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北安普敦郡哈波尔小学有一位特殊的“学生”,“她”既不能读,也不会算,却是班里的“明星”。
“她”是一条金色拉布拉多猎犬,名叫雪莉。到学校“上课”只为陪伴身患糖尿病的小主人,以便在主人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报警”。
好帮手
雪莉的小主人名叫丽贝卡·法勒,今年7岁,患Ⅰ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过低随时可能昏迷甚至死亡。由于年纪小,法勒无法判断自身情况,要靠雪莉“大显神通”。
雪莉是英国为数不多通过“低血糖通报”资格认证的犬之一,只要用鼻子闻一闻就能判断血糖水平。若发现异常,雪莉会不停舔主人,直到她或者老师注意。如果这个小小的提示没有引起关注,雪莉就会坐到法勒身上,或者直奔放在教室里的医疗箱,把它叼到小主人面前。
助教老师一发现雪莉“示警”,就会立刻给法勒检查血糖。若发现她血糖过低,就给她吃块糖,若是过高,就给她注射胰岛素。
救生员
雪莉原本接受的是导盲犬训练,但因为不喜欢身上的绳索,一直没能“毕业”。后来,它“改行”到慈善机构“医学探测犬”学习靠嗅觉判断人类血糖水平。
去年春天,3岁的雪莉来到法勒家,至今已经陪她上学近一年。
“狗陪丽贝卡去上学,绝对是她的救生员,”克莱尔说,法勒两年前患上Ⅰ型糖尿病,情况最严重时,低血糖一天发作五次。“发作得非常快,”她说,“上一秒钟还好好的,下一秒就晕过去了。”
克莱尔说,由于担心法勒一睡不醒,自己已经两年没有晚上睡过好觉,只能抽空打盹。
新发现
克莱尔说,雪莉到家后,法勒再也没有因低血糖晕倒,重新找回自信,“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无论上学还是生活,雪莉每时每刻都与法勒在一起,晚上睡觉也不例外。“如果晚上它叫不醒丽贝卡,就会跑到我的卧室叫醒我”。
“他们是灵魂伴侣,相处和谐”。
《英国医学杂志》2004年首次刊登研究报告说,狗的嗅觉比人类敏感10万倍,可以帮人类发现疾病,比如,通过闻尿液的味道识别膀胱癌。从那以后,慈善机构“医学探测犬”就开始训练狗,让它们学习闻人汗液味道判断血糖水平。
春节7天,没去走亲访友,没去旅游度假,一家三口集体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泡网络,而平日里就积累起来的无聊与无奈便被这些看似丰富的活动集中引爆了。
先说电视,换台再换台,翻了几遍,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多数时候停留在装疯卖傻与打打杀杀之间,电影频道偶有好片,偏偏又是重播经典,连惟一信赖的科教频道不知何时也学会了虚张声势,让人不得不疏远。再说书籍,本想趁着长假盘点一下这一年看了多少书、什么书,结果很崩溃——畅销榜上、书评版上的书看了不少,实用的、轻松的、八卦的、怀旧的,但回头一看,不要说值得珍藏的少而又少,就是直抵人心,能让人感动和琢磨的也不多。
如今,文艺作品数量大为可观,但看上去热热闹闹、花团锦簇的背后却总给人一种贫血之感。个中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缺少了文学这个供血之源。
正所谓文学是母体,是影视作品、戏剧乃至所有文艺作品创作的源头。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却没有出现太多能影响几代人、感动几代人的扛鼎之作,更没有出现公认的、能领风气之先的大师。虽然我们可以用花哨的腰封把任何一本质量平平的小说捧成“传世之作”,但这显然只能造出文坛富豪,却造不出文豪。
文学领域为什么不出大师?有人说,文学大师必生于动荡与苦难之中,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如今是和平年代、和谐社会,大师便出不来了。还有人说,不出大师是新媒体的错,电视的兴起让我们的文化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网络的出现则更为凶险,让我们的阅读和思维碎裂成片,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与能力。而如今连博客都OUT了,微博正在时尚的风口浪尖,意味着我们已然破碎的思维正被剁成更细小的粉末……
找原因是容易的。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之为“文学大师”呢?用毛泽东评价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能“动天下之心”,可放眼望去,当下文学领域的精英们,有多少是以用己之心动人之心的标准要求自己的?
