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X-行星
“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的边缘地带
太阳系模拟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巴西的一位天文学家经过数学计算发现了在我们太阳系边缘存在“X-行星”的证据(“X-行星”是一颗假想的、而未被人类发现的冥王星轨道以外的行星)。
来自里约热内卢巴西国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罗德尼•戈麦斯(Rodney Gomes)说:“海王星轨道之外冰质小天体的不规则轨道运动,暗示着那里存在一颗体积是地球四倍的行星正绕着太阳运行。”
虽然“X-行星”存在的假定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是它的存在一直没有被证明。
戈麦斯测量了92个柯伊伯带天体(由小天体和矮行星组成)的轨道,发现其中6个天体的轨道看起来偏离了它们的预期轨道。
他在本周二召开的美国天文学协会(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上向天文学家们报告说:“这些柯伊伯带小天体的不规则轨道运动,是由行星大小遥远天体的引力干扰引起的。这颗天体的大小或许是地球的四倍(和海王星的大小差不多),距离太阳1400亿英里远,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500倍。
然而,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对于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来说,要想瞥见这颗假设的太阳系新成员将非常非常困难。由于距离的遥远,即便是冥王星都很难被轻易看见。
然而,有些天文学家对于他使用的方法大加赞赏。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家罗尼•巴内斯(Rory Barnes)告诉《国家地理》说:“戈麦斯已经找出了一种方法来确定像这样的一颗行星是如何影响太阳系运行的。是的,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他向我们指明了寻找证据的方向。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院的哈尔•利维森(Hal Levison)说: “像天王星那样大小的天体产生了他看到的那种效应,我感到比较吃惊。但是我了解戈麦斯,他做的计算一定是正确的”
先前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体,直径大约1400英里。在2006年召开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它被降级为了“矮行星”,因为它的质量不足够大,不能清除它轨道周围的物体,所以它不再符合行星的新定义,也就不能称行星了。(编译:双螺旋)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上,由于造价高和面板效率低等因素,太阳能事业发展缓慢。但太阳能卫星的首次试验为“绿色能源”的可行性带来希望。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已测试了太空设备,这是开发收集能量并通过微波或激光将其送回地球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步。
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地球上的一个“接收器”会把精确定位的微波或激光束变成可用电源。
在太空安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想法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这项新研究至少证实了一个小型版本的可行性。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是这项太空太阳能电池板研究的负责人,他说:“太空为收集太阳能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的来源。不管一天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天气状况,我们在收集太阳能上都具备有利条件。在像撒哈拉沙漠一样的干燥地区,可以捕捉优质太阳能,却很难将其转变成电力,以供这些地区使用。但我们的新研究旨在解决这个难题,到时候我们可用太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这些难以到达的地区供电。”
瓦西里表示:“通过微波或激光,我们都能将太阳能发送到地球上,甚至直接送到特定地区。这会提供一个可靠的优质太阳能来源。由于它能持续不断地提供太阳能,所以不再需储存来自地面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刚开始,较小的人造卫星能为一座小村庄产生足够电力。但我们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个足够大的太空结构中,这样一来它所收集的能量就能为一座大型城市提供充足电力了。”
4月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的一个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生团队开发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太空网”实验,它已在一艘从北极圈飞往太空边缘的火箭上进行。这个实验名为Suaineadh,苏格兰盖尔语的意思是“意外进展”。这是太空施工设计迈出的重要一步,证明了一个轻型旋转网状物上可以建造大型结构,为这个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铺平了道路。
