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的漂浮城市“新诺亚方舟”,它可以坐落在密西西比河岸边
漂浮城市“新诺亚方舟”可预防洪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3日消息,传说洪水曾毁灭过地球文明,为了预防这种极端天气灾难,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的漂浮城市“新诺亚方舟”,它可以坐落在密西西比河岸边,预防洪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种名为新奥尔良生态建筑的“新诺亚方舟”是美国波士顿“太空时代”公司设计的,整个建筑高达400米,占地279万平方米,能够容纳4万居民。该漂浮城市中拥有现代城市的所有设施,从商店到宾馆,从娱乐场所到学校,甚至还有公园、电梯以及人行道等。当极端天气出现时这座城市可以漂浮起来,并抵御强风暴的袭击。
该漂浮城市中拥有现代城市的所有设施
当极端天气出现时这座城市可以漂浮起来
据领导设计这座城市的凯文介绍,设计这座城市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需要克服极端天气对新奥尔良人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他们需要长期稳定和安全的环境;二是新奥尔良市水太多,新城市必须能够抵御洪水和风暴的袭击;三是新奥尔良的土壤主要以沙土和软泥为主,建筑物不稳固。
这些挑战是在新奥尔良建造大型建筑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 目前凯文等人的新设计虽然已克服了这些挑战。然而,这座城市是以新奥尔良量身订造的,所以它只适合于任何海岸地区。
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几乎给新奥尔良市带来了灭顶之灾,其影响至今难以消除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 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几乎给新奥尔良市带来了灭顶之灾,其影响至今难以消除。自此之后,当地决定设计这座未来城市。飓风虽然曾带来巨大创伤,但是也加强人们预防极端天气的决心。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2日消息,机器生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式“机器鱼”,它可对鱼群的行为施加影响,将它们带离危险水域。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个咋看起来看起来很可爱的机器鱼是由纽约大学理工学院(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的机械工程专家伯菲瑞(Maurizio Porfiri)教授发明的。它可以模仿鱼的动作,使鱼群误认为它是“头鱼”,从而改变方向,乖乖地跟着它走。伯菲瑞博士认为人类经常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发明机械为己所用。而这次恰恰相反,他想通过他的发明来回馈自然界。
新式机器鱼虽然面目怪异,甚至还有眉毛,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功能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机器鱼将来有望部署在受污染的水域里,从而把鱼群带离险境,它也可以帮助鱼群躲开人工障碍,譬如水下的涡轮。
据科学网了解,这种新式机器鱼虽然面目怪异,甚至还有眉毛,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功能,它依旧可以发现、追踪和混进鱼群当中从而改变它们的行为。
它可对鱼群的行为施加影响,将它们带离危险水域
另外,鱼群信息共享系统包括视野、水压等因素,伯菲瑞教授就是通过对该系统的分析才发明了这种机器鱼。目前这种机器鱼只能在浅水作业,将来有望能够下潜并且重新浮出水面。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8日消息,由于人工圈养导致一些濒临动物失去了抚育下一代的本能。近日,澳大利亚动物园里的一只蜘蛛猿宝宝就在出生时就惨遭生母遗弃,只能趴在猴子公仔身上寻找母亲的温暖。
澳大利亚动物园里的一只蜘蛛猿宝宝就在出生时就惨遭生母遗弃
这种情景让人看起来很心酸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蜘蛛猿宝宝在出生不久就遭到母亲抛弃,于是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承担了抚养它的义务。埃斯特拉(Estela)似乎很想念母亲,当工作人员给它一个猴子公仔后,它似乎把公仔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这种情景让人看起来很心酸。
它似乎把公仔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据澳大利亚公园管理人员杰丝(Jess McKelson)介绍,在过去的几周里,动物园的所有员工都害怕这只猴宝宝会死去,于是他们选择了轮流守夜,并且时刻在监视器前查看埃斯特拉(Estela)的状况,整晚都会有人照顾它。它的存活实属不易。
动物园的所有员工都害怕这只猴宝宝会死去,于是他们选择了轮流守夜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蜘蛛猿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到巴西的中南美洲热带雨林,它们喜好群居生活,是一种很难捕捉的一种小型动物。
(科学网-kexue.com 浪涛)
中新网3月8日电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日前中央决定,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2月28日,中科院召开干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宣布了中央关于中科院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任命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主持会议。
刘延东指出,这次中科院主要领导的调整,是中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大局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体现了中央对中科院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和重视。
