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去年年底,美国宇航局“雨燕”伽马射线暴快速反应探测器对一颗在太阳系中游荡的神秘彗星进行了详细调查,这颗彗星同时也是天文爱好者的绝佳观测目标,其编号为C/2009 P1“杰拉德”彗星(Garradd)。科学家发现“杰拉德”彗星不同寻常之处是其富含尘埃,当它靠近太阳时,是一次观测它会发生何种变化的难得机会。

“脏雪球”彗星造访地球 酷似喷气机抛洒水分

  “雨燕”探测器拍摄的“杰拉德”彗星图像

  一颗彗星通常由冰冷的气体和多团尘埃所混合组成,它们被喻为“肮脏的雪球”,每当靠近太阳的时候,冰寒的表面开始蒸发,使得水分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而逐渐加强的太阳风将这些蒸发物与气体吹离彗星,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尘埃在太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从地球上就是一颗闪闪发亮的彗星。通常情况下,一颗彗星所携带的水分可在距离太阳三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外保持冻结状态,科学家将这个距离称为“雪线”。

  奇怪的是,科学家发现C/2009 P1“杰拉德”彗星在“雪线”之外就出现大量的尘埃和气体。对此,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助理、本项研究的主要调查人员丹尼斯·波德维茨(Dennis Bodewits)认为:“这个异常的现象告诉我们彗星表面发生的活跃特征是由其他原因引发的,而不是冰冻水分的升华现象。我们计划使用‘雨燕’探测器的独特功能监视杰拉德彗星在雪线之外的一举一动,而之前对雪线以外的彗星调查项目还是较少的。”

  彗星上被冰洁的气体中也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远离太阳的宇宙空间中,随着温度降低,这些气体会随之升华,因此,杰拉德彗星在雪线之外的活跃情况由主要由这两个因素起作用。C/2009 P1“杰拉德”彗星的发生历史并不长久,在2009年8月,位于澳大利亚赛丁泉天文台(Siding Spring)的天文学家戈登J. 杰拉德(Gordon J. Garradd)发现了该彗星的存在。

  戈登J.杰拉德认为这颗彗星自从抵达奥尔特云后,可能第一次“闯入”太阳系内围的宇宙空间。而奥尔特云则被认为是一个包围太阳系的球形云团,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彗星存储区,至少距离太阳数千个天文单位之远,许多彗星都从奥尔特云经过后进入太阳系。在2011年12月23日,这一天是“杰拉德”彗星最靠近太阳的时刻,而在2012年3月5日,它将从距离1.27个天文单位附近接近地球。当其向南运动并通过北斗七星的大熊星座和天猫座时,使用小型望远镜在本月依然可以看到这颗彗星的拖着长长的彗尾。

  尽管“雨燕”卫星的首要任务是监测和快速定位遥远宇宙中发生的伽马射线暴,但该卫星上搭载的紫外/光学望远镜(UVOT)非常适合用于研究彗星。紫外/光学望远镜中有一个棱柱状设备称为棱栅,可以将入射光按波长进行分光。虽然“雨燕”伽马射线暴快速反应探测器无法直接监测水,但分子暴露在来自太阳的强烈紫外线下,会快速分解成氢原子和羟基分子,紫外/光学望远镜则可以探测到“发光”的羟基或者其他重要分子的碎片,比如氰化物(CN)、硫化碳(CS)和三原子或者双原子的碳分子(C2、C3),以及能反射太阳光的大量尘埃。

  根据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研究人员、“雨燕”探测器项目组成员斯特凡艾米尔(Stefan Immler)当“杰拉德”彗星进入太阳系内围时,跟踪彗星的水分以及尘埃产生的情况,并观察其化学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彗星的运行模式和它们是在哪儿形成的。“雨燕”探测器最后一次观测“杰拉德”彗星是在4月1日,当时它正位于1.53个天文单位之遥的地方,仅仅通过了火星的轨道。

