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中国考古人员7年前在山东省东部发现的130多块兽骨上所刻的数百个神秘图文一部分已获得“破解”。山东东夷文化学者丁再献通过研究比对,找出了其中110多个图文所对应的现代汉字。

  丁再献根据汉字演变规律,并结合史料对兽骨上的所有图案进行解析,目前已解出包括“尧”“舜”“禹”等在内的110多个汉字,并依照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的顺序书写出不同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

  2004年,山东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器标本时,看到当地正在施工挖掘的农民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骨。经过清理,可见骨腔内、骨臼头上有许多刻划痕迹明显的图案符号。此前类似兽骨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曾被发现。

  2008年,来自北京和山东的7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专门研讨,推定骨头上的图案应为中国早期文字符号,并将其定名为“骨刻文”。

  这些图文符号属于阴线刻,笔画婉转曲折,多为弧笔和曲笔。曾任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的薛群基院士认为,“骨刻图案的形成,应是人工所为。”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刘凤君教授最早认定骨刻文为一种早期文字。他说,骨刻文在山东昌乐、寿光、桓台、章丘、邹平、淄博、青州和诸城等地比较集中,内蒙古赤峰、关中等地也有不少发现。

  为确定兽骨的年代,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不久前对在寿光圣城遗址龙山文化晚期(属于骨刻文中晚期)灰坑出土的“寿骨60”,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检测。报告显示,“寿骨60”的年代距今有3700年历史。

  “目前全国已经有一些感兴趣的专家,开始对这一神秘的图形文字进行解读,但解读方法各异,主流的解读方式是直译,即看图解字。”刘凤君说。

  有着东夷文化基础的丁再献研究骨刻文发现,汉字不仅依据动物、飞禽及物体形象而创造了象形文字,就连炎、黄、蚩、颉、昊、颛、尧、舜、彭翦和大禹等东夷人文始祖的形象也成为汉字的原型,甚至还发现了一些半象形、半会意字。

  根据史料记载,生活在山东以及附近土地上的古人类,最早被称作东夷人。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丁再献以“寿骨2”的骨臼照片为例说,他在上面相继发现了“炎黄结盟”图、“颛顼师昊”图、“颛顼诲喾”图和“仓颉待沮”图等,多位人文始祖同镌一块骨臼上。在其余的骨头上,他还解读出以凤为首的群鸟图、欢庆图、彭翦拜祖图、东夷盛世图、黄帝耕作图、占卜记事图、战场图、人兽奔驰图、狩猎图、春游图等。

  他认为,“书画同源”,中国绘画和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汉字很可能是由图画演变而成。

  丁再献说,这些研究成果都将收录到其所著的《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举要》一书中。《举要》表述通俗易懂,以文字解读配图的方式,自右向左依次为骨刻原图、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

  但对于研究成果的鉴定,丁再献认为,首先应接受群众评价,“文字人们普遍常用,如果连一般读者都看不懂,即便与会专家们都签字给予肯定,也没有太大意义。”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王室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

  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刻画或彩绘符号,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其中骨刻文相比较,应为当时最成熟、最规范的文字。

  刘凤君对丁再献等学者对骨刻文的破译持肯定和鼓励态度,但他表示,由于是新发现的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当年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也有着类似经历。(刘宝森)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台湾有毒塑化剂风暴蔓延 专家称比三聚氰胺还毒
高雄一超市工作人员将含有起云剂的商品下架。 资料照片

  近日,台湾首次发现不良厂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违法添加有毒塑化剂。据岛内有关部门确认,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

  连日来,“塑化剂”成为岛内媒体和民众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塑化剂,本来应该离人们生活很远。塑化剂(DEHP),大多用于塑胶材质,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将其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可是,近日,在岛内却首次发现不良厂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违法添加有毒塑化剂。而且,喝一瓶问题饮料,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

  专家称比三聚氰胺还毒

  事情是这样引爆的。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4月,有关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货商,目前涉案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已被收押。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起云剂原本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运动饮料、果冻等食品饮料以帮助乳化。但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比三聚氰胺还毒,吃下肚后不会立刻排出。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指出,这应是全球首件DEHP污染饮料案例,污染规模为历年罕见。

  由于影响范围大,台当局由“卫生署”等组成跨部门应变小组,全力追查污染食品的来源及流向。随后,岛内食品药品管理机构确认,悦氏等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

