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市文保所透露,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该市“学步桥”北约125米处的北关街东侧发现一方题字石刻,刻有“雉堞保障”四字。经初步鉴定,系明末邯郸城小规模修缮或修建某建筑屏障时所刻。
该市文保所介绍,石刻为青石,呈横长方形,长91厘米、宽51厘米、厚27厘米,表面打磨光滑,其余为经粗略加工的毛面,表面正中镌刻楷体“雉堞保障”四个大字,落款为“赐进士第知邯郸县事赵祳基建”、“崇祯二年五月念七日大吉立”。据当地老人回忆及查阅档案资料可知,发现石刻地原为明代邯郸玉皇阁旧址,1956年将其拆除,石刻或许就是当时作为废弃物埋入的。
据了解,“雉堞”又称垛口,是指筑于城墙顶部外侧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当外敌来犯时,作为掩护守城将士之用,这里应泛指城墙或城池。石刻发现地南距古邯郸城北门仅200-300米左右,是由北向南进入古城的交通要冲,所谓“雉堞保障”是针对当时邯郸城池的防护与保障而言的。目前邯郸已知现存同类石刻两方,另一方藏于丛台公园邯郸碑林内,正中为“三辅锁钥”四字,落款与本次发现的石刻完全相同,两方石刻很可能为同一建筑上所遗留。
据《邯郸县志》及相关史料记载,明代邯郸城始建于洪武年间,正德年间,再加修揖,设六门。明嘉靖年间扩城并改六门为四门;隆庆年间对城墙及城门再作修缮。崇祯年间,则未见修补城池的记载,但作为局部较小规模的修缮,抑或修筑城池附近某建筑屏障,并由时任知县赵祳基题额,以示功德。两块石刻很可能系明末邯郸城小规模修缮或修建某建筑屏障时所刻,这对研究邯郸古城的维修和防护设施的修筑有重要意义。(马继前 霍发林)
左边的脑袋叫做Madga,右边的叫做Lenka
斯洛文尼亚最近发现了一只双头五腿的非洲盾臂龟(African Spurred Tortoise),它的奇异外型恐怕连进化论者达尔文也要啧啧称奇。
这只小巧玲珑的龟出生于去年十一月中旬。人们给它起了两个名字,左边的脑袋叫做Madga,右边的叫做Lenka。
虽然这只龟看上去尚小,但它却可能最终长的体型很大。实际上,非洲盾臂龟是世界最大的陆龟品种。它们通常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边缘和北非,成年龟的龟壳可达45厘米长,重70-100磅(31-45公斤)。它们的寿命通常在30-50年间,最长的圈养龟寿命长达54年。
弗兰斯卡博士(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耶稣在基督教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管你是不是信教徒,对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肉身和血液替天下苍生赎罪的事情都会有所耳闻。但一直以来对于耶稣是否有妻子这件事情,基督教却非常忌讳,从来都是避而不谈,认为这样的猜测是非常荒诞的。但实际上,在很多考古学家的眼中,耶稣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至少他有妻子这件事是有据可依的。
对于这一点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弗兰斯卡博士就坚信这一点。在3月6日初版的《每日邮报》上,这位女博士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论述了耶稣是有妻子的这一考古发现。她写道:“他的名字是耶和华,他是神的代表,是上帝,但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我和我的同事得出了一个非常令人不舒服的结论,这位上帝是有妻子的。”
弗兰斯卡论述了她在牛津大学的学习过程,翻译了很多圣经的英文版本,在此过程中她才知晓耶稣是在和多位竞争者进行角逐之后最终奠定自己上帝地位的。像圣经中的巴力、亚舍拉等都是耶稣曾经的竞争者。在如今的《圣经》中他们都是“假神”。
与此同时,弗兰斯卡还发现了一件令她感到吃惊的事情,亚舍拉像曾经被供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神殿中,她是繁殖女神。对于此弗兰斯卡开始思考,她究竟和耶稣有着怎样的关系,难道真的如圣经所言是巴力(恶魔的化身)的妻子,那么简单么?
考古碑文所发现的记录耶和华和亚舍拉的文字(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在此时,弗兰斯卡也逐渐知晓了一些耶稣和亚舍拉的传闻,开始怀疑这是否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在BBC她专注于这一课题,利用更多的考古碑文和文献了解了耶稣和亚舍拉的关系。她写道:“20世纪早期发现的迦南沿海城名叫殷商古城,这座城市是在叙利亚,虽然不为人知,但是却发现了很小的亚舍拉像。殷商古城和耶路撒冷有着共同点,城市中的居民都是信仰耶稣的。如果耶稣是唯一的信仰的神,那么怎么会留存有亚舍拉的雕像呢?”
