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胡唯敏):印度一些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6日晚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劫持了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6名工作人员,目前印度警方已派人前往营救。
据印度阿萨姆邦警方7日对媒体透露,劫持事件发生在阿萨姆邦的马纳斯国家公园。当时,大约20多名蒙面武装分子参与了劫持,被劫持者中有3名妇女。据悉,这6名被劫持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工作人员是为了调查当地老虎和大象的生存状况前往马纳斯国家公园的,当时与他们同行的还包括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保护者。
目前,有关被劫持者以及武装分子的详细情况都还不清楚,但地方当局已经派遣警力前往该地区设法营救。
马纳斯国家公园是印度野生虎的主要保护区之一,这里除了生活着大约70头老虎之外,还包括大象、黄金叶猴和独角犀牛等珍稀动物。
它的体重大约在1600公斤到1750公斤之间,身长至少达到了3.3米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5日消息,熊是人类所畏惧的动物,它们拥有高大的体型与锋利的爪子,这些对于人类来说都致命的。然而,当今世界的各类熊的体型与凶悍程度并不如百万年前。近日,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了史前巨熊的遗骸,体型当属世界最大。
据国外媒体报道,身长大约3.3米(11ft)的南美洲巨型短面熊的化石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La Plata)被发现。科学家表示,这种熊生存在200万年前到50万年前之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由于建造医院的施工原因,建筑工人才巧合的挖出了巨熊的遗骸。
古生物学家通过测量化石的腿骨,对巨熊的体重进行了估算,他们认为它的体重大约在1600公斤到1750公斤之间,身长至少达到了3.3米。经过进一步的骨骼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头雄性巨熊的死因是由于各种外伤造成的,分析结果显示,很大可能是源自与其他雄性巨熊的打斗或是遭遇了其他的大型食肉动物。
拉普拉塔博物馆的研究员波尔多(Leopoldo Soibelzon)说:"现代熊的体型要比史前巨熊小很多,目前活着的雄性北极熊的体重最大记录仅为1000公斤。"波尔多教授同东田纳西州立大学莱恩(Blaine Schubert)教授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他们认为这类熊种是在陆地迁徙至南美洲后才变得如此巨大,它们在美洲出现的时间大致在260万年前。当时,由于南美洲与它们体型相当的捕食者只有剑齿虎,所以这类熊种获得了大量的食物来源,体型随之逐步走向了巨型化。
莱恩教授表示,在最兴盛的时段,这类熊种是世界上最大及最强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这只世上最大巨熊竟然并非族群里最大的熊,当时比它更大的熊并不在少数。
巨熊的灭绝是由于其他食肉动物的兴起。据科学网了解,与这类熊最接近的熊种是目前仍存在的南美洲眼镜熊。
(科学网-kexue.com 小马)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迎兔年,说兔事(科学网kexue.com配图)
迎兔年,说兔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兔子给人们的印象多是乖巧可爱、机智活泼。随着兔年新春佳节的到来,活泼可爱的兔子为人们带来了浓浓新年的气息。在这里科学网全体员工恭祝大家春节快乐,合家欢乐,万事如意,新春新年新气象!
关于兔子:
兔子,在生物学上是指哺乳类兔形目、草食性脊椎动物、哺乳动物。耳朵根据品种不同有大有小,上唇中间分裂,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是一种性格温顺惹人喜爱的动物。
大家通常所说的兔子,其实是兔形目兔科动物的总称,全世界共有11属63种。它们的标志性特征是:管状长耳朵,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很多的强健后腿。中国共有8种野生兔,包括高原兔、塔里木兔、华南兔、东北兔、雪兔、海南兔、云南兔和草兔。
兔子的视力范围很广,不过兔子的视力真是不太好。对于颜色方面,兔子是色盲的,只能够分辨有限的颜色。而他们看到的影像是模糊的。兔子远视能力是比较好,不过对于近距离的东西,他们是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兔子主要是看到平面的影像,因此对距离的感觉也不太好。兔子在暗光的情况下看东西最为清楚,而非在黑暗的环境中。
5400万年前兔子就出现?
