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在得知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强大后,日本宫城县渔民开始返回自己的渔船。(图片提供:Kazuhiro Nogi, AFP, Getty Images)
在得知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强大后,日本宫城县渔民开始返回自己的渔船。(图片提供:Kazuhiro Nogi, AFP, Getty Images)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此次智利特大地震可以称得上是有历记录以来最强地震之一,地震现已导致700多人死亡,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此次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却比预期的要小得多。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专家们的思考,美国数位科学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和推测。

  据科学家介绍,此次抵达日本的海啸波仅有1.2米高,而汤加的南太平洋岛屿周围的海啸波也只有2米。通常情况下,海啸往往会形成30多米高的滔天巨浪。此外,夏威夷监测到的海啸波高度更是只有1米,海啸如此之小以致于无法造成任何破坏。

  美国南加州大学海啸研究中心主任科斯塔斯-西诺拉基斯表示,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夏威夷的海啸就此微弱地结束。不过,西诺拉基斯认为,海啸也只会比电脑模型预测的1.25米高度稍微小一点。他表示,“我想表达的主要观点就是夏威夷的全员撤退是没有必要的。”

  美国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埃米尔-奥卡尔也承认,智利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并非真正的如此之小。他说,“它比近45年来我们在太平洋所见到的任何海啸都要大。”奥卡尔补充说,这次海啸只是看起来好像比较小,这是因为夏威夷和日本同时分担了它的冲势,还因为这两处地方仍然铭记发生于1960年和1946年的更大海啸。奥卡尔表示,“两地公众都应该记得这两起海啸,因为它们差一点毁了夏威夷。”

  当然,地球物理学家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可理解和确定为什么海啸没有预料中那么大的真正原因。奥卡尔猜测,部分原因可能是这次海啸发生于智利沿岸的太平洋中较浅海域。他解释说,“对于当地来说,这并不改变任何事情。但是,随着海啸波传播到太平洋盆地真正的深水区,浅水区就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序上减小它的振幅。”

  撤离夏威夷的决定纯粹是根据智利大地震的恐怖震级而决定的。8.8级的智利大地震是过去110年中第五强震,此次地震与1960年的9.5级地震发生于同一地区。1960年的大地震将强大的海啸波越过太平洋传播到夏威夷、日本等地,最终导致夏威夷61人死亡,日本138人死亡,菲律宾32人死亡或失踪。

  但是,科学家表示,仅仅根据单独的地震信息来预测海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地震可能会造成海床上下和前后左右震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辛斯代尔波浪研究实验室临时主任所罗门-伊姆介绍说,“如果所有震动是水平的,就不会有海啸发生。”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海啸预测必须结合地震信息以及海床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信息。这些海床监测设备非常敏感以致于它们可以测量出数千英尺之上海面经过的海浪的压力差异。西诺拉基斯介绍说,“这些浮标位于深海中,它们的测量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估测波浪的大小并及时更新预报模型,还可以帮助我们估算事件的持续时间以及被触发的海啸波的数量。”

  尽管这些监测设备数量非常少,而且分布得很散。但是,科学家们对此次智利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的预测事实上却很接近正确。比如,模型预测到地震可能会引起洛杉矶港产生较小波浪,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发生的事实相吻合。西诺拉基斯表示,“预报非常正确。”(彬彬)

2010年2月27日,美国政府官方地图显示,有可能形成的太平洋海啸将于当日晚些时候来袭。
2010年2月27日,美国政府官方地图显示,有可能形成的太平洋海啸将于当日晚些时候来袭。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智利8.8级地震发生12小时后,由地震引发的首轮海啸波以喷气式客机的速度越过海洋袭击夏威夷,海啸波高达1米。同时,海啸警报仍然对俄罗斯和日本有效。

  据科学家介绍,在远海上,海啸波波峰较低,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但是,一旦当它们抵达陆地,它们将掀起巨浪,以意想不到的能量袭击海岸。海啸波的能量来自地震本身。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辛斯代尔波浪研究实验室临时主任所罗门-伊姆介绍说,“海洋中巨大的水柱被掀起或降落,于是在这一过程中就产生能量。这种巨大的水柱中包含有许多能量。”

  正如智利的大地震一样,当地震发生于沿海区域时,海啸波会沿着两个方向传播,一个是朝向大陆传播,一个是向远海传播。朝向大陆传播的海啸波会立即袭击沿海区域。它们传播的速度比普通波要快得多,这是因为海洋的整个水体(即从海面到洋底)是共同水平移动的,甚至是海洋的最深处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它们的波长也非常长。而另一方面,风波只是在海洋表面推动海水。

  这种差异意味着海啸波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725公里到800公里,而且波峰之间的距离长达160多公里。据了解,袭击夏威夷的首轮海啸波大约有1米高。但是伊姆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此后就没有更大的海啸波,或许还有海啸波会袭击其他地方,这是因为预测海啸波高度是非常困难的。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海洋区域比较容易聚焦到来的海啸波,使得海啸波的高度高到出乎意料,然而,附近的其他区域却可能根本没有任何高涨的波。

  但是,海啸波能级的大小还依赖于地震活动的具体细节。伊姆解释说,“如果地震是上下剧烈活动,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海啸。但是,地震也有可能是前后水平地移动海床。如果所有地震活动都是水平的,那么就不会发生海啸。”

  此外,不管是上下运动、可以产生海啸的地震,还是水平运动的地震,它们在地震检波器上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唯一能够准确测量出究竟发生了哪种地震的方式就是在地震发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后扫描海床。然后,这种方式却不能用于预测24小时内跨越整个海洋的海啸波所带来的危险。伊姆表示,“因此,我们给出的预测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彬彬)

Bloom Energy的家用Bloom Box超大版本在24日揭开面纱,它从2009年夏季开始,一直在eBay总部运行。
Bloom Energy的家用Bloom Box超大版本在24日揭开面纱,它从2009年夏季开始,一直在eBay总部运行。
Bloom Energy燃料电池涂有颜色鲜明的油墨,一面是绿色,另一面是黑色。
Bloom Energy燃料电池涂有颜色鲜明的油墨,一面是绿色,另一面是黑色。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26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致力于发明燃料电池的美国清洁能源公司Bloom Energy表示,在24日揭开面纱的迷你冰箱大小的家用微型发电站 Bloom Box,可在十年内为美国家庭提供廉价、环保的电力。但是,Bloom Box还有哪些特殊之处?它真的能够在家庭供能方在掀起一场革命吗?Bloom Energy的专利真是针对一种秘密的杀手级应用程序(app)吗?

