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瑞典科学家发现一种学名叫做“中沙锥”的鸟儿堪称动物世界中的长途飞行之王,能够一次性不间断地飞行数千公里,这是首次发现鸟儿具有如此强的长途飞行能力。
瑞典隆德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生物学快报》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他们跟踪了一些在北欧和俄罗斯栖息,但迁徙到非洲过冬的“中沙锥”的飞行情况。
结果发现,这些鸟儿具备不间断超长距离飞行的能力,比如有一只“中沙锥”曾在48小时内飞行约4500公里路程,这种长距离飞行能力已经可以与一些飞机相比。
研究人员认为,“中沙锥”的长途飞行能力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备长途飞行能力的“中沙锥”,不仅能够躲避迁徙途中的天敌,也能减少因在陌生地区停留感染疾病的机会,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大增。久而久之,长途飞行能力成为“中沙锥”种群的普遍能力。(来源:新华网 黄堃)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为做“性取向与性别知觉”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蔡鹏在网上发帖,招募有同性恋倾向者参与实验。此帖刚传上网即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热议。
5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蛋蛋网上出现一则《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嗅觉实验室招募实验参与者》的帖子。帖子称,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性取向和性别知觉的研究,希望招募数名有同性恋倾向者参与实验。发帖者承诺保密每名参与者的个人资料和信息,研究分3次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实验结束后参与者将得到120元的酬劳。帖子还对实验参与者提出嗅觉正常等4项要求。
该帖刚传上网即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网友“清凉峰”称:“好奇怪啊,为什么要求有同性恋倾向啊?”网友“xuyao930511”说:“哇哇,第一次看到有这样的实验,好神奇啊!”也有网友质疑发帖人炒作,对同性恋倾向者歧视。
25日下午,发帖人蔡鹏表示,发此帖纯粹是为了招募实验者进行科学研究,实验明天开始进行,目前已有四五人报名,会严格保密参与者隐私。至于更多实验内容,蔡鹏表示为了实验效果不便透露。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腾讯科技讯(编译Everett)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通过对距地球1000光年处的英仙座恒星形成区内的IC348星团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个区域的年龄只有两三百万年,却显示出相当的高密度“过渡性圆盘”结构,而通过与猎户座等的形成区内相关结构进行比较后,也发现IC348星团中的行星形成时间异常缓慢。


英仙座IC348星团

  当前,天文学家总结出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的两种对立模型:核吸积模型和引力不稳定模型。前者认为:巨行星早期先形成一个固体尘埃核心,到其质量足够大时,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气体和尘埃,然后形成行星。后者认为:行星是由一个巨大的高密度“过渡性圆盘”自发坍缩形成了原行星。

  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在恒星产生的辐射将星系内的气体和尘埃吹走之前,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行星形成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呢,一般认为,按目前标准的行星形成模型,行星的形成从星际尘埃以圆盘状绕着恒星旋转开始,像滚雪球那样逐渐增大,这种圆盘状的时期称为“过渡性圆盘”,要经过数百万年至一亿年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都在数千万年左右)形成诸如太阳系这样稳定的行星系统。


星系中活跃的恒星形成区

  而IC348星团中盘结构却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天文学家对这些高密度过渡性圆盘的观测往往不使用可见光波段,而是采用红外波段进行观测,越是行星形成活跃的区域,尘埃结构密度就越大,在红外波段的光无法穿透的情况下,科学家使用了射电望远镜进行探测,希望对高密度圆盘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然而不幸的是,这种观测方法具体实施时发现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以至于必须夏威夷莫纳克亚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

  为了研究这种在行星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过渡性圆盘结构的演化,新的研究方向旨在以一百万年的时间跨度,将IC348星团的高密度圆盘中的气体和尘埃与金牛座、蛇夫座和猎户座恒星形成区的相关结构进行比较。在IC348星团中,科学家一共发现9个高密度过渡性圆盘,大致是木星质量的2-6倍,而在金牛座、蛇夫座和猎户座中,却达到100倍的木星质量,这在数值上要明显小得多。

  这说明,如果IC348星团行星形成的频率与科学家所知的理论相同,这就意味着引力不稳定模型更可能是正确的,而如果核吸积模型是正确的,在上述时间尺度上,行星形成时间应该不会这么慢。虽然在目前已知的观测数据前,对行星形成模型进行定性判断显然还不够成熟,然而IC348星团所提供的信息表明,行星形成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而且在形成时间上也需要进一步修正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蜘蛛会采用一些非比寻常的方式捕食猎物,它们的捕猎策略包括分散猎物注意力或者进行诱惑,非常聪明而可怕,让猎物防不胜防。蜘蛛是动物世界的捕猎高手,它们中很多会将猎物牢牢粘在网上,而后利用毒液让猎物丧失移动能力,最后便是享受美餐。世界上已知的蜘蛛种群大约在4万种左右,捕猎策略之多令人吃惊。