兔子的类群有两个大家族:长着长耳朵的兔科,耳朵短圆、样子像老鼠的鼠兔科。这两个家族在许多方面很相似,兔子长着类似老鼠的大门牙,但在这对大门牙的后面还有一对很小的圆柱状的小门牙。另外,兔形目的头骨上有类似于窗格的很薄的骨头或者一个大的空腔。在所有的现生兔形目种类以及古老的化石类群的跟骨上,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斜向穿过的孔。这个很不起眼的小孔是兔形目中独有的,并且在很古老的化石上就已经存在。
原始兔子复原图
兔形目起源问题可以细分两个:最早兔形目化石是什么?有可能起源于哪个类群?
首先,最早的兔形目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新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在不断地更新。就在几年前,发现于我国河南卢氏县的卢氏兔还被认为是最早的兔形目化石。但是近年来,大量的新发现不断填补着人们对兔形类演化过程认识的空白,也更接近于发现最早的兔形目化石。
2008年,一个由美国、印度、比利时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报道了他们在印度的最新发现:一块跟骨与一块距骨,时代为距今5300万年的始新世早期。这两块小骨头已经具备了兔形目的特征,并且存在跟骨孔。通过分析科学家推测,在该时期兔形目可能已经分化出了兔科与鼠兔科。同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蒙古国的一件上臼齿标本,他们根据天兔座的第一颗星,命名为厕一兔,这件标本的年代也是始新世的最早期。他们认为这是目前发现的兔形目最为原始的新属种,应当起源于混齿兽目的一支,可能接近于模鼠兔。
2007年,我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二连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兔形目标本,命名为道森兔,它们的年代达到了5400多万年。道森兔显示出的特征介于模鼠兔类与现代意义上的兔形目之间,已经具备了兔形目所特有的两对上门齿,一对下门齿,跟骨上也存在跟骨孔,应该是目前已知的最为原始的兔形目化石。
模鼠兔,由著名小哺乳动物学家李传夔先生研究,取名于其类似于鼠兔。化石发现于我国安徽省潜山县的古新世地层中,时代距今约6000万年。另外,科学家在蒙古国以及我国的内蒙古还发现有一类称为索兔的动物,它们与模鼠兔类似,也同时有两对上门牙和两对下门牙。
亲缘关系分析说明,这类动物与现代意义上的兔形目组成了一个姐妹类群,也就是说,它们应该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目前已有的资料显示,模鼠兔与兔形目的分化时间应当早于5400万年。(本节摘自 现代快报张兆群)
祝大家春节快乐,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关于属兔的传说: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十二地支配属“卯”,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卯”时---清晨五时至七时,又称“兔时”。
说起兔子当生肖,民间有一段有趣的“兔牛赛跑”的传说呢。相传兔子和黄牛是邻居,他俩相处得好,互称兄弟。黄牛以勤劳苦干度日,兔子靠机灵能干为生,日子都过得不错。兔子常向黄牛炫耀自己长跑的本领,而黄牛则坚信依靠勤奋的努力,也能有所作为。
到了玉皇大帝排生肖的日子,依照规则,谁先到就让谁当生肖。一开始兔子自然遥遥领先,之后骄傲的兔子自认为稳操胜券,生肖的头名也是非兔莫属。于是在草地上呼呼大睡起来。黄牛虽然落后,但凭着坚韧的耐力和平时的苦练,一鼓作气在兔子还酣睡的时候,先跑到了天宫。
第二名的老虎惊醒了兔子,赶忙追赶但还是落在了老虎之后。由于牛的双角间还蹲了一只投机取巧的小老鼠,结果兔子只排到了第四位,前三名是鼠、牛、虎。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德国莱比锡大学兽医母老虎更换人造关节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1日,近日,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兽医给一只母老虎实施了臀部手术,为它换了一个人造骨头关节。据了解,这是世界上首例为老虎更换人造关节的手术。
据英国《卫报》报道,德国东部哈勒动物园有只名叫“姑娘”的8岁马来虎。去年春天以来,“姑娘”的右臀一直遭受关节炎折磨,于是莱比锡大学兽医决定为其动手术。
手术过程并不轻松,在3个小时的手术中,“姑娘”的心跳一度几乎停止,所幸麻醉师米阿勒夫成功将其救活。“姑娘”目前在进行隔离修养,它在今后6周内将受到严密监控。如果术后恢复良好,这只马来虎很可能带着人造关节度过余生。
这是全球首例为老虎换人造关节的手术,类似手术此前只在狗身上进行过。虽然“姑娘”的手术费用昂贵,但因为马来虎属于濒危野生动物,兽医们决定免除动物园的所有医疗费。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京报网讯(记者刘冕)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岩石中,一种体型宛若鹦鹉的小型恐龙重见天日。昨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发布,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小型恐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
本次发现是由一个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找到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均参与其中。