  21日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栏目对Bloom Energy首席执行官K.R·斯里达尔进行了采访,他表示,首先,Bloom Box燃料电池系统是一种更好、更可靠,可取代太阳能的绿色能源。Bloom Energy燃料电池两面涂有对比鲜明的油墨,一面是绿色的,另一面是黑色的。斯里达尔说:“阳光不能一天24小时照耀在屋顶上。我们的Bloom Box产生的电能是持续而可靠的。”燃料电池是把天然气等燃料与氧气等氧化剂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过去几个月,Bloom Energy一直在Google、FedEx、Wal-Mart和eBay等大型公司的园区对冰箱大小的Bloom Box进行试验。斯里达尔说,其中一个巨大的Bloom Box被称作Bloom Box Servers,它可为100户人家提供电能,4个这样的燃料电池就能满足一座3.5万平方英尺(3250平方米)的办公楼的能量需要。斯里达尔是美国宇航局前工程师,他表示,他希望在未来5到10年开始销售迷你冰箱大小的Bloom Box。每个小型Bloom Box应该能满足一户人家的电力需要。

  Bloom Box的工作原理

  Bloom Box的中心部位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它们呈扁平状,是杯托大小的陶瓷板,上涂一种秘密涂层。专家普遍认为这是最有效的一种燃料电池。斯里达尔表示,一个Bloom Box板可为一盏电灯供能,不过由64个这种电池构成的发电装置,则可为一座星巴克咖啡店供电。氧气和天然气被输入Bloom Box里,在燃料电池里经过高温化学反应,生成电、热量、二氧化碳和水。它可通过城市天然气系统(为煤气炉和烤箱供应燃料)输入燃料,或者利用生物气制成燃料,在eBay网的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富含天然气的垃圾里收集燃料。

  没理由怀疑Bloom Box技术?

  斯坦福大学燃料电池专家弗瑞德里奇·普林兹表示,Bloom Box就像斯里达尔所说的那样工作,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它。普林兹没参与Bloom Box的研发工作,他说:“他们正在探索的这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一种燃料电池技术。”

  普林兹针对“60分钟”栏目播放的内容表示,Bloom Box的设计显然将成为标准,没有什么可以彻底改变它。“他们没显示出任何新物理现象或者任何新原则,不过我认为他们没必要那么做。他们只要了解和熟悉材料科学和热力学原理,可以应用它们就成,他们似乎已经成功做到这些。不过我并不清楚他们做这些是否合符经济原则。”

  Bloom Box的预算问题

  目前正在使用的工业级Bloom Box需要eBay和其他公司出资70万到80万美元。在eBay公司,Bloom Energy正依据一份为期10年的维护合同运行这些机器。eBay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对“60分钟”栏目说,7个月前该公司的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园区安装了5个Bloom Box,现在已经满足了eBay近15%的电力需求,估计节省能源费10万美元。

  多纳霍还对Fast Company商业新闻网说,按照这个速度计算,Bloom Box安装三年内节省的钱,就相当于它的成本费和安装费。斯里达尔表示,一个家用Bloom Box的成本大约是3000美元,比目前可以利用的大部分燃料电池系统便宜很多。

  绿色技术调研和分析机构Greentech Media主编迈克尔·卡尼洛斯说:“制造这些便宜的东西并非易事。ClearEdge公司最初销售它们的价格是5万美元,后来不得不把售价提高到5.6万美元。”

  燃料电池制造商UTC Power的副总裁迈克·布朗表示,价格之所以会这么高,是因为家庭燃料电池系统必须人工安装,而且需求量小,制造商无法大批量生产。据斯坦福大学的普林兹的说法,以前的系统还采用贵金属,不过Bloom Energy表示,它们已经找到避免使用这种材料的方法,不过该公司并没透露相关细节。

  Bloom Box是否安全耐用

  UTC Power(Bloom Energy的一个潜在竞争对手)的布朗说,目前还不清楚它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必须在极高的温度下才能运行,因此它们经常很容易发生破裂或泄露。要想被家庭广泛采用,Bloom Box的运行寿命必须长达8.5万小时。

  目前也有一些商业燃料电池(例如UTC Power制造的电池)可以连续工作这么长时间。Bloom Energy并没说明Bloom Box的操作寿命。除此以外,目前还不清楚Bloom Box的能效是多少。此类燃料电池系统产电和产热的能效通常可达90%,或更高。

  Bloom Energy并没透露Bloom Box的能效,也没有详细说明是否可以利用由这种装置产生的热。布朗说:“我们没看到任何热收集迹象,因此我们认为它只是一个发电装置。如果事实正是如此,那么它的发电效率可达45%到55%。”如果真是这样,Bloom Box的效率只比常规轮机联合循环(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CCGT)发电站的效率高大约5%到10%。这种电站通过两个过程产生电能,首先通过燃气涡轮机,然后通过蒸汽轮机,第二阶段利用第一阶段产生的多余热量。

