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局发表声明称,波音公司获得的合同资金为9230万美元,内华达山脉公司为8000万美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7500万美元,蓝色起源公司为2200万美元。这4家企业在美国航天局商业载人航天促进项目的第二轮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合同资金。
商业载人航天促进项目是一个多阶段的太空技术开发项目,其最终目的是开发出可以替代航天飞机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航天器。
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当天表示,该局“将致力于使用美国人制造的航天器安全运送美国宇航员,不再将这项工作外包给外国政府”,“(与商业公司签署的)这些协议是美国航天局利用美国人的才智抵达低地轨道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可以集中资源用于深空探索”。
美国航天飞机今年将全部退役。此后,美国宇航员将依赖俄罗斯飞船前往空间站。美国航天局上个月曾表示,由于通货膨胀,2014年至2016年,每名美国宇航员乘坐俄罗斯飞船往返空间站的平均票价将上涨至6275万美元。目前的票价为5100万美元。(记者任海军)
今年的4月12日是人类实现载人航天50周年的纪念日。50年前,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实现了飞天的壮举。值此纪念时刻,美国《国家地理》整理了一组珍贵的历史图片,回顾加加林和人类首次太空之旅的一些时光片段。
1、加加林向人群致意
加加林向人群致意
近日,谷歌以标题图片的形式向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表达敬意。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拍摄于1961年7月,苏联驻伦敦大使馆外,站在一辆汽车上的加加林起身向人群挥手致意。就在几个月前,他刚刚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壮举。今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的日子,加加林和他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
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解说员凯瑟琳·里维斯(Cathleen Lewis)负责国际太空项目和宇航服方面的讲解工作。她说,在加加林顺利返回地面之后,他便成了英雄,在国内国外都是一样。
“他受到热烈欢迎,人群簇拥着他。我想人们是真的非常兴奋。这些西方人显然超越了冷战的隔阂,他们打心底里认为他是个英雄,因为他完成了科幻般太空飞行的壮举。”
2、加加林使用的导航系统
加加林使用的导航系统
这是东方-1号飞船上导航系统控制面板的一部分,按钮都用玻璃罩罩着。现在它已经作为展品陈列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由于当时是首次进行太空飞行,科学家们对人体在太空中的适应性存在疑虑,因此加加林的首次航行完全由地面进行控制。
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星人:加加林神话的背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书中提到加加林曾写了一份备忘录给克格勃,要求推迟联盟一号飞船的升空。
根据设计,联盟-1号载人宇宙飞船于1967年发射升空,1天后另一艘联盟-2号飞船升空并在太空进行对接,演练乘员互换。但联盟-1号最终失败,联盟-2号的发射也被取消。这次计划是一场灾难,驾驶联盟-1号的苏联航天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试图返回地面时,由于降落伞无法打开,飞船和地面猛烈撞击爆炸而遇难。
然而,里维斯和其他美国历史学家并不认同书中的这些描述。她说:“这本书中说,苏联的工程师、宇航员和技术员们都清楚飞船存在严重的缺陷,但加加林对于推迟发射的请求却被驳回了。但这并不符合当时苏联太空计划的行事方式。他们曾经无数次因为技术原因推迟过发射。”
3、整装待发
整装待发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整装待发,他即将成为人类首位太空使者。
返回地面后,加加林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感慨:“当我在轨道上飞行时,我看到了地球是多么美丽。我们必须保护它,不要破坏它。”
4、加加林的“座驾”
加加林的“座驾”
这就是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
苏联的工程师们非常自信,尽管这是首次载人太空飞行,但他们信心满满,认为一定能取得成功。因为在此之前进行的两次不载人飞船测试,以及搭载了两只小狗的飞行实验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里维斯说:“他们认为他们的胜算很大。他们已经对硬件、发射工具、通讯和跟踪系统进行了测试,并且还进行了无人飞船的测试发射。因此工程师们已经胸有成竹了。”
那次实验中搭载的两只小狗,在返回地面后有一只还生了6只幼崽,其中一只后来被送给了卡洛琳·肯尼迪,她是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女儿。里维斯认为,苏联工程师们在成功将小狗送入太空并安全接回之后知道,自己已经具备了将一个人送入太空的能力了。
5、太空竞赛
太空竞赛
1960年,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正对“水星”载人飞船进行技术检查,它将最终搭载首位美国人遨游太空。
当1961年4月份加加林进入太空之时,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还在忙着进行测试。很快,苏联人成功一个月后,美国将第一位宇航员阿兰·谢泼德(Alan Shepard)送入太空。尽管没有像加加林那样围绕地球轨道飞行,但毕竟美国人谢泼德成了世界上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人。后来,直到近1年后的1962年2月20日,美国才首次将一位宇航员约翰·格林(John Glenn)成功送入地球轨道。
里维斯说:“人们通常会将载人航天的历史归咎于美苏冷战的结果,但他们忘记了,其实遨游太空是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她说:“牛顿的理论让太空旅行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在此之后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让人们对此神往不已。而正是这些科幻小说,激发了那些技术先驱的探索心,他们后来开发出了真正火箭,将人送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想。”
6、为加加林跳舞
为加加林跳舞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1年,在莫斯科红场,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加加林凯旋归来。在他返回后两天,加加林在护送下抵达红场参加庆祝游行,并接受了苏联英雄称号。