大师之大,不在于有多厚的著作,而在于思想与人格。如今社会盛行功利之风,文学也未能幸免,作家不是在影响社会,而是在被社会的功名利禄、灯红酒绿牵着鼻子走。于是我们看到了太多“工匠”、“写手”、“策划高手”,但他们打开龙头,流出的只能是口水,而不会是思想。
与没有大师相比,不再去追问这个时代为什么没有文学大师,才是更可怕的。但愿文学领域还有幸存者没有被功利潮流淹没,或是学会了潜水,在水面下继续思考,并在未来把思考结果写出来给我们看。
同样是半杯水,为何有些人说是半空,有些人则会说是半满?同样是从屋顶滑落,有些人会为重重的一跌而惊骇万分,而有些人则为享受“飞行”而感到快乐。人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现在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这一重大差别的奥秘。
原来,秘密就在于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神经肽Y的水平。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大脑中这种物质越多,人就越会积极地看待世界。而这种神经肽分泌少的人则常常感到难以克服悲观情绪。
专家解释说,神经肽Y的分泌是由基因编码决定的,也就是说,乐观和悲观天性来自遗传。尽早诊断这一重要物质的水平有助于医生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是通过核磁共振X线断层扫描术揭开这一秘密的。实验时数十位志愿者会听到各种单词,科学家则观察测试者听到单词时大脑的反应。一些单词带有绝对的中性色彩,另外一些单词则带有明显的消极(如“杀手”)或者积极(如“希望”)色彩。在听到消极词汇时,神经肽Y含量较低的测试者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活动活跃。正是大脑的这一区域负责控制情绪。神经肽水平高的测试者则没有类似的反应———他们不会轻易受单词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之后研究者还进行了一系列检测性实验。结果证实,最初的结论确实准确无误———乐观和悲观只取决于由遗传决定的神经肽Y。
“诺亚大厦”设计图。
据美国媒体8日报道,美国新奥尔良市自从5年前惨遭“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重建工程迄今仍在进行中。以华裔设计师许积逊(音译)为首的建筑设计师构思在密西西比河岸建造一座超级浮城,可容纳4万人居住。
中空金字塔可抵御飓风
这座名为“新奥尔良生态建筑栖息地”的建筑又名“诺亚大厦”,设计高度达366米,远看像一座中空的现代金字塔,可以抵御飓风。
整个“诺亚大厦”采用开放式三角型建筑设计,该结构可让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雨自由穿越,以便抵消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为了进一步卸去风压,该建筑物的外角采用特殊的圆角和斜角设计。
真空巢室托起海上浮城
新奥尔良地下土壤多为软土、淤泥和黏土,这给在陆地上建造大规模建筑带来巨大困难,于是设计师索性让“诺亚大厦”漂浮在海平面上。
整座浮城将置放在一个直径为366米、深度达76米的船坞内,底层依靠以高强度混凝土制成的真空巢室为依托。
浮城由三座主要大楼组成,每座大楼每30层便设有一个空中花园作为小区空间。整个交通设计是以步行为主,只有部分楼层会设有电动通道或载人电车,来往各层则靠升降机。这座建筑足够容纳40000居民,各种公共设施应有尽有。
绿色环保零碳排放
为了做到零碳排放,浮城的外立面覆盖的是太阳能电池板。浮城内装有被动式太阳房玻璃窗、空中花园空调管道、污水处理、淡水循环利用及贮存装置。
但是,专家指出,如此庞大的生态建筑是否稳定安全,能否应对各种天气环境和自然灾害以及工程造价多少、工期多长,目前仍是未知数。(朗天)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无线网络无处不在,汽车被取缔,公共交通便利快捷,浪费和碳排放被控制到最低程度,虽然这些听起来像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城市中的景象,但其实它们离人类已不再遥远。
日本的“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Shimizu Mega-City Pyramid)
>>点击查看更多“未来环保超级建筑”精彩组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诸多全球概念的绿色环保未来建筑将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走进人类的生活,包括中国台湾台中市的“台湾塔”、中东阿布扎比近郊的“玛斯达城”(Masdar City),以及日本的“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Shimizu Mega-City Pyramid)都一一入列。