  Bloom Energy的秘密杀手级应用程序

  虽然大部分专家似乎都同意,Bloom Box显然将成为标准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不过这个小型发电站可能隐藏着惊天大秘密。绿色科技媒体的卡尼洛斯表示,Bloom Energy最近几年已经提交专利申请,这暗示它拥有的一个秘密应用程序可能会让它摆脱自己的竞争对手。专利详述了利用产电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生产氧气和一种“像甲烷的燃料”的过程。新的燃料和氧化剂会自动穿过Bloom Box,产生更多的电能和更少废料。卡尼洛斯说,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可以发生这种逆反应。他说:“如果可以发生这种逆反应,它们将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不能,它们将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燃料电池。但是把二者分开后,产生的差异不会太大。” (孝文)

  5. 黄金饰物

黄金饰物
黄金饰物

  早在2006年,考古学家便在同一地区发现另一艘铜器时代沉船。沉船地点找到的宝藏包括图片中这些黄金饰物。虽然在新发现的沉船地点找到一些金镯,但相比之下,潜水员却在以前发现的沉船地点找到更为罕见的宝藏。位于图片左上方的是一个8股编线饰环,位于中上方和右侧的是两个卷起的带状饰环。同样出现在图片中的还有一个不完整的螺旋棒状饰环,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100年。

  大英博物馆的罗伯茨表示,编线饰环非常罕见,一度被当成手镯佩戴,与来自法国的已知同类饰物非常接近。他说:“当时的金器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并且已具有很明显的国际性。”

  6. 古代斧头

古代斧头
古代斧头

  在英国萨尔科姆比附近史前沉船地点发现的其它货物还包括图片中这些青铜斧头。斧头会被安装在木柄上,用于劈开物体。与斧柄一样,潜水员并未发现任何铜器时代沉船遗骸,它们如何制造仍旧是一个谜。

  来自欧洲西北部的铜器时代船只只有极少数幸存下来,它们由实木制成。海洋考古学家帕尔哈姆表示,包括石雕在内的其它证据说明,史前人类在造船时会使用兽皮覆盖木架。类似这样的船只有能力从法国前往英国,搭载重达190磅(约合86公斤)的货物。在新发现的沉船地点找到的货物重量说明了这一点。他说:“需要大船才能航行于海洋之上是一个现代想法。”

  7. 广泛贸易的证据?

广泛贸易的证据
广泛贸易的证据

  2004年,人们在萨尔科姆比沿岸发现青铜剑组成部件、斧头以及其它工具,其中包括图片右下方令人好奇的三角形人工制品。这个3尖头物品的用途仍是一个谜。在距离萨尔科姆比大约1850英里(约合3000公里)的意大利西西里岛发现的铜器时期宝藏中,人们也找到了类似物品。

  大英博物馆的罗伯茨说:“在所发现的此种类型物品中,这一次的发现位于最北部。这是能够将地中海联系以来的直接证据。”萨尔科姆比文物是至关重要的发现,能够加深人们对英国史前贸易往来的了解。目前,大英博物馆正计划将这些物品列为永久性藏品。(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25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4日报道,这组照片展示的是在英国一艘史前沉船地点发现的铜器时代宝藏,其中包括金镯、古剑、斧头以及数百块铜锭和锡锭。这艘最近在英国沿岸发现的沉船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沉船之一。它沉没于大约3000年前。

  1. 闪闪发光的金镯

闪闪发光的金镯
闪闪发光的金镯

  这个金镯的年代可追溯到铜器时代,目前所在的位置就是近3000年前沉船的位置。金镯是公元前900年一批货物的组成部分。这批货物由西南考古学组织的潜水员于2009年5月在英国小镇萨尔科姆比附近发现。

  在2月于英国普利茅斯举行的国际沉船大会上,考古学家公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据他们透露,在萨尔科姆比附近发现的宝藏包括数百块铜锭和锡锭——用于制造青铜器的原料。这批宝藏的发现揭示了史前英国与欧洲其它地区高度发展的贸易往来。伦敦大英博物馆欧洲铜器时代馆馆长本·罗伯茨表示:“这一发现说明,英国南岸曾经是一个非常繁忙的世界。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与外部世界的往来非常密切。”

  2. 铜器时代铜器

铜器时代铜器
铜器时代铜器

  这艘铜器时代沉船的主要货物是数百个铜锭和锡锭,也就是图片中展示的这些。这些原材料用于制造青铜器,它们被打造成小球状,便于进行运输。据研究,萨尔科姆比沉船上的259块铜锭似乎来自于海外,可能是欧洲中部——也就是现在的西班牙——的矿山。研究小组成员、伯恩茅斯大学的戴夫·帕尔哈姆表示,迄今为止打捞的27块锡锭可能出在本土。“史前英国能够制造的东西不多,锡就位列其中。”

  3. 古剑——武器贸易的证明?

古剑
古剑

  在英国萨尔科姆比沿岸发现的沉船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沉船地点发现的文物包括一把青铜剑。这把古剑长18英寸(约合45厘米),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950年至公元前850年。研究人员现在尚无法确定这件武器到底是英国造还是进口货。

  研究青铜时代的专家罗伯茨表示,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剑取代矛,成为英国的首选武器,在此之前,剑从欧洲大陆流入英国。在英国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剑与在德国和法国发现的剑相匹配,说明它们确实来自于进口,但这把青铜剑可能是在当地制造的。

  4. 探宝人

探宝人
探宝人

  在英国萨尔科姆比沿岸水下,一名潜水员正利用金属探测器搜寻沉入大海的宝藏。最近重现天日的铜器时代宝藏是在萨尔科姆比地区发现的。发现地靠近海岸,仅在水下26至33英尺(约合8至10米)。虽然在近3000年时间里这批宝藏一直未被人们发现,但寻宝小组成员帕尔哈姆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这位海洋考古学家表示:“它们都是非常小的物体,安静地躺在面积巨大的海床上。除非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否则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在最近确定的萨尔科姆比沉船地点,潜水员共发现3个金镯。它们发出微弱的光,发现它们并不算太难。但数量巨大的金属锭由于外形类似圆砾石,因此很难在海下岩壑中进行辨认。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磁体受损迫使其在2008年首次关闭。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磁体受损迫使其在2008年首次关闭。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主管表示,这台对撞机最早将于2月25日重新投入使用,即便只能以原来一半的功率运行,它仍有可能发现素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证据。