  有毒塑化剂风暴震动全岛,且似有滚雪球之势,不断延烧。

  截至27日,有毒塑化剂风波牵涉到岛内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95家,商品多达130种。28日,台“行政院”官员透露,“卫生署”发现新北市土城区的宾汉香料化学公司,也疑似在起云剂中掺入与塑化剂同类的可塑剂(DINP),而且影响层面比昱伸更大。

  影响到香港上海市场

  在这场塑化剂风暴中,岛内食品饮料行业受到重创。黑松、台糖、台盐、金车、白兰氏、盛香珍等知名厂家,陆续发现自家少数产品遭DEHP污染,已主动通报。向来以高规格食品安全标准自豪的台湾,却曝出如此食品丑闻,引发国际关注。

  有毒塑化剂污染,对香港市场造成了影响。继特区政府呼吁市民暂停饮用3款受污染饮料后,台湾一家大型食品生产商26日晚间承认在港销售的一款儿童钙片受到污染,并表示将主动回收。另外,经查实,上海口岸今年3月曾进口一批“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有被毒性化学物质污染的“起云剂”,目前上海工商部门紧急要求零售商下架相关产品,截至27日共封存台湾“悦氏运动饮料”5019瓶。

  对此,26日,台“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食品组组长蔡淑贞直言,这起事件可能重创台湾食品形象。另据《联合晚报》报道,由于问题产品、原料曾经被运往香港、美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台湾“卫生署”自24日起,固定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台湾食品遭塑化剂污染事件的最新进度。

  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风波爆发后,岛内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希望可以将对民众的危害降到最低。

  23日,台“行政院”、“消保会”邀集卖场及经销商,配合回收可能受污染的食品。24日,有关单位还公布了相关退货措施,要求厂商无条件接受退货,消费者如遇刁难可以申诉。27日起,要求岛内1.7万家超市、便利商店,全面将含有起云剂的商品下架,3天内提出合格证明,才可以重新上架。

  然而,事件的最大受害者还是岛内民众。

  调查显示,30年来台湾许多饮料食品中的起云剂配方里,都被加了塑化剂,这可能是导致台湾生育率低、不孕症增加等的直接原因。

  有民众在接受岛内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恐慌:开始只是不敢喝饮料,可后来发现有毒塑化剂可能在所有食品还有药品、药妆产品里,真不知道下一颗塑化剂地雷会在哪里爆开。

  台湾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网、业者累积几十年建立的品牌信任度,为什么竟然被一个昱伸香料工厂打趴?29日《中国时报》发表社论,给出了一些思考。

  社论指出,昱伸以塑化剂替代价格为其5倍的棕榈油,大量降低成本,低价格因此吸引下游的大盘、食品业者大量进货。似昱伸这种没有道德的业者,当然要严办。可那些知名大品牌,应该有一套严谨的流程,采购原材料时难道就只找便宜的供应商?昱伸为什么可长期供应比同业便宜原料,当中是不是有蹊跷,这些知名品牌的采购与质量监管人员,从来没想要去关心了解吗?塑化剂风暴也许掀开的是食品界共犯结构。

  岛内司法部门负责人表示,赖俊杰可能会面临30年徒刑。赖俊杰被检方移送时,曾不以为然地说“其实业界很多都是这么做的”,这句话被岛内媒体反复回放,看来,接下来的风暴还远不止于此。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这是奇虾的电脑复原图,它们锋利的牙齿能轻易咬碎坚硬的贝壳
这是奇虾的电脑复原图,它们锋利的牙齿能轻易咬碎坚硬的贝壳

证据:此次在摩洛哥发现的奇虾化石所在的地层年代大约是4.88亿~4.72亿年前,这显示奇虾的灭绝时间要比我们原先认为的大约晚3000万年
奇虾的灭绝时间要比我们原先认为的大约晚3000万年

  古生物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生活在大约5亿年前的可怕大虾可能比我们原先想象的体型更大,并且生存的年代也更为悠久。

  这种样子奇特的大虾名为“奇虾”,它们可以长到6英尺(约1.8米)长。这可不是今天的海虾那样的动物,这种庞然大物可以轻易用它的一对大镰刀撕碎扇贝坚硬的外壳。

  在此之前古生物学家们已经普遍认可这样一个观点,即奇虾是寒武纪时期(5.7亿~5.1亿年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但是最近摩洛哥古生物学家们的一项发现可能将再次刷新我们对这种生物的观点。他们发现这种生物可能比原先所认为的还要大,并且其灭绝的时间要比原先认为的晚大约3000万年。

