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首次在一超级类地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大量水蒸气和云层。科学家们通过折射的星光分析出其大气层的成分。结果显示,它的大气层富含水蒸气,甚至在地表有海洋,但由于它距离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仅为200万公里,因此其地表的温度有200摄氏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这个于2009年发现的类地行星被命名为“GJ 1214b”。它距离地球仅为40光年,直径是地球的2.6倍,质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最小太阳系外行星。这颗有水行星被归入“超级地球”行列。超级地球是指一种绕行恒星公转,因质量约为地球的二至十倍,被归类在温度较热且较无冰层覆盖的类海王星与体积大小近似地球之行星中间的星体。
科学家曾在其它行星和大气层中发现过水,但是在类地行星大气层中发现水蒸气还是第一次,这是近十年来探索太阳系外类地行星大气层的最新进展。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系外行星观察员雅格布-毕恩(Jacob Bean)说:“这是朝探索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行星这方面的工作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2002年,科学家首次检测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层,那被认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现在,仅仅8年过后,系外行星大气研究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天文学家希望最终能找到真正的类似地球的行星:有液态水和气体,以及适宜生命生存的小型岩石行星。所以分析系外类地行星的大气组成对于这项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毕恩说:“最终的目标是要设法寻找生命信号,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自1995年发现第一颗“超级地球”后,天文学家又陆续探测到270多颗,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但有一些比较类似地球,下面介绍五颗最典型“超级地球”,它们的出现增强了天文学家在地球和太阳系之外找到另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信心。
1、有水超级地球:GJ 1214b
|
|
GJ 1214b是一颗表面富含大量水资源的岩石行星。这颗行星75%的表面区域被水和冰覆盖,留给岩石的区域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但天文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与此前在太阳系外发现的任何系外行星相比更接近地球。
虽然GJ 1214b的母星是一颗昏暗的红矮星,亮度只有太阳的三千分之一,但由于二者之间距离太近,仅为130万英里(约合209万公里),它的表面温度高达200摄氏度。绕母星轨道运行一周只需要38小时。GJ 1214b围绕位于蛇夫星座的红矮星GJ 1214旋转,距离地球仅为40光年。
2009年,哈佛-史密森尼中心研究生、天文学家查克里-伯塔利用小型地面望远镜阵列发现了这颗有水行星。他表示:“尽管温度很高,但它仍旧是一个有水世界。与其它任何已知系外行星相比,这颗行星体积更小,温度更低并且与地球更为接近。”
GJ 1214b可以说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著名行星猎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杰弗里-马西教授对这个水世界可能呈现的景象进行了推测。他说:“它可能拥有深度极高的海洋,应该呈液态。由于母星赋予的热量,存在一个类似桑拿浴的蒸汽大气层。”
2、最小的超级地球:COROT-7b
|
|
“CoRoT-7b”行星确认于2009年10月,它围绕着一颗距离地球大约480光年的恒星公转。COROT-7b的体积仅是地球的1.7倍,质量是地球的5倍。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颗最小系外“超级地球”。尽管它的表面是岩质地表,但是由于它过于接近主恒星,白天的一面温度最高时可能达到2200摄氏度,因此它的表面并不适宜生命的存在。
3、首颗含生命元素的超级地球:HD 189733b
|
|
HD 189733b是首颗在大气中检测到了有机分子和水分子的太阳系外行星,质量与木星相当。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卡尔-格瑞麦尔( Carl Grillmair )领导的研究小组于2008年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在它周围发现了水蒸气、甲烷和二氧化碳存在的迹象。它是首批发现的拥有大气层并确定成分的系外世界。
4、第二颗含生命元素的超级地球HD 209458b
|
|
2002年,哈佛天文学家大卫-查博内欧(David Charbonneau )和同事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这个木星大小的类地行星进行观测,首次发现了钠原子的迹象。“哈勃”和“斯匹策”空间望远镜传回的观测数据表明,在HD 209458b的大气层中同时存在着水分子、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这些是支持生命存活的基本元素。