  虽然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详细结论,但波德维茨认为该彗星每秒散发出400加仑的水,足以在30分钟内填满一个奥林匹克标准的游泳池。由于彗星散发出的水分大约是其产生尘埃量的一半,因此每一秒钟“杰拉德”彗星损失大约7500磅(3.5吨,相当于两倍的小汽车重量)的尘埃和冰颗粒。凭借着紫外/光学望远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研究人员可以轻松观测到陆基天文台所不能获得的彗星数据,预计“杰拉德”彗星将在2013年4月抵达距离太阳5.5个天文单位的位置,科学家计划将从八个不同距离上研究这颗彗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太阳能脊椎生物:斑点钝口螈可进行光合作用
蝾螈是太阳能脊椎动物

  据国外媒体报道,蝾螈是“太阳能脊椎动物”?科学家首次发现在蝾螈体内存在着光合作用生物体。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仅有植物、藻类、细菌和部分无脊椎动物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它们能够直接将太阳光转变为能量。但是目前他们首次发现一种光合作用脊椎动物,这种神秘生物正是普通的斑点钝口螈(学名为:Ambystoma maculatum)。有趣的是,对于研究人员而言斑点钝口螈并不是一支新物种,并且人们长期以来都知道该生物的胚胎与光合作用藻类存在着共生关系,然而之前科学家仅认为这种共生关系存在于身体之外,蝾螈与藻类分别交换能量。

  原来之前研究人员并未细致深入分析,达尔豪斯大学科学家赖安-克奈伊(Ryan Kerney)在研究一批斑点钝口螈胚胎时发现这与之前的观点存在着差距,并认为一种亮绿色物质源自细胞内部。

  这种亮绿色指示了叶绿素的存在,它是一种吸收光线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素。克奈伊说:“在实验中我对即将孵化的斑点钝口螈胚胎进行长时间曝光呈现荧光图像,通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我证实了自己的观点,藻类的确共生存在于这种蝾螈的细胞中。”

  事实上,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经常存在于可生成细胞能量的线粒体、细胞器,因此很可能线粒体直接收获氧气和碳水化合物,这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副产物。

  这项发现之所以令人惊奇是由于所有脊椎动物都拥有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自然摧毁它们细胞中的异质生物物质,然而斑点钝口螈细胞中的藻类如何避开这种防御性仍是一个未知谜团。

  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克奈伊同时发现成年雌性斑点钝口螈的输卵管中也存在着藻类,在这里胚胎体形成于它们的液囊中。这意味着很可能共生藻类是在繁殖期从母体遗传给后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卫-沃克(David Wake)称,我想知道是否藻类能够进入胚芽细胞,但这是一项真实的挑战,之前观点认为脊椎动物细胞能够处理异质生物物质。

  虽然这是首次发现脊椎动物与光合作用微生物存在共生关系,但这项发现将开辟新的研究视野,让科学家未来探索是否其他动物也存在着类似的特征。

  发育生物学家丹尼尔-巴克霍尔兹(Daniel Buchholz)说:“我认为如果人们开始关注‘太阳能脊椎动物’,很可能未来获得更多的实例物种!”(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勃朗峰上新开业悬崖旅馆 能源来自太阳能电池板

  二战纳粹碉堡将变身 未来成欧洲最大太阳能电站

  组图-剑桥工程摄影大赛揭晓 太阳能电池膜夺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英国《每日邮报》今晨报道,月亮绕地球转动将近四十亿年了,而我们也一直认为在太阳系中只存在一个月亮。不过,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推翻了这个结论,月亮至少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同伴”。

  报道称,现在了解的月球直径为2000英里,远挂在高空中的它一直是诗人、艺术家和浪漫主义的“宠儿”。但是,夏威夷大学一个天文研究团队最近发现,它还有一个体积比它小很多的堂兄——“迷你月亮”。

  这个团队运用超级电脑模拟出了1千万颗小行星掠过地球的场景,最后得出了这个惊人的发现。在给定时间内,至少有一个“迷你月球”绕着地球运行。这种“迷你月亮”是被地月日合力拖入地球轨道的。

