它的阻挡,大量气体才会围绕在超巨星周围,没有被大风吹散。

  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开了超巨星“反常”的奥秘,其使用的三维成像技术对今后观测其他行星也很有帮助。


(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30辆“不喝油”的纯电动出租车近日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正式发车,杭州市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同时揭牌。这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国内首个新能源出租车队将投入商业运营。

  据悉,为解决杭州主城区出租车运力不足的矛盾,杭州市今年将新增600辆出租车。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杭州市决定这600辆出租车中将有200辆电动出租汽车。

  据国家电网公司介绍,由国网首创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重点推出“电池供给+换充服务+里程计费”的商业运营模式,为这批纯电动汽车提供完善 的电能供给解决方案,能确保电动出租车长期稳定运行。电动出租车如果电池能量消耗将尽,可根据GPS车载装置提供的充换电站搜寻信息找到就近的网点,采取 最便捷的电池更换方式,实现快捷的能量供给;如果行驶途中耗尽电池或因其他原因到不了充换电站,也可选择“现场配送服务”,通过呼叫服务电话,与服务公司取得联系,告知具体方位,一辆装载电池的配送服务车就会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快速解决问题。

  在杭州古翠电动汽车换电站,记者发现给出租车“换电”的方便超乎想象。车辆就位后,工作人员只要借用灵活自如的机械手臂,可在2—5分钟内,将一辆车共计260公斤的四组电池全部更换完毕,与普通汽车加油等待时间相差无几。

  据国网方面介绍,除杭州外,目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湖州、宁波、金华等地也展开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覆盖和示范运营。该公司在金华建成东 关大型充电站,成立了金华八达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今年1月18日,湖州快速充电站投入使用,为当地快速充电电动巴士提供电能供给。浙江今年将在全省 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新建36座充换电站和770个充电桩,进一步完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瞿星)

第 443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