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1995年,人们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捕获了这只海马
 

  一只海马的标本在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了10多年之久,一直无人问津。日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拉尔夫·福斯特借助于CT扫描对标本进行了仔细分 析,最终发现它属于一个此前科学界未知的海马种群。
 

  1995年,人们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捕获了这只海马,随后它便被送到当地一家博物馆。在博物馆,它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06年,拉 尔夫·福斯特意识到它并不是一只普通的海马,“我们对这种怪异的小生灵知之甚少,我认为它非常与众不同,于是便开始研究。借助于CT扫描,我获得它骨骼的 3D图片。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海马不同于已知的所有海马种群”。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共有大约23万种,科学家认为这一数字还不到全部种类的30%。福斯特表示,之所以选择“似非而是”这个单词命名这种海马, 原因在于这种海马较为怪异,与预想中的海马相矛盾。现在,科学家正在搜寻这个海马家族的其他成员。发现这只海马的区域被称之为“中光度区”,但戴水肺的潜 水者很难进入这一区域。科学家猜测,在它们最喜欢的栖息地,这种海马可能非常普遍,但这种普遍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除非你能够发现这样的栖息地,否则的 话,你很难发现这种海马。
 

  海马专家、韦茅斯海洋生物公园的克里斯·布朗表示:“不幸的是,由于海洋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多物种可能在我们发现前就已经灭绝。海马尤为容易受污染和栖息地丧失影响,此次发现的新种海马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木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同源染色体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的现象,称为基因印记。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与通常的印记基因表达规则不符的是,它从父母双方遗传下来的等位基因作用截然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所有动物的细胞中,每个基因组都是成对出现: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多数情况下这两条基因都是活跃的,但对某些基因而言,其中一条被关闭了,基因仅能表达来自一方的同源基因,而另一方的不表达。
巴斯大学研究人员与加地夫大学神经系统科学与精神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其异常之处在于,子代只在大脑中表达来自父方的基因,却在身体其他部位表达来自母方的基因——好像父母双方的印记基因各自在不同部位有一种无意识的优先权:母亲的基因表达涉及胎儿成长、新陈代谢、脂肪储存,而父亲的基因表达调控着成人的社会行为。
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对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进行了行为研究。在一项强制遭遇测试中,研究人员将两组小鼠放置在一条狭窄管道的两端,并阻止它们转身,结果发现,Grb10基因在大脑中不活跃的小鼠通常会坚守原地,而其它小鼠则会倒退,并表现顺从。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更喜欢控制其它小鼠,与脑中父方Grb10基因活跃的小鼠相比,更有可能获得同伴礼貌的待遇,这在小鼠和其它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处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此外,这些小鼠还更有可能扯断同笼的表达等位基因小鼠的胡须。当母方Grb10等位基因表达沉默时,小鼠通常会变得又大又重。
巴斯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安德鲁·沃德说:“这是首次,我们证明了同一个基因根据其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好像是父母双方以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后代,一方致力于身体,而另一方致力于精神。”
研究证明,印记基因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Grb10与胚胎发育有关,而在后期生命中,它对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很重要。“一种基因能影响大脑和肌肉两方面是令人吃惊的。今后我们将研究Grb10基因如何进化出这种双重功能。”(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同源染色体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的现象,称为基因印记。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与通常的印记基因表达规则不符的是,它从父母双方遗传下来的等位基因作用截然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所有动物的细胞中,每个基因组都是成对出现: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多数情况下这两条基因都是活跃的,但对某些基因而言,其中一条被关闭了,基因仅能表达来自一方的同源基因,而另一方的不表达。
巴斯大学研究人员与加地夫大学神经系统科学与精神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其异常之处在于,子代只在大脑中表达来自父方的基因,却在身体其他部位表达来自母方的基因——好像父母双方的印记基因各自在不同部位有一种无意识的优先权:母亲的基因表达涉及胎儿成长、新陈代谢、脂肪储存,而父亲的基因表达调控着成人的社会行为。
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对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进行了行为研究。在一项强制遭遇测试中,研究人员将两组小鼠放置在一条狭窄管道的两端,并阻止它们转身,结果发现,Grb10基因在大脑中不活跃的小鼠通常会坚守原地,而其它小鼠则会倒退,并表现顺从。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更喜欢控制其它小鼠,与脑中父方Grb10基因活跃的小鼠相比,更有可能获得同伴礼貌的待遇,这在小鼠和其它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处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此外,这些小鼠还更有可能扯断同笼的表达等位基因小鼠的胡须。当母方Grb10等位基因表达沉默时,小鼠通常会变得又大又重。
巴斯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安德鲁·沃德说:“这是首次,我们证明了同一个基因根据其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好像是父母双方以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后代,一方致力于身体,而另一方致力于精神。”
研究证明,印记基因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Grb10与胚胎发育有关,而在后期生命中,它对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很重要。“一种基因能影响大脑和肌肉两方面是令人吃惊的。今后我们将研究Grb10基因如何进化出这种双重功能。”(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2日,江西景德镇市公安局、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景德镇市国土资源局在整顿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起账户资金被盗案件。