据悉,珍贵的化石发现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巴音满达乎国家地质公园。专家介绍,这种体型只有鹦鹉大小的恐龙属于阿尔瓦兹龙超科。该科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支,其近亲包括体长十几米的霸王龙以及鸟类。
像大多数鸟类一样,临河爪龙个体非常小,体长只有几十厘米,体重不足500克。这种怪异的恐龙的前肢上只有一个手指,研究者推测其功能可能是用来掘开蚁穴获取食物的。
专家表示,手指退化现象的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在脊椎动物的研究历史当中,许多不同脊椎动物支系都出现过手指退化现象,恐龙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原始的恐龙有5个手指,在恐龙演化历史过程中,一些兽脚类恐龙逐渐退化了其中两个手指,变成了三指动物,并最终演化成鸟类。有些恐龙甚至进一步退化手指,比如著名的霸王龙只有两个短小的手指。此次发现的临河爪龙代表一种更加极端的情况,只剩下一个手指,它的发现揭示了兽脚类恐龙手部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阿尔瓦兹龙类除了有一个和单指临河爪龙一样的非常粗长的大拇指外,还有两个非常小的手指。研究者推测阿尔瓦兹龙类的外侧小手指属于退化结构。这种高度退化的手指在演化过程中会随机保留或遗失。大多数阿尔瓦兹龙类保留了外侧两个小手指,而临河爪龙则遗失了外侧小手指。
已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
已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是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品种。菊石具有多种形态,并大量存在于化石标本中。但随着大多数恐龙的消失,这些硬壳生物在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中消失。
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古生物学馆长尼尔·兰德曼和他的同事利用X射线同步辐射微层析成像器对旋杆菊石(一种出现在中生代的菊石)进行化验,发现软体旋杆菊石和鱿鱼和章鱼一样,含有所谓的咀嚼齿舌。研究人员对在这种无脊椎动物身上发现颚并不感到惊讶,兰德曼指出:“真正的困难在于,怎样进一步看清楚它们的样子,以及搞清楚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
兰德曼指出,菊石不以鱼类和大型猎物为食,只是“从水中捕捉浮游生物”,这对中生代的海洋食物链条的维系起着重要作用。
灰叶猴
在云南省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科研人员近日发现了曾经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叶猴,数量有约50只。科研人员在连续3天的近距离监测中,拍摄了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此外,还监测到了鬣羚、麂子、野猪的足印和生活过的痕迹。
2003年,云南省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曾在这里看到过灰叶猴,数量大约有10多只,但没拍摄到图片和视频资料。
灰叶猴一般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茂密的阔叶林中,由于身体的毛色主要为灰褐色,或银灰色略带黄色,胸腹部为灰白色,故称为“灰叶猴”。
灰叶猴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随着上世纪70年代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捕杀,灰叶猴的数量急剧下降,一度濒临灭绝。目前,全球现存的数量也是非常稀少。(王永虹 常学科 高国政)
这只小金丝猴还不到两岁,生活在中国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原森林
金丝猴一家在斜坡上挤成一团取暖
在中国中部的秦岭山脉,一种身手敏捷并且拥有奇特面部特征的灵长类动物经受住了严酷生存环境的考验,它们就是金丝猴。金丝猴家族共有5位成员,秦岭金丝猴便是其中之一。它们一度广泛分布,但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它们的栖息地便因气候变化不断萎缩。
金丝猴是一种群居和地盘性动物,每一个群体的成员数量可超过400只。由于森林砍伐、人类居住地扩张以及为获得猴肉、猴骨(据说可以用药)和猴皮上演的偷猎行为,金丝猴的栖息地再一次受到挤压。很多金丝猴被迫迁往高海拔地区,高度达到近10000英尺(约合3048米),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它们在树枝之间跳跃,穿过冰封的河面觅食。在漫长的冬季,令偷猎分子垂涎三尺的厚厚毛皮充当了一件保暖内衣,帮助它们经受住严寒考验。
地球上的金丝猴大约有2万只,其中有大约4000只生活在中国山区。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野生动物,中国政府建立了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金丝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以适应生存环境。树叶凋零后,它们就以低蛋白苔藓和树皮为食。此外,大量金丝猴共同生活在一起,抵御云豹等捕食者。(金丝猴的拉丁名称为Rhinopithecus roxellana,名字来源于16世纪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长着翘鼻金红发的妻子。)