刘延东指出,路甬祥同志长期在教育、科技界从事领导工作,多年来为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路甬祥同志团结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刘延东指出,白春礼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科院的全面情况,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科技教育领导工作经验。中央决定由白春礼同志接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既是对白春礼同志的高度信任,也是对中科院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相信白春礼同志一定会按照中央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负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刘延东强调,中科院作为我国最大的国立科研学术机构,是代表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和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火车头”,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在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中科院承担着重要职责。
她对中科院提出六点希望:第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第二,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水平;第三,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增强科技发展的活力;第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第五,建设国家高端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第六,提高机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
路甬祥在讲话中表示,衷心感谢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科院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衷心祝愿中科院在白春礼同志为院长、党组书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弘扬传统,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顺利实施“创新2020”,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实现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实现“四个一流”,更好地发挥“火车头”、“思想库”作用,将中科院进一步建设发展成为党、国家和人民更加可以信赖、更加可以依托的科技战略队伍,在国际上更加有影响的国家科学院。
白春礼在讲话中衷心感谢中央的信任、肯定和重托。他说,中科院13年多来在路甬祥同志的领导下,及时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启动并成功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衷心感谢路甬祥同志为中科院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白春礼表示,面对新的使命深感任重道远,面对全院同志自觉信心百倍,决心虚心向中科院历任领导学习,向全院干部职工学习,向实践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负重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附:白春礼简历
白春礼,男,满族,1953年9月生,辽宁人。博士。
1996年任副院长,党组成员;
2004年任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美国、英国、瑞典、丹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微纳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等。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他还是若干化学和纳米科技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的共同主编或国际顾问编委。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松鼠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松鼠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所喜爱,许多人都喜欢将它们灵巧的身影拍摄下来。这一系列照片就显示了一只聪明的松鼠,以其高超的平衡感蹲在了树上长出的一片大真菌上享用美食的情景。
松鼠把这片真菌当做了"瞭望哨所"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松鼠灵巧的把这大片真菌当做了自己的“瞭望哨所”,野生动物摄影师,48岁的马克-汉考克斯(Mark Hancox)在苏格兰抓拍到了这一令人倍感奇特的瞬间。当时他正在离这只松鼠20米开外的树上进行隐蔽拍摄,无意中发现了这只机灵的小家伙。
在自己的"宝座"上享受坚果美味
马克说:“我非常喜欢去苏格兰的凯恩戈姆(Cairngorms)国家公园进行拍摄,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野生动物出现在眼前。我当时其实正在寻找一种罕见的鸟类进行拍摄,偶然发现这片大型真菌,离地大约有4英尺(约合1.2米)高,1英寸(约合2.54厘米)厚。突然间这只松鼠灵巧的从树上爬到了真菌上面,把那里当做了一块歇脚的台子,开始享用美味的坚果。从跳上那里到吃完美食离开,它展现出的灵巧动作简直堪称令人吃惊的完美。”
相关资料:
松鼠(学名:Sciuridae),是哺乳纲啮齿目一个科,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松鼠一般体形细小,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部分物种会以昆虫和蔬菜为食,其中一些热带物种更会为捕食昆虫而进行迁徙。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权威人士否认中国探月工程存在军事用途
中新社记者 闻育旻
近年全球再度兴起月球探测热,中国的探月工程更受各界关注。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工程专职副总指挥胡浩在会议间隙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回应澄清了一些针对探月工程的不实传闻。他明确表示,中国的探月工程没有任何军事用途。
——中国已有载人登月计划?
胡浩说,中国目前还没有载人登月计划。他称,国家在16个重大专项里设定的目标不包括载人登月计划。中国在重大专项里仅设定了于2020年前完成在月球进行无人探测,实现“绕、落、回”的目标。他称,后续的任务恐怕要重新再论证。
——港澳科学家参与探月工程?
胡浩证实,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理工大学都有专家参与探月工程的专家委员会。他说,这些港澳专家主要负责月球探测数据的应用方面的工作。
胡浩还说,还有一些来自港澳的采样机构希望进行研究,提出想在探月工程里做一些工作,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上去,这也很好。
——中国已领先日本、印度的探月计划?