  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09年11月重启后,便在12月创造了粒子碰撞能级的新纪录,并按计划在冬天关闭。科学家决定,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以原来一半的功率运行,因为设备升级需要在机器全功率运行之前完成。尽管如此,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许仍能获得一些重大发现,甚至可能探测到额外维或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证据。

  粒子加速器利用电场将粒子输送至极为纤细、快速运转的光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希望,通过撞击其中一些光束,产生类似于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发生瞬间的状态,同时揭开其他一些科学谜团,如暗物质的性质。暗物质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科学家认为宇宙大部分都是由暗物质构成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深处、总长17英里(约合27公里)的环形隧道内,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运行。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08年9月首次启动,在发生电子设备故障后被迫关闭,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复,又于2009年11月重新启动,12月,科学家便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中获得了第一批科学数据,随后,它便按计划再次关闭,以节省用电开支。

  在2009年12月关闭以前,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使两束质子流加速至1.18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能量,接着令其相互撞击,总共产生了2.36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从而创造了质子流对撞能级的新纪录。科学家甚至对于本周开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新一轮运行有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

  按照目前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此次将运行至2011年底或2012年初,可能会令两束质子流相撞后产生总计7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随后,它将再次关闭,以便科学家对超导体硬件进行升级,支持14万亿电子伏特的对撞强度,这也是大型强子对撞机最大的运行能量。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粒子束运行部门负责人保罗-柯利尔(Paul Collier)介绍,2012年的休息期应该会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不过,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小组“仍会对此次关闭的具体安排进行研究,找到缩短关闭时间的可行之策。”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丹-格林说,即便大型强子对撞机无法满负荷运行,它仍能获得许多令人激动的科学发现。

  格林还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紧凑型μ介子螺旋型磁谱仪(CMS)实验小组成员。他说:“能量增加物质。在7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水平下,我们将开始新的物理学探索。”格林表示,即便只使用一半的功率,大型强子对撞机仍有可能发现足以支持超对称性理论的证据。超对称性理论认为,我们所知的全部粒子都拥有质量更大的伙伴,只是我们尚未发现罢了。

  他说,大型强子对撞机还可能揭示“反映大额外维的状态”,从而超出我们所知的三维概念:即一维、二维和三维。一维通常用线来表示,二维则用平面来表示,三维用立方体来表示。科学家通过弦理论预测了额外维的存在。弦理论这一概念尚未被证实,该理论认为亚原子粒子能如极小的振弦般运转。

  格林称,大型强子对撞机即便在低功率下运行,也有可能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证据。物理学家认为,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物质的质量之源。柯利尔表示,这对于一台看上去脆弱的机器来说显然是苛求,但迄今为止,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当前的系统检查中表现非常好。柯利尔说:“大型强子对撞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已经证明非常稳定和‘可再生’。”也就是说,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结果可以被复制,这一点是科学方法的重要原则。(孝文)

  在古阿卢戈三角地带,常见的连续使用不同工具的行为并不只有这一种。就在我们观看戴娜打击蜂巢的时候,安装在1公里之外一个白蚁蚁丘上的感应相 机,拍下了另一只叫做马娅的黑猩猩(它是莫托社群中的雌性长者),正在从事一项大概对于人类之外所有动物来说都最为复杂的,使用一系列工具的行为。

  马娅来到白蚁的蚁丘(这东西如岩石般坚硬,圆鼓鼓的,高度是马娅身高的三倍),嘴里叼着几根植物的茎,随后,它将用这些茎钓出营养丰富的白蚁。 首先,它用一根较粗的枝条伸进一个蚁洞,然后使劲晃动枝条,把洞口弄大。然后,它拿来从附近的竹芋植物上摘下的一根较细且有韧性的茎。非洲其他地区也有黑 猩猩用类似工具钓白蚁的行为,然而马娅的做法却比它们更进一步,而且还改进了工具。它将茎末端的15厘米在齿间来回蹭,使其末端产生湿润分叉的效果,就像 是一只笔刷,然后攥起拳头一捋,把磨出的毛穗理了理。紧跟着,它用像开锁能手一样灵巧的动作,将头部分叉的枝条从刚才的洞口小心翼翼地伸进去,再拉出来, 吃掉了几只挂在毛穗上的白蚁。

  马娅这根“钓竿”非凡之处就在于,它体现了对工具的改进。这不光是一些聪明的黑猩猩想出可以折下植物的茎来钓蚂蚁那么简单——尽管这本身已足够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是在于有的黑猩猩找到了钓蚂蚁更好的办法。分叉的一端可不只是微不足道的改良。摩根和桑斯试着用一端分叉的和未经加工的枝条分别钓 蚂蚁,发现他们用分叉的枝条钓上来的蚂蚁数量是普通枝条的十倍。世上没有时光机器,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人类文明究竟是如何起源的,不过一定类似于这种情况: 一个简单的发现促成另一个发现。

  “古阿卢戈很可能是地球上唯一一处人类有机会了解黑猩猩文化真谛的地方。”迈克尔-费伊说,他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研究者,曾帮助建立了努阿巴莱-恩多基国家公园。“由于人类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五的黑猩猩都无法过上这种不受干扰的生 活。”在乌干达最重要的两处黑猩猩研究基地基巴里国家森林公园和布东格森林保护区,四分之一的黑猩猩都曾落入陷阱受伤。在坦桑尼亚的研究基地贡贝(由珍 妮? 古道尔开辟),目前仅有一百余只黑猩猩,并且全部生活在人类的包围当中。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令人不安的问题:假如所有科学家在他们以为观察到黑猩猩自然行为的地方,看到的都是它们受到人类影响后的行为,又该怎样?