  蜘蛛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雨林、沙漠还是海岸一带的潮池,我们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与它们的栖息地一样,蜘蛛的饮食习惯和捕猎方式也富有多样性。除了我们熟知的昆虫这一猎物外,蜘蛛还会捕杀包括蛇和鸟类在内的小型动物。

  1.钓鱼蛛

钓鱼蛛
钓鱼蛛

一只钓鱼蛛正在享用一只蝌蚪
一只钓鱼蛛正在享用一只蝌蚪

  这种蜘蛛分布广泛,生活在水边,靠“钓”水生昆虫、小鱼和青蛙为食。捕猎时,钓鱼蛛会等在水边,通常将前腿放在水面上,探测潜在猎物的振动。一旦猎物足够接近,钓鱼蛛便会用尖牙展开攻击。此外,它们还会在水面上追逐猎物。第二幅照片在加蓬拍摄,一只钓鱼蛛正在享用一只蝌蚪。

  2.大金蛛

大金蛛
大金蛛

  这种蜘蛛的丝发出金光,它们才因此得名。一些大金珠会特意设计它们的网,织出Z字形图案,在明亮的阳光下吸引蜜蜂等猎物,或者在阴影下对网进行伪装。大金珠能够织出巨大而坚固的网,能够粘住鸟类等大型猎物。照片在澳大利亚凯恩斯附近的一个后院拍摄,一只大金珠正在享用鸟餐。这只不幸的鸟可能是自己撞上蜘蛛网的,也可能是掉进蜘蛛网的。

  3.流星锤蛛

流星锤蛛
流星锤蛛

  夜幕降临后,流星锤蛛便做好对猎物进行致命诱惑的准备。它们让一个粘性诱饵悬在一根蜘蛛丝上。这个诱饵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可发出类似雌蛾的味道。对于寻找雌蛾进行交配的雄蛾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以抵御的诱惑。随着猎物靠近,流星锤蛛摆动它们的诱饵,用充满粘性的一端击中猎物。一旦猎物被粘住,它们便奔过去将猎物杀死,而后美美饱餐一顿。

  4.喷液蜘蛛

喷液蜘蛛
喷液蜘蛛

喷液蜘蛛会将毒液、粘液和丝的混合物喷向猎物
喷液蜘蛛会将毒液、粘液和丝的混合物喷向猎物

  喷液蜘蛛会将毒液、粘液和丝的混合物喷向猎物。这种一种致命的混合物,呈Z字形图案,像信封一样,套住猎物并让它们丧失移动能力。喷液蜘蛛的喷射速度可达到每秒95英尺(约合每秒29米),整个攻击行动在几毫秒内发生。它们的两个尖牙均可喷射致命蜘蛛网。

  5.撒网蛛

撒网蛛
撒网蛛

  这种蜘蛛会以倒立姿势悬挂在蛛丝上,而后用两条前腿织出一个网陷阱,等待猎物主动送上门来。如果飞行昆虫已经在射程之内,撒网蛛便会将网撒向猎物,在空中将其捕获。如果昆虫在下方穿过,它们便向下投射,将猎物罩住。

  6.黑寡妇蜘蛛

黑寡妇蜘蛛
黑寡妇蜘蛛

  黑寡妇蜘蛛能够织出错综复杂的网,诱捕猎物。这种蜘蛛主要以昆虫为食,有时也会捕食蛇等动物。它们的毒液对脊椎动物毒性更大,人被咬伤后也会中毒。值得一提的是,雌性黑寡妇在交配之后很少吃掉雄蛛。

  7.波西亚跳蛛

波西亚跳蛛
波西亚跳蛛

 波西亚跳蛛会捕食其他蜘蛛,根据猎物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捕猎策略
波西亚跳蛛会捕食其他蜘蛛,根据猎物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捕猎策略

  波西亚跳蛛会捕食其他蜘蛛,根据猎物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捕猎策略。如果是喷液蜘蛛,它们会从后面发动攻击,防止遭到粘性毒液的反击。对于危险性较小的猎物,一些波西亚跳蛛通过模拟被网粘住的昆虫或者潜在配偶的振动,潜入另一只蜘蛛的网。科学家尚不知道波西亚跳蛛为何不会被其他蜘蛛的网粘住,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的研究员斯迪姆-威尔库克斯认为波西亚跳蛛的蜡或油基外层可以让它们在其他蜘蛛的网上畅行无阻。