  研究还发现,一些典型的“迷你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行九个月,有的则会运行数十年。

  夏威夷大学的研究者称,这些“迷你月亮”大多数都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它们通常“漂流”在太阳系内“杂乱”的轨道上,研究者之所以能捕获到他们,是因为在某些时候,它们受到地月日合力的影响,被拖入了地球轨道。

  当“迷你月亮”冲破了地月日合力的影响,它将会回到太阳系中本来该运行的轨道上。

  在2006年,亚利桑那大学卡特里那巡天系统曾捕捉到一个大小近似一辆汽车的“迷你月亮”,被命名为“2006RH120”,在它返回原来的轨道之前,它绕着地球运行了将近一年时间。

  杰克表示,“迷你月亮”的研究非常有趣,你想象不到它会在哪天进入地球轨道,为我们研究太阳系中的未知领域带来低成本的研究样本。

  据悉,这一最新发现本月发表在《国际太阳系研究》杂志上。编译/实习生 蒋伊晋

  相关阅读

  法国摄影师童心未泯 拍摄自己"种月亮"搞笑照片

  泰坦尼克号沉没或另有隐情:月亮引发大海潮所致

  教授自家后院建天文台 每日观测拍月亮光环奇观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太阳耀斑爆发进入高峰期

  科学网(kexue.com)讯 太阳耀斑活动目前已经进入了高发期,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十几年,太阳耀斑将对地球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影响的范围或许不止通讯信号那么简单。

  根据科学家分析,目前太阳耀斑活动高发,这样的情况会改变太阳周围的磁场,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太阳黑子活动也将增多,这样的变化会使我们的航天器或者飞机受到影响。


太阳耀斑爆发进入高峰期 

  科学家首先认为太阳磁场的变化会导致我们的地球将遭受更多的辐射,这样的辐射对飞机或者飞行器会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宇航员的安全,太阳风暴的影响将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雷丁大学的巴纳德教师解释说:“太阳活动正在加剧,这样会使太阳的射线强度有所增加,未来或许将达到目前的1.5倍,这样的情况会是地球上的电子系统发生错误,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宇宙飞船、飞机等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不过如果未来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努力工作,找到更好更安全的材料,太阳辐射的危害将会减轻很多。”

  此前也有过报道,未来10年地球被太阳超级耀斑击中的概率高达12%,这将导致几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它的效果如同卡林顿事件,它发生在150多年前,当时有很多电报局失火,它们的网络中断。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斥着电子产品的世界,此类强磁力给地球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能需要10年才能恢复过来。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激光束 人造太阳首达到两兆焦

  英首次认定太阳风暴威胁国家安全 通讯将被干扰

  NASA拍摄到神秘死亡之星 从太阳表面吸取能量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流星一号资料图

  俄罗斯空天防御兵新闻发言人阿列克谢·佐洛图欣说,“流星1号”卫星的残片莫斯科时间27日2时17分(北京时间6时17分)进入稠密大气层,最后坠落在南纬80.9度、西经5.63度的南极毛德皇后地。

  “流星1号”气象卫星于1969年3月26日由R-7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升空,距今整整43年。它是苏联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气象卫星,用摄像机和红外探测器收集和传送地球不同区域的气象信息。

  这颗卫星在1970年7月便停止了工作,此后一直在轨道“游荡”。但人类并没有忘记它。几天前,一位比利时天文爱好者发布了“流星1号”最后时刻的照片,图中还辨认出卫星的太阳能电池和圆柱形外壳。

  相关阅读

  美国宇航局每日卫星照 亚洲西南部的超级沙尘暴

  卫星图像显示全球变暖危害 融冰引地球重力变化

  美宇航局每日卫星照 东南亚火灾致天空烟雾弥漫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微博中被广泛转发的照片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连日的阴霾终于撤离,久违的太阳出来的同时,大风也跟随而来,根据北京市气象台23日11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午到前半夜本市有五六级偏北风阵风可达八级左右,需注意做好防风防火工作。

