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公室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并讲话。李津成、于幼军在会上讲了话。张野、蒋旭光出席会议。
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职务;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于幼军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职务。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和中线建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官网)
南都讯 记者陈宝成 发自北京 曾被处以撤销中央委员、留党察看两年处分的文化部原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日前被任命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南水北调网”昨日刊发消息称,近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召开会议,该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宣布: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于幼军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职务。
目前,该网站领导专区栏已更新,于幼军位居该办三位副主任的最后一位。
任职山西时因“黑砖窑”道歉
现年58岁的于幼军是江苏人,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深圳市长;后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5年7月调任山西,成为山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第二年当选省长。
举世震惊的“黑砖窑事件”迫使于幼军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道歉,并向山西人民作出检讨。
在2007年6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于幼军说:“作为一省之长,我难辞其咎,深感内疚和痛心,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兄弟及家属,表示道歉!向全省人民检讨!”
受处分后淡出公众视线
2007年8月30日,于幼军“另有任用”,离任山西,并很快被任命为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但出乎意料的是,在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于幼军并没有被“扶正”为文化部长。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自受处分后,于幼军淡出公众视线。唯一见诸报道的是去年7月5日,于幼军以“文化部副部级领导”身份赴甘肃庄浪调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情况。
专家观点
被问责官员复出应引入公众评价程序
南都:如于幼军这样的高官复出,折射出中央怎样的用人观?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对于有能力但因犯错误而被问责的高级官员,既正视他的问题,又“治病救人”,宽容惜才,而不是在他犯错误后“一棍子打死”、求全责备。由于几次节外生枝,让于幼军的仕途几经波折;但在留党察看两年后,应该说于幼军表现不错,为人低调,应该继续发挥他的作用。
南都:近些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越来越引起舆论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评论。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被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不透明。对此你怎么看?
汪玉凯:被问责官员复出要走什么程序,关键看他所犯错误和所受处分的性质。于幼军被撤销中央委员、留党察看两年,这是党内纪律处分;去职文化部副部长,这是政纪处分;但并不是说他构成犯罪——— 如果他构成犯罪,就不可能再复出了。
留党察看两年中,他的个人表现至关重要。如果他的表现很好,没有任何问题,经过两年后他又不到退休年龄,这就需要组织为他安排工作。一般来说,党组织会给他做出鉴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份鉴定往往决定他能否复出,以及复出后担任什么职务。因此按照党内程序,于幼军能否复出,文化部党组应该做出结论后报中央,最后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决定他能不能复出以及复出后担任何职。
南都:被问责官员复出,除了遵循基本的党内程序之外,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汪玉凯:在遵循党内基本程序的前提下,被问责者的个人能力、所犯错误的性质以及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与其能否复出有直接关系。比如,于幼军曾先后在广东、湖南、山西担任要职,个人能力比较强;在各地都有所作为,老百姓的口碑较好:不管是在广东、湖南还是山西,很多老百姓认为他是干实事的官员。这是决定他能够东山再起的重要前提。