里维斯说,人们描述那场庆祝游行是他们在1945年战胜纳粹举办的胜利游行之后见过的最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在大众的心目中,加加林俨然成了苏联航天事业的代言人。
里维斯说:“他笑起来很好看,衣着得体。在返回地面之后的几年中,他一直充当着名人的角色。每一次你和一位在苏联长大的人谈起加加林,他们都会说他是那个年代优秀年轻人的代表,即使是那些最激烈的反社会主义人士也同意这样的观点。”
7、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
这张加加林的雕塑拍摄于今年4月8日。现在这件艺术品正在位于莫斯科的全俄展览中心展出,随后还将进行全球巡展。
这尊雕塑是莫斯科郊外的加加林纪念雕像的复制品。它最终将在伦敦安家,作为纪念人类载人航天5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里维斯说:“加加林和1960年代苏联的航天项目是为数不多在苏联解体之后仍然幸存下来的历史。他在俄罗斯国内受到广泛的尊重,并且在前苏联的其它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中间也拥有很高的威望。人们仍在为他欢呼,他的纪念碑仍在那里,而孩子们也仍然记得每年的4月12日是个多么有意义的日子。” 摄影:Natalia Kolesnikova/AFP/Getty Images (晨风)
1、加加林向人群致意
近日,谷歌以标题图片的形式向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表达敬意。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拍摄于1961年7月,苏联驻伦敦大使馆外,站在一辆汽车上的加加林起身向人群挥手致意。就在几个月前,他刚刚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壮举。今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的日子,加加林和他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
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解说员凯瑟琳·里维斯(Cathleen Lewis)负责国际太空项目和宇航服方面的讲解工作。她说,在加加林顺利返回地面之后,他便成了英雄,在国内国外都是一样。
“他受到热烈欢迎,人群簇拥着他。我想人们是真的非常兴奋。这些西方人显然超越了冷战的隔阂,他们打心底里认为他是个英雄,因为他完成了科幻般太空飞行的壮举。”
2、加加林使用的导航系统
这是东方-1号飞船上导航系统控制面板的一部分,按钮都用玻璃罩罩着。现在它已经作为展品陈列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由于当时是首次进行太空飞行,科学家们对人体在太空中的适应性存在疑虑,因此加加林的首次航行完全由地面进行控制。
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星人:加加林神话的背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书中提到加加林曾写了一份备忘录给克格勃,要求推迟联盟一号飞船的升空。
根据设计,联盟-1号载人宇宙飞船于1967年发射升空,1天后另一艘联盟-2号飞船升空并在太空进行对接,演练乘员互换。但联盟-1号最终失败,联盟-2号的发射也被取消。这次计划是一场灾难,驾驶联盟-1号的苏联航天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试图返回地面时,由于降落伞无法打开,飞船和地面猛烈撞击爆炸而遇难。
然而,里维斯和其他美国历史学家并不认同书中的这些描述。她说:“这本书中说,苏联的工程师、宇航员和技术员们都清楚飞船存在严重的缺陷,但加加林对于推迟发射的请求却被驳回了。但这并不符合当时苏联太空计划的行事方式。他们曾经无数次因为技术原因推迟过发射。”
3、整装待发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整装待发,他即将成为人类首位太空使者。
返回地面后,加加林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感慨:“当我在轨道上飞行时,我看到了地球是多么美丽。我们必须保护它,不要破坏它。”
这就是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
苏联的工程师们非常自信,尽管这是首次载人太空飞行,但他们信心满满,认为一定能取得成功。因为在此之前进行的两次不载人飞船测试,以及搭载了两只小狗的飞行实验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里维斯说:“他们认为他们的胜算很大。他们已经对硬件、发射工具、通讯和跟踪系统进行了测试,并且还进行了无人飞船的测试发射。因此工程师们已经胸有成竹了。”
那次实验中搭载的两只小狗,在返回地面后有一只还生了6只幼崽,其中一只后来被送给了卡洛琳·肯尼迪,她是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女儿。里维斯认为,苏联工程师们在成功将小狗送入太空并安全接回之后知道,自己已经具备了将一个人送入太空的能力了。
5、太空竞赛
1960年,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正对“水星”载人飞船进行技术检查,它将最终搭载首位美国人遨游太空。
当1961年4月份加加林进入太空之时,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还在忙着进行测试。很快,苏联人成功一个月后,美国将第一位宇航员阿兰·谢泼德(Alan Shepard)送入太空。尽管没有像加加林那样围绕地球轨道飞行,但毕竟美国人谢泼德成了世界上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人。后来,直到近1年后的1962年2月20日,美国才首次将一位宇航员约翰·格林(John Glenn)成功送入地球轨道。
里维斯说:“人们通常会将载人航天的历史归咎于美苏冷战的结果,但他们忘记了,其实遨游太空是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她说:“牛顿的理论让太空旅行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在此之后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让人们对此神往不已。而正是这些科幻小说,激发了那些技术先驱的探索心,他们后来开发出了真正火箭,将人送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想。”
6、为加加林跳舞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1年,在莫斯科红场,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加加林凯旋归来。在他返回后两天,加加林在护送下抵达红场参加庆祝游行,并接受了苏联英雄称号。
里维斯说,人们描述那场庆祝游行是他们在1945年战胜纳粹举办的胜利游行之后见过的最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在大众的心目中,加加林俨然成了苏联航天事业的代言人。
