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周三, 26 8月 2009 18:29

暴龙

   

暴龙
暴龙

    概况

 

    暴龙曾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从厚重的头骨到1.2长的下颚,这种凶残动物身体的每个部位强悍无比。化石显示,暴龙长12,高4.66。借助强壮的大腿和长而有力的尾巴它奔跑如飞。

暴龙锯齿状的圆锥形牙齿最可能被用来刺穿和咬住猎物的肉,然后用它强壮的颈部肌肉撕开肉。它的前臂能抓住猎物,但是,要送到嘴边手臂还是太短。科学家们相信,这种食肉动物一口能吃下230公斤的肉。包括三角龙和爱德蒙托龙在内的暴龙的猎物的化石显示,暴龙在吃的时候会撕碎和断裂猎物的骨头,它的粪便中能看到猎物碎骨。暴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北美洲森林覆盖的河谷中。暴龙于6500万年前在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时灭绝。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大小:长12,高4.66

   暴龙(Tyrannosaurus)的意思是“蜥蜴暴君”

   受保护级别:灭绝

   大小相当于一辆公共汽车

周三, 26 8月 2009 18:29

火星探索

探测这颗红色行星
探测这颗红色行星

  美国宇航局“猎户座”载人飞船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这对将宇航员送往火星的任务是个巨大推动。“猎户座”飞船预计在2020年把人类重新送上月球。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它有望与在轨道组装用于飞往火星的飞船汇合,把第一批宇航员送上这颗红色行星。

  这些未来的可能性令人激动,但无人飞船早已经大大增加了我们对火星的了解。目前已经有数十艘飞船被发往火星,但是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任务取得了成功。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把飞船发射到火星上,看到它进入既定的工作程序,把收集的数据发回地球是多么困难。

  第一批火星任务被称作“飞越”,任务期间飞船会慢慢靠近这颗行星,在从它旁边飞过时给它拍照。美国宇航局的“水手”号飞船是一个小型遥控飞行器,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地球的近邻金星、火星和水星等行星。“水手4”号飞船于1965年7月从火星旁边飞过,给这个外星世界拍摄了很多照片,并把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批火星图片发回了地球。

  首次登陆火星

  1971年,苏联太空工程把第一艘飞船送入火星轨道,并把一颗登陆器发射到这颗红色行星的表面,这标志着该工程在火星探索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火星3号飞船发回了它在大约8个月内收集的数据,展示了更多火星的地形、大气、天气和地质特征。虽然该任务的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但它向地球发回数据的时间仅持续了大约20秒,随后便陷入沉寂。

  后来美国宇航局的水手9号等轨道飞船,把更多有关火星大气的数据发回地球,并拍摄了火星的地表图片,展示了这颗红色行星的地表特征,给这个奇特且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世界拍摄了很多图片。这些任务揭开了一些火星之谜,例如证明了这颗行星上所谓存在古代文明的火星运河,其实是自然形成的沟渠。不过这些任务也引出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古代天然河床是否说明这颗红色行星上曾存在液态水。

  海盗1号和海盗2号登陆器于1976年抵达火星。直到1982年底,这两艘长寿飞船仍在继续向地球发送数据。它们拍摄的火星地表照片,公众看后大为震惊,科学家看后感到异常兴奋。该任务的登陆器还实施了火星土壤生物学试验,其目的是在太空寻找生命迹象,然而,虽然这项研究结果非常撩人,但并未得出最终结论。

  1996年发射的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号飞船证明可自由运动的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着陆是可行的。“索杰纳(Sojourner)”火星车发回了大量科学数据,其中包括图片、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化学分析数据。

  正在进行的任务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勘探者( Mars Global Surveyor)”火星探测卫星自1999年开始围绕这颗行星运行,扫描火星的整个表面,并对它进行研究。这项长期任务已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火星的季节变化和多变的天气,其中包括尘暴。也许最著名的火星任务是“火星探测漫游者(MER)”——“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2004年1月,这两个火星车分别抵达火星两侧,它们对这颗红色行星进行探索的范围比以往任何任务都要大。