弗兰斯卡还跟随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破碎陶器,距今约西元前8世纪。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旅行商人的物品,上面写的祝福话语太过匪夷所思:“愿耶和华和他的亚舍拉赐福于我们”。这样确凿的证据彻底颠覆了耶稣的形象,而这也使得弗兰斯卡坚信上帝是有妻子的。
当然,她也明白通过考古文献来着证明耶稣是有妻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圣经》中耶稣是道成肉身,关于他和亚舍拉的事情都是背弃神的人编造的谎言。“但为什么这些证据一旦发现,就会引起基督教的极大惶恐呢?”弗兰斯卡在最后写道。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国际《金瓶梅》研究会和杭州冰凌文化策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金瓶梅》研讨会”近日在杭州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学者合理地解释了《金瓶梅》作者起的“兰陵笑笑生”笔名的含义,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的原因, 同时为如何理解《金瓶梅》的问世及如何阅读作了深入探讨,为《金瓶梅》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何人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世界文学领域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毛泽东主席曾经高度评价《金瓶梅》描写了真正的明朝历史。但是,长期以来《金瓶梅》研究存在着两大瓶颈,一是作者为何人?二是该书是否是“淫书”?这次研讨会聚焦于作者问题的探讨,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金瓶梅》留下一个四百多年未解的悬案中,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一直是个谜。在以往的各种说法中,“王世贞说” (以下简称“王说”)流传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首先,明、清两代的文献资料有直接、也有间接阐述《金瓶梅》的作者是王世贞。其次,《金瓶梅》的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
2009年3月,浙江学者陈明达先生的论文《作者蔡荣名考》在新华网上发表,接着,国际作家书局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由徐仁达、陈明达、赵颂平、夏吟四人合著的《作者蔡荣名说》和《作者蔡荣名说的立论依据》两本书。一个关于《金瓶梅》作者的新说——“蔡荣名说”(以下简称“蔡说”)在海内外金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而“蔡说” 能后来者居上,除了“蔡说”以“王说”为立论基础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徐仁达、陈明达等所提出的“蔡说”,以许多史料为依据,丰富和发展了“王说”。他们认为蔡荣名是王世贞的门客,是王世贞聘请来做“枪手”完成《金瓶梅》作品的。蔡荣名在王世贞的指导下,以王世贞的思想、不幸经历以及授意为核心,创作了《金瓶梅》。这一学说使人眼前一亮,合乎情理地解释了王世贞亲自策划创作《金瓶梅》的可能性,同时也呼应了金学界关于《金瓶梅》可能出自一位才子的猜测。
国际《金瓶梅》研究会会长徐仁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凌鼎年和学者黄匡等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反映中国农耕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书中人物的衣、食、住、行,以及讲述的故事和宣传的文化,都说明其创作地在浙江黄岩弇山园。专家所指出的六个论据中,尤以在《四库全书?弇洲续稿》和蔡荣名的《芙蓉亭诗钞》都记载着王世贞赠给蔡荣名的两首诗最有说服力。这两首诗记录了《金瓶梅》从初稿到成书的整个过程,是“蔡说”最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诗的题记和诗文的内容,记录着王世贞把蔡荣名请到自己的家里,住在他的私家花园——弇山园里整整两年。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王世贞交给他的任务,王负责出版,蔡荣名同意隐姓埋名。“蔡说”讲述论证的就是以上整个《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因此“蔡说”认为:在创作《金瓶梅》的过程中,王世贞的角色是“制片人”、“导演”、“发行人”,蔡荣名仅仅是执笔者、编剧而已。