日本“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号称将是全球最大的金字塔,可容纳七十五万人居住,就像其它超级大楼一样,建造金字塔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东京拥挤和环境破坏等问题。自动机器人将以新一代碳材料建造这座城市,城内的气候将由太阳能和风力控制。因设计中采用的轻质材料仍有待研发,动工之日暂未定,但建筑团队已计划在这座巨型城市内部搭造摩天大楼,让它在东京湾漂流。
高达390公尺的“台湾塔”
>>点击查看更多“未来环保超级建筑”精彩组图<<
而高达390公尺的“台湾塔”造型前卫,建筑概念来自树木结构,状似树叶的漂浮景台可在塔身外侧垂直升降。“台湾塔”不仅使用太阳能,也有雨水回收装置,塔内将设置办公室、餐厅和博物馆。“台湾塔”的设计概念国际竞图于去年11月由罗马尼亚籍建筑师多林(Stefan Dorin)的“漂浮的眺望”作品夺冠,之后将进行第二阶段国际设计竞图,做出可行性的设计并着手动工,造价新台币59亿元,预计2015年完工。
另外,阿布扎比近郊的“玛斯达城”号称全球首座零碳的城市,将全面禁止油气动力的车辆行驶,大部分水都可回收利用。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对于喜爱巧克力的人士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黑巧克力中的抗氧化剂成分,要比很多有助健康的蓝莓,红莓和其他所谓的“超级水果(superfruits)”含量更丰富。
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严格的来说,可可算是一颗种子而不是一种水果,但是研究人员称这并不能阻止将这种受很多人喜欢的食品归类到“超级水果”中。Superfruit,超级水果,或超级水果秀。指一种水果结合特别丰富的营养、抗氧化品质和口味特别有吸引力,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和留住忠诚客户。原本是一个营销术语,在2005年首先在食品和饮料业使用。
黑巧克力有利健康,但从营养学角度也要注意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科学家在美国好时公司(Hershey 北美地区最大的巧克力及非巧克力类糖果的制造商)中心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比了各种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含量,包括蓝莓、越橘、石榴,巴西莓和可可及黑巧克力的食物及饮品等。
相关的测试结果刊登在《化学中心杂志》(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中,结果表明,可可和黑巧克力中富含丰富的黄酮类(Flavones)成分。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可以抑制油脂性过氧化物的全阶段溢出,这种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十倍以上,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黛布拉-米勒博士(Debra Miller)表示,可可粉和黑巧克力提供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可称得上是十分有益健康的“超级水果”。此外其他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每天食用一块黑巧克力可以使患上心脏病的危险降低约1/3,有研究人员称光是闻巧克力的香味就可以预防感冒。还有医学专家声称,可可豆中的表儿茶酸(Epicatechin)可以抑制多种疾病,包括痴呆、中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阳痿等。
食用黑巧克力有利于健康,但是从营养学角度也需要注意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例如食用糙米、豆类,水果和蔬菜等。另外对于担心食用巧克力变胖的人,只要注意食用方法就可以达到吃的健康的目的。因为黑巧克力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但大部分都是不饱和脂肪,食用后不会转化成体内的堆积脂肪。同时黑巧克力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还会燃烧掉脂肪和热量。最好选择可可脂含量在70%以上的黑巧克力,每日食用量在50-100g左右即可。再者,食用黑巧克力不要同时饮用牛奶,因为这样会影响吸收类黄酮。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部设在首尔的水晶基因制药公司说,公司研究团队已破解“超级病菌”的物理结构,这一发现将对寻找可破坏“超级病菌”结构的物质提供帮助,为下一步药物治疗铺路。
“超级病菌”含有超级抗药基因“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NDM-1)。NDM—1基因的特殊基因结构使“超级病菌”可在同种甚至异种细菌之间“轻松”复制。先前,研究人员多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细菌内发现NDM-1基因。含这种基因的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具有耐药力。