  这些火星车已经行驶数英里,发回地球10万多张高清图片。它们对火星土壤和岩石进行研究,并用装备齐全的实验舱在这颗行星表面进行遥控野外地质学试验,它们甚至对火星地表以下也进行了研究。现在这两辆火星车仍在运行,它们远远超出了最初90天的运行窗口,充分显示了它们的持久性和耐力。

  很多未来火星任务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它们将在人类登上火星之前发射升空。科学家希望能对火星地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把收集的地质特征方面的数据和重要样本发回地球。这些任务有可能在火星发现水甚至生命迹象,这些或许都隐藏在这颗行星令人望而生畏的地表以下。

宇宙实验室
宇宙实验室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轨道实验室和建筑工地,16个国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合在一起,共同为人类在太空打造一个永久性前哨基地。虽然该站飘浮在距离地面大约240英里(约合390公里)的高处,但从2000年11日就已经开始有国际成员在上面居住了。他们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进步”号货运飞船,把宇航员及补给品送上空间站。参加这些任务的宇航员一般要在轨道里生活和工作大约6个月。

  在轨道上的日子里,宇航员更多地展示人类是如何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机组成员已经知道了在太空饮食的难处,在太空中味觉的灵敏度会降低。他们还知道了在太空要把自己固定在一个不会飘动的物体上才能安安稳稳地睡一觉。除此以外,机组成员还要在轨道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不断改进和扩建空间站,并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宇航员每天必须锻炼2小时,才能抵消微重力对骨骼和循环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

  空间站正在建设中

  从1998年11月开始,空间站一直处于建设之中。当年该站的第一个组成部分——“黎明”号控制舱由俄罗斯的“质子”火箭送入轨道。2008年,欧洲航天局建造的耗资20亿美元的科学实验室——“哥伦布”实验舱安装到空间站上,从而使该站扩大到8个房间。

  空间站的设计特点是安装在由十多个片段构成的一个大型桁架上的一系列圆筒状太空舱。“黎明”号太空舱主要用作储藏和外燃料箱。“星辰”号服务舱是机组成员的住处和该站上的很多生命支持系统的所在。空间站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并通过循环路线把热量释放到舱外,起到制冷作用。美国“命运”号实验舱作为一个飘浮的设施,用于进行材料、技术和其他实验。“哥伦布”实验舱主要用来进行生命科学、流体物理学和其他领域的实验。

  对接口可以使更多飞船访问该站。“寻求”号气密舱为空间站建设所需的太空行走提供了可能。“Canadarm2”号机械臂是空间站上的另一特色。加拿大研制的这个仪器是一个大型遥控机械臂,主要担任起重机的角色,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空间站的建设工作有可能会在2010年前完成。该站竣工后,将有6名机组成员在这个比普通五居室住宅还要大的空间里生活和工作。

  1.格陵兰冰盾

格陵兰冰盾
格陵兰冰盾

  洞窟探勘人员用绳索深入格陵兰冰盾300英尺(约合90米)处。类似这样的冰河洞穴是季节性融水或者地热喷口在冰盾内部切割出裂缝和通道形成的。由于由冰构成,冰河洞穴处于极为不稳定状态,致使勘探人员面临独一无二的挑战。

  2.美国熔岩床国家纪念碑

美国熔岩床国家纪念碑
美国熔岩床国家纪念碑

  图片展示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熔岩床国家纪念碑。类似这样的熔岩管洞穴遍布整个世界。这种独特的地下结构是长时间的熔岩流动形成的。随着熔岩在通道中流动,溢出的部分在两侧形成天然堤岸。堤岸最终连接在一起,凝固后形成一个顶篷。