里维斯说:“他笑起来很好看,衣着得体。在返回地面之后的几年中,他一直充当着名人的角色。每一次你和一位在苏联长大的人谈起加加林,他们都会说他是那个年代优秀年轻人的代表,即使是那些最激烈的反社会主义人士也同意这样的观点。”
7、永垂不朽
这张加加林的雕塑拍摄于今年4月8日。现在这件艺术品正在位于莫斯科的全俄展览中心展出,随后还将进行全球巡展。
这尊雕塑是莫斯科郊外的加加林纪念雕像的复制品。它最终将在伦敦安家,作为纪念人类载人航天5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里维斯说:“加加林和1960年代苏联的航天项目是为数不多在苏联解体之后仍然幸存下来的历史。他在俄罗斯国内受到广泛的尊重,并且在前苏联的其它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中间也拥有很高的威望。人们仍在为他欢呼,他的纪念碑仍在那里,而孩子们也仍然记得每年的4月12日是个多么有意义的日子。” 摄影:Natalia Kolesnikova/AFP/Getty Images (晨风)
中国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10日4时4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次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今年的高密度发射拉开序幕。按照计划,今年将实施以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以及北斗导航工程为代表的2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完成了15箭20星的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
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对中国建成独立自主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对继续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将起到积极作用。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三号甲遥十九运载火箭和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7次发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调度指挥、地理系统实时查询等。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思路分布实施。系统将由30余颗不同轨道高度的导航卫星组成,可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目前已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进行卫星导航技术试验,初步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近期将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连续、稳定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最终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连续、稳定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8颗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高频度发射和初步组网,组网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东方3KA-2”号在展览上资料图片
趴在一只黑色太空狗身上的就是白色的“兹韦兹多奇卡”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0日的报道,1961年曾载着俄罗斯太空狗进入地球轨道的宇宙飞船即将被拍卖。这个7英尺(约合2.13米)宽的“东方3KA-2”号是在俄罗斯准备将首名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前进行最后一次试验所使用的飞行器。
一只由加加林亲自取名为“兹韦兹多奇卡”的白色小狗和一个被称作“伊万·伊万诺维奇”、跟真人一般大小的假人乘坐这艘飞船进入太空,小狗在返航过程中被飞行器弹出后乘降落伞安全返回地面。这证明苏联当时的发射计划对生物来说是安全的,也最终促成了加加林不久之后那次创造人类历史的壮举。
“东方3KA-2”号飞船的密封舱涂裹着一层特殊的金属,这种设计是为了防止飞行器在重返地球时会因为与大气层空气摩擦过热而烧毁,不过在它底部半个球体上还能清晰地看出烧焦的痕迹。密封舱内部原本装有1800磅(约816.5公斤)的仪器设备,但在1967年因为保密需要而被拆除。后来,它陈列于俄罗斯的古比雪夫训练研究所,直到1986年以前还一直被列为“保密”级别。
这个烧焦了的密封舱如今属于一位美国收藏者,下周他将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将其拍卖,预计成交价格会达到1000万美元。索斯比拍卖行希望将其拍给一个能向公众展出的博物馆,但是个人也可参加竞价。
索斯比的副董事长戴维·雷登说:“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陆续开放了一些航天项目的零部件。这不仅是为了筹钱,还可以向世界展示前苏联的航空项目及其成就。”
俄罗斯总理普京7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召开航天工作会议。在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前夕,普京对俄航天发射、航天器研发、新发射场建设等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俄罗斯或将迎来新的航天业发展契机。
增加航天发射次数
普京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表示,俄罗斯目前每年进行航天发射的次数占全球的4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在不远的将来,俄计划将这一数字再提高10个百分点。
普京说,全球太空市场发展迅速,近7年来其总规模增长了1.5倍。俄罗斯应该积极开发这一市场,特别是在通信、遥感探测、天气预报、导航、生态监测方面“大显身手”。
“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科研生产潜力具有竞争力,这值得骄傲,但是为了保持航天大国的地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止步不前。”普京强调。
发展新型航天器和运载火箭
在强调增加航天发射次数的同时,普京指出,俄罗斯不应仅甘心扮演“发射大国”的角色,而是需要发展新一代、更为可靠和耐用的航天器。他说,随着老旧航天器不断退役,俄航天工业应该并且也能够研发出水平更高的航天器。
在运载火箭方面,普京说,俄罗斯将于2013年在俄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验轻型和重型“安加拉”运载火箭。而专为地处俄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东方发射场研制的“罗斯”运载火箭的试验工作将于2015年开始,俄方计划从2018年开始使用这种新型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加快新发射场建设
