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泄漏的原油已经冲上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更为可怕的是,由于部分原油渗入沙滩半米深处,给清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不过,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发现,利用紫外线设备可以轻松发现原油的踪迹,这无疑是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1.吃油的幽灵蟹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附近的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一只幽灵蟹正在吃墨西哥湾泄漏的原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原油发出橙黄色的光。上周,美国地质学家利普-卡比(Rip Kirby)出现在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通过在墨西哥湾沿岸海滩照射紫外光去锁定原油踪迹——这种做法被广泛用于寻找犯罪现场的血迹。
卡比希望,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和清理人员可以处理难以发现的原油,比如与泥混在一起的原油或沙滩上的明亮污渍。在紫外光照射下,干净的沙子会呈现紫色或黑色。有些矿物质,如贝壳中的碳酸钙,会变成蓝色,正如上图的铲子把手显示的颜色。虽然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碳氢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但这可能是该技术首次在实验室以外被用于发现原油。
卡比还在南佛罗里达大学读研究生。他说:“利用紫外光确认原油的做法在全行业很普遍。但我总是在实验室的机器中看到整个过程。我第一次拿着紫外光闪光灯到沙滩上研究这种方法是否奏效时,发现这真是超乎我的想象。很容易就能看到沙滩上的油渍,而受污染情况很普遍。”
2.橙黄色的球状原油块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这张照片中央的饼状和球状原油块正常情况下是褐色或黑色,但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出橙黄色的光。卡比希望,可以将紫外光用于照射沙滩,为清理漏油提供帮助。卡比团队使用的大功率闪光灯成本达数千美元,而为清理墨西哥湾漏油的成千上万工人配备这种工具,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美国生产的售价17美元的便携式紫外线闪光灯(如保安用于发现假身份证的那种闪光灯)也可以用于发现油渍。卡比说:“虽然这种价格低廉的紫外线闪光灯令你每次几乎都必须要站在油渍的正上方,才能看到橙色荧光,但却足够满足沙滩清理人员的需要。”
3.紫外光线下被原油污染的沙滩
佛罗里达州的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海滩,在紫外光照射下,原本为黑色的原油块发出橙黄色的光,而干净的沙子则在这张长曝光照片中发出紫光。在冲上沙滩以前,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已经“风化”,在长时间暴露于水汽中以后,变成泡沫状,还具有了粘性。
使用紫外光(也是阳光的组成部分)设备从事清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它会损害视力。卡比说:“阳光中的破坏性部分不是光谱的可见部分,而是不可见的部分。这是眼科医师建议戴上过滤紫外线的太阳镜的原因。”而功能强大的紫外线闪光灯的危害尤其大,比如这张照片中技术人员使用的闪光灯,卡比称之为“克林贡杀伤性射线”。
4.沾满油渍的雨鞋
在这张长曝光照片中,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卡蒂-布鲁彻(Katie Brusché)穿的雨鞋沾满油渍呈现黄褐色。在这种光线照射下,即便是高度污染的沙子也会发出明亮的橙黄色。据卡比介绍,清理冲上海滩原油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间接污染,比如原油通过工人的鞋子转移到别处。他说:“英国石油公司并未在所有彭萨科拉沙滩出口都设立清理站点,有人回到停车场,将鞋上的油块擦掉。其他人会踩上这种褐色的粘性物质,”这种情况下,原油污染就会扩散。
加拿大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一只成年美洲鹤在湿地上踏着水波助跑,准备腾空而起。
一只美洲鹤俯下身,给饥饿的雏鸟喂食昆虫。中间还有一枚鹤卵,将在两天内孵出另一只雏鸟——尽管通常来说每季只有一只幼雏能够存活下来。父母双方轮流照看鸟巢。
仅几个月大的两只小美洲鹤