  正如冬季的水流继续在其冰帽下方流动一样,熔岩也继续在顶篷下方流动。当源头的熔岩流停止脚步,余下的熔岩一路前进直至末端,形成一个中空管状结构。这种管状结构通常拥有较大空间,勘探人员可以在里面行走。

  3.石灰石洞穴

石灰石洞穴
石灰石洞穴

  智利巴塔哥尼亚的石灰石洞穴的入口,是在水的长时间影响下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之为“水和时间的艺术”。石灰石是一种可溶性岩石,在数十万年的变迁中,缓慢流动的水充当了一个凿子角色。地质学家将这种结构称之为溶洞。

  4.格陵兰岛冰河洞穴

格陵兰岛冰河洞穴
格陵兰岛冰河洞穴

  一名洞窟探勘人员站在格陵兰岛的一个冰河洞穴内,观察变化多端的色彩和形状。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勘探人员观察的结构更像是一个螺旋星系而不是洞穴的一个组成。这个大冰库内仿佛来自另一世界的轮廓是由地热温泉的热量形成的。

  5.中国芦笛岩

中国芦笛岩
中国芦笛岩

  沐浴在蓝紫色光线下的中国芦笛岩,给人的感觉是,这里好似一部科幻影片的拍摄现场。这种喀斯特地貌是由50多万年前的一条地下河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可到达性,是当地最受环境的旅游景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芦笛岩曾经被用作防空洞。

  6.美国龙舌兰洞

美国龙舌兰洞
美国龙舌兰洞

  美国新墨西哥州卡尔斯贝洞窟国家公园的龙舌兰洞,洞内的石笋被水晶般透明的水环绕。这个洞穴一度默默无名,直到1986年才享誉世界,当时洞穴勘探人员冲破一条封闭的通道并发现大量可以步行通过的地道。自此之后,勘探人员对长度超过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的地道进行测绘。龙舌兰洞也就此成为美国第三长的洞穴和世界上第五长的洞穴。

  7.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

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
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

  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高度在50英尺(约合15米)左右。在它的衬托下,一名洞穴勘探人员显得非常渺小。大名鼎鼎的龙舌兰洞位于新墨西哥卡尔斯贝洞窟国家公园,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勘探者到此探险。

  8.方解石沉积物

方解石沉积物
方解石沉积物

  罕见的方解石沉积物,外形好似小麦片,是在龙舌兰洞深处墙壁上发现的。科学家认为,这种被称之为“叶形线”的波纹结构是方解石在水位重复升降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9.洞穴珍珠

洞穴珍珠
洞穴珍珠

  洞穴内的矿物沉积物能够呈现出令人吃惊的外形,例如图片中这些好似巧克力的“洞穴珍珠”。这种独特的球形结构在洞穴水池中形成,由层状方解石慢慢在一粒沙子或者泥土周围沉积而成。

  10.美国代波尔德洞

美国代波尔德洞
美国代波尔德洞

  佛罗里达州位于地下250英尺(约合76米)处的代波尔德洞,图片中的潜水员正对一个被水淹没的洞室进行探测。代波尔德洞的名字以所在地区最初主人的名字命名,位于佛罗里达州布鲁克斯维尔附近的桑德·希尔童子军营地。

  1.海滩上空紫光闪现

q
海滩上空紫光闪现

  随着手指状闪电在云间扩散开来,美国佐治亚州坎伯兰国家海滩上空紫光闪现。

  2.枝状闪电的壮观场面

q
枝状闪电的壮观场面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阴云密布的天空出现枝状闪电的壮观场面。大多数闪电发生在类似这样的积雨云中,但是它也可能发生在层状云中。

  3.粗闪电装饰了铁蓝色的天空

q
粗闪电装饰了铁蓝色的天空

  大自然用一道粗闪电装饰了铁蓝色的天空。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我们先看到闪电。计算闪电和雷声间相差的秒数,除以5算出的是雷暴“行驶”的英里数。除以3是公里数。