据悉,HD 209458b是目前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二颗在其上同时存在着水分子、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太阳系外行星。科学家们指出,水、甲烷和二氧化碳是典型的生物标志物,它们的同时存在可极大地提高生命形态产生的几率。
5、被直接拍摄到的超级地球:Fomalhaut b
|
|
因为与地球大小相近的系外行星比较小,研究其大气的最好办法是扫除星光的干扰,对其进行直接拍照。2008年,这张照片被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是在我们太阳系之外被直接拍摄到的行星照片之一。照片显示:400亿公里之外,被飞扬的尘土遮蔽真实面目的Fomalhaut b,中心部分的恒星耀光被行星遮挡。
6、寻找地球双胞胎
|
|
在寻找类地行星问题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是为了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地方,所以人类才寻找比“超级地球”更类似地球的行星--地球双胞胎。天文学家表示,已经被发现的“超级地球”还只是冰山一角,而随着现代观测手段的进步和新一代技术革新,发现“超级地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目前,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航天器上搭载有人类最大望远镜,开普勒航天器也已被送入地球外轨道,它将可能首次找到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将来,人类将可能找到围绕着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公转、并且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而一旦发现了这样的行星,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星际移民将可能成为现实。(尚力)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目前,美国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显示,环绕土星第三大卫星——土卫八(Iapetus)赤道的超大脊状结构很可能是一颗亚卫星被土卫八引力吸引碰撞后的残骸物质。
土卫八(Iapetus)赤道的超大脊状结构很可能是一颗亚卫星被土卫八引力吸引碰撞后的残骸物质。
正是由于这种珠穆朗玛峰两倍高度的脊状突起,土卫八被称为“太空胡桃”
研究人员称,这个亚卫星很可能是之前一颗较大的星体碰撞土卫八,碰撞释放出的物质合并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卫八引力吸引这颗亚卫星,最终与它发生碰撞,碰撞的残骸沿着土卫八赤道向水平方向溅射。目前,该脊状突起结构的高度是地球珠穆朗玛峰的两倍。
该项研究合著作者之一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威廉-麦克金诺(William McKinnon)说:“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个神秘脊状突起结构的形成过程,伴随着这颗亚卫星碰撞土卫八,残骸粒子沿着赤道表面水平地散射,其速度达到400米/秒,相当于子弹的速度。残骸粒子的溅射逐渐累积。起初星体碰撞的裂缝可形成沟槽,但最终都被填充起来。”
土卫八:“太空胡桃”
土卫八的脊状突起宽100千米,高20千米,它的分布沿着土卫八的赤道,覆盖了这颗卫星接近75%的面积。
该项研究负责人、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安德鲁-多姆巴德(Andrew Dombard)说:“这是太阳系内最壮观的地质特征之一,使土卫八看上去更像是一颗‘太空胡桃’!”目前,这将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学会闭幕会议上。
其它研究人员认为,土卫八的火山活动或者内部的造山作用力促进形成这一高耸的脊状突起,但是多姆巴德称,像这样的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沿着土卫八赤道的近完全直线型布局结构,同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太阳系中仅有一例特殊结构卫星。
因此,多姆巴德和研究小组同事从土卫八之外寻找解释原因,土卫八是土星第三大卫星,其直径为 1470千米(913英里)。他说:“如果该脊状突起结构并不是由于地下因素形成,那它的形成一定归咎于地表因素。”
一颗亚卫星的碰撞
多姆巴德和研究同事认为土卫八脊状突起结构是由曾环绕其运行的一颗亚卫星碎片形成的,这颗亚卫星是很久之前一颗超大星球碰撞土卫八的残骸物质在土卫八引力作用下凝聚而成,像这样猛烈的碰撞方式很可能促生了地球的卫星——月球、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冥卫一(Charon)的形成。
研究人员认为,土卫八的亚卫星之后螺旋式环绕该卫星运行,最终由于距离过近,在土卫八引力作用下被撕裂。这颗亚卫星的残骸物质最终形成环绕土卫八赤道的物质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经过了10万年至10亿年,这个残骸物质环最终碰撞土卫八,形成了现今的高耸脊状突起结构。