  截至12时,延庆、八大处9级,接近10级。达到8级风的有:四元桥、昌平、房山、妙峰山。达到7级风的有:海淀、朝阳、丰台、官园、紫竹桥、天坛、世界公园、顺义、怀柔、门头沟。另外由于目前由于大风的影响,京沪高铁部分列车也降速运行。市公安局也发布提醒,由于风大请行人注意安全,远离广告牌、高层建筑、高大树木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

  网友在微博中也纷纷转载北京遭遇大风的照片,有网友甚至开启了玩笑,今天由于有人招惹了铁扇公主,才会导致这样的大风。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北京遭大风袭击影响大 航班延误香山缆车困百人

  探测太阳系最大风暴大红斑 其形成之谜或将破解

  网络惊现神勇"垂钓哥" 11级大风下淡定钓鱼(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太阳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大概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高峰期

  英国内阁办公室发布最新《民事应急国家风险名单》,首次认定太阳风暴等严酷太空天气为国家安全威胁之一,可能导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系统大面积瘫痪,对民众生活的破坏力堪比恐怖袭击。

  太阳活动明年出现高峰

  《民事应急国家风险名单》评估英国环境和安全风险,是机密报告《国家风险评估》的公开版。2012版本表示,大规模流感疫情、洪水、恐怖袭击和他国火山爆发依“发生几率和影响”为“最高风险”,而“严酷太空天气”为“新评定风险”,可能“严重破坏”民众生活。

  《名单》显示,今年新增太阳风暴为国家安全威胁与专家预测明年或为太阳活动峰年相关。报告说,太阳活动大概每隔11年出现一次高峰期,“上一次高峰期为2000年,下一次预计2013年5月前后发生”。《名单》认定:“严酷太空天气可能扰乱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系统、电子电路和电力网络。”

  美国电子基础设施安全协会首席执行官阿维·施努尔也认为,太阳风暴导致的“自然界电磁脉冲”影响力堪比太空核爆炸。

  曾干扰全球通信

  英国专家对太阳风暴威胁的评估以1859年“卡林顿事件”为模板。“卡林顿事件”被称为最近500年内首例有记录的太阳风暴冲击地球事件。当时,全球电报通信受到严重干扰,电报设备漏电点燃电报纸引发火灾。

  一些专家和官员认为,人类社会如今对高科技依赖性更强,而越高端技术越脆弱,太阳风暴的潜在破坏力由此增强。因此不少学者呼吁政府提早应对。《名单》披露,英国政府已经与太空天气学家和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人士合作,评估潜在太阳风暴紧急事件风险。耿学鹏(新华社特稿)

  ■ 英5大国家安全威胁

  大规模流感

  在上世纪,英国曾遭受3次严重流感疫情,分别发生在1918年、1957年和1968年。2009年7月,猪流感导致29人死亡。

  沿海洪水

  英国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风雨和洪水。英国上次最严重的风暴潮发生在1953年,英格兰东海岸大部分地区遭受袭击,304人死亡。

  恐怖袭击

  伊拉克战争后,恐怖袭击阴云笼罩英国。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站发生至少7起爆炸,造成52人死亡,伤者逾百。

  火山爆发

  2010年4月,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火山灰使欧洲民航业停摆,经济损失惨重。火山灰还损害民众健康,导致农作物歉收。

  太空天气

  极端太空天气会对通信系统、电子电路和电力网络造成威胁。“卡林顿事件”使全球电报通信受到严重干扰,电报设备漏电。

  相关阅读

  NASA拍摄到神秘死亡之星 从太阳表面吸取能量

  组图-超强太阳风暴连续爆发 太阳竟变五彩星球

  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详解耀斑 太阳活动峰年将到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是1979年2月26日,“先锋-金星号”探测器在紫外波段拍摄的金星云层画面
这是1979年2月26日,“先锋-金星号”探测器在紫外波段拍摄的金星云层画面
这是一组拍摄于红外波段(波长3.8微米)的金星南极上空气旋的图像,由欧洲空间局正在金星轨道运行的“金星快车”探测器搭载的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光谱仪获取。图像上反映的是金星上空大约65公里的高度上的云层顶温度分布情况。暗色区域指代温度较高。也就是高度较低的区域。可以看到在气旋的中心,温度约为250K(约合23摄氏度)的温度区间上是这个气旋中海拔高度最低的区域,显示了最高的温度数值
 