  黑猩猩是适应性非常强的生物。无论是在刚果的密林,还是在塞内加尔稀树草原的边缘,它们都能安然惬意地生活。然而根据荷兰灵长类动物专家卡雷尔-范斯海克率先提出的文化脆弱假说,也许我们大大低估了黑猩猩文化的脆弱程度。要导致黑猩猩行为异常,根本无需等到人类伐光整片森林。即便是有选择的采伐和 偶尔的打猎,一旦引发黑猩猩的群体冲突或它们捕食的蚁丘数量下降,就会令黑猩猩的社会陷入混乱。

  摩根和桑斯提出了一条有力的假说:蚁丘越少,小黑猩猩向长辈学习使用工具技巧的机会就越少,黑猩猩的文化将慢慢退化,后天习得的复杂行为将逐渐 消失。这对搭档很快就有机会验证他们的假设。在未来几年当中,刚果木材工业公司可能将在紧邻古阿卢戈河东部一片被称为C区的森林开始采伐作业。自2002 年起,研究团队已经预先在C区实行严格的样带调查,以便对采伐前后黑猩猩行为受到的影响进行清晰比对。

  D区位于三角地带以西,刚果木材工业公司五年前就已开始在那里采伐,它展现了将来有可能发生在C区的情况。“2004年时,这里还是一片美丽的 森林。”我们从独木舟上下来,踏上D区的土地时摩根痛心地说。很明显,如今我们身处的环境与当年完全不同。我们穿过一条又一条泥泞的集材道路,其中有的路 足有两车道的街道那么宽,两旁是翘起的树根和正在腐烂的斜料。

  刚果木材工业公司的采伐完全符合木材工业最为严格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责任标准。“他们是中非最好的木材公司。”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刚果项目的负责人保罗-特尔弗说,“我更希望没有采伐,但如果非要在公园附近建一个木材公司,我希望它是刚果木材工业公司。”尽管如此,当地的景观还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黑 猩猩也已不见踪影。就在六年前,摩根和桑斯在D区发现的黑猩猩还都从未遭受过人类的侵扰。而如今,它们一旦察觉到有人来了,就会藏起来或是逃跑。它们已经 懂得惧怕人类。

  摩根和桑斯在古阿卢戈三角地带见到的400来只黑猩猩,大多已经不会再有像过去一样对人类充满好奇的表现。研究人员在那里待的时间越长,对这片原始森林了解得越透彻,遇到单纯的黑猩猩的机会也就越稀少。研究和保护这些黑猩猩,无可避免地意味着要改变它们。

  然而古阿卢戈三角地带只是一大片几乎未经勘测的森林中的冰山一角。离开古阿卢戈之前,我和摩根以及桑斯继续前往三角地带的最南端,在古阿卢戈河 与恩多基河交会点附近的马耶勒社群的活动范围内度过了两个晚上。在这片摩根和桑斯偶尔才会到访的森林中,我们遇到了一只非常单纯的黑猩猩。

  它一看到我们,就开始歇斯底里地狂叫,在树枝间迅速移动,好把我们看个清楚。摩根放下背包,轻手轻脚地拿出一架单筒望远镜,好拉近看看。“那只黑猩猩以前从没见过人。”他告诉我。

  这只年轻的雄性黑猩猩猛烈地挥舞着一根藤条,一副精力过剩的样子,然后朝我们扔来几根木棍试探我们作何反应。过了一会,它用叫声引来其他伙 伴,最后总共有七只黑猩猩赶来,和它一起停留在我们头顶的树枝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地面上这几只身上不长毛、会直立的“猩猩”,仿佛我们是天外来客。

  它们谨慎地,目不转睛地向我们靠近,最后,年龄最小的一只坐在距离我们不足10米的一根树枝上。桑斯给了我们每人一个医用口罩——这是为了保护黑猩猩,而不是我们自己。

  “典型的适应不良行为。”摩根小声笑着低语道。我们稍稍退后了几步,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一直和它们大眼对小眼:它们观察我们,我们也在观察它们。最终,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行。还有更加广阔的森林有待探索,更多猩猩有待发现。我们的好奇心终究没有它们强烈。

  注:《华夏地理》为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大陆唯一版权合作方。本篇全部图片文字版权归《华夏地理》杂志社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

新浪科技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努阿巴莱-恩多基国家公园下起雨来,一只黑猩猩加入到响彻森林的激昂的嚎叫大合唱中。
努阿巴莱-恩多基国家公园下起雨来,一只黑猩猩加入到响彻森林的激昂的嚎叫大合唱中。
为了吃到蜂蜜,一只黑猩猩努力想要砸开树干缝隙中的蜂巢。它花了将近40分钟,用了6种不同尺寸的木棍击打蜂巢。这种“击打取蜜”的方法是后天习得的技艺,在中非之外的其他地区从未被观察到。
为了吃到蜂蜜,一只黑猩猩努力想要砸开树干缝隙中的蜂巢。它花了将近40分钟,用了6种不同尺寸的木棍击打蜂巢。这种“击打取蜜”的方法是后天习得的技艺,在中非之外的其他地区从未被观察到。
早饭过后,吃得心满意足的“莫托”社群成员在树冠间交流感情。觅食群体的规模和成员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结满果实的树会使数周未曾谋面的个体聚到一起。
早饭过后,吃得心满意足的“莫托”社群成员在树冠间交流感情。觅食群体的规模和成员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结满果实的树会使数周未曾谋面的个体聚到一起。
早饭过后,吃得心满意足的“莫托”社群成员在树冠间交流感情。觅食群体的规模和成员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结满果实的树会使数周未曾谋面的个体聚到一起。
早饭过后,吃得心满意足的“莫托”社群成员在树冠间交流感情。觅食群体的规模和成员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结满果实的树会使数周未曾谋面的个体聚到一起。