现阶段,印度、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报告出现“超级病菌”。
水晶基因制药公司为破译“超级病菌”物理结构申请了国际专利,同时将破译结果在美国“蛋白质数据银行”注册。下一步,水晶基因制药公司将寻找可破坏NDM-1基因结构的物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势。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最新成果表明,利用多年遥感监测技术进行青藏高原冰川、雪线、湖泊、湿地等变化情况遥感调查表明,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中高原周边冰川面积消减最为明显,面积减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减小近5%。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势。青藏高原边部现代雪线退缩强烈,腹地逐渐趋于平衡。退缩最大距离为350米,一般为100-150米;调查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和湿地出现明显扩张或新生,高原周边湖泊和湿地萎缩或消亡。青藏高原现有湿地总面积88715.5平方公里,总面积减少8731.6平方公里,占近1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监测报告认为,冰川退缩与雪线上升为高原及周边提供了大量水资源,短期内造成部分区域河湖湿地面积的增加。但随着高原冰川大面积减少和雪线不断上升,“中华水塔”蓄水总量正在下降。在不考虑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的前提下,预计到2050年冰川面积将减少到现有面积的72%,2090年将减少到现有面积的50%。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8日消息,一家俄罗斯自来水公司采用全新的方式来检测空气污染情况,他们在污物焚化炉中,放置了六只非洲大蜗牛,用于检测机器所带来的空气污染等情况。
一家俄罗斯自来水公司用非洲大蜗牛检测空气污染
据国外媒体报道,非洲大蜗牛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陆生蜗牛,重约800克,外壳长达20厘米。非洲大蜗牛有时被人们当做一种食物食用,同时也是很具危害的农业害虫之一。据采用这种方法的俄罗斯Vodokanal自来水公司方面表示,如果把这种蜗牛暴露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空气中,他们就会生病或出现其他异常,从而帮助工作人员监测污染情况。
其中三只呼吸新鲜的空气,另外三只呼吸的空气来自工厂
对此环境保护主义者表示,此举只是该公司针对有污染隐患的焚化炉,分散公众注意力的宣传手段。Vodokanal自来水公司则声称,这是一个用于改善污染监控情况的严肃的技术尝试。
环境保护主义者称这是该公司分散公众注意力的宣传手段
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常人们利用植物来监测一些污染情况,但他们希望能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找到更有效的手段来监测一些可能产生的低浓度污染情况,避免这些污染伤害人类。Vodokanal自来水公司负责废水处理的管理者Olga Rublevskaya说:“对于有危险的污染,这些生物的表现无法欺骗任何人,我们对其进行非常严格的监控。”此外,该公司还用小龙虾来监控城市水的质量。
非洲大蜗牛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陆生蜗牛
六只蜗牛被设置在污水处理装置中,其中三只呼吸新鲜的空气,另外三只呼吸的空气来自工厂。Vodokanal自来水公司用传感器来检测这些蜗牛的心跳及其它重要数据,并且认为这些蜗牛正常情况下能够活7年,所以也能够用于测试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累积影响。之所以会选择非洲大蜗牛来进行尝试,是因为它们和人类一样,用肺部呼吸空气。
位于圣彼得堡的处理装置
不过对此事件,圣彼得堡的绿色和平组织领导德米特-阿尔塔诺夫(Dmitry Artamonov)表示Vodokanal公司隐藏了相关的污染影响。他称当地的设施主要是处理一些生活垃圾,而不是含有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料,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污染是被排放到了水里。并且蜗牛也无法证明环境污染威胁的接触,因为有毒物质会通过累积的方式影响着人体,有时候要到多年后才能发现。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