多姆巴德称,这一理论将解释为什么该脊状突起位于土卫八赤道沿线,而太阳系其它星体均未出现这一特征。他还强调称,土卫八拥有一个偏远较大的希尔球(Hill sphere),其体积远超过太阳系内其它卫星。粗略地讲,希尔球是指环绕在天体(像是行星)周围的体积,那里被它吸引的天体(像是卫星)受到它的控制,而不是被它绕行的较大天体(像是恒星)所控制。因此,行星能保留住卫星,而卫星的轨道必须在行星的希尔球内。同样的,月球也会有它的希尔球,任何位于月球的希尔球内的天体将会成为月球的卫星,而不是地球的卫星。
像土卫八系统中,它将很快地夺取亚卫星的质量。多姆巴德说:“太阳系中只有土卫八存在维持亚卫星运行的太空轨道。”
目前,研究小组并未非常精确地模拟该脊状突起的形成过程,但多姆巴德称,不久将计划进行此项研究。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目前,美国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显示,环绕土星第三大卫星——土卫八(Iapetus)赤道的超大脊状结构很可能是一颗亚卫星被土卫八引力吸引碰撞后的残骸物质。
土卫八(Iapetus)赤道的超大脊状结构很可能是一颗亚卫星被土卫八引力吸引碰撞后的残骸物质。
正是由于这种珠穆朗玛峰两倍高度的脊状突起,土卫八被称为“太空胡桃”
研究人员称,这个亚卫星很可能是之前一颗较大的星体碰撞土卫八,碰撞释放出的物质合并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卫八引力吸引这颗亚卫星,最终与它发生碰撞,碰撞的残骸沿着土卫八赤道向水平方向溅射。目前,该脊状突起结构的高度是地球珠穆朗玛峰的两倍。
该项研究合著作者之一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威廉-麦克金诺(William McKinnon)说:“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个神秘脊状突起结构的形成过程,伴随着这颗亚卫星碰撞土卫八,残骸粒子沿着赤道表面水平地散射,其速度达到400米/秒,相当于子弹的速度。残骸粒子的溅射逐渐累积。起初星体碰撞的裂缝可形成沟槽,但最终都被填充起来。”
土卫八:“太空胡桃”
土卫八的脊状突起宽100千米,高20千米,它的分布沿着土卫八的赤道,覆盖了这颗卫星接近75%的面积。
该项研究负责人、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安德鲁-多姆巴德(Andrew Dombard)说:“这是太阳系内最壮观的地质特征之一,使土卫八看上去更像是一颗‘太空胡桃’!”目前,这将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学会闭幕会议上。
其它研究人员认为,土卫八的火山活动或者内部的造山作用力促进形成这一高耸的脊状突起,但是多姆巴德称,像这样的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沿着土卫八赤道的近完全直线型布局结构,同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太阳系中仅有一例特殊结构卫星。
因此,多姆巴德和研究小组同事从土卫八之外寻找解释原因,土卫八是土星第三大卫星,其直径为 1470千米(913英里)。他说:“如果该脊状突起结构并不是由于地下因素形成,那它的形成一定归咎于地表因素。”
一颗亚卫星的碰撞
多姆巴德和研究同事认为土卫八脊状突起结构是由曾环绕其运行的一颗亚卫星碎片形成的,这颗亚卫星是很久之前一颗超大星球碰撞土卫八的残骸物质在土卫八引力作用下凝聚而成,像这样猛烈的碰撞方式很可能促生了地球的卫星——月球、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冥卫一(Charon)的形成。
研究人员认为,土卫八的亚卫星之后螺旋式环绕该卫星运行,最终由于距离过近,在土卫八引力作用下被撕裂。这颗亚卫星的残骸物质最终形成环绕土卫八赤道的物质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经过了10万年至10亿年,这个残骸物质环最终碰撞土卫八,形成了现今的高耸脊状突起结构。
多姆巴德称,这一理论将解释为什么该脊状突起位于土卫八赤道沿线,而太阳系其它星体均未出现这一特征。他还强调称,土卫八拥有一个偏远较大的希尔球(Hill sphere),其体积远超过太阳系内其它卫星。粗略地讲,希尔球是指环绕在天体(像是行星)周围的体积,那里被它吸引的天体(像是卫星)受到它的控制,而不是被它绕行的较大天体(像是恒星)所控制。因此,行星能保留住卫星,而卫星的轨道必须在行星的希尔球内。同样的,月球也会有它的希尔球,任何位于月球的希尔球内的天体将会成为月球的卫星,而不是地球的卫星。
像土卫八系统中,它将很快地夺取亚卫星的质量。多姆巴德说:“太阳系中只有土卫八存在维持亚卫星运行的太空轨道。”
目前,研究小组并未非常精确地模拟该脊状突起的形成过程,但多姆巴德称,不久将计划进行此项研究。
路易丝·欧文是一名拥有超级记忆的“超忆女”
美国纽约市37岁女音乐家路易丝·欧文是一名拥有超级记忆的“超忆女”,她能记住过去25年来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任何大小事情,只要给路易丝任何一个过去的日期,她就能将那天发生的大小新闻事件全都回忆起来,甚至连当天的天气阴晴也记得一清二楚。她说,她感到自己仿佛天天都在进行“时间旅行”一样,因为她只要回想起过去的某个日期,那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就像洪水一样注入她的脑海。
她拥有超级记忆
据美国媒体19日报道,现年37岁的路易丝·欧文是美国纽约市的一名小提琴家,她从外表看起来和其他美国女子没有太多区别,但事实上,她是一名拥有超级记忆的罕见“超忆女”,因为路易丝的大脑就像是一台永不休息的计算机一样,能够记住过去25年来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任何大小事情!