但目前被问责官员复出仍缺乏严格而公正的程序,换言之,对社会公众公开的程序远远不够。除了党内程序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引入对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公众评价机制,这样被问责官员复出才会更流畅,而消解社会种种非议。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完全有权利、有能力、有可能参与其中。这样被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才能更科学、更民主,更公平公正。南都记者 陈宝成
本报讯(记者文静)昨天,国家防总网站消息,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抗旱会商专题会议上表示,由于雨雪范围和强度有限,加之气温回升,作物返青需水量增大,受旱面积仍呈扩大态势,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为做好抗旱保春灌工作,水利部将举水利系统全行业之力,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按照《国家防总水利部抗旱工作方案》和旱区9省区抗旱工作方案,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保证冬麦区普浇一遍水,力争浇上两遍水。
针对目前部分旱区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的问题,国家防总、水利部正在细化人饮解困方案,广辟应急水源,组织专业队伍,采取包村、包点、包片的方式,通过拉水、送水等各项措施,确保受旱地区群众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陈雷要求,搞好引黄济津济冀应急调水、珠江流域、湘江和赣江及三峡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黄河小浪底、万家寨水库已加大泄量,沿黄地区要多引、多调。旱区各地要结合抗旱水源建设和水库蓄水、江河来水情况,尽可能多引、多提、多拦、多蓄,努力增加库塘蓄水,努力增加灌溉用水,确保供水和饮水安全。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最近两天,中国北方部分干旱地区出现降水,部分地区干旱有所缓和。中国气象局最新监测显示,截至12日,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部分地区存在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其中河南、江苏局部有特旱。预计12至13日,中国北方冬麦受旱区将出现弱降雪,但由于降水量小,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去年10月以来(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9日),华北大部、黄淮及江淮北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其中山东南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偏少8成以上。
持续少雨使中国华北、黄淮等地气象干旱迅速发展。2月9日的监测结果显示,上述地区气象干旱等级普遍达到中至重度,其中河南中东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达特旱等级。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华北、黄淮地区的气象干旱具有降水量异常偏少、持续无降水时间长、气象干旱强度强等特点。
分析华北大部、黄淮等地发生气象干旱的原因,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指出,主要是由于2010年10月以来冷空气势力强而南方水汽输送条件差。去年7月以来,快速发展的拉尼娜事件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影响,从秋季开始,全球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环流发生明显调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导致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很难输送到长江以北地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今年冬季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长时间维持经向型特征,使得中国东部偏北气流加强,引导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华北、黄淮等地长期受冷气团控制,冷暖气流交汇很难出现在长江以北地区,造成华北、黄淮等地缺少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发展。
2月9日08时至12日08时,华北、黄淮旱区出现降水天气,华北大部及山东西部、河南降水量有1~5毫米,江苏和安徽的中北部、河南中部和南部有5~10毫米,其中河南东南部超过10毫米。但山东中东部、河北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上述降水过程对旱区气象干旱缓和产生有利影响。监测显示,2月12日,河南、河北的大部为轻旱,山东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存在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其中河南东部和江苏北部局部有特旱。
根据2月9日对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安徽5省田间调查,干旱对已灌溉的冬小麦影响不大,大部地区小麦越冬状况良好,苗情正常,但部分冬前未灌溉或者灌溉条件较差的旱地、坡地冬小麦苗情比常年同期偏差。
中国气象局预计,12日至13日,中国北方冬麦受旱区将出现弱降雪,甘肃东南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西部、江苏北部将出现不足2毫米降雪,但由于降水量小,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完)