  撰文:乔舒亚 · 弗尔 Joshua Foer
    摄影:伊恩
· 尼科尔斯 Ian Nichols
    翻译:王丽蕊

  几年前,戴夫 ?摩根和克里克特-桑斯在刚果热带雨林扎营时,听到一群雄性黑猩猩在远处发出刺耳的吼叫。叫声越来越大,他们听出这群黑猩猩正在树冠上迅速移动。

  他们意识到,黑猩猩正径直朝他们的营地冲来。接着,几秒钟后,桑斯和摩根听到从一棵树上传来一声温和的“呼!”,声源几乎就在他们的正上方。他们向上望去,看到一只表情疑惑的成年黑猩猩正向下窥视。

  当野生黑猩猩遭遇人类,通常会惊恐地落荒而逃——鉴于两个物种之间通常是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这样的反应不难理解。这种戒备,是野生黑猩猩研究 工作难于展开的因素之一。在动物成为研究对象之前,它们必须先学会看见人别撒腿就跑,这一适应过程需要研究人员在整片森林中对动物进行多年不倦的跟踪。

  没有经历过适应期的黑猩猩撞上人类时,最不可能做的事,就是呼朋引伴,将整个群体都召唤过来,然而这一幕的确发生了,过了片刻,又出现了一只黑 猩猩。然后是第三只、第四只。狂躁的尖叫声笼罩着树冠。摩根和桑斯的角色才是科学家,然而倒是黑猩猩表现得像是有了什么重大发现。这群黑猩猩整晚都坐在营 地上方的树枝上,兴致勃勃地看着火堆生起、帐篷搭好、晚餐准备就绪。

  “我想,整个中非的伐木工一定都见识过这种情况,偷猎者则会对这些天真的家伙开枪。”40岁的摩根说,他是林肯公园动物园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 会(WCS)的研究员。过去十年中,摩根大部分时间都与桑斯生活在古阿卢戈三角地带研究区,这片隆起的原始低地森林占地380平方公里,刚果北部的恩多基 河和古阿卢戈河从林间穿过。他和桑斯对这样的近距离遭遇感到惊叹,然而他们不禁开始好奇事情将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天色渐晚,黑猩猩要在哪里筑巢呢?

  “毫无疑问,它们直接把巢搭在了我们的帐篷上方。”摩根说道,“我说,这可太棒了!但我们的追踪向导却说,不,伙计,这是个糟糕透顶的消息。” 一整夜,黑猩猩都在树上大喊大叫,摇晃树枝,在帐篷上大小便,朝人扔木棍。没人能睡着觉。黎明时分,黑猩猩纷纷从栖息的树枝上下来,在地面上看研究小组的 人生火做早饭。然后,一只只黑猩猩静悄悄地跑掉,消失在茂密的矮树丛中。

  当1995年,关于刚果北部“好奇心泛滥”的黑猩猩(它们从未受到人类的侵扰,对我们的存在一无所知)的故事首次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出 时,不少灵长类动物专家都报以嘲笑。“他们说,黑猩猩会好奇?你怎么界定好奇?”34岁的桑斯说,如今她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教授,“可怜的戴夫, 他头一回跟我说起这群黑猩猩时,就连我也不相信他的话。”尽管很久以来关于傻大胆的中非黑猩猩传闻不断,说它们在丛林中跟着探险者,好像从没见过人类一 样,然而人们还是很难相信真有一片森林里面全是如此单纯的黑猩猩。

  但古阿卢戈三角地带和广袤、杳无人烟的努阿巴莱-恩多基国家公园(古阿卢戈就是当中的一部分)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几乎从未被人类触及。距离那 里最近的定居点是一座有400户居民,名为博马萨的班图-邦戈贝俾格米人村庄。这片森林中没有偷猎者,没有伐木工,甚至不曾有路人经过。古阿卢戈三角地带 的黑猩猩唯一可能遇见的人就是摩根、桑斯和他们的小团队中的成员。

  起初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该组织与刚果政府共同管理着刚果的两座国家公园)希望能将古阿卢戈三角地带作为保护区中的保护区,完全不准人类进 入,为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就连科学研究也禁止。然而学会的计划在1997年刚果内战期间发生了改变,当时持有卡博地区采伐许可证的刚果木材工业公司 (CIB)建立了一座码头,用于将木材运过与古阿卢戈河交会处以南几公里的恩多基河段。“我们必须抢在伐木公司之前进驻这里。”摩根说。1999年,他和 一名刚果助手徒步前往古阿卢戈三角地带,建起了全球最偏僻的类人猿研究基地之一。

  在住宿条件极其艰苦,后勤保障极差的条件下,摩根能在如此偏远又与世隔绝的地方坚持下来,与桑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桑斯在2001年来到古阿卢戈,从那时起就成了摩根的研究搭档和生活伴侣。

  2008年我造访三角地带时,是想去看看这处人间伊甸园和其中天真的动物变成什么样子了。古阿卢戈三角地带仍旧是一片灵长类动物的乐土,大猩猩 和黑猩猩的数量多得惊人。这里有着人们在非洲其他地区从未观察到的现象,而且发生得颇为频繁。摩根和桑斯曾见到黑猩猩和大猩猩在同一颗树上吃果子。(虽说 不像狮子和羔羊躺在一起那么夸张,但在灵长类动物学家看来也同样稀奇。)他们曾看到黑猩猩握起拳头,捶打胸膛,好像在模仿他们的大猩猩邻居。然而过去几年 在古阿卢戈最惊人的发现,是一种只有称之为“黑猩猩文化”才较为贴切的现象,一种使用复杂的“工具组合”的传统。经过摩根和桑斯两人十年来的潜心研究,古 阿卢戈的新鲜话题已经不再是那儿的黑猩猩对我们有多陌生,而是我们对它们有多熟悉。

  刚果雨季初期一个湿热的九月清晨,摩根、桑斯和我在黎明时分和我们的追踪向导博斯科-芒古苏一同离开古阿卢戈的营地,沿着一条被大象踏平,深入密林的道路前行。这儿的水果种类繁多——能吃的品种足有20来种,从南瓜大小的面包果到富有弹 性、垒球大小的山榄果实——正是这一点令古阿卢戈成为了对黑猩猩极具吸引力的栖息地。这个清晨我们的目的地是莫托社群的主要活动范围,它是14个在古阿卢 戈三角地带安家的黑猩猩独立社群之一。