图中景象难得一见,并且从未有人拍到过这种照片:一只渡鸦凿开蛋壳后,叼着幼雏的腿偷走鹤卵。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尽管人类行为受到限制,但诸如鸟类、狼、熊之类的捕食者却可洗劫鹤群。成年美洲鹤极为警惕,时刻从高高的芦苇丛中向外监视敌情。
撰文:珍妮弗·S·霍兰 JENNIFER S. HOLLAND
摄影:克劳斯·尼格 KLAUS NIGGE
翻译:陈昊
加拿大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的沼泽与林地上空,一架红色小飞机以让人目眩的方式打着圈向下俯冲,几乎碰到树梢。吉姆 ·布雷迪驾驶飞机倾斜着再次掠过天空,他和两名乘客把脸贴在舷窗上,眯着眼睛寻找地面上熟悉的白色斑点——成年美洲鹤,以及跟在它们身后的黄褐色雏鸟。美洲鹤是地球上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鹤,这片荒野便是最后一群随季节迁徙的野生美洲鹤的避暑之乡。
在空中进行数量统计的是布雷迪、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汤姆·施特恩以及加拿大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利·克雷格-穆尔。三人忧心不已。2008 年春,这群美洲鹤数量达到266只,但截止到第二年春天,就死了57只,其中23只来自得克萨斯州南部的越冬场,那里受大旱侵袭,美洲鹤的主要食物来源 ——青蟹和枸杞都遭遇灭顶之灾。其他美洲鹤则很可能是在迁徙途中丧了命,通常是因撞上电线触电而死。根据现有了解,电线是迁徙途中杀害美洲鹤的罪魁祸首。
尽管如此,美洲鹤现在的处境还远不算历史上最糟的。其种群复兴过程中一次关键性事件发生在42年前,那年春天,加拿大生物学家厄尼·库伊特外出探险,在湿润的北国土壤上一汪浅水湖中央,他发现一个巨大的鸟巢,里面有两颗表面斑驳的鹤卵,每颗都有梨子那么大。库伊特小心翼翼地将一枚鹤卵装入羊毛袜中,他知道,带走的这枚鹤卵中承载着一个未来小生命的重量以及拯救一个物种的希望。
上世纪40年代,国家奥杜邦协会的罗伯特·波特·艾伦及其他成员发起拯救美洲鹤的行动,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库伊特此举是拯救行动中的重要一步,他用袜子装回的鹤卵为人工培育美洲鹤埋下种子,对拯救这一物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几何时,一群群的美洲鹤在这片大陆上往返来去,但19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定居者把湿地改造为农田,并射杀鸟类食用其肉,导致美洲鹤数量骤减。20世纪40年代,大风暴袭击路易斯安那州,鹤群逐渐衰落,剩下的野生美洲鹤至多22只。
美洲鹤站立时高度将近1.5米,可发现潜伏在芦苇丛中的狼群——或生物学家。它扇动宽阔羽翼,为赢得异性青睐欢跳起舞,它曲项朝天,鸣叫声响彻苍穹。最后一群野生美洲鹤于1967年列入《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目前种群规模已慢慢扩大。同时,环保主义者对美洲鹤进行人工孵化养殖,并把培育出的鹤群放归栖息地,使其总数(包括人工养殖在内)超过500只。
为拯救世界15个鹤种中这宝贵的一支,科学家们首先需要回答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美洲鹤夏季筑巢及产蛋的场所在哪里?19世纪90年代末,生物学家得知野生美洲鹤在沿海的沼泽地过冬,也就是后来的得克萨斯州阿兰瑟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为破解夏日栖息地的谜题,工作人员要求市民看见美洲鹤便向他们汇报,同时,志愿者们沿着迁徙线路一路搜寻,希望可以找到线索。之后,1954年的夏天,在得克萨斯州以北4000公里处,加拿大北部平原上,一架消防直升机飞越一片几乎无人涉足的湿地时发来报告,称他们发现一群美洲鹤。这群幸运的美洲鹤落户在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这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公园。
这片面积44800平方公里的荒野于1922年划出,为的是保护加拿大最后的美洲森林野牛群落,同时也为鹤群提供了庇护。在这里,美洲鹤面临的敌人只有自然界中的捕食者——狼、熊、狐狸、偷蛋的渡鸦等。它们守卫着5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巢筑在齐膝深的水上,每次哺育一只或两只幼雏,以昆虫幼体、植物种籽、蜗牛和鱼类为食。
回到文章开头,空中的红色小飞机朝着西方下降斜飞,克雷格-穆尔兴奋地高喊,他又发现了一只美洲鹤。尽管有早期调查获得的GPS坐标做指导,小组成员还是需要耗时几个月,进行多次飞行(飞行时间达59小时),才能完成当季的数量统计——2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2个鹤巢、52只雏鸟和 22只幼鸟。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古文明早在查尔斯-古德伊尔偶然发明“硫化橡胶”3000多年前就制出不同特性的橡胶,其中一些弹性较大的橡胶或许同制作传说中的古代中美洲“足球”的橡胶相类似。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奥尔梅克和玛雅文明因使用天然的乳液——来自于植物的像牛奶般的液体——来制造橡胶而闻名。而中美洲大致是从墨西哥中部一直延伸到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
