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一群捷克的工程师和爱好者们日前提出了一种“飞行自行车”的方案,它借助4个电池驱动的涡扇推进器,可以让自行车悬浮在地面上空
可飞行自行车

  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连线网站报道,忘记拥挤的街道吧!一群捷克的工程师和爱好者们日前提出了一种“飞行自行车”的方案,它借助4个电池驱动的涡扇推进器,可以让自行车悬浮在地面上空。

  仅仅借助被丢弃的废品零部件,捷克“设计梦想”小组的成员们成功地将一种原先的e-bike概念改装成了一种两轮的“飞行自行车”,它可以垂直起飞和下降,还能在空中飞行超过5分钟。

  这种飞行自行车起飞的动力来自几个水平安装的推进器。全“车”一共拥有 50kW的马达驱动能力,驱动两台主推进器和两台稳定器。在整个自行车轻便的结构支架内部填充安装了锂电池,整个飞行自行车的重量仅有187磅(约合85公斤)。这样的重量值相比现在很多商店里出售的碳纤维自行车当然是重得多了,不过你要想一想,商店里卖的那些自行车可没法飞。

  这个小组现在正在考虑是不是要去气垫船公司弄一套飞行控制系统,还是自己鼓捣一个。有关这个问题的决定将取决于效费比分析,他们将要判断是不是值得花费大气力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装。他们介绍说,这样一辆飞行自行车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架直升机,只是当它在着陆时可能没有那么轻柔。事实上,传统的自行车轮胎是经不起在着陆时这样的重重一击的,因此他们正在为此设计专用轮胎来减小降落时对使用者带来的冲击。

  还有一些其他障碍,这辆自行车的最大载重量也是187磅,即85公斤。长期骑着这样一辆自行车当然能让骑车人的体重降下来,但是对于这辆自行车本身来说,相对于现有的自行车道,它的身板显然是太过巨大了。

  研制小组表示他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去做:制作立体的线路图,找到飞行控制系统,完成支架设计制造,还要造出一辆真正的样车。今年8月他们计划进行首次试飞。如果幸运的话,研制小组希望当他们的飞行自行车越过行人们头顶上空时能给他们做一个最好的广告,以便让这款设计能最终投入实际生产。(晨风)

  相关阅读

  捷克研制"会飞的自行车" 目前可持续飞行五分钟

  古巴达人自制超高自行车 畅游市区只为全身放松

  组图-奥迪研制电动概念自行车 时速可达50英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全世界第一张磁悬浮木床(点击观看组图)

全世界第一张磁悬浮木床(点击观看组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魔术中常常出现漂浮奇观,而在现实中这样的场面也将出现,疯狂的艺术家制造出了一款磁悬浮床。

  近日一位艺术家利用磁悬浮技术,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张磁悬浮木床,床离开地面几英寸,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上面可以支撑250磅的重量。

  根据介绍,这张磁悬浮床使用了10块强大吸力的磁铁,浮床的周围利用强力钢索固定,床板是由74*38的木板制成,它可以支撑250磅(113公斤)的重量,如果体重较轻的话,甚至可以成为双人床。

  设计者表示,睡在上面的感觉就如同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一样。而这个磁悬浮床的售价也不菲,上面每个冰球大小的钕稀土磁铁就高大72美元,总共一张床的价值被认定在1000美元左右。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科学家挑战地球引力 打造球体悬浮半空神奇环境

  大众公布用户设计概念车 磁悬浮小车酷似悠悠球

  夏普推出超新款大液晶电视 屏幕面积堪比单人床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网友合成的官员与披头士乐队成员合照。 网友合成的官员与披头士乐队成员合照。

网友合成的官员视察拳王争霸赛。 网友合成的官员视察拳王争霸赛。

网友合成的官员出席最后的晚餐。 网友合成的官员出席最后的晚餐。

菲律宾官员视察灾情的“悬浮”照。 菲律宾官员视察灾情的“悬浮”照。

  上周过境的台风“纳沙”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造成的损失已经够政府头疼,现在政府还要打一场公关战。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4日报道,火眼金睛的网友发现一张政府官员在马尼拉海湾岸边勘察灾后现场的照片是合成的,官员们有如神助般“悬浮”在被台风摧毁的废墟上,舆论一片哗然。