 这是一组拍摄于红外波段(波长3.8微米)的金星南极上空气旋的图像,由欧洲空间局正在金星轨道运行的“金星快车”探测器搭载的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光谱仪获取。图像上反映的是金星上空大约65公里的高度上的云层顶温度分布情况。暗色区域指代温度较高。也就是高度较低的区域。可以看到在气旋的中心,温度约为250K(约合23摄氏度)的温度区间上是这个气旋中海拔高度最低的区域,显示了最高的温度数值

  北京时间9月29日消息,乍一看,为金星做天气预报似乎是一件极其简单而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金星上的天气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但现在看来这一点可能要取决于你所处的位置。人们很早便已经知道金星是太阳系的地狱——地表温度超过480摄氏度,连铅块都会熔化。空气中弥漫着浓硫酸液滴组成的雾气,这还不算,这里的地表大气压是地球表面大气压的90倍,人站在上面会立即被压扁。因此,在规划金星考察计划时,永远不要指望金星上会有好天气,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金星的这种地狱般的天气是不会变的。

  蒂姆·莱文古德(Tim Livengood)博士是美国国家地球与空间科学教育中心的研究员,现在他在马里兰大学任职,他说:“金星上发生的任何气候变化都将引人注意,因为这颗星球上有着太多的因素限制着天气的变化,这让这里的天空几乎一成不变。”

  莱文古德解释说:“地球上存在四季变化,这是因为地球拥有23度的黄赤交角(即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这样一来,在一年之中地球上各地的光照强度以及白天的长短会出现变化。然而金星的黄赤交角数值太大了,它的这一数值为177度,这就相当于金星整个颠倒了过来,反而相当于仅有3度的角度了。因此太阳光几乎可以一直直射金星的赤道附近纬度带,季节变化很不显著。另外,金星的轨道偏心率也比地球的小,也就是说它的轨道形状更圆,这样也就不会出现离太阳太远或太近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由于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而导致的温度差异。你或许还会说,金星的晚上温度总会比白天低一些吧?确实,由于金星自转极慢,金星上的一晚上几乎要相当于地球上的两个月。但是事实上,由于金星被一层充满硫酸云和二氧化碳的浓厚大气层包裹,很难散热,因此它表面上白天和黑夜的温度几乎是一样高的。最后,金星上几乎所有的水都已经散失殆尽了,因此你也不能指望会有任何飓风或者暴雨来给你降降温。”

  然而,根据最新一项由美国宇航局及其国际合作伙伴们进行的研究项目显示,在更高的海拔上,金星的高层大气却显示出了更加复杂的模式。研究小组利用望远镜发现在红外波段中观察时,在金星上空大约110公里远离令人窒息的云层上方,金星大气中间层和热层区域里寒冷,洁净的空气中正发生一些不同寻常的事件。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特雷多·卡斯托克(Theodor Kostiuk)博士说:“尽管在这些高海拔上,金星极地上空的空气温度一般总会低于赤道上空空气的温度,但是偶尔极地上空的温度会变得较为温暖。”他说:“在地球上,有一个被称之为‘哈德利环流’的气流循环模式存在于赤道与两极之间: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并向两极运动,最后在极地变冷下沉回到赤道,从而构成完整循环。由于近地面的大气密度较高,从上空下沉的气流会被压缩并因此升温。然而我们在金星上看到了恰好相反的进程。另外,尽管金星上各处的温度相当均衡,但是在中间层-热层范围内,我们发现在金星低纬度地区上空,短短几个地球日内就会出现幅度达到30度的温差变化。金星的极地地区上空高层大气环境相对稳定,但是仍然纪录到幅度达到15度左右的变化。”