  他们在一处地点发掘出一块奇虾的化石,这条奇虾的体长比之前发现的最大化石还要长出大约12英寸(约合0.3米)。

  另外,之前的化石记录都显示奇虾大约生活在5.4亿~5亿年前的海洋中。但是此次发现的奇虾化石周围环境中还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海洋软体动物化石遗迹,它们的生活年代是在4.72亿年前。

  这就意味着,奇虾可能要比原先我们所认为的更大,并且其种族的延续也要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久。

  奇虾几乎可以说是寒武纪的标志性动物,它拥有一对大大的前爪,在头盖骨下面还有一张大大的嘴巴。它们还有一对大眼睛和一圈锋利的牙齿,甚至能轻易咬碎坚硬的贝壳。

  有关这项最新发现的论文已经发表在了英国《自然》杂志上,同时在这块新发现的化石背部每一个结节上还发现了一系列片状体,估计可能是它的腮。

  并且,这块化石出现在奥陶纪(5.1亿~4.39亿年前)地层中的事实表明,这种捕食动物的生存期限长于我们的预期。寒武纪出现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一次爆发性增长,古生物学上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德瑞克·布里格斯(Derek Briggs)博士是美国耶鲁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主管,他说:“奇虾是寒武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这种巨大的无脊椎捕食者兼食腐类动物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我们所不熟悉的生物学形态,这种形态在历史早期从主流的进化链条中分离出来,这个主流进化链条后来演变成了今天海洋中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而这个分离出来的分支最后却灭绝了。不过现在我们知道,它们灭绝的时间看来要远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晚。”

  它们的化石原本是很难保存下来的,可能是由于它们生活在海底的淤泥地带,被一些沉积物困住,掩埋并最终将它们的软体遗迹保存了下来。

  在它们死后,它们结节状,无脊椎的身体通常很容易碎裂开,变成很多碎屑。完整的奇虾和相似生物的完整化石非常罕见。

  论文的合著者,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彼得·冯·罗伊(Peter Van Roy)博士表示:“摩洛哥的这一发现显示,一些在寒武纪非常典型的生物,如奇虾,在那之后的数百万年仍然对那时的生物链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潜水员罗布·斯普瑞在诺福克海岸的近海拍摄的白垩暗礁照片。
潜水员罗布·斯普瑞在诺福克海岸的近海拍摄的白垩暗礁照片。

生活在这处暗礁的一只可以食用的螃蟹,它周围布满羽状海葵。
生活在这处暗礁的一只可以食用的螃蟹,它周围布满羽状海葵。

在这处暗礁发现的一条“笑脸” 东波鳚和一条鲳。
在这处暗礁发现的一条“笑脸” 东波鳚和一条鲳。

在这处暗礁发现的一条“笑脸” 东波鳚和一条鲳。
在这处暗礁发现的一条“笑脸” 东波鳚和一条鲳。

海洋搜索志愿者凯特·里瑟尔在谢灵厄姆暗礁发现一只常见大虾。
海洋搜索志愿者凯特·里瑟尔在谢灵厄姆暗礁发现一只常见大虾。

潜水人员发现的这处白垩暗礁距离诺福克海岸很近,但是他们并没透露确切的位置。
潜水人员发现的这处白垩暗礁距离诺福克海岸很近,但是他们并没透露确切的位置。

  最近英国潜水人员在诺福克郡近海发现世界上最长的白垩岩礁,它距离海岸仅有一步之遥,距离海面只有25英尺(7.62米)。但是在过去3亿年间,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今年早些时候,潜水人员在对一处他们认为是岩石平原的地方进行探测时,发现这些绵延20多英里(32.19公里)的高耸的拱形岩石和很深的裂缝。这个海洋庇护所的物种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海绵体、海蛤蝓和鱼类,专家都称它是“英国大堡礁”。这个岩礁比以前的记录保持者——英国肯特郡的塞恩特海岸白垩岩礁长1.5倍。

  43岁的潜水员罗布·斯普瑞的科研组获得这一发现,他说:“这就如同发现隐藏在水下的一个天然巨石阵。”斯普瑞负责领导了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的这项调研项目,直到他和20名队员获得批准和资助,前去探测这个水下结构时,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它到底有多大。他说:“我们发现它足足有20多英里(32.19公里)长,并拥有非常复杂的冲沟和拱形结构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其中一些地方看起来很像月表。”