  隔一段时间,就有喘气声和叫声穿透森林从远处传来。我们跑起来。芒古苏在前面带路,他是一名巴邦泽勒俾格米人,站直后身高仅有1.5米左右,满口牙被雕琢得尖而锋利。飞奔了5分钟后,我们发现了六只黑猩猩,它们正在一棵大约40米高的非洲楝上随意走动。

  透过双筒望远镜,我们看到莫托社群里的一名新成员——一只调皮的接近成年的雌性黑猩猩正与欧文嬉闹(欧文是一只年少的孤儿,它的妈妈不久前被一 头豹子杀死了)。雌性黑猩猩(摩根和桑斯以我妻子的名字给它起名为戴娜)齿间衔着一根纤细的树枝,追在欧文身后,在附近的一根树杈上同它扭打做一团。随 后,精彩的一幕发生了,这场景在古阿卢戈三角地带之外几乎从未有人观察到。

  戴娜看见了大树主干旁的树洞里飞出的蜂群。它猛然站直,将欧文丢在后面,然后折下一根几乎有人胳膊那么粗那么长的树枝。它用粗钝的一端猛击树皮。它知道在一处难以够到的缝隙里的某个地方,有一个贮有少量蜂蜜的蜂窝。

  戴娜改用脚握住木棍,转到树干的另一边,以便找一个更好的角度。然后,它从附近的树枝上扯下一条细枝,伸入蜂巢里,像是用小刀在瓶底刮花生酱一 样搅动起来。它抽出枝条,嗅了嗅,发现上面没有蜂蜜,就扔了,随后继续击打起树干。它不断重复着这一过程,用掉了七根枝条。终于,在对着那个不近人情的蜂 巢敲打了将近12分钟之后,它将手指塞进一处裂缝,看起来像是粘出了一丁点蜂蜜,直接放进了嘴里。然而正当它开始享用劳动果实的时候,社群中地位最高的雄 性,也是最霸道的居民芬恩从邻近的一根树枝上走下来,它浑身的毛发都乍了起来,看起来火冒三丈——这个不知深浅的年轻家伙竟敢当着它的面享用甜丝丝的蜂 蜜。它冲向戴娜,戴娜扔下木棍逃到另一根树枝上。摩根和桑斯激动得互击手掌。“这是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精彩的黑猩猩敲击获取蜂蜜的过程。”桑斯欢欣鼓舞地 说。

  中非以外的其他黑猩猩研究基地从未观察到此类以敲击的方式获取蜂蜜的情况,说明这并不是黑猩猩天生具备的行为,而是在文化传播中后天习得的。戴娜的行为如此吸引人的部分原因,在于它连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一根粗木棒和一条细枝——最终达到了它的目的。

希腊克利特岛发现古老的手斧。该岛位于这张卫星合成图的中心
希腊克利特岛发现古老的手斧。该岛位于这张卫星合成图的中心
克利特岛发现的史前手斧
克利特岛发现的史前手斧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23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考古学家在希腊克利特岛发现了史前手斧,这表明人类在地中海航海的时间比原来预计的提前了10万年以上。

  2年前,美国和希腊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在希腊克利特岛的一处峡谷考察,想要找到约11000年前在周围海域航海的人们使用过的石器。在寻找过程中,普罗维登斯学院的考古学家托马斯·斯特拉瑟和他的队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5英寸(约合13厘米)长的手斧。这个简单粗糙的工具是用当地一块石英鹅卵石制成的,类似非洲和欧洲大陆发现的约17.5万年前人类祖先使用的手斧。这种石制工具技术已流传百万年,古人用这些石制工具砸碎骨头,切割肉块。克利特岛被几个海包围了大约500万年。这一手斧的发现暗示,现代人之外的早期人类跨越地中海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提前了10万年。

  很多研究人员猜测,这时期的早期人类不会设计船只或者在大海里航行。但最新发现暗示,这些人类祖先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行为,比他们相对简单的石头工具暗示的行为更为复杂。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石器专家柯蒂斯·鲁内尔斯说:“当时我很吃惊,在克利特岛上找到早期的工具和在图特王坟墓里找到iPod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尽管如此,希腊南部古人类学和洞穴学协会和美国4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克利特岛的继续搜索,仍然不断有新发现。研究人员在帕拉亚斯市附近克利特岛西南海岸9个不同地方的沉积岩中发掘出30把手斧和其他类似的古老石制工具。一些工具可能在海崖洞穴中腐烂,逐渐成为古代海滩沉积物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运动使得这些古代海滩的岩石层层层堆积,远离海岸,形成天然梯田。

  考古学家使用放射性碳测定技术发现,与手斧相关的“最年轻”的梯田至少有45000岁,据估计,带有石头工具的最老的梯田至少130000岁。

  几处遗址的年代测定让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斯特拉瑟相信,早期人类航海穿越地中海的时间比他们原想的提前了十万年。他说:“这些早期人类是有目的的航海家,不是迷失在大海的个别人。”

  那么,他们的航海旅行的距离有多长?这取决于他们什么时候旅行和他们来自哪里。海岸陆架的地图显示,即使在地中海到达已知最低点——比当前海平面低约440英尺(约合144米),从土耳其或者希腊出发的人们必须开辟3条从19公里到39公里长的不同水路才能到达克利特岛。如果古代航海家从非洲出发,他们需要在大海里航行200公里。鲁内尔斯说:“我们从9个不同位置找到几百个石头工具的事实说明,很多人为了生存在此航海,并且给我们留下了一条明显的考古线索。这意味着他们不是偶然漂流于此。”