  4.空闪电撕开云层

1
空闪电撕开云层

  坦桑尼亚坦噶尼喀湖上空闪电撕开云层。坦桑尼亚的邻国----民主刚果共和国是世界上闪电发生最频繁的地方。据美国宇航局的资料显示,刚果每平方公里土地每年平均吸纳158次雷电。

  5.闪电花纹

q
闪电花纹

  古巴维纳勒斯谷上空出现的闪电花纹。闪电的速度每秒达15万公里,温度可达到3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4倍。

  6.枝状闪电

q
枝状闪电

  美国怀俄明州红色沙漠上空云层内出现枝状闪电。云层内闪电是最常见的闪电,发生在积雨云中。

  7.卷须状闪电

q
卷须状闪电

  美国佛罗里达马德拉海滩上空蜿蜒出现的卷须状闪电。在奥多兰和圣彼得堡之间的4号州际公路被叫做“闪电巷”,因为据报道,该地区比美国任何其他地区可看到更多的闪电。

地下洞穴
地下洞穴

  黑暗就像面纱一样遮住了洞穴的脸,让我们无法领略它们的自然之美。在海岸线边缘悬崖峭壁中发现的一些洞穴,是长时间受海浪无情冲击形成的,其它一些洞穴则是在熔岩管外表面冷却变硬,内部流干后的结果。有时候,冰河也会形成洞穴,即融化后的水向海洋流淌时在冰河内形成的地下水道。

  但绝大多数洞穴还是在喀斯特地区形成的。喀斯特这种地貌由石灰石、白云石和石膏石构成,岩石慢慢溶解在稍显酸性的水中形成洞穴。首先,大气层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降落到地面,渗入土中时吸收更多的空气。此时的雨水成为一种弱酸性化合物,能够溶解喀斯特岩石中的主要矿物质方解石。

  酸性水透过裂缝和喀斯特渗入地下,形成一个类似地下管道系统的通道网络。随着更多的水渗入,通道变得越来越宽,同时允许更多的水渗入。最终,一些较大的通道成为洞穴,具体的说,应该是溶洞。绝大多数溶洞需要10万多年时间才能拥有一个足以容下一个人的空间。渗入地下的水直至遇到岩石中水完全饱和的区域才停止脚步。由于渗入之门关闭,后续的水只能向前流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洞穴几乎呈水平态。

  稀奇古怪的特征

  躲藏在黑暗之中的岩层被称之为洞穴堆积物。它们从顶部垂下来,好似一根根冰柱;从地面冒出的像一朵朵蘑菇;覆盖墙壁的片状岩层则像是一个个瀑布。洞穴堆积物是在酸性水中的二氧化碳从洞穴通风口逃走时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被溶解的方解石再次变硬。

  冰柱状岩层被称之为钟乳石,是洞穴顶部的水滴落时形成的。地面“长”出的石笋通常是钟乳石末端滴落的水形成的。圆柱形岩层是钟乳石和石笋的结合物。洞穴墙壁和地面上的片状方解石被称之为流石。其它钟乳石呈现出帷幔和苏打水吸管形状。弯曲的岩层被称之为石枝,它们朝所有方向弯曲,分布于顶部、墙壁和地面。

闪电可两次击中同一位置
闪电可两次击中同一位置

  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闪电经常能两次击中同一位置,尤其是高大的建筑物或突兀的山顶。 从云层划到地面的闪电是一种常见现象,闪电击中地球表面平均每秒钟有100次之多,而且闪电的能 量非常强大,每一束闪电的电压高达10亿伏。

  这种大放电现象是由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在暴风中,雨、冰或者雪的互相 碰撞的粒子增加了这种不平衡性。暴风云的下部经常带负电,在地面上的物体,如尖塔、树和地球本 身带正电,结果导致不平衡的出现,大自然通过在两种电荷间通电的方式寻求补救。