  这张照片发布于菲律宾政府的社交媒体网站,3位政府官员正站在马尼拉海湾岸边被台风毁坏的步行道的瓦砾上讨论灾情。一位细心的博主发现,照片中3位官员仿佛悬在半空中,显然照片是PS合成的。

  事情一经曝光,引来无数网友的恶搞。网友们纷纷将3位官员合成进一些不合理的情景中,比如和披头士乐队4位成员在一起,以及出现在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

  菲律宾政府公共事务部已将恶搞的照片从网站上删除,并发表了致歉声明。声明说,照片中的官员们确实视察过灾后现场,只是当时不在照片中的那个地点。出错的照片是内部刊物合成图中的一张,被误发在网站上。误发照片的雇员也已被停职。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2)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4.纠结缠绕

纠结缠绕
纠结缠绕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开放蜂窝状云团和封闭蜂窝状云团同时覆盖于美国加利福尼亚附近太平洋上空。这两种云团会在特定时间覆盖大片海洋区域,它们在调节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对云团对全球气温的影响知之甚少,在某种程度上云量是科学家准确预测全球气候变暖的“万能牌”。尽管如此,最新研究或能揭开造成像多云天气这样的气象过程的机制,该研究称,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大气层中悬浮尘粒的数量会对云团形状造成显著影响。

  悬浮尘粒是微小的飘浮在空中的颗粒,比如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烟灰。大气中的水往往会在悬浮尘粒周围凝结,所以,悬浮尘粒越多,水滴也就越多,进而形成更为稠密的封闭蜂窝状云团,这种云团带来降雨的可能性更低。王海龙说,因为降雨可能会促使开放蜂窝状云团形成和重组,“更少的降雨或许能维持封闭蜂窝形状的云团。”

  5.交错纵横

交错纵横
交错纵横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开放蜂窝状云团和封闭蜂窝状云团在秘鲁海岸上空交错纵横。当前气候模型缺乏准确重建不断变化的开放蜂窝状云团的清晰度,所以,最新电脑模型在预测云团将多少太阳能从地面反射到太空——称为反照率的冷却能力——作用不大。王海龙表示,正如最新研究所示,如果科学家可以正确测定不同形状的云团是怎样形成的,“气候模型就能更好地计算地球总的反照率和能量收支”,从而可以做出更准确的气候预测。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3/2011030216420972.jpg


    常文森说,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原理是利用电磁力抵消地球引力,通过自动控制手段使车体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为1厘米的间隙。磁力集中在这1厘米的空间里,一旦离开这个空间,磁力就恢复到与地磁场差不多的水平,不会对乘客、更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损害。

    北京中低速磁浮S1线论证过程中,相关科学机构和人大代表等对磁悬浮列车的电磁辐射进行了六批、十几轮的第三方测试。中科院电工所的检测报告表明,直流磁场强度小于正常看电视时对人体的影响,交流磁场强度小于使用电剃须刀时对人体的影响。
 
    常文森还透露说,S1线建成运行后,车厢里将安装可视化的电磁辐射测量设备,乘客可以直观地“看到”磁场强度。这项设计既能让人们对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放心,也有利于磁浮技术知识的科普推广。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真空磁悬浮列车速度有望超越飞机

  目前,我国正在运行和建设的高速铁路里程已经超过1万千米。到2011年,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速铁路有望通车。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时速达到486.1千米,再度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然而,中国科学家并没有因此而放慢研制更高时速列车的步伐。目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正在积极研发试验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在未来两三年内,实验室将推出时速600~1000千米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实验模型,10年之后可能投入运行。根据现在的理论研究,这种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2万千米。

  何谓真空磁悬浮列车

  众所周知,当今不管是普通列车还是高速列车,它们的运行方式都属于轮轨系统。在大气环境下由于受制于能耗、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列车实际行驶时速通常不宜超过400千米。为了打造时速更高的列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列车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道内部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由于真空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没有轮轨系统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也小得多,因此它可以达到惊人的高速,而且,由于有了与外部空气隔绝的密封管道,可以在荒漠、高原、山地、江湖、海底以及恶劣气候环境下正常运行。