路易丝对记者称,她感到自己的大脑就像电脑硬盘一样忠实储存着过去发生的所有记忆,她只要锁定其中任何一天,那么关于这天的记忆就会像洪水一样在她的脑海中展开。路易丝说:“对我来说,我经常能在自己的脑海中看到一本日历。当我听到过去的某个日期时,我的大脑就会立即搜索日历中的这个日子,一旦我的大脑锁定具体的日子,那么我就能立即‘看’到那一天发生的所有事情。”
每一天都像昨天
路易丝的记忆能够从一个日子跳往另一个毫不相关的日子,能从一年跳往另一年,而她的记忆不会因此有任何模糊或停滞。
路易丝称,每当回忆过去时,她都有一种在进行“时间旅行”的错觉,因为1985年以来的任何一天,对她来说都像发生在昨天那样清晰,譬如当她回忆1986年的某一天时,她不但记得那一天跟谁见过面,聊过天,甚至连对方的衣服颜色、服饰发型都记得一清二楚。
两天“记忆模糊”当一名科学家问路易丝1990年1月份的天气状况时,路易丝脱口而出回答说:“那年1月14日、15日是小雨和多云天气,但1月27日和28日却非常闷热,不过没下雨。”路易丝的回答和天气历史档案中记录的数据丝毫无差!
不过,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过去25年中有两个日子在路易丝的记忆中比较模糊,那就是2004年3月5日和2008年2月3日,路易丝无法回忆起这两天中发生的任何新闻事件,就好像她大脑中关于这两天的“硬盘数据”发生差错或被误删了一样。综合
6名“记忆超人”大聚会
据悉,像路易丝这样的“记忆超人”在美国至少有6人,其他“记忆超人”包括美国女演员马丽路·亨纳,以及吉尔·普赖斯、里克·巴伦、布拉德·威廉姆斯、鲍伯·皮特里拉等人,日前,这6名“记忆超人”首次相聚到了一起,并一起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的独家专访。
这些“记忆超人”的超忆能力让美国记忆专家们深感惊讶,据悉,美国科学家们正在对这些“记忆超人”进行科学研究,试图解开他们超忆能力背后的奥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詹姆斯·麦高尔博士说:“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人尽管拥有庞大的超级记忆,但他们的大脑并没有混乱。他们的大脑能够清楚调出任何过去时期的任何正确信息,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谜。”
科学家最新一项实验证明一些普通的细菌或许能生存在火星恶劣环境中
近期一项实验显示,一种细菌在放射性原子或者宇宙射线的自然损害条件下,仍能在零度以下的温度状态中通过修复损伤的DNA分子保持新陈代谢活跃 性。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P. cryohalolentis细菌,它生存于永久冻土和南极海洋冰层之中。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这种细菌是由于它不具有任何超常的修复DNA能力或者摆脱放 射性功能,这更具有研究普遍适应性。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生物学家布伦特-克里斯廷说:“我所实验的P. cryohalolentis细菌并不具有特殊的DNA分子修复能力,这样的实验结果将具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但如果它每年能修复10个碱基对或者DNA 分子,它们将抵消致电离辐射所导致的生存孤立性。”他解释,如果P. cryohalolentis细菌能够潜伏,且并不具备DNA分子修复活跃性,那么在600000年的进化历程中它们将99%生存率下降。目前,他将这项 研究发表在上周召开的美国地理物理协会(AGU)的闭幕会议上。
在实验室中,当P. cryohalolentis细菌放置在零下15摄氏度的冰冻混合物中400天,它们平均每天可以合成90个碱基对或者DNA分子。像这样的温度条件比火星的冰冷环境更温暖一些。
克里斯廷通过评估P. cryohalolentis细菌、普通大肠杆菌和抗辐射D. radiodurans细菌的长期存活性,指出DNA分子修复的作用。据了解,D. radiodurans细菌最早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是科学家在进行食物放射性测试时发现它们的。如果P. cryohalolentis细菌在类似火星表面的冰冻条件下仍能保持DNA分子修复活跃性,那么它的生存能力则很容易超越D. radiodurans细菌。
当然,像这样的生物存活评估实验并不包括一些威胁微生物在地球或者火星恶劣环境中存活的其他因素,任何微生物生活在冰冻的隔绝环境中都最终会遭 遇一些生存危机,诸如:食物缺乏或者缺少食用水。这就是为什么克里斯廷强烈警告使用该项评估作为微生物可能在外星环境中存活的实际推测,但是他更加自信地 排除电离辐射作为微生物幸存的限制因素。