  8.刺客蛛

刺客蛛
刺客蛛

 7.刺客蛛
刺客蛛喜欢捕食其他蜘蛛

  刺客蛛喜欢捕食其他蜘蛛。这种蜘蛛颚部奇长,会利用末端的尖牙展开远距离攻击,刺杀猎物。为了防止尖牙拖地,它们会用“脖子”支撑长颚。刺客蛛会拉扯目标猎物的网,诱使它们上钩。科学家认为这种蜘蛛会模拟被网粘住的昆虫或者潜在配偶的振动,让猎物毫无怀疑。刺客蛛主要生活在南非、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新西兰以及南美洲南部地区。

  9.栉带球蛛

栉带球蛛
栉带球蛛

  栉带球蛛分布广泛,它们没有毒腺,会用蛛丝将猎物紧紧缠住,直至它们死亡。栉带球蛛长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能够像梳子一样,梳理吐出的蛛丝。这种梳理能够产生绒毛状物质,用于诱捕昆虫猎物。(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题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

王元化将现代文化思想梳理为四派:中西文化调和派,代表人物是杜亚泉;反对调和主张西学为人类公有之文明派,代表人物是陈独秀;不排拒传统但主张以西学为主体不重视中国文化的特性派,代表人物是胡适;强调中西文化之共性主张以中学为主体派,代表人物是吴宓。

从全部思想倾向来看,作为现代历史上卓有影响的学者鲁迅无疑倾向于以上四派中的第二派,鲁迅对于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毅然决然的。如《关于新文字》中:“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又如《忽然想到》中,“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就思想的积极性而言,鲁迅攻击的一个关键点集中在国学与传统文化和专制统治不能截然分离的“吃人性”与“奴役性”上。在小说《故乡》中,当成年的闰土与童年的玩伴“我”相遇,恭敬地喊“老爷”时,鲁迅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倍感沉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压迫,是鲁迅一生的敌人。

然而站在一个崭新时代的当口,我们应当有适应今天的价值判断,社会的长远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不断演化,既往历史中消极与负向的东西要予以剔除,积极与正善的东西要予以保留与继承。五四时代和今天的环境不同,对于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同样也要重新看待。

别水/整理

李诘(学者)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本厚生劳动省23日发布统计报告说,去年新发现艾滋病患者人数升至469人,为政府1984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厚生劳动省艾滋病趋势委员会报告说,这些新增患者中,男性450人,比例超过95%。这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均未察觉自己患病。

  报告还说,2010年全国新发现1075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为开始统计以来第三高数字,感染者趋向年轻化。

  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49%经由同性性接触感染病毒,27.1%经由异性性接触感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研制中的一种柔性薄膜硅太阳能电池材料。

  日前,力诺光伏集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同开发的“兆瓦级SPA器件结构柔性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已正式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评审,并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该技术旨在研发一种高效柔性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与普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相比,柔性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用硅量将大幅减少,且柔性强,可像纸卷一样运输和安装、应用,可以附着于带有弧度的各类物体表面。研发成功后,该产品将颠覆光伏行业的传统应用范围,为笔记本电脑、手机、电动汽车等民用产品辅助充电。

  有关方面表示,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实现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的批量生产,推动太阳能产业进入全新时代。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新华网》5月24日)

坚持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国民教育发展的要义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把“体育、艺术2+1项目”纳入教学计划,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积极态度。但必须要加以厘清的是:如此“艺体教育”应该是一种普遍性的素质提升教育,而不是“特长教育”,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而并非落脚于学生艺体专长的专门培育。

如果在现实“操作”中,“艺体教育”沦为了“特长教育”,在现行“特长加分”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下,由上而下推进的“艺体教育”非但起不到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反而会助长功利色彩浓重的特长教育歪风,并愈演愈烈,从而加大家庭教育开支负担——如此一来,“体育、艺术2+1项目”就变了味道。

不仅如此,一旦普及性的“艺体教育”沦为了跳板化的“特长教育”,还会引发更大的教育不公。众所周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并不均衡(譬如城乡之间),在经济落后地区愈加明显。而在政策性“艺体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会不会加剧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况?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同样的“艺体教育”模式,受教育资源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其教育成果势必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教育成果最终必然还是会体现于高考,产生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

其实,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文件、规定政策出台了不少,一些地方也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尝试,但效果却不太令人满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应试教育之所以成为应试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存在。只要这种制度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中小学教育就难以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即使学校推进“艺体教育”,为了将来的出路,学生与家庭也会自我加压。至于课堂上的“艺体教育”,很容易沦为应试教育“加码”的某种道具。