研究发现,古时候的橡胶制造者从橡胶树中获得橡浆,将其同从牵牛花藤蔓得到的液体混合,最终制得橡胶。牵牛花的藤蔓含有一种化学成分,能够增强固态化的橡胶的韧性。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按照不同的比例将两种成分混合制造橡胶,最终发现改变配方会制出不同性能的橡胶。其中一些橡胶弹性更大,这表明它们或许同制作传说中的古代中美洲“足球”的橡胶相类似。
据古玛雅文史资料记载,当时的“足球”游戏具有宗教意味,主要目的是祈福辟邪。古玛雅人举行的足球游戏最终会以人祭的形式结束,就是按照宗教礼仪将输的一方斩首。
改变不同成分的比例,还会制出更为耐久的橡胶,可以用于制作阿兹特克人所穿的橡胶凉鞋。这种橡胶凉鞋西班牙征服者曾有过描述,不过从来未被考古学家发现过。
据悉,按照1:1的比例混合牵牛花液体和乳液制成的橡胶弹性最大,而按照3:1的比例混合乳液和牵牛花液体制成的橡胶耐久性最好。
乳液是一种“带臭味的白色液体”
迈克尔-塔卡尼安是该项研究的合著者,他说发现中美洲古文明利用乳液和牵牛花生产橡胶并不令人感到很牵强。迈克尔-塔卡尼安是麻省理工学院考古学和人种学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牵牛花通常长在橡胶树旁,在古中美洲多个文明古国,两种植物都被视作神圣。比如,因为牵牛花具有令人产生幻觉的特性,所以被用于宗教仪式。
为了更好地验证他们的结论,塔卡尼安和多萝西-豪斯勒在生长于墨西哥的橡胶树和牵牛花上取得制成橡胶的原料。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原料带回实验室。塔卡尼安解释说,因为乳液并不受美国海关监管,所以没有准许携带乳液入境的官方文件。塔卡尼安说:“当你用瓶瓶罐罐装着这种带臭味的白色液体过境时,那可真是一道难题。”
而将这种液体带回美国后,研究人员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乳液需要温暖的气候。塔卡尼安说:“反应过程在墨西哥总是会发生,而在麻省理工学院开空调的实验室却不行。”当混合物太冷时,分子就不会结合。
如今橡胶都通过硫化的过程进行处理,就是将橡浆和硫在高温下反应,制成硫化橡胶。硫化橡胶具有不变黏,不易折断等特质,橡胶制品大都用这种橡胶制成,也叫熟橡胶。
阿兹特克:工业先驱?
塔卡尼安认为,阿兹特克和其他文明制造高性能橡胶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尽管通常被刻画成原始、野蛮的民族,阿兹特克人具有科学探索精神,这通过他们所进行的冶金学和其他领域的试验展现出来。
塔卡尼安说:“他们的科学、工程和开发的技巧使他们混合不同的原料来制造橡胶。”
塔卡尼安还补充说,将这些原料混合后,大约需要10分钟橡胶就会生成,再过5分钟就会变硬,这样橡胶工人可以有几分钟时间来为最终的产品定型。
塔卡尼安和豪斯勒在实验室内主要是制成了片状橡胶,不过他们也制出了橡胶球。塔卡尼安开玩笑说:“在学期结束,我们玩了一场中美洲足球游戏。输掉的一方被斩首了。”
有关这一研究成果的文章将发表于下一期“中美洲考古”杂志上。(唐宁)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父爱如山,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很多父亲在养育和保护后代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下面是十个伟大的动物父亲,它们不仅要肩负喂养伴侣的任务,而且要喂养自己的孩子,给它们提供保护。
1. 巨角猫头鹰
北美和南美最普通的猫头鹰——巨角猫头鹰是任劳任怨的好丈夫和勤勤恳恳的好父亲。冬末时分,雌性巨角猫头鹰会一直呆在巢里孵化2到3枚卵,这时雄性巨角猫头鹰负责寻找食物,喂养伴侣,它经常从很远的地方把老鼠、田鼠和松鼠带回巢穴,供负责孵卵的雌鸟享用。幼鸟破壳而出以后,它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从此它还要肩负起喂养幼鸟的工作。
2.大火烈鸟
雄火烈鸟既是忠诚的丈夫,又是关心后代的好父亲。它们经常许许多多聚集在一起生活,但是火烈鸟通常一生都遵守一夫一妻制。雄火烈鸟在配偶的领导下,挑选出筑巢位置,然后用泥巴筑巢。雌鸟一次只产一枚卵,它们轮流孵卵和保卫家园,它们共同承担养育后代和孵化小鸟的责任。
3.红狐
雄性红狐是一个非常警觉的父亲,它们经常陪幼崽一起玩耍,并独自一人承担寻找食物,养活家人的任务。小狐狸出生3个月后,父亲的养育任务结束,年轻小狐狸开始自己寻找食物。然而父亲不会眼睁睁看着它们挨饿,它会把食物藏在小狐狸附近,教它们如何发现食物。
4. 大美洲鸵
美洲鸵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种不会飞的大鸟,它与鸵鸟是近亲,它在交配时眼光色迷迷地。但是没人敢说它不是一位好父亲。在每个交配季节,雄美洲鸵会不辞辛苦筑好鸟巢,然后要求多达15只雌性在此产卵。产过卵后,雌鸟开始寻找新的交配对象,只剩下雄鸟呆在窝里孵化小鸟。幼鸟破壳而出后,雄鸟还要肩负起喂养和保护后代的重任,它们不允许任何动物靠近小鸟,即使雌性美洲鸵也不例外。