这项研究仍使克里斯廷和同事们置疑是否该细菌仅能修复DNA分子,抑或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同时复制DNA分子,从而继续增长种群数量。克里斯廷 说:“我认为这种普通细菌能够修复DNA分子,但我并不认为它不具有DNA分子复制功能。”目前,他们计划进行一项新研究试图揭开细菌修复或者复制DNA 分子的能力。这项最新研究同时发表在上个月出版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意大利艺术史学家正在探秘一个现代版的《达芬奇密码》,在此之前,他们在蒙娜丽莎的眼中发现了微小的数字和字母。谜一般的不朽画作《蒙娜丽莎》由达芬奇在500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创作,即使到了今天,这幅绘画作品仍被层层神秘面纱包裹。对于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以及她的神秘微笑,人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在2006年改编自丹·布朗同名小说的热门影片《达芬奇密码》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人物破译了隐藏在《蒙娜丽莎》以及达芬奇的另一部经典作品《最后的晚餐》中的神秘信息。通过放大蒙娜丽莎眼部的高清晰照片,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的艺术史学家发现了微小的字母和数字。
委员会主席席尔瓦诺·维塞蒂表示:“这些符号无法用肉眼看到,只有借助于放大镜才能让它们呈现在眼前。蒙娜丽莎右眼中存在L和V两个字母,代表他的名字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左眼中的符号代表什么仍旧是一个谜。我们很难清晰地辨认出其他字母,它们可能是字母C和E或者字母B。这毕竟是拥有近500年历史的画作,早已不像最初创作时那么清晰锐利。在出现在背景的桥的桥洞中,我们发现了数字7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数字2。”
为了研究《蒙娜丽莎》,维塞蒂专程前往巴黎罗浮宫。他解释说,在委员会成员卢吉·博尔吉亚在古董店发现一本发霉的书之后,他们开始研究《蒙娜丽莎》并最终敲开了现实版《达芬奇密码》的大门。这部古书有500年历史,根据书中所载,蒙娜丽莎眼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标记。他说:“我们刚刚开始进行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深挖这个谜团,并尽早揭示出更多细节。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注意到这些符号,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根据初步研究,我们确信这些符号并不是一个错误,而是达芬奇有意画上去的。”
维塞蒂是一位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艺术史学家,他所在的研究小组请求法国当局批准他们对卢瓦河谷昂布瓦兹城堡的达芬奇墓穴进行挖掘。他们希望能够在墓穴中发现达芬奇的头骨,而后尝试还原他的面部,最后通过比对确定《蒙娜丽沙》是否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达芬奇是同性恋,对谜语的痴迷促使他将自己画作一个女人。其他人则相信蒙娜丽沙的真实身份是佛罗伦萨商人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甚至有可能是达芬奇的母亲。6个月前,维塞蒂因发现文艺复兴时期另一位画家——米开朗基罗的遗骸成为媒体关注焦点。遗骸是在意大利托斯卡纳沿岸一个被人遗忘许久的地窖中发现的。(秋凌
[导读]美国宇航局预测2012年将50年以来最强烈北极光,到时罗马也可以看到北极光,人们甚至在夜晚能阅读书,同时,强烈的磁场干扰将严重破坏地面通讯网络和GPS定位系统,甚至对国家电网构成中断。
腾讯科技讯(悠悠/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预测,2012年北极光将达到50年来最明亮的程度。
自2007年,北极光释放强烈的光线,并逐年越来越强烈。然而,如果2012年北极光达到预测值,将对地面上的手机通讯网络、GPS,甚至国家电网构成中断破坏。这一事件是由太阳极大值造成的,这一时期在太阳赤道的磁场将比太阳极地旋转速度略快一些。
太阳周期平均11年,太阳极大值平均在任意太阳周期中的9-14年间出现。上一次太阳极大值出现于2000年,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预测下一次太阳极大值将于2012年出现,这将是自1958年以来最强烈的太阳极大值活动。2012年,科学家称当时的北极光在南端最远的罗马依然可清晰地看到。
近期,冰岛摄影师奥尔瓦尔-索尔吉逊(Orvar Thorgiersson)拍摄到壮观的景象,今年35岁的索尔吉逊在过去4年里挑战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拍摄了大量的北极光照片。2007年,他拍摄的一张北极光照片显示北极光在冰岛背景下释放鲜绿色光芒;2008年,他拍摄到北极光在明亮鲜红色、橙色光线的交织下格外美丽,梦幻般的景象倒影在附近的湖面上
2007年,索尔吉逊拍摄的一张北极光照片显示北极光在冰岛背景下释放鲜绿色光芒
冰岛幽灵般的北极光线倒影在湖泊上
冰岛壮观的北极光现
目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预测,2012年北极光将达到50年来最明亮的程度
如果2012年北极光达到预测值,将对地面上的手机通讯网络、GPS,甚至国家电网构成中断破坏。这一事件是由太阳极大值造成的,这一时期在太阳赤道的磁场将比太阳极地旋转速度略快一些。
北极光幽灵般彩色微粒流划破寂静的天空,这是由于太阳释放的电子碰撞地球磁场造成的,地球磁场的作用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避免遭受潜在致命的太阳风。
索尔吉逊说:“2012年的北极光将是最明亮的,人们将长时间地看到最明亮、色彩最艳丽的北极光!预计在2012年的夜晚将非常明亮,人们可以在夜晚阅读书籍,北极光甚至比月亮还亮!”