胡浩说,在空间研究、战略性高技术领域里,各国都非常感兴趣,并大力投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能提升本国整体科技水平,同时也支撑着经济建设。
他同时表示,各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确实很激烈,大家都很投入,在这个领域里,我觉得我们还要进步得更快才对。
——中国探月工程有军事用途?
“我是干这个工程的,我不知道这个项目在军事上有什么用途。”胡浩说,我们发展探月工程,第一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另外为科学发现、科学认识提供数据。探月工程是纯粹的民用科学工程,是科学探索性工程,没有任何军事用途。(完)
玛雅人预言人类将在2012年灭绝,那么玛雅人有没有预见到自身文明的没落呢?这一点我们无从考证。然而,玛雅人的预言却着实给现代人带来了心灵的冲击。
许多人认为通过观察水晶球便能预知人类的命运。
预见未来一向是一件充满神秘意味的事情,400多年前,法国人诺查丹玛斯便预见了300年后的世界大事。在中国古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被人认为能够通晓未来。而当今,各大网站的星座运势,也无非是预言的一种形式,白领阶层更是热衷于此。可想而知,人类对预见未来是多么的热心!
此处所说的预见未来,并非指您对未来的规划,比如,三年后上大学,四年后买房这样的具体事务,也不是未来学家们所预见的飞行汽车。我们所讨论的预见性通常在常识和科学的范围内无法解释。也就是说,一位气象学家预见2年后气温大幅度下降,美国兰德公司通过民意测验而预见选举结果,股神们通过股市大盘预见未来股市行情,财务专家通过统计过去财年收益状况而预见一个企业下一年的盈利多少,统统不包含于此。此处所说的预见是指那些您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预见一场车祸。那么,人类真的有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吗?
这个问题在许多科学家和怀疑论者眼中无疑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您,除非利用科学的精确推论,以及数据的规律性,人类压根没有那种可以预见未来的“第六感”。而那些对星座、算命、命理学、释梦、占卜深信不疑的人自然是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他们会举出无数听来的以及亲身经历的离奇体验来证明未来是可预见的。比如,您晚上做梦梦到丢了钱,而第二天真的丢了钱,自然很难不去相信预见的力量了。
“第六感”是指不经过任何事实根据而能够推断未来的能力,它被视为一种超自然力。
人类真的具有“第六感”吗?这一点我们至今无法确认。
目前,有一个学科在专门研究“第六感”,这就是通灵学,这门学科是1930年由美国杜克大学的路易莎 雷内斯(Louisa Rhine)所建立,她不仅使人们对超感觉认知(ESP)现象有了更形象化的认知,还将心理学家卡尔 齐纳(Karl Zener)发明的齐纳卡牌推向大众。齐纳卡牌共有25张,代表五种不同寓意,当测试时,人们凭直觉去猜测牌上的寓意,以此来证明人们是否拥有“第六感”。
有趣的是,那些对“第六感”坚信不疑的人在测试齐纳卡牌时得分明显高于怀疑论者,而且在催眠状态下,人们更容易得到高分。不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直接的根据证明人类拥有“第六感”。而那些坚定的支持者认为,这是因为人类目前的实验条件还不足以证明这种超自然力。
弗兰斯卡博士(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耶稣在基督教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管你是不是信教徒,对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肉身和血液替天下苍生赎罪的事情都会有所耳闻。但一直以来对于耶稣是否有妻子这件事情,基督教却非常忌讳,从来都是避而不谈,认为这样的猜测是非常荒诞的。但实际上,在很多考古学家的眼中,耶稣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至少他有妻子这件事是有据可依的。
对于这一点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弗兰斯卡博士就坚信这一点。在3月6日初版的《每日邮报》上,这位女博士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论述了耶稣是有妻子的这一考古发现。她写道:“他的名字是耶和华,他是神的代表,是上帝,但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我和我的同事得出了一个非常令人不舒服的结论,这位上帝是有妻子的。”
弗兰斯卡论述了她在牛津大学的学习过程,翻译了很多圣经的英文版本,在此过程中她才知晓耶稣是在和多位竞争者进行角逐之后最终奠定自己上帝地位的。像圣经中的巴力、亚舍拉等都是耶稣曾经的竞争者。在如今的《圣经》中他们都是“假神”。
与此同时,弗兰斯卡还发现了一件令她感到吃惊的事情,亚舍拉像曾经被供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神殿中,她是繁殖女神。对于此弗兰斯卡开始思考,她究竟和耶稣有着怎样的关系,难道真的如圣经所言是巴力(恶魔的化身)的妻子,那么简单么?