由此可见,如果说推进“艺体教育”是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的一种创新,那么,就应该建立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资源均衡的基础之上。否则,“艺体教育”终归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看上去很美”。这正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正视和警惕的问题。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下面这条消息女人们可能不愿意听到:在她们忙于各种家务琐事时,丈夫正享受着最放松的一刻。

  研究人员花费两年时间,研究了30对生活在洛杉矶的夫妇,检测他们周内和周末的压力水平,然后得出以上结论的。

  他们发现,当丈夫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时,妻子会感到轻松,这倒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妻子忙东忙西,丈夫什么也不做时,是男性最放松的时候。

  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家庭心理》杂志上的这篇文章称,一般情况下做妻子的会把空闲时间用来做家务,而她们的另一半则沉迷于自己的业余爱好中。

  这篇文章肯定了女性为达到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形象所付出的努力——她们要比自己的丈夫多花一倍的时间处理家务。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男性感到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受到威胁时,反应会十分激烈。

  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在做完诸如清洁之类的家务事后——通常人们认为这是女人的活计——他们会不经意的耍起大爷派头以重塑自己的男性尊严。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家庭生活事务研究中心在2004-2006年间展开了这项最新的调查。

  他们调查的对象为夫妻均40出头,婚龄约为13年的双收入家庭。

  这些家庭至少育有一个孩子,大部分育有三个子女,年龄在8-10岁间。

  研究人员每周会安排四天(工作日两天和周末两天)采集参与调查的夫妇的唾液样本——唾液中含有反应身体压力水平的皮质醇荷尔蒙,采集过程每隔十分钟进行一次。

  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共记录下5500件发生在这些夫妇日常生活中的特别事件,并把它们统归为13个类别。他们发现当男性空闲而他们的妻子在做家务时,他们体内的皮质醇荷尔蒙最低。

  如果人体内这种荷尔蒙含量过高的话,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体重以及免疫力。

  人类学家艾林诺尔-欧奇斯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说:“我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全场录像。每隔十分钟我们就会查看这些夫妻在哪,他们和谁在一起,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对他们的身体及健康状况进行了高密度的观测。”

  艾林诺尔-欧奇斯称,过去的研究显示男性在经过一整天的工作后习惯独自一人放松放松, 而女性则会照顾孩子,处理家务。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达尔比-萨卡斯比称,当有人处理家务时,男性会觉得特别的轻松惬意。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条“建福宫变成全球富豪专属会所”的微博令故宫博物院深陷商业化漩涡,尽管故宫方面已出面澄清,但故宫该如何开发的争论仍甚嚣尘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

自发生失窃案以来,有关故宫的争议一下子“刹不住车”了。要探讨故宫当下之困,不得不先剖析其“财路”。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设立。在此后的86年时间中,故宫博物院衍生出了枝系庞杂,但却结构清晰的完整商业体系。据媒体报道,2005年是故宫博物院设立80周年,这一年,一家名为益诚投资的香港企业出资700万元,与故宫博物院下属企业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成立合资公司———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据知情人士回忆,当时香港益诚提出了两个主要的经营方向,一是含有故宫字样、标志的各类专有名称和商标的使用权,二是在故宫内举办活动及其场地的经营权。知情人士称:“当时故宫方面认为商标和专有名称的合作较为保险,所以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只对商标和专有名称的使用进行了约定,而对于场地的经营,在具体工作中再行磋商。”

2007年前后,故宫宫廷公司的业务开始向经营故宫内的场地以及活动延伸。有媒体了解到,被经营的故宫内场地主要包括漱芳斋、午门、建福宫和宁寿宫四处。而在4年之后成为漩涡中心的建福宫,只是诸多“内场经营”的冰山一角。于是,有业内人士表示,围绕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周边裙带关系公司所产生的经营性收入,才是除每年超过5亿元的门票收入之外,故宫商业版图的隐蔽核心所在。

有文物专家指出,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属于国家所有,其公益属性决定了一切相关的经营行为仅止于一种手段,服务于管理和维护的最终目的。将公共文化资源变相兜售给特权、富豪消费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国家对文保单位管理者的授权范围,更背离了管理者不得以其为营利目的的立法宗旨。专家称:“故宫必须约束有关单位的过度经营行为,还文化遗产应有的公共属性。”

尽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但一位博物馆馆长仍表示:“博物馆的公益性和商业化并不冲突,国际上成功的例子如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都有很好的商业运作经验。” 这位馆长还表示,政府一直以来亦鼓励博物馆积极创收,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如此看来,故宫开发是否触犯“天条”仍有待定性。或许,问题的核心出在其经营活动的决策过程中缺乏一个规范化的决议机制。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45 页,共 8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