如果在2012年,人们亲眼目睹到太阳直接向地球喷射太阳风暴,那时你将真实地感受到一种视觉震撼。这或许是你从未看到过的壮观情景。
最明亮的北极光依赖于太阳的活动性,以太阳风形式的带电粒子猛烈轰击地球。北极光释放的交互能量和光线产生出梦幻般效果,之所以在极地能更清晰地看到北极光,是由于极光聚集着大量的带电粒子。
索尔吉逊说:“北极光是最壮丽的自然光线,它非常强烈,你会感受到一种模糊难以描述的伟大自然力量,其迷人之处是不可预测的!目前,我在互联网搜寻大量的科学数据,快速按下快门,在夜晚中迎风而行,期待着拍摄最佳效果的北极光!”
这是两艘旅行者飞船进抵太阳系边界的示意图
在太空飞行的旅行者1号飞船
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飞船在经过长达33年的长途跋涉,飞行超过110亿英里(约合177亿公里)之后,目前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12月1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该飞船将在未来四年内穿过太阳系边界,首次进入恒星际空间。
目前,旅行者1号飞船在其所处位置进行的测量显示,此处的太阳风粒子速度几乎接近静止。太阳风是太阳发出的强烈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认为太阳风粒子速度的这种突然下降显示这里是一个边界区域:太阳风粒子在此已经遭遇到了宇宙恒星际空间的更强大粒子流的阻击。
“很显然,太阳风被逼到了角落,”爱德华·斯通(Ed Stone)说。他是旅行者飞船项目的科学家,来自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大学。“旅行者1号正接近恒星际空间。”
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升空,其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考察木星和土星。但之后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迄今已经在太空飞行近177亿公里。
旅行者1号飞船在空间静静飞行,2004年,它穿越了太阳系的终端激波区(termination shock),这里是太阳风由于接触到星际介质而开始减速的区域,太阳风粒子的运行速度在此首次降至亚音速,并由于撞击摩擦而导致升温。终端激波区外侧的区域,也就是目前旅行者1号飞船所处的位置,称为太阳风鞘(heliosheath)。而太阳系的正式边界被称为“太阳风层顶”(heliopause)。
太阳风鞘标志着太阳影响力的边缘,这里存在强烈的不稳定震荡,科学家们将这里称作太阳的“影响力边界”。而一旦旅行者1号飞船穿过太阳风鞘并最终突破太阳风层顶,那么它就可以从严格意义上说进入了恒星际空间。目前,飞船的速度高达每小时61155公里。
美国宇航局认为,旅行者1号飞船将在2014年之前穿越这一边界层。官员们表示,一旦飞船穿过边界,它目前所处环境中那种被加热的粒子数量将迅速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星际空间的低温粒子。
旅行者1号上有一台设备,称为“低能带电粒子探测设备”。它将记录飞船周围环境中粒子的速度。在2007年8月,这个仪器记录到太阳风像一阵稳定的强风一样,以将近21万公里的时速掠过飞船而去。但从那以后,它们的速度就开始逐渐下降,时速的降幅约每年72420公里。
今年6月份,旅行者飞船上的太阳风探测器报告太阳风的速度值降到了零。科学家们于是对仪器进行了检查,以便确定它没有出现故障。因为这有点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当我确信我们确实记录到了零速度时,我感觉太惊讶了,”罗德·德克(Rob Decker)说。他是负责飞船低能带电粒子探测设备的科学家,来自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L)。“这就是旅行者1号,一艘已经开足马力工作了33年的宇宙飞船,而现在它又准备带给我们全新的惊喜了。”
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情况已经在于旧金山举行的2010年秋季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议上作了报告陈述。
旅行者1号是1977年升空的一对孪生探测器的其中之一。1977年的8月20日,在旅行者1号升空前的几个星期,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旅行者2号飞船,其设计目标雄心勃勃,将先后对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进行考察。这两艘飞船都采用了核动力。