5.海马
雄性海马确实从不跟它们的孩子一起玩耍,也不帮助它们完成家庭作业。但是它们在另外一个方面胜过人类父亲——生育后代。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里的鱼类中,只有海马具有这一独特特征。
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雄海马会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把它们释放到海水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10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和其他太空机构最新捕捉到的“猎鹰9号”飞行、蜘蛛星云绚丽身姿以及火山羽状喷发物等壮观景象。
1.火山羽状喷发物
根据美宇航局6月1日拍摄的卫星照片,暗色的羽状物质正从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的火山——克利夫兰山——徐徐升起,火山还被白色云团包围。在这张假色热成像图中,雪是白色的,云团是粉色的,植被是红色的,水则是黑色的。阿拉斯加火山观测站报告称,5月30日,克利夫兰山喷发的尘埃物质升至1.6万英尺(约合4900米)的高空。据美宇航局地球观测台科学家介绍,克利夫兰山是一座长期以来活动频繁的活火山,当前的喷发其实很正常。
2.“猎鹰9号”飞行
在这张由机载相机拍摄的照片上,随着“猎鹰9号”火箭接近距地面155英里(约合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发动机喷嘴因高温变成了橙黄色。6月4日,由美国私人太空公司SpaceX发射的“猎鹰9号”携带该公司开发的“龙”货舱模型,成功完成了地球轨道的发射试验。随着航天飞机将在今年年底全部退役,美宇航局已与SpaceX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按照协议,SpaceX公司将通过“猎鹰9号”和“龙”货舱,提供至少12次飞行任务,将补给送达国际空间站。
3.火星湖泊
科学家利用多台火星探测器的数据,制作出火星新的地质图。这张照片发布于6月7日,进一步提供了火星曾经拥有大量湖泊的数据。科学家利用“海盗”号、“火星奥德赛”号和“火星全球探勘者”号探测器的数据,制作出火星南半球希拉斯盆地(Hellas Planitia)岩石和矿物质的假色图。这张图显示了沉积矿床,这就好像是物质在被冲到下面流入永久性水体后发现的沉积矿床一样。这些沉积物的年代可追溯至距今45亿年至35亿年前,科学家认为那个时期火星上可能有液态水。
4.不明天体撞向木星
木星近年来接受了连番考验:大约一年前,小行星撞击令木星表面留下了一个黑色伤疤,如今,科学家又在这颗行星的底部发现了另一个火流星。在这张摄于澳大利亚的照片上,一个地球大小的亮点出现在右侧。6月3日,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业余天文爱好者都看到了这个亮点——撞向木星的不明天体的证据。
5.绚丽蜘蛛星云
在欧洲航天局6月8日公布的照片中,蜘蛛星云的卷状物显得星光灿烂。这张照片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TRAPPIST望远镜拍摄。虽然安设在智利北部的拉斯拉山顶,但TRAPPIST望远镜由7500英里(约合1.2万公里)之外、身在比利时列日的技术人员遥控操作。这台小型望远镜通过观测行星从其前方经过时,恒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寻找系外行星。据TRAPPIST任务小组科学家介绍,地球和蜘蛛星云之间的尘埃相对较少,这令蜘蛛星云成为寻找行星的颇具前景的目标。
6.回家之旅
6月2日,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载着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展开的降落伞在哈萨克斯坦的地面投下一个巨大的圆形阴影。在国际空间站度过6个月时间后,美国宇航局蒂莫西-克里默、俄罗斯宇航员奥勒根-克托夫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成功着陆。(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或因热带风暴“阿加莎”所引发暴雨的影响,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市区5月30日出现了一个深约100米的巨坑,让世人震惊。以严格的地质学术语来解释,天坑(sinkhole)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美国许多地方出现天坑的几率都很大。以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坑。
1.2010年危地马拉天坑
危地马拉巨坑又将天坑这一术语进一步扩展,即地面突然塌陷。危地马拉城部分市区地面不是处于固体基岩之上,而是一层松弛的、由碎石构成的火山浮石,通常有数百英尺厚。至少一位地质学家表示,危地马拉城的最新天坑是由管道泄漏引发,并非自然现象。总体而言,危地马拉重复发生此类事件的可能性较大,但却非常难以预测。