  卡斯托克和莱文古德参与撰写的这一论文已经发表在了7月23日出版的在线版《伊卡鲁斯》杂志上。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吉多·索纳本德(Guido Sonnabend)博士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说:“金星大气的中间层和热层非常活跃,由太阳热量和东西方向纬向风带相互竞争。可能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局地的温度变化以及随时间出现的起伏。”

  根据研究小组的观点,这种出现于金星高层大气中的温度起伏有着诸多可能的原因。金星大气中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全球性气流会引发扰动,其运行时速超过320公里,且方向各自相反。这会导致不同高度间气流的热量交换,并进而导致高层大气温度状况发生相应的变化。另外,在金星极地存在的巨型气旋也可以产生扰动,并造成气压值的改变并进而引发温度变化。

  除此之外,由于小组所研究的金星大气层面位于其浓密的云层上方,因此这里的温度环境也会受到日夜转变时太阳光照强度改变的影响,而从赤道到两极纬度逐渐增加也会对此产生相应的影响。事实上金星的这一大气圈层海拔已经足够高,它甚至会受到太阳活动周期变化的影响,如太阳耀斑爆发或者日冕物质抛射事件(CME)等等。

  长期观察显示,金星上层大气表现出以日,周,乃至以十年为长度单位的变化。1990年至1991年间测量的温度数值显示当时要比2009年时温暖一些。同样的,在2007年使用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行星风带和组成外差震荡设备”(HIPWAC)金星的观测则发现当年金星赤道地区的温度也要比2009年的数值显得温暖一些。科学家们表示,既然现在已经确认发现金星高层大气中存在着变化,那么便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多的观测来确定究竟是哪些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影响着金星的高层大气环境。

  卡斯托克说:“除了这些变化之外,我们还发现在这一高度上,依据现有主流模型,即‘金星大气国际参考模型’计算得到的温度数值要低于实测数值。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用以对现有的金星大气循环模型进行相应修正。”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将金星比作是地球的姐妹,因为它们两者大小相当,很多地方也具有相似之处,但是现在的两颗行星却已经大相径庭,完全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那么为什么当初如此相似的两颗行星竟会得到如此迥异的结局?科学家们相信对于金星的研究将最终帮助我们进行对比反思,更好地理解地球大气的演化历史,了解为什么地球今天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而金星上却成了一片死亡的沙漠?

  小组此次对金星高层大气中的风速和温度数值进行了测量,使用的方法是借助望远镜观察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在太阳光照下被激发产生的红外光辐射。红外光肉眼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以热量的形式表达它的存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仪器却可以非常灵敏地在红外波段进行探测工作。

  研究小组将他们活的的观测数据与1990年~91年期间戈达德中心得到的数据,以及2009年美国宇航局夏威夷红外望远镜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结果。(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水星表面发现神秘乳酪状洼地 尚属太阳系首例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0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探测器最新高分辨率照片显示,水星表面惊现大量类似瑞士干乳酪结构的洼地,这种奇特地质结构在太阳系其它星体还未发现过。

  该地形被称为凹陷洼地,直径从数十米至数千米之间,是迄今在太阳系观测到最为奇特的一种地质结构,凹陷洼地位于数万米以上直径的碰撞陨坑之中。它们簇状分布在碰撞陨坑的坑壁和底部,多数凹陷洼地非常平滑、底部平坦,存在较强反射性物质。

  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大卫-布赖威特(David Blewett)是该项研究合著作者,他说:“这种乳酪地形普遍存在于水星表面的经度和纬度地区。”布赖威特强调,虽然从地质角度分析水星曾被认为是一颗死亡行星,在过去数十亿年里行星表面很少发生变化。而这些凹陷洼地看上去形成年代并不久远。我认为近代水星具有显著的地质活跃性。