  一种叫做“阶梯先导”的阶梯状系列负电荷从风暴云下部向地面逐级增多。每一部分约46米 长。当最下面的一级进入带有正电物体的46米范围之内,它会遇到爬升的正电,正电可以从建筑物、 树或者人身上升起。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通道,电以闪电的形式从这条通道转移。

  包括最常见闪电在内的某些类型的闪电从来不会离开云层,但会在云中或云之间的不同带电 区之间移动。其他罕见的闪电类型可通过极端的森林大火、火山爆发和暴风雪放出火花。球形闪电是 一种小而带电的球状闪电,能漂浮、会发光及弹起,似乎背离了地心引力或物体学原则。这类闪电至 今困扰着科学家。

  闪电的温度非常高,闪电可把周围的空气加热到温度是太阳表面的5倍。热导致周围的空气迅 速膨胀振荡,也就形成了我们在闪电过后不久听到的隆隆雷声。闪电很壮观,它也很危险。每年全世 界被闪电击死的人大约有2000人,遭闪电袭击仍活下来的有数百人,但是他们忍受着多种持续的症状 ,包括记忆缺失、头晕眼花、虚弱、麻痹和其他影响生活的症状。

月球内核颇似地球结构 诡秘内部或潜藏秘密(图)

http://www.kexue.com 2011-01-10 09:29:04 科学网  发表评论


月球内核是:最核心部分是一个固态富铁内核,其直径约241.4公里(150英里),其外部是一个直径约330公里(205英里)的液态铁核外层结构包裹着。

  科学网(kexue.com)讯 人们将现代最先进技术能与40年前太空勘测结果完美地结合测算,意想不到的获得一项新的重大太空发现。1971年,“阿波罗号”航天器宇航员对月球表面月震传感器的勘测结果显示,月球与地球一样,拥有类似的液态内核结构。

  据国外媒体报道,借助当今美国最先进的太空科学技术,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应用现代地震学技术对40年前月震传感器勘测数据进行了再分析,这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月球的神秘内部结构,最核心部分是一个固态富铁内核,其直径约241.4公里(150英里),其外部是一个直径约330公里(205英里)的液态铁核外层结构包裹着。

  这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月球“发电机”的进化过程——月球强磁场的形成与维持,揭开月球内核的详细状况有助于月球结构精确模式的形成。月球内核中包含着硫磺等少量轻元素,科学家基于此发现进行一项最新地球地震学研究显示,地球内核外层也存在着硫磺和氧等轻元素。目前,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阿波罗被动地震实验拥有4个地震仪,一直至1977年底持续对月震活跃性进行记录。

  1969年至1972年,阿波罗被动地震实验拥有4个地震仪,一直至1977年底持续对月震活跃性进行记录。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雷内-韦伯博士是该研究负责人,他说:“我们将成熟的地球地震学技术应用于40年前的月球勘测数据,首次获得了月球内核的第一勘测资料。”

  该研究小组还使用数组处理分析月球震动图,技术分析鉴定和辨别月震和其它地震活跃性的信号源。他们辨别发现震波何时以及在何地穿过月球内核元素或者被月球内核元素折射,从而分析月球内核成份和不同深度地核层状态。

  虽然目前先进的人造卫星观测图像对于研究月球历史和地形学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的人造卫星观测结果仅是自阿波罗时代之后对月球的猜测和臆想。之前科学家基于月球内部特征的间接评估曾推测出月球内核的存在,但对内核半径、状态和成份方面仍存在许多不一致性。


阿波罗号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月震传感器。

  过去的月震研究主要局限于月球层级内核结构重叠信号反复反弹导致的“噪音”冲刷,目前韦伯和研究同事使用一种震动图分层技术(seismogram stacking),亦被称为数字信号分割法,研究期间分层技术提高了信号-噪音比率,并使研究人员能更精确地跟踪震动路径,以及穿过月球内核的每个震动信号的特征。