瓦西里表示:“Suaineadh实验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太空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了,也就是研究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反射器。当前这个名为‘自动膨胀式可适性面板’(SAM)的计划将测试一个超轻型细胞结构展开时的情况。这个结构一旦展开,就会变形。它由真空中自动膨胀的细胞组成,可通过纳米泵改变独立的体积。这个结构能复制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天然细胞结构。细胞的独立控制便于我们将这种结构变成一个收集日光、并将其发射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集中器。通过组装数以千计的小型个体单位,同一个结构还能用于建造大型太空系统。”
这个计划是一个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NIAC)研究的一部分,美国“阿耳特弥斯创新”公司的约翰-曼金斯是该研究负责人。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是一个国际联盟欧洲地区的代表。该联盟由美国研究人员和一个由神户大学信行贺屋教授率领的日本科研团队组成。日本神户大学在无线电力传输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的这项研究为大型太阳能人造卫星证明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的任务是为结构要素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同时为轨道和轨道控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秋凌)
相关阅读:
日本网友拍的日环食图片可谓“颠倒众生”
让众多天文爱好者期待的日环食,在昨天清晨准时“上演”了。遗憾的是,南京这次并不是环食带上,只能看到日偏食。因为发生的时间很早,很多人都因为贪睡而错过了。不过,昨天在网络上,一张日本网友拍的日环食图片可谓“颠倒众生”,大大地惊艳了一把。
早上5:33:被紫金山主峰遮挡 太阳“迟到”了
从前天晚上开始,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的100多位会员就来到了紫金山天文台。“日环食本身是没有科研价值的,但是观赏性很强。”张旸说。
根据之前的预报,南京日出是5:17左右。但是一直到5:33左右,在天堡城调试设备的张旸第一个发现了“迟到”的太阳。“太阳被紫金山的主峰挡住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刚刚升起的太阳。”太阳一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已经被“吃”掉了一小块,日偏食就这样“迅速”地开始了。
“我们天文台此次共设有3个观测站点,”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张旸主任告诉记者,分别是南京、厦门和浙江的洞头县。“日环食本身是没有科研价值的,但是观赏性很强。”
早上6:20:太阳变“包公” 天色暗得像傍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也变得越来越“小”。到了6:20:50的时候,最让人激动的“食甚”时刻终于到来了。“快看啊,太阳长得像月亮。”记者身边的一个小天文爱好者嚷了起来。只见一轮细细的“月牙型”的太阳挂在天上。
和日全食一样,日偏食的食甚时刻,天色也会变暗,但不是全黑。记者感觉,当时的天色就和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要接近地平线时一样。难怪现场一位天文爱好者打趣道:“感觉太阳才"上班",就要"下班"了。”还有爱好者笑称:“太阳变成"包公"了。”
日全食食甚的时候,天色不光要变得很黑,连气温都要下降好几度。但是日偏食的时候,气温并没有明显变化。张旸告诉记者,这次日偏食的食分达到了0.83。也就是说,太阳面积的83%将会被月亮遮住,我们所能看见的太阳,只有原本的17%那么大。
早上7:33:日偏食准时结束 发现中等强度太阳黑子
到了早上7:33,日偏食的过程准时结束。结束后,微博上关于观测的内容也很多。不少天文专家在观测的时候,还发现了太阳黑子。“我们这次没有针对性地观测黑子,但是厦门观测点观测到的确有黑子存在。”张旸说,从观测情况看,这次太阳黑子属于中等强度,数目也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太阳被月亮遮住了不少,所以真正太阳上的黑子数目应该比观测到的还要多。”
释疑
1、南京为什么只能看到日偏食?
张旸告诉记者,本次日环食的环食带约300公里宽,数千公里长。本影区域从我国的华南沿海开始,向北运动,穿过日本,跨越北太平洋,最后到达北美中部地区。
21日清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北部地区将最先看到环食,随后是广东、江西、福建以及浙江省南部,之后环食带入海。南京位置偏北,本次并不在环食带上,只能看到日偏食。
2、日偏食、日环食对我们生活有影响吗?
日食发生时,高层大气将出现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即电磁波),给地面的无线电波传播带来一些影响,但总体影响甚微。
3、日环食之后,还有什么精彩天象?