尽管旅行者2号首先升空,但是由于轨道设计不同,它的运行速度较慢,并且飞行路线也不一样。在相继完成行星探测任务后,旅行者1号飞船继续向北飞行,而旅行者2号则向偏南方向飞行,它们将分别从太阳系平面上下两侧穿越恒星际边界。
旅行者2号目前距离太阳约88亿英里(约合141亿公里),目前的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56330公里。根据美国宇航局官员的说法,在未来不久,旅行者2号也将抵达太阳系边界。(晨风)
这张紫外线太阳图像标识出太阳活动的关键区域
“太阳海啸”引发地球北半球出现壮观的北极光现象
科学网(kexue.com)讯 目前,美国宇航局专家认为壮丽的太阳活动图像具有基本共同性的变化,使人们对太阳表面具有一种新的认识。
美国宇航局专家称,被称为“太阳海啸”的太阳整体活动性将显示太阳的电磁场爆发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遥远距离之间的磁场交互反应。
据国外媒体报道,太阳耀斑、太阳海啸和日冕物质喷发可以同时发生,并且相距数万英里,这些活动交互在一起,形成了壮观复杂的“音乐会”。洛克-马汀公司下设太阳和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卡雷尔•舒里吉维尔说:“今年8月1日出现的北极光现象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看到了全球性的太阳风暴,这是之前未曾观测过的。”
舒里吉维尔的研究同事、洛克-马汀公司太阳物理学家艾兰•蒂特深入研究了太阳动力观测卫星(SDO)和姊妹探测器环日立体摄影卫星(STEREO)的观测数据,他说:“为了预测太阳喷发,我们不再关注磁场隔离的活跃区域,我们必须知道整个太阳实际的表面磁场。”目前,科学家将该项研究报告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期刊》上。
该研究显示“猛烈喷发”的太阳活动性如何分解为冲击波、太阳耀斑、太阳暗条喷射和日冕物质喷发等现象,这些太阳活动每次跨越太阳180经度,持续28个小时。
他们还绘制了太阳磁场地图,揭示太阳活动性之间的关联性,这是第一次证实太阳耀斑之间的关系。同时,该项研究将更深远地暗示了未来有一天太阳电磁活动性将导致卫星通讯系统、供电网络和航空系统出现中断毁坏。
当一个日冕物质喷发抵达地球时,它将与地球磁场产生交互,很可能形成地磁暴,太阳电磁粒子流将沿着磁场线朝向地球极地。
美国气象局太空气象预测中心的罗德尼说:“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将是预测太阳活动性的突破口!通过这项研究将提供改进的气象预报,尤其针对供电网络和商业航班,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系统,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他还指出,目前我们仍将进一步研究太阳电磁活动的因与果,这是一个较大的连锁反应,可能是一个太阳活动引发另一个;又或者这些活动的整体效应是太阳全球磁场某种显著变化的结果。
第一名:预言术 德尔菲神谕能够预言(DelphicOracle是古希腊非常有名的预言,在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里,女祭司皮提亚(Pythia)在进入一种类似昏迷的催眠通神状态后,由别人提问题,而她做出对未来事件的预测。
第二名:心灵感应 心灵感应是一种超感官知觉,它可以通过现在科学未知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在进入心灵感应状态前,你必须意识到你其实不止拥有五感知觉。你可以体会到温度变化,本体感受(体会到你每块肌肉的方位)和重力感(通过闭上眼睛时头部的角度来感知)。心灵感应包含了五感之外的其他感知。
第三名:悬浮术 D?D 洪姆思(D.D. Homes)以其悬浮术闻名于众。在1868年,洪姆思表演了他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在一个集会上,他从一个窗户飘出并飘进另一个窗户之中。哈利?胡迪尼(Harry Houdini,美国著名的魔术师――译者注)尝试复制了洪姆思式“魔术”,但即使是他都无法揭穿洪姆思的特异功能之谜。 如今很多魔术中都有关于悬浮的表演,而他们的灵感统统取自于真实的悬浮术。(洪姆思)集会上的表演是时临时起意,不论是观众还是周边道具都非事先准备好的。如果你想亲身体验一下悬浮的感觉,那么试试看“悬浮聚会”(Light as a Feather, Stiff as a Board game,一款孩子们玩的游戏,其规则和原理详见点击此处――译者注)这个游戏吧,它可是经久不衰的唬小孩游戏哦。