  韦伯博士说:“我们希望继续研究阿波罗号月震数据,能在未来更精确地评估月球内核特性,以便尽可能清楚地描绘月球勘测信号,来协助未来月球任务的数据判读。美国宇航局(nasa)未来太空任务将收集更多详细数据资料,2011年,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等级的“重力恢复国际实验室(GRAIL)”,该任务将解答关于月球长期令人困扰的问题,并提供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月球表面至地核之间的地质结构,从而揭开月球表面以下的神秘面纱,并对了解火星热量的历史变化有很大的帮助。

护航亚丁湾只因“星门”

  【谣言】

  亚丁湾存在一个“星门”,是一个“连接宇宙其它空间的通道”。各国军舰汇聚在这里就是为了研究它或者守卫它,而“索马里海盗”只是政府放出来的假象,防止一般人靠近这里。还有人进一步阐释说,“星门”是一个虫洞。虫洞是一种可以实现在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旅行的通道。现在这个通道已经打开。为了防止外星人从里面出来侵略地球,各国才派出舰队守在那里。

  【真相】

  早在2008年12月,在美国一个著名的“阴谋论”网站上出现了一系列署名 Sorcha Faal的文章,讨论亚丁湾的军事行动与UFO、圣经故事、美苏冷战等一些传统的阴谋论话题的联系。这些文章中已经出现了“星门”这个词。她自称是一位俄罗斯女学者,在很多网站发表过许多阴谋论的帖子,涉及政治、神秘现象等等,还拥有众多粉丝。不过,2007年的时候,“她”的真实身份就被揭穿了。“她”根本不是什么“俄罗斯学者”,而是美国电脑程序员David Booth的化名。

  2008年12月24日,在另一个同样以阴谋论为主要内容的美国论坛上,也出现了涉及“亚丁湾星门”的帖子。这个论坛的讨论主题都是UFO、秘密组织、极端主义等等。有意思的是,论坛所有页面下都附有一个免责声明,其中的第一条就是“不要相信你在这里看到的任何一个字!”

  下一个有名有姓的造谣者出现在2009年1月4日到2月 17日之间。当时,一个叫Mark Huber的人在网络上发了几篇帖子。他声称,自己收到了来自“埃及之王”的信息,有一些“雪茄形”的太空船,将通过位于亚丁湾的“星门”来到地球。“秘密科学家”和各国海军云集于此。各国政府则对外封锁消息,所谓“索马里海盗”只是掩人耳目的假象……Mark Huber自称是退役海军中校,为政府秘密部门工作,从5岁起就有超能力……而他现在,则为一个叫做“迎接光明”的网站撰稿。这也是个 “阴谋论”网站,里面满眼都是诸如“9·11真相”、“天狼星人袭击地球”之类的不靠谱的文章。

  这个流言成为热点是在2010年1月。当时,YouTube上出现Aaron McCollum的访谈视频。他声称自己有着特殊的血统,16岁就被政府召唤加入一个秘密组织。他声称,自己的记忆被“掩埋”,但正逐渐恢复。还说自己过去参与过很多“秘密项目”。他相信,很多他参与过的“项目”都与“亚丁湾星门”有关。不过,他讲述的关于“星门”的内容全都是来自网络的二手资料,丝毫没有真正的亲身经历这类一手材料,也拿不出任何证据和可靠的信息来源。他是这个流言传播中的重要一环。2010年4月前后,这个视频被陆续上传到中国的各大视频网站,“亚丁湾星门”这个老掉牙的谣言才重新在东方找到了市场,甚至引起了一家台湾电视台的注意。

  在物理学上,虫洞是指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时空不同区域的狭窄隧道。根据理论假设,物质有可能能够通过虫洞实现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时间旅行。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观测到虫洞存在的证据。所有关于虫洞是否存在、产生条件、有何性质、能否进行时空旅行等方面的推测,都只是理论假设。

  要形成能够通过一个人或一艘飞船的虫洞,理论上讲,需要一种具有负质量的奇异物质;或者长度贯穿整个宇宙、引力像黑洞一样强大、却比原子还细的宇宙弦;或者半径在1光年以上的黑洞。可惜,前两者仅仅是理论上存在的概念,并没有在宇宙中自然存在。而最后一种黑洞比整个太阳系还要大得多,怎么可能存在于亚丁湾这片“小小的”水域?