此外,《金瓶梅》中特有的黄岩方言,江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和黄岩特有的食品,台州黄岩历史名人,以及书中的天台山历史文化,都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同一个命题,在逻辑上可以相互印证和互补,形成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集,使“王说”和“蔡说”的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和完整,所以说《金瓶梅》作者是蔡荣名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蔡说”的两个重大发现
徐明达和赵颂平 在《金瓶梅》的研究中,还对“蔡说”的两个重大发现有所论述。一是“主要影射讽刺对象新说”。《金瓶梅》在社会上流传以后,人们早就看出它是一部“指斥时事”的书。可是几百年来,人们只知道书中影射讽刺谩骂的对象是严嵩父子。可是,学者们在研究《金瓶梅》时发现:王世贞虽然与严嵩父子有杀父之仇,但是,王世贞已经利用创作戏剧《鸣凤记》,把严嵩父子骂够了。在《金瓶梅》中,王世贞要骂的不一定是严嵩父子,可能还另有其人?学者们在研究王世贞时还发现,王对张居正也积怨颇深。王世贞和张居正是同年进士,张居正掌权时拉笼王世贞,因政见不同,不相为谋。此外,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些个人恩怨。
王世贞恨张居正,在他的作品中有攻击张的蛛丝马迹。《金瓶梅》创作时,虽然张居正已死,但王世贞的文学地位以及他的修养都决定了纵然对张居正有诸多不满,也不便公然指责这位故去的内阁首辅。于是只能请自己欣赏的蔡荣名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进行《金瓶梅》的创作,抒发对张居正的愤恨之情。作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挖空心思地将“张居正”写进《金瓶梅》中,进行无情地鞭挞。张居正可不比严嵩,为此唯有把作者姓名隐去,方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发现《金瓶梅》影射讽刺的主要对象为张居正以后,《金瓶梅》中有些谜题,如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兰陵笑笑生笔名新解。在万历刻本《金瓶梅词话》中,有一篇署名“欣欣子”的序,指明书的作者为“兰陵笑笑生”。中国人重乡土观念,在署名时挂上郡望(即籍贯),可说是中国古人的通例。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兰陵当作地名,但结果是无论山东苍山县兰陵镇,还是古时曾名兰陵的江苏武进县,山东峄县,都找不到笑笑生,也就是说只有兰陵而没有笑笑生。
兰陵不是地名,哪是什么呢?“蔡说”认为:“兰陵”是酒的代名词,就像“杜康”一样。那么笑笑生呢?学者们认为笑笑生是同音假借,小生是南戏中的男主角,“笑”黄岩读音近于小,笑笑生即小小生,也就是现在说的小青年。“兰陵笑笑生”就是嗜酒的小青年,贱称酒徒。这里要说明的是,嗜酒现代人认为是陋习,称为“酗酒”,而古代人可不这么看,喝酒是男子汉的本色,就像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贤个个烂醉如泥,他们的嗜酒轶事,历来都被人们传为美谈。
“蔡说”认为,《金瓶梅》作者是明代黄岩人蔡荣名,他以兰陵笑笑生为笔名,以酒徒自诩,是其性格使然。从蔡荣名存世的诗集《芙蓉亭诗钞》中可以看出,蔡对大文豪王世贞十分崇拜,以能得到王的赏识为荣。由此我们推断,兰陵笑笑生是蔡荣名从王世贞的赠诗中得到启发而拟定的,王世贞诗曰:“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去,古义为离开,陶陶,快乐的意思,陶陶酒人,即快乐的酒徒,也就是说你离不开一个快乐的酒徒的本色。蔡荣名就以笑笑对陶陶,以兰陵对酒人,兰陵笑笑生,也就是快乐的酒徒之意。
《金瓶梅》作者蔡荣名精通古文辞,还可以用古文辞破译兰陵两字。《尔雅?释草》《说文解字》解释:“兰,香草也。”“陵,草名,苕,陵苕,一名为陵时(现在叫凌霄花)。”“蔡,草名。”原来,兰、陵、蔡都是草名。因此,作者挑了兰陵作谜面,蔡为谜底,让后人射虎。《尔雅?释草》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草的花谓之荣,这句话说的多好啊,如果兰陵两个字,“兰”诠释为草名的蔡,“陵”亦当做草名,草谓之荣,草名谓之荣名,兰陵就是蔡荣名,兰陵笑笑生就是蔡荣名笑笑生。