张旸介绍说,6月4日的“月偏食”。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月亮都是在食甚后才升起,所以这次月偏食的观测条件并不理想。6月6日,还有“金星凌日”。
相关阅读
北京现日偏食
虽然不能观测到完整日环食,但昨日仍有不少市民赶早观测日偏食。大雾助阵,变相减弱太阳光,助于天文爱好者欣赏“金钩”。
北京天文馆透露,此次环食带在我国大陆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随后是广东、江西、福建、台湾北部以及浙江的最南端,之后环食带进入我国东海,我国境内环食时间最长为4分33秒。北京纬度较高,因此只能看到日偏食。昨日北京日出时间约为4时54分,日偏食则从5时31分开始,至7时42分结束。
虽观测不到壮观的环食,但天文爱好者的兴趣丝毫不减。市民范先生特意上了闹铃,5时45分起床到小区广场上观测。他说:“早晨6点多,天色还比较暗,受到雾气影响,红色的太阳显然还没发威,肉眼直视太阳并不特别刺眼,慢慢地就会发现太阳上的阴影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金钩。”
与市民相比,北京天文馆的专家则是“千里追日”,赶赴厦门观测日环食。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介绍,专为观测此次日环食而赶到厦门的天文爱好者有数百人。凌晨3时前后,大家就赶到了预先选好的观测点,眼巴巴地盼着日环食出现。“在太阳升起前半个小时,阴沉沉的天空放晴了,当看到日环食的一刹那,我觉得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早晨7时40分左右,太阳越升越高,日偏食渐渐退场。随后,各地网友纷纷上网晒出自己拍摄的日环食和日偏食照片。据预测,本世纪内我国还可欣赏到14次日全食和日环食。
相关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一个工程师团队近日表示,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将是确保最大限度地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有效方法,电流将通过激光传送到地球所需地方。
英科学家研发从太空高效收集太阳能技术
这确实是太空时代的可再生能源!这种理念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出,因为许多研究人员,尤其是日本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类似的提议。虽然实施该项目将耗费巨额资金,但其理念将使能源利用产生巨大变革。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专家们目前正在做的是研发一系列太空平台,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因为不受云或灰尘的阻挡,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将满负荷地、不间断地产生电能。
电能可以储存在电容器中,然后通过激光或微波辐射传送到地面接收站。除了提供廉价的电力,这种方法也将为地球上偏僻地方提供基本的用电需求。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部的瓦西里博士(Dr. Massimiliano Vasile)说:“太空为收集太阳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来源,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天气条件如何,我们都将能收集到太阳能。”
他补充说:“在撒哈拉大沙漠等区域可以捕捉到高质量的太阳能,但要运输到所需地方,却变得非常困难。然而,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我们如何才能消除这一障碍,并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传送到地球所需地方。使用这个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会不断地提供能量。其目标接收机站也可以改变,随着地球旋转而改变。
瓦西里接着说:“起初,小型卫星将能为一个小村庄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先进技术,希望有一天能在太空中设置一个足够大的平台,可以收集能量,将能够为大型城市供电。”(嘟嘟/编译)
相关阅读
3张1887年在新潟县拍摄的日食照片
据共同社报道了,70岁的日本老照片收藏家石黑敬章今日从藏品中发现有3张1887年在新潟县拍摄的日食照片。该照片可能是使用了装有天文望远镜镜头的照相机拍摄的,摄影师巧妙地拍下了太阳被遮住的瞬间。
由于日本各地将在21日时隔128年后再次观测到日环食,目前日食的话题人气很高。石黑表示,“从照片中可以发现,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人们对天体观测的热情从未改变。”