  (小耿,果壳网谣言粉碎机)

  【点评】

  原本我们认为,这是一则不太有人会当真的谣言 ———大伙肯定是拿它当科幻小说看的嘛。不过,在果壳网实际辟谣,以及辟谣内容被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却收到了很多激烈的反馈。很多人表示自己真的一度拿这谣言当真了,还有一些人非常严肃地反驳说,光靠这样的说辞是绝对无法让自己相信,区区海盗值得各国出动军舰前往护航的。谣言传布之广泛,影响之深远,确实不是一两架“粉碎机”能粉碎干净的。

周一, 10 1月 2011 22:48

全球连续出现动物群死事件

全球连续出现动物群死事件 网友称2012先兆(图)
2011-01-07 09:28 扬子晚报



瑞典:近百寒鸦突然死亡
瑞典西南部一个镇救援部门的官员克里斯特·奥洛夫松说,镇内一条街道的雪地里发现50只至100只寒鸦,大多数已经死亡。奥洛夫松说,警方午夜时分巡逻期间发现死亡鸟群。相关部门已选取5只寒鸦作为样本,交由相关部门展开分析检测。
鸟类学研究人员安德斯·沃德海姆观看目击者上传互联网的一张死亡鸟群照片后分析,死亡鸟群看起来是寒鸦,属于乌鸦的一种。“寒鸦冬季一般成群行动。如果遭遇惊吓干扰,它们可能过度紧张,以致猝死”。不过他表示此发现令人讶异,认为此事非比寻常。
瑞典SVT电视台报道,当地兽医研究所专家分析称近百只小鸟的死亡不是因中毒或感染疾病死亡,而是“遭受外力”所致。其中一名接受采访的专家说:“我们可以断定,小鸟死亡是因外部受力导致严重内出血所致”。 法尔雪平市对小鸟大量死亡有不少推测,部分人认为是礼花所致,也有人认为小鸟是被货车撞死的。


英国:海岸惊现4万死蟹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4万多只死梭子蟹(又称魔鬼蟹)近日被冲上英国东南部肯特郡海岸。
报道称,数万死蟹沿英国肯特郡的海岸线被冲上岸,环境专家认为,英国寒冷的天气可能是导致梭子蟹死亡的原因。梭子蟹据信是英国120年来最寒冷的12月份的受害者,寒冷的天气使海水温度比平常值低了不少。
英国塞恩特海岸看守托尼·斯亚克斯称:“我们怀疑气候变化和更温暖的天气诱使蟹前往海岸线,它们进入这些海域可能是为了寻找海藻。我们认为,温度突然下降使蟹因温度过低而死亡。”


美国:再现动物群死事件
美国佛罗里达州去年底有767头海牛死亡,这个数字创了历史新高,动物专家把这个异常现象,归咎给天气冷得太不寻常。该州一条河中也发现数千条死鱼。
根据佛州公布的资料,这些死亡的海牛中超过三分之一是被冻死的。这是佛州开始统计海牛数量以来,海牛生存环境最艰险的一年。海牛被昵称为美人鱼,它是大型水栖草食性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水温低于摄氏20度,就很容易引发病害。
另外,在佛罗里达的斯普鲁斯河,人们发现数千条死鱼。在马里兰州切萨皮克湾,约有200万条死鱼被冲上了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座公路桥旁,发现200多只死亡的黑鸭。
巴西报纸《帕拉那在线》报道,大量死去的沙丁鱼、大黄鱼和鲶鱼被冲到巴拉那瓜的海滩上,总数可能多达100吨。仅在一个地区,掩埋掉的死鱼就多达15吨。此外,《新西兰先驱报》报道说,在新西兰小湾和外卡奥湾发现数百条死亡鲷鱼。