按照普京在会上提出的目标,正在建设之中的东方发射场将于2016年投入使用。2016年至2018年,这个新建发射场将执行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从2018年开始,这里将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同时,俄罗斯并不打算放弃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普京说,1961年,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从这里飞向太空,俄计划同哈萨克斯坦保持合作,继续使用该发射场。
普京表示,国家需要对航天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加大对科研和设计部门的投资。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政府也没有减少对航天项目的投入。2010年至2011年,俄政府在此领域的投资额达2000亿卢布(约合71亿美元)。
据悉,俄罗斯航天长期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制订完毕。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帕奇对媒体透露,这份规划将确保俄未来15年在勘探月球、火星和一些小行星等领域的领先地位。(耿锐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6日说,今后10年内,美国载人航天项目重点将放在国际空间站,作为迈向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第一步。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今后探索宇宙的支柱,也是我们现有载人航天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博尔登当天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国际空间站与火星”会议上说,“至少在今后10年内,我们将继续与其他国家合作,以使人类能够在太空工作和生活,同时开展研究和技术验证。”
博尔登认为,生命维持等技术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关键,国际空间站是测试这些技术的合适场所。
“前往火星的旅程需要自动控制系统,以确保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他说,“国际空间站将是旅程的起点。”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去年宣布,争取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载人航天器绕火星飞行项目,随后实施登陆火星计划。
博尔登说,一个美国代表团定于下周访问俄罗斯,与俄方商讨延长国际空间站服役时间以及研发核动力宇宙飞船等太空探索合作项目。美国现役航天飞机编队定于今年退役,届时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将成为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唯一工具。
美国航天局14日宣布,一名工人当天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发射台施工时死亡,“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准备工作因此暂停一天。
这名死者是美国航天局合同商——联合发射联盟的一名工程师,名叫詹姆斯·瓦诺夫。14日天清晨,他在39A发射台工作时从一层摔至另一层,尽管医务人员迅速赶到,但瓦诺夫最终不治身亡。
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言人坎德雷亚·托马斯表示:“此事仍在调查之中。调查期间发射台的全部工作已经暂停。”
“奋进”号航天飞机预计4月19日升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一项目。(任海军)
阿根廷航天科技协会13日宣布,阿根廷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首次在阿根廷位于南极的基地试验为火星探测而设计的宇航服。
此次试验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阿根廷国家航空医疗研究所和阿根廷空军联合进行,地点在阿根廷位于南极的基地——马兰比奥海军准将站。
这套火星探测服由阿根廷科学家加夫列尔·德莱昂设计。现任美国北达科他大学载人航天飞行实验室主任的德莱昂说,这套宇航服采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技术,并有针对火星独特环境和地貌的专门设计。火星服已在世界上许多模拟火星环境的地方进行了试验,并取得成功。南极地区是地球上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大陆,而且温度、风力以及空气的干燥程度都和火星有类似之处,因此是试验火星服的最佳地点之一。
德莱昂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根据试验结果对火星探测服进行修改和升级,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舒适。(冯俊扬 宋洁云)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日前发布消息说,国际空间站新一批长期考察组3名宇航员及3名后备宇航员已全部顺利通过考试,并完成飞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根据俄航天署当天在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名单,俄罗斯宇航员亚历山大·萨莫库佳耶夫将担任飞船指令长,俄宇航员安德烈·鲍里先科和美国宇航员罗恩·加兰将担任飞船随航工程师。此前,他们与3名后备宇航员在培训中心的模拟设备上完成了为期两天的飞船和空间站操控综合考试。专家组对他们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和考察组总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按计划,国际空间站新长期考察组成员将在3月30日乘坐“联盟TMA-21”载人飞船奔赴国际空间站,开始为期170天的太空之旅。到达空间站后,他们将进行44项科学试验,并分别实施两次美国航天飞机和3次俄罗斯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此外,宇航员还将执行若干次太空行走任务。
据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介绍,宇航员这次乘坐的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耿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