  近期,景德镇市国土资源局按照江西省纪委等有关部门《关于严格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对内部财务开展全面清查整顿。在清查中,发现市土地交易中心资金流动有异常现象,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经初步核实,该局土地交易中心资金已被非法从账户上转走1390万元。

  案件发生后,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安部门已成立了“3·1”专案组展开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一支美国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喜马拉雅山人造洞穴内发现27具人类遗骸,距今1500年,其中很多骨骼上都有肉被剔掉的痕迹。这一发现揭示出喜马拉雅山地区此前未知的一种死亡仪式。由于洞穴极不稳定加之还要征服陡峭的悬崖,遗骸只能依靠专业登山家进洞取回。

  1.登山高手上阵

登山高手上阵(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登山高手上阵(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2010年,尼泊尔莫斯坦地区,经验丰富的登山家皮特·雅丹斯手拿头骨缓缓下降,另一个头骨就在不远处。这些头骨是在一个遭到严重侵蚀的悬崖洞穴内发现的。

  2.生死循环

 生死循环(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生死循环(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美国西密歇根州大学生物考古学家杰奎琳·伊格正对人类遗骸进行编目。这些遗骸是2010年在尼泊尔莫斯坦山宗村上方的洞穴内发现的。据研究人员推测,1000多年前,这些尸体曾被安放在宽大的木架上。由于1000多年的风吹雨打,骨骼和木架在登山家进入洞穴时早已经面目全非。除了人类遗骸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羊、牛和马的遗骸,可能是献给死者的祭品。

  3.洞穴之内

 洞穴之内(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洞穴之内(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山宗村上方的洞穴内,登山家马特·塞加尔小心翼翼地拿起遗骸。古人可能借助露出地面的岩层和梯子进入洞穴。由于漫长的岁月侵蚀,洞穴只有专业登山家才有可能顺利进入,例如塞加尔和研究小组的领导人雅丹斯。值得一提的是,雅丹斯曾多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有关洞穴何时以及由谁开凿的线索正在我们眼前消失。我们发现的这个洞穴坟墓面临巨大威胁。它坐落于脆弱的岩脉中,过去就曾发生过塌方。也许下一个雨季,这个洞穴就将不复存在。”

  4.红岩

 红岩(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红岩(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尼泊尔上莫斯坦地区德拉克玛村上方的一个古代洞穴,与发现人类遗骸的洞穴非常相似。人类学家马克·图林表示,新发现的遗骸说明古人曾生活在偏远的悬崖上,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可能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图林是剑桥大学数字喜马拉雅山计划的负责人,他说:“虽然现在的僧侣在寺院清修,但我们谈论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就是在寺院出现前的时代。”

  5.专家讨论

 专家讨论(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专家讨论(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生物考古学家杰奎琳(友)和考古学家马克·奥尔登德弗正就一个颚骨展开讨论。颚骨是在尼泊尔莫斯坦洞穴坟墓内发现的。奥尔登德弗和他的研究小组认为,剔除肉并将遗骸葬在洞内的做法可能就是一座此前未知的桥梁,连接其他两种已知的死亡仪式——西藏的天葬和琐罗亚斯德教的葬礼。琐罗亚斯德教教徒会剔除死者身上的肉并用这些肉喂食动物。(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回顾往事,很多人在其一生中会后悔无数次,经常会发出“如果再回到从前……”的感叹。然而,据国外媒体3月2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挥之不去的后悔心态不仅有害心理健康,而且会殃及免疫力,危害总体健康。

  加拿大蒙特利尔康哥迪亚大学科学家发现,与喜欢“比下有余”的人相比,那些爱将自己与成功的朋友或成功的邻居相比的人,免疫力更低,感冒发病率更高。

  新 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104名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完成一项“自己最后悔的事”的调查。这些事情包括从“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到“嫁(娶)错了人”等各种情况。之后,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比较自己的后悔与同龄人的后悔在程度上的区别。科学家发现,经常想到“还有更多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作用。