新华社 中新
虽然各地动物群死的死因仍有待化验结果证实,但专家对末日说、外星人说等神秘论解释嗤之以鼻,普遍相信引发这些动物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包括:新年焰火、雷暴、寒冷天气、寄生虫以及中毒。
在美国阿肯色州,由于死的都是石首鱼,专家认为跟海水污染无关,否则所有品种的鱼都会受影响。有专家认为可能是由于该州阿肯色河水域石首鱼数量太多,食物不足,以致营养不足的鱼抵抗力较弱,海水温度突然转冷就较易死亡。石首鱼是辐鳍鱼纲鲈形目的其中一科,主要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低温致死英国螃蟹的解释也比较让人容易接受。位于南半球的巴西和新西兰,目前虽然正处于夏季,但气温也低于往年,所以可能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对于大批鸟类先后在美国和瑞典等国突然死亡,生物学家认为烟花、饥饿、天气等可能是原因,但都未能圆满解释事件。


【死因引众人纷纷猜测】

猜想一 受到新年焰火惊吓

阿肯色州3000只坠亡的鸟中,大部分是红翅黑鹂,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施放的焰火可能导致这些鸟惊慌失措,撞向房屋、汽车、地面或相互碰撞。

当地居民说,这些鸟从天而降前,他们听见焰火发出的巨大声响。阿肯色州渔猎委员会鸟类学家卡伦·罗说:“这些红翅黑鹂在屋顶高度而不是树梢高度飞行。红翅黑鹂视力差,(为躲避焰火)它们开始撞上东西。”渔猎委员会发言人基斯·斯蒂芬援引禽畜委员会尸检报告说,这些鸟死于“大面积创伤”,伤处主要位于胸部,存在内出血和血凝结现象。

对于瑞典的寒鸦死亡事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国东南部的焰火可能吓到了它们。



猜想二 异常气候与恶劣天气影响

也有科学家认为,成批动物死亡可能与恶劣天气及气候异常有关。一场风暴可能导致鸟类迷失方向,鸟群跟随一只鸟撞向地面。

对于英国梭子蟹死亡的情况,环境专家认为,英国寒冷的天气可能是导致梭子蟹死亡的原因。梭子蟹据信是英国120年来最寒冷的12月份的受害者,寒冷的天气使海水温度比平常值低了不少。英国塞恩特海岸看守托尼·斯亚克斯称:“我们怀疑气候变化和更温暖的天气诱使蟹前往海岸线,它们进入这些海域可能是为了寻找海藻。温度突然下降使蟹因温度过低而死亡。希望蟹的数量能迅速恢复。”

瑞典科学家也认为,死亡的数十只寒鸦在这个冬天可能更难寻觅食物。



猜想三 病毒或细菌感染

瑞典兽医研究所成员奥洛夫·安德松说,将对死鸦实施细菌检测和包括甲型H1N1流感在内的多项病毒检测。美国阿肯色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已将一些死鸟尸体寄往威斯康辛州的国家野生动物健康中心及乔治亚大学检测。对这些死亡动物所进行的全面检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1999年,数千只美洲黑羽椋鸟在路易斯安那州北部坠亡,时隔五个月后,在它们的气囊和头骨中检测出大肠埃希菌。



猜想四 环境污染等因素

一些科学家认为,化学物质泄漏可能是动物死亡背后的原因之一。还有网友认为是政府秘密实验导致这种现象。




多国连续出现动物群死事件

(来源:潇湘晨报)

第 505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