  虽然真空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环境下运行,但是列车的车厢内部肯定不是真空状态。气密性良好的列车结构能够确保列车车厢内与其他列车一样充满新鲜空气,乘客乘坐这种真空磁悬浮列车不会有眩晕、胸闷等异样的感觉。从建设造价上来看,目前高速铁路隧道线路的造价约为每千米1.5亿元人民币,其隧道断面高度大约是6~8米,而真空磁悬浮列车使用的管道断面高度仅为4~5米,可节省很多材料和施工费用。因此,跟高速铁路相比,管道断面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省可望平衡由于增加真空管道、真空设备等而增加的建设成本。

  真空磁悬浮列车的幕后故事

  其实,真空管道交通概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就提出了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的概念。但是,直到20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关注这种新型的铁路交通方式。199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机械工程师戴睿·奥斯特将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概念变成了一整套的设计图纸,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公司的一位科技人员为了解决运输物流快捷安全最关键的交通技术问题,在互联网上发现了奥斯特的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技术的相关资料。通过与奥斯特充分交流后,他决定要将这项技术引进到国内。

  2002年初,这位科技人员联系到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动力学和磁悬浮等专业的几位专家。他们通过10个多月的紧张策划和积极筹备,最终在西南交通大学组建了一个被命名为真空管道运输研究所的科研机构,并邀请了奥斯特加盟,共同开展真空管道交通研究和实验工作。经过4年多的积极努力,研究人员连续3次向有关部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于在2007年获得26万元的项目基金,为研究和试验真空管道交通奠定了基础。

  中国技术方案优于国外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瑞士和中国3个国家正在进行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的科学研究。其中,美国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高真空管道交通方式,其管道中的大气压只有外界空气的百万分之一。这种方案不仅建造成本极高,而且实施的技术难度也极大,所以真正要投入实际营运并非一件易事。瑞士的技术方案则是将真空管道设置在地下隧道之中,这种方式同样会增加额外的建设成本,在具体实施中也要克服许多实际应用技术难题。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瑞士,他们的技术方案都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

  与美国、瑞士相比较,我国真空磁悬浮列车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明显,最主要的一点是体现在管道的真空度上。目前,正在试验的真空管道内的气压为0.5个大气压,可以减少空气对于列车运行的阻力,让列车时速达到1000千米上。据专家介绍说,列车时速1000千米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下一步目标将把列车的时速提到4000千米或者更高。就目前试验结果来看,所有建设真空磁悬浮列车的设备都是现成的,所涉及的各项技术也都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建造一条国家层面统筹的实验线路,并进行统一调度整合即可。由此可见,这个研制方案不仅在技术上容易实现,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天涯咫尺展现美好前景

  当今,人们的高速远程客运工具主要以航空客机为主,其飞行速度约为1000千米/时。但是,对于5000千米以上的远程旅行来说,不仅人们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相当惊人,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连续不断的空难事件更让人们反思应该采用怎样的“安全、高速、经济、环保”的交通工具。

  目前,包括汽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等在内的任何一种地面交通工具,其商业运行速度都不宜超过400千米/时。否则,不但能源消耗大、噪声超标,而且其安全性、舒适度也难以得到保证。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交通工具在稠密大气层里行驶所造成的。因此,作为新一代的真空磁悬浮列车无疑是一个价廉物美的选择。它的单位运客能耗不足航空客机的十分之一,而它的噪声、废气污染以及事故率几乎接近于零,这完全符合21世纪新时代人们对地面超高速交通的标准要求,也是地面交通达到超高速的可能技术途径。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如果对磁悬浮列车实施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克服极高速运行中的某些障碍,其极限速度达到2万千米/时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我国真空磁悬浮列车的研制将分成4个阶段逐步推进。现阶段除了已完成技术论证之外,将要进行一项经济的可行性评估工作。一旦造价和维护成本能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到2020年将有望实现试运行目标,2030年将达到推广运营水平。届时,国人就将享受到世界最先进的真空磁悬浮列车这一高科技成果,从北京到广州2300千米的路程,不用坐飞机同样只要用2.5小时甚至1小时便可到达目的地。未来,人们甚至可用短短数小时便能完成梦寐以求的环球旅行。(王令朝)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纠结缠绕