2.2007年危地马拉天坑
2007年,危地马拉城也曾出现过一个类似天坑,而且距离最近出现的那个天坑还不远。根据照片判断,这两个天坑的直径约为60英尺(约合18米),深约300英尺(约合100米)。通常情况下,当局会用大块石头和其他碎片将天坑填满。随着时间推移,在水的侵蚀和空气的烘燥作用下,还会引起天坑向内倾斜。
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温特帕克天坑为例,它与危地马拉天坑倾斜度相同,深度约为100英尺(约合30米)。但是,佛罗里达州有“阳光州”之美誉,光照充足,使得天坑在大约24小时内慢慢发生倾斜。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地质学家道格-格乌泽(Doug Gouzie)说:“我认为危地马拉城天坑四周并没有如此快速地塌陷。”
3.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天坑
据格乌泽介绍,温特帕克天坑在1981年形成于该市一个公共游泳池下面,“至于这个游泳池是否泄漏,我从未看到过一份完整的报告。”他说,水可能通过游泳池底的小裂缝渗入下面的土壤。由于佛罗里达州的土壤多沙,即便是游泳池周围的水生植物也有可能慢慢地将足够多的土壤冲走,侵蚀下面的固体石灰岩层。格乌泽指出,美国地质勘测局绘制了遍布全美的基岩类型。科学家仍需要对地下裂缝和水流经这些裂缝的方式进行广泛研究,以便对发生天坑的地点进行预测。
4.佛罗里达州马尔伯里天坑
这个深约185英尺(约合56米)的天坑于1994年出现在佛罗里达州的马尔伯里市,发生塌陷的地方位于采矿企业IMC-Agrico倾倒的一堆废料。该公司当时正在开采岩石以提取磷酸盐。磷酸盐是一种化学物质,是化肥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制造磷酸,以及增强苏打和各种食品的味道。然而,在磷酸盐从岩石中提取出来以后,主要成分是石膏的废料被作为泥浆过滤出来。
随着一层层的石膏被晒干,就形成了裂缝,就像出现在干燥泥团上的裂缝。后来,水在裂缝中不断流动,将地下物质卷走,为天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美国监管机构称,IMC-Agrico公司应该承担起管理这个天坑的责任,避免对地下饮用水供应造成危害。
5.伯利兹城“蓝洞”天坑
据密苏里州立大学地质学家格乌泽介绍,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水能侵蚀连接水平排水系统的垂直通道,就有可能发生天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固体物质被冲走。如果天坑在海岸附近或是在大海中——比如洪都拉斯伯利兹城海岸附近灯塔暗礁著名的“蓝洞”天坑,海水会在塌陷后迅速渗入,形成一个深不见底的池子。
7.SOFIA的蜂巢镜
拍摄于2004年10月,SOFIA的主镜等待最后的反射性金属镀层。通过从背后照亮,主镜的蜂巢形内部结构暴露无遗。SOFIA的主镜由玻璃陶瓷合成材料制成,需要进行切割减轻重量,以便改装后的波音747喷气机搭载。经过切割和打磨这两大“瘦身”工序,主镜的直径变成8.2英尺(约合2.5米),重量只有1900磅(约合862公斤)。
8.完美反射
拍摄于美国宇航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埃姆斯研究中心,两位身穿无尘服的技术人员躺在镀镜室的地板上。他们的倒影出现在刚刚完成镀层的SOFIA主镜上。这个玻璃陶瓷合成材料制成的反射镜被镀上一层高反射率的铝,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将来自遥远物体的光线反射到悬在上方的一个较小的次镜上。次镜随后又将光线反射到安装在主镜中部的第三个反射镜上。第三个反射镜通过反射,让光线穿过一个长管,最后抵达望远镜的焦点。
与望远镜的反射镜一样,镜室的重量也必须足够轻以便于波音747搭载。鉴于天文望远镜的特殊性,SOFIA的镜室由碳纤维强化塑料制成。这种材料主要被用于网球拍和帆船船壳的制造。
9.SOFIA回家
2008年1月15日,SOFIA飞抵加州帕姆戴尔的德里登飞机运营设施上空。几个月前,美国宇航局最终敲定由德里登充当SOFIA的永久性操作基地。2010年5月26日,SOFIA完成第一次科研飞行。很多研究人员都希望登上这架红外观测飞机飞向蓝天。天文学家希望SOFIA在2011年之前完成数十次例行观测,截至2014年的每年飞行次数可达到150次。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SOFIA这个观测宇宙的“飞眼”还能再服役20年。(孝文)
正如中央皇权控制着四川的茶叶买卖,在神权统治的西藏,喇嘛们也会影响贸易。茶马古道连接着藏地的各大重要寺庙。数百年来,藏地和汉地各自的势力角逐改变了茶马古道的路线。主干路线有三条:一条始自云南南部的普洱茶之乡,一条来自北方,还有一条从东边切入西藏腹地。作为中线的后者路径最短,大部分茶叶都经它运输。
如今,古道的北线变成了柏油铺就的317国道。在拉萨附近,它跟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并行。南线变成了318国道,也是柏油路。这两条公路是今日的贸易干线,大卡车川流不息,装载着各色货物——从茶到课桌,从太阳能电池板到塑料盘子,从电脑到手机,凡你想得到的东西都有。几乎所有货物都是单向流动的——向西,进藏,满足那里飞速膨胀的人口的物质需求。