在金丝猴社会,具有生育能力的金丝猴地位超过其他雌性,与多只雌性交配的雄性金丝猴则可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西安西北大学生物学家齐晓光(Qi Xiao-Guang,音译)表示,雄性必须表现出很大的勇气并坚持不懈。在领地相互重叠时,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可能不可避免。这个时候,雄性要担负起抗击和驱逐外敌的使命,并依此展现自己的力量。包括金丝猴以及其他灵长类在内的地盘性动物更多时候是装模作样而不是真正攻击伤害对方,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自我保护。
金丝猴的脸为何如此怪异,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妮娜·贾布罗恩斯基认为金丝猴进化出扁平的鼻子是为了对抗严寒,“赤裸而肉乎乎的鼻子直接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冻伤”。(shooter)
很多人都存在睡眠问题,为了能够获得理想的睡眠,他们尝试过各种促进睡眠的方式。相比之下,很多动物就要幸运得多,它们每天有超过80%的时间在梦乡中度过,堪称动物世界的睡神。更有趣的是,包括长颈鹿在内的一些动物每天只需要睡几分钟,海豚和鲸鱼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更是在“睁眼”中度过。以下为您盘点的是动物世界的六大睡神,包括猫、枭猴、棕蝠和巨型犰狳在内的动物纷纷榜上有名。
1.树袋熊
树袋熊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一种树栖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这种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主要栖息在桉树上,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22个小时左右。清醒的时候,它们的大部分时间也用来吃东西,可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懒虫。
虽然很多动物每天的睡眠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非常懒惰。实际上,它们在清醒时非常活跃。睡眠时,一些动物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还有一些动物在休息时也时刻保持神智清醒。理想的睡眠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身体要借助睡眠进行“自我修复”。对于人类而言,确保获得理想睡眠非常重要。理想的睡眠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疲劳和压力并消除忧虑情绪。
2.棕蝠
棕蝠
棕蝠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惊人的20个小时,清醒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一生之中大约有8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种动物睡觉时呈大头朝下的姿势,只在夜间活动。由于缺少食物,它们会冬眠半年时间。除了棕蝠外,树懒每天的睡眠时间同样达到20个小时左右。
3.巨型犰狳
巨型犰狳
巨型犰狳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8至19个小时左右,它们在夜间最为活跃,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梦乡中。科学家仍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动物如此嗜睡。可能的原因是,它们是一种独居动物。犰狳唯一想要的事情就是躲进洞里,呼呼大睡。除了犰狳外,老虎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在18至19个小时左右。
4.枭猴
枭猴
枭猴是真正意义上的“夜行者”,也被称之为“夜猴”,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17个小时左右。它们在夜间最为活跃,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森林地区。这种猴子长着大大的褐色眼睛,帮助它们在夜间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一切。
5.松鼠
松鼠
松鼠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为食,这可能是它们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4个小时左右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松鼠外,金仓鼠和白鼬每天基本也睡这么长时间。前者白天睡在洞穴里,躲避捕食者。虽然睡眠时间很长,但在清醒的时候,它们却异常活跃。它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几乎是我们人类的两倍。
6.猫
猫
猫、老鼠、猪和印度豹都喜欢睡懒觉,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2小时左右。蝙蝠、沙鼠和狮子每天的睡眠时间更长,达到13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它们一生之中有多达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梦乡中度过。(孝文)