照片拍摄于1887年8月19日,当时从新潟县至茨城县可以观测到日食。据悉,照片拍摄于当时天气状况较好的新潟县三条市的永明寺山,准确捕捉了月亮遮住太阳时的“日环”,照片上写有“内务属 杉山正治撮影”等,并标有英语。杉山当时是内务省下属的陆地测量师。1969年发行的《天文月报》上刊登有介绍杉山拍摄情况的文章。文章称,明治政府把1887年的日食观测视为“国家事业”,投入了很大力量,还向相关地方政府发放了素描纸等。杉山与同行人员在永明寺山住了约1个月,使用焦距1400毫米的望远镜成功拍摄了日食。
相关阅读
今晨上演日环食好戏
日本多地在当地时间的5月21日,时隔25年后重新观测到“金环日食”的罕见天象。本次“金环日食”持续了约5分钟,东京上空因多云天气,只在云隙瞬间观察到这一特殊天象。
日食于当地时间早上6点多开始,日本九州南部、四国南部、近畿、东海及关东等地在7点半左右可观测到“金环日食”。其他地区可观测到部分日食。
据日本气象协会介绍,21日受本州南海上空锋面及低气压影响,关东、近畿及九州地区为多云天气。不过,日本多地的人们或在云层缝隙中领略到这一奇景。
相关阅读
太阳附近出现UFO视频截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UFO的消息近日屡屡出现,日前又曝出重磅新闻,某网友在视频中发现了UFO的身影,但之后画面被做了手脚。有位网友表示自己曾在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监控录像中发现不明飞行物,不过之后很快遭到美国宇航局中断信息传送的处理,网友称这说明他们是试图掩盖外星人存在的证据。
根据介绍,这名名网友把视频记录上传到网络,视频中显示有一个酷似金字塔形状的不明物体环绕太阳表面飞行。叫人产生疑问的事情在第二天发生,,美国宇航局关闭了探测器的视频信息传输,并称卫星进入了“重新获取数据的紧急模式。”
视频截图,太阳上方出现UFO
不过这样的说法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很多人认为美国宇航员这是在销毁证据,从而掩饰存在外星人的事实。
“超级飞船”出现在太阳周围
近来太阳附近连续发生目击UFO的时间,此前NASA的太阳探测器SOHO就在太阳附近拍到奇观,而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一艘外星人的太空飞船。在图片的左下方可以清楚的看出有一个不明物体在接近太阳表面,而它与科幻片中的太空飞船十分相似,并反射出光芒。图片与视频在网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UFO迷认为这是存有外星人的最有利证据。
有网友表示:“它与电影中的太空船太像了,而且这可能只是它的一部分,它肯定很庞大。这是很好的外星人的证据。”视频的真伪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有网友则认为这是SOHO出错导致。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4. 谣言四:玛雅人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
不要再向阿波利纳里奥-皮克顿询问世界末日是否会在2012年到来这样的问题了。这位玛雅印第安长老向外界表示,他已被这个问题烦透了。一些考古学家认为,玛雅历法并没有结束于2012年,玛雅人也从来没有将这一年看作是世界的末日。不过,2012年12月21日确实是玛雅人的一个重要日子。玛雅文化研究专家、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凡尼介绍说,“根据玛雅历法,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即5125.37年。在玛雅文化的鼎盛时期,玛雅人发明了所谓的长历法,这种历法把最初的计算时间一直追溯到玛雅文化的起源时间。根据长历法,到2012年冬至时,就意味着当前时代的时间结束,即完成了一个轮回,然后重新从零天开始计算一个新的轮回。”
5. 谣言五:太阳开始猛烈袭击地球
也有谣言称,太阳将于2012年产生强大、致命的太阳耀斑,对地球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剧烈的太阳耀斑确实会对地球上的通信及其他系统造成破坏。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至少在短期内,太阳活动产生的风暴不会强大到足以把地球烤焦的程度。莫里森表示,“事实证明,太阳的活动并非总是无规律。我们认为,这一周期可能不会在2012年达到顶峰,可能会在一两年后。”
6. 谣言六:玛雅图画预言世界末日场景
如果玛雅人确实没有预言2012年为世界末日,那么他们究竟在预言什么呢?一些致力于玛雅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玛雅人并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记录预言2012年将会发生某种特定的事件。不过玛雅人确实留传下一幅关于世界末日假想的图画。这幅未标明日期的图画出现于著名的《德雷斯顿抄本》的首页,它描述了一个被洪水毁灭的世界。这种场景在许多文化中都曾经出现过,都曾被认为是一种世界末日的可能性。阿凡尼认为,《德雷斯顿抄本》中的假想场景,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要从中读懂人类的行为。他从长历法联系到人类的新年,并表示,“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必将伴随着许多狂热的活动和巨大的压力,随后则是一个新时代的诞生,许多人重新开始更美好的生活。”(彬彬)