新华网济南2月12日电(记者刘宝森、赵仁伟)山东省两会12日召开首场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抗旱工作。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勇毅在会上表示,目前山东正经历着60年一遇的气象干旱,但多年不懈的水利建设保证了山东大旱无大灾。
自去年9月23日以来,山东省14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只有13毫米,比常年偏少85%,是自1951年全省有气象水文纪录以来无有效降水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大的气象干旱,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之最。目前,山东有3476万亩冬小麦受旱,其中重旱865万亩,仍有55万人、19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但全省目前总体上呈现出大旱无大灾的局面。
刘勇毅说,十一五期间,山东全面完成了规划内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彻底改善了水库多年失修、病险严重的状况,提高了水库的蓄水能力,有力保障了防洪的安全。针对干旱地区水源不足问题,各地创造性地采取了洪水资源化利用措施,目前全省地表蓄水情况好于多年平均情况。
同时,山东沿黄地区已建设平原水库781座,蓄水库容达21亿方,探索出了“以河补源、以库调蓄、以井保丰、丰蓄枯用”的科学引黄路子,近年来每年引黄水量都在55亿立方米以上。此外,山东省构筑了以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为“T”字形调水大动脉、覆盖全省的现代水网体系,在大旱之年实现了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的联合调度与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据统计,旱情发生以来,山东省短时间投入抗旱资金数额为近年来之最,全省累计抗旱投入已达13.86亿元。各地共修复水毁工程6430处,修复和信达机井3.9万眼,新建中小型水源工程2.69万处。
新华网华沙2月11日电(记者 高帆)据波兰媒体报道,波兰北部海滨城市索波特市11日因供水管道断裂造成上万户家庭断水。
据索伯特市供水公司发言人介绍,该市主供水管道出现断裂,造成全城大面积停水,估计有上万户家庭受到影响。据初步分析,水管断裂原因是管道受热不均匀。
抢修公司预计断裂管道可在当天天黑前更换完毕。由于断裂管道位于该市主要大街,断路施工抢修管道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
中空金字塔可抵御飓风
这座名为“新奥尔良生态建筑栖息地”的建筑又名“诺亚大厦”,设计高度达366米,远看像一座中空的现代金字塔,可以抵御飓风。
整个“诺亚大厦”采用开放式三角型建筑设计,该结构可让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雨自由穿越,以便抵消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为了进一步卸去风压,该建筑物的外角采用特殊的圆角和斜角设计。
真空巢室托起海上浮城
新奥尔良地下土壤多为软土、淤泥和黏土,这给在陆地上建造大规模建筑带来巨大困难,于是设计师索性让“诺亚大厦”漂浮在海平面上。
整座浮城将置放在一个直径为366米、深度达76米的船坞内,底层依靠以高强度混凝土制成的真空巢室为依托。
浮城由三座主要大楼组成,每座大楼每30层便设有一个空中花园作为小区空间。整个交通设计是以步行为主,只有部分楼层会设有电动通道或载人电车,来往各层则靠升降机。这座建筑足够容纳40000居民,各种公共设施应有尽有。
绿色环保零碳排放
为了做到零碳排放,浮城的外立面覆盖的是太阳能电池板。浮城内装有被动式太阳房玻璃窗、空中花园空调管道、污水处理、淡水循环利用及贮存装置。
但是,专家指出,如此庞大的生态建筑是否稳定安全,能否应对各种天气环境和自然灾害以及工程造价多少、工期多长,目前仍是未知数。(朗天)
美国波士顿大学最近开发出一种从水中捕获氢的新型清洁燃料技术:用硅化钛(TiSi2)微金属丝做内芯,再包上一层普通的铁锈(三氧化二铁)外层编成纳米网,创造出一种经济高效的水分解平台。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会刊》网络版上。
在水中通电也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但电解水成本昂贵。获得清洁能源需要大规模分解水,因此必须找到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波士顿大学化学副教授王顿威(音译)和研究小组2008年时最先发明了纳米网,此后纳米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平台,显出越来越多的优势。
王顿威介绍说,用来编织纳米网的线材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1/400粗细,使纳米网表面积更大,芯材硅化钛这种容易获得的半导体能使系统导电性大 大加强,因此纳米网能有效收集电荷,使光子到电荷的转换实现最大化。涂层材料铁锈来自赤铁矿,是一种储量丰富的氧化铁矿石。但受自身属性限制,氧化铁导电 性很差,而通过给它引入另一种导电性强的内芯通道,专门用于传送电荷,大大增强了纳米网的输电能力。
光电流直接来自纳米网平台,氧化铁无需用氧气催化就能有效吸收光线,从而降低了成本。研究人员指出,在没有任何释氧催化剂条件下,在电位条件为1.23伏和1.53伏对抗可逆氢电极状态下,分别获得了每平方厘米1.6毫安和2.7毫安的光电流。
王顿威解释说:“我们只显示了纳米网在不用催化剂条件下的性能水平,而最新研究显示,加入催化剂能进一步提高赤铁矿的效能。”这种独特的纳米结构将大大拓宽现有材料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并在以半导体为基础的水分解输电技术领域运用前景广阔。(常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