  新研究负责人,伊莎贝尔·鲍尔博士表示,新研究调查了不同年龄的年轻人对生活中后悔之事的处理方式。研究发现,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处理后悔的机制”是“社会比较”——“比上不足”或“比下有余”。其结果好坏,关键取决于当事人是否能“淡化处理”后悔。鲍尔博士表示,通常“比下有余”让人感觉更爽,而“比上不足”则让人感觉更糟。

  研究成员之一,卡斯藤·沃罗施教授表示,后悔导致的情感痛苦,会进一步导致激素和免疫系统的生物学失调,进而使人更容易出现临床健康问题,比如,感冒和其它潜在的长期健康问题等。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表明,“比下有余”能够提高情绪和心理健康,有助于防止疾病。新研究还发现,年龄因素并不影响“比下有余”的积极健康作用。另外,“比下有余”的乐观态度,也可让人有更多的机会纠正和避免导致后悔的诸多错误或原因。(陈宗伦)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篇刊发在最新一期《高血压》杂志上的学术论文指出,饮用含糖饮料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建议人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在饮用含糖饮料时要保持节制。

  该结论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对2696名志愿者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这些志愿者来自英美两国共十个地区,其年龄介于40岁至59岁之间。通过对志愿者一段时间内每日饮食及尿样和血压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每天每多喝一罐含糖饮料,其收缩压就会比平时高出1.6毫米汞柱,舒张压则要高出0.8毫米汞柱。对于那些每日摄入盐分过多的人,其糖类摄入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性就会更加明显。

  虽然该研究并没有确认含糖饮料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机制,但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从而降低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浓度,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每日饮用过多含糖饮料的人,往往其饮食结构也不合理,他们会摄入许多毫无营养价值的热量,但钾、镁和钙等矿物质的摄入却明显不足。

  该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伊恩·布朗博士表示,此研究是一项种群研究,因此并不能绝对地说明喝含糖饮料就会使血压升高,但他还是建议人们在饮用含糖饮料时要保持节制。(刘海英)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将明代不腐女尸抬出棺外。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1日电 3月1日,江苏省泰州市发现明代不腐女尸。2月24日晚,在该市市区春兰路延伸工程施工工地发现三副明代棺木,棺木木质优良,均系浇浆墓,墓葬距地表都在2米以上。2月28日,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中两副棺木进行清理,只发现木枕、明代服饰、陶罐、尸骨等,未出土有文字的文物。

3月1日开棺的这副棺木外层浇浆保存非常好。开棺时女尸紧缠于裹尸布、被子和衣服之中,几乎全部浸在黄褐色的棺液里。尸体僵硬、皮肤完整,五官、毛发、睫毛等清晰可见,女尸长在1.5米左右。 (顾祥忠摄)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江苏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尸


3月1日,江苏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尸面部


3月1日,江苏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尸鞋子上的针线都依稀可见


3月1日,江苏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尸出棺后特别僵硬

  3月1日,江苏省泰州市发现明代不腐女尸。2月24日晚,在该市市区春兰路延伸工程施工工地发现三副明代棺木,棺木木质优良,均系浇浆墓,墓葬距地表都在2米以上。2月28日,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中两副棺木进行清理,只发现木枕、明代服饰、陶罐、尸骨等,未出土有文字的文物。

  3月1日开棺的这副棺木外层浇浆保存非常好。开棺时女尸紧缠于裹尸布、被子和衣服之中,几乎全部浸在黄褐色的棺液里。尸体僵硬、皮肤完整,五官、毛发、睫毛等清晰可见,女尸长在1.5米左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三, 02 3月 2011 19:53

登封发现宋代精美壁画墓

据新华社3月1日电考古人员近日在焦桐高速公路河南省登封市唐庄段发现一座满室彩绘的宋代壁画墓,为研究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民俗、音乐与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生动的图像资料。

这一墓葬形制较小,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门由普柏枋、阑额、上额、门额、门簪、立颊、门砧组成,正面抹白灰泥,其上彩绘着花卉图案。甬道的东西两壁均绘有壁画,甬道顶部可见红、蓝、绿三色单朵卷云图案。

墓室内壁画共有11幅,均保存完整,其中墓室下部有5幅壁画,反映了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如备宴图、对饮图、妇女启门图、夫妇起居图等;墓室上部有6幅壁画,反映了当时社会佛家、道家、世俗等超度及吊孝时的齐乐场景;墓室顶部,有施红彩绘的覆莲图。

专家认为,这一墓葬结构完整、满室彩绘,壁画内容丰富,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其描绘、设色、施彩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中原地区壁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67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