纠结缠绕
纠结缠绕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开放蜂窝状云团和封闭蜂窝状云团同时覆盖于美国加利福尼亚附近太平洋上空。这两种云团会在特定时间覆盖大片海洋区域,它们在调节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对云团对全球气温的影响知之甚少,在某种程度上云量是科学家准确预测全球气候变暖的“万能牌”。尽管如此,最新研究或能揭开造成像多云天气这样的气象过程的机制,该研究称,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大气层中悬浮尘粒的数量会对云团形状造成显著影响。

  悬浮尘粒是微小的飘浮在空中的颗粒,比如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烟灰。大气中的水往往会在悬浮尘粒周围凝结,所以,悬浮尘粒越多,水滴也就越多,进而形成更为稠密的封闭蜂窝状云团,这种云团带来降雨的可能性更低。王海龙说,因为降雨可能会促使开放蜂窝状云团形成和重组,“更少的降雨或许能维持封闭蜂窝形状的云团。”

  5.交错纵横

交错纵横
交错纵横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开放蜂窝状云团和封闭蜂窝状云团在秘鲁海岸上空交错纵横。当前气候模型缺乏准确重建不断变化的开放蜂窝状云团的清晰度,所以,最新电脑模型在预测云团将多少太阳能从地面反射到太空——称为反照率的冷却能力——作用不大。王海龙表示,正如最新研究所示,如果科学家可以正确测定不同形状的云团是怎样形成的,“气候模型就能更好地计算地球总的反照率和能量收支”,从而可以做出更准确的气候预测。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一名:预言术 德尔菲神谕能够预言(DelphicOracle是古希腊非常有名的预言,在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里,女祭司皮提亚(Pythia)在进入一种类似昏迷的催眠通神状态后,由别人提问题,而她做出对未来事件的预测。

  第二名:心灵感应 心灵感应是一种超感官知觉,它可以通过现在科学未知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在进入心灵感应状态前,你必须意识到你其实不止拥有五感知觉。你可以体会到温度变化,本体感受(体会到你每块肌肉的方位)和重力感(通过闭上眼睛时头部的角度来感知)。心灵感应包含了五感之外的其他感知。

  第三名:悬浮术 D?D 洪姆思(D.D. Homes)以其悬浮术闻名于众。在1868年,洪姆思表演了他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在一个集会上,他从一个窗户飘出并飘进另一个窗户之中。哈利?胡迪尼(Harry Houdini,美国著名的魔术师――译者注)尝试复制了洪姆思式“魔术”,但即使是他都无法揭穿洪姆思的特异功能之谜。 如今很多魔术中都有关于悬浮的表演,而他们的灵感统统取自于真实的悬浮术。(洪姆思)集会上的表演是时临时起意,不论是观众还是周边道具都非事先准备好的。如果你想亲身体验一下悬浮的感觉,那么试试看“悬浮聚会”(Light as a Feather, Stiff as a Board game,一款孩子们玩的游戏,其规则和原理详见点击此处――译者注)这个游戏吧,它可是经久不衰的唬小孩游戏哦。

  第四名:生物发光 令人惊奇的是,往往身体发光的都是病人。安娜?莫纳诺(Anna Monaro)身患哮喘,几个星期后每当她睡觉时,她的胸口就会发出蓝辉光。在赫里沃德?卡林顿(Hereward Carrington)的《死亡:原因和现象》(Death: Its Causes and Phenomena)中记录过一个因患严重的消化不良而死的男孩,其尸体也会辐射蓝辉光。 萤火虫现象的案例至今也没有多少,但是最近日本的研究者发现人体会发光。我们身体所发的光比肉眼能见的低1000倍。人体光在一天内会有周期性波动,这使我们在下午时候最闪亮(人们嘴部附近的皮肤也是在这个时候最亮)而在晚上的时候最黯淡。