  这些新发现将发表在《西方之国:美国雅典古典研究学院杂志》上,并可能引起众多考古学家的争论。例如考古学家之前提出的理论是古人是从非洲迁徙,赤脚启程,向东而行,经过西奈山而后穿越中东。但是,克利特岛的发现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虽然考古学家也曾发现克利特岛上的早期人类的线索,但斯特拉瑟说:“这些新发现是第一个有关年代确定的地质发现。未来研究可能会支持这一发现。”

  此外,这一发现还会激起很多其他科学争论。鲁内尔斯指出,如果古人果真跨越地中海,那么他们自然已跨越其他水上屏障,例如红海或者亚丁湾。鲁内尔斯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考量之前的理论,即欧亚大陆的居民是由早期人类通过近东经由陆路进入印度。”

  克利特岛的这一新发现正在引起争论不足为奇。英国约克大学考古学家、古代沿海迁徙专家格奥弗·贝利认为这类古人跨海的说法“似是而非”。但他认为,研究小组需要去寻找和挖掘那些古人制作和使用石头工具的遗址。贝利说:“迄今为止,这种年代测定非常含糊。”

  蒂宾根大学的考古学家卡特里纳·哈瓦蒂认同斯特拉瑟的研究组把这种石英物体确定为手斧,但是,她希望看到有关年代测定的其他证据。她说:“这个研究小组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是我认为还需要进行更多测定遗址的工作来确定这些史前器物的年代。”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古人航海的最早证据来自澳大利亚。5万年前,要从东南亚大陆到达澳大利亚,现代人必须跨越600英里(约合970公里),途经多座岛屿,至少10个海峡。最大海峡的跨度为44英里(约合71公里),在智人之前没有任何大型动物能够跨越。要完成如此之长的跨越,人类航海家可能把竹子绑在一起制成简单的船只。

  但是,其他证据显示航海可能追溯至更久远的时代。西班牙发现的人类遗骸和石头工具可追溯至100万年前,这一发现可能暗示,有的古人从摩洛哥越过危险的直布罗陀海峡,这一距离不到12英里(19公里)。此外,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考古学家迈克尔·默伍德早已提出,直立人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航海至弗洛瑞斯岛,后者曾出土70万年到80万年前的石制工具。如果能够进一步确定克利特岛上这些最早的石头工具至少可追溯至13万年前,那么,考古学家们可能进一步研究这些假设。

  那么,早期人类因何冒险出海?斯特拉瑟研究组成员、希腊南部古人类学和洞穴学协会考古学家埃勒妮·帕纳格普洛认为,就克利特岛而言,古代的航海人可能是为了寻找新的领地或寻找新的海洋资源,如贝类动物。她怀疑古代航海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好奇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21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2月10日将一个穹顶观测台和“宁静”号节点舱送抵国际空间站,经过紧张的工作,穹顶观测台和“宁静”号节点舱都已安装完毕,而“奋进”号航天飞机也已脱离空间站启程返航。穹顶观测台可以让宇航员们看到地球全景、进行太空行走的同伴、靠近空间站的飞船以及宇宙天体。另外,它还是国际空间站的自动控制平台:里面的机组人员可以操纵机械臂遥控实施舱外活动,或协助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工作。

  1. 穹顶舱

穹顶舱
穹顶舱

  表面看来,美国宇航局似乎正尝试建造自己的“千年隼”号(《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一艘富有传奇色彩的宇宙飞船),可是,对于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来说,这个新“太空舱”其实更像是前廊。在这张照片上,航天飞机驾驶员特里-沃迪斯(左)和国际空间站指令长杰弗里-威廉姆斯(右)正站在穹顶舱的前面。这个穹顶舱实际上是“奋进”号机组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的新太空舱的一部分。穹顶舱共有七扇窗户,于2月17日早晨首次全部打开,为宇航员们俯瞰撒哈拉沙漠提供了绝佳的角度。

  2. 国际空间站上的“宁静”号

国际空间站上的“宁静”号
国际空间站上的“宁静”号

  国际空间站的新穹顶舱安装在“宁静”号节点舱上,在这张摄于2月11日的照片中,“宁静”号节点舱正从“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储物舱移到国际空间站上的预定位置。“宁静”号节点舱耗资3.8亿美元建造,为空间站的机组人员提供了更多空间,将放置许多生命支持和环境控制系统,另外还包括“组合运作装载轴承外接阻尼跑步机”(简称COLBERT)。这台设备以美国喜剧明星斯蒂芬-科尔伯特的名字命名,虽然科尔伯特在新节点舱的命名活动中胜出,但美宇航局最终还是将其称为“宁静”号,以纪念阿波罗11号的着落地。在成功使“宁静”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以后,美宇航局宣布这个轨道实验室现已完成近90%的建设。

  3. 打开国际空间站的“百叶窗”

打开国际空间站的“百叶窗”
打开国际空间站的“百叶窗”

  2010年2月17日,美国宇航员尼古拉斯-帕特里克和罗伯特-贝恩肯试图从穹顶舱的七扇窗户上取下“百叶窗”。在持续近六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中,两名宇航员移除了隔热毯和螺栓,它们原本是用于在“奋进”号航天飞机2月8日发射期间保护“太空中最大的窗户”。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航天飞机任务专家凯瑟琳-希尔事后祝贺实施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向全世界掀开了飘窗上的帘子”。

  4. 透过穹顶舱看阿尔及利亚

透过穹顶舱看阿尔及利亚
透过穹顶舱看阿尔及利亚

  2010年2月17日,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透过穹顶舱拍摄了多张照片,而这张照片捕捉到阿尔及利亚海岸附近的地中海。同一天,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致电国际空间站机组和到访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让他们明白他“对美宇航局的承诺不会动摇”,并与一群小学生询问了几个有关太空飞行的问题。奥巴马在电话中表示:“国际空间站上正在进行的令人惊讶的工作,是人类智慧的证明,彰显了你们大家超凡的技能和勇气。”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则向奥巴马证实,他们确实可以从太空看到中国的长城以及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和科罗拉多大峡谷。(孝文)

第 487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