古道中线的西段从未被修成公路。这段路蜿蜒穿过藏地僻远的念青唐古拉山,那里条件极其恶劣,所以几十年前就被废弃了,整个地区不向游客开放。
我已经看过了汉地残存的古道,要想在西藏达到同样目的,必须想办法进入这些封闭的深山。我打电话给妻子苏?伊巴拉,她是个经验丰富的登山家,我要她8月份跟我在拉萨碰头。
我们的行程是从位于茶马古道西端的哲蚌寺开始的——要是骑马的话,这儿离拉萨不到一天的路程。哲蚌寺建于1416年,有一间巨大的煮茶房,七口直径两三米的铁锅架在烧柴火的硕大石灶台上。
彭措卓巴站在一口大锅旁,切下厚得像百科全书般一大块一大块的酥油,放进沸腾的茶里。“从前,这儿一度有7700名喇嘛,每天要喝两顿茶,”他说,“当时这间煮茶房里有一百多名喇嘛干活。”他套着件栗色无袖的藏袍,在寺里当掌茶师傅已经有14年了。“对西藏的喇嘛来说,茶就是生命。”
如今寺里只住着400名喇嘛,所以只用了两口小锅。“一口锅要下25块茶砖,70公斤的酥油,3公斤的盐巴。”彭措卓巴一边说,一边用一人高的木勺在锅里搅动着供200人饮用的茶。“最大那口锅的容量是这个的七倍。”
苏和我从寺里出发,前往离拉萨有五小时车程的那曲市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我们想看看令茶马古道得名的传奇马匹。赛马节要持续一周,原本是在开阔的平地上举行的,但十年前修起了一座混凝土体育场,好让官员们可以坐着观瞻。我们到达的第二天一早,藏族群众就挤满了看台:妇女的颧骨高高的,穿着高跟鞋,长辫子上沉甸甸地挂着白银和琥珀的饰品;男人们头戴毡皮高边帽,身着袖子长长的藏袍;孩子们光脚穿着便宜的运动鞋。小贩们叫卖辣土豆和听装的百威啤酒。刺耳的扩音器用汉语和藏语播报每一场赛事。这里弥漫着赛马盛事的氛围,只是看台边上每隔10米就站着警察,赛场周围有人列队巡逻,人群中还混着便衣。
一入赛场,马和骑手们似乎便打破了地球引力的规律。一名藏族骑手飞驰得如同失控,像杂技演员那样左右翻身下马,拾起地上的哈达。泥块高高溅起,迸入湛蓝的天空。骑手高高扬起哈达,掉转马头,迎接人群爆发的欢呼。
那曲赛马节弘扬的是早年藏民生活于马背上的文化遗产,这一类的庆典能延续至今的已经很少了。通过几百年的选择育种,藏人培养出一种特异的良马。这种马身高不过13.5掌(相当于1.4米左右,比大多数美国马的个头要小),四肢精悍,面孔英俊,肺部很大,适于西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缺氧环境。藏人把它培育出来,就是为了使之能够在冰雪皑皑的山口不知疲倦且步伐沉稳地行进。几百年前,汉人最想要的便是藏马。
而今,那曲坐落在国道317上,从前贸易路线的一切痕迹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可只要从这里再朝东南方驱车一天——近得诱人——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那是古道原先途经的地方。我被一个念头给迷住了:兴许,在深深的山谷里,还有藏族人在古道上骑着那不知疲倦的马儿呢。说不定,在西藏高原不为人知的广大腹地,古道沿途仍有贸易存在?不过,古道也有可能早就像四川境内那样没了影,被呼啸的寒风和翻卷的大雪给抹掉了。
赛马节过了一半,一个阴沉的雨天上午,苏和我钻进一辆“陆地巡洋舰”,悄悄动身去寻找藏区茶马古道而今的容颜。我们在土路上开了一整天,颠簸地翻过一个个垭口,差点滚下陡峭的山坡。傍晚时分,我们到了两座巨大垭口之间的嘉黎县,这里从前是茶马古道上商队的歇脚之地。我们挨家挨户地打听有没有马匹能带我们爬上5412米高的怒岗(音)垭口,但一匹马也没找到,村民指点我们去镇子边上的一家酒吧。藏族牧民在里面喝啤酒,打台球,摇骰子打赌。听说我们要马,他们全笑了。早就没人骑马了。
出了酒吧,泥地里没看见筋肉健硕的马匹,倒见到了铁马——结实的国产摩托,打扮得和它们血肉之躯的前辈一样,盖着红蓝相间的藏族羊毛坐垫,车把手上缠着流苏。给钱的话,两名牧民小伙愿意带我们到山脚下,之后的路,我们就只能步行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背包像马鞍袋那样横捆在摩托上。牧民小伙开摩托极为娴熟,跟他们的祖先在马背上没什么两样。我们磕磕绊绊骑过了泥巴足有半米深的黑色泥潭,水花飞溅地渡过了蓝汪汪的溪流,摩托的排气管在水里汩汩喷发。
沿山谷驰去,我们经过了藏族牧民的黑色帐篷。好些帐篷前都停着硕大的国产卡车或陆地巡洋舰。牧民们哪儿来的钱买车呢?肯定不是靠传统的牦牛肉和酥油生意吧。
到怒岗垭口脚下的萨楚卡牧民营寨只有30公里,却走了整整五个小时。道路颠簸得把我们的脊骨都给抖散了。牧民小伙燃起了一小堆蒿草营火,吃罢牦牛肉干配酥油茶的午餐之后,苏和我徒步走向垭口。
叫我们惊喜的是,古道非常明显,就像是阿尔卑斯山上的石路,在牧场上蜿蜒向前,途中不时点缀着几头犄角高大的黑牦牛。我们艰难地往山上走了两个小时,穿过了两处泛着蓝色微光的冰斗湖。可一过了这两座湖泊,所有的绿色就消失了,只剩下了石头和蓝天。半个世纪前,运茶的骡队已不再走过这山口,可古道在此前的上千年里曾受到不断的修缮。古人把大石头搬开,修起石阶,这工程至今完好。苏和我走着之字形路线上坡,顺着石头小道直上垭口。