如果说奥茨的真实身份以及他那潜藏在历史迷雾中的死因并不能吸引您的注意力,那么假如您知道这位五千年前的亡灵竟然导致了7名20世纪现代人的死亡,您还会对这具冰冷的尸体无动于衷吗?没错,冰人奥茨如同法老王图坦卡门一样,似乎对于扰他清梦的人怀有怨念,因此,将诅咒施加到那些人身上。当然,如果您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在看完下列这些事实后,能够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自然是最好不过啦:
法医赖纳·亨恩: 这位1991年徒手将奥茨从雪墓中发掘出来的“盗墓者”,在一年后就不幸遭遇车祸去世。他也是第一个死于奥茨诅咒的人。
搬运向导库尔特 弗里茨:这位勇敢的登山向导,在赖纳 亨恩死后一年,引导直升机搬运奥茨,正是他打开冰层,使冰人走进世人的眼球,然后,就在这一年,他在一次登山中遭遇雪崩,成为了第二个奥茨。
摄影记者赖纳 赫尔茨:如果以为只要不用手碰到“奥茨”就可以平安无事,那么赫尔茨的去世又该如何解释?这位将奥茨发掘全程拍摄下来的记者,2004年,患脑瘤去世。
图为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奥茨纪念碑
发现者赫尔穆特 西蒙(Helmut Simon):2004年是奥茨诅咒最为猖獗的一年,赖纳 赫尔茨的死并没有让奥茨解恨。2004年10月,因为发现奥茨而名扬天下的赫尔穆特 西蒙重回奥茨安息了5000多年的故地去凭吊,没想到却失足坠崖。而让人惊异的是,8天后,西蒙的尸体被发现时,姿势与1991年他和妻子碰巧发现的奥茨一样。
救援队队长迪特尔 瓦内克:在赫尔穆特 西蒙的葬礼刚刚举行完一个小时后,搜救并发现他的尸体的救援队队长迪特尔 瓦内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奥茨调查小组负责人康拉德 斯宾德勒(Konrad Spindler ):悲惨的2004年过去了,而诅咒则并没有结束,2005年4月,奥茨调查小组负责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历史学家康拉德 斯宾德勒死于多发性硬化并发征,而在此前,他一直坚称奥茨诅咒是弥天大谎,当然,如果真有天堂或地狱,他也许可以亲自向奥茨问清楚。
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汤姆 罗伊扎:斯宾德勒死后半年,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汤姆 罗伊扎也因为罕见的血液病去世。在这位从事奥茨研究12年,并声称已经发现奥茨秘密的历史学家的书房,人们并没有发现他所说的文件。无论纸质还是电子文档。
请本文作者与本频道联系。
中新网3月6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派往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第二批国际紧急救援队队长沼田行雄6日称,许多中国与日本学生失踪的CTV(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坍塌现场的搜救及瓦砾清理工作已于当地时间5日傍晚结束。
6日早晨,沼田等33名日本救援人员冒雨在CTV大楼前默哀两分钟,为遇难者祈福。沼田难过地表示,“我们尽了最大努力进行搜救,但很遗憾没有找到幸存者”。
满地瓦砾被清理后,如今的CTV大楼坍塌现场已成空地,只有未在地震中损毁的电梯部分尚在。空地一角的献花台上摆放着失踪日本人家属们献上的鲜花和毛绒玩具。
据新西兰警方透露,大楼内约发现90具遗体,辨明身份的死者中未发现有日本人。救援队发现的遗体及物品已全部交由新西兰方面保管。
嘉定发现“后土之神”石碑
嘉定区安亭镇漳浦村发现一块目前上海最大的清末民初时期的花岗岩材质“后土之神”石碑。该石碑长171厘米、宽36厘米、厚15厘米,比2009年12月在青浦首次发现的“后土之神”石碑长70厘米左右。石碑上用楷书阳刻的“后土之神”大字清晰可见。
石碑散落于漳浦村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河边,昨天被在此承包蔬菜种植的一对安徽籍夫妇发现,他们立即打电话告知嘉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后,初步认定这是一块清朝末年或民国初期的“后土之神”石碑,也是目前上海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块“后土之神”石碑。
据文物专家介绍,“后土”在古代是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即民间俗称的土地神。江南过去土地庙数量较多,一般置于庙中的“后土之神”牌位大多为木制材料,而以石刻形式出现的石碑很少见,该石碑对研究上海及江南一带的风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泰州发现一个明代古墓,女主人五官分明,甚至眉毛都清晰可见。要对女尸“善后”,需将肉身和衣物分别保存。昨天上午,泰州市博物馆的专家,花费3个小时为女性墓主人“更衣”,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墓葬品,其手上一枚绿宝石戒指最为吸引人。
