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资料图:于幼军 资料图:于幼军

  近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公室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并讲话。李津成、于幼军在会上讲了话。张野、蒋旭光出席会议。

  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职务;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于幼军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职务。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和中线建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官网)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资料图:于幼军 资料图:于幼军

  南都讯 记者陈宝成 发自北京 曾被处以撤销中央委员、留党察看两年处分的文化部原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日前被任命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南水北调网”昨日刊发消息称,近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召开会议,该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宣布: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于幼军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职务。

  目前,该网站领导专区栏已更新,于幼军位居该办三位副主任的最后一位。

  任职山西时因“黑砖窑”道歉

  现年58岁的于幼军是江苏人,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深圳市长;后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5年7月调任山西,成为山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第二年当选省长。

  举世震惊的“黑砖窑事件”迫使于幼军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道歉,并向山西人民作出检讨。

  在2007年6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于幼军说:“作为一省之长,我难辞其咎,深感内疚和痛心,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兄弟及家属,表示道歉!向全省人民检讨!”

  受处分后淡出公众视线

  2007年8月30日,于幼军“另有任用”,离任山西,并很快被任命为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但出乎意料的是,在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于幼军并没有被“扶正”为文化部长。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自受处分后,于幼军淡出公众视线。唯一见诸报道的是去年7月5日,于幼军以“文化部副部级领导”身份赴甘肃庄浪调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情况。

  专家观点

  被问责官员复出应引入公众评价程序

  南都:如于幼军这样的高官复出,折射出中央怎样的用人观?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对于有能力但因犯错误而被问责的高级官员,既正视他的问题,又“治病救人”,宽容惜才,而不是在他犯错误后“一棍子打死”、求全责备。由于几次节外生枝,让于幼军的仕途几经波折;但在留党察看两年后,应该说于幼军表现不错,为人低调,应该继续发挥他的作用。

  南都:近些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越来越引起舆论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评论。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被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不透明。对此你怎么看?

  汪玉凯:被问责官员复出要走什么程序,关键看他所犯错误和所受处分的性质。于幼军被撤销中央委员、留党察看两年,这是党内纪律处分;去职文化部副部长,这是政纪处分;但并不是说他构成犯罪——— 如果他构成犯罪,就不可能再复出了。

  留党察看两年中,他的个人表现至关重要。如果他的表现很好,没有任何问题,经过两年后他又不到退休年龄,这就需要组织为他安排工作。一般来说,党组织会给他做出鉴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份鉴定往往决定他能否复出,以及复出后担任什么职务。因此按照党内程序,于幼军能否复出,文化部党组应该做出结论后报中央,最后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决定他能不能复出以及复出后担任何职。

  南都:被问责官员复出,除了遵循基本的党内程序之外,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汪玉凯:在遵循党内基本程序的前提下,被问责者的个人能力、所犯错误的性质以及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与其能否复出有直接关系。比如,于幼军曾先后在广东、湖南、山西担任要职,个人能力比较强;在各地都有所作为,老百姓的口碑较好:不管是在广东、湖南还是山西,很多老百姓认为他是干实事的官员。这是决定他能够东山再起的重要前提。

  但目前被问责官员复出仍缺乏严格而公正的程序,换言之,对社会公众公开的程序远远不够。除了党内程序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引入对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公众评价机制,这样被问责官员复出才会更流畅,而消解社会种种非议。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完全有权利、有能力、有可能参与其中。这样被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才能更科学、更民主,更公平公正。南都记者 陈宝成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记者文静)昨天,国家防总网站消息,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抗旱会商专题会议上表示,由于雨雪范围和强度有限,加之气温回升,作物返青需水量增大,受旱面积仍呈扩大态势,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为做好抗旱保春灌工作,水利部将举水利系统全行业之力,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按照《国家防总水利部抗旱工作方案》和旱区9省区抗旱工作方案,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保证冬麦区普浇一遍水,力争浇上两遍水。

  针对目前部分旱区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的问题,国家防总、水利部正在细化人饮解困方案,广辟应急水源,组织专业队伍,采取包村、包点、包片的方式,通过拉水、送水等各项措施,确保受旱地区群众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陈雷要求,搞好引黄济津济冀应急调水、珠江流域、湘江和赣江及三峡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黄河小浪底、万家寨水库已加大泄量,沿黄地区要多引、多调。旱区各地要结合抗旱水源建设和水库蓄水、江河来水情况,尽可能多引、多提、多拦、多蓄,努力增加库塘蓄水,努力增加灌溉用水,确保供水和饮水安全。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最近两天,中国北方部分干旱地区出现降水,部分地区干旱有所缓和。中国气象局最新监测显示,截至12日,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部分地区存在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其中河南、江苏局部有特旱。预计12至13日,中国北方冬麦受旱区将出现弱降雪,但由于降水量小,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去年10月以来(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9日),华北大部、黄淮及江淮北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其中山东南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偏少8成以上。