考古碑文所发现的记录耶和华和亚舍拉的文字(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在此时,弗兰斯卡也逐渐知晓了一些耶稣和亚舍拉的传闻,开始怀疑这是否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在BBC她专注于这一课题,利用更多的考古碑文和文献了解了耶稣和亚舍拉的关系。她写道:“20世纪早期发现的迦南沿海城名叫殷商古城,这座城市是在叙利亚,虽然不为人知,但是却发现了很小的亚舍拉像。殷商古城和耶路撒冷有着共同点,城市中的居民都是信仰耶稣的。如果耶稣是唯一的信仰的神,那么怎么会留存有亚舍拉的雕像呢?”
弗兰斯卡还跟随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破碎陶器,距今约西元前8世纪。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旅行商人的物品,上面写的祝福话语太过匪夷所思:“愿耶和华和他的亚舍拉赐福于我们”。这样确凿的证据彻底颠覆了耶稣的形象,而这也使得弗兰斯卡坚信上帝是有妻子的。
当然,她也明白通过考古文献来着证明耶稣是有妻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圣经》中耶稣是道成肉身,关于他和亚舍拉的事情都是背弃神的人编造的谎言。“但为什么这些证据一旦发现,就会引起基督教的极大惶恐呢?”弗兰斯卡在最后写道。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4日消息,动物的生活在人类看来似乎很幼稚。然而,近日,一位德国摄影师在非洲拍摄到一只雄性猫鼬用前爪“搂着”身前一只小猫鼬的肩膀,双眼眺望远方,仿佛《狮子王》中的温馨场景再现。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德国48岁摄影师托马斯偶然中拍摄到了这一温馨场景,他的灵感来自于2008年上映的纪录片《猫鼬一家的故事》。据托马斯介绍,看完这部电影后,他便开始前往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境内的草原,专门拍摄可爱的猫鼬生活。
狮子王场景
托马斯偶然中拍摄到了猫鼬父子
托马斯所拍摄的这张照片勾起无数人对《狮子王》中一些片段的无限回忆。《狮子王》自1994年放映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4.9亿英镑(约合52亿人民币)的票房净收入位列史上动画片票房榜榜首,在动画界的地位至今仍无可撼动。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猫鼬,直立身高仅12英寸(约30厘米),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嗜好群居,生活在地球上最炎热干旱的非洲草原上。正常状态下猫鼬们性情温和,但是暴怒时其攻击是相当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4日消息,狗与人类一样会将内心的悲伤表现在脸上。英国一只流浪狗被冷血饲主无情的抛弃之后,又染上严重的致命皮肤病,它或许是英国最悲惨的狗。看它忧伤的神情,令人很难不为之动容。然而,近日在人们的帮助下,它逐渐恢复成一只健康的小狗。
狗与人类一样会将内心的悲伤表现在脸上
动物专家发现它的皮肤病过于脆弱,这令它无法在任何天气下外出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小狗在新闻曝光之后,动物专家发现它的皮肤病过于脆弱,这令它无法在任何天气下外出,即便是帮它穿了一件温暖的外套也同样会刺激它的皮肤。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图片上显示它在六个月大时,被拍到独自坐在一个纸箱内,严重的疥癣使它全身秃毛。它的表情流露出曾经遭受饲主忽视与虐待的恐惧。幸运地是,Bleakholt动物收容所的员工收留了它,并且帮助它走出疾病。
据动物收容所工作人员介绍,在严寒中毛发掉光对于这只小狗来说是致命的,虽然治疗药物及其昂贵,但是靠着外界的热心捐款,短短两个月,他有了显著的恢复。在工作人员细心照料下,已经开始为它寻找新的家庭收养。
近日在人们的帮助下,它逐渐恢复成一只健康的小狗
在工作人员细心照料下,已经开始为它寻找新的家庭收养
Bleakholt动物收容所主管马丁(Neil Martin)说:"许多工作人员都很喜欢它,由于这只小狗还处在恢复阶段,所以仍无法适应人们温柔的拥抱。目前大家正努力让它适应正常狗狗生活。事实证明,只要对动物用心、用爱,就算它们曾经受过巨大的打击,也是可以恢复过来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