  这次还发现3种以前在东英格利亚海岸从没见过的生物,它们分别是豹斑虾虎鱼、红色草莓海葵和大西洋ancula海蛤蝓。除此以外,这里还生活着喜欢岩石、总是“一副笑脸”的东波鳚。下一步该科研组打算看一看这个暗礁有多宽。斯普瑞说:“每次重返这里我们都会获得更多发现。我从没想到会在诺福克发现这种规模的岩礁。”斯普瑞与41岁的老搭档道恩·沃森已经在北海潜水有12个年头了,他知道诺福克郡东侧近海有白垩区,但他一直认为它很小。

  斯普瑞说:“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项目,但是第一天我们从以前认为是暗礁所在地的海岸西侧5英里(8.05公里)处开始探测时,就发现了白垩。我们第一次潜水发现的暗礁面积,就是原来我们认为的2倍。每次回去都会获得更多发现。它的复杂结构也令我们感到非常吃惊,例如一人高的拱形岩石结构。你只要发现一个,就能在附近找到很多。这让我想起了曾在马耳他见过的暗礁,我从没想到会在诺福克发现这种规模的东西。”

  他说:“白垩岩礁就是野生生物的天堂,喜欢暗礁的鱼成群结队地聚集在这里、岩礁表面布满海葵、还有东波鳚等其他动物。动物和植物能在沙子和砂砾层里生存下来,但是这种环境非常恶劣,与之相比,岩石暗礁更好一些,因为海洋动物可以进入水柱(water column)觅食。”这些潜水人员希望根据欧洲法规把这里建成一个保护区。他们还打算明年继续探测,以确定这个暗礁的宽度,计算出它的总面积。

  斯普瑞说:“白垩赋予这处暗礁独一无二的特征,我们希望人们能亲自来诺福克看一看它。诺福克是一个很容易潜水的地方,你从海岸向外走100米,就到这个暗礁了。我认为这处暗礁会给该国的旅游业带来很大好处,我们希望它能正式成为一个保护区,此刻它还没真正得到保护。”尽管英国的白垩海岸线不超过1%,但是该国拥有欧洲75%的白垩暗礁。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暗礁,长度超过1800英里(2896.82公里)。英国周围分布着很多冷水珊瑚礁,其中包括罗科尔(距离苏格兰200英里的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近海的一处。(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研究人员26日公布研究报告说,月球内部的含水量可能超过此前估计的100倍以上。这一发现可能会动摇某些有关月球起源的理论。

  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卡内基科学学会以及布朗大学研究人员利用离子微探针分析技术,分析了阿波罗17号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形成于大约37亿年前的月球熔岩样本。这种技术可以测定极低的含水量,并且精度很高。研究人员绘制该样本中水成分的分布图后发现,其所显现的含水量要比根据早先估计的含水量高出100多倍。他们还发现了高于预期水平的氟、硫和氯。

  “这些样品提供了观看月球内部含水量的最佳窗口,”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地质学教授詹姆斯范奥尔曼表示,“从我们所知的水量丰富程度而言,(月球)内部似乎与地球内部非常相似。”

  这项研究成果27日将发表在美国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研究成果支持了有关月球起源的“同源说”,质疑了“大碰撞说”,后者的某些内容“需要重新评估”。

  国际上关于月球起源的常见学说有4种:“分裂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一块;“俘获说”认为月球本是一个独立的行星,在靠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俘获;“同源说”认为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团物质云同时聚集形成;“大碰撞说”认为在地球尚处于熔融状态时,一个大的天体与地球撞击,抛射出来的物质被送入地球轨道,逐渐聚集形成月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发现的植物“活化石”桫椤树

  新华网南宁5月27日电(记者张莺)记者27日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了解到,当地八圩瑶族乡近日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椤树。

  发现地点位于八圩瑶族乡拉友村洞多屯周边山坡,300多株桫椤树散落生长,最大的直径可达20多厘米,4米高,枝繁叶茂。

  据专家介绍,桫椤树又名蕨树,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受中国政府重点保护。由于它是研究植物形成、地理学及地球历史变迁的好材料,又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恐龙”。