  持续少雨使中国华北、黄淮等地气象干旱迅速发展。2月9日的监测结果显示,上述地区气象干旱等级普遍达到中至重度,其中河南中东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达特旱等级。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华北、黄淮地区的气象干旱具有降水量异常偏少、持续无降水时间长、气象干旱强度强等特点。

  分析华北大部、黄淮等地发生气象干旱的原因,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指出,主要是由于2010年10月以来冷空气势力强而南方水汽输送条件差。去年7月以来,快速发展的拉尼娜事件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影响,从秋季开始,全球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环流发生明显调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导致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很难输送到长江以北地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今年冬季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长时间维持经向型特征,使得中国东部偏北气流加强,引导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华北、黄淮等地长期受冷气团控制,冷暖气流交汇很难出现在长江以北地区,造成华北、黄淮等地缺少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发展。

  2月9日08时至12日08时,华北、黄淮旱区出现降水天气,华北大部及山东西部、河南降水量有1~5毫米,江苏和安徽的中北部、河南中部和南部有5~10毫米,其中河南东南部超过10毫米。但山东中东部、河北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上述降水过程对旱区气象干旱缓和产生有利影响。监测显示,2月12日,河南、河北的大部为轻旱,山东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存在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其中河南东部和江苏北部局部有特旱。

  根据2月9日对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安徽5省田间调查,干旱对已灌溉的冬小麦影响不大,大部地区小麦越冬状况良好,苗情正常,但部分冬前未灌溉或者灌溉条件较差的旱地、坡地冬小麦苗情比常年同期偏差。

  中国气象局预计,12日至13日,中国北方冬麦受旱区将出现弱降雪,甘肃东南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西部、江苏北部将出现不足2毫米降雪,但由于降水量小,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济南2月12日电(记者刘宝森、赵仁伟)山东省两会12日召开首场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抗旱工作。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勇毅在会上表示,目前山东正经历着60年一遇的气象干旱,但多年不懈的水利建设保证了山东大旱无大灾。

  自去年9月23日以来,山东省14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只有13毫米,比常年偏少85%,是自1951年全省有气象水文纪录以来无有效降水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大的气象干旱,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之最。目前,山东有3476万亩冬小麦受旱,其中重旱865万亩,仍有55万人、19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但全省目前总体上呈现出大旱无大灾的局面。

  刘勇毅说,十一五期间,山东全面完成了规划内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彻底改善了水库多年失修、病险严重的状况,提高了水库的蓄水能力,有力保障了防洪的安全。针对干旱地区水源不足问题,各地创造性地采取了洪水资源化利用措施,目前全省地表蓄水情况好于多年平均情况。

  同时,山东沿黄地区已建设平原水库781座,蓄水库容达21亿方,探索出了“以河补源、以库调蓄、以井保丰、丰蓄枯用”的科学引黄路子,近年来每年引黄水量都在55亿立方米以上。此外,山东省构筑了以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为“T”字形调水大动脉、覆盖全省的现代水网体系,在大旱之年实现了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的联合调度与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据统计,旱情发生以来,山东省短时间投入抗旱资金数额为近年来之最,全省累计抗旱投入已达13.86亿元。各地共修复水毁工程6430处,修复和信达机井3.9万眼,新建中小型水源工程2.69万处。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华沙2月11日电(记者 高帆)据波兰媒体报道,波兰北部海滨城市索波特市11日因供水管道断裂造成上万户家庭断水。