  研究人员认为,凹陷洼地可能形成于水星火山活动时期,水星表面硫磺等挥发性物质暴露于太阳风(从太阳表面释放的带电粒子流)之下。由于水星并没有大气层,太阳释放的带电粒子流可直接轰击水星表面,蒸发易挥发性矿物质。或者太阳灼热的热量能够“沸腾”水星表面矿物质。

  布赖威特说:“太阳风微粒可抹杀硫化矿物质,这些硫化物将损失,导致矿物质破坏粉碎。”之前的观点认为水星是一颗烧坏的煤渣,布赖威认为这是非常荒诞的,他说:“目前看来这颗水星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荷包蛋”:这张照片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拍摄的一颗黄超巨星周围围绕着尘埃气体带的图像,这也是这一编号为IRAS 17163-3907的巨型恒星迄今质量最好的图像。   “荷包蛋”:这张照片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拍摄的一颗黄超巨星周围围绕着尘埃气体带的图像,这也是这一编号为IRAS 17163-3907的巨型恒星迄今质量最好的图像。

  北京时间9月30日消息,之前有“小鸡快跑”星云,而这一次又来了一个“荷包蛋”。欧洲科学家近期使用望远镜拍摄到一类罕见天体迄今成像质量最好的图像。这类天体是宇宙中最为罕见的类型之一,天文学家们对于能拍摄到这样质量的照片兴奋不已,甚至给它取了一个好玩的名字,叫做“荷包蛋”。

  欧洲南方天文台设在智利帕拉那山的甚大望远镜(VLT)锁定了一颗巨型恒星,这是一颗黄超巨星。这颗恒星距离地球约1.3万光年,看上去似乎挺远,但事实上这是迄今我们发现的距离最近的一颗黄超巨星。

  这张被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专家们戏称为“荷包蛋星云”的照片上显示的其实是一颗位于中央位置的黄超巨星,其正式编号是IRAS 17163-3907。它的周围围绕着一圈尘埃气体壳,让它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蛋黄和蛋白一般。

  这是一颗真正的“巨星”,它的直径比太阳大1000倍。事实上,如果将这个“荷包蛋”放到太阳系中太阳的位置上,地球将位于其内部深处。而木星的轨道则恰好位于其表面上空。

  但是这还没完:它的外侧拥有一个巨大的气体尘埃壳,这些外缘物质将把整个太阳系整个吞没,所有的8大行星,所有的柯伊伯带天体,所有的小行星和一部分彗星体,全部都将落入其范围。最后,根据甚大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这个“荷包蛋”的亮度也要比太阳强上大约50万倍。因此我们如果在地球上没被吞没也会被烤焦。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埃里克·拉加德克(Eric Lagadec)说:“我们之前便已经知道这一天体在红外波段很明亮,但是没有人在此之前辨认出这其实是一颗黄超巨星。” 拉加德克博士是进行这一次拍摄工作的小组负责人。

  此次对于黄超巨星IRAS 17163-3907进行的最新观测使用的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ISIR红外成像设备。这一图像的公布时间恰逢欧洲南方天文台官员发布所谓“小鸡快跑”星云最新照片过后一周。这张照片首次清晰分辨出了“荷包蛋”星云的物质外壳,图像中还可以分辨出两条几乎呈现完美球形的物质抛射外壳。

  黄超巨星是一类正处于极度活跃演化期间的恒星。这类恒星极其罕见,它们不断经历最剧烈的爆炸性物质抛射事件,最终在短短数百年时间内它将损失掉约相当于4倍太阳质量的物质。

  这些被抛射出去的物质会在恒星周遭形成巨大的双层尘埃与气体壳层。

  黄超巨星表现出的这种剧烈活动显示它最终可能将在剧烈的爆发中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它就是我们银河系中发生的下一场超新星爆发事件的主角。超新星爆发将给周遭空间提供关键的化学物质材料,而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则会冲击并压缩周遭气体,从而加速新一代恒星的新生。(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 页,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