  受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影响,原始森林逐渐减少,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等环境受到破坏,分布区域大幅收缩,目前仅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目前,中国广西、广东、贵州等地已先后发现桫椤树,中国政府也通过建立保护区等方式保护桫椤树。贵州已建立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网5月27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牙医兼探险家伍士铨与他的团队,研制出小型机械车,深入埃及胡夫(Khufu)金字塔,穿过从王后密室伸延出去的20厘米乘20厘米窄小秘道,车上可转弯镜头,终把4500年来从未曝光的小密室门后的红色图案,展现世人面前,而这一道小密室门亦很可能引领至另一隐藏密室。

  胡夫金字塔是吉萨金字塔最大的一个,属于世界七大古迹之一。塔内有3个部分,包括国王室、王后室及一条大通道。王后室内有两条秘道,从室内的南北两边伸延至石门。

  自制机械车 揭秘道门后图案

  根据前天科学周刊New Scientist报道,以往已有人多次利用机械人深入秘道,1993年有机械人攀爬上南边63米长的秘道,发现一道有金属梢的石门,那之前从未在金字塔内发现的金属梢,有人指它是门把手、锁匙,甚至有人说是外星人所建的电源。2002年,另一个机械人亦曾钻过秘道,但拍下的资料不多。

  红色图案 或工人留下符号

  伍士铨领导的团队去年出发到埃及,虽然一度因为埃及开罗局势不稳而影响探索工作,但他们的小型机械车不负众望。该机械车能通过窄小的秘道,备有可转弯的摄影机,首次拍下石门后的情况,发现有一些疑似象形符号的红印,可能是当时的工人留下,或者是宗教符号。

  哈佛大学埃及古物学者Peter Der Manuelian指出,“这可能是石匠或者工人的记号,代表数字、日期,甚至是团队的名。”机械车上摄影机设计者Shaun Whitehead指所拍下的照片,为门上的金属梢提供更多线索,认为门梢的设计显示它属装饰多于接驳电源之用,他又指门后经修饰,显示有一定重要性。

  不过,没参与探索的剑桥大学埃及古物学者Kate Spence则怀疑秘道可能没有实际用途,只有象征意义,他指第二道门较粗糙,不认为背后还有一个密室。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秘书长Zahi Hawass则表示,没有其它金字塔有这种秘道,所以认为该处别有洞天,隐藏着另一个密室。

  牙医爱上探险 年底中美洲寻金

  伍士铨自1977年成为香港牙医,脱下医生袍的他热爱探险,9年前因看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直播的金字塔探险节目,燃起他对破解金字塔建筑之谜的兴趣,为参加金字塔的考古工作,8年间10次往返埃及,最终获当局批准,去年出发探险。

  曾自言“当年大学选错科”的伍士铨,常做与牙医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他曾为俄罗斯太空总署设计太空用的工具钳,又曾为欧洲太空总署设计火星探险任务用的岩芯取样器;后来又协助打捞铁达尼号的法国公司设计海底寻宝机械人专用的机械爪。

  除了金字塔,他今年底将前往中美洲哥斯达黎加的“可可岛”,寻找早年海盗从秘鲁偷走的一批总值10亿元的黄金,会带备他与工程师好友冯静波共同研发的“寻宝地毡”与“黄金探测仪”,测探地下是否“有金执”。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北美掀起新的淘金潮
北美地区掀起新淘金潮

  文_Gary Wolf    编译_凌奥幸

  我第一次见到肖恩·莱恩和凯西·伍德夫妇还是2005年。他们当时住在加拿大西北部城市道森,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挤在城郊的一个小屋里。

  最近,我又重新拜访了这家人,莱恩俨然一副成功商人的模样,临近深夜还在忙着接电话。他手举着黑莓,对我说:“你看,这里现在已经有一百个区块有开矿权了。”莱恩所说的开矿权是由政府颁发的,获得者可以在50英亩的荒地上进行矿产挖掘。对于莱恩来说,一百个开矿权实在是小菜一碟。在隶属于他的项目中,那些深埋在地下的金矿,估值已经超过了几十亿美元。

  在育空地区,“克朗代克”不仅仅是河的名称,同时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几乎成了北美淘金潮的象征,而这个百年前的淘金潮虽然只持续了10年,但在加拿大甚至整个北美都是一段特殊的岁月。

  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一场全新的淘金潮又在此蔓延开来,其幕后“推手”则是正疯涨的国际金价。就在几周前,国际金价一跃超过了1500美元一盎司。但十年前当莱恩刚刚发现金矿时,那里根本就没人在乎黄金。