解开“纽扣” 需翻身才能褪下衣服
3月1日,重现天日的女性墓主人,“原封不动”地被放置在冰柜中保存。泰州市博物馆专家选择了最适合女尸及其身上衣物贮藏要求的温度:4摄氏度。据介绍,出土后的女尸,须肉身和衣物分开分别保存,以免女尸出现腐烂。因此,褪去其身上的衣物,便成了当务之急。昨天上午9时,身上包裹厚厚衣物的女尸,被抬出冰柜。由于不需解冻,专家们随即着手对其“褪衣”。记者现场看到,连接女尸衣服两侧的“纽扣”,其实是一个两根布条扎在一起的“结”。女尸外衣被解开后,里面一层层衣服都是斜衣领,领口从右上开始,“终于”左腰间。
解开这些“纽扣”不难。按理说,给女尸整体“褪衣”时间不需要太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整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这是由于时隔数百年的女尸四肢僵硬,一件衣服前面“纽扣”解开后,并不能马上脱下来,而是要将其翻身俯下,从后背慢慢将衣服褪下,衣裾还有可能被枕在侧面身体处,有时甚至需要抬起整个尸身才能褪下该件衣服。女尸下肢里面穿的是裤子,外罩数条裙子,有的裙带系在腰间,有的系在腹部,也增加了褪衣的工作量。
手戴绿宝石戒指 袖筒还滑出一串铜钱
褪衣初期,工作人员脱去其外罩后,便发现女尸右手戴有一只戒指,上面的绿宝石还隐隐发着光,戒身为银制。几乎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看到,从女尸右袖筒滑出一串铜钱,这些铜钱被穿在一根布条上,布条一头拖得很长,另一头刚刚“探出”最上面一只铜钱的眼孔。专家分析,根据有关风俗,女尸刚下葬时,这些铜钱应该是被其“攥”在手中的,寓意是“转世”后“手里不缺钱”。
褪去帽子,工作人员在其头部发现了一只发簪,由于年代久远,发簪已呈黑色。有意思的是,这只发簪一头竟是可以挖耳朵的耳扒。专家分析,发簪的材料可能是银质的。在第二层衣服的上方,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只挂在脖子上的香袋。移去香袋,一枚被缝制在衣服中央的铁钱露了出来,钱面上“太平通宝”四个字还能隐约看得出。在多层衣服之间,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张张“黄元纸”(俗称“阴钱”)。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黄元纸”虽泡在水中数百年,仍完好无损。记者发现,对于这些随葬品,工作人员都逐一小心翼翼地存放。
尸身泡在“药水”中 衣物等继续“冷藏”
记者看到,被完全褪去衣物后,女尸的肉身被浸泡在一个类似浴缸的容器内,缸内放满了水。据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介绍,容器内的水是福尔马林药水,可以对女尸进行防腐。而褪下来的衣服,继续放冰柜冷藏。下一步,泰州博物馆将约请上海科技馆专家对尸身进行专业保护,并请有关纺织品专业保护单位的专家,对其衣物进行保存。
至于这位“红颜”到底是明朝哪个年代人物,专家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两个疑问】
1、女尸出土后为何容貌没变?
有报道说,有的古尸一出土,容颜就大变。但记者昨天发现,尽管“重现天日”已经两天,但女尸的容颜几乎和刚出土差不多。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介绍,古尸出土,之所以容颜有变化,是因为出土后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与地下存在较大差别,比如,古尸出土恰逢高温,或烈日曝晒,容颜就会大变。泰州女尸之所以变化小,是因为近来气温较低,天气湿润,与地下环境差异不大。
2、泰州为何常出不腐古尸?
据介绍,从1979年最先出土古代女尸算起,泰州已经连续出土4具古代不腐尸体,两具男尸两具女尸,其中前三具为徐蕃夫妇和刘鉴,与刚刚出土的这具女尸一样都是明代人,这在省内甚至全国都很罕见。那么,泰州为什么经常出土不腐尸体呢?
A 独特地质
泰州市博物馆专家介绍,省里有专家曾对该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这很可能与泰州地下独有的环境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B 注入水银
此外,还有人猜测,尸体中可能注入了水银之类的防腐剂。因为泰州不像那些出土古尸较多的新疆等地那样气候干燥,泰州相对湿润,按理说不便于尸体保存。因此怀疑是注入水银。
C 特殊液体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能正因为泰州地势低洼,导致地下水渗入棺中,与棺中的物质混合,形成了一种可防腐的特殊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