马鞍形的怒岗垭口显然是没人走了。尚在飘动的零零落落的经幡越见稀疏,玛尼石堆上白骨森然。四下里是一片唯有了无人迹才能带来的寂静。苏眺望着周围白雪皑皑的山巅,它们如同天然的金字塔一般。几百年来,曾站在此地的西方人寥寥无几。我顺着苏的目光,看到存留下来的古道伸向了下一个山谷。
“你看见了吗?”她问。我看见了。在我的想象里,上百头骡子组成的商队步子沉重地向我们走来,蹄子周围扬起尘土,身躯两侧一左一右地驮着茶包,押运的藏民神色警觉,提防着埋伏在垭口的土匪。
第二天早晨,我们从垭口返回的时候,摩托骑手已经在等着了。我们坐上后座,开始返回,在冰蚀山谷里颠来簸去。
半路上,我们停在两顶黑色的牧民帐篷前,牦牛粪整整齐齐地码在它们周围。每顶帐篷都挂着阔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草场上停着一辆卡车,一辆陆地巡洋舰,两辆摩托。牧民邀请我们进帐,端上了滚热的酥油茶。
帐篷里面,一位老妇正摇着转经筒默念经文,一名青年在从帐外透射进来的光柱中做饭,还有几个中年男子坐在厚厚的藏毯上。靠着比划手势和一本袖珍字典,我问他们怎么买得起那么多车。他们笑容灿烂,谈话却东拉西扯。等我们把盛得冒尖的大碗米饭就着蔬菜和牦牛肉吃个底朝天,主人拖出一只蓝色的金属箱子,开了锁,掀开盖子,示意我们过来看。里面是几百条死掉的肉虫。
“这是虫草,”主人骄傲地说。他解释说,每一条干虫子都能卖4到10美元。他上了锁的蓝色箱子里大概便装着一万美元的虫子了。虫草是一种感染了寄生真菌的幼虫,只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场。真菌最后会杀死虫子,以它的身体为养料。
每年春天,藏族牧民就在草场上游走,用一种小而弯的铲子寻找虫草。虫草的茎干露出地面不超过3厘米,略带紫色,呈牙签状,极难辨认——但这些虫子比藏民所有的牦牛加起来还值钱。
在亚洲各国的中药店里,虫草都是被当成万用灵药来卖的,据说能使年老者体健,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不在话下:消炎去肿,提神化痰,就连癌症都能治。药店把它们摆在控温玻璃柜里,品质最高的每克能卖到80美元,两倍于现在的黄金价格。主人合上了他的宝箱,把它藏进帐篷的角落里。我们离开之前,他坚持要我们再多喝一碗滚烫的酥油茶。
乘摩托车在高原上奔驰的时候,忆古思今,茶马古道上新旧贸易的相似之处使我感叹不已。藏族人再不骑马了,西藏城市地区的主要饮料也不再是茶了(红牛和百威随处可见)。然而,正如茶叶仍从汉地的传统产茶区运送出来,西藏高原也仍是某种珍宝——冬虫夏草——的唯一产地。鞋子和香波,电视和烤箱,也许正顺着翻新成柏油大道的古老贸易路线源源不断地向西输入,可也有一样东西被回赠到东边。今天,为了神奇的虫草,藏区之外的国人不惜高价,正像当年他们渴求那无敌的战马一样。
新浪科技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1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国家地理网站刊登了本周公布的一组太空照片,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后空翻、撒哈拉沙漠夜空壮观的银河系以及小行星穿越星云等榜上有名。
1. 亚特兰蒂斯号后空翻
如图,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捕捉到的这张照片,显示了16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正在进行“直体后空翻”。这一杂技动作使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有机会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同空间站对接前对其进行损伤检测。
此次太空之旅是亚特兰蒂斯号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为期12天,因为美国所有的航天飞机计划于2010年底前全部退役。迄今为止亚特兰蒂斯号宇航员已经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的任务,分别是为国际空间站安装新的电池,同时加固了国际空间站外部的螺栓。宇航员还为国际空间站运送来一个新货物舱和一个俄罗斯制造的微型科研舱。
2. 冉冉升起的满月
如图,这张照片今年3月份拍摄于德国斯图加特附近,一轮满月似乎停留在树木之中。这张照片上周得以公布。
当月亮位于地平线之上时,似乎显得比头顶空中的月亮更大更圆,这是由于蓬佐错觉所造成的。所谓蓬佐错觉就是,人们的大脑将天空看成是一个圆屋顶,因此我们潜意识地认为地平线上的月亮更远,因此显得更大。
3. 小行星穿越星云
美国宇航局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在探测御夫星座蝌蚪星云时,刚好拍到一颗小行星穿越星云的图片。微小的黄色斑点显示了这颗小行星的行进路线,而且已经被放大了。这颗小行星位于太阳系中,而形成恒星的蝌蚪星云距离地球大约12000光年。
这幅新的图像是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在四个不同的波长抓拍到的25帧画面组合而成的,于5月13日公布。广域红外探测器正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对整个天空展开扫描。考虑到这颗小行星同广域红外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小行星的移动其实相对很慢,并没有形成连续的轨迹。