  矿业食物链

  1990年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阿拉斯加及育空地区,曾出现过一段菌类采摘热。采摘者们往来于这片区域内,寻找鸡油菌以及松茸等。交易商们在当地建立起小型收购站,然后再将这些菌类输往巴黎和东京。

  莱恩和伍德相识于1992年的菌类采摘季。当时的菌类采摘虽然有利可图,但是市场需求并不稳定。莱恩是个挥金如土的人,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辛苦所得花得一干二净,捉襟见肘的境况时常出现,两人因此不得不找些临时工作来维持生计。

  两人难道从来没有想过挖金矿这个致富门路吗?当然有过,但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百年前的那场淘金潮之后,好几代矿工一直在搜寻黄金主矿脉的踪影,但是无人成功。事实上在道森地区,已经很少能够看见暴露在外的岩石,基岩上往往覆盖着好几英尺厚的泥土,其中很多土地属于常年冻土。但对于熟练的采摘工莱恩来说,对当地地形、地势的了如指掌是其寻找黄金的最大资本。

  为了减少现金支出,伍德和莱恩搬到了一间被人遗弃的小屋。在寒冷的冬夜,莱恩常常靠在火炉边研习老矿工们留下的开矿日记。到了夏天,莱恩则将自己采集的样本带到山下的怀特豪斯,拿给地质学家麦克·伯克看。

  伯克很喜欢像莱恩这样的探矿者,不断提点这些探矿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在人烟稀少的育空,20万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只有3.5万名居民。为了留住居民,当地政府费尽心机地推出了一系列经济计划,整个育空地区的政府预算也因此达到了十亿加元,而鼓励探矿者来此定居、勘探,也是政府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对于黄金产业来说,只有那些大公司才拥有实际正在生产的金矿,他们多为大型上市公司,其中包括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以及力拓。而在这些大公司之下,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小型勘探公司,一般负责筹集资金并跟踪可能的黄金矿藏。而在矿业食物链的最底端,则是探矿者手中拥有的探矿权。一般来说,探矿者可以向勘探公司推荐可能埋有金矿的探矿权区块,并因此换得现金及公司股票。

  整个20世纪90年代,伍德和莱恩靠采摘菌类赚了一些钱,两人也一直在进行探矿工作,但问题是在当时的市场上,很少有人对黄金这个商品感兴趣。虽然与珠宝价值相似,黄金却被视为乡巴佬们的心头之好,与股市也没什么相连性。而在曾经热闹一时的育空,也很难发现大型矿业公司的踪迹。

  但是莱恩并不理会这样的形势,投资者可能对黄金兴趣不大,但对他来说,这可是埋在地下的金钱。拥有此种想法的还有安东尼·丹丝奇尼斯,这位身形瘦长的魁北克人是莱恩的挚友,在他看来,冬天是进行黄金勘探的最好时节。因为克朗代克流域冲刷出的黄金多是沙金,它们大多藏身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与石沙混杂在一起。到了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实的冰块,胆大的勘探者敢于利用这段时间,凿开河上的冰块并钻进河里掘金。

  这种做法疯狂且危险,因为在冬天育空地区的冰层厚达8英尺,而在冰层之下还有8英尺的泥水。如果要实践这样的做法,必须经过慎重的调查以及仔细的碎石抽样。但是与之前那些被淘金热冲昏头脑的人一样,丹丝奇尼斯为达目标可以置生命于不顾。他用斧子和链锯开凿冰块,然后将缆线插入河底并用绳子缠住自己的腰,纵身一跃跳进冰水之中。

  起初的几次实践并未取得任何成果,为了朋友的安全,莱恩加入了丹丝奇尼斯的行列,当后者跳入冰冷的河水时,莱恩就站在岸边牵着绳子做保护。男人们的行径让伍德十分担心,她最终说服莱恩脱离丹丝奇尼斯的疯狂之举,而后者则最终在一次尝试中丧生。

  在这之后,莱恩和伍德搬出了简陋的小屋,莱恩开始能够像一名真正的地质学家一样,利用电脑上的地图进行数据搜索和整理。好学的莱恩很快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采矿点,那里离道森30英里。为了进行土壤采样,两人将所有积蓄投了进去。他管这个采矿点叫做“幸运乔伊”。在伯克的帮助下,莱恩将采矿权卖给了温哥华一家小型勘探公司,这家公司又转手将其卖给了大型矿业公司肯尼科特。在肯尼科特的地质学家帮助下,“幸运乔伊”的矿藏初步估价为十多亿加元。