  据索伯特市供水公司发言人介绍,该市主供水管道出现断裂,造成全城大面积停水,估计有上万户家庭受到影响。据初步分析,水管断裂原因是管道受热不均匀。

  抢修公司预计断裂管道可在当天天黑前更换完毕。由于断裂管道位于该市主要大街,断路施工抢修管道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蓝莓、蔓越莓等水果富含抗氧化成分,有益健康,获称“超级水果”。美国巧克力生产商最近出台研究报告称,黑巧克力抗氧化作用更强,堪称“超级食物”。
抗氧化强
以巧克力为主打产品之一的美国好时食品公司健康与营养中心研究人员对比同样重量可可粉和水果的抗氧化性,结果发现可可粉的抗氧化性更强,而且含有更多黄烷醇。
研究人员还对比了黑巧克力、可可、巧克力热饮以及“超级水果”蓝莓、蔓越莓、石榴、巴西莓果汁的抗氧化成分比例。结果显示,与果汁相比,黑巧克力和可可抗氧化能力更强,所含黄烷醇和多酚更多。
黄烷醇和多酚不仅有助防止皮肤皱纹生成,还能减少罹患心脏病风险。
巧克力热饮“成绩”最差,几乎不含抗氧化成分,这可能因为加工过程破坏营养成分。
这项研究结果由最新一期《化学中央期刊》发表。
“超级食物”
报告主要作者德布拉·米勒博士对英国《每日邮报》记者说,在评估巧克力的营养价值时,人们不要只看到脂肪、蛋白质等常量营养素,“可可粉提供的营养价值超过那些常量营养素”。
米勒说,可可豆堪称“超级水果”,而由此提取的产品,譬如天然可可粉、黑巧克力等则是“超级食物”。
英国肥胖论坛成员塔姆·弗赖形容这项研究结果“有点儿意思”。“黑巧克力可能比一些极富盛名的水果含有更多抗氧化成分,”他说,“不过,任何东西都要适量。”
还有一些英国专家则认为,好时公司进行这项研究存在利益驱动。
适量均衡
不管好时公司动机如何,黑巧克力有益健康这一点已获得众多研究证明。
先前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食用6.7克黑巧克力能最为有效地促进心脏健康,最多可减少罹患心脏病几率三分之一。
美国研究人员去年8月在美国心脏病协会一份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中老年女性每周食用一两次黑巧克力可降低心衰几率三成以上,不过,每日食用反而完全不会降低心衰风险。
西班牙科学家去年4月发表研究结果说,黑巧克力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症,黑巧克力或可列入肝硬化患者的处方。
不过,正如弗赖所说,“任何东西都要适量”。巧克力富含脂肪和糖分,因此膳食专家建议将巧克力作为均衡饮食中的一部分,人们日常还需摄取一些并不那么诱人的食物,如糙米、豆类、水果和蔬菜。(来源:新华网 黄敏)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月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与从未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环境的婴儿相比,那些曾接触过母体艾滋病病毒环境但自身未感染的婴儿的抵抗力较差。这项研究成果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母体艾滋病病毒感染与母亲及婴儿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南非西开普省开展,研究对象包括109名已感染及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及其子女。在新生儿16周时,研究人员提取他们的血清样品,测试其特异性抗体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与未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婴儿相比,曾接触但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体内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球菌和破伤风杆菌的特异性抗体的水平较低。
研究人员表示,接触过艾滋病病毒但并未感染的婴儿代表了一个脆弱群体,他们下呼吸道感染和脑膜炎的发病率会增加,第一年的死亡率是普通婴儿的数倍。这项研究成果可以解释为何这部分婴儿拥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源:新华社 任海军) 更多阅读 JAMA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空金字塔可抵御飓风

      这座名为“新奥尔良生态建筑栖息地”的建筑又名“诺亚大厦”,设计高度达366米,远看像一座中空的现代金字塔,可以抵御飓风。

     整个“诺亚大厦”采用开放式三角型建筑设计,该结构可让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雨自由穿越,以便抵消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为了进一步卸去风压,该建筑物的外角采用特殊的圆角和斜角设计。

     真空巢室托起海上浮城

     新奥尔良地下土壤多为软土、淤泥和黏土,这给在陆地上建造大规模建筑带来巨大困难,于是设计师索性让“诺亚大厦”漂浮在海平面上。

      整座浮城将置放在一个直径为366米、深度达76米的船坞内,底层依靠以高强度混凝土制成的真空巢室为依托。

      浮城由三座主要大楼组成,每座大楼每30层便设有一个空中花园作为小区空间。整个交通设计是以步行为主,只有部分楼层会设有电动通道或载人电车,来往各层则靠升降机。这座建筑足够容纳40000居民,各种公共设施应有尽有。

      绿色环保零碳排放

       为了做到零碳排放,浮城的外立面覆盖的是太阳能电池板。浮城内装有被动式太阳房玻璃窗、空中花园空调管道、污水处理、淡水循环利用及贮存装置。

      但是,专家指出,如此庞大的生态建筑是否稳定安全,能否应对各种天气环境和自然灾害以及工程造价多少、工期多长,目前仍是未知数。(朗天)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波士顿大学最近开发出一种从水中捕获氢的新型清洁燃料技术:用硅化钛(TiSi2)微金属丝做内芯,再包上一层普通的铁锈(三氧化二铁)外层编成纳米网,创造出一种经济高效的水分解平台。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会刊》网络版上。
 

  在水中通电也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但电解水成本昂贵。获得清洁能源需要大规模分解水,因此必须找到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波士顿大学化学副教授王顿威(音译)和研究小组2008年时最先发明了纳米网,此后纳米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平台,显出越来越多的优势。
 

  王顿威介绍说,用来编织纳米网的线材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1/400粗细,使纳米网表面积更大,芯材硅化钛这种容易获得的半导体能使系统导电性大 大加强,因此纳米网能有效收集电荷,使光子到电荷的转换实现最大化。涂层材料铁锈来自赤铁矿,是一种储量丰富的氧化铁矿石。但受自身属性限制,氧化铁导电 性很差,而通过给它引入另一种导电性强的内芯通道,专门用于传送电荷,大大增强了纳米网的输电能力。
 

  光电流直接来自纳米网平台,氧化铁无需用氧气催化就能有效吸收光线,从而降低了成本。研究人员指出,在没有任何释氧催化剂条件下,在电位条件为1.23伏和1.53伏对抗可逆氢电极状态下,分别获得了每平方厘米1.6毫安和2.7毫安的光电流。
 

  王顿威解释说:“我们只显示了纳米网在不用催化剂条件下的性能水平,而最新研究显示,加入催化剂能进一步提高赤铁矿的效能。”这种独特的纳米结构将大大拓宽现有材料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并在以半导体为基础的水分解输电技术领域运用前景广阔。(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84 页,共 1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