  第五名:生物电 也许你已经在Youtube上看到有人可以控电。其实早在19世纪就出现过一些身负电荷或电磁的人,他们周边的事物都会被古怪的电磁效应所影响。有一些人甚至对电子产品有过敏反应,当他周边有发出很大磁场或者电荷的电子设备时就会坐立难安。 还有一些案例是关于身带电量过度的人,他们仅仅手持电灯泡就可以让它变亮。还有一些对自己的电能没有任何方法进行控制,会直接烧掉保险丝。更甚者会发出连续不断的静电流,足以对旁人造成伤害。

  第六名:探测术 早在十五世纪就有探测术了。占卜探测者从不需要科学仪器,依仗一根探测杖他们便可测出地下的水源,金属,或者其他物质。有这样一种说法,探测者有着对磁场的敏感或者可以形成一种超感官知觉,而探测杖帮助探测者用手放大这种无形的磁场运动感觉。 另一种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对自然进行测描。如果一个探测者可以对其周边的蛛丝马迹有所察觉,那么他们的手就会下意识地有了动作,这样就导致了探测棒抖动倾斜以暗示周边有贵重事物。大多数的探测者对探测的前前后后都无法给出个清楚的说明,但是他们成功探测的历史都有好几个世纪了。

  第七名:控火术 关于火的研究,我们有莱顿弗罗斯特现象(Leidenfrost Phenomenon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汽层的现象,由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1756年有一位名叫莱顿弗洛斯特的科学家在一把烧的通红的铁勺上滴上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起来并持续30秒,这就是现代物理学中著名的“莱顿弗洛斯特现象”。水滴能够悬浮起来的原因在于,接触炙热的铁勺后,水滴底部立即形成一层水蒸汽,把水珠与铁勺隔开,就使得水滴悬浮起来,悬浮起来的水滴暂时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减慢了汽化速度,因此悬浮可以持续30秒――译者注)。此现象说明当液体遭遇极度炙热时就将化作一层绝缘的气态防护层。当你用湿手指掐灭蜡烛时正是依靠着这层蒸汽层的保护。只要有充分的条件,人人都可做到这点(就如同有了防火墙一般),然而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对火免疫。

  第八名:人体自燃 人体自燃是指由人体内部自发燃烧。这听着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如今我们对这种超自然现象已经非常熟悉了。著名的案例有:记录在案的杰克?安吉尔(Jack Angel)自燃,导致手部截肢,还有玛丽?里瑟(Mary Reeser)整个人烧透,被发现时仅仅只剩一块萎缩的头盖骨。就连小说中也不乏人体自燃现象的身影。如查尔斯?迪勤(Charles Dicken)的《荒凉庄园》(迪勤对自燃的主题迷恋不已,对此他还有过深度地研究)。

  第九名:心灵外科医生 和巫医一样,心灵外科医生可以完成那些通常需要工具和医药用品(如麻醉药)才能完成的手术。但是和巫医不同的是,心灵外科医生需要(将手)深入患者体内,将肿瘤和器官取出。 精神外科医生主要集中在巴西和菲律宾,那里的人们对精神力有强烈的信仰(这有助于仪式/治疗)。患者们被告知那些负面的情绪和思想只会使病情恶化,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克服疾病,那么你就不能痊愈。换句话说,患者必须达成思想,肉体和精神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痊愈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如若思想精神不可统一,痊愈则无望也。这也是心灵外科医生认为外来人(非本土人,无精神信仰)难以医治的缘由所在,因为他们缺少信仰。

  第十名:巫医萨满仪式曾经风靡全球,对那些信奉它的部落来说更有着深厚的基础。这种基于精神上的仪式就算在今天也可以觅其踪影,并且有着令人推崇的繁复步骤。据说在菲律宾一位巫医有将事物实体化和虚无化的双重能力。每当巫医进入轻微恍惚的状态时就会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只需和患者有着少许接触甚至是无接触,就可为患者做外科手术。他们可以将患者体内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移除,并为患者镇痛

发表在栏目: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