  一夜暴富的淘金者

  在完成“幸运乔伊”的交易之后,莱恩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寻找更多的金子。“要么翻倍,要么一无所获。”伯克如此评价莱恩当时的行为。但是莱恩并不觉得这是一场赌博,他系统地进行勘探,每年要进行数以千计的土壤抽样。随着勘探的深入,莱恩意外在怀特河沿岸发现了一处地势较低的裸露石英,在被炸开的新鲜岩石切面上,能够清楚地看见斑点状的黄金。在此发现之后的两年,莱恩和伍德卖出了十多个矿权。

  随着事业的发展,莱恩和伍德也在逐渐扩大自己的队伍,2005年夏天,两人手下一度拥有15名工人。但对于当时的莱恩来说,很难界定自己家庭的富裕程度。有时,他觉得自己确实变成了有钱人,毕竟没人能够像他一样买下一架直升飞机当做交通工具。

  但是莱恩对于探矿已经心生厌倦,于是派工人重新进行菌类采摘工作。在现金收益方面,菌类和黄金有相似之处。菌类是易腐品,而黄金可以长期保存,两者的市场价值时好时坏。采摘人收获的菌类,其价值往往由买家的心情、订单数和经济景气度决定,黄金也是如此。一直以来,莱恩都以乐观著称,但是他日渐对黄金价值产生了质疑,他弄不清楚这种大自然赋予的矿藏确实如此珍贵呢,还是仅仅是投机商炒作的结果。

  虽然莱恩意欲重新投入菌类采摘,伍德却觉得其中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此时,一个全新的想法开始在她脑海中展开。

  罗伯·麦克劳德在温哥华拥有一间名为“全金属矿业”的勘探公司,常常会有一些探矿者手拿闪亮的石头来到他的办公室,并声称自己发现了黄金。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麦克劳德常常一笑置之。有一天,麦克劳德接到一通来自道森市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人正是伍德,她告诉麦克劳德说,自己在当地拥有好几块探矿权区块。在随后双方的见面会上,麦克劳德见到了伍德和莱恩准备的怀特河流域土壤样本,后者提供的数据翔实而准确。对于麦克劳德来说,这样的探矿权区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想拿下它们。

  但是在之后的电话中,伍德却拒绝了麦克劳德的提议。两年多来,伍德一直在学习如何看清勘探市场的繁杂,她不断买进卖出这些公司的股票,同时仔细研究这些公司的高层并分析它们的资金结构。两年的学习使得伍德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清楚分别不同勘探公司的好坏。

  伍德告诉麦克劳德,他们需要找一家新的勘探公司合作,这家公司最好没有做过其他投资项目,并且只和莱恩一人合作。在麦克劳德的记忆中,还真有一家能够满足伍德全部条件的公司。这家名为“地下资源”的公司由一位名叫艾德里安·弗莱明的澳大利亚人开创,本意是主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勘探业,但是看了伍德的报告后,弗莱明立刻改变了初衷。伍德向弗莱明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在交易第一年从公司拿到50万股,同时抽取4%的专利税以及15万加元的预付现金。

  他们的项目很快受到外界的关注,很多新公司也在他们周围建立自己的区块,希望能够借着“地下资源”的好运,发现一些矿藏。不得不说,莱恩确实有些特殊之处,这点弗莱明也承认。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不能完全只靠一名探矿人作决定,所以弗莱明将地质学家里卡多·普瑞斯内尔招至麾下。

  有了普瑞斯内尔的学术知识,伍德的现实主义,弗莱明的世俗以及莱恩的天赋,这个团队完全有能力发掘更多的金矿。但是事与愿违,他们没能等到这样的机会。2010年12月,弗莱明忽然接到来自金若斯黄金的电话,这家大型矿业公司意图收购“地下资源”。虽然后者潜力巨大,但是在金若斯这样的大公司面前,也只能算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抢夺土地的游戏”