4. 更加绿色的公共空间
一些传统意义上并不会让人想到“绿色”的公共城市空间正在大踏步地发生改变,如体育馆,滑雪场以及城市广场。在纽约,相对较新的时代广场地区已经成功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并与此同时降低了行人的交通伤亡率,另有26处地点正准备效仿。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阿灵顿牛仔体育场在今年的超级碗XLV大赛中首次启用,其采用了一个巨型的可伸缩屋顶和其它一系列节能措施。这一耗资1300万美元的项目还特意在体育馆外开挖了一条小型河流,种植当地的草,树木和藤蔓植物。这样做的目的是营造一种氛围,让体育迷们暂时不那么依赖他们的车。世界各地的其它体育馆设施中采用的节能措施还包括风力发电,节能照明以及节水管理系统等。
滑雪场同样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维护他们场地的能源消耗。比如在新英格兰东贝克夏休闲滑雪场,今年1月份这里已经建成全世界首个100%采用风能供电的滑雪场。
5. 切尔诺贝利:部分野生动物正在恢复
25年来,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的大片被荒废的地区成了一种独特的野生动物庇护所以及一个令人惊奇的自然实验,向人们展示着核辐射将会对自然界生态系统造成何种影响。当切尔诺贝利第四号核反应堆爆炸之后,当时整个社区都被迫放弃,数十万人紧急转移。现在这片天位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交界处,面积超过2850平方公里的区域至今仍罕有人烟,也很少有农业活动,于是野生动物们便占据了这片被人类遗弃的土地。
研究显示这里的很多鱼类现在已经繁衍地相当繁盛,甚至在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冷却池中情况也是如此。狼的数量似乎也有增加,原因可能是这里的老鼠和其它啮齿类小动物的数量出现了急剧地增长。已经在野外绝迹的普氏野马甚至还被成功地重新引进到这片地区。但是一些科学家也指出,严重核辐射引发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有时候如果不注意很难留意到这些细节。比如说,研究显示这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仅相当于未受污染区的一半左右,并且即使是这些生活在此的鸟类,其种群数量也仅有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左右。这些鸟类还表现出更高比例的畸形发病率,其中包括脑部发育不全等等。
6. 更廉价的太阳能供电
很多业内人士看到太阳能产业存在价格波动激烈,政府补贴不断下降等种种不利因素,加上一些知名企业的失败,让人顿生沮丧。但是在其它一些人看来这却是好现象,因为这种创新和竞争机制最终产生的是让消费者得利的局面。
太阳能发电在全球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尽管仍旧非常小,但在未来25年内,这一比例将会出现大幅度地上升,而资本对于这一产业的大幅投资仍在继续。今年6月份,美国谷歌公司出资2.8亿美元设立一项基金,和硅谷的“太阳城市”公司合作,鼓励消费者使用太阳能,并承诺这样做将降低他们每月的电费账单数额。其他美国主要的太阳能公司也在积极寻求机会。可能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项建筑光伏照明项目的一期工程——为12万间军人房间提供照明的工程现在正在夏威夷珍珠港紧锣密鼓地展开。
7. 年轻人的积极参与
一群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学生改装了一辆风格复古的汽车,在休斯顿举办的2011壳牌生态马拉松美国学生比赛中跑出了仅靠一升汽油行驶275公里的惊人成绩。这项赛事的宗旨便是鼓励人们设计低油耗的汽车。
在全球范围内,学生和其他年轻人不断探索现有燃料的替代方案并努力在各种涉及能源问题的事物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8月份,很多年轻人参加了由网站350.org组织的为期两周的白宫前示威抗议活动,表达他们对于Keystone XL管道项目的反对意见。这一管道项目计划从加拿大输入石油送至美国德州的炼油厂进行处理。在非洲,大约200名来自非洲,亚洲和欧洲的年轻人乘坐公交车从肯尼亚内罗毕抵达南非德班,以此呼吁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采取行动,包括采用更再生能源。他们的活动持续两周,直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COP-17)召开为止。而来自全世界的学生们还在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两年一度“太阳能全能竞赛”中展示了他们制作的各色太阳能建筑模型。(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