4. 沙漠夜空中的银河系
这张照片是本月初在阿尔及利亚的阿杰尔高原国家公园拍摄的。这张通过长时间曝光得到的照片,显示了银河系宛如瀑布一样在撒哈拉沙漠砂岩山之上倾泻而下。
阿杰尔高原国家公园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心脏,这里的星空似乎一尘不染,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木星(左上角最亮的行星)。阿杰尔高原国家公园是联合国世界遗产,这里有许多山洞,山洞岩壁上有大量绘画和雕刻。摄影师巴巴克-塔弗莱希在“夜晚的世界”(World at Night)网站上写道,“史前的人们肯定看到的是相似的夜空”。
5. 扩散的沙尘
本周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张图片,亮绿色的漩涡代表了约10公里高的来自中国的沙尘羽状物在云中移动。(图片中上端为红色的深蓝色柱状物是云)
这些沙尘来自4月份源于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滩的沙尘暴。沙尘穿越了太平洋,逐渐抵达美国和加拿大。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局CALIPSO卫星拍摄的。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雷蒙德-罗杰斯说道:“谁都知道在中国每年都会发生沙尘暴,但沙尘能运行如此之远,在以往是很少能够见到的。”(唐宁)
6. 俄勒冈州南修女火山
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南修女火山列为“极高危险”火山,该火山所在的区域是一个火山活跃地区,位于俄勒冈州本德以西,面积达300平方公里。
斯科特表示,该区域的下一次重大火山活动或许不会是三座火山(南修女火山、中修女火山和北修女火山)之一发生喷发,而是诞生一座新火山。斯科特说:“新火山几乎可能在该区域的任何区域诞生。”
7. 加利福利亚州拉森火山中心
单独把拉森峰(如图所示)列出来或许稍显不公平,因为这座位于加州的火山是一个火山群中的一座。威廉-斯科特表示:“下一次喷发或许不是拉森峰。”喷发或许发生在附近一座火山,或者是形成一座全新的火山。
拉森峰上一次喷发是在1915到1917年间。如同30年前圣海伦斯火山喷发一样,拉森峰的喷发同样吞噬了一片森林,不过规模要许多。拉森火山中心地区上次喷发发生在17世纪中期,在拉森峰东部16公里处形成了一座新火山锥。
8. 夏威夷莫纳罗亚山
夏威夷莫纳罗亚山是地球上最大的火山,自有记载的首次喷发以来,该火山已经喷发过33次,不过从1984年以来,这座火山相对沉寂下来。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艾切尔博格说莫纳罗亚火山的沉寂是因为“太平洋地壳下沉于大陆板块之下,这导致大量的水涌进地幔的炽热区域。地幔导致岩石融化,引发火山喷发。”
熔岩不如固态岩石紧密,易涌出地表。比如在夏威夷莫纳罗亚山,涌出的岩浆流到火山附近区域,令周边深受其苦。
9. 阿拉斯加州里道特火山
阿拉斯加的里道特火山最近一次爆发发生在2009年,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因为该火山靠近安克雷治市,对其国际机场和上空的航线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图所示,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4月21日。1989到1990年间持续喷发的里道特火山产生了火山泥流。火山泥流涌入了35公里外的一个小峡湾。1989难12月里道特火山喷发还导致一架波音747客机引擎短暂关闭,尽管机组人员在空中重新发动了飞机引擎,但是这一事件的影响从最近冰岛火山喷发导致的欧洲机场时关时开也能感受到。
10. 俄勒冈州火山口湖火山
30年前,该火山剧烈喷发,喷发出的岩浆量是圣-海伦斯火山的50倍。如今,美国地质调查局把这一火山列为美国第十大危险的火山。
在美国169座地质活跃的火山中,根据各个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以及火山附近受威胁程度,美国地质调查局把其中的54座的危险等级列为“高”或者以上。
然而大自然能够随时改变火山威胁程度的排名。美国地质调查局火山危险项目协调员约翰-艾切尔博格说:“一座火山或许能很长时间保持平静,我们就会对其做出低威胁等级评判。但是它可能会令我们大吃一惊。”
比如早已消失的马扎马火山在7700年前爆发,这是过去10万年内喀斯喀特山脉最猛烈的火山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形成8公里宽的火山口,最终被水填满,形成了火山口湖。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学家威廉-斯科特说:“你可以把这座火山看成是一个自我耗尽了的系统。它在过去5000年中保持平静。”(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