第四名:生物发光 令人惊奇的是,往往身体发光的都是病人。安娜?莫纳诺(Anna Monaro)身患哮喘,几个星期后每当她睡觉时,她的胸口就会发出蓝辉光。在赫里沃德?卡林顿(Hereward Carrington)的《死亡:原因和现象》(Death: Its Causes and Phenomena)中记录过一个因患严重的消化不良而死的男孩,其尸体也会辐射蓝辉光。 萤火虫现象的案例至今也没有多少,但是最近日本的研究者发现人体会发光。我们身体所发的光比肉眼能见的低1000倍。人体光在一天内会有周期性波动,这使我们在下午时候最闪亮(人们嘴部附近的皮肤也是在这个时候最亮)而在晚上的时候最黯淡。
第五名:生物电 也许你已经在Youtube上看到有人可以控电。其实早在19世纪就出现过一些身负电荷或电磁的人,他们周边的事物都会被古怪的电磁效应所影响。有一些人甚至对电子产品有过敏反应,当他周边有发出很大磁场或者电荷的电子设备时就会坐立难安。 还有一些案例是关于身带电量过度的人,他们仅仅手持电灯泡就可以让它变亮。还有一些对自己的电能没有任何方法进行控制,会直接烧掉保险丝。更甚者会发出连续不断的静电流,足以对旁人造成伤害。
第六名:探测术 早在十五世纪就有探测术了。占卜探测者从不需要科学仪器,依仗一根探测杖他们便可测出地下的水源,金属,或者其他物质。有这样一种说法,探测者有着对磁场的敏感或者可以形成一种超感官知觉,而探测杖帮助探测者用手放大这种无形的磁场运动感觉。 另一种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对自然进行测描。如果一个探测者可以对其周边的蛛丝马迹有所察觉,那么他们的手就会下意识地有了动作,这样就导致了探测棒抖动倾斜以暗示周边有贵重事物。大多数的探测者对探测的前前后后都无法给出个清楚的说明,但是他们成功探测的历史都有好几个世纪了。
第七名:控火术 关于火的研究,我们有莱顿弗罗斯特现象(Leidenfrost Phenomenon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汽层的现象,由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1756年有一位名叫莱顿弗洛斯特的科学家在一把烧的通红的铁勺上滴上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起来并持续30秒,这就是现代物理学中著名的“莱顿弗洛斯特现象”。水滴能够悬浮起来的原因在于,接触炙热的铁勺后,水滴底部立即形成一层水蒸汽,把水珠与铁勺隔开,就使得水滴悬浮起来,悬浮起来的水滴暂时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减慢了汽化速度,因此悬浮可以持续30秒――译者注)。此现象说明当液体遭遇极度炙热时就将化作一层绝缘的气态防护层。当你用湿手指掐灭蜡烛时正是依靠着这层蒸汽层的保护。只要有充分的条件,人人都可做到这点(就如同有了防火墙一般),然而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对火免疫。
第八名:人体自燃 人体自燃是指由人体内部自发燃烧。这听着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如今我们对这种超自然现象已经非常熟悉了。著名的案例有:记录在案的杰克?安吉尔(Jack Angel)自燃,导致手部截肢,还有玛丽?里瑟(Mary Reeser)整个人烧透,被发现时仅仅只剩一块萎缩的头盖骨。就连小说中也不乏人体自燃现象的身影。如查尔斯?迪勤(Charles Dicken)的《荒凉庄园》(迪勤对自燃的主题迷恋不已,对此他还有过深度地研究)。
第九名:心灵外科医生 和巫医一样,心灵外科医生可以完成那些通常需要工具和医药用品(如麻醉药)才能完成的手术。但是和巫医不同的是,心灵外科医生需要(将手)深入患者体内,将肿瘤和器官取出。 精神外科医生主要集中在巴西和菲律宾,那里的人们对精神力有强烈的信仰(这有助于仪式/治疗)。患者们被告知那些负面的情绪和思想只会使病情恶化,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克服疾病,那么你就不能痊愈。换句话说,患者必须达成思想,肉体和精神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痊愈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如若思想精神不可统一,痊愈则无望也。这也是心灵外科医生认为外来人(非本土人,无精神信仰)难以医治的缘由所在,因为他们缺少信仰。
第十名:巫医萨满仪式曾经风靡全球,对那些信奉它的部落来说更有着深厚的基础。这种基于精神上的仪式就算在今天也可以觅其踪影,并且有着令人推崇的繁复步骤。据说在菲律宾一位巫医有将事物实体化和虚无化的双重能力。每当巫医进入轻微恍惚的状态时就会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只需和患者有着少许接触甚至是无接触,就可为患者做外科手术。他们可以将患者体内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移除,并为患者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