  金若斯对“地下资源”的收购交易总价将近1.4亿加元,而莱恩和伍德也从中获取了600万加元。受到莱恩等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探矿人和勘探公司来到育空地区寻找机会。莱恩和伍德也在继续自己的事业,开拓更多土地。莱恩对这一切早已熟能生巧,但是与勘探公司的合作也在不断考验着他的耐心,因为很多公司并未雇佣地质学家,即使买下了探矿权区块,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今年4月底,莱恩和伍德将育空地区所有尚未签订开发合同的探矿权区块合并在一起,其总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英里。他们利用这一大片“处女地”和多名投资者展开了合作。作为交换,莱恩和伍德获得了2000万加元的现金收入以及一些公司股票,同时也得到了足够的勘探支持。他们与这些投资者成立了一家名叫“莱恩黄金”的新公司。对于未来,莱恩既有期待也有危机感,他认为在育空地区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做探矿权的开发,“这是一场抢夺土地的游戏”。

  莱恩估计,到今年夏天将会有140多家勘探公司来到育空。对此,他早有准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莱恩一直忙于带着团队进行仔细研究和考察。在莱恩看来,金价不会永远这般稳健,总有一天会跌下来。对此,莱恩也已经做好了万全的计划,如果那一天到来,他决定重操旧业,回去继续采摘菌类。

  而伍德则开始不断回忆过去,回忆二十世纪90年代末的那些快乐日子。那时候的道森市,很多人都在怀特河沿岸居住,支起一个帐篷便是一个家。那个时候美元价格坚挺,边境检查也不似如今这般严格,如果时值节庆,朋友们之间还会在圆顶山下翩翩起舞,而当年的菌类采摘仍旧受人追捧。但是不过几年的时间,一切都变了,恐怖分子袭击了纽约世贸大楼,边境检查因此更加严格,燃料价格一并飞升,育空的菌类采摘业亦逐渐萎靡,只有莱恩的探矿事业却越做越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发现一种学名叫做“中沙锥”的鸟儿堪称动物世界中的长途飞行之王,能够一次性不间断地飞行数千公里,这是首次发现鸟儿具有如此强的长途飞行能力。

  瑞典隆德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生物学通讯》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他们跟踪了一些在北欧和俄罗斯栖息,但迁徙到非洲过冬的“中沙锥”的飞行情况。

  结果发现,这些鸟儿具备不间断超长距离飞行的能力,比如有一只“中沙锥”曾在48小时内飞行约4500公里路程,这种长距离飞行能力已经可以与一些飞机相比。

  研究人员认为,“中沙锥”的长途飞行能力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备长途飞行能力的“中沙锥”,不仅能够躲避迁徙途中的天敌,也能减少因在陌生地区停留感染疾病的机会,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大增。久而久之,长途飞行能力成为“中沙锥”种群的普遍能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夫妻合葬墓

  一座北宋砖室墓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也是迄今为止合肥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船形砖室墓。

  这是座夫妻合葬墓

  记者来到宿松路一处工地,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此处挖掘一座宋代古墓,墓室里的棺木清晰可见。墓室里呈南北方向平行摆放着两具棺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彭飞介绍,从这砖室墓的结构已能看得出墓主人肯定是个大户人家。从目前挖掘情况看,这座墓穴早期坍塌过,泥土、砖块和木头混杂在一起,给挖掘带来了难度。从墓室内棺木的凌乱状态看,墓室很可能被盗过。“很有可能里面什么都没有。”

  该墓室的一角初现墓底,墓底东南角和东北角各出现一个宽14厘米、长40厘米的龛,据了解,这个龛里一般是用来放长明灯的,而这个墓室的长明灯已不见了。“可能是被盗走了。”文物工作人员说。

  挖掘车司机发现它

  这座墓是在宿松路上的一个在建工地上被发现的,发现它的是工地上开挖掘机的司机。据这位司机说,一个多星期前的一天他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一铲子下去觉得不对劲儿。这一铲觉得土特别松软,而且旁边的土直往下陷。”这位师傅说。“我当时就觉得这底下肯定有东西。”于是,他通知了工地上的负责人。果然不出他所料,再往下挖时,一块青砖露了出来。工地上的人都猜测这底下可能是个古墓,可一直也没有人去管他,就这么撂了好几天。直到5月24日,附近的一位大爷拨通了市长热线,第二天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测,才确定这的确是一座宋代墓葬。

  墓葬基本上露出了面目,整个墓葬像一条船,长约5米,宽约4米。据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墓葬为船形砖室墓,是典型的宋代墓葬,也是近年来,合肥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座船形砖室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53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